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如何讓年輕人重拾經典閱讀建議
擴展閱讀
嘮叨型家長怎麼教育 2024-06-23 11:13:26
幼兒什麼基礎填空 2024-06-23 11:12:44
西安優勝教育有哪些校區 2024-06-23 11:12:43

如何讓年輕人重拾經典閱讀建議

發布時間: 2024-06-16 05:27:44

Ⅰ 如何藉助國學經典提高閱讀能力浯言表達能力以及語感和閱讀素養

任何閱讀國學經典的古文來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如下:
1 結合古文的時代背景閱讀
任何的一部著作都有它的時代背景,我們需要了解到它的歷史,政治,經濟等等大的環境,才能夠比較深入地理解作品本身的深刻含義。

2 結合自身的閱歷,實踐來閱讀
古為今用,國學中很多的思想都是幾千年來古人智慧的結晶。可以對我們今天的生活,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啟示作用。

3 掌握古文的基本閱讀技巧
① 掌握古文中的常見詞彙
比如,一次多義,通假字,虛詞等等。這些常用詞平時可以整理記錄下來,經常地翻閱查看,來加深理解。
② 掌握基本的語法結構
搞清楚古文中的常見的句式,學會聯繫上下文去理解它的意義。
這些都是閱讀的基礎,但不是要求你一下子就掌握所有的內容,才去閱讀古文,而是在閱讀的過程中,邊學習邊積累,今天看一遍,明天看一遍,看的多了,慢慢地也就容易理解了。

4 由易到難,分級閱讀
古文閱讀講究循序漸進,從簡單到復雜,先從比較容易閱讀和理解的著作開始。
一般,水平差的朋友可以尋找一些古文的翻譯批註版本,對照著自己閱讀古文時候的理解,對比白話文的解釋,來加深學習的效果,等到水平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閱讀更加深入的著作。
古文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的閱讀。先從簡單的,容易理解的,故事性強的書籍開始,比如水滸傳,聊齋志異等,後面就逐漸增加難度,比如資治通鑒,史記等等。

5 多讀多背, 培養語感
古人讀書,學習的方法,跟我們現代人的古文學習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往往先背誦經典的著作,積累到自己的大腦裡面,剛開始,不求甚解,而是等到自己的理解水平和閱歷到達了一定的程度,再去追求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的感覺。
古人從小就開始培養古文的語感,雖然不知道意思,但是學到一定的程度,就好像全部都通順了,就好像本能一樣,不用再去翻譯成白話文再來進行理解。
而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追求所謂的效率,學習方式是先翻譯成白話文,然後再來進行理解。實際上,很多東西你直接去看翻譯的版本和閱讀古文,進行感悟和體會,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就會失去很多國學經典著作中內在的東西。
不建議大家只是閱讀翻譯成白話文的著作。閱讀古文前,最好是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基礎詞彙,然後再來進行古文的閱讀和理解。

6 做筆記,多整理,了解不同時代的背景
在閱讀的過程中,要不斷積累文言文的語法,詞彙,和古代的常識。看某一類的古文,就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大環境進行理解和思考。
比如,古人的生活習慣,文化常識,節日,風俗,典故,制度,主流的價值觀等等。

7 引申思考,挖掘故事背後更深層次的含義
古人在論述的時候,都比較喜歡舉例子,講故事,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不僅僅要從閱讀故事的本身去思考,還要學會挖掘古文背後引申出來的更深層次的含義。
古文是活的,由於每個人智慧和閱歷的不同,境界的不同,能夠體會到的更深層次的涵義也會不同。另外,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心境下能夠讀出的感悟,也可能是不同的。
閱讀古文名作的時候,要結合自身的經歷,多去思考,從中領悟出自己的東西,做到把書讀厚。

