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墨家有哪些經典歌
擴展閱讀
高中基礎課程有什麼性質 2024-10-31 13:18:17
老同學綉什麼 2024-10-31 13:17:22
初級繼續教育滿分多少分 2024-10-31 13:01:44

墨家有哪些經典歌

發布時間: 2024-10-31 11:16:32

『壹』 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墨子,相傳是戰國時期魯國人,他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 家,那麼墨子的思想主張是什麼?下面是我為你搜集墨子的思想主張,希望對你有幫助!

墨子的思想主張
墨子,原名墨嚁,春秋戰國時期宋國人,是諸子百家中墨家的創始人,也是中國 歷史 上第一個農民出身的大家。

他的主張有許多,其中“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十大主張是他思想的核心,其中“兼愛”、“非攻”最為著名。

“兼愛非攻”是指博愛平等,反對一切以掠奪為目的不義戰爭;

“尚賢尚同”是指君王應任用賢者,選賢舉能,與臣民上下一心,實行明政;

“天志明鬼”是指天道愛民,如果君王惜愛臣民,自會受到嘉賞。如果君王殘暴不仁,違背天道,天道就會懲罰他;

“非樂”是指日常生活不應奏樂,以免影響國家運作。雖然音樂悅耳,但會使人分心,影響人民勞作,臣子處理政事,君王行政;

“非命”是指人的命運並不是生來就定下來的,每個人可以靠自己的勤奮過上富裕的生活。國家的興衰滅亡也不是天定的,與君王和臣子的行政息息相關;

“節葬節用”是指君王、貴族的葬禮應該從簡,不應奢侈浪費。並且認為君王和貴族的生活應該節約樸素。墨子的主張范圍很廣,包括 政治 、 軍事 、哲學、科學、教育等方方面面。

墨子的主張是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提出的,所以在平民之中影響極大,因而墨家學說並列為“顯學”。墨家也成為與儒家學說對立的最大學派。
墨子的非樂思想
《墨子·非樂》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墨子的著作,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墨子從窮苦百姓出發,認為上位者不應該天天歌舞昇平,而不顧窮苦百姓的生死。

《墨子·非樂》原文共有三篇,而如今保存下來的只有第三十二篇《非樂上》,第三十三篇和第三十四篇則在宋朝前期就已經失傳。非樂,顧名思義,就是禁止音樂,反對從事音樂活動。墨子出身農民,之後也多是如普通百姓一樣,過著清苦的生活。

他認為,所有事情都應以利國利民為宗旨,而音樂的盛行佔去了統治者們管理 天下 的時間。而因為想要音樂創造的器材也使百姓們加大了負擔,占據了他們生產的時間。所以這種沒有意義的活動理應禁止。墨子認為,百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飽穿暖,而音樂不僅不能改變他們的現狀,不能填飽肚子也不能讓他們不再寒冷,最重要的是音樂並不能阻止戰爭的發生。反而因為統治者貪圖享樂,耽誤了國家的管理,最終受苦受難的還是普通的勞苦大眾。墨子的這種思想是處在“兼愛”的基礎上,《非樂》這篇文章充分的體現了他的主張思想,在當時那樣動盪戰爭不斷的社會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墨子的著作多從黎明百姓出發,講述百姓的疾苦,反對戰爭,所以他的思想在平民中很受歡迎光臨,但是當時的時局,上位者卻多以武力致勝,所以並不是特別的看重他。
莊子對墨子的評價
墨子是我國古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很多都是主張仁愛的。不以奢侈來影響後世,不靡費萬物,不炫耀禮法,用故居自我勉勵,以應付社會為難。對於墨子的思想用意,莊子認為是可取的,但對於墨子主張“兼愛非攻”,一定要和睦相處並且好學,而且活著的時候不能及時行樂,死了還不能服喪這些想法表示非常的不認同。

莊子認為如果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不能正常表達,就是背離了人性,是不可取的。其次莊子覺得墨子說人們生前應該辛苦勞作,死後也不能風光大葬,不僅實行起來極其困難,而且這也違背了天下百姓的生活之道,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即使墨子本人能夠做到,但對於其他人卻是無可奈何的,脫離了天下人,就和墨子一直倡導的王道不符合。再次,後面的人對於墨子過度的自苦做法也是不贊同的。

但對於墨子本人的才能和愛天下之心,莊子還是給予了相當的肯定,在《天下》篇中,莊子如是評價到:墨子是真的心懷天下,即使他自己本身已經非常窮苦,但他依舊不放棄自己的思想,這才是真正的有識之士。

莊子認為,墨子心懷天下和自苦精神如果只是他約束自己的行為那麼還是高尚的,但是墨子將他用在所有人身上,那麼就是不可取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不能強加給他們不屬於自己的思想。

