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學好國學
學好國文 給你幾把把金鑰匙
古人雲:「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許多同學詢問怎樣學好國文?我認為以下方法是學好國文和語文的基礎,大家不妨試一試。
1,經常查閱工具書
讀書學習要養成勤查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習慣。工具書的種類很多,除了字典、辭典外,還包括文獻資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圖書。最常用的工具書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等。工具書不僅是最好的老師,可以隨時查閱碰到的疑難問題,而且也可以作一般閱讀材料來讀。高中生最好要有《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兩本工具書。
2,認真學好課本
所謂「課本」,即一課之本。許多同學,尤其是高三學生,認為現在高考的閱讀分析材料檔核都是課外的,課本不聞不問,置之腦後,整天沉溺於題海之中,結果是耗時費力,廣種薄收,效果甚微。比如文言文的學習,課內篇目還沒有讀懂過關,詞法、句法沒有學懂弄透,就急於到題海里去「暢游」,顯然是枉費心機,本末倒置。課內文言文這只「麻雀」,仔細解剖透徹了,才能在課外舉一反3,觸類旁通。
該背誦的一定要背得滾瓜爛熟;該熟讀的一定要爛熟於心。一般來說,考試的材料取自課外,但考點和答案卻在課內。
4,學會獨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識的中心環節。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首先要善於提出問螞陪題,思考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辦法就是多問幾個為什麼。比如許多高一、高二的同學問:現代文閱讀材料好像看得懂,但每次做題時總與老師的答案相差甚遠,這是為什麼?我認為原因很簡單,就是你根本沒有把文章讀懂,看起來那些字你確實認識,而字詞裡面的「內核」你卻沒有能力發現。建議大家現代文要「多讀、多思、少做題」,每讀完一篇文章後,留出2~3分鍾的時間給自己提出幾個問題,看自己是否能回答。能回答,說明你讀懂了;否則就沒有效果。比如問,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麼?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些什麼?是怎樣寫的?為什麼要這么寫?
5,勤讀課外書籍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是讀書。要學好語文,光讀幾本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大量悶蠢蠢地閱讀課外書籍,從書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許多同學說每天的作業都來不及做,哪來時間讀書?我看關鍵不是沒有時間,關鍵是你想不想讀書,想讀書就有時間,不妨你試試!我建議大家每天要保證有一個小時的讀書時間,時間可以是整塊的,也可以是分散的,每天睡覺前問一問自己,今天讀書有一個小時嗎?歐陽修利用「馬上、枕上、廁上」讀書,鄭板橋利用「舟中、馬上、被底」背誦,應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同時讀書除了報刊雜志的「淺閱讀」材料外,一定要有計劃地多讀一些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一周讀一本,一學期就是十幾本,一年就是30本,高中三年就是百來本了。這些書,不僅可以讓你自信走入高考考場立於不敗之地,而且將受用一輩子。
6,善於整理讀書筆記
語文知識零零碎碎,要經常把學過的知識整理一下;讀書必須學會圈點勾畫,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寫讀書筆記有助於培養勤於思考的習慣,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有助於加深對讀物的理解、記憶。做讀書筆記有以下幾種方法:摘抄、摘錄法,做卡片法,提要鉤玄法,寫讀後感法等。
7,堅持寫日記練隨筆
日記和隨筆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有選擇、有重點地記錄下來。不但形式靈活,可長可短,可敘可議;而且內容也非常廣泛,可以海闊天空,無所不談。堅持練筆,一練語言文字的熟練程度,二練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認識能力,要注意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感受能力、思考能力。常言道「曲不離口、拳不離手」,語文的作文能力就需要「筆不離手」。
8,主動向人求教探討
,要學好語文,就必須養成求教於人的習慣,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準的,都應當勇於向別人請教,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問一切可能了解情況的人。學習還需要有追根刨底的精神,真理往往在研討中誕生,智慧的火花只有在碰撞中閃現。
9,專心致志聽課
,聽課除了認真聽老師講解外,一要動筆,在書上劃劃圈圈,在筆記本上記下重點、難點和疑點,二要邊聽邊思考,聽課要注意老師的講課思路、要點,同時要積極思考,隨時准備發言。很多同學往往不注意課堂聽講這一環節,一節課的內容在課外卻要花幾個小時才能彌補上,真是得不償失。
以上方法,既是學習國文的技巧,也是學好語文的習慣,更是打開語文這把鎖的鑰匙。真可謂「有了金鑰匙,不愁鎖不開」。
學習文言文,最應該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詞、句式等方面的知識,只有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才可能順利地閱讀文言文。
重視預習,學會自學
課前一定要藉助注釋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譯,不要坐等老師來講解。預習時注意找出疑難字句提交課堂討論,向老師、同學請教。對重點字詞要進行歸類認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相當多的文言實詞是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我們要善於記憶、比較、歸納、整理,把「字詞」學「活」。
