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談論語如何走進經典
擴展閱讀
hk歌詞是什麼意思 2024-12-23 15:11:09
將夜動漫哪個版本好看 2024-12-23 15:11:01

談論語如何走進經典

發布時間: 2024-12-02 19:53:24

⑴ 品讀經典的演講稿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演講稿的機會越來越多,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品讀經典的演講稿(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品讀經典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何為經典?經典是人類文學長河中大浪淘沙篩選出來的珍貴典籍,它體現民族的最高智慧,承載著哲人的思想光輝,滲透著聖賢的諄諄教誨。讓我們品讀經典,從經典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形成廣博寬厚的思想和人格。

「讀一部經典的好書,,就像和一個優秀的人對話」,讀古人之書,好比與賢人對話;讀今人之書,好比與智者交談。閱讀一部經典,猶如受一次精神的洗禮,智慧的滋養,心靈的潤澤。

蘇東坡的「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人身上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書卷氣,那種書卷氣雅雅的、淡淡的,總是於不經意間表現在舉手投足中,又帶著那麼一點點的清高和超凡脫俗。我想蘇東坡之所以那麼瀟灑,大約就是因為雖然身外一無所有,但內心卻腹有詩書。詩書就是他的高深修養,就是他的浩然正氣,就是他出污不染的操守,就是他不驚不怒的氣度,就是他不卑不亢的人生態度。

在黃州他窮的連一口酒都喝不上,但卻有了堪稱千古絕唱兩賦一詞;在海南他窮得連房子住都沒有,但卻有了震爍古今的偉大人格。最窮不過杜子美,千秋詩聖到如今。人生的「大有」,只屬於那些「腹有詩書」的人。

腹有詩書,臨茅廁而小酌,不失風雅;胸無點墨,居華堂而高歌,也是無賴。有學識,有見地,有胸襟,雖貧居鬧市自然有人敬仰;無修養,無主見,無德行,雖再裝腔作勢也不過瑣屑卑微。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書不是妝點,而是發自內心的體悟,是積極向上的人格磨練,是古今賢達對我們心靈的一次潤澤。

《論語》沉澱著中華幾千年的文化精髓,堪稱經典,它所包含的所有美麗文化都以他安詳的姿態靜靜的躺在那泛黃的紙張上,像方向標,在人生航行的旅途中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 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所傳達的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度,讓我明白了學習要

有滴水穿石的精神,面對失敗,也要昂起頭勇敢的繼續向前。它如老師教會我們道理,引領我們向上,潤澤我們的心靈。

中國古詩詞,傳承文化的精神紐帶,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

一代梟雄曹操,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須發,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亂世漂泊的李清照,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遙遠的絕響!千百年後仍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取精神財富、潤澤千秋萬代。

當今世界,科技的迅猛發展,要求我們必須全方位發展自己,我們必須像海綿那樣,不斷地吸取知識,才能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而閱讀經典能提升我們觀察世界的高度,讓我們猶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閱讀經典,使我們在思接千載,祝通萬里。可上九天攬月,亦可下五洋捉鱉,可朝拜秦皇漢武,暮訪孔孟太白,夏可觀十里荷花,秋可賞三秋桂菊,北可馳騁於塞外草原,南可徘徊於江南雨巷。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朋友們,徜徉書海,智慧人生,讓我們品讀經典,讓書香浸潤人生,聆聽讀的聲音,享受讀的快樂,讓心靈,在書香中徐徐穿行。

謝謝大家!

品讀經典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學校X年級的XXX,很高興能在這里和大家分享「經典誦讀,放飛夢想」誦讀活動的收獲和體會。

古詩文是中華古典文化的結晶,是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古詩文語句鏗鏘,極富韻味;語言表達簡潔含蓄,極富美感。古詩文的積累,會增強我們少年兒童對美的鑒賞力,從優美的詩句中感悟人生,體會詩人的情感。

