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直面經典不求甚解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alliwannado歌詞什麼意思 2024-12-27 00:39:13
哪個動漫中有個叫簡書的 2024-12-27 00:20:51
交互時怎麼切換成經典 2024-12-27 00:11:29

直面經典不求甚解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4-11-18 09:52:39

① 如何製作三年級下學期必讀書目計劃表

可以通過學情分析、學生基本情況、教材分析這三方面製作讀書計劃表。
1、學情分析,進入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快速記憶的能力,可以閱讀一些人文歷史累的書本。
2、學生基本情況,大部分學生閱讀書籍的的積極性不夠高,對書本的意境體會淺薄。
3、教材分析,堅持直面經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樣、水到渠成的十六字原則,根據堅持經典書籍與課改結合,堅持經典書籍與品德教育結合,堅持形式與過程並重的方針。

經典誦讀社團活動計劃

經典誦讀社團活動計劃 篇1

為使每一名學生的終身發展積淀厚重的國學底蘊,讓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勃勃生機,特製定活動計劃如下:

一、經典誦讀活動宗旨:

1、傳承中華文化:

通過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與書為友,與大師對話,尋根問祖,感受民族文化淵源流長,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從經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獲得古聖先賢的智慧之光,修復文化傳承的斷層缺失,讓學生接受實實在在的「中國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

與聖賢相伴,與經典同行,美心美文,嘉德懿行。在誦讀經典中潛移默化,培養仁義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強的人格,感恩圖報的品質,勇於擔當的胸襟。

3、提升語文素養:

在誦讀熟背中,擴大閱讀量,增強語感,感受精華,增加經典儲備,紮下語文學習的厚實功底,促進《課程標准》關於課外閱讀、記誦任務的落實,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4、推進素質教育:

誦讀經典,培養心靈,汲取營養,啟迪心智,使學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進一步推進我校素質教育,構建儒雅校園、精神家園、和諧樂園。

二、經典誦讀活動主題:

活動以「誦經典 品書香 塑人格 」為主題,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我校廣大學生誦讀成果,激發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1、總體目標:

通過學校和家庭組織小學生誦讀、熟背詩文經典,讓他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便捷的方式,獲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養,促進小學生健康和諧發展。

2、 具體目標:

(1)培養小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2)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知書達禮,心地向善,修養提高,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3)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4)引導父母子女一起誦讀,增進親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構建和諧家庭。

四、誦讀內容:

主要誦記內容以新語文課程標准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篇目、《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百家姓》等。同時,精選中外現、當代詩文。

五、誦讀措施:

1.創造「四條途徑」,激發誦讀興趣。

一聽,即聽范讀。周五活動時間,給學生播放朗讀視頻,其內容有經典朗誦、賞析以及有關經典的趣聞軼事等。

二看,即通過黑板報的形式讓學生隨處可欣賞到經典佳作佳句,在有意、無意之中將經典記住。

三抄,讓學生做經典卡、辦手抄報、制經典集。

四賽,組織經典誦讀方面的競賽,以競賽促使學生擴大經典的誦讀量。通過活動來檢測學生誦讀方面的效果,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

2、藉助於家長的幫助,動員家長為孩子課外誦讀經典給予支持,讓他們結合生活情景,引導學生把記憶中的經典文化還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種景色,或在某個生活細節,引導孩子說出與之相映的經典名句來。這樣,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會更注重積累,並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所學的經典文化「內化」。

3、「人人是老師,處處是教室」。只要有熱情,能讀拼音,就能成為一個誦讀老師。

經典誦讀社團活動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以學校指導計劃為基礎,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加強優秀文化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質,讓孩子們從小就開始廣讀博覽,日積月累地增長語言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使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發揚中華傳統美德,潛移默化地形成優良的道德思想,並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健康成人。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經典詩文誦讀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為指導,對學生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2.開設經典詩文誦讀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

3.開啟少年兒童的潛能,特別是右腦、潛意識的巨大記憶力和創造力;開發學生的智慧,使識字、閱讀、記憶、觀察、思維、判斷、想像、決策、創造、體能、靈感等多方面潛力得到更為科學、更為高效的開發和培育。

4.通過天天誦讀活動,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毅力。

三、活動基本原則:

直面經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樣,水到渠成。

四、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1、總體目標:通過組織小學生誦讀、熟背詩文經典,讓他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獲得中華文化的熏陶和修養。

2、具體目標:①培養小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②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③培養小學生讀書興趣,增加歷史、地理、天文、數學、常識、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素養。④通過天天誦讀活動,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毅力。

五、經典詩文誦讀的內容:

誦讀《語文課程標准》中附錄的小學階段必須誦讀的詩詞外,還有部分經典詩詞《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老子》《論語》《孟子》等。

六、課程開設時間:

單周每周三上午

七、課程開設的原則:

1.不求甚解,只要熟讀會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勵。不要用同一標准要求全體學生,只

要半數以上的學生能正確流利的誦讀就可以進行下一篇。

3.不要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恆。

4.不要死板,要注重興趣。採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八、保障措施:

1.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與熱情。

2.定期開展誦讀大賽活動,並予以獎勵,讓學生體驗、

收獲的快樂。

3.利用黑板報、手抄報等多種媒體,展示經典佳句,營造誦讀的氛圍,使學生走進經典,耳濡目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陶冶情操。

4.設立經典誦讀評價卡。形成評價體系,使經典誦讀持久、有效地進行。

5.定期舉行一次誦讀擂台賽,評選 「誦讀大王」、「誦讀能手」或「誦讀之星」,以此激發學生們的誦讀熱情。

6、 「彈性評價」方式。

彈性評價:根據學生需要、結合學校活動開展適時適度評價

經典誦讀社團活動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華,是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們應該生生不息傳播的瑰寶。經典誦讀,抓住孩子13歲之前的黃金般記憶年段,寓教於樂,每天只需5至10分鍾,幫助孩子用最輕松、最快捷的方式背熟《《三字經》、《論語》、《增廣賢文》等大量中華優秀的經典名篇,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齡段能接受祖國源頭文化的熏陶,通過開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形成優良的道德思想,並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實施目標