遵循「字不離句」的原則
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其意義、用法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顯示出來的,積累文言字詞不要死記硬背,而應結合「語境」去揣摩。
要牢牢記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種:判斷句、疑問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每種又有幾種不同形式,記住形式,便於識記和理解。
語文教材強調文言文的朗讀、背誦,其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文言知識,理解文意,培養語言感悟能力。誦讀可分四步進行:
藉助注釋,粗讀課文
預習時完成粗讀任務。粗讀的首要任務是疏通文字,然後在此基礎上感知課文,從整體上初步地把握課文結構。結合注釋,根據上下文讀兩三遍,再連猜帶蒙,對課文內容應該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讀中要畫出疑難詞句,以備在課堂上提交討論。
質疑、解難、細讀課文
通過課內細讀,要能准確地正音、正形、斷句,要解決粗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要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要增進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深入領會,精讀課文
精讀時要力求讀出語氣、語調和節奏。通過精讀,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體會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鑒賞評價,熟讀課文
這一步主要靠課後同學們主動進行。要熟讀成誦,要強化文言字詞的學習效果,深化對課文內容、結構的理解。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評價能力。
B. 國學經典的誦讀方法和秘訣
誦讀就是朗讀和背誦。朗讀就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響亮的口頭語言。這是一種眼,口,耳,腦多種生理機能共同參與,協調動作的閱讀,它能訓練語音,再現文字情境,加深理解,培養記憶力,語言感受力,口頭表達力,增強語感。背誦是指憑借記憶念出讀過的文章詞句,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而成。背誦有助於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背誦是學習生涯中的"記憶力體操",長期適度訓練,可以開發,強化學生的記憶力。
那麼,國學經典的誦讀有哪些方法和秘訣?歡迎大家閱讀下文:
一是熟讀成誦。 誦讀注重一個"熟"字。不是讀一遍兩遍,而是要讀好多遍。古人早就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二是抑揚頓挫。 作家老舍先生說:"除了注意文字的意義而外,還注意文字的聲音與音節。"這就發揮了語言的音韻美。我們閱讀作品時也要進行音韻美的賞析。在朗讀訓練中則首先要抓住語句的停頓,重音,語調變化等技巧的培養。所以要藉助音節的變化,來加強語氣的喜愛,寧靜,深沉,悠長,綿延等語感。
三是深味涵泳。 正如別林斯基所說的,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但卻聽不見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閱讀活動應十分強調"尋言以明象"。口頭讀出來,就要迅速在腦海里浮現出生動可感的畫面與思想來。
四是悟理知義。 抓住文字所表述的真實信息(知,情,意),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甚至達到"得意者越於浮言,悟理者超於文字","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遺教"的最高境界。學是為了用,要學以致用,用國學的經典來洗滌我們的心胸,凈化我們的心靈,明確人生的大義,砥礪人生的過程。要學習蘇東坡的"八面受敵"學習法,深得入乎其內而又出乎其外的"出入法"。
國學經典是博大精深的。我們從浩瀚的文字中,反復斟酌、篩選、甄別,細心地也是全面地遴選出那些經典的、現在還十分有現實意義的、並且利於誦讀的文字,精雅佳句,名篇小品,錦綉華章,盡收眼底,馨香無限。
C. 孩子在哪個年紀學習古代經典文化的效果最好
4歲的孩子可以學習《論語》嗎?孩子只有在此時學經典效果才最佳
孩子學國學不論年齡大小,有的家長從小就會讓孩子要學一些,比如先學習一些簡單的「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道德經」,古詩詞什麼的,當然,在孩子還不識字的時候,只是讓他們先聽一聽,再跟著讀一讀等一些最簡單的學習方法。這些都比較通俗易懂,3~4歲的孩子完全可以跟著學了,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學習能力是很強的。
5、讓孩子學習國學經典的年齡,最後在10歲之前,因為一般9歲或10歲之後,他們的心思就開始散了,思想的變化發展就復雜了,這時候就比較不容易引導了。國學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所起到的幫助真的很大,比如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行為、習慣等,可以讓孩子變得誠實、好學、尊師、積極、善良及責任感等,無論是做人、做事,還是學習,對孩子都有積極的督導作用。
D. 如何學好文言文
鏈接:https://pan..com/s/1x8GhLvSzP2blh0Jf9zOieQ
提取碼:ec82
這門課能幫你,把別人最怕的文言文,變成你的優勢。
E. 國學經典名句及解讀
國學經典名句及解讀
在中國國學文化中,經典的國學名句比比皆是。這些經典的勵志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是中國人品質和內涵的一種代表。下文我為大家分享經典國學勵志名句,一起來品讀一下這些最具智慧的國學語錄。一起來學習吧!
