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流屬於什麼市
北流是一個獨立的市,不屬於任何一個市。
北流市,舊稱「粵桂通衢」、「古銅州」,歷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稱。位於廣西東南部,南與廣東高州、化州市、信宜市接壤。
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市)」(2010年5月獲頒)、中國陶瓷名城」(2011年8月31日獲頒)。
境內已探明的高嶺土地質儲量1億噸左右,露出地表的石灰石地質儲量15億噸左右,露出地表的粘土(水泥用)地質儲量1億立方米左右,為北流陶瓷、水泥工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條件。
北流歷史悠久,設縣已有1400多年,因境內圭江自南向北流而得名。改革開放以來,北流經濟綜合實力穩居廣西十強縣(市)前列。是北部灣經濟區的開發與東部產業轉移的承接地。
(1)北流市城市經典在哪裡擴展閱讀:
北流歷史
唐武德四年(621),北流縣析置北流、陵城、扶來三縣,復置陸川縣,均屬銅州(治所北流)轄地,貞觀元年(627)屬容州。
乾封二年(667),北流增置羅卞縣(治所今六靖長江村)。總章元年(668),又增置峨石縣(治所今隆盛香圩村)。新增之兩縣及扶來縣屬禺州,北流、陵城屬容州。
宋開寶五年(972),撤銷峨石、扶來、羅卞、陵城四縣,其地並入北流縣,屬容州都督府普寧郡轄地。
元至元十六年(1279),北流為容州路總管府轄地。明洪武十年(1377年),北流縣改隸梧州府鬱林州。
清順治八年(1651),北流改屬梧州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屬鬱林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北流屬鬱林府。民國2年撤鬱林府,設立鬱江道,北流為其屬縣。民國3年,改鬱江道為蒼梧道,北流屬之。
民國15年,廣西省政府成立,廢除道制,北流直屬省府。民國19年,北流屬鬱林民團區。民國21年,北流屬梧州民團區。民國23年,民團區改為行政監督區,北流屬梧州行政監督區。
⑵ 廣西各市的中草葯市場的具體地址知道的請告訴在下
在廣西玉林市中葯材專業市場——銀豐中葯港,客商正在采購中葯材(8月21日攝)。
廣西玉林市中葯材專業市場建成於1988年,當時玉林既不是中葯材原產地,也不是交通樞紐城市。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玉林中葯材市場已有經營戶900多戶,經營品種1000多種,市場年成交額超過10億元,吸引了四川、安徽、河南、浙江、雲南等地的大批葯商,他們紛紛走向農村,建基地,找貨源,使玉林中葯材產業迅速發展起來。目前,玉林中葯材市場內八角、沙姜、肉桂、雞骨草等10多個主要品種的中葯材全部產自玉林本地,玉州、福綿的天冬、雞骨草,容縣、北流的八角、肉桂還成了響當當的「名牌貨」,中葯材已成為玉林市的一個重要產業。
廣西中草葯業在開辟國際市場的過程中,將首選選擇東盟這個大市場。」廣西衛生廳長高楓說道。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計劃的啟動以及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給廣西中葯企業帶來了無限商機。廣西將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加強國際中葯市場的調查,掌握國際上不同國家的葯政法規,採取不同的銷售策略,加強國際性的學術交流和現代化的營銷手段,打通中草葯出口通道,開辟國際市場。
廣西中草葯資源豐富,中草葯物種達到4600多種。中國400多種常用中葯原料葯材中,有70多種主要來源於廣西,其中10多種佔全國總產量的50%~80%以上。除豐富的野生資源外,廣西人工種植葯材也頗具規模,種植葯材面積約佔全國栽培面積的20%,是全國四大葯材產區之一。
南寧海關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中葯材大省廣西正以迅猛的態勢搶占東南亞中葯材市場。2005年,廣西共出口中葯材3500多萬美元,比2004年增長24.8%。其中,對越南出口的中葯材達3100多萬美元,占出口總額的88.8%。高楓介紹:「目前,我們大量的中葯材正通過中越邊陲小鎮愛店銷往越南。在愛店,雲集了百餘家經營中葯材進出口貿易的客商,每天從愛店運往越南的中草葯多的時候達100多噸,少的時候也有20多噸,年成交額在2億元人民幣左右。愛店口岸已成為中越邊境最大的中草葯貿易市場。」
越南民間長期以來保持著用中葯材治病的習慣。據越南史料記載,隋唐時期,中國經典醫葯著作《黃帝內經》等相繼傳入越南;南宋以後,中醫葯已在越南民間廣泛應用。