1、通過經典誦讀工作的實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祖國優秀文化的興趣,促使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傳統文化,多讀多背以加強語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豐富想像。

2、建立經典誦讀、古詩詞吟誦教學模式,尋找更適合學生學習經典作品、古詩詞的途徑,

並帶動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自學能力的培養。

3、通過對大量經典作品、古詩詞的吟誦和記憶,鍛煉並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激活並發展學生的思維力。

三、誦讀內容

一至三年級《三字經》《小學生必備古詩80首》

四至六年級《弟子規》《增廣賢文》《論語》

四、具體實施

(一)經典誦讀時間

1、每天早上利用晨讀十分鍾,隨到隨讀。採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自由對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吟誦。

2、利用課前的三分鍾、睡前10分鍾和每周國學課中落實。做到定內容,定任務,並鼓勵學生臨摹經典詩文,自由閱讀喜歡的讀物。

(二)誦讀要求

1.經典誦讀應遵循以下原則:

模糊性原則:不求甚解,只求熟讀成誦。

差異性原則:整體推進,承認學生個體間記憶思維等差異性。

自主性原則:允許學生在規定階段完成規定內容外,誦讀更多的經典,給予相應的評價。

鼓勵性原則:評比鼓勵,以表揚為主,引導學生熱愛經典為根本。

2.各班經典誦讀力求做到:學校活動與班級活動相結合;個人學習與集體輔導相結合;誦讀與展示相結合;評比與激勵相結合。

3.經典古詩文背誦之「三要」:心要專——專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細看準、全神貫注;口要到——邊看邊讀、通順流暢

(三)經典誦讀活動措施

1、創造經典誦讀活動的氛圍

通過校園文化牆的建設、校園廣播、國旗下講話、班級文化建設中的經典詩文圖展以及利用宣傳板、黑板報、手抄報、學校大型文藝匯演等形式讓學生隨處可欣賞感受到經典古詩文佳作佳句,在有意、無意之中將其記住。

2、積極開展經典誦讀專題校本教研活動,結合省級課題,加強學生的道德情感培養,並研究學生的記憶規律,探討經典誦讀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先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充分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厚積而薄發把經典誦讀、古詩吟誦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3、在課程安排上,每周安排一節國學教育課,教師引導學生誦讀,教給學生基本的誦讀方法,落實誦讀任務。並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倡導學生自主閱讀一定量的經典詩文。

4、每個班級要制定經典誦讀教學計劃。結合「課內比教學」開展研討課,扎實有效的落實好課堂教學。

5、要把握好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相結合,課堂教學和課外誦讀相結合的原則,做到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不增加家長經濟負擔。每日晨讀、課前誦讀形成常規,教師全程參與,學生全員參與。每班選一名普通話好,朗讀水平高的學生做帶讀的小老師並參與星期一國旗下領誦。鼓勵學生每天回家後和家長一起誦讀5分鍾,充分利用零碎時間,尋找機會讓學生多接觸優秀經典詩文,多讀多背從而多用,使優秀詩文背誦和閱讀課外書籍活動成為課外生活的一件樂事。

經典誦讀社團活動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為了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理念,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和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打造「書香校園」特色項目,實現文化育人,成立「閩南童謠 經典誦讀」社團,根據學生的特點,特製定活動計劃如下。

二、總體目標

通過學校和家庭組織小學生誦讀《唐詩三百首》《閩南童謠一百首》讓他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便捷的方式,獲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養。

1.培養小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2.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心地向善,修養提高。

3.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4.培養小學生讀書興趣,增加歷史、地理、天文、數學、常識、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素養。

5.引導父母子女一起誦讀,增進親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具體措施

1.通過各項活動,拓展學生的朗誦水平,激發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

培養朗誦新秀。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在文學實踐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2.把朗誦、文學欣賞、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審美修養,定期開展活動,提高學生的朗誦理論水平和對作品的欣賞能力。

3.健全組織,積極開展各項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好各項活動。

4.深化素質教育,通過朗誦詩社開展的表演、交流研討等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讓學生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四、活動內容

1.任課老師宣布詩歌朗誦會的意義、活動設想及注意事項;

2.每位同學認真收集自己喜歡的詩歌,並要談談自己喜歡這首詩歌的原因。

3.組織學生將收集到的詩歌相互交流,並互相朗誦,作好准備;

4.選出對詩歌有一定欣賞能力、有一定文學基礎的同學擔任評委,並宣布優秀詩歌評選的標准;

5.在班級中舉行詩歌朗誦會,組織學生評委選出優秀詩歌朗誦者名單;

6.將學生選出的部分優秀詩歌貼於班級布告供其他學生欣賞;

7.請獲獎同學以座談會的形式暢談自己的對作品欣賞的感受。

五、具體安排:

第一次:招募社團成員,組建詩歌朗誦社團。

第二次:閱讀引導 教你怎麼去讀書。

第三次:朗誦技巧及訓練

第四次:結合學校參經典閱活動契機,引領社員廣泛閱讀經典之

《唐詩三百首》,《閩南童謠一百首》。

第五次:講座:什麼是朗誦

第六次:講座:朗誦前要做哪些准備工作

第七次:怎樣選擇朗誦材料。

第八次:怎樣把握作品內容。(1、正確深入地理解)

第九次:怎樣把握作品內容。(2、深刻)

第十次:怎樣把握作品內容。(3、豐富、逼真的想像)

第十一次、第十二次:朗誦的基本表達手段(停頓)

第十三次、:朗誦的基本表達手段。(重音)

