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老虎魚經典唱片有哪些
擴展閱讀
小學生該如何教育 2024-10-20 03:54:37

老虎魚經典唱片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4-10-20 01:03:36

❶ 德國老虎魚音樂製作公司關於老虎魚

德國唱片公司Stockfisch以其獨特的魅力專注於民謠和藍調音樂,特別是以吉他和人聲為靈魂的錄音與發行。創始人兼製作人古達·普勒(Gunter Pauler),作為老虎魚的老闆和錄音師,他在德國北部的Pauler Acoustics錄音室以卓越的音響效果著稱。他對簽約藝人的挑選獨具慧眼,Stockfisch的歌手們都是音樂全才,他們不僅創作、演奏,還親自演唱,這吸引了眾多國際知名的民謠藝術家願意千里迢迢來到這里錄制專輯,這足以證明他們對Stockfisch的信賴和對其音樂品質的肯定。

老虎魚堅持對音樂的極致追求,每一個細節都精心雕琢,只為呈現出最純粹的音樂體驗,是為那些對音樂有著深深熱愛的狂熱者而生。每一首歌曲都蘊含深沉的音樂內涵,每一個音符都是音樂性和音響性結合的典範,是對挑剔耳朵的最大挑戰,也是一份對音樂藝術的無盡獻禮。

❷ CD音質的高音質

CD的潛力到底還有多少?當CD愛上LP,最後誕生的寶寶又帶來音像界什麼改變?
讓CD機上能得到LP黑膠唱片那種愉悅的類比音質感受,能達到這種要求嗎?如果又有了新的CD音質提升的技術,這種新技術叫作LPCD,正是一種新的嘗試的開始。雨果是一間音樂性與HiFi性都並重的唱片公司,雨果的老闆易有伍先生既是音樂人也是音響發燒友,所以唱片中的音樂元素和HiFi元素都非常豐富,為了追求最好的音響效果,雨果出過XRCD、XRCD24、SACD、LP黑膠唱片,出版了LP後雨果發現LP才是自己最喜歡的聲音。
為了讓CD也能夠接近LP的聲音,雨果研究多年後推出了自己專利的LPCD格式。LPCD有別於CD主要在兩方面,一個是母帶處理,一個是壓碟處理。母帶處理中,雨果在處理器材中採用高純度的電源和軍用級的高精數碼時鍾,並採用雨果自己開發的音頻處理系統。壓碟處理中,一般唱片一個母盤起碼壓5000張以上唱片,而LPCD的母盤只壓2000張,而且碟片採用特殊材料,可以減少激光在唱片上的散射,減少轉盤伺服系統、糾錯系統的工作壓力。
雨果之前已經在內部出過幾款LPCD給業內的朋友試聽,2005年公開發售的是在白天鵝展期間推出的3張LPCD示範碟,其中1是《12金釵》,裡面精選了雨果的女聲唱片,2是《新歷其聲》,是新加坡音響展的贈碟內容,是雨果所有唱片的精選,而第3張是《發燒@港》,是香港《音響技術》主編大草在雨果所有唱片中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曲目,裡麵包羅了人聲、弦樂、交響樂、鋼琴、打擊樂、民樂等等,每首音樂都附有大草親自撰寫的導賞文案。2005年11月發行過的是LPCD33示範碟③——發燒@港;此為LPCD45系列的《發燒@港》。
LPCD產品規格分為LPCD33和LPCD45,LPCD33是特殊加工處理的CD產品;LPCD45是錄音水平頂峰代表的產品,也是CDR母盤的最高規格。消費者要先確認所用的CD唱機能否播放CDR。你可以不用服侍LP唱機,不用再受嗓音,抖擺率等的虐待卻能享受到非常高端LP系統的聲音。
如果要感受LPCD的真正靚聲,大家一定要買張正版才能原汁原味享受LPCD的高端美聲!
