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有哪些經典的散文小說呢
擴展閱讀
不知道同學家怎麼辦 2025-01-12 02:43:59
簡譜定調知識大全鋼琴 2025-01-12 02:42:36

有哪些經典的散文小說呢

發布時間: 2024-09-19 12:54:28

Ⅰ 著名散文作家及作品有哪些

1、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創造社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家。「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開始使用的筆名。小說代表作有:《狂人日記》(1918年發表,中國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葯》、《孔乙己》、《故鄉》、《阿Q正傳》、《祝福》、《孤獨者》、《傷逝》等。小說集有:《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詩集)有:《野草》。回憶性敘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雜文集有:《熱風》、《墳》、《華蓋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閑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且介亭雜文》等十四部。散文名篇有:《過客》、《秋夜》等。
2、郁達夫(1896~1945),名文。創造社的現代浪漫主義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說創作特別信守「自敘傳」的寫法,張揚主觀情緒的抒發,善於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內心世界,其小說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抒情色彩。小說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沉淪》(1921年出版,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收小說三篇:《銀灰色的死》、《沉淪》、《南遷》)、《寒灰集》等;短篇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遲桂花》等。散文集《閑書》、《屐痕處》、《日記九種》等;散文名篇有《一個人在途上》,《釣台的春晝》等。
3、葉紹鈞(1894~1988),文學研究會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家。小說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災》、《線下》、《城中》、《未厭集》;長篇小說《倪煥之》,短篇小說《潘先生在難中》等。散文集《腳步集》、《未厭居習作》、《四川集》等。他還創作了最早的現代兒童文學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4、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文學研究會代表作家。1919年起,謝婉瑩以「冰心」這一筆名寫了許多「問題小說」。「問題小說」代表作有《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秋風秋雨愁殺人》、《去國》等;「愛的哲學」的小說代表作《超人》、《煩悶》等。小詩集有《繁星》、《春水》,散文集有《往事》、《山中雜記》、《寄小讀者》、《關於女人》等。
5、許地山(1893~1941),名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花生。著名現代作家,文學研究會發起人和重要成員之一。許地山的創作既然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及時反映社會人生問題,同時又具有某種宗教色彩的傾向。他的作品從前期到後期有一個現實主義因素不斷加強的過程。作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春桃》就是其現實主義因素得到加強的作品。此外,他還有短篇小說《在費總理的客廳里》、短篇小說集《綴網勞蛛》、《危巢墜簡》和散文集《空山靈雨》。
6、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文學研究會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重要代表作家。「茅盾」是發表《幻滅》時起使用的筆名。小說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虹》、《子夜》、《腐蝕》、《霜葉紅於二月花》;短篇小說集《野薔薇》,短篇小說「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白楊禮贊》、《風景談》等。
7、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現代小說大家。小說代表作有長篇《滅亡》及續篇《新生》、《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戰三部曲《火》、《憩園》、《第四病室》、《寒夜》等;短篇小說集《復仇》、《光明》、《神。鬼。人》等;散文集有《海行》、《旅途隨筆》、《生之懺悔》、《點滴》、《隨想錄》等。
8、老 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小說大家。小說代表作有長篇《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飢荒》三部)、《鼓書藝人》等;短篇《月牙兒》、《斷魂槍》等。
9、柔 石(1902~1931),原名趙平福,又名平復,少雄。左翼文學的代表作家,「左聯」五烈士之一。小說代表作有長篇《舊時代之死》,中篇《二月》,短篇《為奴隸的母親》等。另有短篇小說集《瘋人》、《希望》等。
10、蕭 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東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獨有風格的女作家。寫作特點是小說散文化。小說代表作有長篇《呼蘭河傳》、《馬伯樂》,中篇《生死場》,短篇《小城三月》等。
11、沈從文(1904~1988),原名沈岳煥。現代小說大家。尤其善於描寫湘西邊地的人情風土,被稱作鄉土小說別具一格的代表。沈從文的創作取材極廣,藝術手法靈活多樣,但他最執著追求表現的是那種純真的帶有某種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邊地苦苦地構築他的人生形態。《邊城》是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此外,他還有長篇小說《長河》,散文集《湘西》和《湘行散記》等。
供參考。