第十四次:總結收獲,評選表彰優秀社員。

通過經典誦讀活動我們大有收獲,也充滿信心。我們會繼續堅持,並不斷摸索出更新更好的方法,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學期,我們將繼續努力,讓師生沐浴在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陽光中,弘揚閩南文化,在唐風宋雨、閩南童謠的滋潤下,健康幸福地成長。

③ 閱讀古詩文的方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誦讀,是語感形成的基礎,是分析、研討語言的前提,是積累語言、培養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說的是朗讀與理解的關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明量的積累會產生質的飛躍,誦讀是有聲的藝術,它不是靜寂的字元。讀之以情、讀之以趣、讀之以理、讀之以思、讀之以法,在讀中領悟其樂趣,實踐證明,誦讀可以讓學生領悟到文章的豐富的內涵,體味到其韻外之致,得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感,在讀中還古詩以生命、活力。
關鍵詞:傳統 語感 積累 興趣 方法 創新 以人為本

一、經典是一種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中國的語言文字之根在古詩文經典,僅從《詩經》算起就有三千多年了,這期間涌現出群星燦爛的詩人,創造出浩如煙海的詩篇。它們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人們可以從這些優秀詩篇中領略祖國山河的壯美,了解民族歷史的演變,感受漢語表達的豐富和美好,吟誦古詩能陶冶人們的情操,為審美打下基礎。尤其是古詩文的語言,是文化內涵最豐富的語言,是形式最優美的語言,是最具靈性和想像力的語言,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語言。學習這種語言,是學習中華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徑。
中國的古詩文流傳了千百年,積淀了中華傳統的思想、情感、審美和智慧,學習它可以使學生體悟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倫理道德和審美情趣,這些既有助於學生深化對社會、自然、人生的認識,也有助於學生認識、發展和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

二、背誦是兒童的天性
〈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目標》的「總目標」中明確提出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並要求小學生背誦優秀古詩文60篇(段),此外還推薦了70首古詩文背誦篇目。《課標》中特別還強調了積累的重要,「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明確規定了各年級的課外閱讀量,列出古詩文推薦篇目八十首,而記憶便是一種積累。
依據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一個人的記憶力發展是自零歲開始,1至3歲即有顯著的發展,3至6歲其進展更為迅速,6至13歲則為一生中發展的黃金時代,至13歲為一生記憶力之最高峰,以後最高只能保持此高點,往往20歲以後,心境若一不平衡便有減退的可能。
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正是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記憶的東西可能終生不忘。把握這一關鍵期,少記點廣告詞,多背點經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做一種終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備。以最便捷的方式,獲得古詩文經典的基本熏陶與修養,滋養心靈,以增強人文底蘊,提高綜合素質。

