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有哪三身分別有什麼用希望學佛的人能替我解答…我是菜鳥,萬分感謝
佛有法身、報身、化身。三身都用來普度眾生的。
一.法身如來: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
二.報身如來: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靈明覺了至於究竟。
三.化身如來:"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這就是應化身的如來.二千五百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即是如來應世的化身佛。
2. 佛教有三佛,分別是哪幾個
佛有三身分別是:法身佛、報身佛和應身佛。
1、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為即是中道之理體也,佛以法為身,故稱法身,法身處於常寂光凈土。
2、報身佛:盧舍那佛,報身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萬行功德而顯佛之實智也。
3、應身佛:釋迦牟尼佛,是表示隨緣教化,度脫世間眾生而現的佛身,特指釋迦牟尼的生身。
(2)講佛的三身有哪些經典擴展閱讀
佛有三身,法身即是最本質、最圓滿的智慧,是無相可言的。法身佛就是宇宙的人格化,一切佛的智慧和宇宙本身平等不二,所以一切佛的法身根本無分別,都是摩訶毗盧遮那佛。
報身是佛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來的報應身,是修行圓滿、大徹大悟的表現。阿彌陀佛、葯師佛等都屬於報身佛,盧舍那佛也是。
釋迦牟尼佛原本是蓮華藏世界中,盧舍那座下的十地菩薩,也是盧舍那的化身、分身之一,他來到娑婆世界,依照法門修行而成就了盧舍那的報身。
3. 如來佛的佛的三身
三身如來既法身如來、報身如來、應身如來。
法身如來、報身如來、應身如來。諸法如如不變的真理,名法身如來;這不變的真理和行者的智慧融匯在一處,成妙功德,名報身如來;證得此真理,隨機應化,勝用無窮,名應身如來。法身如來是體,報身如來是相,應身如來是用,一而成三,三即是一。
三身,梵文 Trikāyāh,」即法身、報身、應身三種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身」 除指體貌外,亦有「聚積」之義,即由覺悟和聚積功德而成就佛體。由此含義而有三身、三十二應身、千百億化身等說法,而以「三身」的說法影響最大,即所謂理法聚而為法身,智法聚而為報身,功德法聚而應身。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性能,所以三身即一佛。
法身佛(毗盧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
報身佛(盧舍那佛)經過修習得到佛果,享有佛國(凈土)之身。
應身佛(又稱化身佛,即釋迦牟尼佛)指佛為超度眾生、隨緣應機而呈現的各種化身。
4. 佛有三身是為什麼
一、佛的三身乃無量劫來修福修慧圓滿而自然感得的。但是並不是說佛有實實在在的三個身體,而是為了幫助我們理解佛的境界,從三個角度來描述。
二、佛的三身指的是法身、報身、應身。
1、法身:為證顯實相真如之理體,無二無別,常住湛然,稱為法身。法身代表著佛所證得的理性;
2、報身:酬報因地所行功德而顯現出的相好庄嚴之身,極為微妙,非法身大士不能得看見。報身代表著佛所證得的功德智慧;。
3、應身:順應所度化眾生之機性而顯現之身,也叫化身或應化身,一般示現為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項背有圓光之身。應身代表著佛所顯現的相好色像。
但是說三身不是說真有三個身體,也不是說沒有三身,如蕅益大師所說:「三身,實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縱橫,不並別,離過絕非,不可思議……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復即報即法也。」
三、佛的法身是單純的理體,無形無相,但卻是一切的根本,報身應化身都是從法身現出來的,所以法身才是佛的本身。故金剛經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5. 三世佛 三方佛 三身佛指的各是誰
三世佛:燃燈佛(過去)、釋迦佛(現在)、彌勒佛(未來)
三方佛:阿彌陀佛(西方)、釋迦佛(中)、葯師佛(東方)
三身佛:盧舍那佛(報身)、毗盧遮那佛(法身)、釋迦佛(應身)、
這些佛沒有太多的固定標幟,阿彌陀佛一般是雙手重疊置膝上作禪定手印;毗盧遮那佛雙拳握抱,兩手食指相並,稱智拳印;葯師佛右手往往捻一葯丸或左手托一小缽;其他的佛作說法印或作施無畏印。按佛經上說,只有降魔印、說法印、禪定印、施無畏印、與願印等五種基本手印,各佛皆可使用。
6. 三身佛是哪三位分別介紹
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應身)
「法身佛」名「毗盧遮那佛」.
「報身佛」名「盧舍那佛」.
