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傳統文化教育都包含哪些內容呢
小學語文含有傳統文化的課文有《趙州橋》、《清明上河圖》、《桂林山水》等。
《趙州橋》:趙州橋歷史悠久、結構奇特、造型美觀、居世榜首的趙州橋,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第一位橋梁專家。
李春,隋代造橋匠師。現今河北邢台臨城人士。隋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初(595~605)建造趙州橋(安濟橋)。趙州橋存世1400多年,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跡之一。
《桂林山水》:是現代作家陳淼於1962年創作的一篇游記散文。文章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吸引讀者;接下來分述灕江水是如何地「靜、清、綠」,桂林山是如何地「奇、秀、險」,使灕江水、桂林山與眾不同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最後整合桂林山水,山與水互相映襯、形成連綿畫卷的美景躍然紙上,引起讀者無回味與遐想。全文層次清晰,語句協調,多用對偶,寫得形象生動,引人入勝。
㈡ 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紅色經典文章有哪些
「我國語文教育向來注重革命傳統教育,希望通過革命領袖人物、英雄人物的事跡傳承紅色文化經典。」華中師范大學陳秀玲教授說。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學附屬小學聽了一節一年級語文課《吃水不忘挖井人》,趙靜老師帶領學生們朗讀文章的關鍵句。這一節課的重點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但是記者在整堂課上,沒有看到生硬的灌輸,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自然而然地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中。
陳秀玲教授指出,語文課程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因此,自去年9月起在全國中小學投入使用的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大量革命傳統經典篇目。既有反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氣節和革命精神的篇目,如寫毛澤東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寫朱德的《朱德的扁擔》以及寫周恩來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寫李大釗的《十六年前的回憶》;也有反映特殊時期革命英雄人物事跡的篇目,如小學教材的《狼牙山五壯士》《手術台就是陣地》《金色的魚鉤》,中學教材的《最後一次講演》等;更有反映革命精神代代傳,在新時期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新時代的楷模們,如錢學森、鄧稼先等。另外,在中小學推薦的文學名著閱讀中,除了常見的魯迅、茅盾等著名文學家的作品,也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紅星照耀中國》《紅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紅色經典名著。據統計,小學教材中有革命傳統選文約40篇,初中教材中類似《紀念白求恩》《海燕》《回延安》等革命傳統選文約30篇。
教材有了,但是不少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仍然面臨著難題。「文本的閱讀本身不難,作為一年級課本選文,這篇課文的難易程度還是非常適中的,真正的難點是時間,」趙靜老師說。比如《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是一篇革命傳統教育的經典篇目,自上個世紀就多次被選入語文課本。「但是面對一年級的小學生,如何讓孩子們更好地去理解課文的內容,並且把課文中想要傳遞的革命傳統教育主題的內容和基礎的語言教學結合起來,並不容易。」
於是,很多老師在細節上下了功夫。
在趙靜老師的課堂上,記者看到,她首先解決的是因為「時代久遠」 帶來的問題。
「很多城市裡的孩子沒見過扁擔。」所以趙老師在課件裡面添加了很多過去年代人們用扁擔挑水的圖片。
此外,在生字詞的識讀過程中,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在孩子們識讀正確後,點亮一顆紅星。「這樣既可以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又在細節上體現紅色特點,以紅星來表達革命特色,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趙靜說。
理解了「扁擔」「挑水」這些難理解的名詞後,趙老師又用黑白畫的形式展現了毛澤東和一位老鄉的對話過程。有了足夠的鋪墊,孩子們情感的產生就水到渠成了。
有了教材,有了精心的課堂設計,這些「紅色基因」就能進入孩子們的心靈嗎?現實告訴我們,從教材到學生內心的轉化過程還是會有損耗的。「拿到紅色經典課文的時候,我們大概可以知道,文章所想要表達什麼,但是再深入一些,我們就琢磨不出來了。」十八中(左安門分校)初一的張舒毓在接受采訪時說。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北京的部分中學看到,一些學校開展了重讀小學課本中革命傳統的活動。
在十八中(左安門分校)的一節班會上,薛鋼鍵老師把學生們曾經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學過的一些革命傳統教育經典課文擇選出來,帶著孩子們一起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讓孩子們體會語調和語氣的變化,感受情感的起伏,從情感的自我表達裡面,體會人物和事件的情緒和狀況。
「用孩子們可接受的、和現實聯系緊密的方式來進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十八中校長管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首先就是重視課堂教學,這是革命傳統教育的主陣地,通過老師上好教材、上好課,對孩子們進行非常直接的教育;還要通過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比如利用舉辦主題班會、綜合應用歌曲歌謠等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傳承紅色精神。
「語文教科書作為非常重要的教育窗口,選文必須與純文學類讀本的選文有所區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文質兼美』,既展現文學的魅力,又要帶給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取向,要帶有紅色基因。」一位教材編寫專家說。
㈢ 人教版小學課文有哪些
人教版小學課文主要包括以下篇目:
一、《三字經》
二、《百家姓》
三、《千家詩》及古詩文中的經典篇目。除此之外,還包括如《寓言故事》、《成語故事》、《格林童話》等文學類作品的內容。還有一些經典小說中的選段或章節,例如《紅樓夢》、《西遊記》等名著。為了加深學生們對於社會的了解與認知,還收錄了多篇如《革命歷史與社會變革》等相關題材的文章。接下來對這些課文內容進行詳細介紹:
1. 人教版小學課文包含大量的經典古詩文和文學類作品,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比如《三字經》,它是傳統的啟蒙讀物,以其簡練、朗朗上口的特點深受小學生喜愛。通過誦讀和背誦,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品德修養和文化底蘊。
2. 除了傳統的文學類課文,人教版小學課文還包括寓言故事和成語故事等,這類課文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理解能力。如《寓言故事》中的“畫蛇添足”、“守株待兔”等故事,不僅有趣味性,還能讓學生從中學習到道理和智慧。
3. 小學階段也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重要時期,因此人教版小學課文中也包含一些與革命歷史和社會變革相關的文章。這些文章旨在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的發展歷程和變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以上內容為人教版小學課文的部分篇目及其介紹。這些課文旨在全面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審美情趣和社會責任感等多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