廣西方面調查發現,近年來,越南人均醫葯費開支增長約10倍,中葯市場也隨之紅火起來,商家在各地先後開設的大型中葯材店鋪有200多家。這些葯店銷售的葯材除少部分為越南當地生產外,大部分都從中國進口。
高楓說:「越南人比較相信中草葯的醫療效果,他們把本國出產的草葯叫做『南葯』,把從中國進口的中草葯叫做『北葯』。越南客商從中國進口的葯材除了滿足越南消費市場的需要之外,還轉口銷往緬甸、寮國、泰國等周邊國家。」
十多年前,地處廣西邊境地帶的愛店只有100多戶本地農家和3條下起雨來就泥濘不堪的小街。活躍的邊境中草葯貿易,使廣西在2002年實施邊境大會戰時,下決心加大對愛店這個邊陲小鎮基礎設施的建設。如今,8條寬闊、整潔的大街把愛店裝扮成了一個頗具氣派的邊陲小鎮,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位中葯材客商在這里投資開設了自己的店鋪。
愛店口岸開展中越邊境貿易已有100多年歷史,如今已經成為連接東盟與中國大西南兩個市場的貨物中轉站,每年越南從中國進口的中葯材有8成以上都是從愛店出關。
中越葯材貿易熱催生了「中醫合作熱」,兩國醫學界在傳統醫葯領域的合作漸入佳境。最近,越南傳統醫葯學院院長黎文仲到中國訪問時表示,越南希望派一些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到中國中醫科學院來接受中醫中葯的培訓;也希望中國中醫科學院派專家到越南,以一邊講授課程、一邊診治疾病的方式開展醫療服務。
高楓說,佔領越南中葯材市場只是第一步,廣西將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加速進軍東盟中葯材市場。事實上,廣西的中葯企業已經採取行動到東盟市場搶佔先機。廣西玉林的正骨水已經擺上泰國曼谷的街頭。
⑶ 以北流市為中心,柳州屬於什麼方向
一、以北流為中心,柳州屬於西北方向。
二、北流市,舊稱「粵桂通衢」、「古銅州」,歷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稱。位於廣西東南部,南與廣東高州、化州市、信宜市接壤。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市)」(2010年5月獲頒)、中國陶瓷名城」(2011年8月31日獲頒)。
三、柳州(壯文:Liujcouh)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北部,地形為「三江四合,抱城如壺」,故稱「壺城」。又叫龍城,龍城的名字源於南朝梁。柳州是以工業為主、綜合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是山水景觀獨特的歷史文化名城。從建城至今已有兩千一百多年的歷史。
⑷ 中國的中心點是在哪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位於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北流村,具體位置在:北緯34°32′27.00″,東經108°55′25.00″。
大地原點距我國邊界正北為880公里,距東北2500公里,距正東1000公里,距正南1750公里,距西南2250公里,距正西2930公里,距西北2500公里。
(4)北流市城市經典在哪裡擴展閱讀
大地原點是我國的地理坐標——經緯度的起算點和坐標點。從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70年代,我國測繪工作者在進行大地測量時,一直以前蘇聯設在列寧格勒的大地原點為基準,這個坐標點距離北京1.1萬多公里,以此為參照,測量的誤差可想而知。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蘇聯坐標體系已難以滿足實際需要,急需建立自己的坐標體系。
據介紹,從1975年到1978年,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國測一大隊用了3年時間,承建並完成了大地原點的選址、建設和布測。根據國家測繪局的指示,大地原點選址要適合中國國情,地基穩定,遠離市區,交通方便。要同時滿足這幾個條件並不容易。
1975年,國測一大隊接受任務後,組織專家對全國可能設置原點的地方進行了初步篩選,然後再對武漢、廣元、西安等地進行逐個分析,把選點范圍縮小到了以西安為中心的寶雞至華陰和銅川一帶。
高級工程師薛璋參加了大地原點的選址和確定標高的任務。時值嚴冬,他和同事們冒著嚴寒實地考察,把設置原點的范圍進一步縮小到了涇陽縣和西安市閻良區。
在最後攻堅階段,他和幾名同事蹬著自行車,奔走於各個地質隊,收集這些地方的地質和地震資料,並實地察看、調查,最後在涇陽縣的永樂鎮發現了一個高約8米,佔地10畝左右的大平台。經過鑽探和地質、地震資料的分析,他們認定這里是設置大地原點的理想地方。
1976年1月8日,薛璋帶著選址方案趕往北京,國家測繪局一致同意了這個大地原點的選址方案。
