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典詠流傳的優點20字
向《經典詠流傳》致敬
記不得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看《經典詠流傳》的,但自從第一次邂逅這個節目之後就再也無法釋手。這並不僅僅是一個和詩以歌,將古代詩詞配上旋律唱出來的音樂節目。根據主持人撒貝南開場白中的描述,這是一個大型詩詞文化音樂節目。不僅僅是詩詞音樂,更是文化。但就自己分秒不差地觀看完整個第一季共十一期節目來看,這又不僅僅是一個大型詩詞文化音樂節目,其中涉及到的還有太多精神層面、社會層面以及民族層面的正能量。在其中,我們不僅僅能學到詩詞,欣賞到音樂,還能感受到無數的感動,領悟到無窮的精神,讓人無數次潸然淚下,無數次欣然發笑。節目組的用心程度和節目的初衷躍然紙上。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我們的文化從未斷流。」這是每期節目開始前,主持人撒貝南開場白的第一句話。我們是一個有五千年文化的民族,我們的詩歌從《詩經》就已經開始。如此長的一段歷史征程,我們的文化何以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因為我們的民族從沒有斷流。我們這個民族從刀山火海中來,從怒海波濤中來,經過無數次的朝代更替和外侵內亂,從未有過任何人和事將我們這條龍脈切斷。正如在節目中淚灑舞台的台灣著名藝人陳彼得所說:因為,我們都是龍的傳人。為什麼這條龍脈在經受了如此深重的苦難之後不僅沒有奄奄一息,反而是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大踏步地向世界和未來走去。答案只有一個:薪火相傳。無論是文化也好,傳統也好,還是制度也好,都是因為薪火相傳,代代相接。所以我們才能看到三千年前周朝的《詩經》,才能了解到封建時代波瀾壯闊的歷史,才能一步步地借鑒前人的經驗教訓將國家建設得越來越富強。在歷史的長河中,倘任何一個朝代被西方文明侵吞,或被自然淘汰,抑或毀滅在自己人手中,我們——可能就不再有我們,也不可能有如此悠久燦爛,讓人無比驕傲的文化。
文化的生命力在於傳播與傳承,而傳播與傳承的唯一主體是人。
大言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就像節目中的楊洪基老師一輩子將《三國演義》唱了無數遍,就是為了讓經典流傳;陳力老師每次都用最認真的態度去唱早已是經典的《枉凝眉》,就是為了不讓經典染上一絲的不敬和瑕疵;巫漪麗女士直到八十八歲還在用蒼老而布滿皺紋的雙手真情含淚地演繹《梁祝》,看著巫漪麗老人秉著神經衰弱般無法控制的抖動的嘴唇,但卻精確有力地彈奏著鋼琴的樣子,真的會覺得只要活得有意義有精神有夢想,人來到世上哪怕不能長命百歲也會心滿意足;谷建芬老師為了將經典的詩詞寫成經典的兒歌供學生更好地學習,冷板凳一坐就是20年,期間因為先後喪夫喪女一度讓她抬不起創作的筆。在最終克服這種人生劇痛後,谷老師將所寫的50首歌匯成《新學堂歌》。而現在,該專輯也成為了幾千萬學生學習古詩的必備教材。不得不說,她真的是在用一己之力在做我們這一代人應該做的事;鄭小瑛老師90多歲高齡還活躍在交響樂團的指揮台上,幾十年前由她與其他女子演奏者們所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純女子交響樂團為各地學校義務演出——不是幾場,而一演就是300多場。期間沒有一個人有怨言。正如鄭老師所說:為什麼她們的交響樂團名叫「愛樂女交響樂團」,就是因為她們不愛錢,是愛樂。如果沒有一代代像他們一樣的人用他們的青春生命和熱血去傳播與傳承經典,我們怎麼可能擁有如此悠久而廣博,讓他人羨艷讓自己自豪的文化瑰寶。
小言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責任。就像節目中的平安,用自己的音樂特長在山村支教,將大山裡的孩子組建成合唱團,讓山村的孩子也能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節目中,還有很多的學生與小朋友參與到節目中,最小的僅有4歲,但這個4歲的王恆屹小朋友卻能將詩詞張嘴就來。可能他們還並不懂得詩詞中的情愁愛別。但他們最起碼將詩詞的種子種進了自己小小的心中,有了種子就終會有開花結果的時候。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傳播與傳承的希望。我更清楚地記得,有一個從大山裡長大的師范二年紀的學生在節目中說到:她想畢業後回到大山中去支教。她回到大山只是想——把大山中的孩子帶出大山。還有一個人,叫白茹雲。因為患上了淋巴癌,一個人在醫院很孤獨而隨手在醫院門口的書攤上買了一本《詩詞鑒賞》從而與詩詞結緣。在詩詞中,白茹雲女士通過閱讀和學習與詩詞產生了共鳴。詩詞也讓她不再孤獨甚至反而讓她充滿了力量。白茹雲說她最喜歡的是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竹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正如撒貝南所說,那本被翻得破爛而每頁都記滿了筆記的《詩詞鑒賞》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白茹雲向病魔發出的戰斗檄文。