Ⅱ 如何指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

一、興趣導入法:
興趣是閱讀的前提,學生沒有興趣的閱讀只能是應付差事,收不到什麼效果。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促使學生搞好課外閱讀的關鍵。教師可利用課堂有意識地講一講名著的精彩之處,講得越生動,越能把學生閱讀原著的胃口吊起來,若是能和正在學的課文結合起來就更為有效。如講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就可以向學生推薦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典故聯系法;
語文課文教學中會牽涉到大量的背景知識,不講透就會影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這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典故正是調動學生閱讀的好機會。我在講《驛路梨花》一課的背景時,講到了課文標題的出處——陸游的《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原詩有一句「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我不但把有關寒食節的來歷和介子推的故事渲染一番,還趁機把歷史內容豐富的《東周列國志》推薦給了學生。
三、巧設謎團法:
中學生正處在求知慾很強的年齡段,利用其喜歡探究問題的特點,在介紹課外書籍的時候可以故意不把精彩的內容講透,留一些懸念讓學生課下解決。在講讀《范進中舉》一文時,我故作神秘地告訴學生:「范進中舉以後還發生了一件好笑的事,你們可以下去找來讀讀……」結果很多學生不但很快找到了「范進不顧母喪去打秋風」的鬧劇,還有興趣地讀起了全書。
四、設題助讀法:
近來各地的中招考試,頻頻出現涉及指定課外閱讀名著的填空題,在平時的練習中,我也經常設計一些類似的題型,來幫助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課外閱讀。如為幫助學生熟悉《水滸傳》的人物,我就設計了題,讓學生找出水滸108將中的三位女將,找出原來是軍官後被逼造反的將領;為幫助學生熟悉《西遊記》的情節,就讓學生畫出唐僧取經的過程圖等等。學生在查找答案的同時,基本上也把原著速讀了一遍。

Ⅲ 如何閱讀經典

讀書的本質是通過死磕文字,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可是每個人時間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書都讀完。我們到底要閱讀什麼樣的文字呢?

當我們拿起一本好書時,立刻進入一個理性和反思的世界。在這里,你與孔子孟子、修昔底德、亞當·斯密等人相遇,和他們交流、溝通、通論,心中的困惑被真理照亮。

一個養成閱讀習慣的人是自由和幸福的。願你也能愛上閱讀。

Ⅳ 如何指導中學生閱讀經典名著

經典名著具有不朽的藝術魅力,它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促進人不 斷地成長。學生在書海中遨遊,能采擷到文學之浪花,仙露之瓊漿,使其不斷地成長,心靈不斷地美化。那麼如何指導學生閱讀長篇名著,我認為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選取適合學生的名著來閱讀,激發學生對名著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剛開始閱讀課外長篇名著時,學生可能會表現出不耐心,不細心,此時教師應首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之後,讓學生懂得,名著經過了時代的考驗,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是很有價值的,對自己的一生起決定性的作用,給學生們講一些中外許多名人的成長都與青少年時期愛讀名著有密切關系的例子。激起學生對名著的興趣。
古今中外的名著,卷帙浩繁,不可能全部讀過來。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年級不同,給學生確定閱讀范圍和時限,選擇《語文新課程標准》建議的有品位的經典作品,如《西遊記》、《水滸傳》、《駱駝祥子》、《格列佛游記》、《名人傳》、《童年》、《簡·愛》等,來讓學生閱讀,這些長篇名著比較適合學生的心理和情趣的需求。讀時應合理安排時間,可以指導學生以周為單位,規定每周讀多少回或多少字,如每周讀一萬字。另外,寒暑假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好時機,教師可以將長篇閱讀與假期作業相掛鉤。
二、合理安排閱讀時間,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相結合
閱讀長篇名著最難解決的就是時間問題,都在課堂完成肯定是不現實的,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在周六、周日等較長時間的就閱讀一些篇幅較長的,養成習慣,才能完成閱讀任務,我的一些小做法是,製作一個「名著閱讀大擂台」給出一周的時間,不規定必須讀多少,一周後先在「擂台表」上,填寫自己閱讀了幾頁,然後閱讀課上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效果較好。為提高名著閱讀的效果,老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進度,適時向學生推薦名著。如學到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介紹讀他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等童話故事。學習了冰心的《荷葉母親》,我就讓學生去讀她的《再寄小讀者》,《小桔燈》、《櫻花贊》等兒童文學作品及詩集 《繁星》、《春水》;在學習吳承恩的《小聖施威降大聖》,我就讓學生去讀《西遊記》。
三、以作業促閱讀,讀寫結合
布置讓學生讀了還不行,還需要老師的適當督促,有所反饋,不能放任自流。可以利用課前簡單提問一兩個問題;可以讓學生把最近的閱讀以讀書筆記的形式體現;也可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做作業,讓學生找自己感興趣的精彩片段、好詞佳句、各類描寫和精彩的情節等,並加以適當點評,利用自習課讀給大家聽聽。這樣能大大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加深了對名著的理解。 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有些長篇名著內容復雜,篇幅較長,學生往往難以理解,老師可以對重要情節加以點撥,教給學生適當的閱讀方法,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另外老師要經常與學生交談,了解閱讀進展情況,
交換對讀物的看法,解答學生的問題。最後老師要指導學生養成圈點勾畫、作批註、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提高他們讀長篇圈、畫、點、注、評、摘的能力。
經典名著是仙露瓊漿,讓人回味無窮,經典名著是良師益友,讓人不斷地成長,心靈不斷地美化。

Ⅳ 讀國學經典的建議與方法技巧

國學經典 博大精深、浩瀚無涯,對於國學經典的閱讀 方法 和建議以及選擇哪些內容進入國學經典的誦讀活動當中,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問題。以下是我整理的讀國學經典的建議,歡迎閱讀!

