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經典相聲如何拆夥

經典相聲如何拆夥

發布時間: 2022-03-03 06:08:12

❶ 在相聲行業里有什麼絕對禁忌的「包袱」

有一次采訪曹雲金,講起後台藝人的辦理時,他趁便說到早年相聲行的一些規矩。

他說,在早年曲藝界後台其實有許多規矩,在後台不能敲鼓,山東快書的鴛鴦板不能對著放,唱大鼓的不能支一個空架子不放鼓,後台不能下棋,因為下棋會說「你先走我先走」,這很不吉利。早年藝人早晨起來還「忌字」,正午12點之前不能說些什麼。

其他刨活也必定不應該,一場扮演中自己扮演在先的時分,有意將他人在後面扮演中要說的包袱兒提早說出來,後面的藝人就沒有辦法再說這樣的包袱兒。

藝人假設是有意為之,那就是損失藝德的體現,這是相聲行規中的大忌。

❷ 為什麼馮鞏牛群現在不一起演相聲了散夥了嗎為什麼散夥

散夥是肯定的,牛群想要去體驗生活搞攝影,使馮鞏落單。所以馮鞏沒有了搭檔,只好搞所謂相聲劇,前兩年還行,這兩年有點貧了

❸ 退出德雲社差別最大的兩個人,一個拚命找靠山,一個咬牙自己干,他們是誰

盡管相聲界對郭德綱和他的學徒所說的相聲有著許多的質疑,但是毫無疑問,沒有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相聲這門藝術類別不會如現在這般火爆。但是跟著德雲社的強壯,學徒多了,那些有反骨的,前腳拜師後腳罵娘的人也是大有人在。在退出了德雲社的多名相聲藝人當中,有兩位是不得不要提一下的,他們就是何偉和曹金。

而曹雲金在脫離德雲社之後自己興辦了聽雲軒,但是脫離了郭德綱,他的作業也沒有很順暢,因為長期沒有新的著作,並且也沒有新人參與進來,粉絲也漸漸的丟失了。現在的曹雲金和其時比較,過得也比較困難。

老郭的這兩位當年頗為得力的學徒脫離了德雲社之後,後起之秀岳雲鵬和張雲雷是越來越火,但是這兩位在最紅的時分都沒有敢脫離德雲社。不知道當年退出了德雲社後拚命找靠山的何偉和咬牙自己乾的曹雲金有沒有悔恨過?

❹ 相聲抖包袱十八種技巧是什麼

相聲抖包袱十八種技巧如下:

1、先抑後揚、峰迴路轉。先對人物或事物大肆贊美,然後話鋒突變,一刨到底,由於效果出人意料,往往現場效果特別好。

2、三番四抖、柳暗花明。這是相聲包袱中的「八股文章」,有比較固定的模式,採取的方法是引導觀眾的聽覺慣性,把逗哏的一個看法或意圖反復強調三遍,到第四遍時反戈一擊,以突變的效果揭露逗哏者的本來意圖。

3、違反常規、明知故犯、侯大師的《規矩套子》是最經典的關於違反常規後鬧笑話的段子。

4、歪講曲解、自以為是。傳統相聲中有「理不歪,笑不來」的說法。也就是把我們熟知的一些普通常識,加以歪講或曲解,並且是以權威的論調、不容置疑的口吻進行強化,從而製造包袱兒。

5、雲山霧罩、荒誕不經。就是違反事物規律,在講述某件事情時肆意誇張,使人難以相信。這種包袱的尺寸要拿捏好,一旦過分有有「閑扯淡」的嫌疑,所以相聲段子中並不常見。

6、無心之過、陰錯陽差。由於某種原因產生錯覺造成失誤,當真相大白的時候,往往是非常搞笑的。郭德綱很擅長用這種包袱方式,設計的情節和語言嚴絲合縫兒,合情合理。經常是把所有觀眾都裝了進去,最後答案破解時往往讓大家一面大笑,一面贊嘆不已。

7、機關用盡、故弄玄虛。當敘述時故意埋下伏筆,到使人莫名其妙甚至覺得不可信,然後巧妙地找到恰如其分的答案,使人們在笑聲中信服。

8、游戲文字、諧音錯覺。利用對諧音詞彙的錯覺,使聽眾產生誤解和錯覺,最後挑明,得出另外的結論來,製造包袱。這種手法很吃功夫,要求演員的文字功底和聯想能力要強。

9、牽詞引句、一語雙關。在敘述過程中使用雙關語,產生聽眾可以意會的「包袱兒」。

10、表裡不一、原形畢露。表裡不一是郭德綱以「我」為核心形象時常運用的包袱方法之一。他在塑造角色的過程中始終是道貌岸然、振振有詞,拿著不是當理說,拚命粉飾掩蓋自己的缺點。但一旦轉變為對比鮮明的具體行動,就會產生強烈的喜劇效果。