⑸ 城市經典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撫州城市經典
城市:撫州
樓盤位置:贛東大道672號
開發商:撫州金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產權年限:70年
建築類型:板樓,高層,
公交線路:長途汽車站(公交站):1路;2路;7路;9路;10路;11路;36路;高鐵一路;利群家電(公交站):10路;光明眼科醫院(公交站):21路;撫州(公交站):機場大巴撫州線;市長途汽車站(公交站):高鐵1路;五皇殿汽車站(公交站):高鐵站專線;市電信局(公交站):1路;2路;7路;9路;10路;11路;33路;36路;馬家山廣場(公交站):33路;高鐵1路;高鐵一路;五皇殿(公交站):10路;21路;29路;第五醫院(公交站):9路;
其他交通方式:暫無資料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26739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75%,共5棟樓,停車位暫無資料
周邊配套:暫無資料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⑹ 廣西旅遊景點哪裡好玩
著名景點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峰林是發育完美的熱帶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它們平地拔起,氣勢超群,造形奇特。形態最典型、風景最秀美的是桂林、陽朔一帶的石灰岩峰林,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譽為「碧蓮玉筍世界」。此外,在桂東北、桂中、桂東南、桂西等地也隨處可見石灰岩峰林。 廣西壯族自治區洞穴眾多且景觀優美,素有「無山不洞,無洞不奇」之稱。據統計廣西溶洞約有10萬個。在瑰麗多姿的溶洞里,石乳、石筍、石幔、石柱、石花、石蓮、石林等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比較著名的有旱洞型的桂林的蘆笛岩、七星岩,柳州的都樂岩,武鳴的伊嶺岩,北流的勾漏洞、玉林龍泉洞等;有水洞型的桂林冠岩、荔浦豐魚岩、灌陽龍宮、鍾山碧水岩、馬山金倫洞等以及考古陳列型的桂林甑皮岩(是中國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古人類洞穴遺址)和龍隱岩(存有唐代至清代摩崖石刻200多件),柳州白蓮洞(中國史前人類文化的重要遺址)等。 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拔高於1500米的山峰有數十座,大多山體雄偉,氣勢磅礴,林木蔥郁,景色優美,動植物資源豐富,適於科學考察遠足攀登。如貓兒山、大瑤山、大明山、元寶山等......
廣西河流眾多,清澈娟秀,在地域上多與奇峰相配,形成一派山環水繞,山水相依的秀麗景色。除舉世聞名的灕江外,景色優美的還有融水的貝江、資源的資江、宜州的下梘河、大新的黑水河、崇左的左江、寧明的明江等。湖泊風景多以較大的湖泊或水面為主景,湖岸的山丘、原野和農家村舍、田園風光或城市風貌等為襯景而組成。如桂林的榕湖、杉湖,南寧的南湖,柳州的龍潭,貴港的東湖,陸川的龍珠湖等。
此外,廣西還有不少水質優良、水面寬闊、群山環抱、湖光山色十分秀美的水庫,如靈川青獅潭、百色澄碧河、富川龜石、邕寧大王灘、合浦洪湖江、玉林寒山等水庫。 位於中越交界的歸春河上游的德天瀑布聞名遐邇,其瀑面寬100多米,高約80米,呈三疊狀飛瀉而下,水聲轟鳴,勢若奔馬,非常壯觀。
其他著名的瀑布還有資源的寶鼎瀑布、隆林的冷水瀑布、靖西的三疊嶺瀑布、龍州的響水瀑布、上思的應天府瀑布等。 在八桂大地上,泉流眾多,分布廣。冷、熱、溫、沸四泉均有,其中分布最廣的是溫泉。比較著名的有龍勝溫泉、陸川溫泉、象州溫泉、全州炎井溫泉、平樂仙家溫泉。這些溫泉流量大,水溫適宜,含多種有益人體的礦物質,四周風景宜人,是度假、療養、休閑的好去處。
廣西壯族自治區歷史悠久,古人類、古建築、古文化遺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及革命斗爭紀念遺址眾多。經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批準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140餘處。比較著名的有年代久遠的柳州白蓮洞、桂林的甑皮岩、南寧豹子頭等古人類遺址,興安靈渠等古水利工程,寧明花山壁畫,著名的古建築有桂林王城、容縣真武閣、柳 桂林山水甲天下州柳侯祠、興安嚴關、恭城的文廟、合浦的大士閣等。