↓↓↓更多國學經典的認識和心得內容(詳情入口↓↓↓) ☞☞ 學習國學經典的 心得體會 :感受國學經典智慧 ✔✔ ☞☞ 學 習國 學經 典的心 得體 會:國 學經 典博大精深 ✔✔ ☞☞ 讀國 學經 典後的感 受作 文:民 族文 化源遠流長 ✔✔ ☞☞ 讀國 學經 典的好 處和意 義:陶冶品 德修養和情 操 ✔✔ 讀國學經典的建議一

堅守一個基本點——潛心靜氣

之所以如此重要地強調“潛心靜氣”,是由於國學經典都是經過千百年的積淀沉積下來的“典中之典”,因而它自身有著一個不容忽視的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底蘊厚重、氣息寧靜。

如果我們借用相關學科的原理來理解、把握國學經典的這一特徵,我們可以將其認定為國學經典的重要機理特質,這就是:寧靜、潛心。

從近現代國學大師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在現實的生活中,唯有具有寧靜、潛心這類特徵的人們,才能真正走近國學經典;只有在紛繁復雜的現實環境中,靜得下來的人、潛得下來的人,才有可能在內心中真正容下國學經典。

放眼望去,在我們的身邊,不少的人們都被現代社會許多時尚的、流行的、快餐的 文化 捆住了自己的心靈、捆住了自己的手腳,在我們內心深處遺傳下來的小農意識時不時地還會冒出來,世紀末、世紀初那種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心態也還沒有完全消除,因而我們很難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國學經典的腳步,也就更難以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續國學經典的精髓。

品嘗著國學經典“潛心靜氣”的機理特質,我不由得想起了胡錦濤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對於我們全國教師的殷殷期望:“希望廣大教師淡泊名利、志存高遠,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看看吧,這絕對不是一種巧合,它實質上代表著承繼了國學經典精髓的老一輩對我們後輩的期盼。

面對此,我的建議是:朋友們,讓我們潛下心來、靜下氣來,與浮躁的心態道聲再見,與快餐文化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僅走近、更要走進國學殿堂,與大師為友,和經典同行!

讀國學經典的建議二

把握一個切入點——熟讀成誦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它的載體是國學經典,它的關鍵點是誦讀成誦。

誦讀誦讀,必須堅持一個基本的關鍵的原則是:“不求甚解,只求熟讀”。這一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重要的誦讀 教育 原則至今仍然有用。因為,還在人們比較年輕的時候,是人們機械記憶發展比較好的時候,也是外界刺激相對較少的時候,抓住這一時機,有目的地、有計劃地、有組織地讓他們接觸一些人類最為優異的典籍,給學生們從小建構一個高水平的平台,是現代教育所承載的一個偉大的歷史使命。

在學生們誦讀國學經典的時候,我們必須提醒,當我們的學生從小就學習了不少國學經典以後,我們成人最為需要的是一份等待——這是一份美麗的等待,這是一份需要戰略眼光的等待,這是一份需要我們付出時間與心血的等待。

當我們聯系相關學科的基本原理來認識與把握這種等待的時候,一定會發現,動物生長中的反芻原理可以引進我們國學經典誦讀的理論基礎,因為反芻原理告訴我們,預先吃下去的一些食物,在其胃裡慢慢蠕動、消化,最後將會逐漸地轉化為它所需要的養料;白酒釀造的原理也可以引入國學經典誦讀,因為白酒釀造原理告訴我們,醇香的白酒,往往都是人們等待多年以後才能品味的。

讀國學經典的建議三

找准一個關鍵點——經亦求精

國學經典都是被世人所公認的最為重要的、具有永恆價值的典籍、技藝,都是經過歷史驗證的精華之“菁華”。由於國學經典博大精深、浩瀚無涯,選擇哪些內容進入我們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仔細剖析的命題。對此,我們的建議是:“經亦求精”。