11、旁徵博引、生動比喻。為闡明一個問題,或反映某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進行概括的比喻和引申發揮,形象生動,易於理解。

12、自相矛盾、不知所雲。說話矛盾百出,前言不搭後語,自然貽笑大方。掌握這個規律靈活運用就能夠產生「包袱」。

13、刨根問底、不依不饒。一方露出破綻,另一方窮追猛打,造成對方不能自圓其說,可以製造很好的包袱效果。

14、強詞奪理,尋機爭辯。相聲中的角色在對某個論點的描述中陷入被動時,對別人的問題、看法、意見抱著不以為然的態度,反客為主,以一副近乎無賴的嘴臉百般推脫狡辯,直到以對方或自己理屈詞窮而告一段落。

15、自吹自擂、大言不慚。吹噓是相聲包袱兒中經常運用的方法,分為吹捧和自吹自擂兩種方式,前者表現為順情說好話,通過對捧哏或特定角色的阿諛奉承表現人物虛偽、諂媚的性格,並讓觀眾從鄙視中產生可笑的包袱兒效果。

16、詞彙羅列、口若懸河。表現方式多以「貫口」形式出現,多是表現一些假行家用一些似懂非懂的新名詞堆砌表現自己多知多懂,或者是為了忽悠捧哏而誇大其詞,虛張聲勢,帶來笑料。

17、岔說串唱、滑稽模仿。這在相聲的「說學逗唱」里占個學字。先說「岔說串唱」。岔說用的是打岔的手法,在學的過程中突發奇想,張冠李戴使人感覺牛頭不對馬嘴;串唱,是在仿學戲曲、歌曲演唱時,或者串調或者改變歌詞,造成包袱兒。

18、新編俚語,妙語連珠。俚語是流傳在民眾之間的一種語言藝術。通俗活潑,生動形象,詼諧滑稽,耐人尋味。

❺ 經典相聲段子

1、《我這一輩子》郭德綱和於謙表演的相聲。首演於在2005年,首演地點北京市華聲天橋民俗大舞台。

2、《我要反三俗》是2008年郭德綱創作,並與於謙合作表演的對口相聲,是郭德綱「我」字系列相聲之一。

3、相聲《西征夢》是根據原來清末窮不怕的老段子《得勝圖》。說的是清朝同治年間,太平天國起義軍把清兵打了個落花流水,文武官員無人敢去敵擋。

4、《白事會》傳統相聲之一,以喪事為主題,一般是逗哏的說幫捧哏的父親辦喪事,覆蓋面很廣,將北京天津河北地區的喪事風俗基本涵蓋,結尾常以沒墳地為大包袱抖出,結束。一般認為馬三立馬老祖的最好,馬志明、黃族民,侯寶林、郭啟儒也曾經演過。

5、《你要高雅》,郭德綱一相聲名,因嘲諷上海海派清口藝人周立波的「咖啡大蒜論」論進而被觀眾熟知,同時也在網路論壇上引發北京、上海兩地之爭。某種程度上,這次論戰也代表了兩地文化的一次交鋒。