「應身佛」名「釋迦牟尼佛」.
阿彌陀佛!
7. 佛教經典有哪些
佛教經典基礎的有大悲咒、楞嚴咒、金剛經、心經、消災吉祥神咒、准提神咒等。
末法時期,想修行就是先從戒律開始
先別研究別的,先學戒,把五戒做好了,抓住這個。先持戒,把戒律持好了,上早晚課。等到有了一定基礎以後,自己有智慧了,再選擇法門,這時你已經知道修行應該怎麼走了。不然剛開始就匆忙的進入一個法門,修一修自己又覺得不太合適,不太合適但又修了這么長時間,有時候沒法退出來。得選擇好了,得一桿子到底。
末法時期你把戒抓住了,就什麼都抓住了,戒抓不住什麼也抓不住。所以說末法時期修行最難的一點,就是在於能不能守住戒律。能守住戒律,那就什麼問題都不怕了!我們修行就要抓住這個關鍵地方,抓住要害,抓住基礎。
有的說我歲數已經大了,我是不是該從念佛開始?不管歲數有多大,都得從持戒開始。為什麼要從持戒開始?因為我們成佛不是今生就成佛,我們要經過多少劫才能成佛的,是吧?我們今天既然學佛,一定要打好基礎,我們要給來生打好基礎,這個很主要。人老了,不等於就是說,我們學佛就沒有機會了,來生就不能學佛了。所以說,我們不管是年老還是年輕,都應該從基礎開始。
選擇適當的書
特別學《金剛經》,這個很主要,因為開悟的《金剛經》。《金剛經》學完了以後,你才可以學密,學凈土,否則的話,就墮落相里去了,這也是很可怕
有的先從《地藏經》學,問題是《地藏經》雖然講了孝道,但是由於我們的知見、理解,我們的習性,有的不正確,就會變成了一種像大仙兒似的,這也不合適。最後,自己弄得神經兮兮,這也不好。所以說應該先從《金剛經》學起。有了《金剛經》的基礎,我們再學其他法門就會很快了。現在有的人,被社會上一些大仙兒(巫醫神漢),說眾生、又是那個鬼、那個神來了,再就是空間等等。特別是有些大仙兒利用了《地藏經》,講了一些事情。佛雖講了一切因緣,也講了六道眾生,十法界的眾生,但是都講了一個諸法空相。因為我們不明白,為什麼講了十法界,講了眾生的業力所產生的十法界?我們應該知道,十法界也是諸法空相。是通過十法界,讓我們知道了因果不昧,我們應該收斂我們的貪嗔痴,不要造業。同時在這里,我們要知道這些都是幻境。所以在這兩個方面必須做好。
8. 釋迦牟尼三身是什麼
釋加牟尼三身中之過去是白幢天子,他向諸佛學佛,廣做利益眾生之事,功德無量圓滿之時轉世為釋迦族人。這在《意授記明燈》中有說到過,釋迦牟尼的前世是白幢,今世是依照前世的宏願來到人間的。
他自己也曾親口說過自己的前世是白幢天子,就連蓮花生大師也說過他是轉世自覺來造化眾生的。《無垢光榮經》、《佛說白幢經》都有記載他的前世是白幢,此外還有很多的高僧大德都是這么說,可見他的前世是白幢不假。
釋加牟尼三身中之今世投胎為喬達摩·悉達多,生是一個王子。為了防止他長大後出家,他的父親很早就讓他結婚,並且不讓他看到不好的事情。可是在一次出宮時坐在馬車上看到各種各樣的人:生病的、年邁的、貧窮的、出家人,他感嘆世間疾苦,於是他就決定出家。
他為了尋找眾生解脫之道幾乎走遍了所有的大山,嘗遍所有疾苦,幸虧在他身邊有很多的神在保護著他。因為神也有災劫來臨之時,他們也希望釋迦牟尼能找到解脫之法。釋迦牟尼坐在菩提樹下四十八天後覺悟,終成正果,眾生受益無窮!
這是釋迦牟尼的前世今生,因為他已經涅槃,所以不可能再轉世了。佛實際上是無有差別的,一般只是姿勢上的差別。
白幢是他的法身,不生不滅;悉達多是他的報身;他以不同的身份出現在不同的場合就是他的化身;以上就是釋迦牟尼三身。
(8)講佛的三身有哪些經典擴展閱讀:
三身
1、法身
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本源,就是本自具足、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去不來、能生萬法、不會斷滅的第八識(也叫阿賴耶識,亦名如來藏),他就是《心經》中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心,第八識生萬法而不執取,恆常清靜。
我們每位有情眾生都有八個心,所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意根,再加上第八識如來藏,前七識從第八識出生,所以我們能看、能聽、能嗅、能嘗、能觸(觸覺及酸麻腫脹)、能清晰了知了別。而一切千變萬化的世界都由第八識呈現;這都是法身含融一切的顯現。
因此這永不斷滅的第八識心,就是我們法身。第八識心需要參禪悟道去證悟他,這就是禪宗的「明心」!