我們學校在傳誦古詩文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如:古詩誦讀展示活動。老師鼓勵我們利用每天的課外活動時間進行古詩文誦讀,多年來,我們受到經典美文的熏陶,文化素養和人格品質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如今,經典誦讀活動已經成為我們學校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從XXXX年開始,在我們學校的課程表上就有了「快樂閱讀」一課,我們學校的全體老師都希望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能夠相互傳遞讀書的快樂。每天下午的課外活動,伴隨著悠揚的樂曲,校園沉浸在濃濃的書香之中。這是一段個性化的閱讀,我們可以自由選擇閱讀的書目,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相互依偎在走廊里、校園里讀書。這時,您要是進入我們學校,眼前呈現的是一種享受,一份感動,您能分享到我們讀書的快樂,您會為我們讀書時那股專注執著的神態所動容。為了促使我們每個學生都能養成多讀書、讀好書、愛讀書的好習慣,我們開展了在同學與同學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 「捐一本書,讀百本書」的活動。這樣,每天的「快樂閱讀」,成了我們學校教學活動的亮點。

在輕輕的誦讀中,千古美文的神韻,華夏禮儀的儒雅,悠然再現。我們在琅琅的誦讀聲中,了解歷史,體味人生,豐富文化知識,更主要的是我們深深地喜歡上了祖國的傳統文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讓我們一起誦讀經典詩文,讓經典成為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好的朋友!

謝謝大家!

品讀經典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國學經典」。

我從來不知道,在我牙牙學語時,媽媽教會的第一首古詩就是漢語言的精華;我也不知道,獨自玩耍時,媽媽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我更不知道易學好記的百家姓原來也出自於中華的傳統文化。後來,在老師那裡,我知道了詩詞歌賦的對仗工整,詞采艷麗;知道了古風古韻的情思格律、平仄平收;知道了論語的和諧自然、淡泊、清靜。我終於明白,媽媽,為什麼在我懵懂的世界裡便播下文明的種子;老師,為什麼在我學習的路上讓我們又誦讀又實踐。

這些言簡意豐,言少意深的文字深深地影響著我:

小時候,當其他小朋友丟失橡皮時,我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橡皮遞過去;當有的小夥伴摔倒時,我會鼓勵他堅強的爬起來;當我的繪畫作品得獎時,我會說出來和好友分享。因為我知道「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道理。

因為從小喜歡誦讀經典,我和其他同齡的孩子便有了幾分不同,老師們都誇獎我是最懂禮貌、最善良的好孩子。當同學們在下課盡情嬉戲的時候,我會捧著一本散發油墨香的書靜靜的讀著;當他們因為一件小事而爭得面紅耳赤時,我會笑著去勸慰他們;當他們因為我游戲做得不好而埋怨斥責我時,我會一笑置之;當他們有了困難而需要幫助時,我會挺身而出,毫不猶豫。因為我不會忘記:「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的點睛之筆。當村裡的孩子們守在熒屏前時,我會神遊於故事中的精彩世界,當天色已晚,月光朦朧時,我還不忘手捧一本《增廣賢文》漸漸沉入夢鄉。

因為喜歡讀書,在無意中我的積累量多了起來。精彩紛層的語文課堂,總是我施展才華的好地方。當老師提問「花有重開日」的下一句時,我會脫口而出「人無再少年」。不得不令其他同學瞠目結舌。他們哪裡知道,在課余時間,我早已把《弟子規》、《三字經》、《增廣賢文》、《百家姓》等當成了我最好的`夥伴!~

與經典為友,伴幸福同行,經典是我成長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讓我們一起背誦經典詩文,接受經典的熏陶吧!

謝謝大家!

品讀經典的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什麼是經典?經典就是永恆,永恆就是永遠都不會衰敗。多年之後,人們一提及便會想到的事物,這便是經典。經典就像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給人指引,教人道理。

記得我們的小時候,最愛看的便是最具有玄幻色彩的一部電視劇——《西遊記》。幾個小夥伴一起無聊之時,便會裝扮唐僧四人西天取經。我身材比較瘦,所以我一般是當孫悟空。那時,我手拿金箍棒(其實是一根木頭,只是長度相似而已),上「天宮」,下「閻王殿」,闖白虎嶺,救師傅,戰妖怪……無事不做,不覺無趣,反而頗有幾番風味。

這些經典伴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也對這些古董感到無比的珍惜,可看看如今的少年,又是怎樣?

