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怎麼教孩子誦讀經典
擴展閱讀
心理知識測試小妙招內容 2024-12-25 13:04:52
什麼動漫時長多的 2024-12-25 13:03:48
格倫教育在哪裡 2024-12-25 13:00:49

怎麼教孩子誦讀經典

發布時間: 2024-11-23 03:03:29

⑴ 教孩子怎樣掌握國學經典誦讀的方法

第一,可以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保證發音的標准;
第二,在學習的黑板上對國學經典進行介紹,並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材料;
第三,在語文課上或者是音樂課上都可以進行國學經典的誦讀;
第四,在上課之前進行朗誦,有利於提起學生的精神;第五,父母可以跟子女一起進行誦讀,能夠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
國學經典誦讀方法大致如上,在此,要注意對老師進行良好的培訓,注意教學方法的創新,提升學生的誦讀興趣。

⑵ 如何指導小學生誦讀"經典詩文

一、從繪畫中拓展

可以是教師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出來,也可以是學生自己動手,這樣學生在背誦時,頭腦中就有了畫面作為依託,不但背得快,而且背起來也是言之有物。 從最簡單的詩句「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開始,我就引導學生通過畫畫的方式,來理解詩句。自居易的《憶江南》我搜集一些江南美麗風光的圖片,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嘆下,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為何難忘江南,從而讀出對江南的贊美。送別詩我通過讓學生講述與朋友離別時的故事和心情,來體會朋友間依依不捨得離別之情……古詩詞雖然離我們很遠,但古人的心情與感受無不包含在這短小精煉,意味悠遠的詩文中,只有貼近我們心靈的詩句才是千古名句,我們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才能更好的理解詩文。

二、用故事中引導

古詩的語言簡練,有的詩本身就是一則故事,如《石壕吏》寫了石壕村的官吏夜裡抓壯丁,連老婦人都不放過的故事。再如《七步詩》寫的是曹操死後,曹丕做了皇帝, 對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做不到就將行以大法處死,而曹植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聲而說出六句詩來。類似此類的詩還有《送元二使安西》《尋隱者不遇》等等,針對小學生都愛聽故事的特點,在誦讀前,先把故事講給學生聽,學生明白了詩的大意,背誦起來詩中的句子就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字眼構成的了。

三、用歌唱中表現

詩詞吟唱是中國古代兒童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就藝術起源講,詩、樂原本一體,或者說詩歌、舞、樂原本三位一體。《禮記·樂記》所謂「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毛詩序》言「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講的都是「詩、樂原本一體」這個道理。

現在,好多兒童歌曲作曲家認識到古詩是兒歌的歌詞資源,把古詩譜上曲調,便於兒童唱誦,我覺得,在教學中適當引入,對於減輕學生背誦古詩的負擔是有效的,也實現了寓教於樂。像谷建芬老師譜曲的《詠鵝》、《春曉》、等曲調優美、活潑明快,而且曲調與詩的內容、意境吻合,學生唱誦古詩,還受到詩情、音樂的熏陶。因此這是不錯的教學資源。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學生特別愛聽流行歌曲,像周傑倫、林俊傑、王力宏、吳克群等等,問起崇拜的原因卻是說不清,含糊其詞。為了能與他們交流,教育更有針對性,業余時間我選了他們愛聽的幾首歌曲,發現還真值得研究與品味。周傑倫的作品中總是有著一種濃濃的古典情結,幾乎每一張專輯都要有一首屬於中國風的歌曲。比如《東風破》中舊地重遊物是人非般的淡淡哀愁,《發如雪》中前塵後世輪回不息般的輕輕喟嘆,《千里之外》的天各一方生死難忘的一生等待,《青花瓷》 里自顧自美麗的青瓷極品??配以古箏撩撥,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二胡悠悠??大量傳統意象意境的融入,使歌曲聽起來古樸而典雅,中國的古典情結是非常突出的。

