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某音花2個億請來劉德華,卻對其賬號進行降權處罰,為什麼
華仔官宣入駐某音 ,瞬間就達到幾千萬人關注,這不得不說,巨星就是巨星,和年紀無關,和作品有關,如果用聽著他的歌長大的,一點都不為過,每首歌都是膾炙人口,手到擒來。
入駐即成巔峰我們看入駐某音的到發布作品的時間。堪稱入駐即巔峰,截止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人能超過他的影響力,作品發布,點贊到幾千萬,但是自從掛了他本人作品宣傳的鏈接後,流量就急速下降,這說明了什麼?總結如下:
王者,就是王者。即使被限流,天王的賬號粉絲,依然是普通人難以匹及的。這就說明,作為普通人,不能太過糾結於自己作品的閱讀量,粉絲數量,因為我們是普通人,我們做到我們認為值得的程度就可以。
❷ 《1984年央視春晚》堪稱經典,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一屆春晚
《1984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是中央電視台製作播出的綜藝性文藝晚會,由黃一鶴、張淑芬擔任總導演,趙忠祥、盧靜、黃阿原(中國台灣)、姜昆、姜黎黎、陳思思(中國香港)主持。晚會結合主流文化與通俗文化,邀請香港、台灣演藝明星參加,實現內地與港澳台的文化融合。晚會於1984年2月1日晚20:00在中央電視台首播。
還有幾天就要過2021年春節了,央視春晚作為全國人民春節的文化大餐,老百姓已經享用了近四十年了,然而作為第二屆春晚的《1984年央視春晚》始終讓人回味無窮,百看不厭。甚至被許多網友稱為「最成功的一屆春晚」,「經典中的經典」,成為一座難以逾越的藝術巔峰。如果說1983年的第一次春晚是一次初步嘗試還顯青澀的話,1984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則是「承前啟後,開創未來」的盛典肢攜,她既汲取了八三年春晚的不足,又注入了許多新的元素,這次晚會受到億萬觀眾眾口一詞的普遍好評。
文化藝術離不開當時的 社會 背景,1984年是什麼概念呢?1984年是農歷甲歷滾伏子年(鼠年),那是近四十年前,現在成為油膩大叔的八零後剛剛出生,許多當時的演員已經過世。那時大多數家庭還沒有電視,那時改革開放的大幕剛剛拉開,到處充滿活力,生機盎然。經濟領域捷報頻傳,文化戰線百花爭艷。 社會 面貌煥然一新,國家和人民開始邁開步伐「蹚著石頭過河」,一切顯得那麼新鮮而稚嫩……
1984年,《南方周末》創刊。10歲的吳京剛剛拿下北京武術比賽拳術冠軍。金庸的小說還未被引入內地,但盜版在民間橫行。一首叫《萬里長城永不倒》的粵語歌悄然流行起來。1984年張藝謀始拍《一個和八個》,它被列入第五代電影人的第一部作品。崔健和六個同事組建了七合板樂隊。Beyond在香港剛剛嶄露頭角。臧天朔在北京成立了中國第一支搖滾樂隊「不倒翁」。而剛剛出名的趙本山還在老家表演《摔三弦》。1984年被稱為「中國公司元年」。張瑞敏的海爾集團剛剛創立。王石在深圳創辦了萬科。李經緯的「東方魔水」健力寶推出即暢銷。中科院計算所的研究員柳傳志在所里一間12平米的傳達室里創辦了聯想。
1984年被美國《新聞周刊》定義為「雅皮」之年。思科公司剛剛創辦。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年僅18歲的Dell中途輟學創立Dell公司,開創了計算機產品的直銷模式。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剛剛出生。米蘭 · 昆德拉創作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宮崎駿推出了成名作《風之谷》。
