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什麼是大學經典
擴展閱讀
秋冬兒童水杯如何選擇 2024-10-23 15:29:38

什麼是大學經典

發布時間: 2024-10-23 12:53:32

Ⅰ 認識什麼是「經典」

        經典,是指一些具有典範性、權威 性、經久不衰的萬世之作,是經過歷史選擇、千古流傳的極有價值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這是對「經典」二字下的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定義。在這里,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經」與「典」的本義。

一、「經」的本義

      《說文解字》對「經」的解釋是,「經,機縱絲也」,就是說,經是織布機上的直線,是縱向的絲。我們知道,布匹是由縱線和橫線交織而成,直線或縱線叫「經」,那橫線就叫「緯」。經和緯都是織布機上的絲線,但是方向是不相同的,所以概念也就不同。兩者相比較而言,「經」就顯示出了幾個特徵:第一,經線比緯線要先擺上去,所以「經」具有先在性;第二,先擺好了經線,就決定或主導了布匹的品質和長度(因為寬度是一定的),所以「經」具有主導性;第三,在織布的時候,經線幾乎是不動的,動的只有緯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經」具有不變性,或者叫永恆性。在經典推廣大家王財貴先生看來,因為經線具有這幾個特徵,再把它抽象化、普遍化之後,就有了「經常不變,天經地義」的意思。而由此再進一步,凡是記載人類永恆的智慧,是天經地義不可改變的著作,就漸漸稱為「經」了。二、「典」的本義

      「典」是個會意字,由兩個字組成,「典」的本義也就是這兩個字的合意。那麼,是哪兩個字呢?「典」的上半部分是個「冊」字,下半部分是個「幾」字。「冊」是象形字,就好像竹簡用線穿起來,也就是古代竹的樣子;「幾」也是象形字,就是高腳的桌子。兩個字的意義合起來就是「放在高腳桌上的簡冊」,這應該是比較貴重的「書籍」了所以有個成語叫「高文典冊」(指古代朝廷重要的文書、詔令等)由此「典」就引申為非常珍稀、貴重的事物,如「典藏」、「典禮」等。綜上,「經典」合起來說,就是永垂不朽的高文典章。

三、「經」都包括什麼

在春秋時代,就有一些書被稱為「經」。道家代表人物莊子首先提到「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盡管莊子屬於道家,但他所提到的「六經」都是儒家的代表作。這也可以看出,在那時代已經對「經」的用法非常明確了,也就是把世間最高明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稱為「經」。到了漢朝,又有了「緯書」的說法,也就是輔佐「經」的書,跟「六經」相對,每本書都有一本「緯書」相輔佐,所以就有了「六緯」。

          後來,大概只有儒家的書才稱得上是「經」,從「六經」到「五經(《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到「九經」(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說法,但「六經」一般是包含在其中的,再到「十三經」(《易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都是儒家的「經」,而且都有「六經」在其中。

        我們知道,《四庫全書》共收錄古籍3503種,分經、史、子、集四部,「經」是排在第一位的。這個次序不是隨意排列的,而是有意排列,排在最前面的當然也就是最有價值的。可見,在整個中國學術史中,「經被認為是有著最特殊意義的,並不是任何書都可以稱為「經」的。

      到了唐朝,皇家非常尊崇道家,推崇老子,所以就把老子的書稱為《道德經》。

國《道德經》但是,老子的《道德經》其實並不是宣揚「道德」的,這本票書之所以被稱為是《道德經).是因為它有「五千言」,如果都寫在竹簡上就會非常笨重,所以就把它分成上下兩卷,上卷開頭是「道可道,非常道」,道」是第一個字,於是上卷就被稱為是《道經》下卷開頭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第一個字是「上」,但不好叫《上經》.只好就叫《德經》了上卷的《道經》與下卷的《德經》合稱為《道德經》。而道家的第二位代表人物莊子的書《莊子》也升級為《南華真經》。雖然在歷史民俗中,尊崇老莊的人有時把《老子》《莊子》稱為「經」,但在當代大學,如果講老子和莊子的課,課程名稱一般就是《老子》和《莊子》.而很少叫《道德經》和《南華真經》。由此可見,即使是貴為皇帝,想要把某部書拔高為「經」,也是比較困難的。