我有一個表弟,家裡條件還不錯,而他又是獨生子,他父母便很寵愛他。上次他生日,我問他要什麼禮物,他開口就說出幾個連我都沒聽過的名字,不知道是我的見識短淺還是另有原因。於是我便接著問,他說是漫畫,我回答說我送你幾本名著怎麼樣,他說不要,要漫畫。由此,我也不知道是如今的世界變了,變得要創新了,孩子們都用其他的書籍代替了經典,我並不是反對看這種課外書,而是用娛樂書刊來代替經典書籍,實在不可取!。我有很多的弟弟妹妹,當我看到他們的漫畫書比課本都要干凈時,心裡不由得發出一種惋惜:如今,人們越來越不重視經典讀物了。

這些經典是我們的祖先千萬個日夜的血汗結晶啊!我們又怎麼能讓他們沉默在書架上抹上一層厚厚的灰呢?經典是用來閱讀,是用來增長知識的,是前人給我們的經驗,而在很多人心裡它們不過是沒有意義的擺設!我又不由得痛心起來。

讓經典弘揚下去,我們不該讓永恆的經典沉默,既為了你自己增長知識,也為了全人類的精神文化吧!

謝謝大家!

品讀經典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國學經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弟子規》《三字經》《史記》??猶如一汪清泉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而這其中,最讓我受益匪淺的便是——《論語》。讓我們跨越時空,走進了兩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尋他的仁禮之風。 《論語》中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溫習,鞏固知識。

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著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與之類似,《論語》中的另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其實也在強調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隨著自己文化修養的不斷提高,當回過頭在看到以前的學過的東西的時候,就會有新的價值觀和判斷能力。孔子的這種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為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中的僅兩句話,我就收獲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國學經典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如若我們一味讀書而不勤於思辨,就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主見,學習的過程亦是味同嚼蠟,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但是,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張網捕風,一無所得。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這些都是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論語》不但詮釋了學習過程中溫習與思考的重要性,還提醒我們要重禮儀。「不學禮,無以立。」 只有簡單的六個字, 卻含義深刻。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做人沒有禮節就不能生活,做事沒有禮節就不能成功,治國沒有禮節國家就不能安寧。不學禮,不懂義的人;只有言教,沒有身教的人,最終也無法以德服人,無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被淘汰的。兩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這樣教書育人,而我們,作為全國文明衛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著知識教育,更應該知書達理、舉止文明、談吐得體,提高道德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學好知識,成為一個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的小學生,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復禮;躬行仁義,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於道,建中建極。兩千五百年的荏苒時光,沒有讓《論語》湮滅在汩汩的歲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時間的打磨而顯出璀璨之華。

朋友們,用仁愛之心,為自己尋覓一個擁有文明和諧之美的桃花源吧。願你播下精選的種子,收獲精美的花朵,閱讀經典之書,享受精緻生活。然後躺在清風送爽的綠色大地上,仰望那無邊無限的蔚藍屏障,聆聽那動人心弦的國學經典傳唱,它會讓你置身於另一個世界——一個充滿仁愛的和諧社會。

讓經典的種子在我們的校園里開出璀璨之花!

謝謝大家!

⑵ 讀國學經典的建議與方法技巧

國學經典 博大精深、浩瀚無涯,對於國學經典的閱讀 方法 和建議以及選擇哪些內容進入國學經典的誦讀活動當中,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問題。以下是我整理的讀國學經典的建議,歡迎閱讀!

↓↓↓更多國學經典的認識和心得內容(詳情入口↓↓↓) ☞☞ 學習國學經典的 心得體會 :感受國學經典智慧 ✔✔ ☞☞ 學 習國 學經 典的心 得體 會:國 學經 典博大精深 ✔✔ ☞☞ 讀國 學經 典後的感 受作 文:民 族文 化源遠流長 ✔✔ ☞☞ 讀國 學經 典的好 處和意 義:陶冶品 德修養和情 操 ✔✔ 讀國學經典的建議一

堅守一個基本點——潛心靜氣

之所以如此重要地強調“潛心靜氣”,是由於國學經典都是經過千百年的積淀沉積下來的“典中之典”,因而它自身有著一個不容忽視的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底蘊厚重、氣息寧靜。

