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民國有哪些經典著作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民國有哪些經典著作

發布時間: 2022-05-14 18:43:26

『壹』 與《金粉世家》《京華煙雲》類似的民國背景的小說或書籍有哪些值得推薦

上面說的這兩種民國背景的小說《金粉世家》、《京華煙雲》我只看過其中之一就是《金粉世家》。《金粉世家》帶給我的感覺還是不錯的,書中的民國背景非常的濃厚,感覺像是能讓人體驗到那種民國時的風情。由此,也許我偏愛以民國為背景的小說,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個一名國為背景的小說,且非常經典的。

可能是張愛玲的愛情經歷,張愛玲的故事中的結局大都帶著悲傷。但不可否認的是,張愛玲將民國的故事寫的深入人心,令人感動。

『貳』 民國時期比較好看的小說。

推薦5本高人氣高質量民國小說

第一本:《民國大文豪》 作者:薪越

書評:主角穿越成了民國時期林家大少爺,娶了馮程程,抄抄小說順便拯救世界(文化)的日子。文化思想的碰撞,民族生死的危機,軍閥的混戰,那是個最糟糕的時代,也是個思想最能綻放光芒的時代。罵戰王魯大師,花心詩人徐志摩,國學大師胡適,在這里他們有血有肉,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觸摸的大神,各路文豪大師風采,帶你一一看過。此文以藝術為主,基本上不幹涉歷史,就是所謂的都市重生文,只不過大部分時間放在現代,這本則是民國,結尾很意猶未盡,讓人難忘。雖說是文抄文,但是卻有獨特的內涵,主角並不是一味的抄襲,而是注入了一種國家責任感,而且這種國家責任感並不突兀,而是隨著主角的經歷而不斷加強的。強烈推薦!

第二本:《民國諜影》 作者:尋青藤

書評:講的是現代公務員穿越到1936年黃埔軍校學生身上,畢業後走保定系老師的關系沒有上前線戰場,而是加入了 軍情(後改為軍統),靠著不算很誇張的金手指,與日本間諜鬥法,在軍統內脫穎而出的故事。主角領導秘書出身,智商情商都很高,進入軍統後,適應能力很快,心狠手辣,為人圓滑,文武雙全,心思縝密,善於和領導 搞關系,行動力強,行事果斷不聖母,人設不會惹人厭。一部諜戰精品爽文,此文三觀很正。主角在與日本諜報機關鬥法的同時,跟地下黨建立了單向聯系,給低潮中的紅黨大量幫助。作者擅長安排懸念和推進劇情,情節推進張弛有度,正反面人物有血有肉,一直保持很好的張力,畫面感也很不錯。主角智商情商在線,懸念迭起,劇情推進張馳有度。一口氣從頭看到更新還不夠!起點收藏高達38萬,強烈推薦!

第三本:《鐵血宏圖》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書評:清末精品,民國類爭霸文,以鐵血挽回國運,揚國威於萬里之外,復興中華,一切從1852開始!豬腳穿越到了清末,正當太平軍打下武昌之時,豬腳成了武器販子,在與東王楊秀清交易失敗後,開始了軍閥爭霸天下的歷程。文筆扎實,描述細致,邏輯沒有太大漏洞,對於歷史的模擬還是比較合理,無語的大作,起於《小市民的奮斗》,專著清史民國,格局很大,邏輯清晰,於細微處見斟酌,本本質量上乘,強烈推薦!

第四本:《天國之夢》 作者:大羅羅

書評:不錯的歷史穿越文,主角穿越清朝,以大明皇室後人的身份反清復明,殖民全世界,建立了一個以黃種人為主導的世界。現代醫生穿越清朝民國時期,在英國行醫積累資本,以大明皇室後人反清,此時正值日不落帝國(英)殖民全球之時,之後在英國支持下奪下蘭芳國,在香港建軍校、軍隊,驅逐滿清,在華夏開啟變革崛起,建工業,增強軍事,稱霸亞洲,收日本做小弟,……到最後英法中,因美南北關稅內戰,強分美國,瓜分世界。強烈推薦!

