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古代好的文章找10篇的話有哪些 除了寫的好 還要有一定的意義
1《出師表》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歷史上有《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通常所說的《出師表》一般指《前出師表》。
2《赤壁賦》北宋大文豪蘇軾寫過兩篇《赤壁賦》,後人稱之為《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都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篇。蘇軾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後兩次游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這兩篇賦。這個時期,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對受到殘酷打擊感到憤懣、痛苦;另一方面,時時想從老莊佛學求得解脫。同時,在躬耕農事與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溫暖,增強了信心,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現實。他的前後赤壁賦正反映了這時的思想情感。
3《逍遙游》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滿奇特的想像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於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逍遙游」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在莊子的眼裡,客觀現實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脫於現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提倡不滯於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4《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詩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給人以回腸盪氣之感,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詩中諸多的畫面此隱彼現,無論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宏偉,其境界之闊大,確非他人可及。正如清代詩評家沈德潛所盛稱:「筆勢縱橫,如虯飛蠖動,起雷霆於指顧之間。
5《離騷》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詩人從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了自己遭讒被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 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
6《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名篇。唐王勃作。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贛江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公元653年)始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了作者「無路請纓」之感慨。對仗工整,言語華麗
7《師說》作於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是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抨擊當時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一個公開答復和嚴正的駁斥。
8《寡人之於國也》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最有聲望的大師。他的學說的核心就是要講「仁義」行「仁政」,即實行所謂「王道」。其理論基礎就是民本思想,重視人的生存權利。因此孟子對那些不行仁政,殘酷掠奪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惡痛絕。《寡人之於國也》就辛辣地嘲諷了以賢君自居的梁惠王,並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詡「為民父母」,可實際上卻「率獸而食人」,是人民的災星。
《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來說理,論辯技巧十分高明,這在本文中都有明顯的體現。運用各種驅誘論敵就範的手法,文辭鋪張揚厲,時露尖刻,喜用排比、對偶句,筆鋒咄咄逼人。
《寡人之於國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現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論述了如何實行「仁政」以「王道」統一天下的問題。「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為文章點睛之筆,突出了本文主旨:只有實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這種「保民而王」的主張,實際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體現。
9《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著重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過失,故名為《過秦論》。旨在總結秦速亡的歷史經驗,以作為漢王朝建立制度,鞏固統治的借鑒。 這是一組見解深刻而又極富藝術感染力的文章。上篇先講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漸強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優勢、實行變法圖強的主張、正確的戰爭策略、幾代人的苦心經營等等。行文中採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鋪陳式的描寫方法,造成一種語言上的生動氣勢;之後則寫陳涉雖然本身力量微小,卻能使貌似強大的秦國覆滅,在對比中得出秦過在於「仁義不施」的結論。
10《六國論》是蘇洵政論文的代表作品。本文提出並論證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闢論點,「借古諷今」,抨擊宋王朝對遼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其子蘇軾、蘇轍及清代李楨也作《六國論》,闡述個人觀點。
2. 有哪些稱得上千古名篇的古文
1、《離騷》, 屈原所寫。