三、激發興趣,探究方法
1、古詩文與日常工作結合激發興趣
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背誦古詩文對學生而言也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要使學生有興趣堅持下去,就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努力為他們創設古詩文誦讀的時間、空間,完善各項措施。
l 定時間。我利用一個晨讀時間定為新詩介紹,每周五下午輔導班為交流欣賞,每課課前兩分鍾、每個中午都有十分鍾的集體誦讀。學生在久而久之中逐步形成爭先競背的好習慣。
l 造氛圍。班級人手至少一本《中華經典誦讀本》;黑板一角開辟「每周一詩」,午間練字內容選擇名詩名句……讓學生處處都能見到古詩文,讀背古詩文,在耳濡目染中保持背誦古詩文的興趣。
2、加強方法指導,保證誦讀質量
開展古詩文誦讀絕不能放任自流,要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靈活多樣,幫學生巧背。「三分詩,七分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可見,誦讀對閱讀古詩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德國學者克司和伊瑟爾的接受美學認為:作品本身如果不經過閱讀理解,就沒有任何意義,就永遠成為沒有生命的,死的語言材料,只有依靠讀者在讀的過程中主動地挖掘,才能實現文本意義的發生。 有人說:「朗讀如同賦予作品以生命,更能使人感受。
l 熟讀成誦法。即讓學生多讀,可指導學生朗朗出聲地誦讀,低唱慢吟地誦讀,也可「不求甚解」地誦讀,『直面經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樣、水到渠成』。要多鼓勵,不要強迫」。 可採取激將法、爭章法、小組奪魁、建立班級誦讀明星榜等等。輔導孩子們「誦」出味道來,而不是一味地背誦。碰到學生發音不準確,就親自給學生做示範,交給學生讀出詩的節奏和重音。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多了,自然成誦。形成積累,逐步養成整體感悟的能力。
l 聯系擴充法。即將所學的某一首古詩詞,與其題材內容、表現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詩詞聯系起來誦讀,以形成一個知識組塊。如學習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可同時誦讀其他有關「詠柳」的名詩,如杜牧的《柳》:「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掩溪。」羅隱的《柳》:「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依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楊萬里的《新柳》:「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把這幾首同一題材的詩歌聯系起來,既可擴大知識面,又可在對比誦讀中提升感悟能力。 強化了記憶效果,從而激起了學生讀背古詩詞的極大興趣。
l 想像入境法。即將誦讀過程作為欣賞佳作的過程,邊讀邊想像畫面,把自己融入詩詞的意境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再現畫面,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 如讀《出塞》,試圖讓學生化身唐代詩人:登上塞外關城,明月下,望著遼闊的荒野,會想起什麼呢——秦築長城、漢衛邊關、唐……為了戍守邊境,這關城,從秦漢到現在,灑下了多少徵人戍卒的血汗?戰爭卻為什麼連年不斷……只要充分發揮想像,就能較好地理解詩人的情感。�
l 表演激趣法。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我精心設置導語,引導學生進入想像空間。比如,在學習清代詩人袁枚的詩作《所見》時,我假扮大詩人袁枚:「有一天,我在書房研墨作詩,忽然感到天氣悶熱難耐,於是,我就手搖扇子出來散步。走到一個樹林邊,我馬上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那麼,詩人究竟看到了什麼?請學生自由讀詩文。」這樣,學生在好奇與想像中去閱讀本詩,就會使想像的畫面具體、形象起來。這時,老師在讓學生初讀的基礎上出示詩歌掛圖,使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與眼前的畫面相對照,整體感知了詩歌內容。此時,再讓學生進行情景講述,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這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背誦方法之一。學生入情入境的背誦表演,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詩內容,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除此之外,還有限時背、輪換背、接龍背、據意背、據畫背、抄寫背、聽記背、問答背等多種形式,靈活而富有變化。只要我們運用得當,一定能給學生帶來更多背誦的樂趣。
學生的記憶是驚人的,然而單調乏味地機械重復,只會使學生的誦讀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只有採取多種多樣的方式和方法,引導學生巧記巧背,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量更大的積累。
3、展示創新,追求實效
l 月月有展示。每月第四周周五輔導班是我班古詩文活動展示的時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把自己這一段時間在古詩文誦讀方面的收獲向老師和同學匯報。以小組為單位舉行的古詩擂台賽,將古詩詞的誦讀活動推向高潮。這是一次全面展現各個小組古詩詞誦讀情況的比賽。各小組做以充分的准備,為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加快背誦的速度,我常常藉助光碟、卡片等創造一些別開生面的娛樂比賽游戲,其中的編「謎」猜「謎」游戲,就特別富有情趣。「觀畫猜詩」、「「觀題誦詩」、「詩句接龍」、「撲克牌」猜「謎」游戲,他們往往樂此不疲。這樣,在輕輕鬆鬆的氣氛里,達到了對所誦詩文溫故而知新的目的。誦讀熱情被激發起來。比賽結束後,新一輪古詩文背誦的序幕也被拉開了。
l 首首有評價。有檢查才會落實,有測評才會促進。我定期組織學生交流背誦的詩文內容、相關故事、體會收獲等;不定期開展背誦對抗賽、詩文知識競賽、詩文抄寫評比等,既能檢查背誦情況、鞏固背誦成果,又能激發學生的背誦興趣,調動背誦的積極性,使之持久深入地堅持下去。
我規定學生每背一首古詩就獎勵一個笑臉圖片,湊齊10個,獎星星一個,5個星星為該生家長發喜報。這種精神鼓勵遠遠勝於物質獎勵,它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能使家長主動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給孩子以輔導和督促。
「古詩文誦讀卡」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評價激勵機制,在此基礎上,我班還開展了古詩達標升級活動,首先根據學生的實際背誦水平設三級,背過一級詩者為「小詩人」,背過二級詩者為「小詩聖」,背過三級詩者為 「小詩仙」。學生背過了規定的篇數之後就可以自動晉升到高一個級別。有的學生甚至嘗試著自己寫古詩,雖然不很成熟但足以顯示出同學們對古詩文濃厚的興趣。這一獎勵措施的實施,調動了學生誦讀古詩的熱情,全班呈現出你追我趕、快樂誦讀的感人局面,常常是課前課間我一走進教室就被學生團團圍住,朗朗的誦詩聲不絕於耳。
l 多媒體中尋樂趣。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把古詩文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學生對已積累的詩句,自創繪畫作品或搜集繪畫作品的自配詩句,在家長的幫助下巧妙地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融於其中,異彩紛呈,奪人耳目。創造能力、想像力使課堂內外的學習生動起來,學習就變得不再枯燥。
分類誦讀和配樂朗誦也是學生所喜歡的誦讀方式之一。所謂詩歌分類誦讀,就是把反映同一主題的詩歌歸為一類,集中講解並背誦。比如,在二年級的誦讀教材中,教育學生珍惜光陰、勤奮學習的詩篇就有《明日歌》、《今日詩》、《金縷衣》等6首;而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詩篇則更多,如《望天門山》、《曉日》、《山行》等。把這些詩篇歸為一類,集中講解,有利於學生記憶和背誦。如果再根據詩歌所反映的不同主題,來選取反映同一主題的古箏樂曲與之相配,更會調動學生誦讀的熱情。如《望天門山》等組詩,老師的配樂范讀,會把學生帶入到一個曠達、悠遠的藝術境界,從而使學生在陶冶性情的同時有意模仿,更加喜歡誦讀。
l 溝通中展空間。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以古詩文為主的藝術節活動。學生在一次次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鍛煉了能力、展示了風采,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習的樂趣。堅持開展誦讀會。與家長加強溝通,在全班提出「我把古詩文帶回家」、「和父母一起讀詩」等等倡議,請家長參加學校誦讀活動,使家長了解誦讀活動與成果,爭得家長們的大力支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看來,只要我們教給學生閱讀古詩的方法,他們就不會再為古詩閱讀而頭痛,而能夠通過反復朗誦,深入體會,來理解出古詩的主要內容,感受出古詩的藝術形象,領悟出古詩的思想感情。既培養了主動誦讀的習慣,又達到了潤物無聲的實效。
3、教學融合,突出特色