第五本:《國士無雙》 作者:驍騎校

書評:主角陳子錕身處那個時代,卻並沒有霸氣側漏的統一中國,而是在這個時期做著自己能做的事情。還記得當年那個白馬銀槍的少年郎,那北平火車站的一瞥那個羞澀的姑娘。那些吃過的屈那些受過的傷,那些拜過的兄弟那些說好的理想。那些快意恩仇的江湖,那些刀光劍影的戰場。那些金銀珠寶白大洋那些葡萄美酒老陳釀。那一夜單槍匹馬鴻門宴,那一場為國為家為民為義生死兩亡。那一支永不生銹的槍,那一位國士無雙。最後的結局我倒是十分喜歡,雖不完美但是讓我印象深刻。《國士無雙》是一部經典之作,它通過主角的視野,正視著歷史,在那個荒誕不經的年代,那個百家齊放的年代,同時也是一個難以判定誰對誰錯的年代,果粉?共粉?軍閥粉?傳統文化?新文化?與其去爭辯,倒不如隨主角、隨時代一一去見證。

『叄』 民國文學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1、《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

小說集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吶喊》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的標志,開創了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先河。

作品通過寫實主義、象徵主義、浪漫主義等多種手法,以傳神的筆觸和「畫眼睛」、「寫靈魂」的藝術技巧,形象生動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藝術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間中國社會生活的現狀,有力揭露和鞭撻了封建舊惡勢力,表達了作者渴望變革,為時代吶喊,希望喚醒國民的思想。

奠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現代文化史上的地位。1985年,日本出版的50卷本《世界最高傑作》,中國僅有《吶喊》與《論語》被收入 ;1999年6月,《吶喊》被《亞洲周刊》評選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之首。

2、《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腦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台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這篇散文通過一條與眾不同的途徑,反映了一種在舊道德觀念的冰水退潮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特別是父子關系中最真誠、最動人的天倫的覺醒。

在這種覺醒面前,人們第一次作為一個真實的人來佔有並表露自己的感情。這也是文章中蘊藏的革命性的歷史內容及思想意義。它的出版不僅提高了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也使人們競相模仿他情真意切、平和沖淡的散文風格。

3、《故都的秋》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革命烈士郁達夫於1934年8月創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為止的這段時間被稱為白色恐怖時期。

郁達夫為躲避國民黨的恐怖威脅,1933年4月,他由上海遷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達夫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並寫下該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運用了42個秋字來潤色北國之秋的「清」 「靜」和「悲涼」,也處處滲透著郁達夫消極與積極情緒在糾結與斗爭的痕跡。

故都的「秋」,其實是郁達夫的「秋」,是表現了他主觀感情、審美取向、文學氣質和人生態度的「秋」。本文的悲涼美感,跟傳統的悲秋情結有關,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關,跟作品的創作背景也有關。

4、《春水》是一本高度贊頌了母愛,自然等事物的詩集。《繁星·春水》是冰心早期的兩部詩集,其中《繁星》收短詩164節,《春水》收短詩182節。這都是作者「隨時隨地的感想和回憶」,是「零碎的思想」的匯集。

這些詩從特殊的側面傳播了「五四」思想開放的自由空間。「愛的哲學」是詩集的核心,對於母愛,童真,和自然的贊美是詩集的主題曲。用短小輕便的文字形式,書寫突發的感觸和瞬間的喟嘆,是冰心寫小詩的藝術特色。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 由182首小詩組成。同樣是在《晨報副鐫》上最先發表,不過《春水》的問世要比《繁星》晚三個月。 在《春水》里,冰心雖然仍舊在歌頌母愛,歌頌親情,歌頌童心,歌頌大自然,但是,她卻用了更多的篇幅,來含蓄地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識分子的煩惱和苦悶。

她用微帶著憂愁的溫柔的筆調,講述著心中的感受,同時也在探索著生命的意義,和表達著要認知世界本相的願望。這還是一首勸勉詩,詞首開篇呼告的手法,用倒序式,闡述了珍重的描寫自己的人生詩篇。

