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三字經經典傳承怎麼來寫
擴展閱讀
小程同學是哪個視頻火的 2025-01-18 11:18:49
智者派教育怎麼樣 2025-01-18 10:49:03

三字經經典傳承怎麼來寫

發布時間: 2025-01-18 09:40:20

Ⅰ 關於誦讀經典傳承文明的詩句

1. 傳承中華文明的詩文

三字經 百家姓 增廣賢文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 告子上》 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

張載《經學理窟 學大原下》 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尚書 說命中》 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 《韓非子 喻老》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矣。

《荀子 儒效》 君子貴人而賤已,先人而後已 《禮記 坊記》 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 《禮記 表記》 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荀子 榮辱》 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

故善學者,假人以長,以補其短。 《呂氏春秋 用眾》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 學而》 道聽而途說 德之棄也 《論語 陽貨》 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2. 誦讀經典傳承文明讓我們感受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瓣瓣花香請寫出你課

(一)古詩一首

春 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譯文】

春日裡貪睡不知不覺天已破曉,

攪亂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鳥。

昨天夜裡風聲雨聲一直不斷,

那嬌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二)一段古文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岳陽樓記》宋•范仲淹)

【譯文】

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麼呢?(是由於)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3. 傳承中華文明的詩文

經典誦讀解說詞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歡迎蒞臨祥發小學!早在2006年,我們學校便開展了「誦經典詩文,做文明少年」的活動。同學們在課後經常誦讀經典,學習傳統文化。

請看,這是我們同學自己創作的古詩配畫,古詩是我國文化的精粹,每年我們都會開展故事比賽,評出古詩大王。我們每位同學都能背過一百多首詩呢。同學們在背誦古詩的過程中,也學習了我國燦爛的文化,總而總之,「誦經典詩文,做文明少年」活動是我們受益匪淺。

我們還開展了各種各樣的關於讀書、朗讀的活動,請看,這是我們同學在朗讀課文,他們可真投入啊!

《弟子規》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等應有的禮儀與規范,指導兒童日常學習和生活,大到讀書修身,小到洗漱,事無巨細,要求嚴格、具體、詳明。《弟子規》是我們學校的「必修課」,它琅琅上口,是一本指導我們行為的好書。我們每個同學提起弟子規來都熟讀能誦,並處處按照弟子規上的要求去做。

誦經典詩文,做文明少年的活動讓我們受益匪淺,相信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們將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有更加繁多的收獲!

謝謝大家,請各位領導繼續參觀。

4. 請問您有沒有關於弘揚傳統經典,傳承歷史文明的朗誦詞啊

A: 文明是一朵花,

一朵永久芳香的花。

我們用真誠去澆灌,用熱情來哺育,

讓禮儀之詩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裡。

B: 禮儀是一首詩,

一首淡雅清晰的詩。

我們用理解去融化,用關愛來撫慰,

讓禮儀之詩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裡。

C: 我們是跨世紀的少年,

我們要做新時代文明的代言。

D: 雨露下,我們播撒文明的種子;

陽光里,我們裝扮心中的春天。

A: 帶給別人一個微笑,別人給你快樂無限。

B: 帶給別人一個溫暖,別人給你燦爛心情。

C: 帶給別人一片真誠,別人給你深深思念。

D: 送給別人一份謙讓,別人給你敬重萬千。

A: 讓我們把春雷藏進隊鼓,

敲響時代的鼓點。

告訴祖國,

告訴媽媽,

文明禮儀伴我長大。

B: 讓我們插上文明的翅膀,

飛向藍天,飛向未來

告訴太陽,

告訴月亮,

我們是新世紀即將展翅的雄鷹。

C: 做文明的使者,

讓我們用微笑鋪設文明路;

D: 做禮儀的少年,

讓我們用真心搭建禮儀橋。

合: 文明禮儀伴我行,中華美德放光芒。

文明禮儀伴我行,到處盛開文明花!