如果我們借用相關學科的原理來理解、把握國學經典的這一特徵,我們可以將其認定為國學經典的重要機理特質,這就是:寧靜、潛心。

從近現代國學大師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在現實的生活中,唯有具有寧靜、潛心這類特徵的人們,才能真正走近國學經典;只有在紛繁復雜的現實環境中,靜得下來的人、潛得下來的人,才有可能在內心中真正容下國學經典。

放眼望去,在我們的身邊,不少的人們都被現代社會許多時尚的、流行的、快餐的 文化 捆住了自己的心靈、捆住了自己的手腳,在我們內心深處遺傳下來的小農意識時不時地還會冒出來,世紀末、世紀初那種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心態也還沒有完全消除,因而我們很難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國學經典的腳步,也就更難以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續國學經典的精髓。

品嘗著國學經典“潛心靜氣”的機理特質,我不由得想起了胡錦濤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對於我們全國教師的殷殷期望:“希望廣大教師淡泊名利、志存高遠,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看看吧,這絕對不是一種巧合,它實質上代表著承繼了國學經典精髓的老一輩對我們後輩的期盼。

面對此,我的建議是:朋友們,讓我們潛下心來、靜下氣來,與浮躁的心態道聲再見,與快餐文化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僅走近、更要走進國學殿堂,與大師為友,和經典同行!

讀國學經典的建議二

把握一個切入點——熟讀成誦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它的載體是國學經典,它的關鍵點是誦讀成誦。

誦讀誦讀,必須堅持一個基本的關鍵的原則是:“不求甚解,只求熟讀”。這一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重要的誦讀 教育 原則至今仍然有用。因為,還在人們比較年輕的時候,是人們機械記憶發展比較好的時候,也是外界刺激相對較少的時候,抓住這一時機,有目的地、有計劃地、有組織地讓他們接觸一些人類最為優異的典籍,給學生們從小建構一個高水平的平台,是現代教育所承載的一個偉大的歷史使命。

在學生們誦讀國學經典的時候,我們必須提醒,當我們的學生從小就學習了不少國學經典以後,我們成人最為需要的是一份等待——這是一份美麗的等待,這是一份需要戰略眼光的等待,這是一份需要我們付出時間與心血的等待。

當我們聯系相關學科的基本原理來認識與把握這種等待的時候,一定會發現,動物生長中的反芻原理可以引進我們國學經典誦讀的理論基礎,因為反芻原理告訴我們,預先吃下去的一些食物,在其胃裡慢慢蠕動、消化,最後將會逐漸地轉化為它所需要的養料;白酒釀造的原理也可以引入國學經典誦讀,因為白酒釀造原理告訴我們,醇香的白酒,往往都是人們等待多年以後才能品味的。

讀國學經典的建議三

找准一個關鍵點——經亦求精

國學經典都是被世人所公認的最為重要的、具有永恆價值的典籍、技藝,都是經過歷史驗證的精華之“菁華”。由於國學經典博大精深、浩瀚無涯,選擇哪些內容進入我們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仔細剖析的命題。對此,我們的建議是:“經亦求精”。

所謂“精亦求精”就是說,我們要在“度、量、正、懂”四字上,下足、下夠相應的功夫:

所謂“度”就是要把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放到一個適當的位置上,不能讓這一活動影響到學校、社區、家庭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也不能過度超越學生們、家長們、村民們、居民們以及我們自己的接受程度。

所謂“量”就是在推進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精選經典之中的有代表性的、精華的內容來精讀、精講,不要叫學生、家長、村民、居民讀得太多。根據國內不少地區不少學校成功的做法與 經驗 來看,我們建議在成都教育界推進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在讀本上做出自己的特色,這就是:以《論語》為經,以《弟子規》為緯,輔之以《道德經》、《大學》、《中庸》以及唐詩宋詞,構建一個適合中小學生年齡特徵、適應時代發展要求、體現國學經典精髓的教材體系。

所謂“正”就是指在誦讀內容上,要特別注意把那些已經明顯不適用於當今社會的內容去掉,只選取正確的內容給予學生、家長、村民、居民;同時還可以考慮如何結合現代社會的文化特徵、技術特點來正確地傳播、學習國學經典。

