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樣的書才算是「經典」
滿足具有通俗性、跨時代性、言近旨遠啟發教育性、涉及人類生活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讀者眾多的書才算是「經典」。
經典文學作品是最能代表這一個時代的文學作品,精品與經典是有區別的,精品只是指作品的質量,而並不需要有經典所據有的其它特性,所在行業的精品,或者說是一個時期里的精品,具有代表性質和意義。
從價值定位看,經典必須成為民族語言和思想的象徵符號。如「孔孟老莊」之於中國文化及傳統思想,伏羲周公文王之於最高哲學體系,沙翁之於英國和英國文學,普希金之於俄羅斯與俄羅斯文學,他們的經典都遠遠超越了個人意義,上升成為一個民族,甚至是全人類的共同經典。
(1)如何辨別是不是經典文化擴展閱讀:
現當代經典作品:
1、《穆斯林的葬禮》(霍達)愛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東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種族的,雖然在現實中經常會被扼殺,而正因為現實的殘酷,才越發覺得這些東西的珍貴。一道門,隔著兩個世界。當她的愛情來臨的時候,她的生命已經開始一點點的走向終點……
2、《長恨歌》(王安憶)上海都市愛情精神史,一個女人一生的情與愛,被時代的變遷和男人的輪換交錯編織著。三個男人分別滌盪著她的少年、中年和老年,每個人都留下了承諾,但每個人走了都沒有回來,而第一個給她照相的男人,一生陪伴和牽掛,卻沒有得到她,也沒有得到她的心……
3、《平凡的世界》(路遙)它好像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悄無聲息的改變著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愛情觀。在這平凡的世界裡,那些絢麗的生命之花正在悄然地開放而並不為我們所知,平凡的世界令人感動,平凡的事和平凡的愛情,只要我們認真對待,積極對待,就不再平凡……
4、「三個城堡」——《邊城》(沈從文)、《圍城》(錢鍾書)、《廢都》(賈平凹)。
Ⅱ 【急急】如何認識文化經典
摘自:"北京友好傳承文化基金會" www.inheritance.cn
支持公益事業是人類參與社會活動的崇高境界。無論你是貧苦還是富有,無論你做的是對是錯,只要投身於公益事業,你的心靈就一定會得到寬慰。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的愛。
我們是橋梁,願意為所有參與公益事業的人們提供服務。我們以「傳承文明、保持文化多樣性」為宗旨,始終致力於創造和諧的人類文化環境,友好、科學的傳承人類文明。中華文明是融合的世界文明,她屬於全人類。我們追求每個人都能公平的享受中華文明的存在。
我們由何而來
中華文明屬於全人類!
自從人類產生了文明,它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傳播。
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滋生了融合人類文明的土壤。無論是古埃及、古巴比倫還是古印度,在中華文明裡面都有與它們交流的影子。中國人不中斷的記載了融合的存在。這個記載是全人類的財富,由我們的祖先一直傳遞到我們手中。這個文明是偉大的。是有強大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歷經了無數次的戰爭、瘟疫、災難,也有交流、融合、傳播,我們的祖先始終把握住世界的腳步。
有歷史見證,中華民族自古至今就從來不缺乏創造。在偉大的工業革命面前,在經歷了鴉片戰爭,甚至我們自己的文化大革命,雖然我們有過迷茫,但中華民族始終在用我們特有的方式在積累。只要我們不放棄祖先的傳承,文明就沒有沖突,我們就活得更有尊嚴,中華民族就將回饋給世界、守護的最寶貴的人類財富——引領世界的文明。 我們就是為了這個使命而誕生的。
傳承文明 保持文化多樣性!
向所有堅守人類文明傳承的人們致敬!
