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詩經如何與儒家經典聯系在一起
擴展閱讀
動漫符號有哪些 2024-12-16 18:30:02

詩經如何與儒家經典聯系在一起

發布時間: 2024-12-16 16:31:22

Ⅰ 詩經為什麼是儒家經典

一。詩經是春秋時期的民歌與宮廷伴樂的歌體,詩的內容大體反映了那個時代,周朝自文王、武王開國,周公定製度典籍,風俗、習慣、制度、文化受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影響較大,大體反映了春秋時期的概貌。當時的儒家,以孔子為代表,遠追周公為該學說的鼻祖,所以詩經是在文學上對這一學說的集中反映。
二。詩經涉及當時流傳的民歌與宮廷雅樂很多,大概幾千首,至少也有上千首,孔子選擇篇目,把其中符合儒家學說的篇章摘錄其中,刪減其中的錯字,和不妥的地方,相當於整理並編錄,所以詩經從始至終都符合孔子這位真正儒家鼻祖的儒家思想與理念。
三。詩經是孔子編錄的集子,其它幾部是《書》《禮》《樂》《易》《春秋》,稱六經,後《樂》失傳,從宋代朱熹注釋定篇後,始稱五經,所以詩經不僅是儒家經典,而且是比較重要的儒家經典。

Ⅱ 詩經何以成為儒家經典

《詩經》成為儒家經典的原因:儒家提倡「禮樂教化」,《詩經》正是禮樂教化的重要載體。同時,詩歌也是古代統治者觀民風,自考評的重要方式,所以詩經在儒家經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准。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Ⅲ 《詩經》為何是儒家經典又不是孔子寫的

讓我用最通俗的話說吧:《詩經》雖然不是孔子寫的,也不是孔子的門人寫的,但卻的的確確是孔子很看得上眼的。我的理由有:
1.孔子雖然不是作者,但孔子是編者,史傳「孔子刪詩」《詩經》中本來有3000多篇,經孔子精心篩選後刪掉了百分之九十,只剩了百分之十(305篇);
2.《論語》中屢屢見孔子推崇《詩經》的話,我記得的有「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不學詩,無以言。」、「可與XX言詩矣」多處,不勝枚舉。
至於稱《詩》為儒家經典「五經」之首,則是由於他的產生年代最早。
——趙秀山 2008.8.2

Ⅳ 詩經 ,和儒家有什麼關系

詩經在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

《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4)詩經如何與儒家經典聯系在一起擴展閱讀:

儒家典籍:

儒家經典主要有儒學十三經。儒家本有六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

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爾雅》,共十二經;

宋時加《孟子》,後有宋刻《十三經註疏》傳世。

《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

《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後來的《四書》指是指《大學》(《禮記》中一篇)、《中庸》(《禮記》中一篇)、《論語》、《孟子》,五經則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Ⅳ <<詩經>>是詩歌,為什麼會是儒家的作品

《詩經》是公元前六世紀周景王派季扎去魯國觀樂,魯國為季扎所歌的詩,已經和今本《詩經》差不多,那年孔子八歲,孔子後來稱這個詩集為「詩三百」,顯然孔子修訂在後。儒家把他作為「儒家經典」,是因為《詩經》中的「雅」和「頌」,集中記敘了從後稷出世到武王滅商的許多史跡,是在為聖人、賢君樹碑立傳,儒家是非常崇尚這些先哲的。另外《詩經》語言豐富,意象優美,周代貴族當時就重視學習《詩經》,用以美化語言、借詩言志,儒家是提倡「入世」的,即理論為社會現實服務,因此孔子強調學習詩經,他曾經說國「不學詩無以言」。以上就是《詩經》成為儒家經典的原因。

Ⅵ 儒家經典,<詩經>為什麼被尊為儒家經典

<詩經>為什麼被尊為儒家經典?

儒家提倡「禮樂教化」,《詩經》正是禮樂教化的重要載體。同時,詩歌也是古代統治者觀民風,自考評的重要方式,所以詩經在儒家經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准。

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6)詩經如何與儒家經典聯系在一起擴展閱讀

《詩經》關注現實、抒發現實生活觸發的真情實感,這種創作態度,使其具有強烈深厚的藝術魅力,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第一座里程碑。《詩經·國風》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隸們血淚斑斑的生活,