5、《落華生》散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

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落花生》平易、淺顯、簡潔, 全文不過500多字,一望而知其寓意,但它並不淺薄。它那平易的話語,講的是人人都懂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毫無故弄玄虛,自作高深莫測之態。有的只是諄諄的教誨,切實的希望。然而就是這平易淺顯的常理,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悟出它的真諦,並付諸自己行動。

『肆』 十大民國小說排行榜 有哪些好看的民國文

比較好看的民國文有:《十二年,故人戲》、《南城》、《溫香阮玉》 、《 紅豆生民國》 、《第三種絕色》等。

1,書名:《十二年,故人戲》 作者:墨寶非寶

書評:此文講的是女主父親支持革命加上被男主父親推波助瀾滿門抄斬,男主不忍心救下了女主,後來送她出國讀書,再後來兩人乘船歸國確定了彼此心意,再後來就是書里的那句「身付山河,心付卿」。

故事並不復雜,講的不過是男女主十二年的相遇相知相愛相守,配角也都很令人難忘,放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每個角色都顯得褶褶生輝。墨寶的文筆不必多說,必須強推!

3,書名:《溫香阮玉》 作者:季桃初

小短評:此文民國女主重生文,重返二八年華她決心改寫自己的命運,初看像朵菟絲花,實則聰慧有靈氣。男主腹黑,出身於軍閥之家,外表溫潤實則性格狠厲,一早看透女主心機。近於形勢,兩人只能結盟,然而在幾番驚心動魄之後,明明是共謀,卻謀得同舟共濟。明明是交易,卻交易出彼此真心。

縱使大權在握,不如一人在側,難得狼煙亂世,有你阮玉溫香。此文有軍閥爭鋒,名門奪嫡的權利角逐,也有浮華亂世的唯美愛情,男女主感情發展自然,蒼涼亂世,依然有最溫暖的幸福,值得一看!

4,書名:《 紅豆生民國》 作者:凝隴

書評:此文民國刑偵題材,披著懸疑探案皮的言情文,民國氣息十分濃郁,女主狡黠疏懶女大學生,高智商擅推理,男主腹黑深情,本文先婚後愛,婚前其實已經互相喜歡啦,最喜歡看小兩口撒糖了,兩個人拌嘴互相打趣的畫面。夫妻攜手破案,感情描寫的很細膩,文中案件也很燒腦,有劇情有言情,強烈推薦!

5,書名:《第三種絕色》 作者:八月薇妮

書評:此文男主腹黑妖孽純情黑老大,只會與人斗卻不會懂愛人,女主女主女扮男裝,堅強勇敢,武力值超高,男主在女主那兒屢屢吃癟除了一開始表現不好,之後一直兢兢業業地扮演合格好男主的形象,可惜女主對男配心生好感,男主這個愛情小白慌了,卻又傲嬌的不承認,所以做了些讓讀者啼笑皆非,讓女主無法接受的事情。

過程有些波折,好在結局圓滿。此書文筆好,情節好,人物塑造的生動鮮明。最重要的是愛國的情懷,不忘國恥,抗日,以民國節義托起的戀情非常盪氣回腸,強烈推薦!

『伍』 有哪些優秀的講述民國時期的小說

我挺喜歡匪我存思的書。這兩本是我看過的點擊率超高,作品品質超高,人氣超高,這兩本都已經出版,市民國內小說的超經典之作。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
故事發生在香港,上海來的白家小姐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認識了多金瀟灑的單身漢范柳原,便拿自己當做賭注,遠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愛情,要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兩個情場高手鬥法的場地在淺水灣飯店,原本白流蘇似是博輸了,但在范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范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在生死交關時,兩人才得以真心相見,許下天長地久的諾言。

『陸』 推薦幾部經典民國小說

張恨水20~30年代初所寫的言情小說《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緣》,通過戀愛悲劇反映民國初年軍閥統治下的黑暗現實。張愛玲的《半生緣》、《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包天笑的《滄州道中》抨擊了當時社會軍閥混戰的慘痛人生,都是寫的那個時代的內容,都挺不錯的。

