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讀紅色經典的讀後感
近日,根據江橋鎮第二屆「黨員學習月、百姓學習周」活動的實施意見,勞動保障事務所黨支部領導高度重視,組織全體黨員開展「五個一」系列學習活動――誦經典談體會。我支部黨員幹部閱讀了《長征》、《青春之歌》、《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等優秀紅色經典書籍。在積累自身素養的同時,也更深入了解黨在各個時期的歷史和感人事跡。
有人說:一本好書,是文化的積淀,智慧的顯露,語言的精髓。所以,只有多讀有益的書,才能增強自信心,更加勇敢頑強,才會使自己擁有一對永折不斷的翅膀。
通過仔細品讀《青春之歌》了解到:以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表現中國的一代青年在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來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
讀著《青春之歌》,或許我們沒有抗戰時期那些英雄兒女動人事跡的切身體會,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在這場歷史大風暴中,與我們相同的年紀,可他們卻有著不一樣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靜出身於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在她不斷為個人的命運掙扎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四處碰壁……面對層層苦難的打擊,林道靜並沒有放棄,盡管前行的路充滿坎坷,艱辛異常。可她只當這些災難、痛苦是人生的調味劑,從不向命運低頭,這種永不服輸的精神、革命青年的光輝理想和勇於獻身的革命熱情,對我們當代大學生有著強大的促人奮發的感染力。
想起有位偉人說過,追求的高度決定了生命的高度。客觀上的美麗往往是短暫的,就像鮮花的爛漫與凋零,就像青草的翠綠與枯黃,就像容顏的嫵媚與憔悴;但是生命的高貴在於情感,在於精神,正如帕思卡爾所說:「人只是一根蘆葦,世界上最脆弱的東西,然而卻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人的全部高貴就在於思考。」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美麗就會在心底凝固為永恆。林道靜在黨的引導下,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思考,最終決定跟黨走,跟著中國共產黨走向康莊大道!
我們一生中最美麗最燦爛的青春季節,她孕育著早春的生機,展現著盛夏的熱烈,暗藏著金秋的果實,昭示著寒冬的希望。青春充滿詩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時尚浪漫而又飽含著奮斗的艱辛。在《青春之歌》中,我們跟隨林道靜一起,追尋一種溫暖,一種力量,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
通過學習,全體黨員幹部們受到一次形象生動、刻骨銘心的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大家深深受到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的感召,紛紛發表感想和體會,自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學習工作,立足本職、心繫群眾、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切實把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跡轉化為精神動力,運用到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學用結合,以積極的敬業精神、優質的服務理念投入工作,使我鎮勞動保障事業再上新台階。
讀紅色經典心得體會二:讀紅色經典圖書心得體會(1761字)
有人說:一本好書,是文化的積淀,智慧的顯露,語言的精髓。所以,只有多讀有益的書,才能增強自信心,更加勇敢頑強,才會使自己擁有一對永折不斷的翅膀。 當我讀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那段保爾的名言時曾經熱血澎湃,渴望自己也能有那樣火熱的青春:「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部前蘇聯的小說通過保爾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保爾在憑吊戰友的墓地時所說的上面那段話,就是他的共產主義人生觀的自白。
近來我接連閱讀了《長征》、《青春之歌》、《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等優秀紅色經典書籍。在積累自身素養的同時,也更深入了解黨在各個時期的歷史和感人事跡。閱讀過程中,我始終被書中的先進人物導引著,陪他們在成長和征戰的道路上前行,感覺像在和林道靜這樣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同呼吸,共命運。
通過仔細品我讀了解到:《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些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此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反蚋了在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激烈動盪的年代,知識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現中國的一代青年在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來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確出路,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主人公林道靜,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是一個成長中的人物,是30年代在黨和革命斗爭中培育下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典型。林道靜具有執拗、倔強的反抗性格和同情勞動者的善良品質。她的家庭,使她受到了教育,也給她打上了一定的階級烙印,在她身上體現出小資產階級的溫情、狂熱,不切實際的幻想。她離家後,走的是個人反抗的道路。她和余永澤分手,是對封建制度的大膽挑戰,表現了林道靜追求個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反抗精神。參加革命後也熱情有餘,冷靜不足,缺乏斗爭經驗。初見戴愉,僅憑一聲「同志」的稱呼便在驚奇之餘講出了全部秘密,這都有說明她單純、幼稚、缺乏斗爭策略。入黨後以堅強的信念為黨忠實、頑強地工作,克服了自身弱點為,成為一名先鋒戰士。林道靜被寫得充實豐滿,生動感人,她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為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讀著《青春之歌》,或許我們沒有抗戰時期那些英雄兒女動人事跡的切身體會,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在這場歷史大風暴中,與我們相同的年紀,可他們卻有著不一樣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靜出身於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在她不斷為個人的命運掙扎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四處碰壁……面對層層苦難的打擊,林道靜並沒有放棄,盡管前行的路充滿坎坷,艱辛異常。可她只當這些災難、痛苦是人生的調味劑,從不向命運低頭,這種永不服輸的精神、革命青年的光輝理想和勇於獻身的革命熱情,對我們當代大學生有著強大的促人奮發的感染力。
想起有位偉人說過,追求的高度決定了生命的高度。詩人席慕容也曾感慨: 含著淚,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客觀上的美麗往往是短暫的,就像鮮花的爛漫與凋零,就像青草的翠綠與枯黃,就像容顏的嫵媚與憔悴;但是生命的高貴在於情感,在於精神,正如帕思卡爾所說:「人只是一根蘆葦,世界上最脆弱的東西,然而卻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人的全部高貴就在於思考。」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美麗就會在心底凝固為永恆。林道靜在黨的引導下,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思考,最終決定跟黨走,跟著中國共產黨走向康莊大道!