1984年的央視春晚,陳佩斯和朱時茂第一次全國觀眾面前亮相,表演了《吃面條》,標志著小品這個電視藝術形式的誕生。李富榮、張燮林打了一場趣味乒乓球比賽,名嘴宋世雄做備高了解說,這也開了 體育 明星上春晚的先河。由李谷一演唱、喬羽作詞、王酩作曲的《難忘今宵》成為了以後春晚的固定結束曲。第一次有港台演員參加,兩岸三地共慶佳節。語言類節目第一次在春晚的舞台上大放異彩。
為什麼說1984年央視春晚最為經典呢?原因很多,但是歸結為一句話就是:群星璀璨奪目,節目精彩絕倫。
1984年的電視和舞台技術還相當簡陋,舞台、道具、燈光等多方面無法與當今同日而語,拿當時的人力物力和前期後期投入與如今的春晚比,簡直是九牛一毛。那時竟然用電影放映機的轉動營造轉燈的效果,舞台朴實無華,攝錄采編設備很是一般,更沒有現在的高清錄播條件,但處處親切婉轉的歌喉,豐富精彩的節目內容卻讓觀眾喜聞樂見。可見,花大錢的精良製作並不見得就是精品。基於當時物質條件的限制,1984年春晚採用了形式多樣,低消耗、高產出、高質量的方式,營造了當時最高的藝術效果。
1984年的央視春晚,匯集了當時大家認知的最好聽的歌曲、最好看的節目、最喜愛的演員、藝術家。很多藝術形式也首次在春晚舞台讓大家開始認知和熟悉。更出現很多經典傳唱的歌曲和表演形式。正是因為這么多優秀演員和節目,使得1984年的春晚大放異彩,亮點迭出,精彩紛呈。眾多明星的精彩演出熠熠生輝,贏得滿堂喝采。歌曲有奚秀蘭、殷秀梅、朱明瑛、沈小岑、郭頌、蔣大為、李谷一、張明敏等等,曲藝有馬季、姜昆、游本昌、陳佩斯、朱時茂等等。光聽這些名字,哪個不是如雷貫耳。正是這些頂呱呱的藝人成就了84年的春晚,而春晚也成就了他們。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再次觀看,仍然覺得精彩依舊、回味無窮。馬季雖然已經不在了,但宇宙牌香煙叫賣聲依然會使你發笑,《我的中國心》唱響還是讓你心潮澎湃,那一首《難忘今宵》又唱出了多少人對過年和春晚未盡的情愫和感嘆呢?
讓我跟著1984年央視春晚的節目順序,跟大家一起分享這場視覺大宴和藝術盛會吧:
節目開始,由趙忠祥、盧靜、黃阿原(中國台灣)、姜昆、姜黎黎、陳思思(中國香港)主持,他們先大概介紹了參與這次晚會的演職員。演員都是自報家門介紹,非常親近。現場簡朴熱鬧,大家圍在一個個圓桌邊,有吃有喝,滿堂喜氣,與其說是一場晚會,倒不如說是一場聯歡會或茶話會。據導演黃一鶴回憶,這種兩岸三地的明星同台演出的首創,上報領導後,傳來兩種不同的意見。直到1984年元旦後,中央電視台領導經研究後才同意這種形式,感謝領導,我們才能看到這么多大腕的精彩演出。
開頭歌曲:《恭賀新禧》 由蔣大為、李谷一、於淑珍、蘇平、沈小岑、朱明瑛、茅善玉、郭頌集體演唱。這也成了以後每年春晚的一個固定模式,營造出歡天喜地的氣氛,現場立馬熱鬧非凡,滿堂喝彩。
馬季表演的單口相聲《宇宙牌香煙》長達10多分鍾,全靠馬季一個人表演,諷刺了當時的新生事物的虛假廣告,卻絕無沉悶枯燥的感覺。在表演過程中,「包袱」層出不窮,現場掌聲、笑聲不斷。馬季甚至點火真的抽了一支香煙。這樣的場景,在春晚舞台上是空前絕後的一次。在全面禁煙的現今 社會 ,別說在舞台上,在公共場所抽煙都會給你開罰單。據說,一個首鋼工人因為錯過這個節目,打電話到直播現場,馬季在電話里給那位工人又重說了一遍。
殷秀梅演唱歌曲《幸福在哪裡》、《黨啊,親愛的媽媽》。殷秀梅音色純凈明亮、音質圓潤渾厚。在歌唱領域是藝術表現廣泛的實力派歌唱家。
郭頌演唱歌曲《甜透了咱心窩》、《串門》、《山水醉了咱赫哲人》。郭頌音質寬廣渾厚。功底扎實。2016年郭頌去世,享年85歲。
