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佛經有哪些經典語句
擴展閱讀
小愛同學怎麼讀指定字 2024-11-25 03:12:23
6歲兒童看牙多少錢 2024-11-25 03:10:47
經典老車怎麼拍視頻 2024-11-25 03:09:59

佛經有哪些經典語句

發布時間: 2024-09-13 10:35:52

Ⅰ 比較經典的佛經佛偈有哪些

1.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禪之言。佛家語:萬事萬物都是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塵。

2.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源自《地藏菩薩本願經》,當年地藏王菩薩原可以成佛,但他見地獄里有無數受苦的魂靈,不忍離去,於是留在了地府,並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3.一切皆為虛幻。出自《金剛經》: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

4.不生不生亦不可說,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有因緣故,亦可得說。

佛陀有這么多經書,這么多語錄就是為了教化眾生不得已而為之,故禪宗講求不執著於文字就是這個道理。

5.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此句出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由唐代玄奘法師所譯,盡得禪宗精髓!佛家認為「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色即是空,使人們認識到事物的現象,認識到諸多的苦和煩惱都是虛妄產生的;

空即是色,則由事物的共性,因緣關系,讓人們知道因果報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勸人向善的基礎。

6.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出自《華嚴經》: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不過一花一草,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皆是佛。

(1)佛經有哪些經典語句擴展閱讀:

經是佛陀說過的話的匯編,經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律是佛教組織為教徒或信眾制定的紀律或行為規范;論是對經、律的解釋或闡述。

其傳說部分也許是為了展現佛教的神奇之處;其哲學與修行部分是值得學習與深思的道理;其將一世因果擴至三世因果無論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釋一些科學中無法解釋的現象,達到導人向善的作用。