l 初讀古詩,整體感知。先讓學生自由讀詩文,教師可適當范讀。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就這樣讀起來!因為一切語言學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觸」,而文化教養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薰習」而已。
l 熟讀古詩、自悟自得。我們贊同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組織者對古詩文「不求甚解」的提法。一解就變成了標准答案, 這恰恰是古詩文教學的弊病。教學中,應讓孩子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行多讀幾遍,並讀給同桌聽,通過熟讀慢慢體會詩的意境。如教學《小兒垂釣》時,我們引導學生用讀詩文的形式來回答問題,反復誦讀。問:「蓬頭稚子」干什麼?答:蓬頭稚子「學垂綸」。問:「誰」側坐莓苔草映身?答:「蓬頭稚子」 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時誰「遙招手」?誰「怕得魚驚不應人」?通過聯系古詩的上下文並結合看圖,讓學生熟讀自悟一些內容。在熟讀的基礎上,然後質疑問難。有的提出 「學垂綸」是不是「學釣魚」的問題,足見他們已能自讀自悟,教師順勢請他們查字典印證自己的看法,小小的成功足以讓他們愉悅。還有的提出:平常說「招手」是請他過來的意思,他怕「魚驚」為什麼還請「問路人」過來呢?隨即讓同學們展開討論,不難得出 「招手」是「擺手」的意思。通過熟讀,質疑解疑,大家自然能體會出詩中小孩的專注與天真爛漫,達到自悟自得。
l 適度講解,誦讀體會。詩歌中所表現的既是詩人對宇宙萬物關懷的感情,也表現了詩人的品格、修養和懷抱。
如果老師能把詩歌中感人的力量傳述出來,對於提高少年兒童的資質品格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結束《古風》的教學時,適度講解:此詩題目也作《憫農》憫有哀憐的意思,還作憂愁解釋。作者李紳在唐朝元和年間考取進士,後來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了宰相,但他對生活在下層的老百姓還是很同情的,因此在他的不少詩歌中都不同程度的流露出這種關心百姓的感情,這在封建社會的士大夫中是難能可貴的。至此,再以誦讀方式來體會古文聲韻之美、情感之美,學生就能讀得聲情並茂了。
l 展開想像,悟意明理。根據詩的內容,引導學生想像詩中描繪的美好畫面,學生才能進入古詩優美的情境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如教學《登鸛雀樓》,可以啟發學生根據詩意展開合理想像,悟意明理,再把想像中的景物畫下來或把你站在高處觀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話寫出來。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又能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l 適當延伸,拓展誦讀。 如果我們培養出的學生不知道李白、杜甫,不知道蘇東坡、李清照……從來沒有讀過、聽過詩經、唐詩、宋詞,我想,我們的教育是失敗的。如果寫作文,有了唐詩宋詞的功底,文章就會放出光彩。因此,教學古詩文時應抓住時機激發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適當延伸,拓展誦讀面,擴大儲存量。如教學《古風》做總結時,可以提示學生:我們所學的《鋤禾》也是李紳所作,也名《憫農》。《鋤禾》既表現了作者對農民的深切同情,又告誡人們要尊重勞動、愛惜糧食。我們祖國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還有許多像《憫農》這樣膾炙人口的詩文正等著你們去誦讀呢!這樣就自然將誦讀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四、積淀智慧,誦讀人生
實踐證明我們把古詩文誦讀活動與日常的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課內指導、課外延伸
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語文教學中見實效
l 對背誦課文的幫助。鍛煉了記憶力及對語言文學規律的認識,使背誦課文顯得更加輕松。
l 對課文中的古詩、古文的理解與記憶有直接好處。
l 對自己的寫作幫助較大,對於較好的學生,有的可直接引用語句為文章添色,有的則學習古文的描寫方法,有的可借鑒其思想內容。如學到《坐井觀天》成語時,孩子們出人意料的用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來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表達自己的思想。
2、思想行為中看變化
古詩文經典中深蘊做人的道理,對學生的啟示是無聲的、潛移默化的,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淺顯、明了的句段,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播下種子、有些學生變了,在自己的日記、周記本上出現了一些古詩文座右銘,在日常交往中也偶爾會引經據典,在自己寫下「內心感觸」時也會以它作老師開導自己。雖然只是出現在為數不多的學生身上,但也說明古詩文的學習、背誦起到了相應的作用。
已畢業的學生回到母校來看望我,也都會不約而同地談到誦讀古詩文的受益,不但豐富了知識儲備,為中學學習打下基礎,而且還增強了他們的信心,以致影響到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
學生按進度多數都能完成古詩文讀本所要求的篇目,每背下一首古詩或者古文,同學們都在「古詩文伴我成長」記錄表上登記。誦讀古詩文成為孩子學習生活中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學生或家長紛紛反映誦讀活動對語文的正面影響。
3、誦讀數量上出成果
如今,學背古詩文已成為孩子們一種愛好。在孩子們誦讀古詩文的感染和帶動下,學生家長也一起誦讀,真可謂是其樂融融。在豐富多彩的誦讀、表演、展示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加深了對古詩文的理解,感受到了古詩文的韻律美,而且明白了「齊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道理,美與高尚在孩子們心中得到了統一,習慣與品德在孩子們身上形成。現在大多數孩子都能背將近100首古詩文。這雄厚的中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積淀,是孩子們受益終生的財富。評選出的「小標兵」每期都有增加, 「小博士」所背篇目也較多,有的同學能夠提前讀到下一集,並短時期背完。
讀經典古文,不僅讓傳統文化精華古為今用、在孩子身上重煥生機,心靈接受著高尚道德情操的洗禮,同時也是我更為深刻的認識到「讀書是從業之基,道德乃做人之本」。我國的古典詩文包涵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美德與情操,是融匯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學等諸多知識的結晶,兼容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同時,經典古詩文又是中國文化的最好載體。孩子們從小接觸古詩文,必將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優秀的傳統文化必將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必將幫助他們完善自身人格修養、提高文化品味,打下良好的基礎。
4、社會效應中寄希望
「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的處世原則,王冕的「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鄭燮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等等。這些警世名言,或是一種規范、或是一種精神、或是一種品質,學生在觀賞、誦讀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的受到了教育,達到了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效果。
活動贏得廣大家長的支持,家長對此持積極支持的態度,在反饋中他們多次提到:學校、老師能夠如此重視、抓緊此項活動,確實是有遠見、有品位、重修養、重全方位教育的體現。在學好文化課的同時,每天利用一點業余時間誦讀古詩,這樣,既鍛煉了孩子的記憶力,提高了文化修養,同時,還可以從詩中學會如何做人的道理,長此以往,受益匪淺。還有一位家長還將與孩子一起誦讀時對「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等詩句結合個人人生感悟的深入理解講給孩子並與我探討,讓我越來越體會到「教學相長」的內涵。在與孩子共同誦讀過程中。我不僅榮獲最受學生歡迎的輔導員,還曾獲「天津市古詩文誦讀優秀輔導員」「全國古詩文誦讀優秀輔導員」稱號。共同學習的過程中,我還越來越體會到「教書育人」四字的內涵是無窮無盡的,做人做事做學問只需一顆平常心、責任心就可獲得人生最大的快樂。捧著這沉甸甸的認可與期望,欣喜之餘思考得更多的是今後如何把這項活動開展得更好。
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帶著這份特殊的快樂與收獲,我將繼續與孩子們一起誦讀。讓古詩文對孩子們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素養的形成、語文能力的培養等諸多方面,繼續發揮它潛移默化的作用;讓孩子一生受用不盡;讓那些積淀著智慧結晶、映射著理性光輝、濃縮著豐富情感、蘊涵著優美意象的古詩文熏染學生的靈魂,從而加厚他們的文化底蘊,提升他們的品性靈氣。力求教會學生讀詩、讀書、讀人生。讓經典誦讀落到實處。