5. 孩子上小學四年級,學校開一個(誦讀經典,傳承文明)的詩詞朗誦

★★贊美老師詩一:★★

四度春風化綢繆,

幾番秋雨洗鴻溝。

黑發積霜織日月,

粉筆無言寫春秋。

蠶絲吐盡春未老,

燭淚成灰秋更稠。

春播桃李三千圃,

秋來碩果滿神州。

★★贊美老師詩二:★★

我愛我師

老師就象紅燭,

燃起了學生心中的火把,

卻燃燒了自己,

直到紅燭成灰。

老師就象園丁,

養育著我們這一株株花朵,

卻辛苦了自己,

直到體力耗盡。

我們長大了一定要成為國家的棟梁,

啊!老師就是這么無私!

啊!老師我們愛您!

★★贊美老師詩三:★★

——老師,辛苦了

是誰——把無知的我們領進寬敞的教室,

教給我們豐富的知識?

是您!老師!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了春日剛破土的嫩苗。

是誰——把調皮的我們

教育成能體貼幫助別人的人?

是您!老師!

您的關懷就好似和煦的春風

溫暖了我們的心靈。

是誰——把幼小的我們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師!

您的保護讓我們健康成長。

在金秋時節結下碩果。

您辛苦了!老師!

在酷暑嚴寒中辛勤工作的人們。

您辛苦了!老師!

把青春無么奉獻的人們。

我們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您辛苦了,老師!

我也只能幫到這里了老 師

老師——您如春天中的細雨,

滋潤著花兒,灌溉著大地,

而我們再著吮吸著細雨茁長成長。

老師——您如秋天裡的一絲風,

吹黃了大地,喚金了稻穀,

而我們得到了豐收的碩果。

老師——在我黑暗的人生道路上是您為我點燃了一盞最明亮的燈;

老師——再我迷濛的人生道路上是您做我的了的引路人;

老師——在我跌跌碰碰的人生道路中是您為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老師——是您給了我一雙強有力的翅膀,讓我在知識的世界裡遨遊!

★★贊美老師詩四:★★

金風送歡笑,丹桂花香飄。

老師的節日,今天又來到。

老師為我們的成長,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勞。

老師對我們的撫愛,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老師,您好!

人們把老師比作紅燭,照亮別人而把自己燃燒。

人們把老師比作園丁,培育桃李開遍天涯海角。

教師是太陽底下崇高的事業。

老師給了我們理想的陽光和智慧的陽光。

老師引導我們走上灑滿陽光的人生之路。

老師期望我們成為新世紀的太陽。

老師的話兒像春雨滋潤我的心。

老師用知識的雨露澆灌我們成長。

溫柔的春雨,就是老師對我們的撫愛。

老師的言傳身教,像春雨潤物細無聲。

老師甘當綠葉,把我們當紅花托起。

老師是一片綠葉,樂於默默奉獻。

綠葉的綠色象徵著老師青春常在。

當我們像鮮花盛開時,永遠忘不了綠葉的恩情。

老師像大樹,頭頂藍天,腳踩大地,默默地為社會造福。

老師是大樹,為世界帶來一片春色。

老師播撒希望的種子,把我們培育成一片樹林。

小樹長成棟梁材,不忘園丁培育恩。

是啊,老師的熱情像太陽,老師的教誨像春雨,

老師的風格像綠葉,老師的事業像大樹,我們的老師就是好。

★★贊美老師詩五:★★

你獻上一朵花,

我獻上一朵花,

讓我們編織個大花環,

獻給親愛的老師媽媽。

是您給了種子,

太陽般的溫暖;

是您用汗水,

相關句子短語

您講的課,是那樣豐富多采,每一個章節都彷彿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一個斑斕的新世界 啊,有了您,花園才這般。[閱讀全文]

好心情呀,玩的轉,家鄉山水都賞遍。 還是家鄉風景好,入秋遍地金燦燦。 果香楓紅山楂艷,喜氣洋洋人民歡。 青幽幽的綠水光。

6. 有沒有人可以給我發幾篇 「朗誦經典,傳承傳統文化 」 的朗誦

這里有3篇朗誦稿給你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傳承文化經典詩朗誦稿篇1 (男)天地變化,聖人效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女)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我們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是天地的語言。

