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活著》這本書好在哪裡
苦痛和死亡作為生命中的常態,往往容易成為人們創作文學作品的主題。余華的代表作《活著》是二十世紀小說中的經典作品,書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值得回味與品讀。 讀作品《活著》,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於生命的思考,看到人物對生死的選擇。主人公福貴對生命始終採取一種超然的態度,是活著的信仰成就了他堅韌的性格,使他在苦痛生命的面前,能夠堅韌、勇敢的活著。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 先鋒文學以其獨特的實驗性話語形式和文體結構在中國文壇嶄露頭角,西方作家對中國當代先鋒文學的影響——以余華為例,余華前期的小說非常明顯地受到了西方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作家的影響,這種嘗試在1991年年末的長篇小說《細雨中的呼喊》中已經顯露。次年,轉型後的現實主義創作更為完善,但也仍然帶有先鋒文學的余溫。比如《活著》,雖然小說在描寫底層生活時,仍然保持冷靜的筆觸,但更為明顯的是加入了悲天憫人的因素。《活著》這一作品,讓余華由早期較為稚嫩的「形式實驗」抵達了對先鋒性的自我超越, 挖掘著更為深刻的「先鋒」內涵。余華將他受到西方影響的「非理性世界本質」與中國「看似傳統的故事情節」成功融為一體。 人物與時代的關系 從人物的個體的線索出發,小說以主人公福貴的一生,串聯起中國近代的歷史大變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土地改革,人民公社運動,大煉鋼鐵,三年自然災害,「文革」
② 余華的《活著》為什麼真實感那麼強,能夠賺足讀者的眼淚
《活著》可以說是余華在自己畢生所創作中的小說中的一個分水嶺了,她的這部作品真的是掀起了大眾的一個很好的反響。不管是看過他的真實的作品,還是看過這個作品的話劇,還是電視劇或者是電影版,都讓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眼淚。
因此這部作品還被譽為是微笑的眼淚。這部作品到最後是一老了的福,貴伴隨著自己的那頭老牛在陽光下這個場景來結尾的。看到結尾的時候又賺了人們的一波眼淚。這部作品真的是讓人非常的感人之深,這部悲劇總是讓人感覺到無法讓人喘息。
大多數人看完這部作品之後都覺得這是一部比較讓人壓抑的一個作品,但是讀完之後反過來再用另一個角度去想,這正是余華想告訴我們的,活著才是真正的可貴。
③ 如何評價余華的《活著》
《活著》是一篇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是那種只有闔上書本才會感到的隱隱不快,而不僅僅是感慨作品中故事的殘酷。畢竟,作品中的亡家,喪妻,失女以及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故事並不具備很大的轟動性。同時,余華也不是一個具有很強煽動能力的作家,實際上,渲染這種表達方式是他一直所不屑的。余華所崇尚的只是敘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緒就是在這種娓娓敘說的過程中悄悄侵入我的的閱讀。這樣說來,《活著》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世界不能因」我「而改變,但能讓世界因為你的存在變得更好一點,那麼你就是世界的正能量。世界有壓迫,命運會捉弄我,可我要緊緊扼住他的咽喉。活著我從不後悔。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④ 余華的《活著》為什麼被評為難的的經典好書好在哪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個人認為,余華的《活著》是所讀過的名著里最悲慘的一本書,其悲慘程度甚至超過了《悲慘世界》和《穆斯林的葬禮》。福貴本是一個富貴人家的玩世不恭的少爺,經歷種種事情之後,他便成立一個老實生活的老實人,然而世界並沒有因此而善待與他,到了最後,他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甚至到了最後,他唯一的親人,就是他的外孫,也因為吃毛豆而死了。整個世界就在這樣的痛苦的虐待他之後只留下了它一個人在這世界上。到了最後,文中描寫的年輕人去看到老福貴的時候,這個遭受了這個世界最大的苦難的老人,趕著他買來的一頭跟他一樣年老的取名為福貴的牛,正在勉力耕田。但是你聽他說話,看他做事,卻沒有半分的怨憤和悲觀,他還是在堅持著他的人生。余華後來在作一篇序的時候,說:「其實我想,活著的意義,或許就是活著本身。」其實過了這么多年,我也才終於明白,其實生命的意義,真的,就是生命這個過程的本身。我想,這也許就是《活著》為什麼會如此受重視的原因,因為他揭示了生命最純粹的意義。
另外,在張藝謀根據此書改編的電影里,福貴最後的遭遇的困境遠沒有這么大,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他最後是跟他的妻子和外孫一起生活下去的,個人覺得因為這種改變,書中要傳達的意思就被減弱了。不過這也有可能是因為我本人是先看的書而形成的先入為主吧。
⑤ 余華的《活著》背後意義豐富,你讀到了什麼
余華在《活著》的自序中寫道: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聽上去「活著」似乎是一種無意義的行為,但是在小說中,「活著」是一場與命運之間的較量,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約定」——對手之間不退場不認輸的約定。
《活著》之所以成為經典,一定有其作為優秀經典小說該有的品質。表面上是在講一個悲劇故事,實際上是在講一個成年人的寓言,他講出了一個我們都能懂的人生道理,也傳遞給了我們最朴實有用的生存態度。從我們生命降臨到這個世界,再到離開這個世界,人生這條道路上的一切,都會逝去,或早或晚。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不需要回答,以自己的意志度過一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