沈小岑演唱歌曲《請到天涯海角來》、《媽媽教我一支歌》。那時的海南島還隸屬廣東省,九十年代初,沈小岑留學澳洲,2001年,隨丈夫移居英國。
牛得草演出豫劇《迎春曲》。牛得草是豫劇丑角演員,曾主演《七品芝麻官》。1998年因病逝世,享年65歲。
游本昌表演啞劇小品《淋浴》。1985年因主演8集經典電視劇《濟公》而被全國觀眾熟知。2009年剃度出家,由暢懷法師受出家沙彌戒,並賜法名定暢。
譚元壽演出京劇《定軍山》。譚元壽1928年出生,譚富英的長子。他是譚門的代表人物,譚派至今已經延續至八代。2020年去世,享年92歲。
方榮翔演出京劇《將相和》。方榮翔1925年9月6日生,1989年逝世,享年63歲。
陳佩斯、朱時茂小品《吃面條》。兩人都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用滑稽、誇張的表現形式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情節比較簡單,但在朱時茂、陳佩斯的精彩演繹下,顯得妙趣橫生,笑料百出,讓觀眾捧腹大笑。陳佩斯曾出演電影《瞧這一家子》等,朱時茂曾主演電影《牧馬人》等。這個節目是春晚舞台上第一次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小品,此後至今小品成為春晚最受歡迎的藝術形式。
馬蘭演唱黃梅戲《女駙馬》選段。馬蘭,1962年4月23日出生,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獲獎無數。丈夫是作家余秋雨。
王景愚、李輝啞劇小品《電視糾紛》。王景愚1936年出生,曾在1983年春晚表演啞劇《吃雞》,令人印象深刻。
朱明瑛演唱歌曲《莫愁啊,莫愁》、《大海啊故鄉》、《回娘家》。朱明瑛1950年出生,東方歌舞團演員,中國著名歌唱家、歌舞表演藝術家。
於淑珍演唱歌曲《灤水香茶獻親人》、《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月光照著太湖水》。於淑珍1936年出生,天津歌舞劇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奚秀蘭演唱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天女散花》、《阿里山姑娘》。奚秀蘭1950年出生,1985年在上海發行《大地回春》磁帶,是香港歌星第一個在內地發行的原聲帶。
袁闊成表演評書《贈羽扇》。袁闊成1929年出生於評書世家,2015年因病逝世,享年86歲。
乒乓球比賽,表演:李富榮、張燮林,解說:宋世雄。李富榮,1942年出生,中國男子乒乓球運動員,獲得過世乒賽男子團體冠軍,2001年5月當選亞乒聯主席。張燮林,1940年生,曾獲26屆世乒賽男團冠軍,1972年至1995年任中國乒乓球女隊主教練。宋世雄把李富榮形容為「世界乒壇的美男子」,把張燮林稱為「奇妙的魔術師」,兩人的比賽長達將近4分鍾。
王文娟演唱越劇《慧梅》選段《無限歡顏喜在心》。王文娟1926年出生,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越劇「王派」創始人,主演越劇電影《追魚》、《紅樓夢》廣為人知,丈夫是已故著名電影藝術家孫道臨。
馬季、趙炎表演相聲小段《春聯》,接零點鍾聲。馬季1934年出生,是著名相聲演員,是建國後相聲藝術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師從侯寶林。弟子有姜昆、趙炎、劉偉、馮鞏、笑林等多人。2006年9月獲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2006年逝世,享年72歲。
