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適合小學生的紅色經典誦讀內容有哪些
1、《紅岩》
小說發生在1948年至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是以描寫重慶解放前夕殘酷的地下斗爭,特別是獄中斗爭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小說,歌頌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驗下的堅貞節操,塑造了許雲峰、江姐、陳然等眾多可歌可泣,令人難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輝。
該小說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在三十年代覺醒、成長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以高亢激昂的旋律為愛國知識分子寫下了一首青春的贊歌。
『貳』 5年級上冊《經典誦讀》內容是什麼
《經典誦讀》為創新素質教育而編寫。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詩文精選,選錄了許多經典文章和詩詞歌賦;下編為誦讀技巧,詳細地介紹了誦讀的基本知識、誦讀示例。本書的選文和知識講解突出了可讀性、針對性、教育性、實踐性,填補了目前職業院校誦讀課沒有教材的空白。
《經典誦讀》可作為職業院校素質教育誦讀教材,也可作為職業院校文學賞析教材,還可以作為社會各行業人員誦讀的自學讀本。
《經典誦讀》語言描述平易雋永:語言構思上並無極力鋪陳辭藻,採用華麗文采進行敘述,而是用最樸素、最真摯的情感進行渲染,達到哲理與內涵的有機統一,情感與內容的有機統一 ,情感與內容的共鳴,以平易見真知,以樸素刻情感內涵,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感,平實的語言,哲理蘊含的內容,達到一種巧妙的散文升華,其語言功底不可不謂之深厚。
《經典誦讀》結構編排獨具匠心:主要採用了雙線式結構,明暗交織,情景交融,展現作者內心,命運的跌宕起伏與作者感悟,寓情於美,自然流暢。作者多變的藝術風格和高超駕馭文字能力躍然紙上。
『叄』 國學經典誦讀都有哪些
、《靜夜思》唐代: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2、《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 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譯文:友人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孤船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際奔流。
3、《望廬山瀑布》唐代: 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譯文: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好像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4、《贈汪倫》唐代: 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譯文:李白乘舟將要遠行離去,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5、《送友人》唐代: 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譯文:青翠的山巒橫卧在城牆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盪,到萬里之外遠行去了。浮雲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
『肆』 國學經典誦讀篇目都有哪些
(一)國學經典:
有計劃地誦讀完注釋版的《弟子規》的誦讀理解。
有計劃地誦讀完成校訂版的《朱子童蒙須知》。
有計劃地誦讀完成校訂版的《對韻歌》。
(二)古典詩詞:
《江雪》、《憶江南》、《絕句-遲日江山麗》、《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驚風》、《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早發白帝城》、《九月九憶山東兄弟》、《滁州西澗》、《尋隱者不遇》、《題西林壁》、《夏日絕句》、《望天門山》、《秋浦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樂游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七步詩》、《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題臨安邸》、《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芙蓉樓送辛漸》、《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鹿柴》、《贈汪倫》、《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運算元【宋】劉克庄 "片片蝶衣輕"、浪淘沙【南唐】李煜"簾外雨"、虞美人·聽雨【宋】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 魂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
『伍』 經典誦讀篇目有哪些
經典誦讀篇目:
1.詩經·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2. 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3、橘頌(屈原)
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圜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白,類任道兮。紛縕宜修,婷而不醜兮。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深固難徙,廓其無術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願歲並謝,與長久兮。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年歲雖少,可師長兮。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4.國殤(屈原)
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土爭先。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陸』 小學生經典誦讀內容有哪些
長歌行(漢樂府) 、江南(漢樂府) 、七步詩(曹植) 、敇勒歌(北朝民歌) 、詠鵝(駱賓王) 、風(李嶠) 、回鄉偶書(賀知章) 、詠柳(賀知章) 、涼州詞(王之渙) 、登鸛雀樓(王之渙) 、春曉(孟浩然) 、宿建德江(孟浩然) 、涼州詞(王翰) 、出塞(王昌齡) 、從軍行(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鹿柴(王維) 、竹里館(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
