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中國四大經典名曲是哪些
擴展閱讀
專插本教育機構怎麼宣傳 2025-01-15 16:50:17
同學生日送什麼生日盲盒 2025-01-15 16:36:14

中國四大經典名曲是哪些

發布時間: 2024-07-05 19:11:27

❶ 一曲一種情懷,中國有哪四首歌曲能被譽為「四大神曲」

1.《忐忑》 唱的聽的都很忐忑
這首歌曲以笙、笛、提琴、揚琴等樂器伴奏,用戲曲鑼鼓經為唱詞,融合老旦、老生、黑頭、花旦等多種音色,在極其快速的節奏中變化無窮。
《忐忑》演唱者龔琳娜,貴陽人,五歲登台演唱至今。中國音樂學院畢業,獲得2000年央視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銀獎和觀眾最喜愛的歌手獎。龔琳娜的丈夫老鑼,出生於德國慕尼黑,1993年留學上海音樂學院,現專注於中國新藝術音樂的創作、開辟與推廣——就是他們孕育了被稱為「神曲」的《忐忑》。
 
2.《愛情買賣》 話糙理不糙
2010年在中國大部分城市的大街小巷裡都會聽到這首《愛情買賣》 ,話糙理不糙的歌詞、簡單的旋律,很快就在各個城市裡蔓延了。對它的評價則是兩極分化,不喜歡的當然稱它為口水歌,而喜歡的人則是忠實粉絲,引用網友的話就是慕容曉曉用音樂讓我們領略了悲傷和痛苦,卻又使我們可以理性而平和地面對一切。
3.《傳奇》
成就王菲捧紅李健
王菲在虎年春晚唱了一首《傳奇》,天後終於重返歌壇。《傳奇》是水木年華的前組合成員歌手李健的作品,簡約流暢的旋律、質朴別致的歌詞,深受大眾的喜歡。
4.《可惜不是你》+《梁山伯與朱麗葉》
2010年初《非誠勿擾》的熱播,其背景音樂隨場而變也帶火了兩首歌,《可惜不是你》(梁靜茹)與《梁山伯與朱麗葉》(曹格與卓文萱)。

❷ 中國四大名曲百鳥朝鳳。步步高,還有兩個是什麼

中國民族器樂曲中,比較著名的有:
嗩吶《百鳥朝鳳》,二胡《二泉映月》,古琴《梅花三弄》
琵琶《十面埋伏》,古箏《高山流水》
其實沒有「四大名曲」的說法,流傳較廣的是「古典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漢宮秋月》、《陽春白雪》
《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❸ 中國四大名曲是什麼

中國四大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廣陵散、平沙落雁

四、平沙落雁

出處:《列子·湯問》

高山流水據說是先秦的古琴師伯牙在一片山林裡面彈琴,被樵夫鍾子期聽到於是就說這是在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覺得很驚訝說是的呀,你的感受和我一樣你就是我的知音,後來鍾子期死後伯牙很難過就摔琴絕弦,這首曲子就再沒彈過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主要是用來比喻知己和知音,樂曲有很高妙的意境。

附:中國古典十大名曲是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陽簫鼓》《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❹ 中國四大古代名曲是

中華古韻,向有十大名曲一說。這十大古代名曲分別為《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夕陽簫鼓》、《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和《陽春白雪》。據專家考證,這些古代名曲的原始樂譜大都失傳,今天流傳的不少譜本都是後人偽托之作。這些樂曲被歷代樂師冠以十大古曲名,以歷史典故為旁襯,從而借古人之舊事以壯聲勢。本文選其四曲,重點在於與讀者共話古曲背後的逸事。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陽春白雪》

相傳《陽春白雪》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

陽春白雪的典故出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楚襄王問宋玉,先生有什麼隱藏的德行么?為何士民眾庶不怎麼稱譽你啊?宋玉說,有歌者客於楚國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國中和者有數千人;當歌者唱「陽阿薤露」時,國中和者只有數百人;當歌者唱「陽春白雪」時,國中和者不過數十人;當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難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雜以流徵」的時候,國中和者不過三數人而已。宋玉的結論是,「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陽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復雜,能唱和的人自然越來越少,即曲高和寡。

陽春白雪這個典故說明了不同的欣賞者之間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存在著的巨大差異。樂曲的藝術性越高,能欣賞的人就越少。不得不承認,這種差異又和欣賞者的主觀趣味有很大關系,有時很難得到一個客觀公允的評價。從這點來說,古今並無太大區別。今人欣賞音樂,大都是「入耳為佳,適心為快。」

「雪唱與誰和,俗情多不通。」一個多元化的世界是不能離開「雪唱」和「俗情」的。任何音樂似乎越通俗,支持者也越眾。這和今天票房收入最好的往往是流行歌曲演唱會是一個道理。當然高雅的藝術自有其價值,時代愈久,愈彌足珍貴。