Ⅱ 十本適合閑余時間閱讀的經典散文集

下面是的書籍沒有名著的深奧艱澀,大多需要提前了解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也無需長篇小說需要集中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希望大家喜歡:
《文化苦旅》
余秋雨
說到散文中的名家與經典,《文化苦旅》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首屈一指。
大概光是「出版20餘年,是全球華人一家三代共同的文化烙印,重塑了中國人的文化價值觀。」「 正版脫銷近5年,盜版猖獗銷售2億冊。 是當代中國被盜版次數最多、數量最驚人的書。」這兩點,我們就已經能夠感受到這本書的內容價值與重量。
我的感覺就是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一本既輕松有品又深奧的游記,不同於驢友的粗糙也不同於攻略的僵硬,無論是都江堰,莫高窟還是西域,作者的視角首先就是非常獨特的,可謂是見常人所未見,思常人所未思,帶給我很不一樣的視覺沖擊和文化體驗。在開拓視野的同時自己好像也跟著作者周遊了一番,對我來說略微深奧就在於哈哈我查了好幾次字典。
總之,80年代以後的讀書人,誰能迴避或躲開余秋雨呢?真的是非常值得細細品讀汲取精華的一本書,不妨盪氣回腸走一遭滄桑,相信一定也會為你帶來一場深度與有趣並存的閱讀體驗。
《病隙碎筆》
史鐵生
可以說《病隙碎筆》是本張書單中我最愛的一本,也是最適合碎片化閱讀的一本書,大概也源於它是因作者本人而直白地喚醒我的情感共鳴。
寫這本書的時候,史鐵生的雙腎功能衰竭,只能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 每三天透析一回,只有第二天身體和精神狀況稍好能夠動一會筆。
也難怪這243則關於生死,苦難與信仰,殘缺與愛情,神命與法律,寫作與藝術等等人生命題在內的生命筆記長短不一,最長的的篇章也長不到哪去,大概這就是病隙碎筆之「碎」所在吧,縫隙小到令人動容心酸,給人一種作者是在用生命寫作之感。
但是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沒有在字里行間發現一絲作者因病落下的愁苦與陰影,這些斷斷續續記錄下來的思緒也毫不瑣碎,而是像被一股力量牽引著有著內在強大的連貫性。
書中許多和人生命題有關的思考,既執著又開闊,既深刻又平易近人,皆引人沉思,發人深省。
類似於「所謂天堂即是人的仰望」這種一語中的一句萬言讓我印象深刻的箴言也有很多,所以我不只是感慨且受益於這些因在生死與苦難面前倖存而更深刻明白的文字,更是發自內心地敬仰與欽佩史鐵生這個人。
寫作即是他的生命,身體雖殘缺,但是思想比我們任何人都更豐滿完整。
拋開所有的頭銜與標簽,他也值得我們一讀,且我們應該去讀,因為我們才是真正的受益人,真的覺得自己很感恩也很幸運,有幸捧讀。
《人生哲思錄》
周國平
這本書的性質介於辭典和文摘之間,內容是周國平文字的一個摘錄,形式是像辭典那樣按照主題和關鍵詞加以詳細分類。
對我們這些老讀者而言,它更像是辭典,用它可以輕易地檢索到周國平在某一問題上的精闢論說,雖然我更喜歡從他的那些經典散文集中標記摘錄,因為有文字的延展會幫助我更好地記憶與領悟。
對新讀者而言,它就更像文摘,這也是我初讀周國平的時候接觸的第一本書,當時就覺得非常驚喜,因為平日讀書的時候我們都喜歡標注,而這本書就像是濃縮的精華,直接把那些值得標注的文欄位落一次性聚集在一本書,而且還幫你分類整理得當。
現在我突然發現,我每讀一本書的閱讀後進程中的書摘部分,每次都分類整理積累素材的形式靈感,可能就來源於這本書的編排形式。
讀它你可以先清晰地一窺周國平的文字與思想的基本面貌。全書分為四編:生命感悟,情感體驗,人性觀察,精神家園。正如周國平所言:它們實際上都是從不同角度對人生進行哲學思考,所以他給這本書取名為人生哲思錄。
《沉默的大多數》
王小波
這本書收錄了125篇王小波的經典雜文和隨筆,內容涉及非常廣泛,有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從日常生活中發掘出來的各種真知灼見,對社會科學研究的評論,創作談和文論,少量的書評,一些域外生活的雜感以及對某些社會現象的評點等等。
如果說《人生哲思錄》是將周國平的思想精華聚為一體,那麼《沉默的大多數》就是比較完整地體現了王小波的總體思想,智慧以及良知修養。
雜文可謂是王小波的招牌,而這本書的風格也真的是非常「王小波」,字里行間盡顯嬉笑怒罵與黑色幽默的文筆風格,好幾次我都忍不住笑出聲,笑完又陷入深思。
書的文體雖然非常散漫,比起寫文章,更像是在寫一封信或是一段錄音記錄,但是不會令人感到不適,相反給我一種平易近人與心對話的感覺,自在直白易懂,又不乏深刻。
書如其人,光是讀他的文章就能感覺到這個人的「有趣」,盡顯人格魅力,如果你要讀王小波的話,這一本就是非常合適的入門選擇。