Ⅲ 國學經典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最初,《漢書.藝文志》對國學有一個基本的分類,將其分為六個部分。這六部分構成了國學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經典。六藝有大六藝,小六藝。小六藝是六種技術:禮、樂、射、御、數、術。是具體培養人的人格和各種技能的。大六藝,就是六經。任何時候,經總是排在首位的。這就是中國的精神,是國學精神裡面很重要的東西。 第二部分:諸子百家。諸子如同皇帝出行時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職。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農家、縱橫家、小說家等。國學是代表著中華文明的核心,歷代有《黃帝陰符經》、《老子》、《莊子》、《郁離子》和《素書》等諸子百家的經典。 第三部分:詩賦。詩和賦不一樣,是兩種不同的體裁。《漢書"藝文志》里有《詩賦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賦,而我們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書。兵書在古代知識分類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後面講的術數和方技被看做是實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術數。譬如作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術、醫術都是方技。
今「國學」之意是指以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為載體,表現中華民族傳統社會價值觀與道德倫理觀的思想體系。
Ⅳ (辨析題)流行文化就是經典文化。
(1)流行文化並不代表經典文化。經典文化經過歷史的考驗,是中國傳統文化
的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精神最好的闡釋。 (2)經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流行並不一定是經典。 Ⅳ 經典的影視劇是一種文化符號,什麼樣的影視劇才算經典 所謂經典是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的,通過一部作品每年齡段都愛看。盡管評價不同,但是有一個共同特質是:每個人都能學到東西,不斷的傳播。這才是成功的作品,而且目前來講好的作品不斷的出線了。豐富觀眾的情感世界! 《西遊記》86版《西遊記》才是真正經典的影視劇,首先,可以說人人都看過西遊記,且次數不低於兩次,是每年假期各大電視台必播的電視劇,它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其次,它即使被翻拍,但沒有被超越,雖然後來又拍過很多版西遊記,但沒有一部能夠超越它,只是在模仿它,各種人物造型都模仿於這部電視劇,唯一不足的就是拍攝技術的不同了吧。最後,小編每次看西遊都會有不同打感受,小時候看的是法術,長大後看的是西遊記教給我們的道理。真的是百看不厭,這才是真正的經典。 許仕林長大成人,遇到媚娘。二人互相喜歡。然而媚娘受金拔法王控制,必須殺掉許仕林。但是媚娘深愛著許仕林不忍心下手,最後為愛情不惜犧牲了自己!她死後,佛祖憐憫她,允許她投胎轉世,也算是好的結果。 Ⅵ 為什麼要傳承經典文化,是經典,不是傳統!!! 文化經典,就是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眾所周知,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就從未停止過向西方學習的腳步,這固然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好處,但也不可避免的給中國傳統文化帶來沖擊。時致今日,如何繼承和保護日漸式微的傳統文化已成為了學界和民間的當務之急。 