是一篇宏偉壯麗的政治抒情,是屈原的代表作,它的出現代表了「楚辭」的最高藝術成就,在我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5、《破窯賦》相傳是北宋大臣呂蒙正的作品。相傳此賦是作者為了勸誡太子而創作的。作者以自己從貧苦到富貴的經歷,並列舉了歷史上諸多名人的起伏命運,來說明一種自然循環的人生思想。
3. 想了解下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篇章有哪些
詩經《七月》、莊子《逍遙游》、韓愈的《柳子厚墓誌銘》、柳宗元的《石渠記》等等。
應該熟讀的篇目,不再一一列舉了,給你一個書目:
--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生閱讀書目
一 先秦兩漢書目
十三經註疏 阮元 中華書局1957年用四部備要本重印 全四十冊
中華書局1982年用原世界書局縮印本影印全二冊
四書章句集注 四部備要本
論語譯注 楊伯峻 中華書局1981年修訂重印
論語新解 錢穆
孟子譯注 蘭州大學中文系 中華書局1660年版
孟子正義 焦循
墨子閑詁 孫詒讓 中華書局1954年重印
老子本義 魏源 中華書局1955年重印
老子校詁 馬敍倫 中華書局1974年版
重訂老子正詁 高亨 中華書局1959年版
老子校釋 朱謙之 龍門書局1958年版
中華書局1963年新一版
老子新譯 任繼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莊子解 王夫之 中華書局1981年重印
莊子集釋 郭慶藩 中華書局1978年重印
列子集釋 楊伯峻 龍門聯合書局1958年版
中華書局1979年版
管子集校 郭沫若、聞一多、許維遹 科學出版社1956年版
荀子集解 王先謙
韓非子集釋 陳奇猷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8年版
韓非子集釋補 陳奇猷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1年版
呂氏春秋集釋 許維遹 古籍刊行社
春秋左傳集解 杜預注 孔穎達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春秋左傳注 楊伯峻 中華書局1981年版
左傳譯文 沈玉成 中華書局1981年版
春秋左氏傳舊註疏證 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科學出版社1958年版
國語韋昭注二十一卷 顧廣圻 四部叢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點本
戰國策高誘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續注 士禮居仿宋刻本 武昌局翻刻本
顧廣圻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點本
詩三家義集疏 王先謙
毛詩正義 孔穎達 見十三經註疏
詩集傳 朱熹 上海古籍1980年版
詩經通論 姚際恆 中華書局1958年版
詩義會通 吳闓生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年版
詩選與校箋 聞一多 收入《聞一多全集》選刊之四
詩經選 余冠英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版
詩經選譯(增補本) 余冠英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版
詩經今注 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 孫作雲 中華書局1979年重印
詩三百篇探故 朱東潤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詩經韻讀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詩經研究論文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
楚辭章句 楚辭補注 王逸注 洪興祖補注 中華書局1957年用四部備要本重印
楚辭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楚辭通釋 王夫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
山帶閣注楚辭 蔣驥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8年版
屈原賦注十卷 通釋兩卷 戴震 萬有文庫第一集
楚辭書目五種 姜亮夫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1年版
屈原賦校注 姜亮夫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屈賦通箋 劉永濟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版
屈賦新編 譚介甫 中華書局1978年版
離騷纂義 游國恩 楚辭註疏長編第一編 中華書局1981年版
離騷語義疏解 王泗原 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1954年版
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上海古籍1981年重印
天問論箋 林庚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
楚辭論文集 游國恩 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楚辭論文集 蔣天樞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楚辭韻讀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辭選 馬茂元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1980年重印
楚辭研究論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中國古代神話 袁珂
山海經箋疏 郝懿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
先秦散文選注 羅根澤
漢魏六朝散文選 陳鍾凡
鹽鐵論校注 王利器 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
論衡集解 劉盼遂 中華書局1959年版
潛夫論箋 汪繼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中華書局1979年版
賈誼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年版
晁錯集注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枚叔集 漢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司馬長卿集 漢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揚子雲集 漢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張河間集 漢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蔡中郎集 四部備要本
史記 司馬遷
漢書 班固
後漢書 范曄
史記三家注 史記集解 裴駰
史記索引 司馬貞
史記正義 張守節
漢書補注 王先謙 商務印書館1959年重印
漢書管窺 楊樹達 科學出版社1955年版
後漢書補注 惠棟
後漢書集解 王先謙 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
