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荀子的經典名言有哪些

荀子的經典名言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4-11-26 11:55:00

❶ 《荀子》十句名言是什麼呢

《荀子》十句名言是:

1、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

2、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

3、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5、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6、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荀子·勸學》

7、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8、人之於文學也,猶玉之於琢磨也。

9、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10、尊嚴而憚,可以為師。

❷ 關於荀子的名言

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而輟廣,君子不為小人匈匈也輟行。
荀子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荀子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荀子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多知而無親,博學而無方,好多而無定者,君子不與。
荀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荀子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載人,不能治人。
荀子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荀子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然後為德。
荀子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荀子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荀子
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
荀子
凡斗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
荀子
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荀子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荀子
君子以德,小人以力。
荀子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荀子
酒亂其神也。
荀子

❸ 《荀子》中的名言警句(精選5句)

1、 君子也是一

2、 知而好問,然後才能。

3、 一躍,不能十步;十輛馬,功在不舍。

4、 所以不積小步,不至千里;不積小流,不能成江海。

5、 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荀子》

❹ 荀子的名言

荀子的名言有以下內容:

1、「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譯:(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2、「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荀子

譯:君主是百姓的本源,本源清澈,支流就清澈,本源污濁,支流就污濁。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譯:不登上高山,就不能夠知道天到底有多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有多麼的厚。

4、「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譯: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多次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智慧明達並且行為不會有過錯了。

5、「良農不為水旱而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荀子

譯:優秀的農夫不因為遭到水災旱災就不耕種,優秀的商人不因為虧損而不做買賣,有志操和學問的人不因為貧窮困厄而怠慢道義。

6、「恭敬,禮也;謙和,樂也;謹慎,利也;斗怒,害也。」——荀子

譯:恭恭敬敬,就是禮節;協調和諧,就是音樂;謹慎小心,就是利益;爭斗發怒,就是禍害。

7、「先義而後利者榮,先榮而後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荀子

譯:以道義為先而以利益為後就會得到光榮,以利益為先而以道義為後就會受到恥辱。光榮的,經常通達;恥辱的,經常窮困。

8、「君戒專欲,臣戒專利。」——荀子

譯:為君的要戒止自己權欲,為臣的要戒止自己的利慾。

9、「凡斗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荀子

譯:大凡愛爭斗的人,一定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而對方是不正確的。

10、「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荀子

譯:說話說的得當,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現;不該說話的時候能沉默的得當,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現。

❺ 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釋100句

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釋如下:

1、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解釋:木材經過加工以後就能變直,刀劍在礪上磨過就會變得鋒利,君子學習淵博的知識,並且能經常注意考察自己,那麼他就會變得聰明,而行動上也不會犯錯誤。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解釋: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親臨深澗,就不知道地有多厚。

3、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解釋:出自善良的本意引導他人稱作教導。

4、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後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後深。故聖者眾之所積也。

解釋:如果沒有人民就不會不國家沒有一點土就不會有山的形成,同樣的如果沒有平時的積累就不會不現在的經驗了。

5、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暗於大理。

解釋: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於枝節問題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警戒人們看問題要全面,不要拘泥於片面的成見。

荀子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至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一說時人相尊而號為卿) ,戰國末期趙國人 ,兩漢時因避漢宣帝詢名諱稱」孫卿「,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時代百家爭鳴的集大成者。

荀子總結百家爭鳴的理論成果和自己的學術思想,創立了先秦時期完備的樸素唯物主義哲學體系,他的思想在以後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發展中潛移默化地發生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