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如何翻拍經典人物
擴展閱讀
同學考差怎麼安慰他 2025-01-11 14:17:28

如何翻拍經典人物

發布時間: 2024-10-10 08:39:05

⑴ 從妲己到青蛇,阿嬌兩度翻拍經典口碑均不佳,如何翻拍經典才能超越經典

阿嬌翻拍飾演的角色,從妲己到青蛇雖然也都是經典的作品,但是翻拍的效果卻並不好,翻拍經典很難超越經典。應該說從經典出現的那一刻到現在,很多人都嘗試過,各種各樣翻拍的版本最好的他無非就是觀眾看過之後評價各有千秋,但也從來沒有說超越之前的經典的。

真想超越經典,通過翻拍這一條道路是不行的,因為劇情都沒有變,只是換了一波演員,怎麼超越?就像齊白石的那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可以學習經典的這些作品,他們的拍攝手法,他們演員的這個技巧。但是不能去完全的模仿翻拍那就是模仿,沒有自己的創新,只有模仿是不能超越經典的。

⑵ 影視圈內翻拍劇很多,為什麼這么多的導演都熱愛翻拍經典呢

現在的導演都特別的喜歡翻拍劇,不過這樣的市場還是非常大的,有很多人就喜歡看這種老劇翻拍,畢竟以前的電視劇是非常經典或棗的,對於導敗盯演或者是演員方面來說更加的容易,節省了編劇還有其他的一些情節討論,直接照搬原文就可以了。

同時還有一部分潛在的粉絲在,畢竟都是從經典電視劇看過來的,肯定是有基礎觀眾存在的,經典之所以被稱為經典,就是因為拍攝的內容好,演員演技還有選角都特別到位,翻拍的時候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回憶,同時一些情節比較出彩,就能引起觀眾的討論,自然而然作品的收視率就上去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導演都喜歡翻拍經典了。

⑶ 經典名著是否應該翻拍成影視作品分析一下利弊,舉例說明。800字

可翻拍,但要注重表現技巧。

其實無所謂孰是孰非,影視文化的存在、發展和繁榮自有其深刻的歷史和社會根由。她與古典名著一樣,只是藝術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無高低優劣之分,而只有表現技巧之別。對於任何一種文化藝術,我們既不能過分宣揚,也不能過分壓抑。我們只能理性客觀地分析。

先說改編之得。

影視文化之所以能夠得到廣大民眾的認同,是因為她能更好地帶動人們的情緒,撥動人們的心弦。這種前所未有的視覺、聽覺上的沖擊讓人無法不神往陶醉。

在一般人看來,80年代出品的電視劇《西遊記》里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那嫉惡如仇、愛憎分明、敢作敢當、機智勇敢、生性調皮的形象比字面上得來的要生動得多。因此,相對於古典名著的艱澀難懂,她更易為觀眾接受。

古典文學向來不是普通大眾的盤中飯食,即使在古代,除了些搖頭晃腦的儒者外,人們更喜歡口頭說唱而不是直接與原作者進行心的交流。普天之下皆研究高深之文學,這本是我們無法也不必奢求的場景,而影視文化的出現讓古典文化有了更大范圍的推廣。

大概沒人會否認說唱藝術在我國古代四大名著等的產生、發展、傳承、推廣方面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相信影視這門「現代說唱藝術」對於古典文化在今日社會傳承的作用呢?

影視作品一經產生即有其特別之思想。「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名著在改編過程中也無一例外地糅雜進了現代人的審美意識與價值理念,完成了對原著內容主旨的新的詮釋。較之原著,改編後氣息大異,與現代人同聲相應,自然能夠占據人們的心靈。

大多數作品能夠堅持文化自覺,宣揚真、善、美,對於人們的精神文化建設和引導起到了應有的積極作用。1962年紹劇戲曲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引起毛澤東與郭沫若唱和,同年改編的影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以人妖矛盾為主體。

著力描繪孫悟空明辨真偽、嫉惡如仇的英雄形象以及他不為假象所惑、征服邪惡勢力、護衛唐僧取經的艱難歷程,同時也批評了唐僧人妖不分、認敵為友的錯誤。 這不能不說是對「西遊記文化」的豐富發展。