我們的哲學觀是天、地、人三才的哲學觀。 (男)很久很久以前,我們讀《易》。

(齊)《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女)很久很久以前,我們讀《詩》。(齊)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很久很久以前,我們讀《道德經》。 (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女)很久以前,我們讀《論語》,聆聽至聖先師的教誨。

(齊)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男)很久以前,我們一直誦讀儒家的經典。 (齊)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男)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迷茫了。我們沒有好好反省自己,卻把自己民族誦讀了幾千年的古書,連同那些古聖先賢,一同拋棄。

(女)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不知歷史文化,人就不知自己由何而來,往何處去。

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都是如此。 (齊)剝極必復,否極泰來。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男)值得慶幸的是,今天,在中國的大江南北,在世界各地有華人的地方,涌現出誦讀中華正統經典的熱潮。

中華民族的復興,首先必定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 (女)珍貴的東西,我們弄丟了。

在沮喪中,我們沒有停止我們的尋找。我們找了好久好久。

今天,我們終於找到了。 (男齊)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莫治者否矣。

(男、女)生命生生不息,生生不息的軌跡是一個圓。用天地的智慧和聖賢的教導充滿這個圓。

(齊)這個圓才能填滿,才叫圓滿。 (男、女)我們一定能夠畫好這個圓,填滿這個圓。

因為我們的正統文化就是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智者;因為生命的本源具足完美和圓容的特質。 (齊)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男)承前是為了啟後, (女)繼往是為了開來。 (男、女)現在,我們譜寫了《中華賦》以傳承聖賢們的思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女齊)開天闢地之混沌兮,天地始分濁清;千古帝王之功績兮,輝煌歷歷在目;先古聖賢之創造兮,後人為之景仰; (男齊)孔孟老莊之大道兮,群起百家爭鳴;華夏文明之復興兮,掀起文化熱潮;中華民族之雄起兮,拓我五千文明; (齊)中國覺醒之強盛兮,實力日益強大;世界和諧之歡樂兮,安定天下太平! (男、女)我們做人,我們做中國人,我們做現代中國的好少年! (男)少年智則國智, (女)少年富則國富, (男齊)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女齊)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齊)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傳承文化經典詩朗誦稿篇2 中華經典傳承幾千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人類文明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魂與根 。

寒假期間,我觀看了山東省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國學小名士》節目,讓我真正領略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的心靈也受到了莫大的震撼與洗禮。 山東省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如同讓我們品嘗了一道古代經典文化大餐,演繹出了國學經典的獨特魅力,有代代傳誦的唐詩宋詞,有琅琅上口的傳統蒙學讀物《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有千年流韻的名篇雅言……。

通過觀看比賽,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等獎獲得者張曉萍同學的《孝滿天下,讓愛回家》的朗誦,它讓我們認識了以孝德感人的黃香、朱壽昌、朱德等,號召我們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做一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人,不要給自己留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的遺憾;而那些身著古裝的國學小名士,他們扮演的小李白、小杜甫、小白居易、小李清照、小蔡文姬、小蘇軾更是讓我忍俊不禁,發自內心的喜歡;那一個個膾炙人口的詩句,聲聲入耳,滌盪著我的心靈;那出自聖賢孔子之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語句,讓我懂得了應該以能者為師,學會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虛心向別人請教。要海納百川,虛懷若谷,方能擁有高山般的情懷大海般淵博的知識。

人生猶如一條漫漫長路,有許多岔道,當我們迷茫不知如何選擇的時候,需要一個智者的指引,那個人就是經典詩文;我們少年兒童猶如一顆顆茁壯成長的幼苗,那麼經典詩文就是我們所需要的陽光、雨露…… 「誦讀經典,與聖賢對話;傳承美德,讓心靈成長。」讓我們開啟心靈的大門,去吟誦去領悟,為傳承祖國的文化傳統美德而共同努力吧! 傳承文化經典詩朗誦稿篇3 主持人A: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主持人B:齊風韶韻,流傳四方。

主持人A:燦爛的文化豐盈著我們的童年, 主持人B:沁人的書香浸潤著我們的成長。 主持人A:我國歷來被稱為詩的國度,自詩經開始,中國。

7. 誦中華經典 揚民族文化的詩.