自從蔡元培先生廢除「讀經科「以來,經典教育就從教育體系中消失了,而我們在接受西式教育時,只採用了它的形式,卻沒有學到支撐它的信仰體系和價值觀念(也不可能學到),加上十年動亂期間對傳統的錯誤批判和醜化,急功近利的應式教育又在中國運行了這么多年,傳統文化和經典教育在現代人身上幾乎喪失殆盡,這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和損失,信仰的迷茫,誠信的缺失,自私沒有公心等問題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他寄希望通過文化經典培養人們真善美的精神,促進全面發展,這一點是富有遠見的。我們有那麼多神話傳說、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等文化經典,其中有許多有益的東西。毫不諱言,中國的教育遠沒有西方發達,也存在著許多急需改進的地方,中文也的確可能比英文難學,但這些都不是拒絕傳統文化的理由。我們應該接受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但也許並不可能像西方那樣通過把《聖經》和上帝引入課堂的方式達到這一目的。中國人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如果背叛了它們,我們還何以中國人自居,又怎麼對得起祖先和子孫後代呢?為什麼有外國人說現在的中國最不像中國,這難到不應該引起大家的反思和足夠重視嗎? 繼承中國文化和經典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有一批植根於傳統文化土壤之上,又能吸引借鑒外來文化的公共知識分子對它加以重構和改造,吸取精華,去其糟粕。現在,中國文化需要的不是振興和弘揚,而是傳承和保護,假大空的口號喊了那麼多年,到底有多少實際的措施真正落到了實處,像書法、藝術、、武術等文化樣式若不從小接觸和培養,不能成為個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真正價值。如今,在民眾中推行經典教育,面對西方文化保持足夠的警惕以抵制它的侵略也許是傳承和保護中國文化最現實最明智的選擇。 一個中國人,特別是一個受過教育的中國人,如果背叛了名譽法典,拋棄了忠君之道,即孔子國教中的名分大義,那麼,這是一個喪失了民族精神,種族精神的中國人,就不在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了。吉普賽人是我們的前車之鑒,他們因為沒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才像浮萍一樣的漂泊,到哪裡都在精神是受歧視。不要讓我們的後代淪落,經典文化就是一個民族的脊樑。 Ⅶ 既然文化都是平等的,那麼如何界定一種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 經社會經過發展,慢慢的沉澱了有相對有自己特色的一個文化,這些文化我們要把它區分其中的精華與糟粕。這是一項非常難度大的工作,需要認真的去探索,還有根據客觀規律去遵循和辨別。我們可以運用社會的效益原則,對於一些文化現象進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做一些的評判。 第三,要看這種文化對社會的民主化進程是否起到一個推動作用,還是一個反動的作用。無論現在還是將來,對民主政治的一個反動阻礙和破壞社會主義法制的建設都是屬於傳統文化的糟粕。 最後,還要看對民主思想和社會風尚是否起到凈化和毒害的反向作用,也是判斷精華和糟粕的一個方法。 Ⅷ 我們應該如何分辨快餐式文化和經典文化呢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在生活中不斷的學習改善呢 我們應該分辨快餐式文化和經典文化,快餐一般是現代熱點的問題,經典文化是從文言之中的文化,經典文物或者經典讀書問我們在生活中不斷,不斷汲取經典文化。。。。 Ⅸ 什麼是經典文化