所謂“懂”就是在組織學生、家長、村民、居民誦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可以擇其關鍵點、擇其與人們生活聯系緊密的內容,進行淺顯的、簡潔的講解。同時,我們特別指出,在幼兒園和小學低段,幾乎完全可以不考慮學生的理解水平問題,也就是在這一階段,只需要引領他們誦讀成誦就行了。在小學中高段以後,學生們在誦讀前,可以適當地給他們講清所學內容的道理。這樣既可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又有助於他們在基本上懂了的基礎上,更好地也更容易地記憶、背誦。在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給學生們、尤其是給小學生們講解國學經典方面的內容,請老師們特別注意語言表達,我們的建議是:降低坡度、語言通俗簡潔、語義適合學生接受水平;可以考慮採用講 故事 、誦 童謠 、繪畫、情景劇等方式來呈現;還應當注意現代語境的特點。

讀國學經典的建議四

重視一個提升點——關注研究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走到現在這一步,一個重要的命題就是盡快引進研究的手段、技術,對國學經典誦讀活動進行全方位的 總結 、研究、探索;一方面是盡快總結試點學校的經驗,使之成為進一步推進以及進一步擴展的重要的技術基礎,另一方面是開始研究在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中發現的各種問題,使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能夠更好地健康順利地進行。

第一,研究誦讀的特點

根據有關專家的意見,所謂誦讀,是指把訴諸視覺的文字語言轉化為訴諸聽覺的有聲語言的活動;採用誦讀方式,可以邊讀邊想像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然後再用語言把想像中的畫面描述出來。誦,是指說話聲音的清澈、響亮,是指用有高低抑揚的腔調來念;“誦”,是一種有情態,而又寓情於聲、以聲傳情的表達方式。讀,就是讀書、念 文章 。通俗地說,誦讀就是通過朗朗上口的反復誦讀,通過眼、口、耳、腦共同活動,來感受、領悟語言獨特的語音美、語言美和意境美。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古詩詞的好方法、好習慣,也是培養文言語感的重要途徑,這是千百年來已被無數事實證明了的經驗,也是學習語言的必由之路。從“書聲琅琅,口舌成瘡”“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中都可以看出,我國自古以來對誦讀法就是高度重視的。在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推進的過程中,應注意指導誦讀者的誦讀——不僅要讀准確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奏、韻律、情調,在誦讀中仔細品味文章的語言,深入作品意境,獲得美的享受,還要注意指導誦讀者敢於放膽地誦讀,敢於大聲地誦讀。

誦讀法是一種倍受古人重視的傳統的閱讀方法。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在《朱子童蒙須知》中說:“凡讀書,……只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曰:‘讀書千遍,其義自現。’謂讀熟則不解說自曉其義也。”誦讀法也一直是我國語文教學傳統的優秀教法之一。現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對誦讀法推崇備至,他認為:“吟誦就是心、眼、口、耳並用的一種方法。”“不朗讀,光靠瀏覽是學不好語文的。”

第二,研究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常規化問題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已經在試點學校、試點社區取得了初步的效果,要想盡快地固化這些效果,一個重要的命題是如何把現有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納入學校、社區的日常工作系列,使之常規化。

第三,研究中小幼教師、社區國學經典誦讀推進者國學經典素養提升的問題

不容置疑地說,在當今中青年當中,有著一定國學經典基礎的人,是數量十分有限的。就我本人來講,至今在國學經典面前,只能算是一個門外漢;我期盼著在這次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中,慢慢地成長為一個國學經典 愛好 者。因而,我認為,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最終開展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將會取決於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推進者自身的國學經典素養。在這樣的情況下,盡快地提升中小幼教師、社區國學經典誦讀推進者的國學經典素養,也就成了當務之急。

看了讀國學經典的建議還看:

1. 國學經典誦讀心得體會3篇

2. 2017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3. 讀國學經典感悟

4. 必讀的40條國學經典名句

5. 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600字

⑶ 結合論語名句談談如何走進經典

結合論語名句分析走進經典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講解】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講解】君子,吃食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講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講解】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知新)

【講解】:復習學過的知識,可從中獲得新的見解與體會,憑借這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