即使是沒有被譜成曲的古詩,也可以讓學生和著詩的節奏,擊掌而誦,這樣學生把詩當作童謠,有時在課間游戲時,也聽到他們的誦讀聲。

四、引用活動展示

學生背誦積累的多了,老師就要創建一定的平台讓學生展示。平時我間隔一段時間就會舉行一些「背誦比賽」「朗讀擂台賽」等,讓學生將自己的所學進行充分的展示,表現優秀的給予獎勵。黑板報也是學生展現的舞台,學生將自己背誦古詩文的方法,對古詩文的所思所得都可以寫下來,刊登在黑板報上供大家閱讀欣賞。

五、家校配合,雙方監督

學生的成長,要靠學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在經典誦讀活動中,我取得了家長的大力支持,老師和家長密切配合,共同督促。特別是低年級時,學生剛開始接觸少兒啟蒙讀物,既不識字,又不理解文中的內容,我要求有能力的家長每周抽出一定的時間,為孩子引讀或陪讀。在反復的誦讀過程中,使孩子領悟詩文真諦,受到經典的熏陶。學生年齡大一些後,家長還要經常檢查孩子的讀書進度、閱讀數量和讀書筆記等,及時鞏固孩子的讀書成果。

六、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在平時的經典積累中,我既教孩子們誦讀,自己也抽時間閱讀經典古詩文,有時候跟學生們一起背誦,一起比賽。因為我的參與,孩子們的積極性更高了。閱讀經典,增長了我的教育智慧,提高了我的文學鑒賞能力。只有自己多讀多積累,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古詩文誦讀活動廣泛深入的開展。