Ⅱ 佛經的經典語句~~~

佛經經典名言10條做人道理 一、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二、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自己。三、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四、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五、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六、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自己。七、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個人卻要干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八、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葯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九、你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委屈,你應該要想,他對我這樣已經很好了,這就是修行的功夫。十、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很多。佛經經典語錄大全 401 .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402 .無心者,無一切心。如如之體,內如木石,不動不搖,外如虛空不寒不礙,無能所,無方所,無相貌,無得失。 403 .言下便自認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無法,此心即法,法外無心。心自無心,亦無無心者。將心無心,心卻成有,默契已。 404 .直下無心,本體自現,如大日輪升於靈空,遍照十方更無障礙。 405 .不即不離,不住不著,縱橫自在,無非道場。 406 .當下無心,便是本法。 407 .如來藏本自空寂,並不停留一法。 408 .忘機是佛道,分別是魔境。 409 .無法,無本心,始解心心法,法即非法,非法即法,無法無非法,故是心心法。 410 .一切法本空,心即不無,不無即妙有。有亦不有,不有即有,即真空妙有。 411 .無名即是一切諸法得道之處。 412 .心不可傳,以契為傳。心不可見,以無為見,契亦無契,無亦無無。 413 .無心似鏡,與物無競。無念似空,無物不容。 414 .欲求大道。先正其心。 415 .妄念無生,乃名真心不動。 416 .妄息心空,真知自現。 417 .自性無非,無痴無亂,念念般若觀照。 418 .大圓鏡智性清凈,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 419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已顯現。 420 .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421 .常離法相自由自在縱橫盡得。 422 .因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現前,非師相授與,我亦無所得。 423 .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424 .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煩惱,無始生死,憑何出離。 425 .說一切法,莫離自性。 426 .說有無之過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見性。 427 .但聽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於道性窒礙。 428 .法性本無生滅去來。 429 .一切無有真,不以見於真,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 430 .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頓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431 .此心本凈,無可取捨。 432 .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 433 .離相為離念之方便,離念為離相之究竟。 434 .能不起念,一切相不離自離。 435 .取相之病若除,則內而五蘊,外而山河等一切法,便如楞嚴經所說咸是妙凈明心凈明體。 436 .性乃本具,萬古恆常,非由因緣聚會而生者也。 437 .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438 .諸法緣生者,謂一切法本來無生,但由因緣聚會,假現生相耳。 439 .夫眾生處處執著,一言執著,便有能所。就能執一面言,無非妄念。就所執一面言,便是諸法。 440 .欲遣我執,最妙觀空。 441 .佛稱醫王,又稱空王,即謂能醫眾生執實之病耳。 442 .本無一切法,離即是法,知離者是佛。 443 .不得一法,名為傳心。 444 .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所得,得時不說知。 445 .諸法如夢,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塵境本空。諸法皆空之處,靈知不昧,即此空寂靈知之心,是汝本來面目。 446 .道元圓成,不用修證。道非聲色,微妙難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說也。唯有如來能知。 447 .若欲見佛,須是見性,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是處。 448 .欲得作佛去,不舍眾生心,但莫污自性,即是解脫義。 449 .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450 .智人調心不調身,愚人調身不調心。 451 .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華果。 452 .佛法以心為本,以身口為末。 453 .心外見法即是外,若悟自心,即離生死,即是涅 槃 。 454 .佛與眾生,唯止一心,更無差別。此心無始以來、無形無相,不曾生,不曾滅,當下便是,動念即乖,猶如虛空,無有邊際。 455 .心體離念,離念相者,等虛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 456 .若觀佛作清凈光明解脫之相,觀眾生作垢濁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歷河沙劫終不得菩提。 457 .非有之有為妙有,非空之空為真空。 458 .空心靜坐,百無所思,以為究竟,即著空相,斷滅諸法。 459 .至人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 460 .種種形貌,喻如屋舍。舍驢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聲聞緣覺菩薩佛屋,皆是汝取捨處,所以有別。本源之性,無取無舍,何得有別。 461 .無得無證者,即是證佛法身;若有得有證者,即邪見增上慢人,名為外道。 462 .即色即空,名為等覺;二性空故,名為妙覺。 463 .無覺無無覺,名為妙覺。 464 .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465 .般若體畢竟清凈,無有一物可得,是名無法可說;即於般若空寂體中,具恆沙之用,即無事不知,是名說法。 466 .如來五眼:見色清凈名為肉眼;見體清凈名為天眼;與諸色境乃至善惡,悉能微細分別,無所染著,於中自在,名為慧眼;見無所見名為法眼;無見無無見名為佛眼。 467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468 .盡無盡。為二性空故,見聞無生是盡,盡者諸漏盡。無盡者,於無生體中,具恆沙妙用,隨事應現,悉皆具足,與本體中亦無損減,是名無盡。 469 .天地在乎,萬化由心。 470 .聖人妄念忽起,即同凡夫;一念回機還同本得,凡夫即聖。 471 .深深拔,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 472 .深潭月影,任意撮摩。清談對面,非佛而誰。 473 .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474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 475 .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 476 .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 477 .物自有去來,見性無來去也。 478 .念有念無即名邪念,不念有無即名正念。念善念惡名為邪念,不念善惡名為正念。 479 .正念者,唯念菩提;菩提無所念,一切處無心。 480 .只個無念,是名真念。 481 .但知一切處無心,即是無念也;得無念時,自然解脫。 482 .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 483 .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484 .頓者,頓除妄念;悟者,悟無所得。 485 .罪從心生,還從心滅。善惡一切,皆由自心。 486 .於外相求,無有是處。於外相求,雖經劫數,終不能成;於內覺觀,如一念傾,即證菩提。 487 .妄念不生為禪,坐見本性為定。 488 .本性者,是汝無生心。定者,對境無心,八風不能動。 489 .若無禪定,念想喧動,壞其菩提。 490 .心住無住處;心不住一切處;心不住善惡有無內外中間,不住空不住不空,不住定不住不定;如是名無住心也。 491 .不住六塵生心。 492 .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意謂一切法無體,體惟凈性,即是一切法體惟凈性,所以諸法一如,稱為一真法界。 493 .蓋心雖無法,而法從心生。故十法界之性,不離乎惟一真心。 494 .念是業識,而性體中並無是事。 495 .雖業識紛動,而性凈自若,猶之虛空中萬相森羅,而虛空仍自若也。 496 .念乃隨起隨滅,並無實物,一猶之空花,幻有實無也。 497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念自性定,心地無我自性慧。 498 .二性空是體,知二性空是解脫,更不生疑,即名為用。 499 .布施何物?布施卻二性。所謂善惡性,有無性,愛憎性,空不空性,定不定性,凈不凈性,一切悉皆施卻。 500 .所謂同體慈悲,便是如實的了知,一切眾生和己身無二無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