一、中華世紀壇賦作者:魏明倫★朗朗乾坤,堂堂中華。

高齡五千歲,繁衍百億人。鐵肩挑五嶽,巨手開三峽。

腰環萬里長城,腳跨九曲黃河。高擎文明聖火,穿越世紀風雲。

火熊熊薪傳百代,光燦燦彪炳千秋。 ★浩瀚青史,概括於壇內;輝煌文化,濃縮於眼前。

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遙想五千年坎坷長途。論英雄不計成敗,數風流可鑒興亡。

浪淘何物?功歸誰家?文化乃長青樹,科學乃聚寶盆。創造人間福址,推動歷史車輪。

★駛至近代,國難當頭。百年憂患,敵愾同仇。

聚散沙成鐵塔,變弱者為健兒。東方巨人如睡獅驚醒,民族魂魄化火鳳涅槃。

挽狂瀾於既倒,建廣廈於廢墟。轉國運蒸蒸日上,升國旗冉冉凌空。

★登壇瞭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

前可見古人,後可見來者。對比幽州台,激發沖霄志。

哀兵必勝,中華必興。日月為我祖國作證,風霆為我民族壯行。

踏星斗飛過世紀之交,駕神舟立於強國之林。二、中華世紀壇賦作者:雪川★設壇祭祖,乃塵海茫茫,意會聖賢、神通經典之盛事。

古今異格,賦頌不已。且喜京華世紀之交,日融乎比,月裁乎興。

凡人間山水草木,瀟瀟然如卞子采玉,琢就長安街西令驚鴻游目騁懷之傑作,壇名中華世紀。★此壇也,非教化空動之吟詠情性。

森森萬象,寓九州綿乎八極之道;冥冥造化,藏四海生於六經之名。豈肯淡忘文韜武略,長留堦前玉樹臨風;不為摹寫雕龍畫鳳,重鑄壇頂神眼照人。

★昔者歲星由北而東,南巡西走,左行於地。其率領諸神統正方位之狀,天何言哉!後世凡築牆壘垣,出師討賊,開拓封疆,均祭祀於大荒之中,掐玄機以扣天門。

今物示於極,民動於心,泱泱華夏鼎新革故之偉業,璨然若炬。天之人望如金聲玉振。

負道義,垂華表,轉國運,濟滄桑!天下百姓再竭斯壇,莫不寄言盛世中華,披肝瀝膽,以懷珞握瑜之妙筆,畫銜才佩德之重彩也。★嗟乎神壇長在,盛世長在。

區區辭約意簡之賦,蓋躑躅於闕伯難成歲首,改用實沈之意蘊美而成。筆路荒蕪處,竊望披閱者視若寫物圖貌之省凈文體也。

是為辭緣。三、中華世紀壇序作者:朱相遠★大風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卓越輝煌。信步三百米甬道,閱歷五千年滄桑。

社稷千秋,祖宗百代;幾多榮辱沉浮,幾度盛衰興旺。聖賢典籍,浩如煙海;四大發明,環球共享。

緬懷漫漫歲月,凝聚縷縷遐想。★回首近代,百年三萬六千日,飽嘗民族苦難,歷盡變革風霜。

烽火硝煙,江山激昂,挽狂瀾於既倒,撐大廈於斷梁。春又綠神州,華夏沐朝陽。

★登壇遠望,前有古人,星光燦爛;後有來者,群英堂堂。看乾坤旋轉:乾恆動,自強不息之精神;坤包容,厚德載物之氣量。

繼往開來,浩浩盪盪。立民主,興文明,求統一,圖富強。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定將舒天朝暉,磅礴東方。★世紀交匯,萬眾景仰;共襄盛舉,建壇流芳;昭示後代,永世莫忘。

