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倡導白話文的五篇經典理論著作是什麼
擴展閱讀
哪些歌詞聽了想哭 2025-01-16 09:57:52
移民零基礎英語要學多久 2025-01-16 09:56:04
創新新的基礎是什麼 2025-01-16 09:46:05

倡導白話文的五篇經典理論著作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5-01-16 06:54:26

❶ 歷史必修3知識點

專題一:中國古代的思想
一、孔子與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魯國人,「三家一創」;《詩》《書》《禮》《易》《春秋》和《樂》
2、學說:
①政治學說:A、「仁」(仁者愛人 ) B、「禮」(「克己復禮」) C、「為政以德」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學說 B性善說 C義利觀:養浩然之氣;先義後利、捨生取義;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惡論 C 政治思想:「以禮為主,禮法並施」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學派創始人;《道德經》
二、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一)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
1、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大變革是百家爭鳴出現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會變革時代,造成思想和言論的空前自由
3、私學興起,教育相對普及,培養了大批人才
4、動盪的兼並局勢,各國君主都想稱霸爭雄,所以竟相禮賢下士、招攬人才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原因:漢武帝大一統事業的需要。
2、新儒學理論來源:以《公羊春秋》為骨幹,融合陰陽、黃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學內容:天人感應學說;君權神授;大一統 ;
4、新儒學的影響:
有利於君主統治和鞏固國家統一; 也有限制君主權力過度膨脹的作用。
5、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及其影響:
①有利於鞏固中央集權和打擊地方割據勢力。
②使儒學確立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四、宋明理學
(一)理學興起的社會背景:
1、 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道教廣泛傳播使儒學的統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2、 魏晉南北朝以來,到唐宋達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滲透。
3、 儒學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討匡時濟世的新儒學體系。
(二)宋明理學:
1、程朱理學(開創:程顥、程頤;集大成者:朱熹)
(1)內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滅人慾
(2)歷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為「偽學」。 ②明初確立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
2、陸王心學
(1)內容:
陸九淵: ①「心即理也」 ②通過「發明本心」以求理
王陽明: ③「致良知」 ④知行合一
(2)歷史地位:重視個體的主動作用,反對束縛,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學的評價:
①壓抑人性,扼殺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視主觀意志力、崇尚氣節強調社會責任感等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
五 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
(一)異端思想家李贄
1、李贄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
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舊; ②商品經濟沖擊下人們競相逐利;
③士人強烈追求個性和發展經濟的要求。
2、李贄思想主要內容: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學的虛偽,倡導個性的自由發展。
②萬物源於陰陽二氣,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張:
(1)經世致用思想:提倡務實學風和行為;振興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2)君主專制的批判:批判君主專制,提出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評價:
①對君主專制統治造成了強烈沖擊; ②給後世民眾以深刻啟迪。
③構成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六 中國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實踐
(一)天文學
①戰國:《甘石星經》中《石氏星表》②東漢:張衡:水運渾象儀;③唐:僧一行:黃道游儀;④元:郭守敬:簡儀早300年;《授時歷》我國古代最精確的(--)歷法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籌算 ②西漢:《周髀算經》勾股定理早500年 ③東漢:《九章算術》 ④南朝:祖沖之圓周率點後七位,早1000年
(三)四大農書:
①南北朝《齊民要術》:②元:王禎《農書》③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宋應星《天工開物》
!!!(歐洲宗教改革、歐洲啟蒙運動)
一、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1、自然哲學的興起:泰勒斯――西方哲學之父,萬物皆生於水,歸於水;
2、智者學派:
①產生背景:
a經濟基礎:古希臘奴隸制經濟工商業的興起和繁榮
b政治條件:雅典奴隸制城邦形成和發展,民主政治活躍
c人才結構:各地學者雲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
②思想主張:a討論重點從認識自然轉移到認識社會;b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
c 強調人的價值和人的決定作用;
③代表人物:普羅塔哥拉---人是萬物的尺度
3、蘇格拉底: a認識你自己 b知識即美德,強調知識與道德的結合;
4、亞里士多德:――古典哲學集大成者(網路全書思想家)
名言:「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著作:《形而上學》、《政治學》
最大哲學成就:邏輯學
二、文藝復興
(一)文藝復興的興起
1、歷史背景
①經濟因素:14、15世紀義大利資本主義萌芽;
②政治因素:新興資產階級興起與教會、貴族產生深刻矛盾;
③基督教壟斷西歐文化教育,人們缺少理性思維和人文精神;
④義大利人才眾多;
2、指導思想:「人文主義」
3、實質: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
(二)主要成就
1、前三傑:薄伽丘—《十日談》 但丁—《神曲》 彼特拉克—人文主義之父
2、後三傑: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米開朗琪羅:《大衛》、《摩西》
拉斐爾:《西斯廷聖母》
3、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三)文藝復興歷史意義
1、性質: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文化興起。是資產階級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復興階段。
2 歷史作用:
A 推動新興資產階級沖破宗教神學桎梏,思想解放;
B 推動了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C 具有一定的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用普遍的「泛人性論」掩蓋階級差別和階級剝削。
三、歐洲宗教改革
(一)歷史背景:
1、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和發展; 2、天主教會的政治、經濟盤剝;
3、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二)馬丁.路德宗教改革
1、導火線:羅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贖罪券」
2、開始標志:發表《九十五條論綱》
3、改革主張:「信仰得救」(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
4、影響:拉開了歐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新教登上歐洲歷史舞台,形成三足鼎立的宗教格局;
(三)加爾文宗教改革
1、改革主張:信仰得救 先定論(評價)
2、改革影響:為以後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意識形態方面的依據;加爾文被稱為歐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偉大人物;
(四)歐洲宗教改革的歷史意義
1、性質:新興資產階級和市民階層反封建教會的政治斗爭(具有資產階級革命特點)。
2、作用:
①進一步打破天主教會精神枷鎖,促使人民的思想的自由和解放;
②打擊教會的經濟、經濟勢力,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四、啟蒙運動
(一)歷史背景:
1、經濟條件:17、18世紀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
2、政治因素:成長中的資產階級隊伍壯大,政治成熟,反對專制統治日益強烈,與封建勢力矛盾日益加深;
3、文化因素:文藝復興以來的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學的發展嚴重挑戰教會的謬誤權威。
(二)概況
1、啟蒙運動的主要內容:「理性主義」,即倡導「人權」、「民主」「法治」反對天主教權、專制王權,建立「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性王國」――民主法制社會!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①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提出三權分立學說;
②伏爾泰:反對天主教和封建專制,提倡英國式君主立憲制和自由、平等、民主政治;
③盧梭:《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根源》 提出天賦人權學說、人民主權,主張建立民主共和國;
④康德:三大批判,提出「人非工具」(人本思想)
(三)歷史意義:
1、性質:歐洲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2、作用:豐富和發展人文精神的內涵;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輿論准備;為人類社會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專題二 近代以來世界的科技發展歷程
一、近代科技革命
(一)近代科技革命的背景:
1、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為自然科學奠定了物質基礎;
2、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3、歐洲出現了許多科學巨匠;