所謂“精亦求精”就是說,我們要在“度、量、正、懂”四字上,下足、下夠相應的功夫:

所謂“度”就是要把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放到一個適當的位置上,不能讓這一活動影響到學校、社區、家庭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也不能過度超越學生們、家長們、村民們、居民們以及我們自己的接受程度。

所謂“量”就是在推進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精選經典之中的有代表性的、精華的內容來精讀、精講,不要叫學生、家長、村民、居民讀得太多。根據國內不少地區不少學校成功的做法與 經驗 來看,我們建議在成都教育界推進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在讀本上做出自己的特色,這就是:以《論語》為經,以《弟子規》為緯,輔之以《道德經》、《大學》、《中庸》以及唐詩宋詞,構建一個適合中小學生年齡特徵、適應時代發展要求、體現國學經典精髓的教材體系。

所謂“正”就是指在誦讀內容上,要特別注意把那些已經明顯不適用於當今社會的內容去掉,只選取正確的內容給予學生、家長、村民、居民;同時還可以考慮如何結合現代社會的文化特徵、技術特點來正確地傳播、學習國學經典。

所謂“懂”就是在組織學生、家長、村民、居民誦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可以擇其關鍵點、擇其與人們生活聯系緊密的內容,進行淺顯的、簡潔的講解。同時,我們特別指出,在幼兒園和小學低段,幾乎完全可以不考慮學生的理解水平問題,也就是在這一階段,只需要引領他們誦讀成誦就行了。在小學中高段以後,學生們在誦讀前,可以適當地給他們講清所學內容的道理。這樣既可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又有助於他們在基本上懂了的基礎上,更好地也更容易地記憶、背誦。在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給學生們、尤其是給小學生們講解國學經典方面的內容,請老師們特別注意語言表達,我們的建議是:降低坡度、語言通俗簡潔、語義適合學生接受水平;可以考慮採用講 故事 、誦 童謠 、繪畫、情景劇等方式來呈現;還應當注意現代語境的特點。

讀國學經典的建議四

重視一個提升點——關注研究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走到現在這一步,一個重要的命題就是盡快引進研究的手段、技術,對國學經典誦讀活動進行全方位的 總結 、研究、探索;一方面是盡快總結試點學校的經驗,使之成為進一步推進以及進一步擴展的重要的技術基礎,另一方面是開始研究在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中發現的各種問題,使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能夠更好地健康順利地進行。

第一,研究誦讀的特點

根據有關專家的意見,所謂誦讀,是指把訴諸視覺的文字語言轉化為訴諸聽覺的有聲語言的活動;採用誦讀方式,可以邊讀邊想像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然後再用語言把想像中的畫面描述出來。誦,是指說話聲音的清澈、響亮,是指用有高低抑揚的腔調來念;“誦”,是一種有情態,而又寓情於聲、以聲傳情的表達方式。讀,就是讀書、念 文章 。通俗地說,誦讀就是通過朗朗上口的反復誦讀,通過眼、口、耳、腦共同活動,來感受、領悟語言獨特的語音美、語言美和意境美。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古詩詞的好方法、好習慣,也是培養文言語感的重要途徑,這是千百年來已被無數事實證明了的經驗,也是學習語言的必由之路。從“書聲琅琅,口舌成瘡”“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中都可以看出,我國自古以來對誦讀法就是高度重視的。在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推進的過程中,應注意指導誦讀者的誦讀——不僅要讀准確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奏、韻律、情調,在誦讀中仔細品味文章的語言,深入作品意境,獲得美的享受,還要注意指導誦讀者敢於放膽地誦讀,敢於大聲地誦讀。

誦讀法是一種倍受古人重視的傳統的閱讀方法。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在《朱子童蒙須知》中說:“凡讀書,……只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曰:‘讀書千遍,其義自現。’謂讀熟則不解說自曉其義也。”誦讀法也一直是我國語文教學傳統的優秀教法之一。現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對誦讀法推崇備至,他認為:“吟誦就是心、眼、口、耳並用的一種方法。”“不朗讀,光靠瀏覽是學不好語文的。”

第二,研究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常規化問題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已經在試點學校、試點社區取得了初步的效果,要想盡快地固化這些效果,一個重要的命題是如何把現有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納入學校、社區的日常工作系列,使之常規化。