1、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解讀】愛人的人別人總是愛他,尊敬別的人別人總是尊敬他。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往往會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你。要想受人敬愛,必須敬愛他人。恆:常常。
2、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離婁上》
【解讀】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畫出矩形和圓形來。我們的生活,辦事情,都必須遵循一定的規章制度,否則,各行其是,准會亂了套。規矩:規和矩,校正圓形和方形的兩種工具。
3、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牧民》
【解讀】糧倉充實,百姓才懂得禮節制度;衣食豐足,百姓才知道榮譽恥辱。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礎。治理國家的人,首先要考慮老百姓的生活。廩(lǐn):糧倉。實:充實。
4、差若毫釐,謬以千里。--《禮記·經解》
【解讀】事情開始時有很小的差錯,若不及時糾正,最後就會造成大的錯誤。萬事開頭難,開頭必須謹慎;搞科學研究必須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否則就會造成重大損失。毫釐:為計量小單位,形容極少或極小。繆(miù):錯誤。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戰國·楚·屈原《卜居》
【解讀】尺雖比寸長,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寸雖比尺短,但和更短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事物總有它的不足之處,智者也總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不應求全責備,而應揚長避短。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下》
【解讀】擁有真理,合乎正義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幫助,違背真理、非正義的就很少得到幫助。它告訴我們,真理和正義是不可戰勝的。
7、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解讀】如果只是獨自一個人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討論,就會孤陋寡聞。事實證明,學習夥伴有益於學習的進步。
8、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讀】富貴不能使他的心惑亂,貧賤不能使他改變節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這三點才可以稱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這句話歷代相傳,激勵了無數的中華兒女
9、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十月之交》
【解讀】高地變成山谷,深谷變成山陵。據科學推測,喜馬拉雅山這個地方在七千萬年以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滄海變桑田,比喻世事多變。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總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轉化。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解讀】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個人要勝任工作,必須首先學好本領。今日讀好書,來日才能大展鴻圖。
11、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論語·衛靈公》
解讀]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這句話說的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嚴格要求自己,進步就快;寬容別人,就會遠離怨恨。躬自:自己。“厚”後省略了一個“責”字。責:責備,要求。
1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
【解讀】木料經過木工用墨線(木工用具)劃直線加工以後,就變直了;金屬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礪後,就能鋒利。這兩個比喻用來說明人經過學習磨練,自我反省,就會變得聰慧明智,不犯錯誤,也越來越堅強。礪(lì):磨刀石。
13、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禮記·大學》
【解讀】對你所喜歡的人,要知道他的缺點,不可偏袒;對你所厭惡的人,要知道他的'優點,不可抹殺。我們評價一個人要客觀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為自己的好、惡而產生偏見。
14、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
【解讀】災禍啊依存著幸福,幸福啊潛伏著災禍。它告訴我們,禍福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處逆境,也不要灰心喪氣。兮(xī):語氣詞,相當於“啊”。 倚(yǐ):倚靠。伏:潛伏,隱藏。
1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解讀】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飢寒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恥辱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從自己的利與害想到對別人的利與害,多替別人著想,這是終生應該奉行的原則。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給。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8、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20、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譯:不該乾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幹,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2、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2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譯:君子致力於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2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譯: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26、三思而後行。--《論語》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復的考慮後才去做。
27、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28、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國學經典名句相關文章:
1. 小學國學經典名句
2. 國學經典名句賞析
3. 國學經典名句100條【精選】
4. 小學生國學經典名句
5. 國學經典名句100句及翻譯
6. 小學生必讀國學經典名句
7. 國學經典名句及解釋
8. 國學經典名句500句
9. 國學經典名句150句
10. 國學經典名句100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