一般人總以為未出生前,自己不曾存在過;而一口氣不來之後,自己也將消失於無形,認為生命就是從生到死這幾十年的經歷。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
事實上,有情眾生的真生命是無始無終的,而我們從出生至死亡的過程,只是一期一期輪回報應身的呈現。無始無終的法身,才是我們真生命。
2、報身
報身,顧名思義就是報應所得之身;例如人、天人、動物等,這些都是不同的報應身。就人而言,有些人出生富貴豪門、有些人出生貧賤寒舍,有些人長得庄嚴俊美身強體健、有些人長得殘缺醜陋羸弱多病,有些人天生聰明伶俐多才多藝、有些人天生愚昧魯鈍笨手笨腳。
為什麼?這不能怪上天不公平,一切都是自己造業,自己承受果報而已。經雲:「所作業不亡,縱經百千劫,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為過去所造的業因不同,所以現在感得的果報身也不一樣。因果報應歷歷不爽,這才是宇宙間最公平的律則."
3、化身
所謂的「化身」,化身意思就是說變化的身,也就是說佛陀除了用應身要入胎、出胎、示現八相成道,來度化眾生之外,事實上他也常常化現化身。化現化身到其它的世界,或是化現化身到其它的天界,乃至化現化身到眾生的夢中、有情中的夢中,所以有些人他會夢見釋迦牟尼佛跟他說法,這就是佛陀的化身。
那我們說佛陀既然有三身,我們說眾生一樣有法身,最後也會跟佛陀一樣,我們現在好像是不一樣?沒有錯!因為我們現在有的是法身,我們的報身跟我們的應身呢是結合在一起的。我們的報身就是我們的業報之身--所以成為人,我們是應於我們自己的業。
那我們有沒有化身?我們沒有那個能力,所以我們沒有化身。所以我們的應身跟報身是合在一起的;我們也沒有那樣子的功德力量;所以說一般的眾生有法身--就是他的第八識如來藏;可是也有他的業報身,就是他的七轉識跟他的色身。
所以眾生最後要能夠修學,就是希望能夠修學凈土法門,最後能夠邁向成佛之道,最後跟 佛陀一樣,可以成就功德廣大的三種身。
9. 什麼是佛的三身
佛的三身分別為:法身、報身、應身三種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身即由覺悟和聚積功德而成就佛體。
三身定義
1、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本源,就是本自具足、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去不來、能生萬法、不會斷滅的第八識(也叫阿賴耶識,亦名如來藏),他就是《心經》中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心,第八識生萬法而不執取,恆常清靜。
2、報身是報應所得之身。就人而言,有些人出生富貴豪門、有些人出生貧賤寒舍,有些人長得庄嚴俊美身強體健、有些人長得殘缺醜陋羸弱多病,有些人天生聰明伶俐多才多藝、有些人天生愚昧魯鈍笨手笨腳。
3、所謂的「化身」,化身意思就是說變化的身,也就是說佛陀除了用應身要入胎、出胎、示現八相成道,來度化眾生之外。化現化身到其它的世界,或是化現化身到其它的天界,乃至化現化身到眾生的夢中、有情中的夢中,所以有些人他會夢見釋迦牟尼佛跟他說法,這就是佛陀的化身。
(9)講佛的三身有哪些經典擴展閱讀:
佛三身的因果關系
1、法身空寂,本自清凈,周遍含融,能生萬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物象、心念等,都是法身所現。
2、報身是因智慧心起觀照作用而感得的果報,行一切善法觀照自心修證圓滿,就能成就圓滿報身佛的果位。報身佛位居凈土世界。
3、法身是萬法的本體,報身和化身則是法身所呈現的相貌和作用。體、相、用三位一體,法、報、化不即不離,總不出如來藏真心的范圍。
10. 詳細講解介紹下佛教中的三身佛與三世佛!