④ 中國夢教育夢我的夢立德樹人家校共育講座聽後有何感想

1、聆聽本次講座您有那些收獲?
①深入學習了黨的十八大精神,教育引導全校師生領會中國夢的內涵;
②切實體會到實現中國夢,希望在少年,重任在教育;
③我們要以「立德樹人」為教育宗旨,積極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真知、學說真話、學做真人,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2、您認為孩子學習國學經典,能給孩子帶來哪些改變?
①朗讀可以使孩子們在韻律中感受國學文化,培養了孩子們的語言交流能力,認知能力;
②經典故事讓孩子們通過互動學會積累應用,提升了孩子們的興趣技能;
③博採眾家,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培養孩子的團隊協作精神,挖掘自身潛能,重新認知自我,增強自信。

3、接下來,您將如何配合學校更好的教育好孩子,真正的做到「家校共育」?
①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不要和孩子爭吵,給孩子一席思考的空間
②重視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積極引導興趣開發導向
③經常和孩子們交流,疏通引導孩子
④鼓勵互動討論教學

立德樹人 家校共育」大型教育演講聽後感

我是一名小學老師,我很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在感受到孩子天真、可愛、活潑的同時,也發現了孩子身上存在的許多問題,有的孩子性格十分內向,自卑、懦弱、倔強;有的愛動、喜歡打鬧、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聽了吳金林老師「立德樹人 家校共育」大型教育演講《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之後,我深深地領悟到了,無論是作為一名教師還是一位家長,都應該關心、關注孩子的成長,尤其是精神上的喂養,注重環境的熏陶教育。
目前兒童圖書市場魚龍混雜,兒童讀物的內容令人堪憂,暴力,色情充斥其中,與兒童的純凈的心靈相悖,與我國宣揚的優秀傳統觀念相悖。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環境,給孩子一些高尚的教育,應當深入挖掘我國的經典國學,把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使用優秀的精神主食熏陶和影響孩子,當孩子喜歡國學和古典音樂的時候,孩子就會遠離低俗和膚淺了。
學習國學經典16字方針——直面經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終身受益,對我的觸動很大,當吳金林老師問「是先理解再背誦,還是先背誦再理解」時,我還很堅定地認為是前者對。經過吳老師的提點,我才意識到我錯了。其實我們是在實踐中感悟和體會真理的,只有我們掌握了真理,才能夠指導我們的行動。 我們應當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熟悉國學經典,讓孩子們茁壯地成長。
在此我真誠地向吳金林老師以及為本次講座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員們說一聲「你們辛苦了」。 真心希望這樣好的經典教育方法能夠得到廣泛的推廣,讓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受益!!

⑤ 朗誦會觀後感5篇

朗誦是口語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朗誦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藝術鑒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朗誦,讀者可以陶冶性情,開闊胸懷,文明言行,增強理解。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朗誦會 觀後感 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朗誦會觀後感篇1

學習朗誦與演講的 心得體會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經常讓我們在課堂上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於是我們就七嘴八舌的扯開嗓子對這課本嚷嚷起來。有時學校還時不時的進行詩歌或課文朗誦比賽。

那時候,我只知道朗讀就是照著課本讀,朗誦就是不看課本,把 文章 背出來。 其它 的就一無所知了。那到底何謂朗讀?何謂朗誦?二者之間有何區別?

現在學習了朗誦與演講這門課,才開始注意到他們之間的區別。朗讀時用清晰響亮的聲音把文章讀出來,以傳達文章的思想內容。朗誦則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把文章背出來,以傳達文章的思想內容。可見,朗誦的要求比朗讀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對觀眾,除運用聲音外還要藉助眼神手勢等體態語幫助表達作品感情,引起聽眾共鳴。

其實,說到朗誦與演講這門課,是我同寢室的一位同學在大一的時候選修了,她感覺效果很好。恰巧她又知道我的普通話不好,說選修這門課高老師會教你發音 方法 ,可以練習普通話,於是就強烈建議我選修這門課。

回顧這一學期,時間過的真的很快。高老師說:「我們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大家穿的都是棉襖,等到學期結束的時候,電扇都搖起來了。」在這短短的一學期里我實在還沒學盡興,感覺還有許多朗誦與演講方面的東西向老師學習。

在第一節課的時候,老師首先吸引我的不是您這個人,而是您的聲音。感覺您的聲音圓潤,吐字是那樣的清晰標准,字正腔圓。我心裡就在好奇,這可能就是正確使用語言的藝術,不知道他會帶給我們什麽妙招?讓我有朝一日有他那樣的說話水平。