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剝削者階級意識的覺醒,憤懣的奴隸向不勞而獲的統治階級大膽地提出了正義質問,有的詩中還描寫勞動者對統治階級直接展開斗爭,以便取得生存的權利。在這方面,《碩鼠》具有震顫人心的力量。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各諸侯國的樂調;「雅」是宗周地區的正樂;「頌」是宗廟祭祀之樂。至於「大雅」和「小雅」當從音樂分,恭儉而好禮者,宜歌《小雅》。《詩經》的藝術技法被總結成「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六義」。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詩經

儒家經典著作有哪些

儒家經典:

儒家經典主要有儒學十三經。儒家本有六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 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 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爾雅》,共十二經; 宋時加《孟子》,後有宋刻《十三經註疏》傳世。 《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 《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 《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 《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 《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 後來的《四書》指是指《大學》(《禮記》中一篇)、《中庸》(《禮記》中一篇)、 《論語》、《孟子》,五經則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左傳》是儒家經典嗎?

《左傳》是儒家經典。

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

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漢朝以後才多稱《左傳》。它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6)詩經如何與儒家經典聯系在一起擴展閱讀:

《左傳》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

特別是對確立編年體史書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於它具有強烈的儒家思想傾向,強調等級秩序與宗法倫理,重視長幼尊卑之別,同時也表現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歷史資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左傳

儒家的代表作品有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8年。

《春秋》用於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後來出現了很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進行補充、解釋、闡發的書,被稱為「傳」。代表作品是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2、《左傳》

《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3、《論語》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4、《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另外三本為《大學》、《中庸》和《論語》)。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最早見於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

《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現存七篇十四卷。總字數三萬五千餘字,286章。相傳另有《孟子外書》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書》系明姚士粦偽作)。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古代考試主要考《四書》《五經》。

5、《孝經》

《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著作。儒家十三經之一。傳說是孔子作,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於後人附會。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出,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於秦漢之際。自西漢至魏晉南北朝,註解者及百家。現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儒家經典

中國儒家經典書籍四書指的是那四部

中國儒家經典書籍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1、《論語》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由其學生編輯而成。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

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並無緊密聯系,只是大致歸類,並有重復章節出現。到漢代時,有《魯論語(20篇)》《齊論語(22篇)》《古文論語(21篇)》三種《論語》版本流傳。

東漢末年,鄭玄以《魯論語》為底本,參考《齊論語》和《古文論語》編校成一個新的本子,並加以注釋。鄭玄的注本流傳後,《齊論語》和《古文論語》便逐漸亡佚了。

以後各代注釋《論語》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時魏國何晏《論語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論語義疏》,宋代邢晏《論語註疏》、朱熹《論語集注》,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等。

2、《孟子》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

元、明以後又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更是讀書人的必讀書了。 南宋孝宗時,朱熹編注的《四書》收錄了《孟子》,把《孟子》正式推到了與《大學》、《論語》等同的地位。元、明以後,《孟子》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之一,是科舉者必讀之書。

3、《大學》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傳為孔子弟子曾參(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而推崇《大學》(與《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稱「《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

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並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學者程頤的看法,《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所以,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首。

4、《中庸》

《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一般認為它出於孔子的孫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記·孔子世家》稱「子思作《中庸》」。

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而推崇《中庸》(與《大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認為《中庸》是「孔門傳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大學》並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

從《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觀點來看,也大體上相同的。現存的《中庸》,已經經過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寫定於秦統一全國後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於《大學》,不是取正文開頭的兩個字為題,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內容為題了。

(6)詩經如何與儒家經典聯系在一起擴展閱讀:

《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為儒家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幾百年來,「四書」在我國廣泛流傳,其中許多語句已成為膾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論語》、《孟子》分別是孔子、孟子及其學生的言論集,《大學》、《中庸》則是《禮記》中的兩篇。首次把它們編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學者朱熹。不過,在朱熹之前的程顥、程頤兄弟已己大力提倡這幾部書了。

他們認為,《大學》是孔子講授「初學入德之門」的要籍,經孔子的學生曾參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之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筆之子書,以授孟子」的。這兩部書與《論語》、《孟子》一起表達了儒學的基本思想體系,是研治儒學最重要的文獻。

正是根據這樣的觀點,朱熹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部書編在一起。因為它們分別出於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參、子思、孟子,所以稱為 「四子書」,簡稱即為「四書」。

Ⅶ 詩經 ,和儒家有什麼關系

《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准。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

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7)詩經如何與儒家經典聯系在一起擴展閱讀:

儒家做為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一種表現的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一般來說,先秦時,儒家也只是諸子百家之一,與其它諸子百家一樣地位本無所謂主從關系。

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中國人代代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中國人基因中的責任思想、忠孝思想、恕的思想、倫理思想都是儒家思想與專制統治結合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