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經典要怎麼背
擴展閱讀
哪個大學影視動漫專業 2025-02-04 13:43:40
廣德同學聚會玩什麼 2025-02-04 13:10:34

經典要怎麼背

發布時間: 2022-05-16 04:45:34

㈠ 怎樣才可以快速熟背三年級上冊經典誦讀44課。

你可以先把文章的大概意思看一遍,讓腦子里有些印象

如果字數比較多可以分一段一段慢慢背

在一段中找出比較關鍵性的詞。例如:我拿起掃把,掃出一塊空地,露出地面,用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


希望你學業進步!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採納,謝謝O(∩_∩)O

㈡ 孩子背誦國學經典,該先背哪個

三字經,記得我小時候都被逼的背這個 。 還小這個通俗易懂,後面你要的話給看什麼道德經什麼的,給小孩塑造良好的道德感很有用,不過什麼東西都有經典,糟粕,你要在這些地方教一下。

㈢ 經典誦讀,先讓孩子背哪個

先背哪個不是重要的,最好是在孩子背的過程中多給孩子講解其含義,這樣孩子背起來印象會更較深刻;
幼兒背古詩,記得快,忘得也快。現在背出了,等會兒往往會一下子「卡」住,或者即使勉強能背了,也會有缺詞漏句的現象,二三歲的幼兒尤其如此。因此,在教孩子背詩時應用巧妙的方法及時給予點撥。有的孩子一下子忘了開頭,你就可以把第一句詩的大意講給孩子聽,然後再讓他據意想句。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的開頭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有一個人在大松樹下遇到了隱者的徒弟,問他的師傅到哪裡去了。有的孩子聽了,會自然地說:「松下問童子。」如果孩子不但忘了詩的第一句,而且後幾句也記不住了,你還可以把整首詩翻成白話講給他們聽。如果這樣孩子還是想不出詩句,那就要適當地說一兩句原句,然後讓孩子接背。事實證明,巧妙點撥是加深理解,強化記憶的好方法。

㈣ 經典誦讀,怎麼樣才能快速背完

理解後記憶,然後分層次背誦,再及時復習鞏固

㈤ 我想背一些經典,背什麼的好

要背經典,還得看興趣、年齡。若是已經超過二十歲,最好不要強迫自己去背書,很辛苦,吃力不討好。要背書,得看目的。若是為了打發時間,什麼書籍都行。若是想要自我提升,最好以像道德經、論語、莊子、孫子兵法這類書籍為首選。若是為了加強文言文掌握,不妨考慮古文觀止。

㈥ 想要練背,有哪些經典的背部訓練動作

背部肌肉想練好其實不難,只要大家在鍛煉中下足了功夫,訓練量足夠和訓練方式選擇對了,那練出強壯的背部肌肉就不是難事。

第一組動作、T杠劃船

鍛煉使用器械:杠鈴

在開始講正確的鍛煉姿勢前,我們先看這個錯誤的鍛煉方式,很多人在做這個動作時,都會出現這個錯誤的姿勢,導致背部的鍛煉效果收獲甚微。

這個人在練習時明顯的節奏過快,導致背部都彎曲了,並沒有保持平直的狀態。然後往後拉起時沒有做到收縮,讓背肌得到好鍛煉感覺。最後就是頭部抬得很高,使得身體非常不自然,對頸椎的壓力也會很大。

所以,我們如果不注重鍛煉的准確性,你是不會得到好的鍛煉效果的,雖然說錯誤的姿勢也可以讓你進行訓練,但收獲的效果是非常差的,並且練習時間久了,很容易讓你受傷。

我們做這個動作時,應該背部打直,雙腳膝蓋處略微的彎曲。

然後頭部自然的下看,鍛煉節奏要慢一點,拉起後保持停留幾秒,再緩慢放下杠鈴,這樣可以加深背部的鍛煉感。

第二組動作、硬拉

鍛煉使用器械:杠鈴

硬拉是背部訓練中非常經典的動作之一,如果你沒有鍛煉硬拉的習慣,那建議大家在自己背部訓練時加入它,這會讓你背肌訓練得更強。

練習先把杠鈴放在地上,然後調整正確的身體姿勢,背部挺直,雙腳往外打開站穩,然後蹲下抓住杠鈴,起身時背部也是直挺的,不要彎腰的拉起,這樣很容易讓腰椎受傷。

在拉起後,動作的幅度要完整,讓自己身體完全站直,然後再緩慢的放下,放到超過膝蓋的位置,然後再拉起,重復做到鍛煉次數完。

這2組背肌的訓練動作,大家都會正確訓練嗎?相信你們看完會有所掌握,趕緊到鍛煉中實踐吧!

