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的四書五經分別是哪些做與=於什麼時期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其實本來應該有六經,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但後來亡於秦末戰火,只剩下五經。《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後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書。
四書為儒家經典,南宋學者朱熹將《禮記》中《大學》、《中庸》兩篇拿出來單獨成書,和《論語》、《孟子》合為四書。據稱它們分別出於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參、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稱為《四子書》(也稱《四子》),簡稱為《四書》。之後各朝皆以《四書》列為科舉考試范圍,因而造就《四書》獨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後《四書》已凌駕《五經》的地位。
南宋光宗紹熙遠年(1190年),當時著名理學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匯集到一起,作為一套經書刊刻問世。這位儒家大學者認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並曾說「《四子》,《六經》之階梯」(《朱子語類》)朱熹著《四書章句集注》,具有劃時代意義。漢唐是《五經》時代,宋後是《四書》時代。
「四書」指《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四部書。 其中,《論語》、《孟子》分別是孔子、孟子及其學生的言論集, 《大學》、《中庸》則是《禮記》中的兩篇。首次把它們編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學者朱熹。不過,在朱熹之前的程顥、程頤兄弟已己大力提倡這幾部書了。他們認為,《大學》是孔子講授「初學入德之門」的要籍,經孔子的學生曾參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之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筆之子書,以授孟子」的。這兩部書與《論語》、《孟子》一起表達了儒學的基本思想體系,是研治儒學最重要的文獻。正是根據這樣的觀點,朱熹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部書編在一起。因為它們分別出於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參、子思、孟子,所以稱為 「四子書」,簡稱即為「四書」。朱熹分別為這四部書作了注釋,其 中,《大學》、《中庸》的注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注 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所以稱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編定的《四書》次序本來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後人因為《大學》、《中庸》的篇幅較短,為了刻寫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論語》之前,成了現在通行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順序。
由於朱熹注釋的《四書》既融會了前人的學說,又有他自己的獨特見解,切於世用;又由於以程顥、程頤兄弟和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後,朝廷便將他 所編定注釋的《四書》審定為官書,從此盛行起來,到元代延佑年間(1314——1320)恢復科舉考試,正式把出題范圍限制在朱注《四書》之內,明、清沿襲而衍出「八股文」考試制度,題目也都是在朱注《四書》里。由於這些因素,使《四書》不僅成為 了儒學的重要經典,而且也成了每個讀書人的必讀書,成了直到近代全國統一的標準的小學教科書。所以,有人把《四書》與西 方的《聖經》相比,認為它是東方的「聖經」。事實上,無論就其流傳的廣泛,還是就其對於中國人人格心理鑄造影響的深刻來看,這種比擬都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❷ 四書之名始於什麼朝代
四書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的合稱,又稱四子書,為歷代儒客學子研習之核心書經。南宋理學家朱熹從《禮記》中摘出《中庸》《大學》兩篇分章斷句,加以注釋,與《論語》《孟子》合為「四書」。
❸ 四書是什麼朝代誰寫的,由哪四本是編寫在一起的
四書是南宋朱熹取《禮記》中的《中庸》《大學》兩篇文章單獨成書,與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記錄孟子言行的《孟子》合為四書。
四書增刪注釋包括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編撰時間間隔達一千八百年。
它蘊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儒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其在中華思想史上產生深遠影響。至今讀來,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啟迪價值。
但《四書》中也存在著先人思想的局限性。
(3)四書哪個朝代是核心經典擴展閱讀:
《四書》地位:
儒家的重要經典,也是中華文化的寶典。
《論語》在漢代婦女和兒童被要求讀一本書,《四書》自宋代是中國必須閱讀的書,當人們的基本信仰和信念,成為了的生活方式,閱讀是知識,即使是沒有受過教育的農村甚至不識字的勞動者。
通過口口相傳,可憐的閱讀和民間文學和藝術元素,接受和人類理性的自覺實踐。儒家的核心價值觀,主要內容為四書,並通過私立學校、鄉村學校、教學、唱歌、講故事等,從各種渠道流向社會,影響著世界。
《四書》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四書》告訴了很多關於人的尊嚴,人格的力量,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這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文化理想,也是他對儒家思想精髓的總結。
❹ 四書之名始於哪個朝代
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四書是南宋朱熹取《禮記》中的《中庸》《大學》兩篇文章單獨成書,與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記錄孟子言行的《孟子》合為四書。