影視文化在推廣並且一定程度上豐富充實了古典文化的同時,其自身的藝術品位也得以提升。在俗氣橫溢的當今世界,此舉雖尚無力挽狂瀾之能,卻有阻遏抵制之效。不敢想像這世界只剩下濛濛細雨中的言情、大漠飛沙中的武俠,俗了又俗的人物和情節,還有現在泛濫成災的穿越題材的影視作品。

我不是否定當代人所創造的文明藝術,畢竟所謂的經典也不總是曾經,她也是某群「當代人」的產物。我只是否定這種趨附潮流、思想全無的毫無根本之作。幸運的是,還有人記得我們先人給我們留下的博大精深的財富,不管其出於什麼樣的動機,沒忘掉總是好的。

改編之失

現在的影視文化創作量確實不少,由古典名著改編而來的也越來越多,然而總的趨勢是浮於淺薄,僅僅滿足於給觀眾以短暫的娛樂享受。少了內涵,極盡喧嘩之勢;低了品味,卻作忸怩之語。甚至完全抹煞原著形貌,加以無厘頭、惡搞、後現代之顛覆創作。

其實情節忠實於原著與否是次要的,我們允許做些無關大局的調整改動。但由於自身藝術形式的限制,影視作品難以完整體現原著的主旨和表達出深刻道理。

這另一方面也與觀眾在欣賞影視作品時所抱定的價值取向和態度有關,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僅供娛樂消遣用的。尤其是改編這些在時空上與我們有很大距離的古典名著,用現代動作和語言演繹出來總不是那個味兒。

而古典名著改編成現代影視作品所帶來的最重要的缺失恐怕是整個社會層面上的。人民大眾接受影視文化的同時,不自覺地疏遠了古典文化,並產生出了一種影視文化就是全部的錯誤觀念。這種缺失在現代青少年群體中體現得很明顯。

類似「頂」「贊」「給力」「神馬都是浮雲」的詞或句泛濫得實在令人作嘔。網路上一人振臂、萬人揭竿的大罵戰也讓人覺得當今社會除了言論自由外,大概無甚獨立之人格與自由之思想。

(3)如何翻拍經典人物擴展閱讀

名著翻拍也是一次創造,考驗的是編導和演職人員的藝術造詣。從文字媒介到視覺媒介的轉換本來就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若能還原出名著的風采、藝術魅力其難度不亞於一次創作。四大名著的翻拍已經做了一些很好的嘗試,雖說難以盡如人意但跟隨後鵲起的名著翻拍新潮相比,愈加顯示出後繼者的糜爛和無能。

比較而言,新版很難趕上老版最主要的原因是走了庸俗化的路子,以現代人庸俗化的口味來調和名著的情調,企圖按照自己的口味來改造名著,而自身的藝術造詣又常常力不從心,對原著大加拆解,添油加醋已經蛻變成了一場名副其實的翻拍鬧劇。

最先給人這一感覺的是新版西遊記。舊版的西遊記本來覺得就有很多的缺憾,但是看了新版之後才知道舊版原來是如此彌足珍貴。新版西遊記不僅僅是粗製濫造,更有莫名其妙的編造,將唐僧寫成了一個哲人,豬八戒寫成了小丑,整場布景基本上是原地轉圈只有角度的差別,僅此一項就足以看出其與舊版的差距。

閱讀過原著的人尚有基本的判斷力,而一些依賴電視劇的人卻有可能被嚴重的誤導。這就是低劣的翻拍給文學藝術帶來的硬傷所在。反觀近年來的藝術市場,市場化的訴求早已腐蝕了藝術創造的嚴肅性,從編導到演職人員都變成了賺錢的機器,藝術的戒律,審美的導向正在變得不可捉摸,過分市場化必然導致藝術的萎縮,創造能力的萎縮,而藝術涵養文化修養的缺失更是將藝術逼進了庸俗無聊的境地。