第三,研究中小幼教師、社區國學經典誦讀推進者國學經典素養提升的問題

不容置疑地說,在當今中青年當中,有著一定國學經典基礎的人,是數量十分有限的。就我本人來講,至今在國學經典面前,只能算是一個門外漢;我期盼著在這次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中,慢慢地成長為一個國學經典 愛好 者。因而,我認為,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最終開展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將會取決於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推進者自身的國學經典素養。在這樣的情況下,盡快地提升中小幼教師、社區國學經典誦讀推進者的國學經典素養,也就成了當務之急。

看了讀國學經典的建議還看:

1. 國學經典誦讀心得體會3篇

2. 2017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3. 讀國學經典感悟

4. 必讀的40條國學經典名句

5. 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600字

Ⅵ 如何落實經典名著閱讀

經典名著,魅力永恆,常讀常新。正如赫欽斯所言「經典著作乃是每個時代都具有的當代性書籍。」名著閱讀可使學生打破時空的界限,與文學、思想大師進行心靈的溝通、生命的對話,使學生在生命與語文學習的起點就占據精神和生命的制高點,為終身發展奠定牢固的基礎。閱讀是對外部世界的開發,更是對自己生命的開發。每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長史。「生命的質量需要鍛鑄,閱讀是鍛鑄的重要一環」,余秋雨先生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一個人如果在青年時期就開始平庸,那麼今後要擺脫平庸就十分困難。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可見,語文教師的第一要務就是要引領學生發自內心深刻認識到閱讀尤其是閱讀經典對他們的發展有多麼重要~

1/5頁

然而客觀的現狀是,中學生不愛讀名著。一個高一的學生告訴我:很多名著都太古板了,網路小說和漫畫輕松有趣,比名著好讀多了。名著讀起來費勁,還有很多地方讀不懂。讀過《巴黎聖母院》,裡面有一章,全是在議論建築,看得自己興致全無。他們老師曾號召全班同學讀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但自己實在沒有耐心讀完,書太厚了,而且哲理議論太多太枯燥了。還讀過其他一些西方小說,心理描寫都太多了,????嗦嗦的。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高考這樣一個指揮棒,很多年來,一直強調文本閱讀的重要性,但是在學生最關注的高考中卻沒有相應的檢測,並且中學語文老師疲於應付升學考試、應試教育的壓力,沒有精力來恰當地引導學生讀文學名著。在應試教育的體制環境面前,素質教育成了一句空話,更何況事倍功半的文學名著導讀呢,學習考試的壓力無情地剝奪了中小學生們讀名著的精力和時間,書山題海還應付不過來,何談讀那些修身養性的「名著」。面對這樣的情況,名著閱讀被納入高考范圍,在附加題中以多項選擇題和問答題兩種形式存在。從而給經典名著閱讀帶來了機遇和壓力。

為了更好地落實課標要求,引領學生積極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從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來談談如何進行名著學習和教學。

一、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Ⅶ 關於開展國學經典誦讀的建議

關於開展國學經典誦讀的建議

(1)選出一些主題(如:寬容、友情),根據主題選錄一些經典中舉塵滑的名篇名句,可作為作文的素材積累 (2) 全校或年段進行「國學誦讀比賽」,仿照「紅五月歌詠比賽」,通過集體榮譽感激發活動熱情