⑶ 如何引導幼兒誦讀《三字經》

在了解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如何能更好地引導他們自覺進行誦讀呢?
下面我們介紹幾種主要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被動養成法。這個方法適用於年齡較小的兒童,特別是3歲以前的兒童。根據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這個時期,他們地學習方法主要是「耳濡目染」,他們非常善於模仿學習。這就需要家長有意識地為他們營造一個誦讀的環境。家長可以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在孩子的面前誦讀經典,不管他聽不聽,都要堅持誦讀下去。這樣持續一段時間,孩子也就模仿會了,也就能「脫口而出」了。你往往只要提一個字,他就會自己背下去的。如果,能有相關經典的誦讀錄音,平時反復地放給兒童聽,效果也是很好的。最好是家長帶誦,錄音輔助,這樣全家都可以感受到道德的真諦,都可以同時接受道德修養地教育,其效果會更好! 。
2.主動引導法。這個方法主要適用於年齡稍大,具備一定理解分析能力的兒童。對這些孩子地教育,家長、老師可以先和他們交流,給他們講解道德修養的重要性,讓他們首先認識到自己必須要加強道德修養。然後,再告訴他們經典誦讀的方法,並引導幫助他們進行誦讀。由於他們自己已經接受了道德教育必要性的觀點,所以,他們也就能夠自覺地進行誦讀了。
同時在引導兒童進行經典誦讀時,要注意:
1.要寓教於樂。兒童時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很強,我們可以通過游戲、故事、詩歌、繪畫等形式激起孩子們探索的願望,提高他們的興趣,使兒童在愉悅中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
2.不要強求對經典原文的理解,會誦會背即可。為什麼呢?請看下面兩位專家的觀點。武漢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陶梅生說:經書中很多內容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當中,如果能把這些內容變成孩子熟悉的生活中的東西,則更符合孩子認知的規律,古時的孩子也是到了五六歲才開始接觸經書的。兩三歲的孩子應該訓練表達能力,而孩子到了七八歲,正處於機械記憶的發展期,讓孩子背一些重要的篇章,一方面能夠鍛煉他們的記憶能力,另一方面對其文字能力、理解能力也會有提高促進的作用。華南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博士生導師申荷永說:讀經運動本身並不強調理解。中國漢語是形音義結合的特殊的語言系統,經書或者唐詩宋詞有音調、節奏,念起來琅琅上口,孩子讀起來像唱歌一樣,他可能會覺得好玩、會產生興趣,即使是兩三歲的孩子也會有自己的選擇。另外,大家不用把這件事情看得太嚴肅。兩三歲的孩子唱個兒歌沒人會覺得奇怪,但是在大人眼裡經書比較嚴肅,幼童去讀經就好像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所以引發了很多討論。而孩子本身可能是把這件事情當作一個游戲。所以如果不是強迫孩子硬背,也沒有發生干擾孩子口語發展的問題,能夠讓孩子在讀經的氣氛中被潛移默化,我個人還是懷著比較寬容的接受心態的。
在家庭中進行兒童經典誦讀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為孩子的誦讀營造一個輕松而舒適的氛圍。
最好創造一個人人都在誦讀的環境,讓孩子浸濡其中,自然會樂意親近經典。在北京的四合院,每到傍晚晚飯後,大人小孩都會聚集在院子里,小朋友在中間整齊地坐著,聲情並茂地誦讀著《四書五經》、《唐詩宋詞》,而家長要麼參與其中,要麼圍在旁邊,微笑地看著讀經的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記憶經典的速度非常快!因為,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學起來更輕松;有這么多小朋友一起念,讀的更來勁!而且,孩子們也會暗暗地較勁——「這一段他會背,我怎麼不會背?」於是在其他時間偷偷地背,自發地背。如果孩子能這樣的話,家長還要擔心什麼?
當然,現在很多居住在都市裡的孩子,和周圍小朋友一起交流的機會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的作用就更明顯了, 晚上,一家子圍在一起,爸爸讀一句、媽媽讀一句、孩子跟著讀一句,每天如此。這是一個難得的父母與小孩交流的機會,大部分孩子都會很珍惜這一段和父母一起「讀經」的時光的。
第二,不求理解,只求熟讀;只獎勵,不強迫。
孩子只要反復念,自然就能背誦下來。反對強制,反對把「經典誦讀」當成一門功課來進行。要讓孩子知道,讀熟了經典,以後學習會輕松很多;要讓孩子知道,只有讀經的時候,爸爸媽媽才肯定陪伴在身邊;要讓孩子知道,把整一篇的《弟子規》,《論語》背下來,自己會有多大的成就感,而父母是多麼的驕傲!
第三,要持之以恆。
避免出現三分鍾熱度,避免有嘗試的心態。要知道,孩子是否能堅持下去,最關鍵的要看家長。家長能堅持下去,孩子自然能堅持下去;家長堅持不下去,孩子自然會放棄。很多家長說自己很忙,抽不出時間來陪孩子誦讀經典,其實都是借口!試想一下,難道爸爸媽媽的其中一個在一天里連5分鍾都抽不出來嗎?除非父母不關心自己的孩子。 第四,不要跳章、不要跳節。
教孩子背書,得記住這條原則,盡管一路讀下去。誦讀的順序,我建議如下:如果孩子沒有接觸過《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等兒童蒙學讀物的,可以從這幾本開始誦讀。《論語》是中國的一本奇書,古人雲「半部論語治天下」,所以《論語》一定要學。王財貴在講座里提到先學《論語》,是針對台灣兒童的,由於台灣的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學了一些《弟子規》、《三字經》這些蒙學讀物,有了一定的基礎,那才能開始讀《論語》。而我們大陸的很多小孩子都沒讀過一本經典,一開始就學《論語》不大妥,所以大陸小朋友在學《論語》之前要先學一些蒙學經典如《弟子規》、《三字經》等等,有了這些鋪墊之後再來學《論語》就不一樣了。
還有,《唐詩宋詞》是給小朋友「背來玩」的。因為唐詩宋詞的韻律感、節奏感很強,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記憶。在小朋友背其他經典覺得「有點煩」的時候,可以適當地穿插一些唐詩宋詞來讀,調節一下心情。 關於英文的經典,不要認為孩子聽不懂,就不給他聽,不給他讀。要知道,如果當孩子以後在中國的學校里學英語時,他所接觸的英語就是「中國口音的英語」了!到時,想改過來就難了! 所以,學英語,越早越好,把英文朗誦CD當成背景音樂給孩子聽,讓孩子從小就聽口音最純正的英文朗誦,讓孩子從小就聽最經典的英文著作!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培養出原汁原味的語音語調,孩子不想說一口純正的英語都難!知道美國的小孩為什麼三歲就會講地道的英語嗎?就是這個道理!
第五,循序漸進。
兒童的背誦速度,將在三個星期後明顯加快,因此可採取漸進的方式。原則上:第一個月每天熟讀或背誦半頁,第二個月每天熟讀或背誦一頁,第三個月每天熟讀或背誦一頁半…… 這是一般的教學要求。條件是每天要誦讀15-30分鍾。 當然,現在很多小學生的學業非常重,要完成當天的功課一般都要到晚上十來點鍾,比較辛苦,基本上沒什麼精力做其他事情了(當然,關於孩子的學習效率問題,我另有文章闡述)。但這並不等於不能抽出一點時間來誦讀經典。再沒有時間的,至少每天也可以擠出5分鍾時間吧;記憶力再差的,至少每次也可以熟讀或記憶三兩行文字吧!
速度慢一點不要緊,最要緊的是每天都要抽5-10分鍾時間來讀經,一定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定不要放棄! 還有,不要以成人對經典難易的看法來衡量課程的深淺,兒童的學習潛能、吸收力和記憶力是成人無法想像的。只要家長及小朋友能堅持下去,過半年之後,自然會初見成效!

