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讀經典是哪些經典
擴展閱讀
同學優缺點有哪些 2025-02-05 14:23:00
0基礎如何備考英語四級 2025-02-05 14:20:41

讀經典是哪些經典

發布時間: 2022-05-18 03:19:22

『壹』 小學生應該讀的國學經典有哪些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幼學瓊林》、《詩經》、《史記》、《論語》等。

『貳』 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經典名著有哪些

《三國志演義》 、《西遊記》 、《水滸傳》 、《封神演義》、《喻世名言》、《醒世恆言》 、《兒女英雄傳》、《施公案》、《三俠五義》 、《榴花夢》、《筆生花》 、《飲冰室詩話》、 《藝概》、《愛的教育》、《朝花夕拾》、《繁星春水》、《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悲慘世界》、《靜靜的頓河》、《巴黎聖母院》、《紅岩》、《紅日》、《小游擊隊員》、《小兵張嘎》等

『叄』 經典誦讀內容有哪些

經典誦讀篇目有以下這些: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樂府詩集》中的《木蘭辭》、《漢樂府》中的《長歌行》、曹操的《短歌行》、曹操的《觀滄海》、王維的《使至塞上》等。歷史上的經典篇目還有很多很多,都值得我們這些後人細細去品讀與學習。



經典誦讀篇目就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與學習意義,值得我們後人去一再品讀與學習的經典,只有經典才能經得起反復的推敲,只有誦讀經典,才能不斷地從經典當中獲取新的人生感悟。



誦讀經典篇目的意義



首先,每一篇經典的篇目都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與歷史文明,我們誦讀這些經典篇目,也是為了更好地傳承中國文化,從誦讀到傳承,這是我們誦讀的意義,也是我們的職責。其次是誦讀經典篇目能夠陶冶學生們的品德和情操。

也能夠從這些經典篇目中體會到更加深刻的愛國精神,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與愛國精神,也是中國當代學生義不容辭的職責與義務。最後誦讀經典篇目也是當代學生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從經典中開發學生的智力與品德,使學生能夠更全方位的發展,對學生的教育有很重大的意義。

『肆』 幼兒讀經典先讀哪些

幼兒園裡面的誦讀經典,可以有四大類。
一類是中國歷史上自然形成的啟蒙經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等;
一類是以唐詩為主的適合幼兒的古代詩詞;
一類是童謠兒歌類;
一類是幼兒喜聞樂見的經典故事類。
首先,這樣的誦讀內容選擇符合中國傳統的啟蒙教育教學,彰顯中華文化價值觀,為幼兒的美好人生打下鮮明中國底色。

其次,這樣的誦讀內容選擇也符合幼兒的語言認知特點,從三言、四言、五言,到七言、長短句,形式豐富多彩,可以很好地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這樣的誦讀內容選擇遵循了啟蒙經典教育教學規律,循序漸進開展,充分發揮語言文字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伍』 國學經典誦讀篇目都有哪些

(一)國學經典:
有計劃地誦讀完注釋版的《弟子規》的誦讀理解。
有計劃地誦讀完成校訂版的《朱子童蒙須知》。
有計劃地誦讀完成校訂版的《對韻歌》。
(二)古典詩詞:
《江雪》、《憶江南》、《絕句-遲日江山麗》、《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驚風》、《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早發白帝城》、《九月九憶山東兄弟》、《滁州西澗》、《尋隱者不遇》、《題西林壁》、《夏日絕句》、《望天門山》、《秋浦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樂游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七步詩》、《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題臨安邸》、《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芙蓉樓送辛漸》、《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鹿柴》、《贈汪倫》、《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運算元【宋】劉克庄 "片片蝶衣輕"、浪淘沙【南唐】李煜"簾外雨"、虞美人·聽雨【宋】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 魂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