『柒』 推薦幾本經典的反映民國時期的書籍或電影

張恨水的著作著作列表《傲霜花》
《巴山夜雨》,長篇小說。
《八十一夢》,長篇小說,於1939年12月開始在重慶《新民報》上連載,因政治壓迫而未能寫完。
《白蛇傳》,寫於1954年。
《北雁南飛》
《別有天地》
《沖鋒》,長篇小說,寫於1938年。
《春明外史》,長篇小說,於1924年連載於《世界晚報》的副刊《夜光》。
《春明新史》,長篇小說,寫於1928年。
《大江東去》,長篇小說。
《丹鳳街》,長篇小說。
《瘋狂》,長篇小說,寫於1938年。
《鳳求凰》,長篇小說。
《風雪之夜》
《巷戰之夜》,中篇小說。
《鼓角聲中》,1936年連載於南京《南京人報》副刊《南華經》。
《虎賁萬歲》,軍事小說。
《歡喜冤家》,長篇小說。
《記者外傳》,未完,只完成上半部,長篇小說,1957年10月26日開始在上海《新聞報》上連載。
《剪愁集》
《劍膽琴心》,寫於1928年。
《交際明星》,中篇小說,1926年連載於《世界日報》副刊。
《金粉世家》,長篇小說,1927年2月開始於《世界日報》副刊上連載,歷時5年,約百萬言。
《京城幻影錄》
《荊棘山河》,中篇小說,1926年連載於《世界日報》副刊。
《錦片前程》,寫於1932年。
《舊新娘》,文言短篇小說,寫於1913年。
《孔雀東南飛》,長篇小說,寫於1954年。
《兩都賦》,散文集。
《梁山伯與祝英台》,長篇小說,於1953年8月開始動筆,1954年1月1日開始於香港《大公報》連載。
《綠了芭蕉》,散文集。
《落霞孤鶩》,長篇小說,寫於1930年。
《滿城風雨》
《滿江紅》,長篇小說,寫於1930年。
《梅花劫》,白話短篇小說,寫於1913年。
《美人恩》,長篇小說,寫於1930年。
《孟姜女》
《秘密谷》
《南國相思譜》,長篇小說,1919年開始連載。純粹以言情為主,鴛鴦蝴蝶派小說。
《南遊雜感》,中篇游記,寫於1955年,發表於香港《大公報》。
《牛馬走》,長篇小說,1941年在重慶《新民報》上連載。後來出單行本時,易名為《魍魎世界》。
《偶像》
《平滬通車》
《潛山血》,長篇小說,寫於1939年。
《秦淮世家》,長篇小說,寫於1939年。
《青春之花》,寫於1928年。
《青衫淚》,長篇白話小說,寫於1913年冬。純粹以言情為主,鴛鴦蝴蝶派小說。
《秋江》,寫於1954年。
《熱血之花》,長篇小說。
《如此江山》
《山窗小品》,散文集。
《上下古今談》,雜文集,收錄一千餘篇。
《石頭城外》,長篇小說。
《蜀道難》,長篇小說,寫於1939年。
《水滸別傳》,寫於1932年。
《水滸人物論贊》,古典文學論集。
《水滸新傳》,長篇小說,1940年2月開始於上海《新聞報》上連載。
《斯人記》
《似水流年》,長篇小說。
《歲寒三友》,未完,寫於1947年。
《太平花》,長篇小說,寫於1931年,因東三省淪陷而添入抗戰內容。
《桃花港》,長篇小說,寫於1938年。
《天河配》
《天明寨》
《天上人間》,寫於1928年。
《啼笑姻緣》,長篇小說,1930年開始於上海《新聞報》副刊連載。
《啼笑因緣續集》,長篇小說,寫於1933年。
《彎弓集》,短篇小說集。
《皖江潮》,長篇小說,1921年連載於蕪湖《皖江日報》。
《魍魎世界》(原名《牛馬走》),長篇小說,1941年在重慶《新民報》上連載。後來出單行本時,易名為《魍魎世界》。
《未婚夫》,寫於1919年。
《未婚妻》,中篇小說,寫於1916年。
《我的生活與創作》,長篇自傳,應中央文史館之約寫於1963年。
《我的小說過程》,自傳,1931年1月開始於《上海畫報》連載。
《霧中花》,寫於1947年。
《五子登科》,長篇小說,1947年8月17日於《新民報》上連載。
《西北行》,游記,寫於1956年。
《現代青年》
《小說迷魂游地府記》,1919年連載於上海《民國日報》。
《小西天》,長篇小說,寫於1934年。
《寫作生涯回憶》,自傳,1949年1月1日開始於北平《新民報》連載。
《燕歸來》,長篇小說,寫於1934年。
《楊柳青青》
《夜深沉》,長篇小說。
《一路福星》,未完,寫於1947年。
《藝術之宮》,長篇小說,1935年連載於上海《立報》副刊《花果山》。
《銀漢雙星》,長篇小說。
《游擊隊》,長篇小說,寫於1938年。
《雨淋鈴》,未完,寫於1947年。
《玉枝交》
《戰地斜陽》,短篇小說,1929年發表。
《斬鬼新傳》
《趙玉玲本紀》
《真假寶玉》,1919年連載於上海《民國日報》。
《征途》,長篇小說,寫於1938年。
《紙醉金迷》,長篇小說。
《中原豪俠傳》,1936年連載於南京《南京人報》副刊《南華經》。
《紫玉成煙》,中篇小說,寫於1916年。
《最後關頭》