歌曲:《恭賀新禧》再次響起,零點鍾聲響起後,隨著舞台上下的互動,晚會達到高潮。
蘇平演唱歌曲《薩拉族花兒「大眼睛」》、《妹妹的山丹丹花兒開》 。蘇平1942年出生,撒拉族,著名的「花兒」歌唱家。
茅善玉演唱滬劇《燕燕做媒》、《太湖美》。茅善玉1962年出生,獲1983年「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1985年第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現為上海滬劇院院長。
張明敏演唱歌曲《我的中國心》、《壠上行》、《外婆的澎湖灣》、《鄉間的小路》。張明敏1956年出生於香港,那時的張明敏還是一名香港電子表廠的工人。由黃沾作詞、王福齡作曲的歌曲《我的中國心》一炮走紅,大街小巷傳唱至今。2005年開始擔任香港一家生物 科技 公司的執行董事。
黃植誠、李大維、黃阿原演唱歌曲《友情》、《默默地祝福你》、《天黑黑》。黃植誠1952年台灣出生,壯族,1981年8月8日駕F-5型戰斗教練機,從台灣桃園飛抵福州起義回到大陸。李大維,1950年出生於金門的台灣軍人世家,1983年4月22日12時25分,起義駕機回到大陸。黃阿原1956年出生,1983年9月9日,先赴日留學,再輾轉來到大陸。三人的演唱並不是特別專業,但愛國之心溢於言表。
陳思思演唱電影《三笑》插曲。陳思思是香港著名演員,和夏夢、石慧並稱「長城三公主」,主演《三笑》、《紅蝙蝠公寓》等。2007年去世,享年69歲。
姜昆、李文華相聲《誇家鄉》,姜昆師從馬季,現為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李文華,工人出身,2008年拜已故相聲大師馬三立為師,2009年病逝,享年82歲。
蔣大為演唱歌曲《要問我們想什麼》、《戰士與梅花》。蔣大為1947年出生,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代表作《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敢問路在何方》、《牡丹之歌》、《駿馬賓士保邊疆》等。
李谷一演唱歌曲《跳吧,年輕的夥伴》、《那就是我》,並和姜昆合作花鼓戲《劉海砍樵》。李谷一1944年出生,1961年進入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成為演員中國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最後,壓軸主題歌李谷一演唱的《難忘今宵》傳來。演職員恭賀新春,相互道別。《難忘今宵》由喬羽作詞,王酩譜曲。這首歌曲剛出現時,晚會導演部發生過爭執,有人覺得歌曲過於纏綿和悲哀,但總導演黃一鶴一錘定音,讓李谷一堅持把這首歌錄了下來。以後《難忘今宵》成為每一年春晚的固定結束曲,一直至今。
《1984年央視春晚》,在2021年春節來臨之際,我又重溫了一遍,4個多小時的時間,一晃而過,讓人流連忘返,歡樂開懷。視頻中的許多人還穿著中山裝,現場還可以點歌,那時還沒有帶頭喝彩的托兒,舞台簡陋,現場朴實,視頻連字幕都沒有,甚至還有諸多缺點,但一切顯得那麼親切自然,歡快熱烈。近四十年的時光過去了,春晚一年一年的播放著,舞台越來越華麗,現場也越來越光鮮,各種燈光道具等舞台包裝藝術也精彩紛呈,但是觀眾也越來越少。是觀眾的觀影素質和慾望與日俱增了,還是春晚的節目越來越慘不忍睹了?這是個問題,就像八九十年代香港和內地電影一樣,那時沒有太多的特效和包裝,但卻是百花齊放的藝術高峰,包括那時的文學藝術,深刻而又質朴,卻直抵人心。沒錢時,節目有大量的擁躉者,有錢了,觀眾卻大量消失了。是幸運還是不幸呢?