【講解】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7.朝聞道,夕死可矣。

【講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

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講解】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裡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

9.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講解】發奮時候竟忘記吃飯,快樂時候就忘記了憂愁,把自己就要老了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罷了。」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講解】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1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講解】多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講解】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路途又很遙遠。

1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講解】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14.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講解】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後落葉的。

品德篇

15.巧言令色,鮮矣仁。

【講解】花言巧語,裝出和善的面孔。這種人,心裡不會有多少「仁德」(這種人不會有真正的愛人之心)。

16.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講解】有了過錯,別人都能看到;改了,人們都會敬仰他。

17.德不孤,必有鄰。

【講解】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

18.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講解】: 一個人的高尚的品質和外在的表現一致,然後才能成為君子。

19.君子不器。

【講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樣(指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用於贊美別人多才多藝)

20.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講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驗他,卻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卻可用小事情考驗他。

2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 (殺身成仁)

【講解】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的,只有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

⑷ 談談閱讀經典的好處 觀點鮮明 運用修詞手法

談談閱讀經典的好處 觀點鮮明 運用修詞手法, 聯系你閱讀的名著,談談閱讀名著的好處。觀點鮮明,並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80字以上

我讀了很多名著,不過事先聲明下我不是中文系,我是計算機專業的,感覺好處有以下幾點:
1、顯得有點學問,記得上次一次同時聚會,我冷不防冒出幾句資治通鑒,引得全場驚訝,那個滿足感不言而喻了。
2、寫作有很大的幫助,我是考公務員的,當時申論100分,我拿了87分,算是高了,總結下經驗除了看了點申論題之外就是讀名著小說等的好處。
3、作為中國人應該學,應該看。當有外國友人問你關於中國名著的事,如果你回答不知道,這丟的不是自己臉,臉丟大了。
4、有些名著一次真的有點不懂,像紅樓夢,多少專家在研究,一會出這么個說法,一會出那麼個說法,都是專家,咱有撒評論的理由,看不懂是一回事沒看是一回事,記得當時看紅樓夢,那個睡神啊,也太眷顧我了吧,不怕您笑話,用了大學3年才完的,不過看到後來真不錯,你可以試下。
5、建議有些書先看下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還有有關文章的分析,或許對你看書有點幫助。
6、人活一世,區區幾日,能多看點就看點吧。
7、我們計算機語言裡面只有弊擾1和0,這是大學教授說的,你自己體會吧。

誦讀經典的好處

你好! 1.有的古典名著是歷史的奠基,是創新的先導,是歷史的沉澱。 2.有的古典名著裡麵包含了計謀、軍事的運用;成功的秘訣;睜卜拆社會的規律;而且任何年代都適用。所以想成功,想揚名立世的人士都會選擇看《三國演義》《孫子兵法》…… 3.有的名著本身文筆就很好,並有勵志作用,看後使人們振奮,堅強的,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4.有的既有以上3點的又在當時特別創新的,後人難以超越的。例如《聊齋志異》《西遊記》 5.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文化的不朽之作。如四書五經《論語》《孟子》《墨子》《大學》《老子》《中庸》等 6.悠閑時看某些有情節的名著,可以陶冶性情,提高寫作水平,開闊視野 7.可以了解文學常識與各方面的知識,增長見識與眼光; 讀文學名著,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這是我們在家庭和學校中學習不到的知識,文學名著是我們的前輩給我們留下來的精神瑰寶,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夠寫出那樣的文字來,著是我讀名著後的夢想,有一種想當文學家的渴望,是它們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華悉棗。讀書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多讀名著一定有好處!