❻ 聽郭德綱的相聲時,如何起鬨

噫YI
http://..com/question/10417720.html?si=1

❼ 劉寶瑞先生單口相聲抖包袱的幾種手法

相聲這個行當我不是特別熟悉,從小也很少聽相聲,在眾多的相聲大家裡,我對劉寶瑞先生的作品還算情有獨鍾。他的很多段子我聽了不下幾十遍,今天閑來無事,來談一談劉寶瑞單口相聲的一些特點。 劉寶瑞的單口相聲,就我個人來看,我覺得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在生活中埋包袱: 劉寶瑞先生的經典段子山東鬥法就是對這一點最好的詮釋。在那段書剛一開始的時候,老先生首先就把這段書當中最主要的幾樣道具交代清楚,為後面的抖包袱做下了鋪墊: 鬥法的主人公叫孫德龍,他是肉市上賣豬肉的,身上穿著一個已經變了緞子的布棉袍(這個棉袍是個布棉袍,但是孫德龍殺完了豬豬血豬油都往棉袍上抹,殺完了狗狗血也往上抹,所以布棉袍變了緞子的。),胳肢窩底下夾著賬本,腰裡挎著錫制的酒壺,手裡拿著搭豬的鉤竿子。這幾樣東西就是整個段子當中最主要的幾樣道具。同時老先生還說得清楚,孫德龍已經喝醉了,同時這個人外號叫萬事通。之所以交代這個情節,就因為酒壯慫人膽,如果不是喝醉了,如果他孫德龍不是萬事通,他絕對不敢撕了國家的皇榜。 這個段子的開頭,老先生交代清楚了這段書當中最主要的幾樣道具。從鬥法開始,老先生讓這幾樣特定的道具在特定的場合里發揮了其特定的作用。 首先,搭豬的鉤竿子。老道上了法台之後,單手打稽首閉目養神,孫德龍讓大內一等侍衛用金瓜把自己扔上去,說書人交代的清楚,孫德龍往下落的時候,是這個搭豬的鉤竿子把孫德龍救了,同時這個老道也正是在孫德龍往下落的時候才睜開眼看見了這位「孫法官」。一睜眼老道嚇了一跳:「原來大明竟有這樣的能人,看這位法官,腳架祥雲從天而降。」明明是鉤桿子救了孫德隆的命,但是這個鉤桿子在這里起到了一種特殊作用,老道從一開始就懼怕孫德龍三分。這也是後面一系列包袱的基礎。 其次,緞子棉袍。前面在交代道具的時候,老先生說得清楚,孫德龍本來穿的是一個布棉袍,但是因為他經常往上面抹豬油,時間長了,布棉袍就變成了緞子的棉袍。在鬥法的時候,老道睜眼一看,嚇了一跳,當時他除了說從天而降之外,還有四個字至關重要,金光護體。孫德龍的緞子棉袍被太陽光一照,刷刷閃光,這老道看著像是金光護體。緞子棉袍在這里除了金光護體之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在老道用三昧真火燒孫德龍的時候,它破了三昧真火。說書人交代的清楚,三昧真火必須得用黑狗血和豬血才能破,而孫德龍的棉袍上恰恰有這兩種血,所以才破了三昧真火。前面的腳架祥雲金光護體本來就為後面的包袱打下了基礎,這里的緞子棉袍更是讓老道懼怕孫德龍三分「哎呀,我沒見他掏法寶啊怎麼破我的魔火?」。 再次,酒壺和賬本:前面救了孫德龍命的鉤桿子和能破老道三昧真火的緞子棉袍已經讓老道在這場鬥法中甘拜下風,而在這兩點的基礎之上,孫德龍打老道的那個搭豬的鉤竿子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我佛如來的八寶如意紫金鉤。本來是記賬用的賬本和酒壺,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佛家的兩件寶物天書和翻天印。說到酒壺,在一開始的時候說書人說別人的酒壺都是圓的,他這個是四方的,之所以這么說,其目的就是為後面的鬥法埋下伏筆。 整個鬥法抖包袱可以分成兩部分,前面的這幾樣道具只是第一部分,而真正的大包袱其實是孫德龍與皇帝的對話當中,因為老道不敢與孫德龍動手,故此下台去見皇帝。而皇帝當眾問孫德隆是如何取勝的,這才把這個包袱真正抖出來,在老道的心中,孫德龍是個十八羅漢大羅金仙,而當孫德龍當眾說明的時候,前後兩者之間就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從而造成了笑料。 整個鬥法分析下來,萬般歸到底,其實只有一句話,什麼是笑料,生活就是最好的笑料,我經常在想,相聲重的包袱其實就存在於生活當中。 劉寶瑞的抖包袱,前面說的是一種情況,實際上在劉寶瑞先生的作品中,還有一類作品,道具並不是顯線,而是隱線,這類書老先生前面說好了每一個細節,後面用一種強烈的反差將包袱抖出來,這本身也是抖包袱的一種,其典型事例莫過於化蠟纖。 這個段子的內容很簡單,兒女不養活老人,整個段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到老太太去找老閨女為止,第二部分從老太太回到老大家開始,一直到哥幾個哭賬結束。整個化蠟纖有沒有道具?有,就是一個字,錢。先前哥三個說都不養活老媽是因為錢,而後來哥三個爭先恐後盡孝還是因為錢。在前半段,因為老太太已經沒錢了,所以哥三個都不養活媽媽,當說書人在說到老三的時候,「嗬,哎呀,還沒死呢?你死了不就完了嗎?這不拖累人嗎?你死了我們弄個白大褂我們穿穿就得了。」這句話實際上展現出了前半段哥三個的心理動態。在這部分老先生把每一個人的心理動態都揭示的淋漓盡致。 在後面女兒給老太太准備好東西,讓她拿著錢坐著車回到老大家的時候,同樣是因為錢,三個兒子都變得對老太太關心的是無微不至。劉寶瑞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明明是錫餅子,但是他給做成了金條和元寶的形狀,讓三個兒子誤認為這是金銀財寶,而最後老妹妹的那番話「你們不怕街坊鄰居笑話,你們不就是為老太太腰裡那點東西嗎?這乾脆我出個主意,二哥,你去找個箱子,把東西放裡面,老太太就在二哥家養病,如果老太太百年之後死了,這東西我分,我怎麼分?誰對老太太盡得孝多,誰就多得,你們看這怎麼樣?」則讓哥三的深信不疑這就是金銀財寶。無論是前面的虐待,還是後面的孝順,劉寶瑞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整個化蠟纖真正的包袱就在結尾處,哥三個哭得團團亂轉,有街坊鄰居就問:「哎呀你們現在還哭什麼呀?媽已經死了。什麼活不了?您不是說了嗎?老喜喪?」「是啊,是老喜喪,可是我們這賬可怎麼還?」前面不孝順母親,是因為錢,後面孝順母親也是因為錢,而當最後把謎底解開,讓這三個愛財的人因為這個財字而傾家盪產的時候,前後的強烈對比,揭示出了一個道理,錢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整個化蠟扦還有一種含沙射影的作用,他也抨擊了很多人前不認人的人。

