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女性主義
什麼是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是跟女權主義、婦女解放運動(女性運動)相聯系的。
婦女解放運動到今天為止,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很早,大概是19世紀末左右,是婦女解放運動的第一次浪潮,當時爭論的一個焦點是要求性別包括男女之間的平等,也就是兩性的平等,當時也要求公民權、政治權利,反對貴族特權,強調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沒有區別的。最重要的一個目標是要爭取政治權利,往往被稱作「女權運動」。
第二次婦女解放運動,一般地說,是從20世紀60年代-70年代開始的。人們認為,最早也是起源於美國。這次運動一直持續到80年代。其基調是要消除兩性的差別。把兩性的差別實際上看成是在兩性關系中,女性附屬於男性的基礎。要求各個領域對公眾開放,等等。波伏娃的《第二性》即產生於這一時期。
第二次女權主義運動帶來的另外一個結果,就是對於性別研究,女性主義的學術研究興起。因此,也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義流派。長久以來,在社會上是一個以男權意識為中心的社會意識形態。所以人們在這種意識形態中形成的概念使得他們從男權的角度來描述這個世界,並且把這種描述混同於真理,就是說,這種描述是千真萬確的,是天經地義的。他們對這些人們習以為常的一些概念提出了挑戰。盡管流派眾多,但基本點是爭取兩性平等,改變女性受歧視壓迫的現狀。
女性主義為何總和性相連
女性的歧視是全方位的。盡管如此性是比較突出的,帶有性意味的歧視是佔有中心地位的。也就是說,壓迫越深反抗越強。女性對自身的反思恰恰從最激烈的地方表現是非常自然的。(引自《另類的尖叫》)
1、後現代女性主義的淵源及主要觀點
在女性主義三大主要派別長達百年的論爭之後,隨著西方國家進入後工業化社會的進程,出現了一個嶄新的理論流派,這就是後現代女性主義流派,有的理論家甚至將這一新流派的出現稱為女性運動的「第三次浪潮」。(Coole, 184) 我想,其原因在於後現代女性主義頗具顛覆性,它不僅要顛覆男權主義秩序,而且要顛覆女性主義三大流派據以存在的基礎。因
此,嚴格地說,後現代女性主義並不能算是與三大流派並列的第四大流派。
後現代女性主義顧名思義就是女性主義加後現代主義。後現代社會在西方逐漸成為現實之後,後現代主義、後馬克思主義、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現狀肯定論、多元文化論以及生態主義等新思潮逐步進入了西方學術界主流。
從1960年代起,後現代理論在法國首先興起。法國後結構主義派的主要人物有:德里達(Jacques Derrida),拉康(Jacques Lacan),利奧塔(Jean Francios Lyotard),福柯(Michel Foucault),德魯茲(Gilles Deleuze),伽塔里(Felix Guattari),保吉拉(Jean Baudrillard)等。他們批判西方現代主義的哲學、語言、文化、主體概念,開創了後現代理論流派。相比之下,哈貝馬斯派的批判理性還是以理性為基本原則,現代性概念還在使用。批判理論以「知識的生產」作為最主要的關注。後現代派則認為,啟蒙主義已經終結,現代性要求新的科學形式和新的話語模式。
法國的後現代女性主義代表人物有:克里斯蒂瓦(Julia Kristeva),塞克瑟斯(Helene Cixous),伊麗加萊(Luce Irigaray)等。她們將後現代理論導向對男權制文化和生殖器中心話語的女性主義的批判。這一思潮從1968年開始出現在女性主義之中。從思想淵源看,英美女性主義一向重自由人文哲學;而法國女性主義則重後結構主義。前者與後者相比,是比較傳統的和男性中心的批判理論和方法。
後現代女性主義者大多活躍於學術圈內,但她們也參與女性主義的政治運動。如果要追尋後現代女性主義的思想淵源,首當其沖的當然是後現代主義大思想家福柯。每一位後現代女性主義者都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無論她們對他的思想是全盤接受,還是批判的接受。福柯是一位懷疑主義哲學大師,是懷疑主義哲學傳統在20世紀的重要繼承人。他主張檢驗知識變化的實踐,而不是用標準的認識論方法去證明獨一無二的理性或科學。他對現存一切秩序體制的確定性和穩固性提出了質疑。他指出:「我所分析的一切就是為了否定關於人類存在方式的普遍適用的必然性的觀念。我的分析旨在揭示出現存制度的人為性質,揭示出我們還擁有多少自由的空間,還能對現存的一切做哪些改變。」(轉引自Martin, 11) 此外,後現代主義大師和重要思想家拉康和德里達也受到後現代女性主義的高度重視和大量引證。
對後現代女性主義的思想淵源及其主要觀點做一概括,它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挑戰關於解放和理性的宏大敘事,否定所有的宏大理論體系 (grand theories)。後現代女性主義的這一基本理論傾向來自後現代主義,高度概括地說,這一理論思潮的要點是反對一切有關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大型理論體系,主張只有分散的局部的小型理論才是有效的。後現代女性主義致力於批判所有那些博大宏偉和涵蓋一切的現代理論,試圖建立社區理論,即,將道德和政治觀念建立在小范圍的特殊社區的經驗之上,否定因果關系與宏觀社會概念。後現代理論超越意識,關注無意識和下意識的自我;關注矛盾、過程和變化;關注個人的肉體性質;拒絕男權的宏大敘事、普適性理論、客觀性。有一種說法認為,「女人缺乏把握規模宏大的法則和原理的能力。」(Bacchi, 14) 對此,後現代女性主義者針鋒相對地提出:應當對我們的社會合法性所由建立的所有法則和原理做重新的審視。
後現代女性主義的哲學建立在下列假設之一是:所謂「知識的普適性」是錯誤的概括。科學、宗教、法律的話語以及知識的生產都是局部的,只具有相對的價值。從啟蒙思想開始,所有的宏大理論就都標榜其普遍性和性別中立的性質;那些強調兩性差異的理論也自稱是性別中立的。可在後現代女性主義看來,這些理論都是以男性為其標準的,完全忽視了女性的存在。例如在公眾領域和私人領域的劃分上,認為前者是男人的天地、後者是女人的天地,這就是典型的男權制的政治思想。在政治領域完全沒有女性的位置,沒有女性的聲音,也沒有為女性留下任何空間。後現代女性主義認為,女性從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思想解放中沒有得到過什麼益處,自由主義和啟蒙主義的話語,從洛克 (Locke) 到康德 (Kant),從來都沒有把女性包括在內。
在西方進入後工業化社會 (丹尼·貝爾用語) 之後,有關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總體性話語遭到懷疑,甚至連理論本身也遭到懷疑。後現代女性主義反對對性別、種族、階級作宏觀的分析,認為這些分類都過於概括了。由於每一個類別的內部都是千差萬別的,所以這些分類都不再適用了。在她們看來,就連「女性」、「男權制」這類概念也都帶有大成問題的本質主義色彩。
參考資料: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sex/1110349762_nvxingzhuyi/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