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正一道奉持的經典是什麼
擴展閱讀
茶業冷知識大全 2025-01-22 11:51:00
同學洗手後怎麼說話 2025-01-22 11:49:28
歌詞愛什麼 2025-01-22 11:37:14

正一道奉持的經典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5-01-22 02:38:12

1. 道教:道教的真實歷史,,

一、道教發展簡史(一)道家和道教 在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中,始終存在兩條主要的脈絡,一是以孔孟思想為核心的注重實際生活的儒家學說,它是中國文化的正統;另一是以老莊思想為代表的注重玄想的道家學說,以及在其基礎上產生的道教,它構成中國文化的又一主幹。「儒道互補」,再加上外來的佛教,形成了兩千年以來中國傳統文化中釋、儒、道三教鼎立的基本格局。 講道教,我們不得不先講一講道家。道家與道教,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制度、學術思想、宗教信仰、文學藝術、醫葯科技等各方面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中國人的價值觀念、人格理想、思維方式、審美情趣,乃至風俗民情等等,無不深受道家與道教的影響。然而,道家與道教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兩者不能完全等同。道家,主要是指先秦諸子百家中以老莊為代表的學派,它把「道」作為最高哲理范疇,主張遵道貴德,效法自然,以清凈無為法則治國修身,因此被稱作道家。至於道教,則是在漢代黃老道家理論基礎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術和民間巫術鬼神信仰而形成的一種宗教。它是通過信奉「道」,修煉精神形體而「成仙得道」的宗教。道教作為一種完備成熟的宗教,和其他宗教一樣,有其經典教義、信仰、儀式活動,以及宗派傳承、教團組織、科戒制度、宗教活動場所等。因此,道教作為一種既有信念又有組織的宗教,和學術思想上的道家的區別是非常明顯的。 雖然道家與道教不能完全等同,但兩者之間確有密切的淵源關系。早期道家的關於道生萬物、氣化宇宙、天人合一的宇宙論,關於陰陽對立統一、相互轉化的辯證思維,關於自然無為、清虛樸素的治國與修身法則,以及其齋心靜觀,體道合真的神秘主義認識論,都對道教的教義及其修持方術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總之,道家的哲學理念、神仙家的養生方術、古代民間的巫術和鬼神崇拜活動,是道教宗教神學、修煉方術和宗教儀式的三個主要來源。(二)道教的形成和確立 作為有組織的宗教實體,道教創立於東漢。東漢永和六年(141年),江蘇豐縣人張陵(即張道陵)宣稱受法於太上老君,在蜀中鶴鳴山(今四川省大邑縣境內)創立了五斗米道,這是最早的道教宗教團體。早期道教除五斗米道外,東漢靈帝時鉅鹿人張角也創立了另一派別太平道,但隨著他領導的黃巾起義的失敗,太平道便銷聲匿跡了。 張陵子孫三代都在四川和陝西南部傳道,第四代孫張盛徙居江西龍虎山。自此,道教的重心逐漸移向我國東南地區。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經過近四百年的改造發展,其經典教義、修持方術、科戒儀范等漸趨完備,新興道派孳生繁衍,並得到統治者的承認,從早期民間宗教演變為成熟的正統宗教,成為足以與儒釋並論的宗教。葛洪、陸修靜、寇謙之、陶弘景等都是這一時期的重要人物。(三)道教的興盛 隨唐北宋時期,由於統治階級的尊崇,道教極為興盛。尤其是在唐朝,李世民為了提高李氏皇族的社會地位,鞏固自己的統治,自稱是李老君(老子)的後代。因此唐代釋、儒、道雖都被信奉,但道教的位置更在佛、儒之上。盛唐的唐玄宗,在他近半個世紀的統治中,自始至終崇奉道教。他竭力推崇《老子》,尊奉《道德真經》,封老子為「大聖祖玄遠皇帝」,在全國范圍內建老子廟,鑄老子像,以國典祭祀。李唐王朝的崇道,極大地促進了道教的發展,道教盛極一時,幾乎成為國教。到了宋朝,宋真宗、徽宗,也都是崇信道教的著名皇帝,他們編造天神天書降臨故事,優待道士,編修《道藏》,修造宮觀,使道教的社會影響大為擴展。道教的哲學、養生術、煉丹術、科儀規章也更趨完善,對文學藝術、醫葯科技的滲透影響愈益明顯。 晚唐北宋以來,道教內部開始出現一些新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兼融儒、釋、道三教思想,以修持內丹術為主的「鍾呂金丹派」開始興起。到了南宋金元對峙時期,道教發生了重大變革。在北方出現了全真道、太一道等新道派,在南方也出現了金丹派南宗等新道派。早期的天師道、上清派、靈寶派在教義和道法上也有許多新的變化。宣揚三教合一,注重內丹修煉是新道教的主要特點。