不少資料在詮釋古曲《陽春白雪》的主旨時,都稱它以清新流暢的旋律、活潑輕快的節奏,生動地表現了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向榮,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象。很顯然這是在「陽春白雪」四個字的字面上解題了。陽春白雪的典故和琴曲《陽春白雪》年代相隔太遠,已無音樂上的關聯。

《陽春白雪》曲倒是很有可能與元代的散曲有關。元代楊朝英的《陽春白雪》是一本著名元代散曲集。元曲在曲韻及格律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陽春白雪》中收錄的白仁甫的《駐馬聽》中有這樣的句子,「白雪陽春,一曲西風幾斷腸。」可見元代已有陽春白雪這支曲子。

至於元代令人「幾斷腸」的《陽春白雪》曲,如何演變為今日輕快流暢的樂曲,已不可知。

■逸士胸懷鴻鵠之志——《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最早的版本載於明代崇禎七年(1634)刊印的《古音正宗》。《古音正宗》這樣解題《平沙落雁》:「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鴣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也。」此時,正是明朝飽受內憂外患困擾的時代。朱明王朝祚運將盡,天下有識之士無不憂心忡忡。也許「借鴻鴣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也」兩句,正是中心點題之句,以示儒家倡導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

逸士即隱士,指隱居山林的讀書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的說法。逸士雖「處江湖之遠」,但社會影響力有時並不弱於「居廟堂之高」者。

最早的隱士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諸葛亮、陸機、王猛、謝安等歷史名臣都曾有過隱逸的經歷。真正的隱士應該「只釣鱸魚不釣名」,但是,自魏晉以降,隱逸卻有極端化、世俗化的傾向。他們把隱逸做為獲取名譽和功利的手段。

士人的隱逸,根據其價值取向,大致可分為儒之隱和道之隱。前者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天下有治則進,天下無道則隱。儒之隱者大都抱有「兼濟天下」的抱負。而道之隱則無任何功利目的,通過遁世來使心靈獲得最徹底的明澈和寧靜。對於那些既有從政經歷又有隱逸經歷的人來說,其隱逸分為仕前隱和仕後隱,即先隱後仕和先仕後隱。《平沙落雁》所表現的「逸士心胸」中的逸士,雖身處隱逸之地,猶胸懷「鴻鵠之志」,應屬於儒之隱和仕前隱。

要真正做到徹底的隱逸,談何容易。隱者表面上超脫,但內心裡也許從未平靜過。從這個角度來看,《平沙落雁》的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對懷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勵志,和對因言獲罪而退隱山林者的慰藉。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在先秦時代廣為流傳,是一首能引起人們對美好友誼無限嚮往的樂曲。傳載了琴曲的是一個動人的故事。

公元前四世紀的春秋戰國時代,鄭國人列禦寇在《列子·湯問》中記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無論是「志在高山」,還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現某一主題或意象時,鍾子期必能領會其意。每段曲彈奏完畢,鍾子期「輒窮其趣」,把曲中意象解說得淋璃通透。伯牙於是離開琴而嘆道:「善哉,善哉,閣下能聽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裡能隱藏得了我的心聲呢?」於是二人成為人生知己。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鍾子期這一段千古佳話,之所以能在兩千多年裡廣為流傳,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文化精神在這段佳話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明代朱權成的《神奇秘譜》對此做了精當的詮釋:「《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高山流水》蘊涵天地之浩遠、山水之靈韻,誠可謂中國古樂主題表現的最高境界。

而這個佳話得以流傳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與鍾子期之間那種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當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斷弦絕音。岳飛在《小重山》一詞中「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正是伯牙當時心境的准確反映。想必伯牙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難以領會其樂曲的精妙。所以伯牙才會感到孤獨,才會發出知音難覓的感慨。

■氣蓋世兮時不利——《十面埋伏》

如果要推選華夏戰神,項羽無疑應屬第一人選。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

項羽具有不可一世的膽識和氣勢,古今少有。做為暴秦的終結者,項羽創造了很多奇跡。例如巨鹿之戰,面對秦軍,諸侯皆懼。惟項羽率領楚軍死戰強大的秦軍。勇猛之餘,項羽殘暴的一面也相當驚人。早年攻襄城之戰中,由於秦軍誓死不降,襄城被攻破後項羽將守城將士「皆坑之」。巨鹿之戰後,項羽下令將秦將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將士全部坑殺。然而,殘暴並非項羽的致命傷。項羽最大的失誤在於,沒有建立起一個強有力的政治聯盟。秦亡之後,天下紛爭。項羽曾經自封西楚霸王,並以裂土分封、功臣為王的方式分封天下,但這次分封後,諸侯們並沒有效忠於他。由於他的殘暴和賞罰不明,使得他在諸侯間缺乏公信力。