⑷ 為什麼經典電視劇總是難以超越!比如《說射鵰英雄傳》

因為我特別喜歡武俠劇,所以每個版本我都看過,甚至每次播放新的版本,等待更新期間,我都會再去把以前版本看一遍,有比較才有鑒別嘛。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先入為主。時代濾鏡是一個很厲害的東西,相信所有看過黃日華翁美玲版本射鵰的朋友們,都是80年代出生的,在那個年代物質比較缺乏,中國香港的電視劇有幾座不可逾越的高山,除了射鵰之外,還有《上海灘》《大俠霍元甲》,不僅裡面演員飾演的人物成了經典,連這三部電視劇的主題曲都流傳至今,經典程度可想而知了,萬人空巷是這三部劇最好的形容詞,因為那個年代可不是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許多都是在一個空曠的地方擺一台12寸的黑白電視機,然後隔壁左右的人都跑過去圍觀,所以當時這三部劇播出的時候,不是很多人可以看全的。

就是因為這些童年美好的回憶,造就了這三部神劇,當然這三部劇集本身質量也是非常高,但是我想說的是,也就僅限於那個年代,用現在的審美再去看83版《射鵰》,無論是畫質還是道具方面,你會覺得難以下咽,甚至連劇情許多地方都是魔改的,如果是2000年之後出生人去看這些劇,他們很少會有人覺得好看。

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翻拍這種經典影視劇,就拿朱茵飾演的黃蓉來說,其實她演繹的已經非常不錯了,但是翁美玲版本的黃蓉已經在前面了,大家總會覺得她在飾演翁美玲,而不是黃蓉,同時劇情方面也和83版本許多地方不一樣,當然作為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新的編劇做出調整這是無可厚非的,這種電視劇改編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金庸的讀者群體太龐大了,這本小說大家也是看得滾瓜爛熟,所以在劇情方面永遠不會給人很大的新意,沒有看過原著小說的人們,就會以為劇情應該是83版本那樣的,沒有看過83版和小說的,就會以為劇情應該是94版這樣的。

除了香港版本射鵰之外,內地有李亞鵬2003版本,胡歌2008版本,然後是楊文旭和李一桐這個2017版本,這也是最近的一個版本,播出之後反映非常不錯,豆瓣評分也是定格在8.0,劇中主演幾乎都是不知名的年輕演員,反而配角是一些老戲骨,要知道胡歌版本評分也才7.5,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就是第二個問題:導演拍攝的用心程度。這個2017版本受歡迎的最大原因是忠於原著,無論是主演還是配角,出場時間和順序幾乎都是和小說文字描敘的一樣,特別是黃蓉換上女裝出場,無論是場景,還是演員的年紀,還有小船的慢慢盪近,還有郭靖的「不禁看得呆了」,都與書中的文字是非常吻合的。

這個黃蓉女裝首次出場,翁美玲是一身藍色衣服,朱茵是一身綠白相間的衣服,林依晨是一身粉色的,而周迅版本裡面裙子是粉色,披肩是白色,還加入了撫琴的畫面,對比之後可以看出,李一桐這個版本是最符合原著畫面的。

所以自從這個黃蓉出場之後,大家非常認可李一桐這個版本,包括我也是一樣的,當郭靖上船之後拿出糕點給黃蓉吃的時候,她感動的掉下了一滴眼淚,我的心都跟著被融合了。這說明經典並非無可超越,終究還是濾鏡作怪,觀看新拍攝版本的時候,必須得擺正心態,如果你是那種「黃蓉我只看翁美玲,霍元甲只看黃元申。」的人群,無論新版本拍得再好,在你眼中都是垃圾。

我是一名70後,上面翁美玲這張圖片和郭靖手中拿著花的那張圖片,童年時期貼滿了我所有書包和文具盒,還有家裡的貼畫,全部是翁美玲,她當年就是我心中唯一的女神。但是當我看17版射鵰等待更新的期間,我又回頭去看看了83版本,電視播出到哪一集,我就會找出舊版本相同的地方來觀看,一是回憶劇情,二是做個對比。

然而我發現了一個可怕的事情,83版本的黃蓉動不動就噘嘴生氣:「靖哥哥,你再這樣,我就不理你了。」因為時代的變遷,現在再回頭看見這樣的台詞,彷彿看到了如今的那種愛情包裝的仙俠武俠魔幻劇,翁美玲這個版本的黃蓉其實很多地方如今看來都是非常尷尬的,但是在那個年代看就毫無違和感,看些說83版本經典的人們,又有多少人是閑來沒事會把83版,一集一集仔仔細細認真反復重看的呢?