Ⅱ 傳承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這個物質豪奢,精神貧乏的年代,每個人雖然並非孑然一身,但卻都深感孤單,都感到很難見證自我價值,這時,我們可以選擇誦讀國學經典來進行自我反思到自我救贖。 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傳承國學經典演講稿,歡迎閱讀。

傳承國學經典的演講稿篇一

很多年前,我在一本書上看到希特勒曾經說過一句讓人們震驚的話:“要想毀滅一個民族,就先毀滅其文化。”後來又陸續看到“要摧毀一個國家,首先要破壞這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同化其傳統文化”,“一個不尊重自己民族傳統文化的民族,只會走向毀滅!”之類的話語,無一不警醒我們要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決不能輕賤優秀傳統文化,做自毀傳統文化“長城”的罪人。

人看大節,看思想看基礎。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本;欲求水之遠者,必浚其源。”培養中小學生,促其健康成長,必須從基礎教育抓起,特別是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思想道德的教育與形成,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只有把思想根基扎實扎牢了,中小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才有可靠的保證。因為,國學經典講的是天地之間的大仁大義、大道大德,是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精華,也是完美人生的立身之本、處世之道、成功之基、動力之源。《大學》開篇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就充分體現了弘揚光明正大的道德,在於感化和引領民眾,達到最完善理想境界的思想。

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既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小學生精神營養套餐中不可或缺的珍貴部分,要讓他們從這些內容中不但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增強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自覺意識。傳承就要認真學習、誦讀、背記經典的詩詞和散文等,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弘揚就要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使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有所創新和發展。對學生而言,學什麼比會學重要;對教師而言,教什麼比會教重要。正如新聞報道中說的那樣:“在翻看全國課程教材時,他表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很悲哀。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為我們理清傳承與創新的本質關系,澄清當前教育實踐中的許多模糊認識,堅持、繼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強勁動力,要認真貫徹執行,自覺為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傳承國學經典的演講稿篇二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淀嗎?

《弟子規》是人們的生活規范,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范,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痴慢,人心墮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根本著手。圖挽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根本為枝末,認枝末為根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製造問題。君子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 俗雲:「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 三字經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之道,貴以專。」,而非博與雜;故一部經典,宜讀誦百至千遍,蘇東坡雲:「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現在教學,壞在博與雜,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學生讀經、定力之培養,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賢明父母師長,深體斯旨;此乃中華文化之命脈所系,中華子孫能否長享太平之關鍵,有慧眼者,當見於此。 幾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一直堅信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時(0~13歲),記憶力非常好,應該把前輩的人生經驗、生活智慧記憶下來,牢牢地背記,並爛熟於心中。盡管此時他還不理解其深刻含義,但是先記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時機再反芻一樣,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能力也在成長,到了一定年齡自然醞釀發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如果在孩子在記憶、記憶力強的時候,不給他一些經典的東西儲存到腦子里,沒有“厚積”,怎麼能“薄發”呢?怎麼能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呢? 《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弟子”是指一切聖賢人的弟子,“規”“夫見”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所以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聖賢經典,效仿聖賢的人都應該學的。《弟子規》沒做到,學習別的經典就很難得到真智慧。《弟子規》共360句(1080字),概述簡介,以精練的語言對兒童進行早期啟蒙教育,灌輸儒家文化的精髓。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斗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須發,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傳承國學經典的演講稿篇三

泱泱中華,五千文明,漫長的歲月為她積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蘊,也凝練成了經久不衰的傳統文化,籌久了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

楚辭漢賦,唐詩宋詞,便是中華人民用智慧凝成的結晶,用哲學譜繪的樂曲,這些經典使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國學的博大與精神,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深邃之美。