『捌』 你都有哪些關於民國時期的作品推薦

黃賓虹(1865-1955),其著作有:《黃山畫家源流考》、《虹廬畫談》、《古畫微》、《畫學編》、《金石書畫編》、《畫法要旨》等。都十分推薦呢。

『玖』 故事背景為民國時期的比較出名(經典)的小說有哪些

魯迅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記》《阿Q正傳》《祥林嫂》等等。巴金著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抗戰三部曲」《火》《憩園》《第四病室》)等,代表作品《家》。老舍著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駱駝祥子》和《四世同堂》等,短篇小說集《趕集》、《貧血集》、《月牙集》等,代表作品《駱駝祥子》和《四世同堂》。茅盾著有長篇小說《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子夜》、《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鍛煉》等,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等,代表作品《子夜》。

沈從文,作為京派小說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邊城》《長河》等。

左翼作家丁玲,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記》《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作家趙樹理等人的創作《小二黑結婚》。

『拾』 以民國為背景的名著

起源與版本
三國故事在中國古代民間頗為流行。宋元時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國劇目達30多種。元代至治年間出現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話》。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據他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現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稱「嘉靖本」,本書 24卷。清朝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文字粗朴,內容平易;《三國志演義》,清毛宗崗增刪評點本,約成書於康熙初年,該本在社會上流傳最為廣泛。人民文學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作者
羅貫中(1330年一1400年之間),名本,號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說家。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今山西),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確考。據傳說,羅貫中曾充任過元末農民起義軍張士誠的幕客.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他還創作有《隋唐志傳》等通俗小說和《趙太祖龍虎風雲會》等戲劇。另外,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水滸傳》後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

作者
關於《水滸傳》的作者大致有三種觀點:

全書皆由羅貫中所著。
由施耐庵和羅貫中兩人合寫。
整部小說完全由施耐庵一個人寫。這種觀點是大家最為熟知的。
第一種說法早於明朝已經有人提出。一些支持此觀點的人認為施耐庵是捏造出來的人,真實中並不存在。

持第二種觀點的人之間亦有以下兩種意見:

其中一部分人認為《水滸傳》前七十回為施耐庵作著,後三十回則為羅貫中著。
明代高儒《百川書志》中則說《水滸傳》是「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也就是說主要是施耐庵寫的,羅貫中進行了整理,編輯。這種觀點在學術界頗有影響力。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水滸傳》屬於累積型群眾創作,無疑施耐庵在創作過程中曾參考、借鑒和吸取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筆記和某些完整的小說、戲曲作品或其中的某些片段,但施耐庵的創造性的勞動是不容抹殺的。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國小說家。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出生於江蘇一代,興化白駒場人。關於他的生平資料正確性有所爭議,也有查無此人之說。主要是水滸傳一書作者素有爭議,有一考為該書根本非施耐庵所寫,而是羅貫中所寫。在中央電視台拍攝的電視劇《水滸傳》中,將作者寫做施耐庵和羅貫中。