『陸』 中華經典誦讀有哪些

一、啟蒙經典(共3篇)
1、《老子》(《道德經》)
2、《三字經》
3、《弟子規》
一、四書五經
1、《大學》(第1章)
2、《中庸》(第4、20、22、22章)
3、《論語》(10篇)
⑴《學而·學而時習之雲章》(第1、4、6、14、15、16章)
⑵《為政·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
⑶《里仁·里仁為美九章》(第1、5、8、9、10、14、17、24、25章)
⑷《雍也·樂水樂山四章》(第18、20、23、30章)
⑸《述而·志於道八章》(第3、6、8、12、16、22、34、37章)
⑹《泰佰·任重道遠三章》(第5、7、10章)
⑺《子罕·仁者不憂七章》(第4、17、18、19、23、28、29章)
⑻《顏淵·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
⑼《子路·和而不同九章》(第6、16、17、19、21、23、24、26、27章)
⑽《憲問·修己以安百姓十章》(第2、3、4、24、27、28、30、34、35、42章)
4、《孟子》(6篇)
⑴《公孫丑上·論浩然之氣二章》(第2、6章)
⑵《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一章》(第2章)
⑶(離數上·得民心者得天下二章)(第9、10章)
⑷《告子上·捨生取義四章》(第8、10章)
⑸《盡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三章》(第14、19、24章)
⑹《盡心下·盡信(書)不如無(書)二章》(第3、31章)
5、《周易·泰》
6、《尚書·盤庚上》
7、《詩經》(6篇)
⑴《關睢》⑵《子矜》⑶《雞鳴》⑷《伐檀》⑸《碩鼠》
8、《禮記》(3篇)
⑴《苛政猛於虎也》(3篇)⑵《不食嗟來之食》⑶《學記·教學為先》
9、《左傳》(2篇)
⑴《曹劌論戰》⑵《燭之武退秦師》
二、神話故事(5篇)
1、《精衛填海》(《山海徑》)
2、《誇父逐日》(《山海徑》)
3、《鯀禹治水》(《山海徑》)
4、《女媧補天》(《山海徑》)
5、《嫦娥奔月》(《山海徑》)
三、寓言故事(10篇)
1、《畫蛇添足》(《戰國策》)
2、《狐假虎威》(《戰國策》)
3、《拔苗助長》(《孟子》)
4、《鷸蚌相爭》(《戰國策》)
5、《自相矛盾》(《韓非子》)
6、《愚公移山》(《列子》)
7、《螳螂捕蟬》(《說苑》)
8、《賣櫝還珠》(《韓非子》)
9、《曾子殺豬》(《韓非子》)
10、《朝三暮四》(《莊子》)
四、愛國治國篇(10篇)
1、《國殤》(屈原)
2、《諫太宗十思疏》(唐·魏徵)
3、《阿房宮賦》(唐·杜牧)
4、《木蘭詩》(北朝民族)
5、《岳陽樓記》(宋·范仲淹)
6、《滿江紅》(宋·岳飛)
7、《正氣歌》(宋·文天祥)
8、《少年中國說》(三、四稿)(清·梁啟超)
9、《前出師表》(諸葛亮)
10、《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五、勸學勵志名篇(10篇)
1、《勸學》(前3節)(荀子)
2、《師說》(韓愈)
3、《孟母戒子》(韓愈)
4、《送東陽馬生序》(明·宋濂)
5、《孫權勸學》(司馬光)
6、《陋寶銘》(唐·劉禹錫)
7、《愛蓮說》(宋·周敦頤)
8、《為學》(清·彭端淑)
9、《賣油翁》(宋·歐陽修)
10、《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
六、經典古詩35篇
1、《靜夜思》(李白)
2、《遊子吟》(孟郊)
3、《清明》(杜牧)
4、《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5、《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6、《送友人》(李白)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8、《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9、《春望》(杜甫)
10、《過零丁洋》(文天祥)
11、《泊秦淮》(杜牧)
12、《題臨安邸》(林升)
13、《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14、《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15、《望岳》(杜甫)
16、《觀書有感》(朱熹)
17、《元日》(王安石)
18、《雪梅·梅雪爭春》(盧梅坡)
19、《山園小梅》(林逋)
20、《烏衣巷》(劉禹錫)
21、《游園不值》(葉紹翁)
22、《登鸛雀樓》(王之渙)
23、《春曉》(孟浩然)
24、《楓橋夜泊》(張繼)
25、《飲湖上·初晴後雨》(蘇軾)
26、《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杜甫)
27、《江南春》(杜牧)
28、《春夜喜雨》(杜甫)
29、《初春小雨》(杜甫)
30、《示兒》(陸游)
31、《賣炭翁》(白居易)
32、《望廬山瀑布》(李白)
33、《如夢令》(李清照)
34、《西江月》(辛棄疾)
35、《石壕吏》(杜甫)
http://www.qhddj.cn/qhddytw/onews.asp?id=169
三字經.doc,百家姓.doc,
千字文.doc,弟子規.doc,
論語(節選).doc,孟子(節選).doc,
詩經(節選).doc,孝經(節選).doc,
易經(節選).doc,忠經(節選).doc,
大學(節選).doc,中庸(節選).doc,
孫子兵法(節選).doc,老子(節選).doc,
荀子(節選).doc,墨子(節選).doc,
笠翁對韻(上卷節選).doc,笠翁對韻(下卷節選).doc,
增廣賢文(節選).doc,幼學瓊林(節選).doc
治家格言.doc,禮記(節選).doc

