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世界農業經典著作有哪些
擴展閱讀
網購兒童電動車怎麼選 2025-02-05 11:49:24
易錯易混知識大全 2025-02-05 11:43:47
幼兒園復園安全知識 2025-02-05 11:38:31

世界農業經典著作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5-17 19:40:34

⑴ 我國最早的農業科學著作是什麼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農業科學著作是《氾勝之書》,作者氾勝之,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公元前1世紀的西漢末期。氾勝之是氾水(今山東曹縣北)人,著名古代農學家。書中對耕作的基本原則、選擇播種日期、農作物栽培技術、調節稻田水溫法、區田法等均有詳細記述。


(1)世界農業經典著作有哪些擴展閱讀:

《氾勝之書》的主要內容

《氾勝之書》原來共有18篇,輯錄在《漢書•藝文志》中的9種農業著作里,它的篇數僅次於《神農》(20篇)。現存的《氾勝之書》僅僅是原書的一部分,共計3700多字。依據殘存的部分資料,我們能知道《氾勝之書》總結了耕作栽培的總原則,介紹了13種作物的栽培技術。

《氾勝之書》的歷史意義

《氾勝之書》是我國第一部較為完整的農業科技專著,發展了戰國以來的農學,總結了我國古代黃河流域勞動人民的農業生產經驗,記述了耕作原則和作物栽培技術,對促進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它是對我國農業科學技術的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總結,是中國傳統農學的經典之一。

⑵ 世界上有哪些農業名著

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賈思勰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他編撰的《齊民要術》是一部內容豐富、規模巨大的農業生產技術著作,是我國古代「四大農書」之一,受到國內外專家的廣泛重視和高度評價。

⑶ 我國雖然工業發達,但依舊是農業大國,那麼歷史上有哪四大農書

中國古代四大農書:《汜勝之書》、《齊民要術》、《農書》、《農政全書》。
《氾勝之書》的作者氾勝之,《氾勝之書》是西漢晚期的一部重要農學著作,一般認為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農書《齊民要術》、《齊民要術》是北魏時期的中國傑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的最完整的農書。
作者賈思勰《農書》 作者王禎。元代總結中國農業生產經驗的一部農學著作,是一部從全國范圍內對整個農業進行系統研究的巨著。 農政全書作者徐光啟 《農政全書》基本上囊括了古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其中又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即徐光啟的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

⑷ 世界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什麼

世界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天工開物》。《天工開物》是一本極為特別的書。這本網路類著述,由明代雜家宋應星獨立完成,分上中下三卷,涉及30多個行業,記錄分析了130餘項生產技術的情況。

按照歷史記載,《天工開物》成書於明末,與它同時期的還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以及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但與後兩者不同,《天工開物》最初的聲譽卻來自於海外,尤其是受到日本和歐洲學術界的推崇。

天工開物的主要內容。

《天工開物》全書詳細敘述了各種農作物和手工業原料的種類、產地、生產技術和工藝裝備,以及一些生產組織經驗。上卷記載了穀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蠶絲棉薴的紡織和染色技術,以及制鹽、製糖工藝。中卷內容包括磚瓦、陶瓷的製作,車船的建造,金屬的鑄鍛,煤炭、石灰、硫黃、白礬的開采和燒制,以及榨油、造紙方法等。

⑸ 求關於有機農業方面的專業和實踐類書籍

書籍 《希望的收獲》 《一根蘿卜的革命》 《農業聖典》 《寂靜的春天》
《四千年的農夫》 《有機農業與食品安全》
《希望的收獲》珍·古道爾
本書描述了「大猩猩女士」珍·古道爾博士向西方世界敲響了警鍾,督促我們認真審視我們生產和消費的食品,並且告訴我們,只需舉手之勞就能做出積極的改變。

《一根蘿卜的革命》藤田和芳
這本書是講一個頑皮的農村小孩如何成長為企業家的故事。這是一本勵志書,也是一本專講企業家如何成長的書。它告訴我們如何向周圍的環境學習,如何調整自己適應環境,如何尋找市場,創建市場,獨辟蹊徑,取得成功。

《農業聖典》霍華德
1940年霍華德寫成了《農業聖典》一書,此書成為當今指導國際有機農業運動的經典作之一。

《寂靜的春天》蕾切爾·卡遜
1962年在美國問世時,是一本很有爭議的書,是標志著人類首次關注環境問題的著作。它那驚世駭俗的關於農葯危害人類環境的預言,不僅受到與之利害攸關的生產與經濟部門的猛烈抨擊,而且也強烈震撼了社會廣大民眾。

《四千年的農夫》
1909年,美國農業部土壤局局長、威斯康星大學富蘭克林·H·金教授,遠涉重洋攜妻子游歷中國、日本和高麗,考察三個東亞國家古老的農耕體系。兩位年過花甲的美國老人懷著急切的心情與東亞的三個古老農耕民族的農民深度交流。這本書正是對他們游歷的完整記錄和反思。