果不其然,第一節課里,您就教授了我們呼吸的方法。我當時還想呼吸方法和朗誦與演講這門課有什麼關系?您解釋道:「只有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才能儲存足夠多的氣,讓你說話時不至間斷。我第一次了解到原來說話也有這麽深的學問。接著,您又讓我們練習了 繞口令 ,還讓同學當場表演,課堂氣氛也很活躍。

其間又教我們怎樣區分舌前音與舌後音。說到這個事我最頭疼的地方。都說信陽世普通話的重災區,而我恰恰是信陽人。從小學到高中無論是老師還是我身邊的同學親人,都用方言打交道,不知道真正的普通話到底為何物。剛來學校時,同學們大部分都是操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又會一口地道的河南話。而我是普通話說的不標准,河南話又不會說,經常是普通話之中夾雜著信陽話,讓同寢室的人哭笑不得。常常是我一開口,其餘幾個人就挑出一大堆的毛病。還經常帶著懷疑的口吻說:「你是河南人嗎?」弄的我挺尷尬的!慢慢地我就說話越來越少了。最後她們只有投降了,得了,你還是開口講話吧!不然,人家還以為我們寢室有個啞巴呢!不過現在大家都已經度我免疫了。說的話大家基本上都能聽懂了。

朗誦會觀後感篇2

一、實施情況

今年適逢中國共產黨成立_周年,為幫助少先隊員了解黨_年光輝歷程,培養少先隊員對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樸素感情,激勵少先隊員牢記黨和人民的重託,同時為貫徹落實《廣東省建設 文化 強省規劃綱要》,積極參與「廣東小學生詩歌節」活動,推進詩歌 教育 「進課堂、進課程、進頭腦」,培養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朗誦說話能力,豐富課餘生活,學校少先隊大部隊和教導處於20_年6月9日上午組織四、五年級范圍內開展一次詩歌朗誦比賽。

二、活動效果

本次比賽中,各位選手用標準的普通話、飽滿的精神、豐富的情感朗誦了一首首激情澎湃的紅色頌歌,唱響了一曲曲動人的贊歌。選手們時而鏗鏘有力、時而委婉悅耳的朗誦聲不時地掀起陣陣高潮。場下的評委對各位選手朗誦時的情感、聲音、精神面貌等進行了認真評比。

通過此次活動,謳歌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取得的偉大成就,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的主旋律,進一步提高少先隊輔導員的宗旨意識,幫助少先隊員了解黨90年光輝歷程,培養少先隊員對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樸素感情,激勵少先隊員牢記黨和人民的重託,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積極爭當「四好少年」,時刻准備著為加快綠色的經濟崛起、建設富庶美麗幸福新梅州貢獻智慧和力量。

三、思考和體會

本次活動提前計劃並籌備,整合各方面的智慧,討論並確定 實施方案 ,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活動的細節考慮全面,落實具體負責人員,使活動能有序開展,統籌規劃。本次的朗誦比賽充分展現了隊員的優秀的朗誦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風貌,掀起了人人朗誦、班班朗誦的熱潮。

朗誦會觀後感篇3

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積淀,誦讀祖國優秀的 傳統文化 ,可以說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利用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在讀經誦典中養德行,學會了做人,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知識,提高了我們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怎樣做人,它像絲雨一樣潤物細無聲地泫潤的我們的心靈,使我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秀的道德育品質也自然形成,同時了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直面經典,誦讀經典,感受經典,仔細回味,接觸經典的每一個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驚喜的感受到開展經典誦讀後帶給我們的喜悅。

一、孩子的語文素養提高了

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後,我欣喜地發現孩子的語言表達比以前更流暢、更風趣了。孩子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復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孩子的理解、體會也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孩子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識面的擴大。俗語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下筆如有神」。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天天在進步。

二、道德修養得到完善

經典誦讀是進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弟子規》經 典故 事講述了許多社會倫理、道德規范、人生哲理等,在誦讀期間,孩子逐漸改變著自己的生活、學習習慣。 兒童 最善於模仿學習,久讀經典,最易受到熏陶,他們會以古人為榜樣,學習古代聖賢的品質,更加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行為。隨著誦讀活動的開展,逐漸培養了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兒童心地善良,性格溫和,舉止文雅,樂意與他人交流、合作。在家裡,她們總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大聲說話,和外人接觸,卻像只小綿羊,人家問什麼,就答什麼,甚至不答。自從讀了經典以後,孩子知道了以前那樣做,真是太沒有禮貌了。《弟子規》中的「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可見,經典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由此可見,中華經典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影響和教育了我們每一個人。看著孩子們在經典中獲益,我相信,孩子在完善自身人格修養、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時,必將自覺地承擔起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的歷史重任。

朗誦會觀後感篇4

為檢查教師課堂朗讀教學的成效,引起教師對朗讀教學的重視,不斷提升自我朗讀教學的水平;為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為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養成愛讀書的習慣,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依據我校工作行事歷,我校教導處特舉行一二年級小學生朗讀比賽。

一、感動於老師的精心指導和孩子們的用心朗讀

這次朗讀比賽,有很多令人感動和值得學習的亮點。根據兩個年級的不同特點,學校分年級分別選取了本期課文中的一個片段作為朗讀的材料,從兩個年級學生朗讀的不同表現來看,無論是老師對文章感情的把握和指引,還是孩子們用心地揣摩和表達方面,都有許多怦然心動的感動和引人遐想的回味。

二、從「語速適當」「感情真摯」「發音標准」談感想

這次朗讀比賽,確實有許多令人感動和欣喜的地方,但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每個年級各班之間存在著一些差距,尤其是在朗讀過程中出現的語速把握、感情流露和音準問題。

首先 說說 語速適當和感情真摯的問題。雖然每個老師對每篇文章有著不同的理解,我們的教學尊重個性化地理解教材,但一篇文章所表達的主要感情是有共性的,一篇文章朗讀的感情基調也是有共性的。