在這個物質豪奢,精神貧乏的年代,每個人雖然並非孑然一身,但卻都深感孤單,都感到很難見證自我價值,這時,我們可以選擇誦讀國學經典來進行自我反思到自我救贖。

《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當我們靜靜思索這一名句,便總會產生精神共鳴:凡欲成大事者,必須自強,其德必須淳厚,以此為本,方可成一代英傑。在競爭勁烈的今天,像要謀求發展,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我們所需要的正是這種自強不息,正是這種厚德載物,這也是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構成。

司馬遷,這個在風雨中成長的勇士,他身上有一股“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堅韌氣節,正是他的忍辱負重,他的堅強執著,鐫刻下了中國歷史的興頹變遷。才有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輝煌巨著——《史記》。成為國學經典中的一塊璀璨奇葩。

歲月的梭子已在歷史的詩篇中悄然劃過,一個又一個偉大的詩人、智者已離我們遠去,或者說我們在與這些偉大的物理空間上從未靠近,但在精神世界裡無限親密,與我們的心靈無限靠近,用思緒凝成的經典跨越了數十個世紀抵達我們的心魂。而我們作為明天社會的棟梁該如何去對待這些經典呢?如何利用千人留下的這筆財富呢。

毫無疑問,我們應該繼承、並發揚光大。

清晨醒來,手捧《桃花源記》,站在校園的柳樹下,讓自己的精神伴隨著清爽的晨風,放飛到靜謐,溫馨的心靈田園,讓自己的思想沉澱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中,收獲一份世外的寧靜。

國學經典就是如此的具有張力,詩行意味著寬度,詩人意味著高度,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的讀者構成了長度,不朽的國學靈魂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文學的智慧與靈性,這都是國學經典帶給我們的美的感受與體驗。這便是文學的魅力,這便是國學經典的魅力,它往往能洗滌人的心靈,充實人的思想。也這是由了國學經典,通過文化這一特殊載體,拉近了我們與聖人的距離,讓我們可以與聖賢為友,與經典通行,在國學經典中去品味蘊藏著的中華精神。

現在,讓我們從日常做起,拂去積滿的灰塵,去細細品味這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依舊教育世人的國學經典吧!誦讀國學經典,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用我們的言行去守候這片泛土,使民族精神萬古長青!

Ⅲ 經典誦讀演講稿

導語:翻開傳統文學的經典著作,指腹悄無聲息地掠過一個個溢滿靈動的字元。伴隨著幽幽的墨香,在五千年書海中徜徉。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有關經典誦讀演講稿,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誦讀中華經典,傳承愛國之情

各位領導、老師們:

小的時候,老爸便讓我誦讀經典。我背誦了《三字經》中的許多句子,卻往往一知半解。隨著時間的流逝,才慢慢懂得了其中的意思。再就是閱讀唐詩、宋詞,背誦一些著名的詩篇。

再大一些,我的興趣便集中到了閱讀歷史著作,從《史記》到《漢書》,一直到唐宋元明清各各朝代的歷史著作,凡是能找到的,我都願意去讀。我從這些經典中,感受最深的便是我們中華民族愛國之情。

愛國之情,人皆有之。因為國家不僅是每個人的歸宿,更是我們的尊嚴。國家強盛,在外國人面前就能挺起腰桿,反之,就會覺得自慚形穢。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熱愛自己的國家;誦讀經典,也進一步培養了我的愛國之情。有了愛國之情,才有了屈原「雖九死猶未悔」的執著,才有了岳飛「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雄心壯志,才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錚錚鐵骨,才有了袁崇煥「南天撐一柱,其上有青雲」的凌雲之志。

當年戚繼光與倭寇浴血奮戰,是為了國家的安定;張輔與安南大軍奮戰,是為了國家的尊嚴;鄭成功驅逐荷蘭入侵者,收復台灣,是為了國家的統一。他們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星,永遠留在了歷史的天

空中,讓我們仰望,讓我們為之感動。

閱讀經典,彷彿讓我一下子長大了許多歲,懂得了許多道理,也讓我反思了許多身邊的現象。

現在,有些中國人以擁有外國貨為榮,在娛樂節目中時不時的冒出幾句可有可無的外語;廣告里,產品名稱明明是中文,卻非要加上幾句英文,來顯示自己的產品的與眾不同。真不知道我們的先賢,知道了他們的做法,會怎麼想。