《1984年的央視春晚》,因為那一批真正有實力的演員,因為那一些令人永遠令人感懷的節目,成為一座難以逾越的藝術高峰。只有沉下心來,剔除浮躁,帶著一顆為藝術而獻身的精神,踏踏實實,凈心守業,才有可能再現輝煌。今年的春晚,我們拭目以待……
附錄1984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單:
主持人:趙忠祥 盧靜 黃阿原(中國台灣)馬季 姜昆 姜黎黎 陳思思(中國香港)
總導演:黃一鶴 張淑芬
直播日期:1984年2月1日 時長: 5小時20分
1、序幕:《主持人介紹在場演員》
2、歌曲:《恭賀新禧》 蔣大為 李谷一 於淑珍 蘇平 沈小岑 朱明瑛 茅善玉 郭頌
3、雜技:《轉盤子》 李春來
4、 游戲 競賽:《看誰貼得快》 幼兒園小朋友
5、錄像:《狗熊猴子投籃比賽》 姜昆 李文華
6、相聲:《宇宙牌香煙》 馬季
7、雜技:《傘衣帽》 李春來
8、歌曲:《幸福在哪裡》、《黨啊,親愛的媽媽》 殷秀梅
9、歌曲:《甜透了咱心窩》、《串門》、《山水醉了咱赫哲人》 郭頌
10、歌曲:《請到天涯海角來》、《媽媽教我一支歌》 沈小岑
11、豫劇:《迎春曲》 牛得草
12、啞劇小品:《淋浴》 游本昌
13、粵劇:《故鄉行》、《南海漁歌》 丁凡 林錦屏
14、京劇組合 譚元壽 方榮翔
15、小品:《吃面條》 陳佩斯 朱時茂
16、電影錄像:《海燈法師與少林》片段 海燈法師與眾弟子
17、黃梅戲:《女駙馬》選段 馬蘭
18、啞劇小品:《電視糾紛》 王景愚 李輝
19、歌曲:《莫愁啊,莫愁》、《大海啊,故鄉》、《回娘家》 朱明瑛
20、歌曲:《灤水香茶獻親人》、《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月光照著太湖水》、《泉水叮咚響》 於淑珍
21、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天女散花》、《阿里山的姑娘》、《我的祖國》 奚秀蘭(中國香港)
22、評書:《贈羽扇》 袁闊成
23、 體育 表演:《乒乓球比賽》 李富榮 張燮林
24、越劇:《無限歡顏喜在心》 王文娟
25、 游戲 :《金銀猜》、《母子連心》 現場觀眾
26、相聲:《春聯》 馬季 趙炎 零點鍾聲
27、歌曲:《恭賀新禧》 蔣大為 李谷一 於淑珍 蘇平 沈小岑 朱明瑛 茅善玉 郭頌
28、歌曲:《薩拉族花兒「大眼睛」》、《妹妹的山丹丹花兒開》 蘇平
29、滬劇:《燕燕做媒》、《太湖美》 茅善玉
30、歌曲:《我的中國心》、《壠上行》、《外婆的澎湖灣》、《鄉間的小路》 張明敏(中國香港)
31、現場互動:《氣功表演》 侯偉 侯春雪 侯樹英
32、歌曲:《友情》、《默默地祝福你》、《天黑黑》 黃植誠(中國台灣) 李大維(中國台灣) 黃阿原(中國台灣)
33、歌曲:《早知如此不該笑》 陳思思(中國香港)
34、相聲:《誇家鄉》 姜昆 李文華
35、歌曲:《要問我們想什麼》、《戰士與梅花》、《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蔣大為
36、歌曲:《跳吧,年輕的夥伴》、《迎賓曲》、《那就是我》 李谷一
37、花鼓戲:《劉海砍樵》 李谷一 姜昆
38、結束曲:《難忘今宵》 李谷一
❸ 為什麼感覺以前的老電視劇好多都成為了經典
個人感覺有幾個原因『一個是以前的演員門檻高,演員有演技
。二是以前的老電視劇不只一味追求收視率,作品品質高。
看看現在的演員都整容啊,也沒什麼演技,不是什麼正規戲劇專業畢業。但是人家能帶動流量。所以現在的好電視劇經典的很少
我覺得以前都是靠演技吃飯 現在的都是靠臉吃飯 劇情方面許多都是沿著以前劇情走的
現在的電視劇行業發展的實在是太好了,各種花樣的題材層出不窮,演員們也是靚麗養眼帥氣逼人讓人眼花繚亂。然而,雖然選擇越來越多,但是能夠讓人感覺這就是「經典」的電視劇卻幾乎沒有了。
我自己感覺吧,以前的電視劇都是接地氣的用心拍的,演員們正真的把自己都融入到了角色里了。就拿86版的《西遊記》和85版的《濟公》來說吧,大家應該都知道這版本的西遊記只用了一台攝像機拍完的,當時人員不足一個演員都是演多個角色,最可怕的是我們竟然都看不出來,可以說演技真的炸裂。並且所有的拍攝場地都是實地取景拍攝的,有很多都是很危險的。試問現在那部電視能做到全部的實景拍攝?再說說濟公吧,大家都知道裡面有很多吃肉啊吃雞腿的戲,游本昌老師吃的那叫一個香啊,小時候看的那叫一個津津有味。可是後來才知道原來吃的這些肉都是臭的。說實話如果一個臭雞腿擺在我面前讓我聞聞我可能都會吐,更別說吃了。游本昌老師不但得吃還得吃出表情來這才是最難的。幾個星期前抖音不是有游本昌老師演濟公那個一半臉笑,一半臉愁的視頻很火嗎。那個演技咱就不多說了,試問現在的演員有幾個能演出那種 情感 的!