《人生最美是清歡》
林清玄
《人生最美是清歡》是林清玄2016年出版的全新散文集,裡面的48篇經典篇目,都是由千萬網友精心甄選而成的,可謂是橫跨林清玄四十五載創作生涯,最能代表林清玄作品風格和思想智慧的作品集。
全書共分為六輯,包括人間有味、活在當下、隨遇而安、天寒露重、不忘初心、從容一生等六大人生主題,光是看名字就被吸引。
提到林清玄,就離不開「禪意」,感覺他的文風字里行間就是想要傳達給我們「以清靜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這樣的一種心境,希望我們可以在這個復雜的世界裡,做一個簡單的人。能從浮躁的世界找到內心的平靜。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淡定從容地過好這一生。所以如果你的人生追求或者喜好如此,讀一讀林清玄應該就會非常你的胃口。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本很美的書,無論是裝幀排版插畫還是作為主體的字中有畫的內容本身,每一頁都很漂亮, 彩頁用的都是比較清淡的顏色,十分清新。
如果你想讀林清玄,在他每一本名字都很文藝的眾多散文集又不知該如何選擇,不妨就從這一本林清玄執筆45周年的白金紀念版讀起。
《送你一顆子彈》
劉瑜
作為南方報業的專欄撰稿人,劉瑜主要寫兩類文章,一類是沒什麼情緒色彩的政論時評,還有一類是自己的生活隨筆,《送你一顆子彈》就是後者的合集。
在這本書里,被「審視」的東西雜七雜八,有街上的瘋老頭,有同宿舍的室友,有愛情、電影和書,大到制度,小到老鼠,記錄的都是作者在2005—2009年左右生活里的點點滴滴。
就如作者在結語中所言,她的出發點並不是寫一本書,所以不同文章往往風格迥異,長短不一,質量不均。
總之這本書給我最直接的感覺就是「有趣」,打破了我對女博士的傳統印象,覺得筆者就像一位平易近人的朋友,正坐在我的對面,和我侃侃而談,而從她的言語中,我能夠感受到她的聰明優雅,睿智獨到,幽默風趣。
也許沒有史鐵生那麼深刻沒有周國平的哲思也沒有林清玄的禪意,但是畢竟這不是一部散文集而是本意非成書的生活隨筆,所以你不妨就和我一樣把它作為自己的靈感手冊,閑來翻開扉頁和作者暢談幾句。
書中是作者關於這些生活中小事的觀點看法與分析,那麼你呢?這些問題你又是怎麼想的呢?不妨從中提煉出自己的觀點,反復推敲思考,相信收獲也會不少。
《這些人,那些事》
吳念真
吳念真被稱為「台灣最會說故事的人」,同時他也是一位知名導演,而這本書就是他在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和低潮後,所完成的生命記事——他心底最掛念的家人、日夜惦記的家鄉、一輩子搏真情的朋友,台灣各個角落裡最真實的感動,那些靜靜流淌的命運,那些再普通不過的人,再平常不過的日子。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文字很溫暖真誠,不華麗,但擲地有聲。有好幾次忍不住笑出來,也會忍不住流出眼淚來,一幀一幀好像連帶著自己的回憶也被喚醒。
看完後去看了其他購書者的留言書評,頭一次看到幾乎是清一色好評的現象,不禁感慨,原來無論是文字還是為人處世,這世上還是真情實感最得人心。
一厘米厚度左右的一本薄薄的書,卻承載著太多往事,有很多飽含真善美的故事,等待著你去翻閱,不妨由它去把你內心沉睡的那些東西喚醒。
推薦在一個人的時候靜靜地閱讀,靜靜地感動。
《皮囊》
蔡崇達
同樣是講故事,《皮囊》的評價就有非常極端的兩種聲音。一種人覺得這本書非常壓抑,所謂情不自禁地感動流淚都是誇張溢美之詞,作者不過就是在用別人的不幸來回味自己的成功軌跡;一種人覺得這本書讀起來很有味道,也給人思考,算是好書,佩服作者對於世間人的包容和理解和深刻的自我剖析。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想必爭議如此之大,也會勾起你去親自感受一番的興趣 。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新人新作的來頭很大,由韓寒監制,莫言、白巖松、阿來、閻連科等人聯名推薦,連劉德華都為這本書親自做序。
我的感受就是,既有抗爭也有共鳴,比起去評判什麼,懷疑真實性,我更願意把它當做一面鏡子,從故事中的那些人事身上來審視自己,就像我為這本書寫下的書評名所言:希望我這副「皮囊」下的人生,不那麼用力,而是豐富的安靜。
《自在獨行》
賈平凹
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師,也是當代中國可以載入世界文學史冊的文學家之一,因為賈平凹這個名字也是我們在大學學習《現當代文學》時出現在課本的三個字,考卷上也多次出現他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比如《廢都》《高老莊》等,所以看到他新出了散文集,第一感覺就是很神奇。