------------------------------------

學界有關作者的爭議
西遊記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明朝的吳承恩。現在出版的各種版本的《西遊記》都署名吳承恩。但是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就一直對其作者存有爭議。

明朝流傳的《西遊記》,各種版本都沒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遊證道書》中提出《西遊記》為南宋時的邱處機所著。這一看法提出後,清朝的文人大多贊同。清朝末年紀昀等人開始懷疑此說,認為《西遊記》中多處描寫明朝的風土人情,而邱處機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遊記》中多處使用江蘇淮安方言,而邱處機一生在華北地區活動,並未在淮安居住過。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為《西遊記》是道士煉丹之書。

民國期間,魯迅、胡適等人根據明朝天啟年間《淮安府志》上所載,又據前人所論,推定淮安吳承恩是小說《西遊記》的作者。至此成為定論。

民國後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是1980年以後,有關《西遊記》作者的研究漸成熱點。仍不斷有學者對吳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質疑。理由是今存吳承恩詩文及其友人文字中從未提及撰寫《西遊記》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載吳承恩著《西遊記》一事並未說明是演義、稗官,而通常情況下演義、稗官是不錄入地方誌的;三是在清朝藏書家黃虞稷所著《千頃堂書目》中吳承恩所著《西遊記》被列入輿地類(即地理類)。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遊記》是邱處機所著,或是其弟子、傳人所著。也有極少數學者立論:《西遊記》是明朝的「青詞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於論據稀少、牽強,絕大多數學者都不贊同此說。另外一方面,證明吳承恩就是《西遊記》作者的論據似乎更多起來,而且更有說服力。主要有:一,吳承恩的個人情況與《西遊記》創作者的特徵完全吻合。二,對各種質疑給出了較為合理的符合實際情況的解釋。三,也是最有說服力的,是關於《西遊記》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後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進展,幾乎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吳承恩就是《西遊記》的作者。(相關的研究請參閱劉修業的著作及顏景常著《〈西遊記〉詩歌韻類和作者問題》)

所以現在一般認為,明朝社會宗教盛行,有關唐朝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傳記、傳說及其它宗教傳說、民間故事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吳承恩是在這樣的社會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傳記、傳說、故事為素材,創作了現今我們看到的小說《西遊記》。

經由吳承恩的重新構思、組織和編寫,較之此前流傳的傳記、傳說、故事、評話,小說《西遊記》不僅內容大大豐富,故事情節更加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鮮活、豐滿,想像更加多姿多彩,語言也朴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小說《西遊記》在思想境界、藝術境界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

吳承恩(約1504年-約1582年) ,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江蘇淮安人。

吳承恩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由於母老家貧,去做了長興縣丞,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大約活了將近80歲。

--------------------------

請參看:紅學

在20世紀初,「紅樓夢作者究竟是誰」這個問題曾經引起中國學界的爭論,這個爭論至今仍然存在。大致上可分為二說:一、紅樓夢是由曹雪芹所撰寫的;二、紅樓夢的作者另有其人。

至於紅樓夢本身則在第一章中說:這個故事真正作者已不可考,是由曹雪芹傳抄、批閱及增刪數次而成。一般而言,認為曹雪芹是本書作者是比較主流的看法。

曹雪芹(?1715年?1716年?1724年?1725?—?1763年?1764年?),名沾,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祖籍遼陽。祖先原為漢人,後入旗籍,為正白旗。中國清代著名作家。長篇名著《紅樓夢》的作者。