Ⅱ 談談對經典詠流傳的一些感受
我們都知道,中華文明歷史有著5000多年的悠久且燦爛的文化底蘊。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八雅。其中,前四種堪稱為文化盛宴中的國粹。
在古代,評價一個人是否有修養、有內涵,看這個人是否懂得吟詩作畫,就能略知一二。古代的文人騷客,也是數不勝舉,但能夠流傳千古,讓我們銘記於心的也就那麼幾位傑出的文壇大家。
像蘇軾、李白、李清照、杜甫、王勃、賀知章、孟浩然、王昌齡、王維、高適、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李賀、杜牧、李商隱等這些著名的唐宋詩人也都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
並且古代詩歌體裁眾多,但也無外乎以下這幾種: 古代詩歌體裁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種。近體詩又分為格律詩、絕句、詞、曲,新詩包括自由詩、散文詩和民歌
可以說,它們各有各的韻味。詩歌的特點就在於平仄押韻,前後對仗工整。讀起來有種朗朗上口的感覺。其中, 七律詩是近體詩的一種,每首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
像《黃鶴樓》、《春思》、《七律·長征》這些都是屬於七律詩,我發現七律詩每一小段都是七個字,所以,感覺七律詩是詩歌裡面讀的最順口的,如果要是去背誦,每段七個字,也是很好記憶的。
有一檔綜藝節目就是抒發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經典詠流傳》。這檔節目是由主持人散貝南主持,康震教授做為點評嘉賓,他們的捧場無疑給這檔節目增添了許多的看點。
同時,也吸引了一大批熱愛我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其中,不乏有許多高校的名師,各大中小學的學生。以及,對詩歌極其熱愛的朋友們。真的是受眾之廣泛。
但它和《中國詩詞大會》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原因在於《經典詠流傳》是融合了古代的經典詩歌配合現代的通俗流行歌曲,用歌唱的方式把詩歌進行了聲情並茂的演唱。並且,歌手也是本身就對這些詩歌有著一些研究的人士,他們通過對詩歌的理解,用歌唱的方式把詩歌演唱出來後,感覺也是那麼好聽、那麼的具有意境感。隨著動聽的旋律縈繞在耳邊,真的有種繞梁三日不絕於耳的感覺。
李白的《將進酒》我最喜歡的四句詩:
這四句詩,感覺每一句都是那麼的大氣磅礴。每次讀來都能有種別樣的體會。光是讀這首詩就已經感覺到了它的魅力無窮,在《經典詠流傳》里加上了現代歌曲的藝術風格以後,無疑將這首詩詞再次進行了升華,真的是妙不可言。
我感覺我應該是喜歡詩歌的,吟詩作賦要是說,是古代文人的一種交流方式的話。那麼現代社會,寫作也是人和人進行交流的渠道。面對現如今內卷的我們。
假如,能夠多領悟詩歌的精華,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思想和境界的提升。假如,能夠創作出屬於我們自己的詩詞,那也是十分了不得的一件事情。盡管,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但無疑,我國的傳統文化,經久不衰,必將繼續影響著我們一代一代又一代人,願詩詞的世界裡沒有煩惱,只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Ⅲ 請你談談對經典詩詞節目《經典詠流傳》的理解
讓古典詩詞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評析