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這兩個劇,集數並不多,而我們當時看的時候卻感覺看不完。他們都把我們帶入到了角色的世界裡,跟著他們一起打妖怪一起懲惡揚善所,所以感覺看不完吧。可能這就是演員的最高境界吧!
在看看現在的電視劇吧,大火的其實也有很多,但正真深入人心的缺少之又少。看看現在的流量演員片酬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但很多導演就是喜歡請流量明星結果播出的劇都不理想。還不如把錢花在對口的演員上多研究好劇本,這樣播出來的劇口碑收視率那肯定都是杠杠的!就說最近大火的《隱秘的角落》口碑收視率都不是那些快餐劇能比的,這註定成為經典!
說了這么多,只想說經典是永恆的,它伴隨我們經歷了童年,或者中年,它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的經典呈現於我們眼前,而不是一個個快餐神劇!
以前我們總是對過去充滿無線的懷念,懷念一毛錢的冰棍,概念唐僧肉,懷念濃濃的年味,懷念家鄉的味道。過去成了大家心中的美好。
記得那時候待在別人家看光碟電影,《醉拳》、《飛鷹計劃》、《第五元素》等等,裡面的角色令人映像深刻,心馳神往。《七品芝麻官》、《少林寺》看的熱血沸騰。黃飛鴻,霍元甲,角色深入人心。經典角色真是層出不窮,給人一種只要是電影主角都會被其角色人物帶人電影情節之中。
現在網路發達,各種網劇層出不窮,同時也能接觸到各種各樣腦洞大開的電影,導致什麼電影都不能提起特別濃厚的興趣, 現在發現很少能喜歡上一個角色,大家也都是 娛樂 至上,也很少去從塑造人物上下功夫了。
可能這就是現在經典角色較少的緣故吧。
因為現在的電視劇質量在下降,質量沒有以前的好了,好多都是號稱神劇,所以就覺得之前的電視劇都是經典了!
1.主要是因為現在沒有多少好的題材電視劇。很多都是一些像抗日神劇那樣的,讓人看了後沒有吸引力的影視!還有就是現在的 娛樂 方式也不見多了,年輕人沉迷與 游戲 !沒有對年輕人感興趣的電影,但是確有很多追星的,追小鮮肉的青少年,但是他們缺不是觀影的主力軍!好多年輕人前去看電影一般都是為了小鮮肉去的,而不是為了電影情節去的,所在在大家觀影的時候,對劇情的發展但是要求不高,這也導致了很多電影只要用小鮮肉不管電影質量,才會出現電影越看越看不下去。
2.現在演員金錢觀比較強!年輕的演員沒出道幾天,剛演一部電影,她就進軍廣告、 娛樂 節目、唱歌甚至還有的去做導演,所有的這些都是金錢所致。大家都知道術業有專攻,不能為了錢而做亂七八糟的事情,沒有多人人去認真的做一件事情,而是在自己出名的時候能夠多賺取錢財,所以他們不管電影的質量如何,只要他們賺到錢了就行了。我們來看看好萊塢的那些演員,基本上都是專業演員,做好演員該做的事情,做好影片質量。所以老外的電影質量一般都很高,這一點我們認真的學習!