作為從小就非常喜歡翁美玲的我,現在看83版本都會覺得尷尬,那些2000年之後出生的,2010年後出生的小朋友們呢?他們一定會覺得更加尷尬,因為時代不同了,現在人人家都有高清電視劇,網路隨處可以看到任何一個版本射鵰,誰會再去看37年前的正方形畫質渣渣的版本射鵰呢?

當然我這么說可能大家會說我是杠精,但是當你真正再仔細去看83版本射鵰,相信你會和我有一樣的感覺,如果你不承認的確有些尷尬的話,你才是杠精。畢竟當年條件有限,無論是場景還是武打動作,都已經跟時代脫節很遠了,其實經典電視劇並非難以超越,關鍵還是在於劇組的用心程度,只要不拿致敬經典作為宣傳,忠於原著的基礎上認真打磨劇本,還是有希望可以超越前作的,但是像評分2.5的《笑傲江湖》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了。

還有最重要的第三點:如今的影視劇都是以賺快錢為宗旨,早已經失去當年那種用心拍劇的初心了。請幾個流量小生出演男女主角,再加上一些話題炒作,熱度沖到前面就不怕沒人看,哪怕是這些主演毫無演技,也沒有關系,哪怕是開播第一集開始就被觀眾直呼辣眼睛,也更加沒有關系,吐槽的人越多,證明這劇越火,最後坐著把錢賺了才是最關鍵的。

翁美玲當年入選黃蓉這個角色成功之後,壓力是非常大的,她非常擔心自己演繹不好這個角色,同時她也很抗拒古裝戲,曾經一度想要退出,常常在劇組拍攝期間,一個人躲著沒有人的角落偷偷地落淚,在九月份就有一個關於秦煌的采訪,他也是再次回憶起了當年飾演老頑童的時候,和翁美玲的一些故事,正好當時我准備寫一篇關於翁美玲的文章,所以找到了這些資料,但是最後還是沒有寫,因為我覺得這些回憶還是放在自己心底就好。像那個年代的演員,無論是翁美玲也好,黃日華也好,劇中飾演配角的演員也好,都是非常用心地去拍戲,他們才是真正的去努力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努力」這詞已經演變成為另外一種意思了。

人們常常說不明白為什麼經典總要翻拍,其實這也是一種經典的延續,年代不同拍出來的東西也會不同,拍攝器材先進了,取景地點再也不是假山假瀑布了,更加不用說如今的特效技術了,但是偏偏硬體設施提高之後,對劇集質量的要求卻降低了,所以才會翻拍的經典電視劇,一個不如一個,就像現在正在播出的《鹿鼎記》一樣,你以為黃曉明版本是最差的?其實不然,現在有張一山版本墊背了,難道說這個版本是拍給現在的人看的?現在的人們就是這樣的審美嗎?抓破頭皮都想不通的事情,導演就偏偏給你這樣拍出來了,找那種小戲骨來演《鹿鼎記》,我覺得都會比張一山這個強,甚至隨便一個高中文藝晚上表演節目,也比這個強。

你說那些導演,投資人,監制,這種劇集拍攝完成之後,他們自己不會覺得很差嗎?我覺得他們心裡都是有數的,但是現在市場就是這樣,能不能賺錢永遠是第一位,能不能超越經典?對不起,他們從來就沒考慮過。如果奔著超越經典的心態去拍一部電視劇,那至少得請最好的編劇,最好的導演,最優秀的演員,不僅資金不容許,拍攝時間更加不容許,用最少的錢最快的時間拍最爛的劇,才是符合當下生活節奏,我不是投資人更加不是商人,更加沒有市場策劃團隊,也遠遠沒有他們精明,總之他們琢磨出來的東西是一套,我們觀眾想看的永遠卻是另外一套。

現在覺得一部電視劇能看已經不錯了,想超越經典還是算了吧,這個要求太高了,翻拍劇集能夠過5分已經算優秀了,比如蔣家駿班底去年拍攝的《倚天屠龍記》就是例子,《射鵰英雄傳》成功之後,《倚天屠龍記》就開始搞一些花花腸腸了,最後評分5.8,第一部《射鵰》是走心,第二部《倚天》就是奔著錢去了。

為什麼經典電視劇總是難以超越!比如《說射鵰英雄傳》?