❽ 為什麼像音樂組合容易散夥,而相聲搭檔比較穩定

一種情況,組合中各有特長,基本處於平等地位的,粉絲受眾也還是比較相近的,其中的人因為天分,性格,努力程度,會導致彼此粉絲實力大大不同。公司認為捧其中一部分比捧整個組合收益更高,就會打散組合,捧人氣高的,另一種情況,組合不火,收益已經維持不了日常生活了,不如各奔東西各自養活自己,還有一種情況,組合很火,但就像前面說的粉絲實力不同,利益分配很容易矛盾,彼此都覺得自己虧了,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散夥了
相聲不一樣,相聲基本是師傅帶的,搭檔大部分是師傅分配的,少數是自己認識的,除去台上,台下還有各種紐帶,鬧崩了彼此都尷尬。其中一個逗哏,一個捧哏,分配利益時候算是比較合理的分配方式,而且相聲很容易出現忘詞的現象,這就需要彼此提醒,或者用別的方式圓場,是需要默契的,所以一般都不會換

❾ 誰知道那個關於大兵的早晚散夥的相聲

奇志大兵的 電視速配
在線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3NDk2NjA=.html

❿ 相聲怎麼結尾

相聲的結束,一段相聲好比一篇文章,開場白就是墊話,活兒就是正文、底就是文章的結尾。 一段相聲都要有頭有尾,情節集中,緊湊,不拖泥帶水、干凈利落,寫出來層次分明、表演起來火爆脆快,聽起來印象深刻,回味無窮,使觀眾寓教育於笑聲之中,就能起到了一段相聲的作用,這就於底的安排有關了,底安排的好,觀眾印象深刻,安排的不好,平淡無味,所謂好於不好之別,也就在於底的笑料安排的是否恰當,是否有效果。恰當有效果就響了,反之就「涼」了。當然也不能單純的去追求效果,而忽略了主題。 那麼一段相聲什麼時候「攢底」好哪?最好是安排在一段情節的高潮之中,或矛盾的激烈之處,從而產生強烈的喜劇效果。如《東京客人》當日本老太太在中國找到久別的兒子以後,大家要吃頓團圓飯,如果是小說故事到此可以結束了,但按相聲的規律來看就不行,光吃飯有什麼笑料,還要從吃飯中找出笑料,這個笑料,既合乎情理、又出乎意外,這就是要入底的情節。如《東京客人》: 甲 說到這兒×××的愛人過來啦××飯菜預備好了,請大家吃頓團圓飯吧! 乙 對,這頓飯可太有意義啦。 甲 你看吧,這倆攙著中國老太太、那倆個攙著日本老太太,眾星捧月進屋啦。 乙 真是一幅象徵日中兩國人民友誼的畫面。 甲 旁邊看熱鬧的緊嚷嚷「走哇,看看去,中國老太太和日本老太太會餐啦,日本老太 太和中國老太太談判啦。 乙 瞧這熱鬧勁! 甲 我一看找到了×××,就跟中日友協的小趙告辭。小趙說:「你別走哇、為了找× ××,你跑前跑後的,若走了多不好哇。」我一想,也是,留就留下吧,進屋以 後,啊!桌上擺的全是雞鴨魚肉,有中國菜、日本菜,十好幾樣,那倆老太太坐在 中間,中日友協的小趙和我坐在老太太旁邊。 乙 還挺有禮貌。 甲 剛要吃飯、我一看,××沒進來。 乙 哪去了? 甲 孩子說,陪著司機加油去了,你看這就要吃飯了,還走了,多急人哪! 乙 這你著什麼急呀,那個×××沒在,我替他吃得了唄。 甲 有你什麼事呀? 按照規律底應該有個「包袱」,當然沒有笑料也就沒有底,寫相聲時盡量注意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