中國在近30年的時間里,卧薪償膽,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這種輝煌的成就依靠我們黨堅定不移地推行和平外交政策和改革開放政策,有人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強國,從此可與發達國家相提並論。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甚至是有害的,容易讓我們迷失方向。我認為,我們還不是強國,的確是一個大國,因為我們有近1000萬的國土,10多億人口。我們只是一個大的發展中國家。應當說從現在開始,我們正在朝強國奮斗。這個過程可能需要20—30年的時間。 Ⅹ 如何教孩子學習經典文化 如何教孩子學習經典文化針對我們現在的學校以及孩子的家長,如何的教孩子學習經典。報告的題目經典教學法。 如何教孩子學習經典。七個小的專題。 經典教學法,首先要清楚到底什麼是經典。 第二個,現在很多地方在搞經典的教育或者是教學工作,內容都比較的零散,從一個系統的角度講一下經典教育的內容體系。 第三個,因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經典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 第四個,經典教與學的主要的方法。主要是落實在七八歲以前的兒童。學習方法很簡單,就是典範。主要是指老師的作用,以及是經典的價值。學生主要是指模仿,以模仿來學習。 第五個,從漢字的音、形、義的三要素,來談三種主要的教學方法,命名為教學三步曲。 最後,作為一個家長、一個老師日常的三類教學法。 什麼是經典。經就是經常經常,所以經就是常,常就是經。歷史朝代的不一具體有幾個經有所不同。孔子時代是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後來又擴展成十三經。那麼什麼叫典呢?我們叫典則典則,典就是則。典著重於講規律、原則、常道。相當於天道法律,就是經常和典則。這就是對經典最簡明扼要的解釋。 具體到中國經典教育,經典教育三個階段。 蒙學階段,「三、百、千、千、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以及是弟子規》。神通詩也可以入校本教材。 小學階段,主要是有:笠翁對韻,聲律啟蒙。說文解字,爾雅和孝經。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些朝代的太學,他把說文解字納入到大學的范圍之內。 上個世紀最偉大的時裝設計師,法國的時裝設計師叫約翰.聖羅朗對經典從本質上、從時間上,對它進行了定義。時間上從不過時,就強調經典的永恆價值。空間上從不流行,就是強調經典的相當高的品質。所以什麼叫經典?所有從不過時,但也是滿大街都是的,具有永恆價值的,並具有相當品質的任何東西,都可以稱之為經典。不僅中國傳統的經典書籍,只要是人類具有永恆價值的任何東西,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叫經典。唯一衡量的時間,唯一衡量的標准,他所流傳的時間,必須經過時間的考驗。 什麼是中國的經典?就是中國所有具有永恆價值的東西。中醫、皇帝內經,武術,少林易金經當然是。所以明、清的傢具,還有中國山水畫、漢字、陰陽、五行、八卦等等。中國以孝為先的倫理道德及思維方式,比如說站如松,行如風等等,這些行為方式,都應該稱為經典。所以,經典他不僅僅局限於一些書籍,它還包括了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教育的方式,包括了很多除書籍以外的琴、棋、書、畫、武術、周易、禮功等等,風水以及傳統的紡織工藝等等。所以,經典並不是說,只有孩子或者是只有我們想學習的時候,是需要去閱讀和背誦的,其實經典他還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生產方式。 一個日本人深愛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他用風水布置自己的房間,穿我們中國過去傳統的服裝,讀繁體字,豎版本,線裝書,他所用的傢具也基本上是具有明清風格的傢具。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但這個中國人不一定是中國國籍的,他很可能是一個日本國籍的。一個美國人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一心一意的研究我們中國的古琴,為了研究古琴,他長期隱居在香港一座沒有任何現代化交通工具的一座島上,一直打光棍到五十歲。在我們中國的古琴史上,有一個著名的琴譜,叫神奇密譜。那裡面有六十四個琴曲,這位美國人是全世界第一個把神奇密譜六十四首琴曲全部彈出來的. 