《自在獨行》是賈平凹執筆40年高水準散文精粹,主題是:研磨孤獨,收獲自在,致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為什麼說是寫給獨行的人?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孤獨,但其實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並不孤獨。孤獨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
與其說我們是孤獨的孤立的,不如說我們是會獨立思考個體,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內心有一片寧靜,能夠體察生活,感悟人生。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
正如周國平所言:最好的人生境界是「豐富的安靜」。
《人間草木》
汪曾祺
現在很流行「生活家」的標簽,不知道他們是否讀過被稱為「20世紀以來備受國人推崇的生活家」的汪曾祺。
感覺如今這樣的老頭兒再也難有了,因為我們中的大多數已不懂得發現和感知這自然中的萬物生靈了。而 《人間草木》便是汪曾祺的隨筆體會,是他細膩的生活。
正所謂「看花鳥看蟲魚,看的都是人生。談食物談故人,談的都是情懷。」我們總能在平平淡淡的文字裡面,感受到其中流淌著的一種叫做生活的東西。
這本書的硬殼精裝本非常精緻美觀,本身就像一個藝術品。若你也能有一番閑情雅緻,推薦在飯後泡杯茶靜下心來慢慢看,就如馮思嘉所說:愜意的事情就是午後、清茶、老歌和這本書。像是和家中老人懶洋洋聊天,又像是聽老學者慢悠悠開講座,始知現代漢語也能有如此韻味。
靜下心來後我便總是能夠在汪曾祺的文字里找到那份靜氣與意趣,雖然剛開始讀時每次拿起都覺得太過寡淡,覺得不似精彩的小說那麼濃烈。但是其實人生本就尋常,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感動就在於能夠從這些平常的內容字里行間中,感受到這位可愛的老人對生活的熱愛和滿滿的希望。
突然覺得,能將每個平常的日子過成詩,隨波逐流的做一個普通人,就挺好。
認真來說,一個人受一本書「影響」,無非是一種自我發現,這是讀書最大的樂趣之一,自己本已存在但沉睡著的東西被喚醒。
正如周國平先生所言:讀書時,無論是譴責還是辯護,都是極其狹隘的立場,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對話式」的理解,其中既有抗爭,也有共鳴。
所以看書過程中的思考和書畢後的總結,都是必不可少。
希望這張書單同樣也能夠被你參考,為你所用,無論是地鐵等車課間還是睡前,相信它們一定也會是可以幫助你碎片化高效閱讀的不二首選。

Ⅲ 著名的散文有哪些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於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作者以「樂」為中心,採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

2、《落花生》——許地山

這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

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3、《小橘燈》——冰心

文章從小處著手,選取了小姑娘打電話、照看媽媽、與「我」攀談、做小橘燈送「我」這幾件平凡的事情。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將一個早熟、堅強、勇敢、樂觀、善良、富於內在美的鄉村貧苦少女的形象描繪得有血有肉、

作者在敘事之後所寫的一段抒情文字,是全篇的點睛之筆,它深化了主題,揭示了小橘燈的象徵意義——象徵著蘊藏在人民心中的希望和火種,象徵著光明。

4、《白楊禮贊》——茅盾

作者以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來象徵堅韌、勤勞的北方農民,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朴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同時對於那些「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諷。

5、《北戴河海濱的幻想》——徐志摩

《北戴河海濱的幻想》是一篇能讓讀者得到無窮的心理和藝術上的享受的美文,但在很多「徐志摩作品集」之類的書籍中,他的散文卻大都被歸於旅遊散文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