淺談如何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

讓學生「認識中正臘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而經典是文化之母,是文化傳承最重要的載體。如今國學經典文化越來越被中國和世界重視起來,成為解決21世紀所面臨的生態危機、人文危機和精神危機最可借鑒的智慧資兄或源。
近年來,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已經在各所學校蓬勃開展,無論是自編國學教材讓國學走進課堂,還是誦讀演繹經典把國學外化成行動,無論是採用「晨誦」「午讀」「暮省」的誦讀方式,還是在「學校、班級、家庭」的廣泛開展,都在校園內營造出了濃郁的書香氛圍,濡養了一批謙謙君子、陽光少年,形成了極有價值和極具可操作、可推廣的誦讀經驗。然而國學經典博大精深,學校在組織學生誦讀的過程中必須制定合理的規劃,進行科學的指導,必須結合實際得體把握、有效引導。筆者在參與國學經典的誦讀活動中嘗試了以下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誦讀經典,發展學生特長
將經典文化學習與書法、繪畫、表演融為一體。我們認為單調呆板的誦讀是不會引起學生興趣的。長此以往,必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我們努力將誦讀與各學科的教學相互嫁接。其宗旨是:在堅持誦讀的基礎上,配以各班獨特的文藝和競賽活動,如吟唱、表演、相聲、合唱,使學生把誦讀同各項多彩的文藝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們在輕松娛樂的環境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筆者學校開展了許多展示活動,旨在展示學生在誦讀方面自身素質提高的成果。
二、誦讀經典,建設校園文化
為了使師生們一進入校園,便置身於濃厚的經典文化學習氛圍之中,我們在學校走廊上懸掛著經典名言,每天早晨、中午學生進校之際,播放經典文化的誦讀磁帶,給人以清新、高雅之感。要求每個班級利用早讀課全班集體誦讀,堅持不懈,引導學生積累大量的國學經典名言。班級文化建設突出「國學經典文化」主題,班級布置要充分考慮營造到中華經典文化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切身感受國學經典學習的無限魅力,感受國學經典學習的意義和價值。
三、誦讀經典,打造書香校園
每學期,學校圍繞「以聖賢為師,與經典同行」這一主題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朗誦比賽、演講比賽、作文競賽……在誦讀過程中,筆者學校還十分重視積累活動的一系列過程性資料,如:學生誦讀情況分析,學生誦讀比賽資料,家長意見征詢,班級活動的方案,記錄照片,及時總結好的做法等等,以利於進一步開展誦讀的實驗研究。
四、誦讀經典,塑造健康人格
引用聖賢的智慧,教導稟性淳良的兒童,那麼,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日積月累,必將奠定他一生中具有高遠智慧和優秀人格與秉性的基礎。因此,我們設計了內容、形式與誦讀相結合的手抄報,這樣充分給了學生自由馳騁的空間,並能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道德品德與行為習慣。
五、誦讀經典,構建和諧家庭
我們學校在實施經典誦讀過程中,以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以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充分發揮教育的輻射作用,共同傳承中華傳統經典。讀書一家親的開展,讓經典走進了家庭。家長與孩子的同讀同誦,成為每個家庭茶餘飯後的必修課,家長與孩子一起讀背國學經典,一起查閱相關的歷史資料等,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們說,國學經典誦讀讓傳統文化走進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進了他們的家庭,規范著他們的日常行為,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
六、誦讀經典,落實多元評價
首先是在誦讀課中進行評價。既然誦讀活動納入課程,教師就應該開展相應的教學研究,以使誦讀活動更有效地落實,並給學生相應的學習成績評價,這樣學生可以在誦讀課中不斷得到肯定。
其次是定期舉辦國學經典誦讀展示並進行評選。學校在每學年分別舉辦班級、年級、校級不同層次的誦讀展示會,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編排有關國學經典的文藝節目、布置國學文化環境氛圍,進一步感悟理解國學經典的深刻內涵,最後進行優秀節目評選,對學生激勵肯定。
再者是及時激勵肯定國學經典誦讀給學生帶來的點滴變化。如:生活智慧的展現運用、言行舉止的逐漸規范、口語交際與作文能力的不斷提高等等,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加以肯定,以激勵他們堅持國學經典誦讀。
「以聖賢為師,與經典同行。」中 *** 學經典誦讀猶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教師和學生帶來了一片生機,它喚起了學生創造的靈性,奏響了學生心中詩文的琴弦,激活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充滿 *** 的美好情懷,健全了學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與文化底蘊。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已在筆者學校開出絢爛的科學之花,筆者認為只要將這項活動進行到底,最終必將結出累累的和諧之果~

為什麼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教育特色

一、國學經典誦讀,有利於培養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國學經典誦讀,可以明顯、快速地增加識字量。
三、國學經典誦讀,能顯著提高孩子的記憶能力。
四、國學經典誦讀,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文化素養。
五、國學經典誦讀,促進了學校、家庭的和諧。
六、國學經典誦讀是培育優秀子女的法寶,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重要武器。

淺議語文課堂上怎樣開展國學經典誦讀

在小學階段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不僅能夠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增強民族文化自信,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一定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引起重視。