【說明】 形式:晨誦午讀暮省。
側重:低段重點在古代蒙學讀物;中段在古詩詞;高段在古文。
主題:六個。明禮、勤學、勵志、修身、尚美、博採,其中尚美含崇尚美德,博採指博採眾長。

低段
明禮
《弟子規》總 敘
孝悌篇(入則孝 出則悌)
謹信篇(次謹信)朝起早,夜眠遲。
《三字經》禮儀篇(為人子……夫婦順)
《增廣賢文》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勤學
《三字經》學習篇(人之初……不知義)
修身
《德道經》德 篇(第一章)
道 篇(第一章)
尚美
《增廣賢文》(一則)美不美,鄉中水;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聲律啟蒙》雲對雨 ,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博採
中華古詩詞選讀
《江上漁者》
《絕句》(生當作人傑)
《將進酒》(前四句)
《憶江南》
《獨坐敬亭山》
《望廬山瀑布》

中段
明禮
《增廣賢文》(六則)
《弟子規》(四則)泛愛眾而親人
《論語》(六則)
勵志
《增廣賢文》(三則)
勤學
《增廣賢文》(兩則)
《三字經》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
修身
《增廣賢文》(一則)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尚美
《聲律啟蒙》四則:無對有,實對虛,作賦對觀書。
博採
中華古詩詞選讀
《飲湖上初晴後雨》《滁州西澗》《春江花月夜》(節選)《春思》《題臨安邸》《清明》《墨梅》《出塞》《山居夏日》《山園小梅》《望洞庭》《望岳》

高段
明禮
《三字經》(兩則)
《禮記》(大同篇)
勵志
《陋室銘》《愛蓮說》《曹操-短歌行》《少年中國說》
勤學
《荀子-勸學》《論語幾則》《韓愈-師說》
尚美
《王勃-滕王閣序》《范仲淹-岳陽樓記》《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洛神賦》
博採
《詩經-蒹葭》《樂府詩集-敕勒歌》《蜀相》《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憶秦娥》《更漏子》《鵲踏枝》《虞美人》《浪淘沙》《清平樂》《漁家傲》《一叢花令》《隆中對》《蘭亭集序》《勾踐滅吳》《報任安書》(節選)《蘇武傳》

『柒』 國學經典誦讀都有哪些

、《靜夜思》唐代: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2、《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 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譯文:友人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孤船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際奔流。

3、《望廬山瀑布》唐代: 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譯文: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好像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4、《贈汪倫》唐代: 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譯文:李白乘舟將要遠行離去,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5、《送友人》唐代: 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譯文:青翠的山巒橫卧在城牆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盪,到萬里之外遠行去了。浮雲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

