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從經典名畫中感受油畫藝術的動感美呢
動感美,通常是指物象呈現出的富有韻律的動態、動勢和起伏變化的節奏、旋律、場景給人們帶來的視覺和聽覺上的美感。動感美一般是指「有動靜」的藝術表現形式,比如影視、舞蹈、音樂等,人們通過作品中明顯的「形動」和「聲動」,領會到其中的動感美。
油畫作為以平面圖象呈現的視覺藝術,從理論上講,是一種靜態的藝術表現形式。然而,油畫通過其構圖、造型、色彩、筆觸和場景的豐富變化,同樣可以展示出令人賞心悅目的動感美。那麼,如何領會欣賞油畫藝術作品中的動感美呢?這里,筆者試以一些經典的油畫作品為例,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一,從油畫作品的戲劇化場景來欣賞它的動感美
以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和魯本斯的《搶奪留西帕斯的女兒們》兩幅油畫為例:
《創世紀》是文藝復興藝術巨匠米開朗基羅用4年又5個多月的時間,在羅馬西斯廷大教堂圓頂上創作的一幅巨型壁畫。該畫分三大部分十個章節,成功刻畫了343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精彩的是《亞當與夏娃》這一部分。畫面中,亞當和夏娃剛剛被造物主賦予了生命,亞當斜倚在畫面的左端,似乎是在努力地將手伸向造物主(上帝),而他的眼睛卻專注地看向畫面右端被造物主護在身側的夏娃。有趣的是,此時的夏娃也正目不轉睛地看著亞當所在的方向……讀者看著畫面場景,彷彿能感覺出亞當和夏娃正在雙雙移動著身體一步步靠近。
《搶奪留西帕斯的女兒們》是17世紀巴洛克油畫大師魯本斯的一幅代表畫作。該畫取材於古希臘神話,描繪了眾神之王宙斯與麗達所生的一對孿生兄弟卡斯托耳和波呂克斯,愛上了邁西尼國王留西帕斯的兩個女兒一對孿生姐妹。於是卡斯托耳和波呂克斯帶著人,趁著黎明前的蒙蒙晨曦,將留西帕斯兩個女兒搶走的場景。整個畫面呈現出一方拚命搶奪一方奮力掙脫的戲劇性場景,具有非常強烈的運動感。
二,從油畫作品的人物形態來欣賞它的動感美
以約翰-柯內爾的《馬背上的葛黛瓦夫人為例:
筆觸既是畫家繪畫風格技法的展示,也是畫家思想感情在作品中的流露和展現。在這方面,後印象油畫大師梵高的《向日葵》、《星空》、《麥田》等提供了經典的範例。這幾幅作品,不僅展示了畫家精湛絕倫的繪畫技法,而且飽含著畫家的思想感情和火一樣熾熱的激情。我們看到,畫面中的《向日葵》,充滿生命的活力熱烈奔放,它已不是紙上的畫,而是一株生機勃勃的活生生的葵花樹;《星空》似乎讓人們看到無際的夜空,靜悄悄中,雲層在涌動,月亮在看著周圍的世界,還有高山、巨塔、大樹等等,於暗夜中森然聳立,透著空茫而神秘的色彩;《麥田》中成片的金燦燦的麥子,讓人感恩大地母親,同時感受到一種豐收在望的喜悅和歡暢。
㈡ 淺析如何利用經典誦讀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新課程標准》規定: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能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可見,背誦古詩文對學生何其重要。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經典更是燦若星河,這些優秀的文化經典,凝聚了前賢的大智大慧,濃縮了華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可以說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利用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孩子們在讀經誦典中加強道德修養,提高文化素養是我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初衷。身為語文教師又承擔著教科研組長的我,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努力將課內與課外的古詩文誦讀結合起來,讓孩子們通過誦讀經典去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增強文化底蘊,提升語文素養。
一、利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誦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學生被經典古詩文所吸引,真正做到「樂讀」「美讀」呢?我精心設計了許多活潑有趣的活動形式,引領孩子們在玩中、在樂中誦讀經典,如安排好誦讀的時間,每天利用課前2分鍾的學習時間,開始是集體讀,讀的形式很多,有輕讀,朗讀,領讀,引讀,接龍讀,師生配讀,男女生對讀,方法靈活多變。實踐證明,「多樣誦讀」可以大大激發誦讀興趣,從而親近並熱愛母語,景仰祖國悠久文化。後來因為學生記憶的快慢拉開了距離,我又用獎勵的辦法,凡是背誦下來一首詩的,我就獎他一面小紅旗,最後看誰的小紅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誦讀經典小博士。在這種積極的鼓勵之下,學生們的背誦熱情一天天增長。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班級涌現出大批的經典誦讀小博士。
二、利用古詩特點,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從古詩文誦讀中發現自然美
很多寫景古詩都是作者游覽於此而詩興大發,當即一揮而就。一首詩即為一幅畫,讀這樣的詩,不亞於游覽於湖光山色之中,自然會有心曠神怡之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自然留於心中。