閱讀經典的快樂 閱讀答案

...不一樣的說

談談你對閱讀傳統經典的看法

苦澀卻又回味無窮,特別是紅樓夢,基本上第一次讀是沒有什麼感覺的,或者根本就沒有興趣往下看。但是讀得多了就會發現經典畢竟是經典,記得讀到黛玉葬花的時候,因為我一般聽著紅樓夢的曲子,一邊讀書,居然落淚了。推薦可以先看看一些專家學者的看法,比如易中天品三國之類的,提起自己的興趣,然後去深入的閱讀,這樣會理解的比較透徹

如何閱讀經典

如何閱讀經典?這在今天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絕對懷疑與歷史虛無充斥一切、人文學科危機和多元文化主義的背景下,在一個多媒體的時代,提倡閱讀經典似乎很不時尚。
美國學者哈羅德·布魯姆曾在《西方正典》的最後一章「哀傷的結語」中曾悲觀地說:「我在一所頂尖大學教了一輩子文學以後,反而對文學教育能否渡過眼下的困境缺乏信心。」美國加州大學希利斯·米勒也在《論文學》中開首就說:「文學的終結即將來臨。」但我更相信他的另一句自相矛盾的話:「盡管它的末日不遠,但文學卻是永恆的、普世的。」因而我們對經典的閱讀也是必須的。
關於經典閱讀的方法古今中外有很多專門而精到的論述,在本欄目的文章中,我們特地邀約了大學的老師和我們中小學的一線教師一起,探討如何閱讀經典的問題,他們的文字表達了獨到的見解,也介紹了一些有效的開展經典閱讀的教學方法。
這里,我只想從閱讀者自身心態的角度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因為在這個充滿焦慮的時代,人們已很少關注自己的內心,我們需要用「閱讀經典」來安慰我們疲憊麻木的心靈,用「閱讀經典」來使那些枯燥乏味的日子變為愉快的時光,用「閱讀經典」來使我們日夜澎湃的腦海平靜下來並使之充滿崇高聖潔的思想。
這樣,就需要我們「虛心」。所謂的「虛心」,就是把「心」虛空了,給經典留下一個空間,讓經典在你的心中佔有一個位置。這樣,就需要我們懷著敬畏的心、謙恭的心去閱讀它。今天,現代科技與商業的繁榮,各種光怪陸離的感官體驗讓人目眩神迷;信息傳遞的便捷,讓人誤認為自己就處於世界的中心,從而產生一種虛驕、狂傲的自信。很多人懷疑一切,目空一切,他們用質疑批判的態度對待經典,這是無知的,也是錯誤的。我們首先要讓經典走進我們的內心,存儲在我們的心中,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它,並時時汲取它的營養,然後在認真學習研究的前提下歷史地、客觀地、科學地看待它、研究它。
其次,在經典的閱讀中,我們不僅要能夠入乎其內,還要能夠出乎其外。一方面我們要把經典中蘊藏的思想讀出來,放到當下的現實世界裡來,讀到自己的身上來;一方面我們還要把現代的思想讀進去,把個人的情感認識讀進去,用時代的知識和視野,賦予經典全新的生命,從而獲得你個人獨特的閱讀感受,把經典讀活。義大利著名學者克羅齊所說的「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就是這個意思。

學文科的不免要讀經典,然而不少經典看起來費時費力不討好,劉瑜比喻說速度相當於從沼澤里往外拽一輛馬車。既然讀得這么辛苦,為什麼還要讀呢?其實經典之所以是經典,不應該是有多少人贊美過他它,而是它能真的能幫助你認識正反世界與自己。如果它不能做到這一點,要麼是你的功力不夠,要麼是它真的其實也沒有什麼。正如有人所說,肖邦其實也沒有什麼,不過是他那個時代的周傑倫嘛。

閱讀經典最常的莫過於了解它所處的時代背景,從小說中了解那個時代的人生百態,揣摩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或諷刺或贊嘆,了解作者生平也是很有用的,比如他寫書的動機和目的。
而我們在拜讀大作的時候,
一是要仔細品味某些精彩片段的手法和含義,
二是融入書中場景,代入角色,從而帶來更多心靈上面的共鳴和震撼,
三是不要只因看書而看書,一本好書就能成為枕邊書那樣,不同的時候看的心情和想法是不一樣的。
四是鼓勵要用自己的思維看待書中的故事,獨立的角度分析主角所處的場景和做法,換位思考,想想原因
那麼 從中你就能收獲一個時代的脈絡了,了解了作者的意圖,書中的精彩之處,給你帶來的感悟 對你的思考方式的轉變,歷史,政治,文化等等知識。都會在你的閱讀中積累起來,

讀經典書談人生觀

我也要找

運用了什麼修詞手法?

對偶or對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