(四)道教的衰落 明清兩代500餘年,隨著中國傳統封建社會進入晚期和日趨腐朽沒落,作為傳統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釋、道三教也陷入停滯僵化,趨於衰落。尤其到了清朝和近代,清政府所採取的嚴格控制的政策,新文化思想的興起,西歐近代科技的傳入,基督教的興起,使道教這種古老的宗教意識受到了極大沖擊,道教的發展出現了衰落現象。(五)道教的新生 文·革後,國家調整宗教政策,道教在新時期得到較好的發展。 二、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教義 任何宗教都有它的理想境界和追求目標。佛教講「涅槃」,基督教追求「天堂」,道教追求的理想境界則是雙重的。它主張在世俗生活中以道教教義建立一個理想王國,人人安居樂業,盡其天年,沒有天災,沒有人禍,沒有疾病。與此並行的另一種理想境界叫「仙境」。得道成仙就可以超脫世俗,不為物累,長生不死,住在洞天福地,過的是仙人生活。 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教義是: 1.崇「道」。「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槽,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認為道是「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道是「萬物之母」,宇宙、陰陽、萬物都是由它化生的。 2.崇奉「三清」。「三清」是由「道」人格化的尊神,是道教的最高層神團。他們統御諸天神靈,為神王之宗,飛仙之祖,宇宙萬物皆為其所創。 3.追求長生成仙。道教認為通過修煉,可以成仙。道教認為人活著是一種快樂,死亡才是最可怕的,因而主張樂生、重生;它認為「我命在我不在天」,鼓勵人們盡可能頤養天年,最高境界就是長生不死,得道成仙。達到這一目的的方法就是修煉。修煉的具體方法有服餌、導引、胎息、內丹、外丹、符籙、房中、辟穀等。 4.天道循環,勢惡承負。道教認為前人的過失要由後人承受,前人惹禍,後人遭殃,禍福的根源便循環不已。要斷止承負免除厄運,只有修行真道,行善事,積善成仁,才能為子孫造福,不受因果報應之苦。道教的這種善惡報應的觀念和佛教有相似之處。 三、道教的兩大流派 在道教發展史上,各種道派的不斷涌現是從唐代開始的。至北宋,最有影響的道教派別有龍虎山正一派、茅山上清派、閤皂山靈寶派。由於這一時期道教多被統治者利用來祈福消災,降神驅邪,因此,這三派都非常重視符籙道法。到了金元時期,在北方大地則又出現了具有新的哲學宗教思想的太一道和全真道。尤其是全真道,不但在金元時期盛極一時,而且也是明清時代的道教領袖集團。這一時期,南北天師道為與全真道抗衡,與舊有的上清、靈寶等道派逐漸融合,至元代正式形成正一道。此後,中國道教佔主導地位的基本上為這兩派。(一)全真道 全真道為金初創立的道教宗派。主要創派人為王重陽。全真道以道經《道德經》、佛經《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儒經《孝經》為主要經典,主張道、佛、儒三教合一。在修行方法上,重內丹修煉,不尚符籙,不事黃白之術(冶煉金銀之術),以修真養性為正道。全真道士必須出家住宮觀,不蓄妻室,不茹葷腥,斷除酒色財氣,有一套嚴格的清規戒律。全真道彷彿教建立了叢林制度,各地全真道士仙游至全真十方叢林,均可棲息學道。在元代,王重陽的七大弟子又分別開創全真道七個支派,其中以長春子丘處機開創的龍門派勢力最大,至今全真道仍以龍門派人數最多。(二)正一道 正一道是元代形成的道教宗派。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授江西龍虎山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三山符籙,指江南的龍虎山(正一派本山)、閤皂山(靈寶派本山)和茅山(上清派本山)等以符籙為主的道教三大宗。正一道的形成,事實上就是江南道教的統一命名,並統歸龍虎山天師府的領導。正一道集符籙派之大成,以行符籙為主要特徵(畫符念咒,驅鬼降妖,祈福消災),奉持的主要經典為《正一經》。道士可以有家室,可不出家,不住宮觀,清規戒律也不如全真道嚴格。目前全國道教宮觀大多屬全真派,正一派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灣省。

2. 道家門派都有哪些

1、全真

全真道又稱全真派,與正一道並為道教兩大派別。金代王重陽(見王重陽條)創立,主張儒、佛、道三教合一,即以「三教圓融、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奉《道德經》、《清靜經》、《孝經》、《心經》、《全真立教十五論》等為主要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