高鶚(約1738年 - 約1815年),滿族人,清代文學家。字蘭墅,一字雲士。祖籍遼寧鐵嶺,著有《紅樓夢》後40回續書。
=================================================
曹雪芹(1715~1763)是清代小說家。名沾(zhan),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來是漢人,後來成為滿洲正白旗「包衣」。康熙年間,從曾祖父曹璽起,三代四人世襲江寧織造60年,成了煊赫一時的貴族世家。後因清宮內部斗爭激烈,其父被株連,獲罪削官,家產被抄,家道日漸衰微。曹雪芹一生恰值曹家由盛極而衰的時期。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貧困。1762年他的小兒子夭亡,曹雪芹悲痛欲絕,一病不起。1763年2月12日終因貧病無醫而去世(也有說1764年去世的)。

曹雪芹是一位詩人,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於唐代詩人李賀。他又是一位畫家,喜繪突兀奇峭的石頭。可惜,他的詩畫留存下來的不多。曹雪芹最大的貢獻是創作了文學巨著《紅樓夢》。

《紅樓夢》寫於曹雪芹凄涼困苦的晚年,原名《石頭記》,基本定稿80回,曾以手抄本流傳。1791年,程偉元、高鶚第一次以活字版印刷出版,全書120回,書名改為《紅樓夢》。小說寫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悲劇,從中表現了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揭示了封建社會末期漸趨崩潰的社會真實內幕,反映了那個時代對個性解放和人權平等的要求以及初步的民主主義精神。《紅樓夢》運用現實主義創作手法,自然、逼真地敘述和描寫了豐富的現實社會生活,塑造了一大批典型人物。作者善於在日常生活矛盾中根據人物身分地位刻畫人物,又善於以藝術氛圍烘託人物內心情緒。他筆下的人物,如多情而又富有叛逆精神的賈寶玉,孤芳自賞、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賢淑善良又巧於迎合的薛寶釵,潑辣、狠毒的王熙鳳,逆來順受的尤二姐,剛烈不屈的尤三姐等無一不是栩栩如生。在事件和人物的刻畫上,作者採用對比的方法,將美與丑、虛與實、統治與被統治的描寫相互補充,創造出一個含蓄深沉、博大精深的藝術世界。《紅樓夢》語言簡潔純凈,准確傳神而多彩,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書中詩詞歌賦的運用,對人物塑造、情節展開起了很好的作用。《紅樓夢》的光輝成就達到中國古典小說的頂峰,對後世家庭社會小說有極大影響。

元末明初,我國的小說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尤其是章回體小說步入日臻完善的階段。中國的第一部流傳最廣、影響最深、成就最高、氣魄最大的章回體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即《三國志通俗演義》,就是通過生活在這一歷史時期的、傑出的小說大家——羅貫中的椽筆誕生並風行於世的。他在我國的文學發展史上,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同時,為世界文學的寶庫,也增添了燦爛的光彩。

羅貫中,名本,別號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詳。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縣),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羅仲祥後唐時仕青州(即今清徐)。後因原籍水災且路遠途遙。落籍太原清源,遷居城西白馬山(今白石溝)寺溝村。其父羅錦生有六子,貫中行居第二。

大約是羅氏先祖為仕宦出身的緣故吧,後世羅氏家族很重視對後代進行「水源木本」的家族歷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讀傳家,詩禮教子」的家風。在這種家傳的影響之下,貫中從小喜愛讀書,博洽經史,為後來的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貫中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復雜的時代。元朝蒙古貴族的殘酷統治和壓榨,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統治的斗爭如火如荼。各方義軍,諸如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不僅與元軍奮戰,而且還進行著相互的兼並。據說,步入青年的羅貫中,就在這個歷史大動盪的影響下,浪跡江湖,參加了張士誠領導的起義軍,並入其幕府,充任幕客。而且,王圻的《稗史匯編》就說他「有志圖王」,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這一點從他後來所著的《三國演義》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羅貫中從事小說稗史的創作,似乎應得益於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於此,他才有時間和有可能致力於文學創作,成為我國文學史上首先用全力從事小說創作的作家。他有許多的著作傳世,諸如《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等。相傳,他還寫過十七史通俗演義,並曾參與了《水滸傳》的撰寫。尺蠖齋評釋的《西晉志傳通俗演義》序文就說:「羅氏生不逢時,才郁而不得展,始作《水滸傳》,以抒其不平之鳴。」