我希望更多的人,都加入到誦讀經典的行列,好好的了解我們偉大的祖國,了解我們燦爛的文化,增加自己的愛國之情。

前不久,我參加家鄉舉辦的運動會,在候場區,居然看到了令人寒心的一幕:許多人們買了的小國旗,被丟在地上,有的還被踩上了腳櫻我又想起,在網上,國旗被惡搞成許多怪異的樣子。盡管《國旗法》明令禁止,可許多人卻不屑一顧,還說,不就是一張紙嗎,用的著嗎?

而在美國,許多電影中,國旗總是占據顯著的位置,甚至會搶了主角的戲。君不見,《巴頓將軍》開頭就是巴頓站在一面巨大的美國國旗前演說;而在《超人》中,還有超人在月球上扶正美國國旗的鏡頭。這也許會讓許多國人看了,會心生慚愧。

為什麼現在許多年輕人愛國之情越來越淡薄?我認為,其中一點就是,他們不讀經典,不懂中國歷史,以為這些老東西已經過時。說到底,是他們目光短淺,只看到了眼前的東西:時尚提包、外國名車殊不知,中國的發展不能只靠這些東西,而是需要汲取中華五

千年歷史的營養,需要一大批優秀的人才,需要一顆顆熾熱的赤子之心。

與經典同行,典藏歷史文化;與經典同行,傳承愛國之情。讓我們都來加入誦讀經典的行列,讓民族精神在我們的血脈中永遠流淌。

篇二:品傳統精髓,樹當代風采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澱,孕育出華夏光輝燦爛的文化篇章。我們是最早的文明古國,我們堂堂中華曾被四方來賀!

春去秋來,千載的長風吹散了千年的往事,亘古不變的流水沖走了沉睡千年的記憶。但歷史的印記,文化的傳統,卻牢牢的融入到這片土地里,融入每一位炎黃子孫的血液里。

從數千年前《詩經》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到汨羅江畔屈子的那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從浪漫的楚辭到華麗的漢賦;從對仗押韻的唐詩到宛轉悠揚的.宋詞……

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到「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到「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從「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到「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閱盡翰林書三千,千古佳句豈等閑。空留悲歌滄桑盡,春風經年憶流年。

你可知道有一個盛世被稱之為漢唐?你可知道有一家學說被稱之為儒家經典?

朋友,當你深情的唱著李宇春那句「看鐵馬踏冰河,絲線縫韶華,紅塵千帳燈」時你是否知道陸游的「鐵馬冰河入夢來」?當你唱到那句「戰歌送離人,行人慾斷魂」可曾想起杜牧的「牧童遙指杏花村」?當你整天喊著「有志者,事竟成」的時候,你可知道它出自《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當你沉迷於西方的神話傳說,你可曾知道中國有一個故事叫做「後羿射日」……

數千年來,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於它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它是千百年來祖先們智慧的結晶,它是祖祖輩輩精髓的傳承。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現如今,在這個繁華喧囂,在這個利慾熏心的年代。我們丟失的已經太多,驀然回首,那燈火闌珊處是否依舊有一個蒼老的聲音在吶喊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如今的燈紅酒綠,如今的盲目媚外。我們早已忘記了九月九日登高臨遠要遍插茱萸;早已忘記了端午節的粽子是為了紀念何人。我們開始嘲笑愚公移山的迂,我們開始排斥「男女授受不親」的保守,我們只能憑借那曲《東風破》感受到古典主義的唯美。然而多少優美的傳統文化語言從我們口中流失,多少優良傳統美德正在被我們遺忘?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面對這一切的損失,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但是徘徊與匆匆的瞬間,我們是否應該抓住些什麼?