這個問題呢,在現在這個時間段提出來也是相當的應景。

前兩天播出的《鹿鼎記》,評分也是創了新低,還有之前翻拍的《新笑傲江湖》都是撲街的典範。目前呢,在17年的《射鵰英雄傳》翻車的情況下,新一版也在了待播行列,這也引起了大家的疑問,為什麼經典電視劇總是難以超越呢?

幾乎每一次出現新版金庸劇時,都會引發觀眾對老版的回憶。經典版的金庸武俠劇是幾代人的集體回憶,明知新版很難超越時代經典,為何還要翻拍?在如今仙俠當道、武俠式微的環境下,還有翻拍金庸武俠的必要嘛?


先來說說《鹿鼎記》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鹿鼎記》,一反常態,刻畫了一位不會武功的男主角韋小寶。 這韋小寶吃不得苦,偷奸耍滑,見了漂亮女人就邁不動腿 。「辣塊媽媽」總是掛在嘴邊,而且還特喜歡賭。與其他高大上的男主角相比,確實是截然不同。


其實呢,在《鹿鼎記》一開始, 被很多人認為不是出自金庸先生之手 ,哪有這樣的武俠男主角?韋小寶確實是個混江湖的人物,他的「江湖」,已經不僅僅限於武林了,而是朝廷、王府,甚至國外都成了他的江湖。


新版中不難發現,整部劇被刪減了將近16集,最有看點的反派鰲拜以及靈魂人物海大富基本沒啥鏡頭。這就導致張一山版《新鹿鼎記》在情節和人物方面與老版存在著較大差距。除此之外,張一山版《新鹿鼎記》在服裝設計和場景布置上做得還不夠精緻。當然,最大的硬傷還是主角的演技實在是「不堪入目」。說到底,最後把關的導演是有很大的責任的,整個的基調一定下,大家開始按照導演走,可是最後這個結果出來,那也只能說是導演和編劇的內心想法並不能符合大眾的內心期望,以滿足大眾胃口的前提發展,最後卻發現大眾貌似不好這口兒!


再來就是《新笑傲江湖》



《新笑傲江湖》被觀眾吐槽太多了 ,從人物形象到劇情改編再到BGM無一倖免,還有網友諷刺到,這部劇的誕生大概就是為了證明前輩有多優秀,用心良苦。

沒有一點點防備, 《笑傲江湖》又被翻拍了,那加上這一次就 已經是它第12次被翻拍。一盤好好的蛋炒飯被反復炒啊炒,炒成隔夜二十幾年的冷飯。


為啥大家都要翻拍?翻拍經典的意義何在?最直觀的答案就是 熱度和群眾基礎。 經典作品已經歷過試錯的過程,是一種低風險的選擇。與觀眾的懷舊情結對接,提前預定了關注度和話題度。

簡單來說就是頂著翻拍兩個字,蹭著原作的熱度。既然蹭了人家的熱度,必然就要接受觀眾的對比。


但是效果真的好嘛?顯然並不是的。

確實,網友們的吐槽不無道理。光是令狐沖一個角色就有 周潤發、李連傑、呂頌賢、霍建華 等人飾演過。珠玉在前,如同連綿的山脈般難以翻越。

於正夾著胳肢窩執筆把《笑傲江湖》改成了 三角戀劇情。 「東方姑娘」與霍建華飾演的令狐沖cp感滿滿,直接蓋過了任盈盈的風頭。霸氣的教主陳喬恩當時圈粉無數,她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而赴死,死而復生。