LPCD錄音:
驚震百里的雨果LPCD系列在CD號稱要被SACD、DVD-A取代的21世紀初,因為在20年前數碼技術限制有關,CD的規格就只能制定在16Bit/44.1KHz的規格,如果要再加上當年的視訊的話,就可以看到黑膠唱片(俗稱LP)一樣大的雷射影碟(俗稱LD)。CD限於當年數碼科技,再以人耳所能聽見的頻寬和商業考量之下,才定下這樣的規格(幸虧人耳不是蝙蝠耳,要不然我看當年的CD為了要放入大量的Bit,可能CD會比你家的炒菜鍋蓋還大,感謝上天,讓人耳只能聽到這樣的頻寬)。所以CD唱片制式規格16Bit/44.1KHz,和當今數碼錄音動不動就要20Bit或24Bit,192KHz或256KHz……相比之下,實在是相差甚多的。這對所有音樂界的專業人士和一般聆聽者來講,CD唱片的聲音表現,等於講--有遺憾但卻要牽就事實,於是這二十幾年來,全世界各大小唱片公司莫不以其畢生之力,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試圖將CD的制式規格發揮到極限。那麼如何將CD的制式規格發揮到極限呢?一當然是錄音時所經過的手續,除了專業的錄音時麥克風擺位之外,還有錄音混音的過程,這一點以下不講(要講又是一大篇了),因為以下所講的是從原始母帶到CD成品之間的事。錄音到原始母帶這段過程,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啦,請諸位高手見諒。比如以真空管機過帶啦,以真空管麥克風錄音啦,溫厚一點的線材啦,或者用真空管機再過帶一次,以更高規格的數位錄音技術錄音,升頻處理等……但不管你再怎麼地反復製作,最後還是要放入——CD唱片的制式規格16Bit/44.1KHz裡面。
其實很多錄音師所言,在錄音室里所製作出來的——最後即將壓制CD的母盤CDR,聲音是和他們錄音當時所鑒聽的內容和「感覺」差異不大的,但是為什麼一製作成CD成品後,也曾聽過一些著名的錄音師聽到從工廠里壓制出的CD成品時常說:這是我製作出來的心血嗎?意思就是說,他們最後製作出來准備要去壓制CD前的母版,其聲音是和製成CD成品差別甚大的。全世界各大唱片公司當然也知道,這要賣的成品——「CD唱片」聲音不如原來母盤CDR(這就和復制畫的感覺和原版畫還是不能比一樣),所以發明了很多專利的編碼技術,比如著名的HDCD、JVC的K2、XRCD、喇叭花的16+-20、SONY的SBM……很多很多不同的數位編碼技術,只為了讓CD的16位元制式規格,在「人類耳朵」的聽感上能達到20甚至24位元的感覺。
用一個很趣的形容來形容這種「有遺憾但卻要牽就事實」的CD生產史,比如不管您是多麼天才的錄音師、用了多麼昂貴多麼先進的24位元、20位元的數位錄音機器,或者用了特別的XRCD、HDCD等編碼技術……錄出來的母帶……以下雖然不是最正確的形容(24位元和16位元的倍數不能如此算啦),但這樣形容您可能就了解了錄音到您聆聽的作品,要保持錄音師在現場所聆聽到的「感覺」之難:您可以把這錄出來的母帶當成24塊的雜糧麵包(可以比喻為24位元錄音),而且這一塊雜糧麵包里有不同的蔬菜、不同的起司、不同的雜糧(比喻成不同的高中低音比例和音樂資訊量),但是最後卻要塞入一個「只能」放入16塊麵包的容器之中(比喻成CD的制式16位元的規格),而錄音師要拿掉那一塊?要拿掉那些不同的蔬菜、不同的起司、不同的雜糧,讓這16塊麵包吃起來的「感覺」和「份量」,還是要和原來的24塊麵包的感覺和份量「幾乎一樣」。這,就是錄音師在轉母帶過程,唱片公司發明的CD編碼技術時所想做到的事情。