㈦ 怎麼背書記得快

第一步:全面預習,熟悉材料。(光看)
快速瀏覽教材一遍,有個全面的印象。重點注意前言、目錄、每章節的導言,這些內容幫助理清思路。教材里有很多實例,能夠幫助建立聯想性記憶,考試答題時能多編些費話。看完一章後,乘熱打鐵,馬上看這一章的習題集(最好在同一天)。選擇題有把握的憑印象做,做不出就看書,不要瞎選,浪費時間想而且錯誤的答案也會在腦子里形成印象,混淆記憶。簡答和論述也像看小說一樣看一遍。

第二步:全面學習,理解材料。(看看劃劃)
接著就只看習題集了。把選擇題的正確答案圈出來,同時把題目中的關鍵詞也圈出來,兩者聯系起來加深記憶。遇到定義多讀幾遍,理解了基本定義,才能理解其他問題,而理解就是背誦的關鍵中的關鍵。
簡答題和論述題看幾遍。首先,把答案有幾個要點圈出來,記住這個數字很重要,比如在多選題中,就知道正確答案最多是幾個,做簡答題的話要編出幾個要點。
其次,把每個要點劃下來之後,找出每句話的關鍵詞,必須是有識別性的。也就是說,一個題目的答案可能有三個要點,而這三句話的句式很可能是相同的,其中有很多費話是一樣的,圈出區別於其他兩點的關鍵詞,作為背誦用。

第三步:找重點,明確范圍。(看看找找)
再從頭開始看習題集,單選每道都重點。憑直覺,圈出重點的多選題,就是那些概括的很好的,可以當簡答題用的。
找出重點的簡答、論述題,用三種顏色或符號:
1, 最基本的,關鍵的,就算考不到,也對理解這門課很有用的題,可以參考那些章和節的標題。
2, 答案一條一條編的有模有樣的,批考卷的時候比較好算分數的。
3, 到處都能套的費話,比如政治大方向,表決心,這門理論的精髓,學習它後的現實指導意義,一般第一章就出現了,以後每章都反復。搞定它對添滿考卷很有好處。
好了,現在按照記號的多少,題目的重點程度就分出來了。
還有習題集中幫概括好的每章重點與難點很管用,概括的很精練。例如毛思,考試前一晚就背了這個,結果考到很多。
但必須是有具體內容的,像考綱那樣的費話看了等於沒看,考綱就沒什麼范圍也沒具體內容,用六個字概括考綱就是:「整本書全要背。」
接著,把習題集最後復習題中的選擇題閉卷做了, 看看準確率,培養做題感覺。

㈧ 學習經典的最好方法有那些

學習經典要有好的方法。
只有方法對,才能事半功倍!
可以採用累積式教育法來讀。
(一)、累積式教育法的三大原則:
1、簡易性原則。
2、周期性原則(即累積性原則):每次讀經100-200字,每天讀10遍,孩子一個星期就熟讀了。
3、類比性原則(重點掌握多樣性原則):即多樣性原則。如可這樣安排學習內容,同時學習易經(約一年時間)+論語(約半年時間)+詩詞啟蒙(約二個月時間)+三字經(約一個月時間)。用三年作一個大周期,完成四書六經,以及一些輔糧的學習,大周期完成,再進行復習周期。

(二)「137學習法」的具體含義:

「1」就是每天至少讀一遍,最多7遍;一樣約十分鍾,不超過十分鍾;
「3」就是一天可以選擇讀三樣,最多讀7樣;如同時讀《論語》、《易經》、《老子》;
「7」就是指連續7天重復相同的內容。如從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復讀《論語》、《易經》、《老子》里相同的內容。不管孩子熟記不熟記,背誦不背誦,讀完7天就進入下周學習。如此,孩子兩年左右就可以熟記甚至背誦《論語》,《大學》,《易經》,《中庸》,《道德經》,《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對韻》等將近十多部經典。

學習量:累積法主張一天的學習量為400字左右。不過學習量是一個參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學習階段,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靈活掌握。
學習時間:採用離散教學的原則,一次學習時間約十分鍾,一天二、三次,每天學習時間約為半小時。
培養一個人跟建房子一樣,要打地基,做結構,最後才是裝修。從功能的角度將經典做了一下分類:
1、基礎類:包含《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也包含《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這一類經典都是教做人的,做人才是基礎,學知識學做事都是後面的事。
2、做結構:這就是經。《易經》、《孝經》、《詩經》、《道德經》、《金剛經》、《黃帝內經》等。
3、裝修類:先秦的詩、唐詩、宋詞、古文觀止、史記、資治通鑒等。
培養孩子應該要有一個總體規劃:到底怎麼樣把你的孩子完善地培養起來?
「137學習法」中間是3,所以是有三個線程的學習。
第一個線程就是學這些「經」,《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孝經》,這是經類的。
第二個線程是學「典」的,《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一類,難度也是介於中間。
第三個線程是學裝修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成語接龍》+《詩詞啟蒙》+《文學啟蒙》這一類的,裝修類的,比較基礎的。
遵守這三個線程,用兩年時間可以學得非常扎實,如果擔心時間不夠,可以學三年,第三年鞏固,是可以學得非常好的。
這樣,我們孩子人生的地基結構,我們用兩三年的時間就把他打下。
歡迎關心經典教育的朋友進群151544592交流學習!

㈨ 朝讀經典特別長怎麼把它背下來

要想背誦下來,我覺得首先你要理解他文章的意思,然後每天早上背,一段一段的背。

㈩ 如何才能快速背誦國學經典文章

弄個MP3天天都聽,在家沒事的時候,放一些國學經典讀誦,可以找一些配樂朗誦的經典文章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