郝靜靜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萬家團聚,共享歡樂。今年春節,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推出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它不僅創造著「文化過年新方式」,更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悠遠絢爛,凝聚著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強。
《經典詠流傳》將中華優秀的詩詞文化與電視媒介豐富多樣的傳播手段有機結合,兼顧內容上的意境悠遠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把文學經典喚醒、擦亮,讓古典詩詞乘著歌聲的翅膀盡情飛翔,以現代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經典詩詞」,彰顯時代精神
有五千年厚重積淀的中華經典詩詞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情感認同,與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血脈相連。同時,它也是電視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成為沁入觀眾心田的一泓清泉。然而,如何在繼承中發展是時代給每一個媒體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挑戰,也是時代賦予當代人應有的責任與使命。
經典詩詞可謂字字珠璣、句句鏗鏘,踐行著中華兒女對「詩」的理解。無論是《尚書》中的「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還是陸賈《新語·慎微》中的「詩在心為志,出口為辭」,抑或是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詩道志,故長於質」,都傳遞著詩詞的精神蘊涵、文化價值和思想意義。在中華傳統文化浸潤中成長起來的中國人,總是能深切體會其中的壯懷激烈與愁緒萬端,鮮明感受到其中的柔情似水與曾經滄海。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對經典詩詞產生不一樣的理解與認識,每一段經歷也會深化與升華對經典詩詞的體悟。事實證明,中華經典詩詞從未出現真正的斷層和停滯,它代代相傳、世世傳誦,並在世界文化長河中歷久彌新而長盛不衰,這是因為它始終以開放包容的姿態不斷吐故納新、與時俱進。
《經典詠流傳》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傳播著中華優秀經典詩詞帶來的精神給養以及古代聖賢傳達的處世哲學和人生智慧。經典詩詞觀照現實生活,契合時代精神,深入百姓心裡,有機地將古人之思和今人之想融為一體,辯證地傳遞新的思想和觀念。
節目自開播以來就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好評,多首經典之作「霸屏」微信朋友圈,與此相關的關鍵詞也相繼登上熱搜榜。《明日歌》在時間的維度上讓我們重新思索著現代科技和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台灣音樂家胡德夫將《天凈沙·秋思》結合古謠創作出《來甦·秋思》,歌聲所到之處盡是思鄉之情,又寄託著對逝去親友的無限追思;《將進酒》由四個國家的藝術家同台演繹,結合不同的民族樂器重新演繹著中華經典詩詞的韻味與風范;中英文版合體的《登鸛雀樓》將中國詩歌的意境美用英文娓娓道來,實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國際化傳播……
《經典詠流傳》將經典詩詞的精神內涵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既彰顯了其強大的生命力與影響力,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得到重新詮釋和深度發掘,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古為今用」。
「和詩以歌」,融合流行元素
「君子以鍾鼓道志,以琴瑟樂心」。《經典詠流傳》獨具匠心地將經典詩詞配以流行音樂,將傳承使命交託於舞台上的經典傳唱人,讓觀眾在視聽盛宴中領略悠遠的詩詞意境,體味詩詞的韻致與光華,並以音樂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層層解剖經典詩詞中蘊含著的價值空間和情感世界。觀眾徜徉在內涵美和韻律美的雙重享受中,生命記憶和當下語境相互碰撞,在集體記憶中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