⑷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

傳統經典詩文,語言精煉,對仗工整,具有節奏美、韻律美,非常適合學生誦讀,一卷在手,朗朗上口。如何指導學生誦讀經典詩詞?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嘗試運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挖掘教材,實現「法」的引導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詩文都是歷代名篇佳作,不僅內涵豐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首先讀懂教材中的經典。以教材中的經典為載體,教會學生學習經典的方法,並運用所學方法讀懂經典,運用經典。其次結合教材補充經典。小學語文教材按單元主題來編排,每個單元分別滲透了愛心、惜時、誠信、勤奮等內容。針對每一單元的內容,組織各年級老師將傳統詩文中表現相關單元主題的經典名篇等進行整理,呈現於學校網站上。布置預習課文時將相關網址提供給學生,供他們查閱、搜集相關資料。教學中老師們還適時、適量地為學生拓展經典內容讓學生誦讀、積累,拓寬孩子們的視野,激發孩子們學習經典興趣。
2.引導巧背,實現「量」的積累 。古人雲:為文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小學生只有背誦大量的經典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經典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在教學中我主要以下幾種方法引導學生巧背,實現「量」的積累:
(1)表演背。經典詩文不是無情物,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在背誦時,加上適當的語氣和動作,邊背誦邊表演,增進對經典詩文的理解,從而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此法多用於低中年級學生。例如,一年級學生背誦《望廬山瀑布》,當背到「生紫煙」、「掛前川」、「三千尺」、「落九天」這些詞語時,老師除了指導他們背誦的語氣外,還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現出瀑布的美麗壯觀和從高空落下的動態。恰當的語氣和體態語能促進小學生的記憶與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興趣。從而促使其背得快,記得牢。
(2)據意背。是根據詩的內容進行分類背誦的一種形式。如將詩分為寫景詩、敘事詩、抒情詩、言志詩等,每一大類還可分成若干小類。如「觀自然風光,游山水園林」類的寫景詩:《西湖》《山行》等;「播種理想、放飛希望」類的「言志」詩:《石灰詠》《無題》等;「友情難忘、友誼天長地久」類的「送別」詩:《別董大》《贈汪倫》等。引導學生據意背能促使他們分類清,背得多。
(3)據時背。是根據經典詩文所反映的時令進行分類背誦的一種形式,它能促使學生從時間的角度把握古詩文的脈搏,從而達到流暢記憶。讓學生吟著經典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順著四季走來,一路朗朗童音。從《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從《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學生們背過了燦爛的春,繽紛的夏,金色的秋,絢麗的冬。這種形式為學生引領了路子,為大量地背誦奠定了基礎。
(4)創設情境背。學生背誦時,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創設一種吟誦氛圍,引導他們入情入境地背誦。譬如,背誦立意歡快的詩文時,配上一曲輕松活潑的音樂;背誦反映離愁別緒的詩文時,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誦描述風光無限的詩文,配以優美的大自然畫面等。創設情境背誦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它能創構詩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圍,從而促進背誦。
(5)多種形式綜合背。是融多種形式為一體的背誦方式。為了調動學生背誦古詩的興趣,我們常常採用此法,如兩人賽、小組賽、男女組賽、班級賽,又如限時背、師生背、快背、慢背、輪換背、接龍背,亦有據意背、據時背、據畫背、抄寫背、聽記背、問答背等。多種形式綜合背,靈活且富有變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背誦的積極性。
3.開展活動,實現「趣」的激發
心理學家指出,興趣是在過去的知識經驗愉快積累的基礎上形成的,使人樂於積極而持久地接觸,認識某一類新事物的一種意識傾向。經典詩文誦讀訓練的關鍵是動之以趣,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開展活動,為學生學習經典詩文注入強有力的動力,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興趣。藉助傳統佳節開展活動。春節、元宵、中秋、端午、重陽等都是中國人的傳統佳節。為慶祝傳統佳節可發動學生收集有關的經典詩文,或摘抄,或交流,或辦手抄小報。讓學生在慶祝傳統佳節過程中,既了解了我國傳統佳節的來歷、風俗習慣,又積累了經典文化。為了使學生學習經典詩文不枯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低年級開展 「古詩朗誦」擂台比賽。孩子們搖頭晃腦地吟誦著「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讓稚嫩的童音回盪在校園上空!正是通過一系列的經典誦讀活動,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興致盎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成為了學生的班訓;「溫故而知新」成為學生學習的座右銘;「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成為了學生們做人追求的目標;「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成為了學生們的人生態度……在學習生活中會引用經典詩文已成為學生們最引以為豪的行為。