一部戲的好壞,不是靠演員拿了多高的片酬來衡量的。而是要靠對片子質量的把控,才能讓觀眾所接受,你們看看《戰狼2》、《紅海行動》、《流浪地球》、《士兵突擊》。希望以後能夠有更多這樣的影視劇的出現!以上回復希望能夠幫助到你,謝謝!
以前追求的是實力,如今卻只看臉的電影。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經典少之又少。
一部經典的電影是離不開實力派演員和編導的,是離不開一個好劇本的,以前我們國家還是有很多比較經典的電影,比如說有張國榮主演的《霸王別姬》、鞏俐主演的《活著》等,這些電影都是比較經典的,而它們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由非常優秀的演員出演,而且在劇情上以及畫風上都很不錯,劇本也是真實的反映了一個時代。
而現在的電影之所以不能成為經典,主要是真正優秀的文藝作品太少了,缺乏真正反映時代生活的劇本,更重要的是 娛樂 圈當中像張藝謀一樣真正優秀的導演、編劇太少了,而且在這個浮躁的 社會 當中,追名逐利已經成為主流,電影當中也大都參雜了這種心理。
在劇情上一點都不走心,越來越的電影當中出現很多狗血的劇情,而且電影的種類也非常的相似,惡搞十分嚴重,比如說《唐人街探案》裡面就出現了很多粗俗的情節以及一些比較粗俗的話,如果一部電影題材火了之後,緊接著就會有一系列這種電影題材的電影出現,這些都導致國產電影的質量越來越低,也是我國經典電影越來越少的重要原因。
我只能說只有某個階段的人會覺得是經典,另外一個年齡段可能就覺得就那樣,時代在進步人的審美觀也在進步,你覺得是經典,那是因為那個年代看電視現在有那種情懷在,當年高質量的電視劇給你產生了好的印象,所以現在回味起來是經典,現在的電視劇不對你口味了找不到那種感覺了,就覺得不是經典了,就比如說我覺得陳小春版的鹿鼎記是經典,我小外甥說韓棟版的比那個好看
出生於90年,接觸電視劇基本都是在成長階段,工作以後接觸電視劇較少,但是對感興趣的電視劇還是會持續跟進,關於問題我覺得是以下幾個原因:
1/早年互聯網沒有那麼發達,電視劇是主要的 娛樂 方式之一,演藝屆也從業人員也比較少,相對來說從事表演專業的電視劇演員也多是科班出身,演技方面綜合水平比較高。所以對劇本人物塑造比較豐滿與到位。現在,藝人來源多樣化,各種選秀節目帶出來各種流量藝人,只是有龐大的粉絲群體,而專業技能不達標。
2/市場因素,那是在綜藝尚未發展起來,電影比較沒落的時代,電視劇是主流暢銷產品,而歌曲,綜藝市場佔有率比較低,藝人賺錢的渠道比較少,廣告代言等方面收到嚴格管控,所以藝人對電視劇的投入度高。現在藝人賺錢的渠道多,代言,上綜藝。最過分的是某位小鮮肉微博發張收費看的照片,睡一覺收入80萬,何必倖幸苦苦演戲?
