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如何引導小學學習文學經典
擴展閱讀
歌曲中哪些歌詞最傷感 2024-09-22 15:41:08
同學之間有哪些品質 2024-09-22 15:32:19
國漫出土的動漫有哪些 2024-09-22 15:22:54

如何引導小學學習文學經典

發布時間: 2024-09-22 13:24:25

『壹』 孩子喜歡看雜書但不喜歡看經典名著該怎麼引導

孩子喜歡看雜書而不喜歡看經典名著,可能是因為雜書內容更加輕松有趣,更符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和閱讀能力。但是,經典名著卻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文學價值,對於孩子的成長和閱讀素養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家長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來引導孩子閱讀經典名著:

1.找到孩子感興趣的主題。經典名著的主題很多,可以通過找到孩子感興趣的主題來引導他們閱讀相關的經典名著。比如,如果孩子喜歡科幻小說,可以推薦《時間機器》、《銀河帝國》等經典科幻小說。

2.適當降低難度。經典名著的語言衡簡和文學技巧可能比較復雜,對於孩子來說閱讀難度較大。家長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版本,比廳攔耐如注釋版、簡化版等,以便孩子更好地理解和閱讀。

3.和孩子一起閱讀。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閱讀經典名著,給予他們指導和幫助。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與孩子討論書中的情節、人物和主題,引導孩子深入思考和理解。

4.創造閱讀氛圍。家長可以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比如在家裡放置一些經典名著的書籍,鼓勵孩子自主選擇閱讀。還可以在家裡設置閱讀角落,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總之,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閱讀興趣,但也要適當引導和鼓勵他們閱讀經典名著。通過以上幾種方式,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欣賞經典名著,提高他扮春們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

『貳』 小學時期的文學教育如何進行

小學時期的文學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對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進行有效的小學文學教育,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小學階段的文學教育應該以閱讀經典文學作品為主,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等。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且富含人生哲理,有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分析故事情節、人物性格,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和審美情趣。
激發閱讀興趣:為了讓孩子們喜歡上閱讀,教師可以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故事、朗讀、角色扮演等,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文學的魅力。此外,還可以組織讀書會、詩歌朗誦比賽等活動,讓孩子們互相分享閱讀心得,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培養寫作能力:文學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文學素養,而寫作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文、日記等作業,引導孩子們學會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時,還可以鼓勵孩子們嘗試創作短篇小說、詩歌等文學作品,鍛煉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注重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文學鑒賞能力是指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評價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文學知識、分析文學作品的手法和特點,幫助孩子們提高文學鑒賞能力。此外,還可以組織觀看話劇、電影等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文學的魅力。
跨學科整合:文學教育不應該局限於語文課堂,而應該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如歷史、地理、美術等。通過跨學科整合,可以讓孩子們更全面地了解文學作品背後的歷史文化背景,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總之,小學時期的文學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寫作能力、文學鑒賞能力等,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文學的魅力,為今後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叄』 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經典的興趣