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不能遺忘過去的優良傳統。君不見我華夏的天空近百年來受到蠻夷的玷污,君不見曾經列強的炮火對中華大地的侵擾。今天的中國沒有了戰火硝煙,站在了世界的前面。然而我們不能忘卻先人們的那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示訓。聽聽古代先賢們關於愛國的呼喚,看看那慷慨激昂的滿江紅詩篇。如今的我們在接受傳統文化精髓的過程中,愛國的熱情不能得到絲毫的退減!<蓮山>

《誡子書》有雲「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如今的我們,面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傳統美德的傳承和發揚,我們顯的漠不關心,勤儉節約被更多的忽視,淡泊明志被看成沒有上進心的表現,寧靜致遠成為一句遙不可及的神話!我們尚且不談為社會做巨大的貢獻,也不談為國捐軀,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白我們中國人的根基是什麼。我們應當一邊讀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豪言壯語,一邊擔負起自己對社會、對家庭以及對工作的責任,用我們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去重新詮釋傳統文化的內涵。

在今天的工作和學習中,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想想彭端淑的《為學》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道理非常的淺顯明了。面對工作上的困難我們是堅持做還是放棄,面對學習上的問題,我們應當是積極主動的對待還是消極的逃避。在傳統文化不被重視的今天,我們工作和學習中,應當用積極的心態去感受它的魅力所在。聽聽韓愈《師說》中的那句「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看看今天的我們,在面對學習的過程中,又還保留了幾份謙虛?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強調在學習過程中要懂得虛心學習。而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又有幾人能夠做到?面對嘈雜的世界,我們將自己的臉面過分的看重,不斷地忽視自身整體能力和素養的提高,這對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來說是一種嚴重的阻礙。我們應當靜下心來反復思之。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沉澱。傳統文化起源於過去,但是傳統文化又將不斷的融合現在,面對未來。傳統文化對我們的價值觀取向的影響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文字記載,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元素,豐富的營養已經深深的影響到了中華民族的千百代人。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傳統文化中所傳遞正能量,愛國情懷、修身養性原則、立志為學態度甚至為人處事方式,都對我們今天構建和諧社會,創造四個現代化未來有著積極的影響。

你聽,一個聲音還在回盪「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那聲音千百年來號召著無數的英雄豪傑戰死沙場不懼馬革裹屍;你看那淚羅江畔的詩人正寫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詩句,這詩句千百年來激勵著有志之士不斷的進取。

篇三:誦讀經典,感悟人生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初三9班的嚴佳欣,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誦讀經典,感悟人生。

談到國學之粹,不禁想起一個問題——怎樣的文學才足以談得上是經典?許是不如紀昀所言"自聖賢述作,是曰經典。"僅指儒家載籍來得這么片面;但也決不是所有傳世已久的作品都能以此相稱。何謂經典?我在心裡悄悄打下了這個問號。

從耳熟能詳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到蘇軾"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的豪情壯志,再到歐陽修口中的"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似乎自古至今,國人都將讀書視為要事——甚至比柴米油鹽更為重要。

讀書不只是為了一紙答分,甚至都不只是單純為提高自我文學素養。更多的,是為了人生——經典教我們認識華夏傳統八德、教我們用正確的價值觀來看待"忠孝誠信禮義廉恥"、教我們悟透漫漫長路中的諸多道義。

且以錢鍾書先生的《圍城》為例:作為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品,所描寫的生活本身"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叫人頓悟興許不同理解下的人生哲理。而國學的魅力,也恰是如此。又驀然想起陶行知先生筆下"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讀經典、受教育,難道不正是如此嗎?

於此,我心中的疑問方覺明了——教你做人的書就是經典。無論作者的地位顯赫或卑微,無論書中的文字晦澀難辨或通俗易解,只要靈魂足夠深刻,它就值得我們去讀、去感悟千萬種不同色彩的人生。

春夏之際,我校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五月系列活動。作為一個即將畢業的建平實驗人,我越發能夠感受到這些活動所帶給我的影響和益處。希望學弟學妹們能夠把握這個機會多讀些經典作品,讓書香氣溢滿整個校園。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