我們一生中最美麗最燦爛的青春季節,她孕育著早春的生機,展現著盛夏的熱烈,暗藏著金秋的果實,昭示著寒冬的希望。青春充滿詩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時尚浪漫而又飽含著奮斗的艱辛。在《青春之歌》中,我們跟隨林道靜一起,追尋一種溫暖,一種力量,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
B. 為何要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是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搞好學習,首先需要科學把握學習的內容和方法。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把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研讀馬列著作、毛澤東著作結合起來」。不久前,《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寧專題文集》正式出版發行,中央強調要認真學好這兩部文集。可以說,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廣大黨員、幹部在學習中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一個根本途徑就是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長期以來,許多黨員、幹部十分重視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但也有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研讀經典著作是專家學者的事,自己沒有這樣做的必要,沒有時間與精力去啃那些大部頭,於是更願意讀一些普通讀物和第二手資料。這種認識顯然有失偏頗。不可否認,普通讀物和第二手資料對於學習馬克思主義也是大有裨益的,但其內容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都無法與經典著作同日而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凝結著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心血和智慧,包含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可謂博大精深。可以說,每一部經典著作都是一座金礦,都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芒,都可以為人們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寶貴的精神滋養。實踐證明,要掌握馬克思主義,提高思想理論水平,就要研讀經典著作。1884年,恩格斯在致福爾馬爾的信中就指出,研究原著本身,不會讓一些簡述讀物和別的第二手資料引入迷途。列寧也曾告誡大家,要花些時間多讀幾部馬恩著作。 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必須真學真懂、掌握精髓。但是,經典著作有的篇幅較長、內容抽象,讀起來有一定難度。這也使一些人產生畏難情緒,不敢去讀、不願去讀,或者雖然初步讀了卻不知其中真味。這就需要調適心態,掌握科學方法。對此,毛澤東同志的一段精彩論述很有啟發。他說:「再一個問題是看不懂。這種情形的確存在,有的同志『寧可挑大糞,不願學理論 』。忙可以『擠』,這是個辦法;看不懂也有一個辦法,叫做『鑽』,如木匠鑽木頭一樣地『鑽』進去……在中國,本來讀書就叫攻書,讀馬克思主義就是攻馬克思的道理,你要讀通馬克思的道理,就非攻不可,……非把這東西搞通不止,這樣下去,一定可以把看不懂的東西變成看得懂的。」學習經典著作是一件苦差事,不能期望眼到就懂、一勞永逸。但是,選擇學習就是選擇進步,同時也是選擇吃苦。在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上尤其要有這樣的心態,發揮「擠」和「鑽」的精神。 還要強調的是,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不僅要精通它,還要能應用它;既要用來提升個人的思想境界,還要用來解決實際問題。如果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背得滾瓜爛熟,但思想境界、工作方法卻毫無提高和改進,這樣的研讀並無多大意義。因此,在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時,一定要把學習與思考統一起來,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思維水平和思想境界,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學習連線」欄目旨在為廣大讀者學習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搭建平台、開辟園地。歡迎廣大讀者就學習中的所需、所盼、所惑進行點題,也希望廣大專家學者就學習中應該掌握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進行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