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作曲家李煥之的哪些經典作品
擴展閱讀
beatars是什麼時候的動漫 2025-02-08 07:45:20
詠梅在哪裡看到老同學 2025-02-08 07:25:25

作曲家李煥之的哪些經典作品

發布時間: 2022-05-22 09:03:32

『壹』 <<春節序曲>>是非常著名的一首民樂合奏曲,它的作者是

李煥之

《春節序曲》是李煥之的管弦樂《春節組曲》的開頭部分。
全曲分四個樂章:序曲――大秧歌(即《春節序曲》;《情歌》;《盤歌》;《燈會》)。
這個作品作於是1955-1956年間,它是作者在延安過春節時的生活體驗與感受的產物。
李煥之同志說:"算起來,從參加陝甘寧邊區的春節活動到稱創作《春節》的時間,整整有十個年頭。光陰消逝了,但記憶還是新鮮的。我進入構思,好比是重新生活一次。不,要比重新生活一次還要豐富得多,形象思維的翅膀,帶著我遨遊了自從我參加革命以來的一系列的生活體驗與藝術積累。"
《春節序曲》由三個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熱烈歡快。
第二部分,親切悠揚。
第三部分,情緒高昂。
這首樂曲展現了一幅革命根據地人民在春節時熱烈歡騰、互慶互賀的動人圖景,把我國傳統節日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描繪得惟妙惟肖;又把邊區民眾熱愛中國共產黨的真情實感,表現得極為深刻!組曲帶有強烈的舞蹈特色,序曲更有其獨立性。這首樂曲常被音樂會選用並廣泛流傳於國內外,博得好評。整個作品貫串著把春節作為革命根據地人民大團結的節日主題,曲調富有舞蹈特色,好似一幅風格濃郁的傳統年畫。

『貳』 《春節序曲》中央民族樂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版的樂器有哪些,特別是這個是什麼

《春節序曲》中央民族樂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版的樂器有以下幾種:

木管組:短笛、長笛、雙簧管、大管、單簧管

銅管組:圓號、小號、次中音長號、低音長號、大號

打擊樂組:定音鼓、低音鼓、鈸、中國鼓、中國小鑔

弦樂組: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叄』 李煥之有什麼成就

李煥之對冼星海、聶耳、黃自等作曲家有深入研究,曾為冼星海《黃河大合唱》進行樂譜訂正。發表有三百餘篇音樂論文及專題音樂評論。專著有《民族民間音樂散論》《音樂創作散論》《作曲教程》等。擔任過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音樂創作》主編等。作為合唱指揮,參加過世界青年聯歡節的演出,並赴東歐各國訪問演出。曾主持過眾多重大音樂活動,影響廣泛。

『肆』 春節序曲是誰寫的

《春節序曲》是《春節組曲》的序曲部分,集中表現中國人過春節的熱鬧景象。它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李煥之的一首膾炙人口的作品。這首樂曲是採用我國民間的秧歌音調、節奏與陝北世歌為素材創作的管弦樂曲。
李煥之自幼愛好民間音樂,熱心參加學校的音樂活動。1935年後,即開始創作歌曲,作有《牧羊哀歌》(郭沫若詞)、《黃花曲》(蔣光慈詞)等。抗日戰爭爆發後,積極投入抗日救亡歌詠運動,與蒲風等詩人合作抗日歌曲,作有《廈門自唱》(燕風詞)、《保衛祖國》(克鋒詞)等。

『伍』 春節序曲的作者是誰

春節序曲的作者是李煥之。

作者簡介:

李煥之(1919-2000)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音樂理論家。原籍福建晉江,1919年

出生於香港。1936年春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從師蕭友梅,學習和聲學。1938年8月到延安,

進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結業後又繼續在高級班從冼星海學習作曲指揮。畢業後留校任教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從延安到張家口,擔任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音樂系主任。新中國成立以來,一

直活躍在音樂戰線上,歷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工作團團長、中央歌舞團藝術指導、中央民族樂團團

長等職。自1954年起,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書記處書記、副主席,音協創作委員會主任

《音樂創作》主編等職務。1985年當選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

作品簡介:

《春節序曲》是《春節組曲》的第一樂章,正式名稱為《春節組曲 第一樂章.序曲——大秧歌》。經

常被抽出單獨演奏。《春節組曲》作於1955年—1956年,樂曲以陝北民間秧歌的音調和節奏為素

材,旋律明快,生動地表現了我國人民在傳統節日里熱鬧歡騰、喜氣洋溢、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

場面。樂曲描寫的是過春節人們扭秧歌的情景,樂曲里加入了鬧秧歌的鑼鼓節奏,主題由兩首陝北

民間嗩吶曲組成,中間部分是一首悠揚的陝北民歌。《春節序曲》的引子相當於過街部分。第一部

分是熱烈的快板,描寫大場的歌舞場面。中間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寫小場的舞蹈表演。接著回到