那麼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激發興趣 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發揮80%以上;而做他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20%。這些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課外閱讀的巨大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特別是對於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大力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系。那麼如何激發閱讀的興趣呢? 首先,針對學生閱讀了大量的讀物,希望能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以開展一些朗誦、猜謎語、成語接龍、歇後語對接、講故事比賽;還可以開展一些名人名言交流會,讀書心得、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比如:我在班裡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講故事比賽,參賽同學講得滔滔不絕,觀眾聽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所以大力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閱讀的信心和熱情。 其次,古詩詞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它句式整齊,韻律感強,琅琅上口,易讀易記,深受人們喜愛。讓學生從小誦讀古詩詞,不僅有利於發展語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養文字鑒賞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在平時的詩歌指導時,安排每周背一詩(詞)。在對每首詩詞拓展時,採用「同題異文」(同一題材的詩詞)、「同人異文」(同一作者的詩詞)、「同意異文」(同一情感類型的詩詞)等途徑擴大古詩文的閱讀量。在進行詩文感悟時,以感受為主,理解為輔。主要以誦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去美讀,去背誦,去想像,讓學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古語有雲:「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其中「見」、「作」、「吟」均是有所感悟的表現,也是語感的初步生成。這樣積累一多,語感不斷得以積淀,學生的語文素養自然也就形成了。 第三,我們還可以根據學校組織的活動、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自辦手抄報和手抄小雜志。這學期,為了了解學生閱讀的情況,我們班辦了一期以讀書為主題的手抄報。學生為了辦報,大量閱讀了怎樣讀書的有關知識,然後再對所讀知識進行選擇、編輯、抄寫、插圖,還真辦出了像模像樣的報紙。學生辦的報紙無論好壞我都給他們張貼展覽。學生在相互觀摩、互相學習比較中,又悟到很多東西。這樣的活動每學期可組織多次,使學生在辦報刊的過程中,提高選擇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選好讀物 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閱讀時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這樣就不能提高閱讀的質量。因此,指導學生選擇健康、有益的讀物很重要。 大量的閱讀益處多多,但開卷未必有益。別林斯基說得好:「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時下出版物眾多,魚目混珠,所以指導學生正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非常重要。(l)思想健康。好書,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跡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學的知識豐富人。我們要教育學生讀好書,使他們從好書中認識真、善、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而受年齡、閱歷、水平限制,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夠強,所以我們不能低估不良讀物給我們小學生帶來的副作用。(2)因人而異。據有關方面調查,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而男孩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愛好進行了解,到介紹時就有的放矢了。 (3)有趣味性。知識的海洋對於少年兒童有著極大的誘惑力。宇宙的奧秘,諸如地球的形成,人類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聞,森林中的動物之王,歷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關於未來世界的科學幻想……都會引起他們認識世界的熾烈慾望。教師要有計劃地幫助學生選擇適合他們閱讀程度的課外讀物。(4)注意閱讀的廣度。魯迅先生在《給顏黎民的信》中告誡青少年:專看文學書不好,只看一個人的著作也不好。《教學大綱》要求六年制小學生課外閱讀不少於150萬字的分量,無疑是我們要注意閱讀的廣度,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只有廣泛地閱讀,才能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課本閱讀的不足。 三、授人以漁 古人授之以漁的道理我們都知道,學生已激發的閱讀興趣要保持、穩定、持久,必須教給學生讀書方法,並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緊緊抓住課文,實行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自覺性。隨著閱讀教材的進度,教師應該堅持「一篇帶多篇,課內得法,課外受益,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把課外閱讀內容作為課內知識的擴充。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獨立閱讀的方法,在課外閱讀中,豐富了語文材料,擴大了知識面。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及知識水平,應著重教會以下幾種方法。 1、保證有充足的時間去讀書和思考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我們要還給學生讀書思考的時間,發現,探索的時間。」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 2、培養學生自學,自悟,自得的能力 讓學生獨立地查找資料,弄懂字詞意思,理清文章寫作順序、主要內容,畫出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並在初讀中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後再抓重點詞句讀讀、想想、畫畫、演演,運用多種感觀體會語言含義,與課文情感產生共鳴,探究語言規律。最後讓學生談談自己讀懂哪些語句,文章為什麼這樣命題?這樣開頭、結尾?課文寫了什麼?怎樣寫?這樣寫好在哪裡?你知道為什麼這樣寫?所有的這些讓學生自己體味出來。 3、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現在不少小學生到畢業時還不會讀書,朗讀時丟字加字,甚至讀破句;看課外書籍,走馬看花,不求甚解。所以我們從低年級起就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認真讀書的習慣;帶著問題讀書的習慣;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自己我評價習慣等等。 4、堅持以讀為本,重視多種形式的讀 閱讀理解能力是以感悟,體驗為基礎的重要能力。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的熟,不解說自曉其義也。」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可以以多種閱讀方式,如:自由讀,輕聲讀,默讀,大聲朗讀,分角色讀,分組讀,吟誦,背誦,表演等等。 5、學會積累 指導學生從課外讀物中吸取營養,學會積累。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練。常言道:「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中國古代學習論認為「積漸成學」是讀書之規律,如孔子主張「博學於文」;荀子論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近現代的學習理論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學習與形成有賴於積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就認為 「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其讀書興趣,積累盡可能多的典範性的語言材料,積淀盡可能多的語感經驗,不斷豐富學生的「心理詞典」。 因此,規定每個學生准備一個積累本,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以便今後運用,這是必不可少的。在學習中,要經常給學生講積詞的好處,告訴他們「好腦瓜比不上爛筆頭」。有了積累本,就向有了個詞彙小倉庫,寫起文章來再也不愁沒詞了。在積詞中,有些學生可能辨別不出那些是該積的好詞,我們就應該選讀幾篇短文,告訴他們那些詞用得好,好在哪裡,提高他們的鑒賞力。 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運用又是更主動的學習。在上課回答問題或平時交談中,一旦發現學生運用了課外書或積累本上的新詞,應立即予以表揚鼓勵。學生在作文時運用了所積的好詞語我們就加上紅圈圈,並在班上朗讀。要求學生不但要寫得出,寫得快,還要寫得通,寫得美。 6、 閱讀教學後進行仿寫、敘寫 閱讀完一篇文章後,說說自己在寫同類文章時,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鑒,然後進行仿寫、敘寫。趁熱打鐵,讀寫遷移,是練習寫作的最好時機。如在讀完《走進大自然》後進行續寫,讀完《三味書屋》後仿寫一篇《我的小屋》,學完《爬山虎的腳》後仿寫一篇植物。總之,學完人物篇仿寫人物,學完景物篇仿寫景物,學一類,仿一類,讓學生有樣可照,仿的輕松練的愉快。從學到仿,然後是創造寫,最後是學會寫,寫出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7、 開展一些實踐活動 小學生都喜歡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因此,創造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能使學生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從而更進一步激發他們閱讀的熱情。(1)課前三分鍾,輪流朗讀。利用課前三分鍾,讓學生輪流上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優美語段,不僅能增加語匯的積累,又能促進學生在課外自覺認真的閱讀。(2)舉辦朗讀,講故事比賽。通過舉行比賽,在班裡掀起讀書的熱潮,引發課外閱讀興趣,促進學生大量閱讀。(3)結合課文內容,編課本劇。學生自編自導自演,不僅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審美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演能力,還提高了他們與他人的合作能力。 (4)結合一個話題,開展有趣的辯論會。在閱讀的基礎上,鞏固讀書成果,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5)開展「向你介紹一本好書」的讀書活動。由學生經過自己篩選後,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讀過的一本好書。學生為表現自己,必定行動起來,積極閱讀並認真比較。這樣既達到了訓練閱讀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 總之,閱讀是我們人類的一個新的生活領域,是人類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我們在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更應注意學生興趣的激發,注意閱讀方法的指導,並重視閱讀效果,給予正面的引導,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健康、和諧、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