淮南子高誘注 《諸子集成》中華書局本 世界書局本 第七冊
說苑 劉向 四部叢刊影印明鈔宋本
新序 劉向 四部叢刊影印明刻本
文選李善注(有關部分) 中華書局1977年縮印本
文選六臣注(有關部分) 四部叢刊影宋本
古詩十九首集釋 隋樹森 中華書局1955年版
玉台新詠(有關部分) 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寒山趙氏刊本1958年重印
樂府詩集(有關部分) 郭茂倩 中華書局1979年點校本
古詩源(有關部分) 沈德潛 中華書局1977年重印本
古詩紀(有關部分) 馮惟訥
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有關部分) 丁福保 中華書局1959年版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有關部分) 逯欽立 中華書局1983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有關部分) 嚴可均 中華書局1965年重印
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 北大中文系 中華書局
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 北大中文系 中華書局
中國歷代詩歌選(有關部分) 林庚、馮沅君
中國文學史參考資料簡編(上) 北大中文系
-- 作者:tecdai
-- 發布時間:2004-3-2 19:30:58
-- 二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書目
孔北海集評注 孫至誠 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
孔少府集 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曹操集 中華書局1959年版
魏武帝魏文帝詩注 黃節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
曹子建詩注 黃節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曹集銓評 丁晏 文學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
建安七子集校注 吳雲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三曹研究資料滙編 河北師院中文系 中華書局1981年版
王粲集 中華書局1980年版
諸葛亮集 中華書局1960年版
阮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阮步兵詠懷詩注 黃節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嵇康集校注 戴明揚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
陸士衡詩注 郝立權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
陸機集 中華書局1982年版
靖節先生集 陶澍 集注 文學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
陶淵明集 王瑤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版
陶淵明集校注 逯欽立 中華書局1979年版
陶淵明研究資料滙編 中華書局1962年
陶淵明詩文滙評 中華書局1961年
陶淵明 中華書局1965年
謝康樂詩注 黃節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
謝靈運\\集校注 顧紹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鮑參軍集注 錢仲聯增補、集說、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增訂
謝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謝宣城詩注 郝立權
庾子山集注 倪璠 中華書局1981年版
庾信詩賦選 譚正璧、紀馥華選注 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
漢魏六朝賦選 瞿蛻園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979版
漢魏六朝小說選 徐震堮
漢魏六朝文絜箋注 許櫣評選 黎經誥箋注
漢魏六朝散文選 陳鍾凡
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 北大中文系 中華書局
中國文學史參考資料簡編(上) 北大中文系 北大出版社
水經註疏 楊守敬 熊會貞 科學出版社1957年影印
洛陽伽藍記校注 范祥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修訂重版
洛陽伽藍記校釋 周祖謨 科學出版社1958年版
舊小說(甲集) 吳曾祺 輯 商務印書館1914初版1957年重印
古小說鉤沉 魯迅 輯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1973年版
太平廣記(有關部分) 李昉 中華書局1961、1982年印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有關部分)嚴可均
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有關部分) 丁福保
樂府詩集(有關部分) 郭茂倩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有關部分) 逯欽立
古詩源 (有關部分) 沈德潛
古詩紀(有關部分) 馮惟訥
古謠諺(有關部分) 杜文瀾
玉台新詠(有關部分) 徐陵
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 蕭滌非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
中古文學史論 王瑤 北大出版社1986年版
漢魏六朝詩論叢 余冠英
漢魏樂府風箋 黃節
樂府詩論叢 王運熙
樂府文學史 羅根澤
中古文學史論文集 曹道衡
八代詩史 葛曉音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晉詩歌藝術原論 錢志熙 北京大學出版社
魏晉玄學 湯用彤 中華書局1985年版
理學、佛學、玄學 湯用彤 北大出版社1990年版
世說新語箋疏 余嘉錫 中華書局1983年版
搜神記 干寶
搜神後記 陶潛
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張溥
漢魏叢書
三國志
晉書
宋書
北史
南史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 唐長孺 三聯書店1978年重印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 唐長孺 三聯書店1978年重印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拾遺 唐長孺 中華書局1983年版
東晉門閥政治 田余慶
魏晉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犖
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 王運熙、楊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文心雕龍注 範文瀾