近現代的一些革命活動紀念地,如太平天國的發祥地一一桂平金田村、百色紅七軍軍部、龍州紅八軍軍部舊址、欽州劉永福故居、李宗仁故居、抗戰時期的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等都具有考察、參觀和瞻仰的價值。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以壯族為主體的多種少數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他們各自的語言、服飾、建築物、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喜慶節日、民間藝術、工藝特產、烹調技術等,構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為民族風情觀光旅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如壯族的三月三歌節、瑤族的達努節和盤王節、苗族的踩花山、仫佬族的走坡節、侗族的花炮節,以及別有風味的打油茶等,都充滿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吸引著人們去觀光。
廣西的園林各具特色,南寧市的公園、植物園以南亞熱帶風光為特色,桂林、柳州的公園多以中亞熱帶風格為主體,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自然景觀(如岩溶景觀、水體景觀等)和古建築構成各具特色的園林藝術。近幾年建設的柳州龍潭公園,以自然景觀為襯托,集廣西少數民族的建築形成於一體,頗具特色。
目前,廣西共有3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即灕江風景名勝區、桂平西山風景名勝區、寧明花山風景名勝區。還擁有隆安龍虎山風景名勝區、貴港南山一東湖風景名勝區、百色澄碧湖風景名勝區、陸川謝魯山莊風景名勝區、三江的林溪一八江風景名勝區、鹿寨的香橋岩風景名勝區、北流的勾漏洞風景名勝區、容縣的都嶠山一真武閣風景名勝區等29處自治區級風景名勝 南寧中國-東盟博覽會會展中心區。有7處國家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即桂平的太平天國金田起義舊址、容縣經略台真武閣、三江的程陽風雨橋、合浦縣的大士閣、寧明的花山崖壁畫、興安縣的靈渠、中國工農紅軍紅七軍司令部及紅八軍司令部右江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
另有220處自治區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有1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即北海的冠頭嶺國家森林公園、桂林國家森林公園、南寧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柳州三門江國家森林公園、桂平龍潭國家森林公園、龍勝溫泉國家森林公園、上思和防城的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融水元寶山國家森林公園、八角寨國家森林公園、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桂山國家森林公園、北流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有1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即北海銀灘旅遊度假區。
南寧是廣西旅遊的交匯點,以南寧為中心的桂南旅遊區是廣西四大旅遊區之一,北連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南接「天下第一灘」的國家旅遊度假區北海銀灘。市區內有比較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揚美古鎮、伊嶺岩讓你找尋歷史的蹤跡,解讀古老文化的神奇,青秀山風景區、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大明山旅遊區讓你置身於「綠」的海洋,沐浴在「綠」的陽光,享受「綠」的溫馨;人民公園、南湖公園等市內公園,是你放鬆心情,儲存快樂的仙境;九龍瀑布群森林公園、金倫洞原始石漠山洞、大龍洞景區、龍虎山自然保護區以及昆侖關景區等分布在市郊各縣區的景區,山巒疊翠、古藤纏繞、秀樹參天、瀑布飛瀉、鍾乳多姿更讓你沉醉其中、留連忘返。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美是多方面的,有些很難用語言描繪:灕江的清秀脫俗,陽朔的悠閑自在,龍勝美景的萬種風情,靖江王陵與靈渠的輝煌神秘,象山水月的造化奇觀!