講到這里,除了在這些新一代的CD數碼編碼科技之外,在求CD成品的聽感要能提升到20或24位元的動態解析之外,有三點是非常重要的:
一、CD從原始母帶到CD成品之中製作過程的電源、訊源的穩定,任何介面之訊息低損失:
有關接點、電源純凈和保養,這一點我相信發燒友懂得不一定比專業錄音師少,有些錄音室對這種發燒級的要求,可能還不如音響發燒友呢。這種要求是對最後的錄音成品有提升作用的,但是這往往也和錢有關,畢竟發行唱片不是慈善事業,是一種商業化的考量,比如這些往往一般樂友可能不太要求的地方,都加進去一張CD的成本里(比如歌手進入錄音室後,就開始算錢,而且設備高級和設備一般的錄音室收費都不同),那一張CD以低迷至極的銷售量,要賣多少錢?所以很多燒友覺得老版CD聲音反而好,以唱片製作經費、CD的壓版經費、租錄音室的經費,這種理論也有其道理。
二、從原始母帶到CD成品,中間的過程要越少越好:
其實CD和LP都一樣,在原始母帶到CD或LP成品之間,是存在著非常多手續的,原因在於——商業發行在於妥協的藝術(好像夫妻相處啦、政治也是喔),要妥協多少?就看發行公司的成本考量了。如果樂友不懂,那我簡單的講一下:比如我很愛莎拉.布萊曼所演唱的歌劇魅影,但我能夠想聽她原汁原味的現瑒演唱給我聽嗎?一就是我要是億萬富豪,二是要追著莎拉全球行程到處跑,看她那時演唱此曲,三是娶了她,讓她在家裡天天唱(也要她肯才行)。那麼既然不可能擁有她,或者也有很多人想聽她的聲音,那麼勢必要把她的聲音可以COPY和量化,也因此錄音這門「試圖保鮮」的商業學問,就這樣從20世紀初慢慢的演化過來。那麼以人類目前最通行的音樂軟體發行過程,則是原始母帶——工作母帶——母盤CDR——玻璃母模——金屬母模——壓碟CD,樂友們到CD的成品就是一段「聲音劣化衰減史」,但是這是沒有辦法的,原因在於前頭講的——商業發行在於妥協的藝術。您想聽到最初最好最美的聲音,除非您有能力買下最初的原始母帶自己收藏聆聽,但原始母帶也是有壽命的,這又是另一頭痛的問題。
三、CD唱盤雷射頭讀取CD唱片時,雷射光散射的問題:
這一點問題,樂友可以觀察CD唱片的邊緣,很多一般市售「普通」的CD邊緣常常是不平整,甚至會刮人的感覺,而一些製作精良的發燒唱片,明顯比較注意這些問題。原因在於CD邊緣對CD唱盤雷射頭讀取CD唱片時,雷射光散射的問題有很大影響,像CD綠色阻光筆,就是想解決雷射光會從CD邊緣散射的問題。還有一點還要講究到的,就是CD唱片的讀取層,有無「同心圓」的問題,這也會影響CD成品的聲音表現。理論上人類製造出來的物品沒有真正同心圓的可能,但誤差要多少,呵呵呵,這也和錄音時的製作經費有關。
為什麼要提到這三點呢?一些老樂友可能會發現初版的CD,在CD表面濺鍍層(反射鋁模)的平滑度,CD重量甚至音質,或者發燒友可能看到一些古今中外的天才錄音師所製作出來的音樂專輯,完全沒有任何XRCD啦、HDCD編碼處理,但聲音表現甚至超越。比如DECCA一代錄音宗師--威金生Wilkinson那張TAS榜的「絕地大反擊」,近二十幾年前,當年那一張CD可能只有14位元的有效訊息量,但聽感上卻完全不是那回事,Wilson Audio所錄制的CD、新一代的德國Zounds唱片、老虎魚唱片公司、Burmester CD-3(要舊版的)、Philips 24Bit FORMAT系列的最初以CD直刻版等等,都不是用什麼最新的CD數碼編碼科,但聲音表現上卻有獨到的地方。
為什麼這些在CD史上可稱為經典的專輯和一般專輯會有如此差別呢?這就是在商業立場上用心再用心而已,流行的話也可以稱為「達人精神」(希望香港、大陸的樂友看得懂)。而且這些專輯的共同點,幾乎都有以上三點特色,但也因為每一張專輯用所花費的時間太多,和製作成品變得異常高昂,往往都以限量為主。