詩品注 陳延傑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
王子安集注 蔣清翊 光緒間刻本
王元功文集五卷本會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楊烱集 中華書局1981年版
盧照鄰集 中華書局1981年版
駱臨海集箋注 陳熙晉箋注 中華書局1961年版
陳子昂集 中華書局1960年版
陳子昂研究 韓理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曲江集 張九齡 四部備要本
孟浩然集 四部備要本
孟浩然詩選 陳貽焮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
王右丞集箋注 趙殿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重印
王維詩選 陳貽焮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重印
李太白全集 王琦 中華書局1981年修訂版
李白集校注 瞿蛻園 朱金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杜詩詳注 仇兆鰲 中華書局1979年版
錢注杜詩 錢謙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再版
杜臆 王嗣奭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2年影印
讀杜心解 浦起龍 中華書局1978年重印
杜詩鏡銓 楊倫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2年排印本
讀杜詩說 施鴻保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2、1964年印
杜甫研究 蕭滌非 山東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961年印
杜甫評傳 陳貽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8年版
古典文學研究資料滙編:杜甫卷 中華書局1964年版1982重印
王昌齡詩注 李雲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高適詩集編年箋注 劉開揚 中華書局1982年版
岑參集校注 陳鐵民 侯忠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元次山集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0年版
錢考功集 四部叢刊本
韋蘇州集 四部叢刊本
劉隨州集 四部叢刊本
李君虞集 席氏本
盧綸詩集校注 劉初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華陽集 席氏本
孟東野詩注 陳延傑 商務印書館1939年版
孟東野詩集 華忱之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
張籍詩集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年版
張籍詩注 陳延傑 商務印書館1939年版
長江集 四部叢刊影印本
王建詩集 中華書局1959年版
韓昌黎文集校注 馬其昶 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韓昌黎詩系年集釋 錢仲聯 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柳宗元集 中華書局1979年版
古典文學研究資料滙編:柳宗元 中華書局1964年版
劉禹錫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白居易集 中華書局1979年版
白香山詩集 汪立名編注 四部備要本
白居易詩評述滙編 陳友琴 科學出版社1958年版
元氏長慶集 文學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
三家評注李長吉歌詩 中華書局1959年版
李賀詩集 葉蔥奇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1980年重印
樊川詩集注 馮集梧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點本
玉溪生詩箋注 馮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標點本
樊南文集詳注 馮浩 四部備要本
樊南文集補編 錢振倫 錢振常注 四部備要本
溫飛卿詩集箋注 曾益 顧予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校點本
孫可之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影印宋蜀刻本
羅昭諫集 四庫全書著錄
皮子文藪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校點新本
唐甫里先生文集 四部叢刊影印本
聶夷中詩 杜荀鶴詩 中華書局1959年斷句排印本
韋庄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
韋庄詞校注 夏承燾 劉金城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南唐二主詞校訂 王仲聞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花間集評注 李冰若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
全唐詩
樂府詩集(有關部分)
全唐文
說郛
唐人小說 汪辟疆校錄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唐宋傳奇集 魯迅校錄 文學古籍刊行社印本
本事詩 孟棨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年版
唐語林 王讜 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雲溪友議 范攄 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唐摭言 王定保 古典文學出版社
唐國史補 李肇 古典文學出版社
唐詩紀事 計有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五代史
新五代史
文獻通考
歷代詩話正續編 何文煥 丁福保 中華書局1981年版
清詩話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
清詩話續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詩話總龜 阮閱 四部叢刊影印本
苕溪漁隱叢話 胡仔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標點本
詩人玉屑 魏慶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詩藪 胡應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版
歷代詩話 吳景旭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8年版
隨園詩話 袁枚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點校本