猜你喜歡:

1. 墨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2. 墨子的思想有哪些

3. 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簡介

4. 墨子與當前教育思想的聯系論文

『貳』 傳統文化的歌曲有哪些

關於傳統文化的歌曲有《父親》、《祖國》、《慈祥的母親》、《生命之河》、《感恩一切》、《孝敬父母》、《推動搖籃的手》、《跪羊圖》、《婆婆也是媽》、《七勸行善歌》、《遊子吟》等。

拓展資料:

一、關於傳統文化的歌曲類別:

1、【民歌】是民間口頭傳唱的歌曲,群體智慧的結晶,與一般的創作歌曲相對稱。中國民歌按其體裁形式大致可分三大類:號子、山歌、小調。民歌與曲藝、歌舞、戲曲、器樂構成了中國傳統民族民間音樂的五大類型。在歐洲、美洲各國,民歌這一概念,亦包括作曲家模仿民歌風格進行創作、或依據民歌曲調改編的歌曲,但在中國,一般不採用這種廣義的民歌概念;

民歌是血脈之音、永恆的音調,不僅真實地表達人民的思想與感情、意志與願望、歡樂與憂愁,同時起到傳播知識、祈求幸福和美化生活的作用,並凝結了鮮明的民族風格、地域色彩和濃郁的鄉土氣息;一般平原地區的民歌婉轉流暢,山地民歌比較高亢,草原民歌則音調悠長,氣息寬廣。?

2、【號子】是在緊張而沉重的勞動中用以吆喝吶喊、一領眾合、前呼後應的形式演唱的民歌。兼有振作精神、調節勞力、統一節奏、協調動作的實用功能和反映意識、追求審美、抒發感情、唱古表今的表現功能,節奏鮮明、結構對稱,如陝北民歌《黃河船夫曲》等。一般按其所屬的勞動性質分為船漁號子、工程號子、搬運號子、農事號子、作坊號子五大類。

其歌詞多為即興式的,音樂風格與當時的勞動情形直接對應。以川江的船漁號子為例,其《平水號子》的旋律悠揚動聽,是當船航行於平靜的江面上唱的,;《見灘號子》的節奏堅定有力而充滿自信,是在發現險情而准備投入緊張的戰斗時唱的,;《下灘號子》的旋律舒暢而富歌唱性,是在下灘行船較從容省力時唱的。

3、【山歌】是在山間野外抒發歌唱者多樣而復雜的心靈感受的一種民歌。其腔調自由、舒暢、悠揚,具有「耕作或舟行之勞,多作謳歌自遣」的社會功能,如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雲南民歌《小河淌水》等。除一般的山歌外,平川的田歌、秧歌,草原的牧歌,水鄉的漁歌等都屬於山歌的范疇。各地山歌名稱不一,陝北稱「信天游」,山西叫「山曲」,內蒙古名之「爬山調」,西北為「花兒」,四川叫「晨歌」,湖北稱「趕五句」,安徽稱「趕慢牛」、「掙頸紅」等;

山歌通常是以獨唱和對唱的方式來演唱的,其題材非常廣泛,歌詞即興性強,隨編隨唱;若在勞動中或休閑時唱山歌自娛,既能解脫疲勞、心靈的苦惱和精神的寂寞,又可暢抒身在曠野接受大自然環境熏陶的開闊胸懷和表達深藏於內心的戀情及意念。

二、中國傳統文化歌曲初期:

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原始社會中創造了原始音樂,原始社會的音樂形態以詩、歌、舞三為一體為藝術表現形式,音樂的內容大多與生產及大自然斗爭有關,也有許多同宗教祭祀有關,它們都是為氏族集體的勞動實踐服務。關於狩獵活動的樂舞有《彈歌》等,關於畜牧和種植的樂舞有《載民》、《逐草木》、《奮五穀》等,關於宗教的樂舞有頌揚創業帝王文德或奇功的五帝時期的《雲門》、《咸池》、《大韶》和夏代的《大夏》等。

雖然原始的樂舞音樂曲調簡單,節奏占最主要的因素,但原始初民運用想像力與圖騰敬拜等獨特的宗教思維方式,在充滿熱烈與宣洩氣氛的樂舞活動中,獲取了超越現實嚴酷生存環境的一種愉快之至的精神滿足,從而保障了生存與發展的主動性。當時已出現的樂器有鼉鼓、骨哨、骨笛、陶塤、磬、陶鍾等,其中距今8000年左右出現的骨笛是一種具有純粹音樂意義的管樂器,可吹出七聲音列。遠古時期已初步建立了音階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