《有機農業與食品安全》
作者: 陳聲明,陸國權編著
出 版 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9-1
內容簡介
本書密切聯系當前食品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題,將有機農業、有機食品與食品安全等有關農業環境保護與人類健康等問題緊密結合在一起,上篇主要介紹了有機農業概念、發展有機農業的意義與目標、有機農業的哲學思想、有機農業與傳統農業及生態農業的區別、有機農業的起源與發展、有機食品的定義和發展、有機食品生產的技術規范。
下篇介紹了影響食品安全性的因素及質量管理,食品微生物、化學性、物理性污染及其預防,食品添加劑的衛生和安全,糧豆、蔬菜等各種食品的衛生及食品安全,食物中毒及其預防,食物中毒的調查處理。
本書內容翔實,可作為有關高等院校的食品專業、農林專業、環保和生態專業教科書以及生物技術專業的選修課教材。

⑹ 世界第一部農業和手工業的著作是什麼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網路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

宋應星在任江西省分宜縣教諭期間,將他平時所調查研究的農業和手工業方面的技術整理成書,在崇禎十年,由其朋友塗紹煃資助出版。

體例

《天工開物》記載了明朝中葉以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18卷。並附有121幅插圖,描繪了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

⑺ 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什麼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網路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於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相關信息

《天工開物》上卷內容包括谷類和棉麻栽培、養蠶、繅絲、染料、食品加工、制鹽、製糖等。它記述了當時全國各地農業和副業的生產過程及生產經驗。書中說到「骨灰蘸秧根」法,這是中國農業史上合理利用磷肥的最早記錄。

書中還最早描述了利用不同蠶蛾品種雜交而「出嘉種」的情況。

⑻ 世界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的著作是什麼

世界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的著作是《天工開物》。也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由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丁丑)。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天工開物》記載了明朝中葉以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於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狀況。

(8)世界農業經典著作有哪些擴展閱讀:

《天工開物》創作的時代背景

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明代中期後,部分地區,不少行業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在農業中,耕地面積擴大,作物品種得到改良和增加,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和總產量都有了明顯提高。一些地區出現了專業化經營。

明代手工業種類較多,且已具備了一定規模,尤其是與國計民生關系較為密切的冶金、陶瓷、紡織等行業最為發達。棉紡織業成為主要的家庭副業,制瓷業馳名中外,冶礦業由官營向民營發展,造船業發達等。

明代商業和交通亦較發達,白銀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一些巨商往往致富於數千里之外,涌現了一些有名的商幫;沿海地區商貿中心和新興市鎮進一步發展。

⑼ 有關農業生產的專著有哪些

元代建國初期,對農業生產的摧殘破壞是嚴重的。在農田荒蕪、農業凋敝、影響收入的嚴酷現實面前,有些君主(如忽必烈)為統治考慮,採納部分漢化知識分子(如耶律楚材)的建議,開始重視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元世祖即位之初(1260)即在詔書中說:「國以民為本,民以衣食為本,衣食以農桑為本。」並「令各路監撫司曉通農事者無隨處勸農官。」次年,立勸農司,公元1271年成立司農司專掌農桑水利,並頒布勸農立社條規十五條,以期盡快恢復農業生產。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許多有關農業生產的專著。其中著名的有元司農司編的《農桑輯要》(1273)、王禎寫的《農書》(1313)和魯明善(維吾爾人)著的《農桑衣食撮要》(1314),繼唐代《四時纂要》、宋代《陳旉農書》之後,成為我國科技史上的三大重要農學著作。這三部書中都有關於栽桑、養蠶和養蜂的內容。

⑽ 最早的農業著作是什麼

中國古代主要農學著作

《汜勝之書》

由元王朝司農司撰寫的一部農業科學著作。孟祺、暢師文、苗好謙等參加編寫及修訂補充,成書於至元十年 (1273年)。選輯古代至元初農書的有關內容,對13世紀以前的農耕技術經驗加以系統總結研究。

《王禎農書》

由元代農學家、農業機械學家王禎所著。它兼論中國北方農業技術和中國南方農業技術,在前人著作基礎上,第一次對所謂的廣義農業生產知識作了較全面系統的論述,提出中國農學的傳統體系。元朝統治中國97年,時間雖不算很長,但卻在我國農學史上留下了三部比較出色的農學著作:一是元建國初年司農司編寫的《農桑輯要》,此後有《王禎農書》和《農桑衣食撮要》。三書中尤以《王禎農書》影響最大。

《農政全書》

成書於明朝萬曆年間,徐光啟所著。《農政全書》按內容大致上可分為農政措施和農業技術兩部分,而其中又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即徐光啟的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這是《農政全書》不同於其他大型農書的特色之所在。

《授時通考》

中國清代官修的綜合性農書。清乾隆二年(1737),由總裁鄂爾泰、張廷玉奉旨率詞臣40餘人,收集、輯錄前人有關農事的文獻記載,歷時5年,於乾隆七年(1742)編成。書名中的「授時」出自《尚書·堯典》「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表示由朝廷「敬授民時」的意思。本書除輯錄歷代農書外,還徵引了經、史、子、集中有關農事的記載達427種、插圖512幅,其中有不少材料十分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