❺ 儒家文化的核心經典是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 體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和思想體系。四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明清時期,四書成為科舉考試的核心科目。五經是儒家作為研究基礎的 五本古代經典書籍的合稱,包括 《詩》、《書》、《禮》、《易》和《春秋》。西漢時期,儒被國教化, 五經也因此變得更加重要,明清時期被用作科舉考試的教科書。 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它在世界文化史、 思想史上也具有極高的地位。
❻ 四書五經中的四書指的是什麼出現在什麼朝代
在我國古時候,文人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必須要學四書五經,而這四書五經更是成為了科舉考試的內容,是儒家學子鑽研必須要閱讀的經書,成為了我國傳統文化裡面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其中四書包括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部作品。 這四本書出現的時代都是我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戰亂時代——春秋戰國。
《大學》相傳是春秋時期的曾子所作,在書中作者闡述了自己對於儒家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的思想。雖然相傳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做著作的,但是實際上是秦漢時期的儒學作品。在北宋的時候被程顥、程頤兩兄弟極力推崇,是我國古代關於教育理論的一本較為著名的作品。
《孟子》是由戰國時期孟子和他的弟子公孫丑等人所著作的一本儒家經典。《孟子》這一本書是對戰國時期孟子說提出的言論的一些總結,其中還包括了他和其他流派的思想家在辯論時候的紀錄,對於當時的治國和政治發展都是有相當重要的借鑒意義。
❼ 四書五經是什麼朝代的
四書為儒家經典,南宋學者朱熹將《禮記》中《大學》、《中庸》兩篇拿出來單獨成書,和《論語》、《孟子》合為四書。據稱它們分別出於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參、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稱為《四子書》(也稱《四子》),簡稱為《四書》。之後各朝皆以《四書》列為科舉考試范圍,因而造就《四書》獨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後《四書》已凌駕《五經》的地位。
五經是儒家作為研究基礎的古代五本經典書籍的合稱,相傳它們都經過儒家創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編輯或修改。儒家本來有六經,它們是《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和《春秋》。
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爾雅》,共十二經;宋時加《孟子》,後有宋刻《十三經註疏》傳世。「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後來的五經是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五部。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❽ 四書五經是哪個朝代的
四書之名始立於宋代,五經之名始稱於漢武帝時。
四書五經詳細的記載了我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分別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合刊。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四書地位遠大於五經
四書則是孔子之後產生的,其中,《大學》是曾子所做、《中庸》是子思所寫、《孟子》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寫,還有一部記載孔子話語的《論語》。
漢代的儒生認為,五經是孔子親自整理,其中蘊含了孔子真意,是最純正的儒家經典,而四書相對而言並不正經。
於是,等到漢朝獨尊儒術的時候,就規定每個儒生都要學習五經,四書並不重要。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科舉考試考四書五經,那到底是四書重要還是五經重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四書五經
❾ 四書和五經到底是什麼東西這個起源於什麼年代
四書和五經到底是什麼東西?這個起源於什麼年代?四書五經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眾多文學作品中,記載了關於中國古代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最詳細的書。 四書五經不是一本書,而是多本書的總稱。 具體來說四書五經是什麼樣的書,四書五經是什麼樣的家的思想,以及四書五經適合誰讀。 以下,小編將為大家提供詳細的介紹。
三、四書五經適合誰讀
1、四書五經作為闡述思想文化的經典書籍,那麼四書五經適合誰讀呢? 四書五經是小學生、中學生、高中生、大學生,甚至大人都能看的書。 四書五經所包含的思想文化,在現代也有很多適用。 適用於現代人的生活和交流,如《禮記》美麗語言的一部分。 《易經》南宋以後儒學的根本書目,作為儒家學子的必讀書籍,現代人時間讀得多,思想文化的擴張,需要文化素養的培養。四書五經是什麼書四書五經? 什麼樣的房子思想四書五經適合什麼樣的人?
2、現在,四書五經部分也被列為學生學習必備的知識點。 例如,《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起來的四書作為儒家傳教、授課的基本教材。 其中有許多婦女和兒童都知道的格言警句,現在在日本文化中廣泛普及學習。 讀四書五經對《為官從政、為人處世》等方方面面都有幫助。 所以任何年齡段的人,都能讀四書五經。
3、但是,讀四書五經時,要按正確的順序讀,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道理。 關於四書五經閱讀的正確順序,我向您推薦。
四書部分:大學——論語——孟子——中庸。
五經部分:易—書—詩—禮—春秋。
❿ 四書什麼朝代成為核心經典
唐朝科舉考試考九經,即「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三禮」(《周禮》、《儀禮》、《禮記》),外加《易》、《書》、《詩》,並稱九經。到了晚唐時,內容除了「九經」外,還加上《論語》、《爾雅》、《孝經》。南宋時又加入了《孟子》成為「十三經」。
至於所謂「四書」是南宋理學家朱熹以《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形成了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四書」。若要說什麼時候「四書」成為核心經典,那麼應該是在明清時期,因為當時「四書」成為了官方考試用書。當時最為流行的八股文,就是從四書裡面找幾句話出題。比如,「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以這句話寫一篇八股文。其所論內容,都要根據宋代朱熹《四書集注》等書「代聖人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