經典詩詞的歷史厚重感和現代旋律的流行時尚感共同締造了一場文化盛宴。經典詩詞不再是「陽春白雪」,不再「曲高和寡」,它們紮根在人民的生活里,流淌在人民的血液里,並不斷汲取生活的智慧、萬物的靈性。因此,這檔節目集知識性、娛樂性、觀賞性於一體,讓觀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中華經典詩詞的潤物無聲和春風化雨。平仄對仗結合節奏歡快的音樂旋律,讓經典詩詞在音樂旋律中煥發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經典傳唱人不僅有藝術名家,也有後起之秀,還有許多熱愛生活的普通人。當他們站到舞台上,就都成為經典詩詞的傳播者和守護者,對生活充滿期待、對文化懷揣敬畏,展現給觀眾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驚艷的天籟之音。他們結合自身的音樂風格,巧妙地將經典詩詞轉化為優美的音符,用現代的唱法和曲調來演繹傳統經典。
整個節目中,既有舒緩優美的鋼琴曲,也有節奏歡快的流行說唱;既有熒屏經典的片段回放,也有精心設置的現場演繹;既有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的合作,也有戲曲與音樂的結合;既有古典樂器的伴奏,又有西洋樂器的和鳴……它打破了地域與民族的界限,幾乎調動了當前音樂創作的所有流行元素。
鑒賞團的四位成員從多個角度對經典傳唱人進行專業點評,在歷史與現代、過去和當下之間架起了一座文化橋梁,使整個節目充滿了歷史感和人文情愫,展示了節目的文化品位,挖掘了經典詩詞背後的感人故事。
同時,節目在融媒體背景下進行著與觀眾的多樣化互動,微信搖一搖使觀眾不再受限於電視的線性傳播規律,隨時隨地都可以暢聽經典旋律。心形的感測設備直接連接到背景大屏幕,客觀上達成了現場觀眾和經典傳唱人之間的心靈溝通。《經典詠流傳》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推動傳統媒體的積極轉型,與新媒體有效融通,實現傳播手段的即時化與多元化。
《經典詠流傳》的舞台設置也完全契合節目的內容表達,用筆墨山水畫的意境營造著古香古韻,與經典傳唱人所選曲目情景交融、渾然天成。整個舞台都體現著傳統文化的優美與優雅。
「歌以詠志」,唱響生命贊歌
經典詩詞中寄託著詩人們的情感和志趣,飽含著對人生況味的思索與探尋,將詩歌與人生相結合,主張「文以載道」和「直抒胸臆」,著重表現人在社會歷史中的起伏跌沉。他們用詩詞忠實地記錄著自己的人生境遇,訴說著對人生的感慨,對生活的希冀,將時代洪流的巨變轉化為自己的切身體驗,再融入經典詩詞的字里行間。中國傳統詩、詞、曲、賦、音樂、繪畫、舞蹈等傳統文藝樣式,是中華美學精神的重要承載者,深深地影響著當代文藝美學精神。中國古代聖賢和文人騷客也早已詮釋了這一美學精神內涵,那就是對「真善美」的追求,並深深影響著當下的每一位中國人。經典詩詞是對社會的描述、對情感的抒發,以及對生命的觀照。因而,盡管時移事遷、歲月更迭,我們仍能從經典詩詞中找到情感的慰藉和人生的方向,在其中看到高潔的品質、堅忍的性格和豁達的胸懷。
梁俊老師帶領貴州山區的孩子們傳唱的《苔》在一夜之間登上眾多網站的頭條,「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袁枚的這首《苔》,正是對每一個個體生命價值的真實寫照,對積極生活態度的真誠贊頌。遠在新加坡的中國第一代鋼琴演奏家巫漪麗老師年近九旬,當雙手在琴鍵上上下飛舞、輕盈跳動時,我們感受到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爆發力,她的心中仍舊蘊藏對音樂的無限熱愛和執著堅守。「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奧運冠軍孫楊演繹著劉楨的《贈從弟》,有著令人激奮的壯志豪情。「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香港演員汪明荃、羅家英合唱《鵲橋仙》時,上演著現實生活中的伉儷情深。「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歌手黃綺珊唱著蘇軾的《定風波》,笑談自己人生道路的榮辱不驚、順逆成敗……
當舞台上仿若竹簡的LED屏幕緩慢落下,經典詩詞慢慢呈現,讓現在的我們跨越時空向經典致敬、向古人致敬。同時,經典傳唱人也在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演繹的不僅是經典詩詞和優美旋律,更是自己的人生,每一首歌曲里都在訴說一個故事,談及一段過往,分享一則感悟。