他現在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樣?他在紐約的哈德森瑞爾對過叫new jersey新則西洲的傢具都是在潘家園買了之後運到美國去,他的牆上是古琴,桌上也是古琴,他的裝飾品,是書法這還有線裝書。他怎麼旅遊呢?他就是帶上他的古琴到洞庭湖,在洞庭湖畔彈《洞庭秋思》。然後他跑到孔子故里曲阜彈孔子讀易,彈幽蘭。所所以,經典,不光是一種學習的材料,更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 所以背誦經典讀經典,不光是我們小孩子的事情,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事情。因為,他是一種生活方式。所以中國的經典教育,我們如果說是超越了書籍,那麼我們再來看他是一個無比豐富的系統。他幾乎包括了我們中國文化的所有領域,所有的門類,所以我們並不是說只有家長和學校才能參與到中國的經典教育中,而是說我們各行各業無論是你搞房地產的,還是搞音樂的,甚至你是搞搖滾樂隊,油畫的,你都可以參與到中國的經典的學習以及是中國經典教育中來。 我們為什麼說稱經典教育而不稱中國傳統教育,因為傳統在英文當中叫tradition或者是traditional。他所對應的叫moden。這是一個對詞。我們現在把現代和現代化的作為是一個好的先進的光明的。那麼他的對立面叫tradition或者叫traditional。那麼他就代表了由某種意義上的,過時落後的封建的含義。所以當你說你們家的孩子學習的或者是接受的中國傳統教育,那麼你從你叫這個名稱的一剎那開始,就意味著你們家的孩子已經在接受一部分是過時的,落後的,封建的教育。所以不提倡叫傳統教育,因為傳統教育的來源就是站在了現代教育所有的英文moden tradition對立面,所以我們不能叫傳統教育。 第二個為什麼不能叫兒童讀經。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推翻了清政府,開始建立我們中國新的教育制度,那個時候仍然保留了兩門課,一門課叫讀經課,還有一門叫修身課,大概是到了1921年和1922年的時候,由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教授,他當上了國民政府的教育總長,他把最後兩門課取消了。所以讀經僅僅是經典教育或者是經典眾多教學內容的一種方式。所以你如果把我們現在已經是初具規模並且具有遠大前程的一種教育運動,就稱兒童讀經。那就是以偏概全,以一門課來替代整個教育運動。所以我們也不能稱叫兒童讀經。 當然我們也不能稱國學教育。為什麼?因為是國學教育大約是1900年以後才有這樣的稱呼。大量的西方的學術理倫科學以及教育湧入到我們中國,為了跟西學相對抗,章太炎先生提出了國學的概念。也就是說,100年前國學教育或者是國學根本就不存在。如果稱了這個國學,那麼它的對立面是什麼?就是西方優秀的科學技術以及是西方的經典教育。那所以你如果把自己學校或者是家庭傳授的教育稱為國學教育,那麼從你叫這一名稱的那一剎那開始,你已經把歐美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教育給它排除在外面了。所以,這就是我們說為什麼不叫它傳統教育、兒童讀經以及是國學教育,我們叫經典教育。在西方也有經典教育,classical ecation或者是另外的一個名稱Liberal arts ecation叫博雅教育。所以,我們之所以稱經典教育,是因為我們不僅要全面的繼承我們中國的經典,我們還要敞開胸懷,我們還要全身心的接納歐美及世界最優秀的文化教育。 現階段,中國經典教育是一種精英教育,不可能是一種大眾教育,只能是小眾教育。為什麼?如果說從博雅教育的角度,從歷史上來說,誰有資格進行琴棋書畫的教育呢?具有一定的經濟條件中產階級以上家庭,家長必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必須要有和經典相應的眼光、氣度和魄力。所以目前說經典教育,它應該是一種精英教育和小眾教育,有這樣一部分精英的家長,對他們的孩子實行了精英教育或者說有一部分精英的老師和校長,對他們的學校里的兒童或者學生實行了精英教育,起到了時尚領導者的作用。然後,往下傳播,往社會上傳播,逐漸逐漸的給它普及,成為一種大眾化的教育。但是目前,它不可能是一種大眾化的教育。