3/創作環境的改變,剛剛解放思想,文學創作者對與 社會 環境的反思比較深刻,文學創作者的思想高度決定了劇本的深度,不像如今的網路文學,較少反應 社會 現狀,多數描繪虛幻空間。比如今年被翻牌成電視劇的網路小說越來越多。
4/觀眾數量的減少,對電視劇要求的提高。這是信息時代,觀眾對電視劇的理解越來越透徹,對演員演技的要求越來越高,觀眾的審美是非常專業的,從《戰狼2》《流浪地球》《琅琊榜》等影視作品的市場反應可以看出,觀眾喜愛的是精品,而不是簡單的流量明星。
綜合以上因素,以前的電視劇作品的推廣度更高,畢竟多個電視台都播同樣的作品,現在基本都是某衛視獨播,互聯網的發展,觀眾的注意力被各種互聯網產品吸引,電視劇的關注度降低。所以以前的電視劇更容易成為經典。
一部電視劇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天時、地利、人和經典的結合。一部經典的電視劇一般都有一個不錯的故事情節,這是基礎,但一定要找對演員,同時導演、編劇對電視劇的把握或那個年代對於電視劇所該表達的精神都有關。
近幾年遭到翻拍的經典很多,大概有以下幾類:一是名著類,十幾年前演員們是把他們當藝術去拍的,在拍戲前每個演員都對名著有過深刻的理解,他們把前戲做在文化底蘊上。而現在翻盤的名著在說什麼,陣容大、投資大,甚至為了迎合觀眾需求加入了很多無厘頭元素。二是武俠類,金庸武俠小說是被翻拍最多的。十幾年前的金庸武俠大都是香港拍的,那時正是香港電視劇的輝煌期,不管是導演、演員或製片方拍電視劇的目的還比較純碎,更關注原著本身所表現的東西,而翻拍的電視劇一般都會加入一些現代年輕人喜歡的情節和原著甚至是有沖突的,拍出的電視劇就有點不倫不類了。同時這和十幾年前的演員也有關,十幾年前的香港演員有一種味道,就說武俠電視劇的那些女演員長的都不算漂亮但彷彿都有那種女俠氣質,而現在的演員看著都是美女帥哥,但好像千篇一律,沒有了自己的特色。當然這和觀眾先入為主的心理也有很大的關系,比如想到黃蓉自然的就會想到翁美林版黃蓉,在大家的感覺里翁美林就是黃蓉。三是還珠格格類的,他的經典就是絕無僅有,他開創了很多第一,很多唯一,用一句話就是「第一次這么做的是天才,第二次這么做的就是蠢材了。」他的成功就是他第一個這么做了又幸運的找到了恰好的演員。
什麼是經典就是無可代替,換了年代、換了導演演員、換了拍攝時的追求就會把曾經恰到好處的默契破壞了。就像像王羲之寫《蘭亭集序》,就要當時情景、心境,過了此情此景即使是同一個人都不能再創經典何況什麼都變了呢。
好多老版經典電視劇拍攝時間都在八幾年,那個時候大眾看電視都是誰家有電視周圍的鄰居全去, 社會 發展剛剛好轉,沒有太多的 娛樂 項目,像83版的《射鵰英雄傳》,《濟公》,《西遊記》等等,都是一代甚至幾代人的回憶。
他們被認可了幾十年,已經跟大眾審美相當一致了,你現在隨便拍一個新版的就想改變人們的審美,那才叫奇怪呢。
當時的拍這些片子時,導演為導好戲而導,挑演員不看人氣,演員為演好戲而演,取景呀,道具呀這些簡單且真實,所以拍出來的都是整個劇組用心呈現的藝術作品。
現在這個商業化 社會 ,電視劇平均拍攝周期幾個月,演員們不可能搭上幾年在這一部戲里,當然劇組也不可能拿權力或資本這么干,而且大環境變了,只需要堆明星就可以了。
當然現在優秀的電視劇也有很多像《琅琊榜》,《士兵突擊》…這些都是大眾公認的。
至於能不能成為經典,我感覺那就需要「醞釀」和「沉澱」。
❹ 為什麼很多翻拍的影視劇不如老版的好
現在很多經典的影視劇都被翻拍,比如說《還珠格格》、《小龍女》等等,翻拍歸翻拍,但是我們看了翻拍劇後大多還是吐槽,認為沒有原版好,翻拍留給我們更多的印象還是吐槽和雷點,我們所記住的還是老版,那麼為什麼很多翻拍的影視劇沒有老版好呢?
所以,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翻拍劇大多都是比較雷的了。翻拍不是不可以,可要消費經典和觀眾情懷,必要的更新和本土化是基本誠意。否則最後被蓋章爛片,那就「罪」有應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