《經典詠流傳》在文化傳遞和音樂創新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美學高度,在滿屏喧囂浮躁的泛娛樂化包圍中脫穎而出,堅守自己的藝術品質和文化立場,將經典詩詞與時代背景緊密結合,讓人們重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不竭的生命力。它帶給觀眾的不僅是復甦文化記憶的歷史呈現,更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時代強音。
(作者:郝靜靜,系山西大學文學院講師、南京師范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博士生)
Ⅳ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經典詠流傳》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1
詩詞是中華民族的國粹,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周日晚自習,周老師組織我們看了經典詠流傳這部片子。經典詠流傳將詩詞與歌詞、京劇等融合在一起,既好聽又朗朗上口,讓人耳目一新。
我首先看到了一名十一歲少年和我國著名的京劇大師李勝素,用京劇的強調唱出了《仆運算元·詠梅》這首詞。他的聲音婉轉好聽,好似天籟之音。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王洪洋,他的京劇唱得這么好。而他從小在加拿大生活,他在英語世界中,還能將漢語說得如此之好,實在是太棒了。
最令我感感到熱血沸騰的就是七十四歲的陳彼得老先生唱得《青玉案·元夕》。別看這位老爺爺滿頭白發,可他的聲音卻寶刀未老。媽媽聽了還覺得他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呢。柯潔也進行了演唱《長相思·山一程》,他的聲音時而大氣豪邁,時而深情脈脈,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經典詠流傳》真是一個難得的好節目,我以後一定繼續觀看。了解更多文化知識。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2
詩詞是中華民族的國粹,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今天在翟老師的推薦下,我看了經典詠流傳這部片子。經典詠流傳將詩詞與歌曲、京劇等融合在一起,既好聽又琅琅上口,讓人耳目一新。
我首先看到了一名十一歲少年和我國著名的京劇大師李勝素,用京劇的強調唱出了毛澤東的《卜運算元。詠梅》這首詞。他們的聲音婉轉動聽,好似天籟之音。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王洪祥,他的京劇唱得這么好。而他從小卻在加拿大生活,他在英語世界中還能將漢語說得如此之好,實在是太棒了。
最令我感到熱血沸騰的就是七十四歲的陳彼得老先生唱得《青玉案。元夕》。別看這問老爺爺滿頭白發,可他的聲音卻寶刀未老。媽媽聽了還覺得他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呢。柯潔也進行了演唱《長相思。山一程》,他的聲音時而大氣豪邁,時而深情脈脈,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經典詠流傳》真是一個難得的好節目,我以後一定要繼續觀看。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3
現如今科技如此發達,電子產品鋪天蓋地的闖進我們的生活。閑暇時間總想逛逛淘寶,刷刷朋友圈,打打游戲,熬夜追劇。直到看了《經典詠流傳》才讓我對詩詞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提起詩詞,多數人都會想起小學時我們在課堂上搖頭晃腦背誦的一首首古詩。可是,當時的我們也僅僅是將詩詞背下來而已,並沒有真正理解詩的意境。今天,當我們以現代文明的形式,用現代歌曲來演繹詩詞的意境,才讓我對詩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藝術家——谷建芬奶奶用十二年的時間譜寫《新學堂歌》,孩子們天籟般的聲音在耳邊激盪迴旋,每一個字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如精靈般敲打著孩子們純凈的心靈,陪伴著孩子們成長。