貫中的長篇巨制《三國演義》,大約是他後期的作品。這部古典文學名著,描述了從東漢中平元年(18年)的黃巾起義,到西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 280年)統一中國的將近一個世紀中,魏、蜀、吳三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歷史。他依據陳壽《三國志》提供的歷史線索和歷史人物,博採裴松之對《三國志》補缺、備異、懲妄、論辯,所保存的大量寶貴史料,吸取了西晉至元一千多年來民間傳說的豐富營養,並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參加元末農民起義軍的生活經歷,發揮個人的卓絕藝術才能,縱橫捭闔,巧妙駕馭,形象生動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富的歷史事件,完成了這部75萬字的古典名著。

在這部名著中,貫中寄託了自己個人的愛憎情感,客觀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集團之間政治的、軍事的、公開的、隱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斗爭。淋漓盡致地刻劃了封建統治階級爭名奪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明火暗刀的策略伎倆和陰謀詭計。有意或無意地揭示了農民無法生活、挺而走險、紛紛起義的真實歷史背景和原因。

至於《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則是多方面的,充分地顯示了羅貫中在人物的刻劃方面有著驚人的技巧。全書四百多個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劉備、孫權這些群雄之首,還是諸葛亮、關羽、張飛、趙子龍、黃忠、魯肅、周瑜、黃蓋、郭嘉、許攸、張遼、陸遜以及王允、董卓、呂布這些巨謀勇將,忠奸之臣,都具有鮮明的生動的個人特性。尤其是對張飛、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謂出神人化,呼之欲出。

羅貫中對戰爭的描繪是極其成功的,這一點充分證實他確實參加過元末農民起義的戰爭活動。所以能夠把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場,瞬息變化的戰斗形勢,描述的那樣千變萬化,各具特色,顯示出戰爭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然而,正是由於羅貫中有參加戰爭的經歷,再加上他超人的藝術技巧,以及創作時的苦心孤詣,慘談經營,才在他的筆下出現了描述戰爭戰役,重點突出,錯落有致,疏密相間,虛實照應;鋪排戰爭場面,大肆揮灑,波瀾起伏,風馳電掣,氣勢磅礴;渲染戰場氣氛,隨意勾勒,生動逼真,有聲有色。

羅貫中是我國元末明初的一位傑出的古典小說家,是他把意回體小說這一文學式樣推向成熟的階段。後來的很多學者和作家曾給予他極高的評價,把他同馬司遷、關漢卿相提並論。他的偉大的文學創作成就,成為中國文學、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貴財富。他所創作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被翻譯成十多個國家的文字,風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在國外,他的《三國演義》被稱之為「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傑作」,而《大英網路全書》則稱他為「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一般認為是長篇小說《水滸傳》最早的創作者。關於其生平,至今尚無確切的資料,據說他生於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年),卒於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原名耳,又名子安,祖籍蘇州,曾出仕錢塘,又傳他曾參加張士誠軍。但這些都還待證實

吳承恩(1510?——1582?)明代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懷安山陽(江蘇淮安)人。他生於一個有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

吳承恩自幼喜歡讀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科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

吳承恩傑出的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經的經歷為藍本,在《大唐西域記》、《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等作品的基礎上,經過整理、構思最終寫定。作品藉助神話人物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改變現實的願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賢神明」的王道之國的政治理想。小說藉助唐僧師徒在取經路上經歷的八十一難折射出人間現實社會的種種情況。小說想像大膽,構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採用人、神、獸三位一體的塑造方法,創造出孫悟空,豬八戒等不朽的藝術形象。全書組織嚴密,繁而不亂,語言活潑生動且夾雜方言俗語,富於生活氣息。主題上沖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豐富了作品的現實內容,具有民主傾向和時代特點。作品諷刺幽默。呈現出不同於以往取經故事的獨特風格。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通嚴肅的批判巧妙的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美國大網路全書》認為它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網路全書》說:「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從19世紀開始,它被翻譯為日、英、法、德、俄、等十來種文字流行於世。

吳承恩的詩文多散佚,有後人輯集的《射陽先生存稿》4卷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