『柒』 經典誦讀內容有哪些
經典誦讀篇目有以下這些: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樂府詩集》中的《木蘭辭》、《漢樂府》中的《長歌行》、曹操的《短歌行》、曹操的《觀滄海》、王維的《使至塞上》等。歷史上的經典篇目還有很多很多,都值得我們這些後人細細去品讀與學習。
經典誦讀篇目就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與學習意義,值得我們後人去一再品讀與學習的經典,只有經典才能經得起反復的推敲,只有誦讀經典,才能不斷地從經典當中獲取新的人生感悟。
誦讀經典篇目的意義
首先,每一篇經典的篇目都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與歷史文明,我們誦讀這些經典篇目,也是為了更好地傳承中國文化,從誦讀到傳承,這是我們誦讀的意義,也是我們的職責。其次是誦讀經典篇目能夠陶冶學生們的品德和情操。
也能夠從這些經典篇目中體會到更加深刻的愛國精神,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與愛國精神,也是中國當代學生義不容辭的職責與義務。最後誦讀經典篇目也是當代學生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從經典中開發學生的智力與品德,使學生能夠更全方位的發展,對學生的教育有很重大的意義。
『捌』 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篇目有哪些
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篇目有如下幾篇經典文學:
1、《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又叫「三家村」,是我國傳統開蒙教育書籍的首選。明代呂坤說:「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讀《百家姓》以便日用,讀《千字文》以明義理。」。「三百千」言辭簡練,含義豐富,朗朗上口,便於誦讀,將早期的識字教育與中國的歷史文化,以及人格修養的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千家詩》
《千家詩》是明清時流行的帶有啟蒙性質的格律詩選本,大體上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編排詩作,所選的詩基本上是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全書雖然只選了226首詩,卻包括了120多位作者,上至皇帝、宰相、官宦、名人學士,下至僧人、牧童、無名氏,甚至還有少量女子的作品。所選作品的題材也很廣泛,寫景狀物,詠物言志;贈友送別,弔古傷今;題畫詠史,應酬唱和等等,基本上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3、《聲律啟蒙·笠翁對韻》
包括《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從古至今,兩書都是訓練兒童作詩對句、掌握聲韻格律的最佳啟蒙讀物。《聲律啟蒙》作者是清代車萬育。全書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可以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笠翁對韻》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李漁,「笠翁」是李漁的號,書的編排方式和《聲律啟蒙》相同。
4、《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南宋朱熹從《禮記》中抽出《大學》《中庸》兩篇文章,與《論語》《孟子》合輯為「四書」。朱熹說:「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
「四書」蘊含了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記載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在中國思想史上有深遠的影響,在二十一世紀讀來,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啟迪價值,堪稱為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精華。
5、《史記》
《史記》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由西漢司馬遷撰寫,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6、《荀子》
《荀子》是荀子的著作,現存三十二篇,內容十分豐富,博大精深,是先秦學術思想成果總結性的著作。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時人尊稱他「荀卿」,西漢時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荀子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7、《道德經》
《道德經》又稱《老子》、《五千言》,相傳春秋時老子避禍出函谷關,應關令尹喜之邀,留下的五千言文字。《道德經》《周易》《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著作。
《道德經》玄奧精深,義理博大,堪稱哲學第一書,以道法自然為核心,闡述自然無為的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對立轉化的樸素辯證觀點。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
『玖』 經典誦讀內容摘抄有哪些
經典誦讀內容摘抄有如下:
1、當作家有更多體會和思考的時候,毫無疑問,也是我們可以去期待未來的時候了。 ——董卿
2、 人生是什麼,人生是一座迷宮,你花前半生找入口,成便那多小了個這花多小了個這半生找出口。——古德庸
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劉禹錫《陋室銘》
4、 有出到想也眼可當大不出到想化。——柳傳志
5、 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庄嚴生命。 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林清玄《百合花開》
6、 讀書使我在那個特殊年代的所作所為,一定跟別的青年不一樣,也就是說,當書本改變了你的時候,你再看這個世界的眼光是不一樣的。 ——梁曉聲
7、 我慢慢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 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燭光。 —史鐵生《奶奶的星星》
8、 讀書就是回家。 ——麥家《致信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