講了半天,終於講到主題了,在華人世界一直有二家唱片公司的老闆是我非常景仰的,一是在美國的FIM唱片公司馬老闆,一位就是在香港的雨果唱片公司易老闆,二家唱片公司對唱片品質的要求也是達人級的,雖然最後製作成品聲音表現特色不同,但是以上所提的三點重點,FIM和雨果都有注意到。
如今在2006年初,香港發燒音響里有介紹到雨果易老闆又有了新的CD音質提升的技術,這種新技術叫作LPCD(請看CD內文解說),望文思義就是讓CD機上能得到LP黑膠唱片那種愉悅的類比音質感受,雨果易老闆是試圖想解決從原始母帶到CD成品這一段過程的品質控管和衰聲之變數。讓CD機上能得到LP黑膠唱片那種愉悅的類比音質感受,每次新的數位編碼技術一發表,就常聽很多唱片公司會拿出來講,到底能達到這種要求嗎?歷年來還是--沒有100%接近(格式不同,其實是不可能的,不過呢,還是要比一下才符合潮流精神)。那麼這一次雨果的「LPCD」技術呢?話說認識多年的美女級業務小姐拿雨果的LPCD45系列給我一聆聽,再和內附的一般版CD一比較,只能說,真的是歷年來最接近LP的一種CD數碼科技(各位看官你看,還是忍不住會把CD和LP再比一下)。
LPCD到底是什麼呢?麻煩請看雨果LPCD內頁中文解說,因為有很詳細的說明。但可能太詳細了,很多網站一些樂友討論說看了半天還搞不太清楚。簡單的講,除了LPCD母帶製作、碟片製作基本上是用以上所述的三個重點去製作之外,最後壓製成最高等級的LPCD45系列,簡單的說就是以損失最少的方式,直接從母帶直接轉成CDR,每張LPCD的製作其實就是直接以製作母盤來做成CDR,以錄音室規格來說,LPCD45系列以一般唱片公司的錄音室製作要壓制CD前的母盤CDR流程,也就是說LPCD45系列就是一般唱片公司要去製作CD前的母盤CDR。
一般唱片公司是拿CDR母盤再去做母盤CDR——玻璃母模——金屬母模——壓碟CD之動作,而雨果的LPCD45系列就是讓發燒友直接拿母盤CDR來聆聽音樂。其錄音品質表現之優秀,和一般CD相差之多可想而知。這方法以前Philips 24Bit FORMAT系列有近似的理想,但沒有完全實現,但雨果易老闆竟然完成這商業立場上幾乎不可能的理想,光此成就,就值得在唱片銷售史上留下一筆。而 LPCD的規格分為 LPCD 33及 LPCD 45兩種,前者是經特別處理的CD,後者則是母帶直刻的CD,其中LPCD33系列是特殊加工處理的CD產品,據稱LPCD33系列已超越了XRCD和HDCD了,LPCD45則是雨果認為錄音水準最頂峰的產品,也是CDR母盤規格最的,LPCD45系列裡面都有二張CD,一張是正常的CD版本,一張是讀取層深綠的最高規格CDR版。而且LPCD特別在CD邊緣以特別工法處理封邊,並經過精細打磨,邊緣特別平滑。這樣的好處是:所以在CD讀取時雷射光散射更少,使雷射頭讀取時的精確度更高,以發燒友絕對標准來說,LPCD45當然是勝過LPCD33。
LPCD的確是目前任何CD規格的最大突破,這最大突破說簡單也簡單,就在於發明LPCD技術的雨果易老闆的用心再用心的達人精神,而且所幸的LPCD45系列的價格等同於XRCD,實在是非常超值(里頭有二張CD)。2006年開春後,LPCD是音響發燒界最值得關注的事情
不管您有無聽過雨果易老闆錄的人聲、古典音樂、國樂,雨果的LPCD的確是華人在音樂界和音響界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