其中將逍遙性情詮釋得最到位的人非 許冠傑 莫屬。他的身上自帶一股浪子氣息,彷彿就是生活在武林的令狐沖。鮮衣怒馬,快意恩仇。

《射鵰英雄傳》


這部劇被翻拍的次數,確實不算少,一共多達7次,像是2003年李亞鵬、周迅版的《射鵰英雄傳》,還有2008年胡歌、林依晨版的《射鵰英雄傳》,可能對於年輕一些的觀眾來說,比較熟悉,而最早的版本,則能夠追溯到1976年,由白彪、米雪、梁小龍主演的《射鵰英雄傳》,不過最經典的一版,應該還是黃日華版的《射鵰英雄傳》,首播於1983年。


新版在撲街的情況下,劇評人則表示「眾口難調,經典翻拍向來不是一件容易事。」尤其涉及金庸經典小說,翻拍的時間間隔不宜太短,像《笑傲江湖》的上一個版本是2013年的於正版,當時那版還因為把東方不敗改成了由女性角色出演,遭到觀眾的強烈反對。「不要因為翻拍突然成了熱點,市場熱什麼我就做什麼。」

在他看來,去年《新射鵰英雄傳》口碑不錯,在電視劇市場掀起了一陣經典翻拍熱,這次的《新笑傲江湖》就可以看作是這波風潮的產物,但選角失敗又倉促上馬,在觀劇期待相對較高的翻拍劇市場,顯然更容易玩砸了。

所以選角+導演的組合陣容也是比較重要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經典電影和電視劇被重拍,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你想抓住觀眾的懷舊感受還是想重拍來向經典致敬,這使得觀眾無法猜測。然而,大多數被重拍的電影和電視劇無法逃脫重拍和破壞經典的結果。經常遭受口碑。其中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被重拍的次數最多,但是很少有新版本能夠超越古典。那為什麼古典不能超越呢?

細數破壞古典新版電視劇,新版《倚天屠龍記》播出後備受爭議,觀眾心中蘇有朋版張無忌最古典,難以模仿超越。這部劇也逃不出被觀眾吐槽,演員的演技差距大部分是尷尬的演技,武打慢鏡頭,全部慢鏡頭密集,劇本注水嚴重等問題。新版本也有值得稱贊的地方,但發生這些問題很難得到觀眾的認可,這也是翻拍破壞古典的原因之一。

新版《封神演義》被評為史上最大的改編版,楊戶成為主角,出生的男性版狐妖增加,妲己在劇中有三條感情線,哮天犬竟然是女性。除了劇本雷人,演員的演技也成了觀眾的笑聲,編劇的大腦無法想像。新版《新白娘子傳說》成為現代版的青春偶像劇,白素貞成為青春無知的妖精,許仙成為醫術高超武功的書生,不僅劇本被觀眾吐槽,還有嚴重的美顏濾鏡。這些經典的電視劇,讓很多網民破壞了童年。

古典之所以被稱為古典,是因為故事的內容基本上符合原作,沒有什麼變化。演員扮演的角色滿足書中人物的說明,演員的演技在線,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成為觀眾心中的古典。古典電視劇並非沒有缺點,存在的缺點並不影響整體的觀看效果,所以被大多數觀眾忽視了。

破壞古典新版電視劇,多是因為有很大的變化,而且是選擇的新人演員,很大程度上不能恢復古典劇本。而且,新人演員可以承擔面值,但結果太幼稚,除了演技不成熟外,很多人物的性格也很難掌握,使觀眾失去了熟悉的味道。新版本也有優秀的地方,但比古典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要好。

本來翻拍經典就有很大的風險,處理不好就容易破壞經典,不被觀眾認可的同時,也有很大的困難,以先進為中心的經典形象在觀眾心中無法超越,很難形成更古典的人物形象。但是,重拍並不是不能成功,首先要尊重原不能脫離原來的故事內容,改編的合理性,讓觀眾接受,故事情節豐富,表現良心的作品。

翻拍古典不是完全復制的,可以在劇中進行改變,混合新的想法,結合新時代的文化,融入現代的思想,傳達正能量。越來越多的翻拍劇的出現,從古典走向滑坡,也有脫離原作的翻拍劇,成為別的劇。無論基於什麼樣的初學者,都要寫劇本,害怕古典,在重拍的道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