其次說說朗讀的音準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能與作者和文本產生共鳴,也能引起聽者的共鳴。但一篇文章朗讀得好與不好,除了感情,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咬字吐字的准確性。想想,一篇文章連續出現字音錯誤,變調錯誤,會讓聽者什麼感受?在本次的朗讀比賽中,暴露出來的音準問題主要是生字的讀音、多音字、兒化音以及兩個上聲連讀的變調,還有前鼻音和後鼻音的區分,平舌音和翹舌音的區分有些班級的學生也存在一些問題,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了。希望老師們今後在學生的生字讀音和連讀變調方面多下功夫,盡量避免或減少字音朗讀的錯誤,做到吐詞清楚,發音標准,把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落到實處。

總的來說,這次朗讀比賽,老師們和孩子們都很重視,都能積極地投入到朗讀比賽的訓練中去,讓孩子們的朗讀得到更好地訓練,使朗讀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新課標強調,朗讀、感悟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可見朗讀教學對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起著多麼重要的作用。本次活動有力地推進了我校的朗讀教學,使學生的朗讀水平和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更有效地提升!

朗誦會觀後感篇5

經典詩文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是文學有生命力的瑰寶。它歷經歲月陶洗,千錘百煉,積淀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價值觀念,人格精神和審美意識。千百年間,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我們民族約定俗成的教科書。對孩子人格的養成和情操的陶冶,對民族精神的養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無法代替的作用。

首先,我們學校選擇優秀的經典 故事 、名畫、禮儀、名家介紹、以及古詩設計成畫片的方式布置在校園的樓梯走廊,努力創設經典誦讀的環境氛圍;我們將經典故事、名劇、名畫納入了經典誦讀的內容,自編了《國學教育讀本》。樹立了「多通道地引導孩子接受經典的熏陶」的指導思想。教師們大膽實踐,選擇並合理改編經典欣賞內容、精心設計組織教學活動,每學期開展的經典課研討中,我們踏實地工作,使我們的課題研究跨出了一大步。

其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對孩子認知能力發展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在促進孩子 記憶力 、口語表達能力方面,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經典誦讀」活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等認知能力。還能增強孩子自信,利於良好個性的形成。

「經典誦讀活動」包含古文經典誦讀與經典學習活動兩方面,根據學生年齡、發展的不同層次,逐步形成古文經典誦讀的層級目標,作為教師組織經典誦讀活動的目標依據,同時做好古文經典誦讀內容、教材的開發研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經典本身特點去加以選擇,擯棄糟粕、弘揚優秀文化,注重語言形式上的開發,經典學習活動將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發展特點,結合校園主題活動課程,搜集、整理適合我班學生學習的我國古今的經典故事、名畫、音樂、名劇,並進行適當的改編,設計成有趣的形式多樣的活動,形成經典特色學習活動體系。誦讀時候根據古文特性、學生年齡特點,先背誦經典原文,教師就古文中的典故、事例作介紹。我們的基本要求是:不求甚解直面經典;激發興趣以讀為主;方法靈活快樂為旨;學而時習,溫故知新。

最後,經典誦讀促進了孩子全面發展。

一是開發學生記憶力。古文經典句式整齊、音韻和諧、朗朗上口,唐詩宋詞意境新奇、含韻豐富、旋律優美、色彩鮮明、語言凝練,對於記憶力處於黃金時期的孩子,要記憶這些經典實在是太容易了。

二是增強幼兒的傾聽能力。在誦讀活動中,學生須先聽、後念,背誦時需約束自己認真傾聽,在天長日久的誦讀活動中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三是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長期誦讀養成的靜定習慣能有效延長孩子注意的時間,並易做到專心做事、有始有終。

四是發展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生通過對古文經典作品的大量接觸,積水成流,自然而然打好了語言文字的功底,長期的誦讀是對學生口語訓練的途徑。

五是激發了學生對書面語言的敏感性。經典誦讀將聽、念、指有機結合,在朗讀中不知不覺認識了許多漢字,增加了識字量。

六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利於學生良好個性形成。孩子會背古文經典,也就多了許多表現的機會,班級里大家輪流當小老師領讀,在班上請他當眾表演,在家裡他可以做父母的老師,來了親戚朋友,孩子可以把古文誦讀,當拿手好戲展現自我,當然能博得人們的誇獎,因此古文誦讀對那些內向的孩子幫助是非常大的。

七是為學生奠定優秀文化素養和高尚人格的基礎。我們希望孩子學知識、長本領,對待長輩孝順,會關愛家人。

八是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愛國對學生來說是空洞難以理解的,古文誦讀重在朗讀,旨在誦讀中逐漸感悟,在誦讀中自然萌發民族自豪感。經典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人格發展、性情修養起著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他們現在熟練背誦「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還不會真正明白其含義,但相信當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後,定會明白這些道理,也一定會像我們今天一樣去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古老而悠久的優秀文化傳統,將經典融入現代文明。

回首和孩子們一起走過的誦經之路,我感慨,看著孩子們在經典中獲益,我欣慰!雖然「頌歌中華經典,豐厚書香內涵」的課題研究活動即將結題,但是,「頌歌中華經典,豐厚書香內涵」的活動還將繼續深入地開展下去,置身於書聲朗朗的校園,我相信,今天讀經誦典的稚子孩童,將是明日德才兼備的國之棟梁。


朗誦會觀後感5篇相關文章:

★ 《朗讀者》觀後感5篇

★ 朗讀者觀後感作文範文5篇

★ 朗讀者觀後心得體會5篇

★ 《朗讀者》觀後感範文5篇

★ 朗讀者觀後感簡短範文5篇

★ 朗讀者的觀後心得感想範文5篇

★ 《朗讀者》觀後感心得精選5篇

★ 觀看《朗讀者》有感範文5篇

★ 高二朗讀者觀後感5篇

★ 小學六年級春節晚會觀後感作文大全500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