應試教育完全不與經典教育相違背,反過來講,經典教育完全不和應試教育相違背,因為我們的實踐已經是證明,只要是經過了經典教育的訓練的孩子,他會更加安靜,注意力會更加集中,記憶力也會更加好,道德品質等人格的發育,將會更加完善。當前學校教育是應試教育加素質教育,將來中國基礎教育的最佳選擇是應試教育加經典教育。 憑什麼把經典教育分成,蒙學、小學和大學?《三字經》里知某數,識某文,凡訓蒙,須講究,所以訓蒙訓蒙,其實就是蒙學教育。 蒙學教育的主要的標是什麼?就是知某數,識某文,就是識字。區別一個人他是不是文盲,就是看他識不識字。所以識字,是文盲和非文盲主要的標志。經過了蒙學,他就可以掃盲。把一個人從原來蒙昧的狀態,馬上就掃盲,然後進入到一種能夠讀書識字的階段。 小學階段就要詳訓詁,明句讀,訓詁的含意就是強調漢字的每一個音形義,它有多少種寫法,這個文章一拿過來,我在什麼地方要停頓,在什麼地方要有標點符號,我們清清楚楚,所以「唯學者、必有初、小學終」就是蒙學完後之後就是小學,小學完後之後才是四書,四書完了之後應該學《孝經》,學完這五本書之後,然後我們說是再讀六經,當然,這個詩書禮樂春秋,其中的《樂記》或者是《樂經》,現在已經是失傳了,所以現在就變成了五經,四書五經讀完了以後,經史集方讀此,然後再讀什麼呢?然後再讀諸子百家,就讀老子,莊子,孫子等等,經子通了之後,然後再讀歷史,所以,是一步一步,就像台階一樣不能夠亂。藏傳佛教他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講次弟,比如宗喀巴大師,他有一本書叫《菩提道次第廣論》極其的講究次第,那麼我們說中國的經典教育他也有次第,所以不能夠亂,不能夠一開始就讀《論語》,一上的時候就讀《易經》。前面沒有打好基礎,所以他讀的時候就很困難,很多的推廣中心讓我們很小的孩子一上來就讀《論語》,就讀《皇帝內經》、就讀《易經》,結果,進退為難,最後連孩子讀經的積極性全部都破壞掉了。 清代的一個學者,他寫了一首詩歌,這首詩歌呢,就彷彿用文字畫就的一幅漫畫,在清代的一個普通的私塾裡面,小朋友就象一群烏鴉在那裡讀,就是蒙學經典,然後是小學經典,,中國過去強調的是書聲朗朗,所以大家都是聲音很大,所以眾聲齊聲吼喉嚨,從哪裡開始呢,趙錢孫李,周武鄭王,所以從《百家姓》開始,完了之後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千字文》,《千字文》完了之後再《三字經》《三字經》完了之後《鑒略》《千家詩》完了之後是《神童詩》,其中有一兩個小朋友聰明絕頂,他的學習進度很快,所以很快就學完了「蒙學」和「小學階段」,他就直接進入到「大學」。 中國的經典教育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叫蒙學,對應的這個經典叫《三百千千弟子規》。小學《笠翁對韻》,《聲律啟蒙》,《說文解字》,《爾雅》和《孝經》。《大學》就是《四書五經》和《經史子集》。現在的推廣中心,他們僅僅重視經典,但是忘掉了孔子在他生前就確定了兩大教育內容體系。那就是《六經》和《六藝》。六經是《詩》、《書》、《禮》、《樂》、《易》、《春秋》。六藝是「禮樂射御書數」。六經是靜的是長的是不變的,《六藝》是要動的,並且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六經》和《六易》就相當於我們經典教育的兩個輪子,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廢,但是很可惜的是,我們現在大部分中國大陸的經典推廣機構只重視《經》而不重視《藝》,甚至徹底的把這個《藝》的教育完全忘掉了。《經》的內容,我們說它基本上是從孔子時代就已經奠定了一個基礎,它的內容基本上是保持穩定的,《藝》的教育,不是藝術而是技藝,技藝的教育內容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我們如果說是閱讀中國文獻的話,我們都可以發現,有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叫「古六藝」,比如說,琴棋書,琴棋書畫,或者是詩和茶,象這樣的,我們完全可以給它命名成經六藝。全球化,國際化的時代小朋友讀《四書五經》或者是讀《三百千千》的同時,我們能不能讓他同時學鋼琴、小提琴,或者是電腦呢?當然可以,因為,這統統都可以說為新的技藝教育,這就是孔子他所確立的兩大教育體系,我們絕不能只重視《經》而不重視技藝的教育。 