第一部分的音樂,描寫秧歌以大場收束。最後的尾聲重復了引子的後半部分。

『陸』 節日序曲和+春節序曲+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摘要:俄羅斯作曲家肖斯塔克維奇管弦樂《節日序曲》與我國作曲家李煥之的管弦樂作品《春節序曲》同為表現節日氣氛的優秀曲目,但兩者在表現節日氛圍上給聽眾的感覺迥然不同,體現出各自鮮明的作曲理念和民族風格。本文在將對兩首曲子做出對比賞析,以期找到其各自特色,並從中引發對中外音樂差異的思考。

『柒』 李煥之的著作簡介

書名:音樂論文選集
作者:李煥之 1919~2000.3 著
書名:音樂論文選集
出版社:北京音樂出版社
年份:1966
頁數和開本:190頁 ; 19cm
主題:音樂(2) > 文集(65)
中圖分類號:音樂
內容提要:
本文集匯集了李煥之從20世紀4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最後一年撰寫的有代表性的文論95篇。其中大部分發表在不同時期的音樂刊物上,小部分生前未及發表,還有幾篇是在這次編書過程中根據煥之文稿中的隨筆整理而成。這些文章廣泛涉獵了音樂創作、述評、歷史紀念、講話、賀詞等多方面的內容,在整部文集中占篇幅最大,分量最重。為能真實地記述煥之五十餘年音樂思想的動態發展過程,選錄的文章沒有做內容上的刪節或修改,以求尊重歷史的原貌。
編輯推薦:
本書匯集了李煥之從20世紀4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最後一年撰寫的有代表性的文論95篇。這些文章廣泛涉獵了音樂創作、述評、歷史紀念、講話、賀詞等多方面的內容。
作者簡介:
李煥之同志是我國當代著名的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合唱指揮家和音樂活動家。他為中國音樂事業的發展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李煥之同志祖籍福建省晉江縣。1936年就讀於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師從蕭友梅。1937年抗戰爆發後在廈門、香港參加抗日歌詠活動,與詩人蒲風、克鋒等人合作創作抗戰歌曲。1938年8月赴延安,入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第二期。結業後留校任教,從事創作、指揮和主編音樂期刊等活動。193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師從冼星海學習作曲與指揮。
著作
李煥之在合唱編排配器與合唱指揮、理論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在革命戰爭時期,他曾多次指揮大合唱《黃河》、歌劇《白毛女》的演出。1957年在第6屆世界青年學生和平與友誼聯歡節上,他指揮北京青年業余合唱隊的演出獲得金質獎章。他的音樂理論著作有:《作曲教程》、《怎樣學習作曲》、《音樂創作散論》、《民族民間音樂數論》、《論作曲的藝術》等
管弦樂《春節組曲》《第一交響樂——英雄海島》《牧羊哀歌》(郭沫若詞)、《黃花曲》(蔣光慈詞)與蒲風等詩人合作抗日歌曲,作有《廈門自唱》(燕風詞)、《保衛祖國》(克鋒詞)等。 歌曲《青年頒》、《民主建國進行曲》、《社會主義好》《生產忙》、《茶山謠》、《八月桂花遍地開》民歌合唱《蘇武》與民歌合唱套曲《胡笳吟》,古箏協奏曲《汨羅江幻想曲》、《高山流水》。

『捌』 八月桂花遍地開的背景簡介

《八月桂花遍地開》從誕生到傳唱開來,歷經了土地革命時期、民主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等多個重要歷史時期,鼓舞了千千萬萬的群眾奔赴前線,用音樂記錄革命。背景如下:

1929年夏,鄂豫皖地區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在河南省商城縣成立。成立大會上怎能沒有歌兒唱呢,歌唱蘇維埃政權必須是歡快的曲調。於是請當地文化修養好的同志寫好詞,領導審過後,就找來了王霽初,請他給譜個曲。王霽初是當地的名人,當地流傳的民歌沒有他不知道的。

接到任務後,王霽初立刻想到了民歌《八段錦》,他把寫好的詞套進《八段錦》的旋律,大家都覺得好。於是,他根據歌詞將《八段錦》的曲調進行改編,歌名就取第一句歌詞「八月桂花遍地開」,鄂豫皖地區第一支革命民歌就這樣誕生了。

成立大會上,大家敲著兩個人抬的大鼓,唱起了這首歌,歡快的曲調和上口的歌詞,受到廣大人民群眾和紅軍戰士的喜愛。

「八月桂花」開遍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音樂界人士將《八月桂花遍地開》改編為不同版本的合唱曲,還改編成二胡、琵琶等器樂曲。1964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上演,李煥之與霍希揚又改編了一版《八月桂花遍地開》合唱曲,用於《東方紅》第二場「星火燎原」中。

李煥之將其中一句的旋律「dol-sol-la」改編為「dol-la-sol」,以女聲合唱的方式呈現,一時間此歌紅遍全國,最終變成紅色經典歌曲。合唱形式的演繹,也成為此後這首歌曲最多見的演繹方式。