三身佛 法身佛(毗盧遮那佛) 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 報身佛(盧舍那佛) 經過修習得到佛果,享有佛國(凈土)之身。 應身佛(又稱化身佛,即釋迦牟尼佛) 指佛為超度眾生、隨緣應機而呈現的各種化身。 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性能,所以三身即一佛。 「毗盧遮那」與「盧舍那」都有「光明遍照」的意思,但二佛是有所區別的。「毗盧遮那」意即「遍一切處」,就是他的光明普照萬方,故而密宗又將毗盧遮那譯為「大日如來」。「盧舍那」又譯作「凈滿」,是報身佛,表示證得了佛法真諦獲得佛果而顯示佛的智慧的佛身。釋迦牟尼佛是應身佛,是表示隨緣教化,濟度世間芸芸眾生而現的佛身,特指釋迦牟尼的生身。 據《華嚴經》稱,釋迦投身的凈土是蓮華藏世界,而盧舍那則是蓮華藏世界的教主,他與密宗所供奉的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所指不同。又據《梵網經》稱,盧舍那佛已修行過百阿僧祇劫,成佛以後住在蓮花台藏世界。蓮華台周圍有一千葉,每一葉是一個世界,千葉總共為一千世界。每一葉世界,又有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百億四天下、百億南閻浮提(即南贍部洲),而有十百億無量數釋迦正在說法。這無量數釋迦的本原,就是盧舍那佛。而華嚴宗是把毗盧遮那與盧舍那認為一體的。 佛殿中三身佛的配置情況如下:中尊是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左尊為報身佛盧舍那佛,右尊為應身佛釋迦牟尼佛。 法身是什麼?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就是本自具足、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去不來、能生萬法、不會斷滅的這念心。這念心能見、能聞、能知、能覺,而一切千變萬化的世界都呈現在這念心中;這都是法身含融一切的顯現。因此這念永不斷滅的心,就是我們法身。 一般人總以為未出生前,自己不曾存在過;而一口氣不來之後,自己也將消失於無形,認為生命就是從生到死這幾十年的經歷。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事實上,有情眾生的真生命是無始無終的,而我們從出生至死亡的過程,只是一期一期輪回報應身的呈現。無始無終的法身,才是我們真生命。 報身,顧名思義就是報應所得之身;例如人、天人、動物、孤魂野鬼等,這些都是不同的報應身。就人而言,有些人出生富貴豪門、有些人出生貧賤寒舍,有些人長得庄嚴俊美身強體健、有些人長得殘缺醜陋羸弱多病,有些人天生聰明伶俐多才多藝、有些人天生愚昧魯鈍笨手笨腳。為什麼?這不能怪上天不公平,一切都是自己造業,自己承受果報而已。經雲:「所作業不亡,縱經百千劫,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為過去所造的業因不同,所以現在感得的果報身也不一樣。因果報應歷歷不爽,這才是宇宙間最公平的律則。 化身就是變化萬千之身份。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空和人事物的境況下,就會有不同的身份。例如:在兒女面前是父母的身份;在父母面前又成了兒女;在配偶面前是丈夫或妻子;在同事面前則成了主管或員工;下了班,到學校在職進修,又變換成學生的身份……。雖然是同一個人,但是場合對象不同、時節因緣不同,自己的身份亦隨之改變。 橫三世佛: 指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葯師佛(另一說是東方阿閦佛,又稱「不動佛」),西方阿彌陀佛。 東方葯師佛,主管東方凈琉璃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號稱東方三聖。一般祈禱於葯師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現世安樂。葯師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災、延壽、去病,許多老者、病人都會禮拜葯師佛,以求健康長壽。 中央釋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號稱華嚴三聖;他是這個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他的法身是藏傳佛教崇敬的大日如來。 西方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悲」觀世音菩薩,號稱西方三聖。一般祈禱於阿彌陀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死後的解脫。漢傳佛教認為,阿彌陀佛主要是以其願力,引渡眾生到極樂世界,脫離苦難的輪回,故亦號「接引佛」,也因為此佛有無量壽命與光明,亦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在藏傳佛教,他被稱為月巴墨佛,也是長壽的象徵。 縱三世佛 指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燃燈佛(又名「定光佛」、「錠光佛」等)在已過去的庄嚴劫為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曾在過去世預言釋迦牟尼未來將成佛,是授記釋迦牟尼佛之師。許多佛、菩薩都曾是燃燈佛弟子。 釋迦牟尼佛現在佛賢劫為第四佛,與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以佛法濟度娑婆世界所有眾生。 彌勒菩薩未來佛是賢劫中的第五佛,彌勒時代尚未來臨以前,還在兜率內院為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