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經典傳說杜甫墓在哪裡
擴展閱讀
鄢陵哪裡有兒童樂園 2025-02-23 03:28:53
兒童10歲長牙疼怎麼辦 2025-02-23 03:25:40

經典傳說杜甫墓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5-02-22 18:02:11

『壹』 君山區就是傳說中的君山島嗎

舊時代喜歡 這樣 稱呼 君山區為 君山島。 現在沒有這種 現象了

君山,古稱洞庭山,又名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島,與千古名樓岳陽樓交相輝映。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組成,總面積0.96平方公里,相傳君山島有5井4台36亭48廟。目前已有二妃墓、柳毅井等三十多處景點正式對外開放,其中有十多處被列為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君山在岳陽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是一座面積不足100公頃的小島。原名洞府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傳說這座「洞庭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砌於山頂」。後因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葬於此,屈原在《九歌》中稱之為湘君和湘夫人,故後人將此山改名為君山。

君山由七十二峰組成,峰峰靈秀,地形獨特,為洞庭湖中最大島嶼,島上歷有36亭,48廟、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的「射蛟台」等珍貴文物遺址。君山銀針荼葉譽滿中外,唐代以來就列為貢品。汨羅江畔有屈子祠、杜甫墓等。此外,景區還有慈氏塔、襟代文廟、魯錄墓、黃蓋湖、三國古戰場等名勝古跡。

君山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歷代文人墨客圍繞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賦詩,或題書刻石,特別是自唐代以來,李白、杜甫、黃庭堅、辛棄疾、張之洞等墨客騷人都登臨君山,攬勝抒懷,留下了無數千古絕唱,李白的「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更使君山名聲大噪。君山人文背景博大精深,旅遊資源豐富:有中國發現的歷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有新石器遺址,舜帝的二妃墓,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的射蛟台,有唐代的柳毅井、傳書亭,有宋代農民起義的飛來鍾、楊幺寨等。

島上古樹名木眾多, 森林植被覆蓋率在96%以上,植物種類有400多種,僅竹子就有二十多種,斑竹、羅漢竹、實心竹、方竹、龜甲竹等隨處可見,成片的茶園更是給君山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貳』 杜甫的葬地在哪裡和死地在那裡

杜甫的葬地在河南洛陽偃師首陽山下,杜甫死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

杜甫晚年窮困潦倒,代宗大歷三年(768年),全家經今湖北入湖南,溯湘江而上,經沅湘以登衡山。大歷五年去郴州探親,因耒水暴漲遇阻,寓居耒邑,耒陽聶令禮為上賓。

是年,杜甫因貧病交加,死於耒陽至衡陽湘江舟中。聶令治葬築墓,背北向南,墓周砌石欄,正面有南宋石刻「唐工部杜公之墓」。

唐天佑四年(907年)環墓建杜公祠,背北面南,四合院式封山樓房,土木結構。正中主殿設杜甫檀香木雕像,東、西廊房十數間,供祭祀守墓用。宋代在杜公祠旁建杜陵書院。

杜甫遺願要歸葬首陽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窮困無力做到,只好暫時掩埋於耒陽。在詩人死後四十三年,方由其孫杜嗣業扶柩歸葬於河南洛陽偃師首陽山下。現在首陽山下也有杜甫墓。

(2)經典傳說杜甫墓在哪裡擴展閱讀:

杜甫雖然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是個官二代,但無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順,屢受打擊。如長安十年,杜甫為謀官歷盡艱辛,受盡屈辱。

大到受騙上當被權相耍弄,小到殘杯冷炙,蔬食不飽。杜甫36歲那年,參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試。但這次考試被權相李林甫操縱,竟一個不取,反倒上表祝賀玄宗,稱「野無遺賢」。

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攬,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輩。杜甫興沖沖而來,心懸懸而去,受到了無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遠大,但造化弄人,年過而立卻仍無立身之處,經常為了吃飽肚子而四處奔波。754年詩人家居長安城南的少陵。

由於長安發生特大的雨災,米價飛漲,詩人在長安無法生活,只好把妻兒遷到長安城北的奉先縣去謀生。而更為可悲的是759年詩人一年就遷移了四次。

從洛陽到華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縣出發時在詩中寫道:「奈何迫物累,一歲四行役!」可見詩人奔波之苦。這種奔波,除避安史之亂外,主要就是為生活所迫。

杜甫當初決定去同谷時,就是因為得到同谷縣令的信,說此地盛產一種薯類,吃飯問題好解決。可杜甫去後情況並不那麼樂觀。

他在《同谷七歌》中寫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發垂過耳。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

手腳凍僵的杜甫苦苦尋找的「橡栗」,是一種不好吃的苦栗子,在莊子「齊物論」里養猴子的「狙公」就拿這個給猴子選擇要「朝三」還是「暮四」。

可見詩人的生活是飢寒交迫、狼狽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個多月就只好離開,繼續「流動」了。李白與杜甫都經歷過漂泊遷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況更加困難。

李白漂泊時,常常是一條光棍漢,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有多少,花多少,窮點富點,日子都好對付,何況自己賬戶上還有「五花馬,千金裘」,手裡有錢,心裡不慌。

而杜甫在安史之亂以後,到了哪裡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幫。經常瓮中無米,灶頭無煙。連餓死孩子的慘劇都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