『玖』 李煥之的資料

李煥之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音樂理論家。原籍福建晉江,1919年出生於香港。1936年春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從師蕭友梅,學習和聲學。1938年8月到延安,進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結業後又繼續在高級班從冼星海學習作曲指揮。畢業後留校任教員。抗日戰爭勝利後,從延安到張家口,擔任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音樂系主任。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活躍在音樂戰線上,歷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工作團團長、中央歌舞團藝術指導、中央民族樂團團長等職。自1954年起,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書記處書記、副主席,音協創作委員會主任,《音樂創作》主編等職務。1985年當選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
李煥之自幼愛好民間音樂,熱心參加學校的音樂活動。1935年後,即開始創作歌曲,作有《牧羊哀歌》(郭沫若詞)、《黃花曲》(蔣光慈詞)等。抗日戰爭爆發後,積極投入抗日救亡歌詠運動,與蒲風等詩人合作抗日歌曲,作有《廈門自唱》(燕風詞)、《保衛祖國》(克鋒詞)等。

40-50年代,他共創作了300餘首聲樂作品。其中較突出的有《青年頒》、《民主建國進行曲》、《社會主義好》等。他還為電影《暴風驟雨》、《在長征的道路上》、《魯迅生平》等配樂,為第2、第4兩屆全國運動會的大型團體操配樂,寫作主題歌合唱曲《新長征頌》、《紅旗頌》。為演出冼星海的大合唱《黃河》,他對其總譜進行過多次整理,並為《國歌》等作品編配合唱、鋼琴伴奏與管弦樂總譜等。此外,他還與別人合作了一些作品。

幾十年來,李煥之根據中國民間及古代音樂的豐富素材,結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創造出表現新時代精神而又散發出濃郁的鄉土氣息的作品,深得國內外人民的喜愛。其代表作有《生產忙》、《茶山謠》、《八月桂花遍地開》等民歌合唱;民歌合唱《蘇武》與民歌合唱套曲《胡笳吟》,以及管弦樂《春節組曲》、箏協奏曲《淚羅江幻想曲》、箜篌獨奏曲《高山流水》等。他創作的管弦樂曲《春節序曲》現在已成為我國每年新年音樂會上必演曲目,是一部民族交響樂中經典之作。

李煥之在合唱指揮、理論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在革命戰爭時期,他曾多次指揮大合唱《黃河》、歌劇《白毛女》的演出。1957年在第6屆世界青年學生和平與友誼聯歡節上,他指揮北京青年業余合唱隊的演出獲得金質獎章。他的音樂理論著作有:《作曲教程》、《怎樣學習作曲》、《音樂創作散論》、《民族民間音樂數論》、《論作曲的藝術》等。

『拾』 春節序曲是誰作的

是由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李煥之創作的。

李煥之(1919年1月12日-2000年3月19日),出生於香港,原籍福建省晉江市,中國作曲家、指揮家、音樂理論家,畢業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

1938年8月到延安,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魯迅藝術學院師從冼星海學習作曲指揮。畢業後留校任教員。抗戰勝利後,任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音樂系主任。新中國後,歷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團團長、中央歌舞團藝術指導、中央民族樂團團長。

創作的《春節組曲》已成為我國春晚必演曲目;《社會主義好》高度頌揚了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下的人民新中國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的繁榮景象,唱出全國人民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強決心。教育和影響了新中國幾代人的思想和成長。

2000年3月19日,李煥之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

(10)作曲家李煥之的哪些經典作品擴展閱讀:

李煥之《春節組曲》

全曲分四個樂章:

李煥之指揮音工團合唱。

第一樂章「序曲」,是熱烈歡快的大秧歌舞的概括描寫,有鬧秧歌的鑼鼓聲和歌聲、秧歌隊員的舞姿和靈巧的穿花場面,以及一唱百和的鏡頭。

第二樂章「情歌」,像一首抒情詩,是春節中的一個插曲。樂曲開始由英國管奏出引子而帶出陝北情歌的主題,象在月光如水的延河邊,青年男女漫步談心。

第三樂章「盤歌」,迴旋曲式的圓舞曲。作者把第一主題當作人民在節日中團結與友愛的主題,另外還有兩個副題,這三部分的音調都是從不同的陝北領唱秧歌調中演變出來的。

它們時而象朋友的談心,時而又像老人同青年的幽默逗趣。這里,作者根據當年延安的周末舞會的實際情況,有意用民間風格的音樂與現代交誼舞曲相結合的寫法,將這首具有民族風格的圓舞曲寫得頗有新意。

第四樂章「燈會」,三部曲式。主部是陝北民間隊列音樂嗩吶曲《大擺隊》的音調,健美壯闊,句法連貫,首尾一氣呵成。反映了陝北嗩吶藝人連續呼吸的高度技巧。

現在雖然是管弦樂化了,但仍保留這個連綿不斷的特色。全部組曲的構思都帶有舞蹈形象的特色,它和傳統節日的風俗情調保持密切的聯系,同時又是新的節日景象的描繪。這里選用的是民族管弦樂的改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