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佛陀有哪些特別殊勝的經典故事
擴展閱讀
怎麼用樂高拼成歌詞啦 2024-11-24 04:27:58
朋友同學怎麼都比我好 2024-11-24 04:19:49

佛陀有哪些特別殊勝的經典故事

發布時間: 2024-10-22 02:36:26

① 阿彌陀佛為什麼是佛中之王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宗教。佛是智慧和覺悟的意思,沒有迷信嗎

佛教是教育。皈依佛是回歸自性覺。本覺本有,一切眾生原本都有。現在不能成佛是因被自己的貪嗔痴慢疑所迷。從迷惑顛倒造業受報回歸到覺悟就是皈依佛、正而不邪,凈而不染。佛陀的教育就是教我們找回自己的本覺,佛陀就像一個過來人,非常慈悲的告訴我們如何離苦得樂。沒有迷信,自己修行便可自己悟真。
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佛佛道同。如來不增不減。彌陀四十八大弘願能度末法眾生,所以被三世一切諸佛贊嘆,唯有凈土法門可以帶業往生,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大願太殊勝所以被尊為佛中之王。

希望能幫到你。

② 極樂世界非常殊勝,那麼釋迦牟尼佛在觀音菩薩授記品中為什麼要提到金光師子游戲如來的佛土並說要比極樂世

其實,比極樂世界更庄嚴殊勝的佛國凈土還有許許多多,比如文殊菩薩未來成佛時的佛國,要比極樂世界殊勝許多倍,觀世音菩薩繼其老師阿彌陀佛之後成佛,那時極樂世界變得比現在還要殊勝許多倍。但關鍵不是那個地方好就要去那個地方的問題,一要看那裡是不適合自己,容不容易去,方不方便;二要看自己有沒有那個能力。只有這兩點或者滿足更多的條件才能夠往生那裡。而極樂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縱向與橫向衡量後最適合地球人的,所以釋迦牟尼佛才主要宣傳極樂凈土,而不是其他凈土。
再者,佛經中拿極樂世界作比,不是貶低極樂世界不殊勝,而是拿它做一個參照物。因為世尊曾經詳細的講過極樂世界,大家對它都熟悉了,這么一比較,你就知道其他凈土的更殊勝了。
不過,好壞都不僅是相對的,而且也是人的主觀認識問題。如《維摩經》中舍利弗尊者認為娑婆世界污穢,釋迦牟尼佛就讓他看此世界是多麼的清凈。還有調達在無間地獄受苦而沒有任何苦惱,反倒說勝於在忉利天宮。
所以,在這上嚮往是好的,但是太過執著追求,且認為極樂世界不好,那樣就不好了,這也是貪欲無厭的一種表現,就像好東西多了想再多一樣。而且,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就必定成佛,到那時可以發願成就更殊勝的凈土。而且佛佛平等,智慧無二,沒有必要在凈土這樣的問題上費心,有佛領著,還怕凈土的好壞嗎。

③ 佛陀親自說法的經典有哪些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哪些

在三藏十二部經當中,大部分是佛陀親自說法,而在這些經典中,有分了義經典和不了義經典。 而了義經典則是見性經典,上乘經典,其中最重要的當屬《金剛經》《楞嚴經》《妙法蓮華經》以及《楞伽經》這幾部了義經典。 據說有這樣的說法:成佛法華,悟道楞嚴,見性則是《金剛經》《楞伽經》 下面是三藏十二部經的簡介,供師兄參考: 何謂三藏何謂三藏?即是經藏、律藏、論藏,經詮定學,律詮戒學,論詮慧學。精通三藏,並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稱為三藏法師,如姚秦鳩摩羅什,唐玄奘等。試略談其義:經藏一、經藏。梵語素怛纜,或曰修多羅,華言契經,佛所說之經典,上契諸佛之理,下契 三藏十二部表解 眾生之機,有關佛陀教說之要義大都屬於經藏。 律藏二、律藏。梵語毗奈耶,華言調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儀,善能調治眾生之惡,調伏眾生之心性,有關佛所制定教團之生活規則,皆屬於律藏。 論藏三、論藏。梵語阿毗達磨,華言對法,又翻無比法。對佛典或經義加以議論,化精簡為詳明,以決擇諸法性相。為佛陀教說之進一步發展,後人以殊勝智慧加以組織化、體系化的論議解釋,均屬於論藏。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經為經藏,四分律、五分律、十誦律為律藏。六足發智論為論藏。依大智度論說法,三藏屬小乘教專稱,但依據攝大乘論說法,大乘亦有三藏。華嚴經等為經藏,梵網經等為律藏,阿毗達磨為論藏。 十二部經 十二部,並不是指十二本佛經,而是依佛經的體載,內容,文法分為十二個種類 又稱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經。佛說的一切法,皆可統攝為一修多羅,類集為經律論三藏。由於一切經的經文體裁和所載的事相不同,故從三藏分出十二種名稱,通稱 三藏十二部經 ,總則稱一切經,別則稱十二部,但並非每一經都具有十二部之名。 一——四一、修多羅、素怛纜,此譯為經或契經,如《四阿含》、諸大乘經、戒經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經典,皆名契經。但此處所說的契經,是單指經中直說法義的長行經文,故又稱長行經。 二、祇夜,此譯重頌或應頌,頌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四、五、六為一頌不定。凡經中偈頌,以偈頌體裁重頌前經長行經文之義,此類頌經,名「重頌經」。 三、和伽羅那,此譯授記,凡經中佛於菩薩授當來必當成佛之記,於緣覺後世當得道,於聲聞人今後世得道,記餘六道眾生後世所受果報之處,即名「授記經」。 四、伽陀,此譯諷誦,或孤起頌,不依長行,直以偈頌顯示諸法的經,如《法句經》等,名「諷誦經」。 六、尼陀那,此譯因緣經或緣起經,如《大智度論》卷三十三:「說諸佛法本起因緣,佛何因緣說此事,修多羅中有人問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結是戒,一切佛語緣起事,皆名尼陀那。」如來說法必有因緣,即經中見佛聞法因緣,及佛說法教化本末因緣之處,如諸經「序品」,故名「因緣經」。 七、阿波陀那,此譯譬喻,凡經律中所說譬喻,以譬喻顯示法義之處,故名「譬喻經」。 八、伊帝目多伽,此譯本事,或如是語經,即經中講弟子菩薩聲聞等過去世行業事歷之經文,及教令精進求道解脫因緣之處,即名「本事經」。 九——十二九、闍陀伽,此為本生經,凡經中佛說自身往昔行菩薩道時,修諸苦行,利益眾生所行因緣之經文,名「本生經」。 十、毗佛略,此譯方廣,即一切大乘經之通稱,又指詞廣理正,廣辨諸法甚深真理的經。如《菩薩地持經》卷三:「十二部經,唯方廣部,是菩薩藏,餘十一部,是聲聞藏。」小乘的方廣經,唯以語廣,此類經文,名「方廣經」。 十一、阿浮陀達摩,此譯未曾有,即經中說諸天身量,大地震動,曠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議之事的經文,名「未曾有經」。 十二、優波提舍,此譯論議,即佛所說諸經,若作論議問答辯理,分別廣說之經文,即名「論議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