當現場所有的人向古奶奶致敬時,音樂響起的一瞬間,我的心靈也為之震顫,內心不由自主產生敬佩和感動。一個人用自己的力量讓人從內心體會到快樂,這就是「匠心」精神,值得我們為她鼓掌,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龔琳娜和其愛人老羅也讓我心生敬意。一個土生土長的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憑著對編鍾的熱愛,去探索、去研究,即使這樣的研究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成功,但是,他們因為熱愛為音樂的探索付出的努力,就值得我們所有人為之贊嘆!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4
老師一直在想辦法給我們觀看《經典詠流傳》這個節目,想讓我們感受一下那些熱愛我們祖國和熱愛祖國文化的人,是如何以歌曲的形式把自己的心聲表達出來的。
這天下午,老師好不容易弄好了,我們也終於可以看到了。這裡面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一位白發蒼蒼的74歲的老人,為我們唱的《青玉案·元夕》,他的歌聲將我們帶進了作者辛棄疾的內心世界,彷彿他隔著時間的洪流在與辛棄疾對話。那個老人非常熱愛著中國的詩詞,用了自己30多年的時間來研究詩詞,來研究中國的古典文化。老人一曲完畢之後,朗誦了那首艾青的《我愛這片土地》。他朗誦每一句,都是投入了自己最深的感情,嘴唇在顫抖著,用最真摯的`心體會,看完之後,我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許多同學都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我想,在這平靜祥和的世界裡,我們享受著很好的生活,可是我們卻沒有將古人留給我們的文學精粹很好的學習,我感到深深的愧疚與不安。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如果我們不努力學習,知識不強大,拿什麼來捍衛我們偉大的國家?從現在起,我們一定要擔負起傳承中華文明的重任,讓自己與詩為伴,與詞為友,將它們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5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經典詠流傳》第5期,節目包含了三段:第一段是霍尊傳唱《山居秋暝》,寫意國畫的舞台背景與無伴奏多聲部合唱演繹了山林的自然之美;第二段是關喆傳唱《望月懷遠》,利比亞撤僑故事打動了所有人,「祖國萬歲」成為共同心聲;第三段是黃綺珊傳唱《陋室銘》,文化的力量穿越古今,藝術的力量穿透熒屏,愛的力量橫貫人生。每一段都是經典,詠嘆聲一片。
唐代的劉禹錫寫下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以「惟吾德馨」統領全篇,以居處的「陋」寫出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首詩歷經一千二百多年而不湮滅,正是文化穿越古今的力量。
黃綺珊在傳唱的《陋室銘》時,用她略顯沙啞又高亢純凈的嗓音演繹了《陋室銘》,尤其是音樂剛起就以高音為整首曲子奠定了「陋室不陋」的基調,音樂烘託了詩人的高尚氣節,正是藝術穿透熒屏的力量。
嘉賓白茹雲把詩當作與病魔作斗爭的利器,以一個普通農民女性愛詩、愛家、愛生命的情懷打動了鑒賞者,也打動了電視觀眾,文化和藝術都融進了對生命的熱愛和歌頌,正是愛滋潤生命、孕育人類的力量。
;Ⅳ 作文6 《經典詠流傳》觀後感
那晚觀看了央視全新推出的一檔大型綜藝節目――《經典詠流傳》,不禁熱血沸騰,為之點贊。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空氣涼爽,已經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從松溪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連葉青搖想是上游盪下青州。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他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王維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精通音樂與孟浩然,後稱王孟。蘇軾評價他是為摩潔之詩,詩中有畫,王維的其他作品也都很有名,例如《相思》《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的說法,王偉還是一個好靜愛美的人,本詩由霍尊演唱,聲音與詩句完美結合在一起,非常動聽,聽起來非常的寧靜歡樂。