      再說佛教。古代高僧大德翻譯佛典,對經、律、論的稱呼是非常嚴謹的,比如,三藏經典(結集了佛陀弘法四十五年的教義,以巴利文記錄的佛教經典,其中包括律藏、經藏和論藏。三藏經典是由親耳聽聞佛陀言說的阿羅漢們所結集的)里的「經」,就好像《四庫全書》里的「經」,般來說,「經」就是佛之所說,而「論」則是菩薩之所論,是不能亂的。中國高僧大德的著作也很多,但卻只有一部著作可以稱得上是「經」,這就是《六祖壇經》,這是佛教界共同的認定,是對六祖惠能大師的尊崇。

        至於像《三字經》《女兒經》《馬經》《茶經》等,雖然也是「經」,卻不能與前面提到的那些「經」相提並論。盡管如此,因為從古至今,《三字經》的影響很大,所以我們還是會在後面的章節中對《三字經》有進一步的講述。

      總之,經典之所以被稱為「經典」,就是因為它們永垂不朽,就是因為它們歷久彌新!

四、研讀經典,傳承經典

      現在,推動中華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要求我們去認識經典,去研讀經典,去接受經典,去踐行經典,去傳承經典。「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義!」我們雖然是老師,但更應該以古聖先賢為師,努力學習經典,重新做回「學生」,才能更好地「為師」!

        我們做老師的都知道一個成語—數典忘祖,事實上,我們今天很多人只有「忘祖」的資格,而沒有「數典」的資格,因為已經不知道「典」是什麼,「典」又在哪裡。所以,既然為人師,就一定要補上這一課,更不要一說經典,就一棒子打死!只有重讀經典,我們才會更好地開啟智慧,才能真正讓中華文化得以復興。

        凡是經典,都值得我們認真品讀。只要去讀,哪怕只讀懂一兩句,那也是人生的智慧,可能是一個人在生活中碰幾次壁都總結不出來的。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地多讀經典,也引導我們的學生多讀經典。

        經典是經久不衰的人生智慧,可以作為我們一生的座右銘,指導我們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如果我們能夠把經典作為每天親近的「仁者」能夠把經典學習作為每天的功課,並把這些經典作為做人做事的標准,作為自己待人接物的指導思想,那麼我們就等於是在親近「仁者」了。

        每天堅持讀經典,讓大人孩子終身受益。

Ⅱ 什麼是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是指大學的宗旨和目的,源自於儒學經典《大學》。
具體來說,大學之道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含義:
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品德,使其成為具有高尚品德的公民。學生應該在大學期間學習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如何處事,從而在將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夠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
學習和應用生活:大學學習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同時,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生活。因此,大學生應該注重實踐和應用,將所學的知識和理論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
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大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通過大學的學習和實踐,學生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素質,提高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和理解,從而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總之,大學之道是指大學的宗旨和目的,旨在培養具有高尚品德、掌握學習方法、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達到自我完善的學生。

Ⅲ 論語、中庸、大學、道德經 不屬於儒家經典的是

《道德經》不屬於儒家經典。


儒家經典又稱儒家典籍,是儒家學派的典範之作,被世人奉為「經」。

主要指十三經,同時也包括歷代儒家學者的評注和解說。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其中,「經」的地位最高,「傳」「記」次之,《爾雅》又次之。

十三種儒家文獻取得「經」的地位,經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在漢代,以《易》《詩》《書》《禮》《春秋》為「五經」,官方頗為重視,立於學官。唐代有「九經」,也立於學官,並用以取士。所謂「九經」包括《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和《胡陸春秋》三傳。

唐文宗開成年間於國子學刻石,所鐫內容除「九經」外,又益以《論語》《爾雅》《孝經》。五代時蜀主孟昶刻「十一經」,排除《孝經》《爾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躋入諸經之列。南宋碩儒朱熹以《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形成了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四書》,並為官方所認可,《孟子》正式成為「經」。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獻確立了它的經典地位。

清乾隆時期,鐫刻《十三經》經文於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經註疏》,塌正從此,「十三經」之稱及其在儒學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最初只有《六經》,後來《樂經》失傳,剩下五經,隨著歷史的發展,便有了七經、十三經、十經等名稱。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團做悔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