一、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1、背景: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造成統治者愚昧無知;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侵略加劇和中西聯系的擴大;先進中國人為了解西方,抵禦外來侵略,向西方學習。
2、代表人物:林則徐《四洲志》、魏源《海國圖志》
3、特點:沒有具體實踐,但是具有啟迪作用。、
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
1、背景:19世紀60年代,西學更加廣泛的傳入中國;內憂外患;
2、代表人物: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
3、目的:「師夷長技以自強」、「求富」(鞏固清政府統治)
4、論戰:頑固派vs洋務派
5、實踐:洋務運動
6、結果:19世紀90年代洋務運動的破產,說明「中體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國走向富強。
三、早期維新思想
1、背景:19世紀60年代,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2、代表人物:王韜、鄭觀應
3、主張:最初持「中體西用」的思想,中法戰爭後主張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4、特點:尚未形成完整理論,未付諸實踐
四、維新思想
1、出現背景:
①19世紀90年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和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
②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③西學的進一步傳播;
2、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
3、共同主張:發展資本主義;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倡西學,廢八股;
康有為:《孔子改制考》《新學偽經考》
梁啟超:《變法通議》變法圖存,伸民權,設議院
譚嗣同:《仁學》批判君主專制和綱常禮教,倡導自由、平等;
嚴復:譯著《天演論》,「自由為體,民主為用」
4、與頑固派論戰
焦點:要不要「變法」;要不要興民權行君主立憲;要不要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
5、實踐:戊戌變法
6、影響: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人們的覺醒。
五、新文化運動(民主、科學思想)
1、背景:
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
②袁世凱加強專制統治,掀起尊孔復古逆流(直接原因)
③中國民資主義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隊伍壯大,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
④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入中國,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2、新文化運動概況:
①標志:1915.9 陳獨秀 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②代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吳虞、劉半農
③思想陣地: 《新青年》
④活動基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並包、思想自由」)
⑤旗幟:「民主」「科學」(德先生、賽先生)
⑥主要內容:(四提倡-四反對)思想解放+文學革命
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提倡科學――反對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儒家傳統道德)
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3、影響:
①性質: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是一場民主主義的思想啟蒙和文化革新運動。
②進步性: 沉重打擊了專制主義,動搖了傳統禮教的統治地位,促進了中國人民
的覺醒,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創造了條件,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生;推動了自
然科學的發展;
③局限性: 對於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的態度
六、孫中山「三民主義」
(一)三民主義的提出
1、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民族危機的加深;各種救國主張的失敗;孫中山上書改革碰壁;同盟會成立,提出十六字綱領;
2、內容: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
3、三民主義的評價:積極性;局限性(沒有明確的反帝要求;沒有徹底土地革命綱領)
4、實踐:指導辛亥革命,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二)三民主義的發展(新三民主義)
1、背景:孫中山思想的轉變;俄國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帶來新啟示和希望;
國民黨一大的召開,重新解釋三民主義;
2、內容: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與舊三民主義最大區別是:明確的反帝要求)
3、評價:新三民主義是三民主義的繼承和發展,成為大革命的指導思想;它以三大政策為核心,是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
(三)三民主義的特點:時代性、愛國性、綱領性。

❷ 「五四」白話文運動是什麼時候啊!

1. 白話文運動的興起:1917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標志著白話文運動的開始。同年2月,陳獨秀在同一雜志上發表《文學革命論》,提出了文學革命的三大主義。
2. 文學革命的推廣:胡適和陳獨秀在《新青年》上倡導文學革命後,得到了錢玄同、劉半農等人的積極響應。錢玄同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一號上發表《寄陳獨秀》,表達了對胡適觀點的支持。
3. 白話文的普及:1918年5月,《新青年》從第四卷第五號起,開始全面使用白話文,並增加了白話詩的篇幅。這一時期,以魯迅的白話小說為代表的新作品,徹底顛覆了封建文學。
4. 白話文運動的高潮:1919年,國語統一籌備會召開第一次大會,劉復、周作人、胡適等人提出了《國語統一進行方法》的議案。
5. 白話文運動的成果:經過努力,1920年1月,教育部要求全國各國民學校將一二年級國文改為語體文。同年4月,教育部再次通告,規定國民學校的其他科目教科書也改用語體文。
6. 白話文運動的意義:白話文運動在文體改革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一部分,它推動了文學、國語統一運動和漢字改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