那晚給我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就是孫楊傳唱的經典詩詞,《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Ⅵ 經典詠流傳的意義和價值
我認為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有很多積極意義和價值。意義和價值如下:
首先是意義:
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繼往開來。
它是央視在今年春節推出的又一重磅文化類節目。這檔節目用流褲褲隱行的音符喚醒經典詩詞的生命力,讓更多美好的詩詞在時隔千百年之後流行起來、傳承下去,並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喚醒人們的思考。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Ⅶ 欣賞經典詠流傳陳彼得老師青玉案-元夕製作觀後感
近幾年由於生活、工作的波折使我變得有些頹廢,甚至好幾次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方向。在我正由頹廢生活向即將打起精神的生活中觀看了大型電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偶然觀賞到陳彼得老師的新創「青玉案-元夕」,是我為止震驚和振作。這種精神的一劑良葯在我心裡久久的發威,使我震撼不已,我就馬上把它記錄下來當做我生活中的一種激勵。
我從小就是一個熱愛文化,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熱情,喜歡浪漫憧憬美好的小姑娘。無論是在課堂之餘的生活中還是平常的生活中,我總是不斷地去尋找,去尋找具有文藝氣息的,有文化氣息的地方。美術,音樂,詩詞,文章,無一不伴隨著我左右。
由於工作的不得已,我差點失去了這一夢想,甚至是丟棄。我為此非常得苦惱。身心得不悅是我身心疲憊沒有精神。
依然懷揣夢想和希望的我打開電視,拚命的繼續品味著這國家播出的電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吮吸這這文化盛典的仙露瓊漿,閃亮的屏幕中間出現了一位就別而又讓我感到有點陌生的面孔。一位精神矍鑠,藝術氣息煥發,穿著牛仔褲,像年青人一般精神的身挎吉他的超級酷的74歲老人鏗鏘有力得走到主持人身邊。他就是是台灣流行音樂發源的第二代音樂人,台灣音樂西風引進的第一推手,陳彼得。在我國80年代初期創作了《阿里巴巴》《一剪梅》、《無言的結局》等很多膾炙人口的旋律,更是無數人青春歲月的美好回憶。然而,我並未親耳聽過他的作品。只是覺得他一身青年氣息並未覺得年老體衰。
接著一陣搖滾的旋律歡快得走進我的腦海,鏗鏘有力的跳躍的聲音歡快地吟唱著!多麼使人歡快的旋律!還有一種壯觀的氣勢迎面而來!那一首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這首歌里被表現的酣暢淋漓,充滿了大國之氣,又是那麼得使人歡快!歡快之後聽過陳彼得老師的解析又是在心中充滿了一種震撼。
辛棄疾是一位沙場英雄,一位戰場將軍。他的愛國情懷都從他的詩詞中表現的波瀾壯闊。而這一首,陳彼得老師把他理解成為新中國,祖國的復興,舉國的歡騰,可想老人的心中對現在的祖國的生活是多麼的一種滿足,那種滿足和喜悅又來自對祖國深深的愛。經過了戰火硝煙,經過了崢嶸歲月,沉澱下的來之不易才有了今日無比的喜悅!
然而一首艾青的《我愛這土地》的深情吟誦,使老人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那種愛國情懷在吟誦和熱淚中洶涌的滾滾而至,老人留下那熱淚久久不能平靜,他激動得哭了,我們也都哭了。
一位74歲的老人,臉上卻洋溢著20歲小夥子的喜悅氣息,這深深打動了我,我拚命得叫喊著,釋放出心中的壓抑,生活什麼不可以重來?那經過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不才能遇見彩虹?我們悲傷是因為我們還不夠強,還需要努力!歲月的沉澱都會變成我們的財富,無論生活是喜是哀是悲是傷,都有那動情的故事不是嗎?
我懷揣著理想,品味著成長,換一種歡快的心情,走進了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