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教學這首詩,藉助多媒體課件,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讓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使學生與畫面融為一體,不僅能充分理解詩的內容,還能得到美的享受。
如根據陶淵明詩《歸園田居》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創意,設計一個悠然自得的詩人形象,畫面中,主體與客體融為一體,將詩人所追求的「真實」寄寓於其中。學生通過分析和欣賞畫面,不僅可以深刻理解作品內容,而且還能使學生進入詩情畫意的境界,得到美的享受。
(二)從古詩文誦讀中感受韻律美
誦讀,是古詩教學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創造力,最為精彩紛呈的因素。古詩字數整齊劃一,節律分明,誦讀時要充分注意。
如《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兒童本是樂於吟誦樂反復的,尤其是團體的朗誦,抑揚頓挫,琅琅書聲,與唱兒歌無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而反復多次,即能背誦,會背誦時,更是「樂此不疲」。若常加復習,至於終身不忘,將成為一生的文化資產。
古詩有很強的音樂美和節奏美,並且一般都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根據這些特點,在教學手段上採取相應的音樂和畫面,力求達到入情入境的教學效果。背誦立意歡快的詩文時,配上一曲輕松活潑的音樂;背誦反映離愁別緒的詩文時,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誦描述風光無限的詩文時,配以景色優美的大自然的畫面(自製幻燈片)等。學生在學習古詩的同時,還提升了音樂審美能力。
(三)從古詩文誦讀中鑒賞美
我們所吟誦的千古美文是我國古代最優秀最傑出的文化,在
吟誦鑒賞之中,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優秀的品質時時激盪著學生、滋養著學生的心靈,陶冶著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精神得以凈化,道德得以規范,品質得以高尚。
如《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看起來是一首寫得很美的詩,詩中景色可謂人間仙境,可是它卻是一首諷刺意義極強的詩篇。當時南宋王朝始終沒有收復故都汴京,卻不思恢復,一味過著那醉生夢死的生活,表達了詩人的強烈不滿。讀罷此詩,學生們心中只會像詩人一樣,憎惡南宋朝廷的昏庸腐朽,為這一段歷史感到恥辱,而發奮努力學習,分辨出什麼是美,什麼是丑。
美與丑是相輔相成的,作家的審美理想往往通過對丑的暴露與鞭撻曲折地反映出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 ,自然也包含了通過審「丑」達到審美的這種形式。深入分析古詩詞的「丑」,剖析丑類們骯臟的靈魂, 可以培養學生批判與憎惡的情感,引導他們在對丑的否定中認識美。
《蠶婦》中「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勞動者與剝削者的不同命運定會讓學生心中有一桿秤,去鑒別美醜。還有李紳的「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等
學生們通過讀古詩,分辨是非的能力就會增強,就會在正確的審美觀念的指導下審視社會,對待人生,這對於開放繁榮的社會,特別是對於商業文化泛濫、世風澆漓的功利社會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學生如果缺乏這種能力,就會美醜不分、榮辱不明。
(四)從古詩文誦讀中創造美
創造美是美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審美教育的最高境界。不論是憂國憂民還是寄情山水,古詩詞往往是作者藉以表達強烈感情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應把這種感情化為學生的強烈情緒活動,從而使他們獲得美的享受,激發他們進一步創造美的熱情。學生是一群鮮活的個體,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我們不能低估,
如:①給詩配畫:古詩的特點是詩中有畫。一首詩往往就是一幅田園風光圖。誦讀故事時,引導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進入詩句所描述的景象,充分發揮想像,畫出詩意圖,並圍繞學生的作品展開討論,「怎樣畫?」「畫什麼?」「這樣畫合不合理?」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古詩文意境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創造能力,還陶冶了情操。使文學與美術有機地結合,提高了學生審美能力。
②仿編古詩:有時我們生活中的場景會和古詩聯系起來,觸發學生的靈感,讓他們學習詩中的寫作手法,對古詩進行改寫,也是讓學生表達美的好方法。例如,在《贈汪倫》一詩教學中,我進行這樣的啟發:詩中送別的場面是如此感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離別的場面,同學轉學、親人遠行……在依依惜別之時,大家一定會有許多心裡話想說,讓我們都來學學作者,把心裡的話寫成一首送別詩,贈給自己最不舍的人。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的靈感得到激發,興趣盎然,躍躍欲試,紛紛模仿古詩書寫出自己的詩篇.我不強求學生的詩作是否工整、漂亮,但是,這樣的學習過程,不正是他們一個自我超越、自我創新的過程嗎?