如何在農村學校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

一、學校重視是前提
當前,一些農村學校的期末或學年末檢測成績仍然是評判教師優劣甚至決定教師名與利的簡單工具和尚方寶劍,所以,一些學校領導認為,在學校開展國學誦讀活動與教學任務有沖突,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影響,因此,多數農村學校在開展此項活動中只是一種形式體現,應付上級的工作要求。要改變這種狀況,經典誦讀要推進,學校重視是前提。
1.將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活動納入課程管理
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活動是對新課程的補充和完善。學校在課程設定上,充分利用每周晨會、大課間、課前歌聲、綜合課程、回家等零碎時間,各年級靈活安排,採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自由對讀等多種形式,保證每天誦讀時間在20分鍾以上,保證每周不少於60分鍾。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教師、定內容,把經典誦讀課真正納入學校的課程管理。
2.將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活動納入教學常規管理
一是學校將教師的誦讀活動納入每月的教學常規工作,將教師每學期誦讀內容(讀書筆記)納入學校的繼續教育管理,並將成績列入學期教學工作考評。二是學校每個階段組織一次檢測,採取抽測、集體誦讀、同伴互測的方法;指導教師要天天抽查學生,動員學生互動檢查,表揚先進,鼓勵後進。三是按班級、年級、學校逐層舉辦誦詩會活動,全校師生參加。國學經典誦讀會分指定內容背誦、接龍賽、搶答、自由發揮表演等多種形式,對活動中表現突出、成績優秀的師生給予獎勵,鼓勵師生不斷提高吟誦古詩詞的數量和質量。四是每學期評比出「師生誦讀之星」、「書香班級」,並給予表彰;大力獎勵在區級以上比賽獲獎的師生及指導教師。
二、堅持隊伍打造是關鍵
經典誦讀的開展難在開端,貴在堅持,而堅持下去的關鍵在教師。只有打造一支潛心誦讀的隊伍,經典文化的河流才會在孩子們的心田上奔騰不息。作為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要建立相應制度,除採用平常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之外,還要重視導讀員自身的學習,要出台一些鼓勵的政策,加強考核,建立健全機制。
1.全員參與活動
全體教師要積極參與和投入該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形成全校教師人人參與、個個想方設法、處處書聲琅琅的良好誦讀氛圍。年級組長和各班班主任、語文老師共同商量,制定各班級誦讀計劃,劃分每天的誦讀內容與誦讀量;各科教師都要自覺地在年級組長的統一協調下,在各個規定的時間段里,有條不紊地創造性地組織、指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
2.開展專題活動
採取上課、評課、介紹交流經驗、問題探討等校本教研活動,逐步規范導讀活動,提高導讀質量,提升導讀員的整體水平。如在語文教研組中開展經典誦讀專題校本教研活動,研究學生的記憶規律,探討經典誦讀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先實現「量」的積累;把經典誦讀、古詩吟誦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在語文教師中開展優質國學課展示活動,提高教師在活動中的組織水平。
3.開展社群活動
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志願者、退休教師、學者到學校開設國學經典誦讀講座。在2011年4月,筆者原所在萬春學校邀請成都電視台著名主持人陳岳到校舉辦「經典誦讀與智慧人生」為主題的傳統文化講座,陳岳以「勤讀弟子規·做人有智慧」為話題,圍繞《弟子規》、《三字經》等,就如何讀書、如何做人同廣大師生展開精彩的互動交流,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范,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另一方面組織教師學生到社群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如德育處組織學生代表到「國色天香」樂園開展「迎世博·文明行」國學經典誦讀宣傳活動;還有語文教研組長鄧忠源、藝術教研組長毛羽生組織學生到花鄉民居社群表演、宣傳國學經典,並指導社群老年社團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這些活動深受社群群眾的好評,擴大了影響,營造了良好的經典誦讀文化氛圍。
三、浸潤校園氛圍是要件
校園環境是一種隱形的文化,暗藏著無聲的教育語言,蘊涵著巨大的教育力量。良好的校園環境愉悅身心,陶冶情操,置身其中,能使人內心寧靜,產生讀書的沖動。
溫江區萬春學校坐落於成都市溫江古蜀文明重要發源地魚鳧故都,學校傳承魚鳧故國文明,充滿現代田園文化氣息。校園文化以「魚鳧田園文化」為特色,貫穿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體現出沉穩大氣、自然純朴的校園風貌。現在校園已形成「兩點一線」的文化格局——「兩點」即「魚鳧之光」、「清風綠廊」,「一線」即「環形文化綠道」。
「魚鳧之光」。在前操場教學樓外牆上左邊一幅浮雕叫「魚鳧開疆圖」,右邊一幅浮雕叫「文明之光圖」,浮雕整合了一脈相承的川西平原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和魚鳧文化,將4000年魚鳧文明厚重的區域文化重現在我們的校園。操場正中六塊地浮雕分別叫「魚鳧遷徙圖」、「魚鳧稱王圖」、「漁農並舉圖」、「魚鳧躬耕圖」、「封樹定界圖」、「魚鳧禪讓圖」。這一組浮雕,以不斷發展進步的文明為線索,展示了我們祖先的開拓、勇敢、勤勞、朴實、創新、開明的巨集大氣魄。「魚鳧之光」這些浮雕中被意化的形象,靜靜地訴說著古蜀先輩們不畏艱險、披荊斬棘,建設家園和開創古蜀文明時的艱辛與壯美,時刻提示著師生肩負著傳承文明、開拓奮進的歷史使命。 所以,我們從萬春魚鳧人文的精神內涵中提煉出了學校的校訓:「勤勉、博學、傳承、開拓」。「千年魚鳧盡顯古蜀神韻,萬柳迎春更看桃李芬芳」這幅對聯表達了萬春師生將發揚先輩精神,再創家鄉輝煌的豪氣壯志。
在前操場的左右兩側還有兩個交相呼應的石雕,左邊的叫「潤物無聲」,右邊的叫「春風化雨」。都是根據唐代大詩人杜甫在成都生活時寫下的名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改寫而來。而《潤物無聲》以一隻大手握小手教寫字的形象,無聲地表達著全校教職工滿懷愛心、細心呵護、教書育人、默默奉獻的決心。
「清風綠廊」。景點名出自(明·於謙)《入京》:「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廊道兩端設定兩幅對聯:「勤奮作學問,清白做正人」;「勤奮求學莫怕千般勞苦,春風化雨潤育萬樹花香」。還設定了條凳、可更換內容的精緻櫥窗,展出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圖片、文字資料、成果等。這里安放了石質讀書桌,讀書桌旁的兩個石頭上,刻上了《長歌行》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名句,激勵著學生珍惜美好時光努力學習。可以說這里是師生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在「環形文化綠道」上學校根據路道綠化帶種植的香樟、白楊、楊柳、銀杏,分別以「蟬鳴白楊」、「楊柳醉春」、「銀杏得誠」、「綠樟留香」設立道路牌。