劉邦與項羽兩軍對陣時,項羽曾對劉邦說:「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劉邦雖在氣概上略輸一籌,但他不以為意,大笑著說:「吾寧鬥智,不能鬥力。」最後的勝利總是屬於那些更有政治智慧和權謀手段的人。

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接近尾聲,雙方會戰於垓下(今安徽靈壁南),三十萬漢軍圍住了十萬楚軍。漢方為瓦解對方軍心,就叫兵士們唱起了楚歌,楚兵大多離家已久,早已厭倦了連年征戰。楚軍中有人開始唱和,軍心徹底動搖。一看大勢已去,項羽已無計可施,對虞姬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則和道:「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唱完便拔劍自刎而死。項羽後來逃到烏江邊,面對滔滔的江水,仰天長嘆道:「此天亡我,非戰之罪也。」於是拔劍自殺。

後人根據這一段垓下之戰創作了著名的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劉邦和漢軍,樂曲高昂激越、氣勢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項羽和楚軍,樂曲沉雄悲壯,又凄楚宛轉,重在描述項羽在四面楚歌聲中與虞姬訣別的場面。前者是贊歌,後者則是輓歌。

《十面埋伏》激烈跌宕的旋律,表現的不僅僅是勝利者的歡欣鼓舞,還有失敗者的慷慨悲壯。

❺ 涓鍥藉洓澶у悕鏇叉槸浠涔堬紵

涓鍥藉洓澶у悕鏇插寘鎷錛
1. 楂樺北嫻佹按
楂樺北嫻佹按鏄涓棣栨簮鑷鍏堢Е鏃舵湡鍙ょ惔甯堜集鐗欑殑浣滃搧銆備紶璇翠腑錛屼集鐗欏湪灞辨灄涓寮瑰忔ゆ洸錛岃妯靛か閽熷瓙鏈熼嗕細鍏舵剰澧冿紝浜屼漢閬傛垚鐭ラ煶銆傞挓瀛愭湡鍘諱笘鍚庯紝浼鐗欐偛鐥涙茬粷錛屾憯鐞寸粷寮︼紝姝ゅ悗鍐嶆湭寮瑰忔ゆ洸銆傝繖棣栨洸瀛愯薄寰佺潃鐭ュ繁鍜岀煡闊崇殑鐝嶈吹錛屼互鍙婇煶涔愮殑楂樺欏冪晫銆
2. 姊呰姳涓夊紕
姊呰姳涓夊紕錛屽師涓烘檵浠f撲紛鎵浣滅殑絎涙洸錛屽悗鏀圭紪涓哄彜鐞存洸銆傝ユ洸浠ユ呰姳鐨勫潥闊т笉鎷斾負涓婚橈紝鍒嗕負鍗佹碉紝闊充箰寰鐜涓夋★紝鏁呭悕鈥滄呰姳涓夊紕鈥濄傚畠閫氳繃姊呰姳鐨勫艦璞★紝璧炶獕閭d簺鍏鋒湁楂樺皻鎯呮搷鐨勪漢銆
3. 騫塊櫟鏁
騫塊櫟鏁o紝鏈鏃╄佷簬銆婄炲囩樿氨銆嬶紝鍏舵晠浜嬫簮鑷鑱傛斂鍒洪煩鐜嬨傝ユ洸浠ユ縺鏄傜殑鏃嬪緥錛岃〃鐜頒簡涓虹煡宸變笉欏句竴鍒囩殑鎯呮劅錛屼互鍙婅亗鏀跨殑渚犱箟綺劇炪傚祰搴鋒瀬涓烘帹宕囨ゆ洸錛屽父寮瑰忎箣銆
4. 騫蟲矙钀介泚
騫蟲矙钀介泚鏄涓棣栨祦浼犵敋騫跨殑鍙ょ惔鏇詫紝灝界′綔鑰呬笉璇︼紝浣嗗凡鏈夋暟鐧懼勾鐨勪紶鎵褲備箰鏇蹭互鑸掔紦鐨勮妭濂忓拰媧繪臣鐏靛姩鐨勬棆寰嬶紝灞曠幇浜嗙敓鏈哄媰鍕冪殑鏅璞★紝娣卞彈鐞村跺枩鐖便
姝ゅ栵紝涓鍥藉彜鍏稿嶮澶у悕鏇茶繕鍖呮嫭銆婂曢槼綆榧撱嬨併婃眽瀹縐嬫湀銆嬨併婇槼鏄ョ櫧闆銆嬨併婃笖妯甸棶絳斻嬨併婅儭絎沖嶮鍏鎷嶃嬨併婂嶮闈㈠煁浼忋嬬瓑銆傝繖浜涘悕鏇插悇鍏風壒鑹詫紝浠h〃浜嗕腑鍥戒紶緇熼煶涔愮殑鍗撹秺鎴愬氨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