如像德、智、體一樣,再給它細分,經典教育有三大內容,第一個,就是我們剛才遵循孔子的兩大體系,除了經典和藝之外,因為主要讓小朋友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所以我們把他的道德和生活習慣單獨給他列出來,以《弟子規》為主,以及是以灑掃應對進退為代表的為人處世的習慣,所以由這三個方面就構成經典教育的三大內容。好,這個是需要讀的,這個是需要做的,這個是需要自練的,我們說一和二,它基本是不會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但是第三個是要隨時代的變化而變代的。 中國經典教育的基本的原理,總結成八個字,能動能靜,文武要均衡。兒童經典學習的課程,要符合能動能靜文武均衡的經典教育的原則,就基本上是抓住了要點。在中國古代,乃至到現在,古琴是在記憶當中排在第一位的,因為琴是中國雅樂,它不僅僅是一種樂器,琴區別於其它所有的樂器,還有一個名稱它叫道器,還是我們中國文人修身養性的一種工具,在大陸的或者是在海外的中國經典教育中,我們一定要把古琴教育納入其中,在我們孔老夫子那個時代,就已經說是這邊放琴這邊放書,琴和書,琴和書都是要並重的,書法那當然就不用說了,書法它不光是一種藝術,並且它還是一種特別重要的學習方法,就是說我們的孩子,他要抄寫,他要熟悉這個字的形狀也就是寫法,他一定是可以通過書法的這種方式來進行練習,當然我們說書法練到很高的水平,上升到藝術的水平,那就成了一種藝術。還有武術,孔子像一般是配一把寶劍的,所以孔子他這樣的一個打扮,那就表明了武術是中國經典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內容,無論是男孩或者是女孩都可以練,我們完全可以根據我們當地的條件,比如說選擇是練哪一種,內可強身健體,外可防身自衛。所以,對我們兒童身心發展以及是對我們的孩子的身心的安全都很有幫助。還有一個,我們的小孩他也需要懂得一些養生的知識,需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起居的習慣。所以,我們說真正高水平的中醫並不是治病,而是治未病,治未病就是養生。北京有老中醫開辦了兒童中醫學習班,效果相當好。其中有一個人是三歲學中醫,七歲就開始出診,給人看病,一直看到現在。除了古琴,中醫,武術之外還包括按照我們中國的傳統女孩子在七歲的那一年的農歷的七月七日開始,就是牛郎織女相會的那一天就要開始學習女工,就要開始學習綉花,所以像這樣的這種方式的是培養,我們說是培養女孩的審美品質,以及是培養她心靈手巧的很棒的一種方式,如果說,她心靈手巧到一定的程度,那她完全可以不找工作,也可以教我們孩子電腦,但是一定要等到他把我們中國的經典教育,中國的經典文化打下相當好的基礎以後,用我們中國經典教育的方式,就是要讓最高水平的人師資來教我們的孩子。比如說讓他去學電腦,一定要找一個,在你方圓幾十里之內一定要找一個有相當水平的最高水平的電腦高手來教你們家的孩子,並要一對一教,這就是經典的教學方式。 黃金萬兩不如一藝隨身。我們中國各行各業無論是哪一種技藝,它統統都可以分成六個境界,哪六個境界?第一個,以掌握工具為主,就是必須熟悉器具,比如說你要想運用電腦,如果你連電腦的電源開關都不知道在哪裡,連開和關都不知道,是不可能把電腦學好的。所以,對器具一定要熟悉。然後,通過熟悉之後,進行學習,達到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叫人JPK。如果器物,比如說古琴,鍵,人JPK。那鍵就相當於你的手,就說這個琴和你的身體融為一體。那麼這樣的人,這樣的孩子就稱為有什麼啦,有技術了。有技術了,但是光有技術還不夠,一定要掌握背後一定的理論,也就是說光會彈琴還不行,你撐死只能當一個琴師,但是你要懂得古琴後面的很多很多的知識和道理。這樣就上升到學問學術的高度。所以有一個光會彈琴的人上升到這個高度,他就懂得了琴學,才彈得漂亮。像芭蕾舞一樣的優雅。上升到藝術的程度,給壞蛋是絕對不能彈。所以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職業操守。把所有的東西給他融匯一體,這就叫道。什麼叫琴道,首先你得掌握古琴,然後你會彈,你的手和琴的匹配特別的熟練。你又掌握了一定的琴學達到了藝術的境界同時又具有相當的道德修養,一以貫之,融會貫通視為琴道。這樣的道理完全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