廣西公園勝景繁多,蓮花瀑布、試劍石、望夫石、磨菇石、仙人床、情人樹、海豹采果、人工草坪會使你心曠神貽,流連忘返,別具一格的森林沐浴更會使你充分享受大自然的奧妙。公園內動、植物種類甚多,有被稱為活化石的國家重點保護珍稀植物桫欏(樹蕨),花中之王金茶花,還有悠久漫遊的千年龜、歡騰的五爪金龍和活潑嬉戲的猴群,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主峰蓮花山是桂東南第一峰以及廣西北海旅遊景點
最佳旅遊時間
全年各個季節來廣西都會錯過另外一個季節可以得到的收獲,而大部分游賞對象在一年四季中各有特色,並無優劣之分。 一般而言,冬季,初春氣候不冷,對於北方旅行者是非常舒服的天氣,而且可以體會,甚至參與各民族年俗,但此時處於枯水期,像瀑布和溶洞這樣的景點也可一觀,但肯定不如旺水期時。 另外,冬季時和雨季多陰天,去海邊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⑺ 廣西省北流市在那
北流市是廣西遠近聞名的特色工業城市,舊稱「粵桂通衢」、「古銅州」,歷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稱,是世界銅鼓王的故鄉、荔枝之鄉、陶瓷之鄉、水泥之鄉、中國著名僑鄉、建築之鄉、水稻高產之鄉,隨著北部灣經濟區的開發與東部產業轉移的承接,北流正在成為中國南方璀璨的明珠。
中文名稱: 北流市
外文名稱: beiliu
別名: 銅州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廣西
下轄地區: 北流鎮、民樂鎮、平政鎮、六靖鎮
政府駐地: 陵城街道
電話區號: 0775
郵政區碼: 537400
地理位置: 中國廣西東南部
面積: 2457平方公里
北流地圖
北流市位於廣西東南部,南與廣東高州、化州市、信宜市接壤。全市總面積2457平方公里,轄22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278個行政村,21個居委會,總人口136萬人,GDP為153億(2010年)。原籍北流的港、澳、台同胞和 海外僑胞30多萬人,分布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廣西第二大僑鄉。北流歷史悠久,設縣已有1400多年,因境內圭江自南向北流而得名。改革開放以來,北流經濟綜合實力穩居廣西十強縣(市)前列。北流市是廣西第二大僑鄉,以中國日用陶瓷之都、中國荔枝之鄉、水泥之鄉、建築之鄉、水稻高產之鄉、世界銅鼓王的故鄉而聞名。1994年4月18日,北流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由玉林市代管。「十二五」北流市區規劃面積為3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35萬以上,目前建成區面積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萬人。絕大部分為漢族,少數民族僅佔0.92%。2010年5月,北流榮獲「全國綠化模範縣(市)」稱號。2011年8月31日,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專家組同意授予北流市「中國陶瓷名城」稱號。北流市車牌號:桂K.;電話區號:0775;郵政編碼:537400。市人民政府駐地陵城街道。代碼:450981。
人口: 130萬(2009年)
方言: 粵語方言
氣候條件: 亞熱帶
著名景點: 勾漏洞、大容山、銅石嶺、鬼門關、偉人山、萬丈灑、景蘇樓
機場: 玉林民用機場
火車站: 北流火車站、玉林火車站
車牌代碼: 桂K
著名學校: 北流市高級中學
民族: 漢族為主(99.08%)
GDP: 118.76億元(2009年)
稱號: 世界銅鼓王之鄉、荔枝之鄉、僑鄉鐧懼害鍦板浘
⑻ 廣西北流市旅遊景點
北流上水地貌風光秀麗俊美
1.大容山,歷史悠久,後漢高祖於917年在今廣州稱帝,同中原一樣封禪,把大容山封為「南方西嶽」。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廣西北流市區北面約20公里處,廣昆高速公路從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旁經過並設有出口處,324國道橫垣北流市區,是國內離城市最近、交通最便捷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方圓50平方公里,山體雄偉博大,溪流眾多,水體豐富,森林植被覆蓋率高達95%以上,自然景色秀麗迷人。
2.勾漏洞風景區,省級風景區,位於北流市東南面3公里處勾漏山主峰下,因洞勾、曲、穿、漏而得名。佔地面積204公頃,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觀。勾漏洞是古代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二十二洞天」,以其勾曲穿漏特點而聞名。由寶圭、玉闕、白沙、桃源四洞組成,全長300米傳說東晉葛洪在洞內「煉丹修道」,故洞口有葛仙詞祠,洞內有葛洪塑像。洞前有唐宋以來摩崖碑碣百餘幅。洞內奇景自然天成,石柱、石筍等鍾乳石縱橫交錯,千姿百態,引人入勝。洞中有寬敞的大廳,也有僅能過人的走廊,還有地下暗河,水清可鑒。人文歷史悠久,自魏晉以來,王符、葛洪、李綱、徐霞客等名流到此游覽、考察,留下了較多的游蹤墨跡,僅磨崖石刻就有120多幅。還有郭沫若、馬達特、於立群等當代詩畫家的筆跡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