在實際生活中,學生這種創新熱情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現:面對四季的更替,孩子們能通過自己的認真觀察,聯系曾經學過的詩句,或引用,或創作,以此來表達他們自己或喜悅、或傷感的內心感受,提高了學識修養,提升了審美能力」。
③將古詩改寫成小故事有些古詩文本身就是一幅圖,圖中描寫著一個動聽、美妙的故事。如《游園不值》,詩曰「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就是一幅很美的圖畫,我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他們從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入手,大膽想像圖畫上面以及背後的故事,在這個引導的基礎上,再將這個題目以小作文的形式進行布置,學生的積極性都非常高,從作業情況來看,同學們寫得各有特色,效果非常不錯。
三、巧妙布置特色作業,培養孩子運用知識的能力
通過大量誦讀古詩文,孩子們的大腦中存儲了很多經典佳句,但是要做到知識的活學活用還需要合適的練習方法。為了避免孩子們像個書獃子似的只會機械背誦,我採取以特色作業的形式訓練孩子們的學以致用的能力。我會在周末讓孩子們在積累本上做這樣的練習。
(一)不知不覺,夏季悄悄來臨,你誦讀過的古詩中,有幾首是描寫夏天景物的呢?你能把它們分別寫出來嗎?你還可以配上美麗的圖案呀!
(二) 學了本單元課文,我們認識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小英雄雨來,你能從會背的古詩中選出表現愛國情感的詩句嗎?請你寫一寫吧!還可以寫出你的感受呀!
我會根據班裡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時布置一些趣味性的作業,並且進行評比,讓孩子們經歷這樣一個「樂讀」、「美讀」、「活用」的過程。
就是經過這樣的訓練,那些千古傳唱的佳句在不知不覺中悄悄地走進了孩子們的生活。有時它在校園,有時它在家庭,有時它在社會生活中。
古典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熠熠閃光的瑰寶。古詩文誦讀,以其獨特的方式,創造性地再現作品,還原生活,拉近與古人的距離,與之氣息相通,與之心靈相融,從而為課堂教學注入更為濃烈的人文色彩,對於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重要意義。
㈢ 什麼是藝術經典,經典藝術的美學特徵
所謂藝術經典,是指具有「超越時空的精神文化價值」的藝術作品。經典的藝術作品既能夠有效地體現出創作者的本性,又有深刻的內涵,它展現著人們生活的歷史與文化,體現著不同地區的民族文化觀念。
經典藝術的美學特徵如下:
1、經典藝術作品是具有人性美特徵的。在黑格爾看來,「形成真正的美和藝術的中心和內容的是有關人類的東西」,「只有人的形象才能以感性方式把精神的東西表現出來」。
2、經典藝術作品是具有形式美特徵的。形式美的特徵可以說體現在每幅藝術作品中,尤其凸顯在經典藝術作品當中。不論經典的繪畫作品或是建築作品都可以從中體會到。
3、經典藝術作品使人產生共鳴。經典藝術作品使人產生共鳴震撼和打動人的心靈的美學特徵。凡是經典的藝術作品都可以使人產生共鳴,它能觸動毎個人心靈的善良使欣賞者和創作者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經典藝術作品從表達的內涵、畫面到它的精神特質都是和受眾群體能產生共鳴的藝術,會超越時間、空間也會跨越國界、地區。
(3)如何從經典中發現美擴展閱讀:
經典藝術作品的評價標准
1、應取決於藝術創作者的創作目的與情感投人程度。杜書瀛先生在他的《論藝術的特性》一書中曾寫到:「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在再現客觀世界的同時也表現自己的主觀世界,對生活作出自己的評價;藝術家在對生活作理智認識的同時還貫注進自己的感情」。經典藝術作品在創作時應有思想、有情感從自我的視角去關注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其內涵才會深刻。
2、應該取決於在作品中體現出的對於社會和人生深度與廣度的描寫。就拿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作品來說,我們從繪畫作品中可以深刻地觀察出畫家對於人性的關注和描繪,出現了大量的肖像畫讓人們欣賞畫作之餘,也感覺到人文主義思想的光輝。所以,當我們每一次重新欣賞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作品時,仍然可以感受到來自於當時社會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