甌北詩話 趙翼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點校本
昭昧詹言 方東樹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校點本
帶經堂詩話 王士禎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版
宋詩話輯佚 郭紹虞 中華書局1980年版
原詩 葉燮
飲冰室詩話 梁啟超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
宋詩話考 郭紹虞 中華書局1979年版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陳寅恪
元白詩箋證稿 陳寅恪
唐詩雜論 聞一多
中國小說史略 魯迅
隋唐五代史綱 韓國磐
中國通史簡編 範文瀾
唐代科舉與文學 傅璇琮
中國文學簡史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88年重印
唐詩綜論 林庚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版
唐詩論叢 陳貽焮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唐代詩人叢考 傅璇琮 中華書局1980年版
唐詩人行年考 譚優學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唐人行第錄 岑仲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程千帆詩論選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人選唐詩(十種)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
全唐文紀事 中華書局
唐才子傳
唐人說薈
唐音癸簽 胡震亨 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舊唐書
新唐書
唐會要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袁行霈 北大出版社1987年版
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 羅宗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漢唐文學的嬗變 葛曉音 北大出版社1990年
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 葛曉音 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
唐詩小集(叢書)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tecdai
-- 發布時間:2004-3-2 19:31:50
-- 三 宋元明清書目
小畜集 四部叢刊本
小畜外集 四部叢刊本
河東先生集 四部叢刊本
珠玉詞 晏殊 宋六十名家詞本
範文正公集 四部叢刊本
樂章集 宋六十名家詞本
梅堯臣集編年校注 朱東潤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蘇學士文集 四部備要本
蘇舜欽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新一版
歐陽文忠全集 四部備要本
歐陽文忠公文集 商務印書館1958年重印
六一詞 歐陽修 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
嘉佑集 蘇洵 四部備要本
司馬文正集 司馬光 四部備要本
元豐類稿 曾鞏 四部備要本
臨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中華書局1959年版
王文公文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校點本
王荊公詩文沈氏注 沈欽韓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1962年排印本
王荊公詩箋注 李璧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8年
王安石 鄧廣銘 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
施注蘇詩 施元之 四庫全書著錄
補注東坡先生編年詩 查慎行 乾隆間刻本
蘇詩合注 馮應榴 光緒九年刻本
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 王文誥 嘉慶間刻本、光緒間刻本
蘇詩補注 翁方綱
蘇軾文集 中華書局1986年標點本
蘇軾樂府箋 龍榆生 商務印書館1958年
蘇軾評傳 曾棗庄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欒城集 蘇轍 四部叢刊本
豫章黃先生文集 黃庭堅 四部叢刊本
山谷詩集注 四部備要本
豫章黃先生詞 龍榆生校點 中華書局1957年版
古典文學研究資料滙編:黃庭堅和江西詩派卷 中華書局1978年版
淮海居士長短句 龍榆生校點 中華書局1957年版
淮海詞箋注 楊世明注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王光年增注 中國書店1985年版
晁氏琴趣外編 龍榆生校點 中華書局1957年版
濟北晁生雞肋集 四部叢刊本
後山居士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本
後山詩注 任淵 四部叢刊本
後山詩注補箋 冒廣生 商務印書館1936年
張右史文集 張耒 四部叢刊本
柯山詞 龍榆生校 中華書局1957年
片玉集 陳元龍集注 強村叢書本
清真集 中華書局1981年版
東山詞
4. 中國的經典文學作品有哪些
首先從古至今,四大名著的確稱得上是經典,無論大家怎麼稱之為過時,但現在仍然有很多專家學者在研究,仍然有很多人看。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學作品應該說都能夠稱上經典,當然還有一些沒有流傳下來的也相當不錯,如果實在要推薦幾本的話,這幾本不錯:先秦時期的《山海經》,《詩經》,《周易》,《尚書》,《左傳》,《論語》,《韓非子》;秦漢時期:《諫逐客書》,《呂氏春秋》,《史記》,其中有司馬相如的作品(具體記不太清楚,可以找得到的),《樂府詩集》;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個時代是詩歌發展的時代,所以很多是詩歌,曹氏三人,曹操,曹丕,曹植的作品,嵇康,阮籍的作品,陶淵明的作品;隋唐時期:主要以詩歌為主:王勃,陳子昂,張九齡,王維,孟浩然,邊塞詩人,李白,杜甫,還有些除詩歌以外的小品;兩宋:以詞為主,李煜,蘇軾,柳永,李清照,陸游,辛棄疾;金元,由於處於異族統治時期,文人處於黑暗創作,其中有關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白樸,鄭光祖,王實甫等人的作品;明清:漸漸以小說為主,劉基(號伯溫),湯顯祖,曹雪芹的《紅樓夢》,其中就包括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還有吳敬梓的《儒林外史》。這個大概是古代經典文學作品.
現代的多了:巴金,老舍,冰心,朱自清、郁達夫、徐志摩,臧克家、聞一多、艾青、茅盾、夏衍、戴望舒、郭沫若、丁玲、張愛玲、胡適、梁實秋、瞿秋白、端木蕻良\蘇殊曼,豐子凱,沈從文,錢鍾書,楊降,宗璞,王蒙,張中行,汪曾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