⑸ 培養幼兒的朗讀能力,家長該怎麼做要注意什麼

這個問題是分孩子來的,有的孩子中氣缺乏,所以你要他大聲朗誦,他會很費勁,所以抗拒,家長能夠要她讀一段,你讀一段,這樣大家都能夠緩沖,還有孩子中氣很足,就要他大聲朗誦,他會耗費掉多餘的膂力,晚上睡覺踏實,最重要的是,不要讀你喜歡的書,請尊重孩子,讀他喜歡他想要讀的書,孩子自然會愛上讀書。

媽媽應鼓舞孩子多參與朗誦活動,讓孩子找到朗誦的樂趣,孩子有了興味自然就會更好的朗誦了。

⑹ 在當今社會中,家長該如何教小孩讀國學經典

在當今社會,教小孩讀國學經典是十分必要的。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國,我國的文化,還有古代的智慧,一直都是世界頂級的,國學經典更是古代先賢留下的智慧結晶,是經過千年的時間的考驗的,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所以小孩子應該從小就學。

⑺ 如何教孩子讀論語孟子等先秦作品

1、孩子一出世,就可以反復播放《論語》等經典的錄音給他們聽。到他們一開口說話,就能說出經典的一些句子。
2、孩子3歲開始,就可以用每天100字的進度來引導他們讀誦《論語》等經典。重點要用愉悅的語氣來鼓勵他們。
3、孩子小學三年級了,要趕快開始。四年級以後,他們的心就開始散了,比較不容易引導。——或者說,小三以前孩子可以只是專注於朗讀並背誦原文,小四以後恐怕還要講解,讀誦的進度就要放慢了,未嘗不可。

⑻ 孩子學習經典傳統文化方法

孩童時期開始學習經典最合適,學習經典最佳的時段在童年。因為記憶有個規律,年齡越小記得越快忘得越慢,年齡越大記得越慢忘得越快,0-6幼兒是自然右腦記憶,記經典和記電視上的廣告詞沒有任何區別,更沒有難易之分。

兒童時期先記下這些經典,在以後的人生中孩子自然會理解、感悟並應用經典的內容。讀經典習慣以後,產生對文字的喜悅心,對文言文產生親切感,會讓孩子強烈愛上閱讀。

孩子學習經典傳統文化方法

(1)、讓孩子讀一讀《弟子規》等國學經典書籍,通過誦讀經典,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對孩子進行國學啟蒙教育,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品德。

(2)、0-2周歲時可以給孩子放讀經的音頻,或是放古典音樂配上誦讀給孩子聽;3-7周歲時就要開始進行親子誦讀,家長可以在領孩子一起誦讀經典的同時教孩子識字;7-13周歲的孩子要熟讀和背熟,同時父母要通過一些故事或有意思的方式向孩子們講解句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