如何在農村學校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求答案

農村學校有著她所特有的特點,更有自己的發展方式。經典誦讀對學校的發展有一定的意義。在學生層面,誦讀活動中學生可以感受中華經典的魅力,提高記憶力,積累語言,促進語文素養的提高。陶冶情操,發展個性,提高道德修養水平,使學生具有更佳的學習、生活狀態,促進各門功課的學習。在教師層面,通過實踐研究,理解中華傳統經典對學生做人、做事、學習等方面的重大影響,陶冶自己的情操,樹立更好的學習、生活態度,積極投身於教育、教學之中。在學校管理層面,通過實踐,初步探索出一條符合本校實際的中華傳統經典誦讀的路子,營造學校文化氛圍,辦特色教育,創學校品牌。R弧⒀V厥郵喬疤岬鼻,一些農村學校的期末或學年末檢測成績仍然是評判教師優劣甚至決定教師名與利的簡單工具和尚方寶劍,所以,一些學校領導認為,......(本文共計3頁) [繼續閱讀本文]

在幼兒園開展國學經典的幾點做法

幼兒園怎麼上國學課
近年來,不少幼兒園都開展了國學課,辦起了國學班。但是作為園長,我們應該去交給孩子哪些東西?我們為什麼要教國學?孩子為什麼要學習國學?而國學經典教育到底是什麼?
所謂國學經典就是讓孩子在大腦發展最迅速的年齡階段,通過還孩子去接觸代表人類最高智慧的經典文化,達到開發孩子的高度智力、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為孩子們的成人成才奠定堅實基礎的一種教育方法。而經典,其指的是古今中外重大知識領域的原創性著作,是被歷史證明最有價值、最為重要的人類文化精髓。在音樂中有音樂的經典、美術中有美術的經典......在我們國學經典中,最能代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經典著作有《大學》《中庸》《論語》《老子》《易經》《孟子》等。
我們幼兒園的國學課程應該如何設定呢?我們如何開展分科分領域的去教學呢?至德國學全國首創多樣化國學課程系統,幫助幼兒園引進中國首部專業的幼兒園國學系統課程,最系統、最科學、最適合在幼兒園普及的國學課程。
國學課程體系為國學教師一站式打造平台,讓教師愛上國學。讓教師輕鬆快樂教國學。國學幼兒園建設八大體系如下:
1.幼兒園自動運營管理體系(園長運營智慧體系)
2.團隊脫手管理打造系統(教師團隊打造體系)
3.家長主動轉介紹系統(家長工作體系)
4.多樣化國學課程系統(國學課程體系)
5.環境創設系統(招生環境創設系統)
6.輕松免備課教學教研系統(教學教研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