『捌』 讀哪些經典

讀經教育,就是誦讀經典的教育。經典不是有價值的書,而是最有價值的書。經典不是泛指的好書,而是特定的那幾本經過歷史篩選而被中國人稱為經典的書。這些書包括儒家的《十三經》,道家經典《老子》《莊子》,佛家經典《金剛經》《六祖壇經》《心經》《地藏經》等。雖然經典只有這幾部書,可是它的量也是非常大的。儒家《十三經》中有十三部經典,總共有幾十萬字。若讓學生熟讀成誦,也是需要花費時間的。如果家長很重視讀經教育,從0歲開始就採取王財貴倡導的老實讀經、大量讀經的教育方法,這些經典是完全能夠讀完的。可是多數家長認識不夠或者操作不當,根本無法讓孩子讀完這些經典。怎麼辦呢?在這些經典中排個順序,再進行篩選,篩選出經典中的經典,給孩子讀。儒家十三經中,可以先讀《論語》《孟子》《詩經》《周易》,從《禮記》中選取《大學》和《中庸》兩篇。道家經典中,選取《老子》全本,《莊子》內篇。佛家經典選擇《心經》《金剛經》。理論上,這些從這些經典中選擇任何書都可以給孩子讀,先讀哪部後讀哪部都沒有關系。可是很多家長都問,讀經的順序如何。我可以給出一個建議的順序,作為參考。先讀《論語》《大學》《中庸》,再讀《老子》《孟子》《莊子》,然後讀《周易》,最後讀《心經》《金剛經》。這種順序是否科學呢?其實這與科學無關,只是個建議的順序,家長或讀經老實可以根據自己的方式去安排課程。除了以上介紹的書籍之外,其餘的書就不是經典了,也不是讀經教育范圍之內的。為什麼要如此強調一下呢。因為很多人並不知道讀經教育是讀什麼經。一聽說讀經教育,立刻拿起《三字經》給孩子讀。弄錯了教材,弄錯了方向。《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這些不是經典,歷史上稱這些書為「蒙學」。有些老師在孩子入學的時候,用這些文章先給孩子讀一讀。但是沒有哪個老師會認真的花很多時間教孩子讀這些文章的。那麼為什麼要教一下《三字經》呢?小孩子剛剛學說話,舌頭還沒有那麼靈便,有些發音咬不準。初讀《論語》《大學》會感覺有些困難。於是用《三字經》遛遛口,適應一下,然後正式讀經。比如趙元任小時候爺爺教他《大學》,那時候他沒有受過任何教育,舌頭有點繞不過來。爺爺教了幾天,發現這個問題,就改教《三字經》。《三字級》還沒等讀完,爺爺發現可以讀《大學》了,立刻就改回去教《大學》。所以只教孩子讀《三字經》《百家姓》的幼兒園或學校,不是在進行讀經教育。但是讀這些文章也比不讀好。這一點要有清醒的認識。那麼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呢?它們是詩詞中的經典,但是不是中華文化的經典。唐詩宋詞很美,很押韻,是中國文學的代表。可以用它來跟孩子玩。比如:接句比賽。說上句,讓孩子接下句。比比看誰背詩背得快。趙元任在私塾中沒有學詩詞,詩詞都是跟姐姐玩時候背下來的。這些不是經典的書籍,如果要給孩子學,就放在課後。不要放在課堂上,課堂只讀經典。

『玖』 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篇目有哪些

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篇目有如下幾篇經典文學:

1、《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又叫「三家村」,是我國傳統開蒙教育書籍的首選。明代呂坤說:「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讀《百家姓》以便日用,讀《千字文》以明義理。」。「三百千」言辭簡練,含義豐富,朗朗上口,便於誦讀,將早期的識字教育與中國的歷史文化,以及人格修養的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千家詩》

《千家詩》是明清時流行的帶有啟蒙性質的格律詩選本,大體上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編排詩作,所選的詩基本上是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全書雖然只選了226首詩,卻包括了120多位作者,上至皇帝、宰相、官宦、名人學士,下至僧人、牧童、無名氏,甚至還有少量女子的作品。所選作品的題材也很廣泛,寫景狀物,詠物言志;贈友送別,弔古傷今;題畫詠史,應酬唱和等等,基本上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3、《聲律啟蒙·笠翁對韻》

包括《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從古至今,兩書都是訓練兒童作詩對句、掌握聲韻格律的最佳啟蒙讀物。《聲律啟蒙》作者是清代車萬育。全書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可以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笠翁對韻》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李漁,「笠翁」是李漁的號,書的編排方式和《聲律啟蒙》相同。

4、《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南宋朱熹從《禮記》中抽出《大學》《中庸》兩篇文章,與《論語》《孟子》合輯為「四書」。朱熹說:「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

「四書」蘊含了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記載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在中國思想史上有深遠的影響,在二十一世紀讀來,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啟迪價值,堪稱為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精華。

5、《史記》

《史記》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由西漢司馬遷撰寫,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6、《荀子》

《荀子》是荀子的著作,現存三十二篇,內容十分豐富,博大精深,是先秦學術思想成果總結性的著作。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時人尊稱他「荀卿」,西漢時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荀子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7、《道德經》

《道德經》又稱《老子》、《五千言》,相傳春秋時老子避禍出函谷關,應關令尹喜之邀,留下的五千言文字。《道德經》《周易》《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著作。

《道德經》玄奧精深,義理博大,堪稱哲學第一書,以道法自然為核心,闡述自然無為的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對立轉化的樸素辯證觀點。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