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如何學習國學經典語錄
擴展閱讀
山東高中數學必備知識 2025-01-17 07:33:25
兒童腺體肥大是什麼症狀 2025-01-17 07:31:54
同學聚會打領帶怎麼系 2025-01-17 07:31:51

如何學習國學經典語錄

發布時間: 2024-05-07 07:03:22

Ⅰ 怎樣學國學

學好國學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以下是幾點建議:

1.熟悉國學的基本概念:學習國學前需要了解其基本概念,如《易經》、《論語》、《道德經》等,了解國學的基礎知識,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國學的思想和內涵。

總之,學習國學需要長期的努力和積累,需要認真閱讀經典著作,了解國學文化,學習國學的理論知識,參加專業的培訓課程,並尋求國學專家的指導和建議。

Ⅱ 教小孩子讀國學經典有什麼好方法

我在2010年8月,結緣了育心經典,找到了一種好的方法,這個方法非常簡單,每天半小時,讀經典也變得特別簡單.這個方法就是137累積式教育法.
累積式教育法是著名國學專家賴國全老師首先系統提出的一種科學、簡單、高效的教育方法.賴國全老師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結合兒童心理學、生理學的特點,在培養自己的女兒賴思佳學習國學經典時提出,經過不斷完善,漸成系統.至今累積式教育法已經影響全球上百萬的家庭,成為風靡海內外的著名兒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積式教育法應用在國學經典的學習上又被稱為「137學習法」.
「1」就是每天至少讀一遍,最多7遍;一樣約十分鍾,不超過十分鍾;
「3」就是一天可以選擇讀三樣,最多讀7樣;如同時讀《論語》、《易經》、《老子》;
「7」就是指連續7天重復相同的內容.如從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復讀《論語》、《易經》、《老子》里相同的內容.不管孩子熟記不熟記,背誦不背誦,讀完7天就進入下周學習.如此,孩子兩年左右就可以熟記甚至背誦《論語》,《大學》,《易經》,《中庸》,《道德經》,《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對韻》等將近十多部經典.
學習量:累積法主張一天的學習量為400字左右.不過學習量是一個參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學習階段,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靈活掌握.
學習時間:採用離散教學的原則,一次學習時間約十分鍾,一天二、三次,每天學習時間約為半小時.
學習內容(讀哪些經典):
A、六經四書:賴國全老師提出,六經四書,是必須學的,是主糧,而且必須先學習群經之首——《易經》.
六經是指《易經》、《黃帝內經》、《詩經》、《孝經》、《道德經》、《金剛經》.此六經,以儒家為主,涵蓋佛家、道家內容,與傳統的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有所不同.
四書是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與傳統的四書沒有區別.
除此之外,可吃些小菜.何謂小菜?如唐詩,宋詞,莊子,墨子.
B、經典按功能分類:培養一個人跟建房子一樣,要打地基,做結構,最後才是裝修.
1、基礎類:包含《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也包含《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一類經典都是教做人的,做人才是基礎,學知識學做事都是後面的事.
2、結構類:這就是經.《易經》、《孝經》、《詩經》、《道德經》、《金剛經》、《黃帝內經》等.
3、裝修類:先秦的詩、唐詩、宋詞、古文觀止、史記、資治通鑒等.
C、三個線程的學習:培養孩子應該要有一個總體規劃:到底怎麼樣把你的孩子完善地培養起來?「137學習法」中間是3,所以是有三個線程的學習.
第一個線程就是學這些「經」,《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孝經》,這是經類的.
第二個線程是學「典」的,《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一類,難度也是介於中間.
第三個線程是學裝修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成語接龍》+《詩詞啟蒙》+《文學啟蒙》這一類的,裝修類的,比較基礎的.
遵守這三個線程,用兩年時間就可以學得非常扎實,如果擔心時間不夠,可以學三年,第三年鞏固,是可以學得非常好的.這樣,我們孩子人生的地基結構,我們用兩三年的時間就把他打下.

Ⅲ 怎樣才能學好國學經典

怎樣才能學好國學經典

經典是民族精神的源頭,是人類文化的瑰寶,歷史傳承記錄著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民族千年老人對後世子孫的諄諄教誨,所承載的是聖賢偉大的思想光輝。然而,我們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的國學經典浩瀚燦爛。如何才能利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更好地學習中華民族的國學經典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古人學習國學經典的傳統方式

前人學習國學經典的傳統方式,主要是「死記硬背式」。古代私塾學堂大多採用這種方式,古代兒童從入學開蒙就開始進行識記和背誦的訓練。一般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授書。這是從先生的角度來說的。從學生的角度,叫「上書」。因為學生要拿著書自己上拿顫到先生的桌子那裡,所以叫「上書」。授書(上書)又分三個小階段。

第一個階段,叫「點書」,就是學生拿著書,翻到要學習的這一頁,交給先生,先生給他點出句讀。點書這一環節,如果學生年齡大,會句讀了,就會由自己點好給先生修改。

第二個階段,叫「讀書」,就是先生范讀,學生跟著讀,一句一句地模仿。一般先生是讀三遍,也有讀六遍的,也有讀兩遍的。

第三個階段,叫「講書」,就是先生要講解。不僅講解字義,也會講解簡單的、學生那個年齡段可以理解的篇章意思,也就是串講。

第二步,背書。「諷誦」作為教學古代經典的一種方式,在我國有悠久歷史。「諷誦」,《周禮·春官·大司樂》注曰:「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故「諷」即背誦,「誦」為出聲誦讀。老師點句領讀、學生跟讀之後,就是初步完成了教讀的任務,然後學生自己去熟讀背誦,一遍又一遍,直到背誦如流。

第三步,復講。復講就是學生背好書後,把書背給先生聽,把先生前面所講的內容復述給先生聽。檢查通過,就可以再次上書,所以是學生的智力決定著學習的進度。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學習方法就特別強調熟讀背誦,「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讀與背是前輩學者學習國學的主要方法,他們從小就熟背「四書」、「五經」,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基礎。中國國學大師蔡尚思先生說他七歲入私塾,經歷了長達八年的「死背經書時期」:「入私塾讀書,被拉去在『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神位』前行開學禮以後,就是天天死背儒家經書,背得最熟的是「四書」,光背誦而不了解其意義。真感痛苦;一直到了懂得它的內容之後,才覺得幼時死背書的好處,自恨沒有多背些古書。現在無論是自己和別人的有關著作,哪怕只差一個字,我一看就知道其非原文。這比一部分中青年人,我和讀過私塾者都是佔了便宜的。」這種傳統的讀書方法,對我們今天學習國學經典仍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多讀、熟讀,在讀中反復體味,才能增強語感。但這種方法過分注重古代經典誦讀,忽視了學生的自主體驗,割裂了詩文的美學價值,使一篇血肉豐滿的文章被肢解得支離破碎,從而使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產生相當程度的畏消猜敗難情緒和厭惡感,這正是其不足之處。

二、學習國學經典的正確方法

我們認為,學習國學經典必須把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很好地結合起來,注意審美愉悅和文化認知的融合,既彰顯重視傳統國學修養和關注現實人生之理念,又兼顧人文內涵的完整性和學習過程的個性化,使學習者在國學經典的研習中得到深厚的人文精神熏陶。

(一)要重視熟讀國學基本要籍

我國歷代著述繁多,浩如煙海,僅以歷代史書《藝文志》《經籍志》等所「著錄」的圖書來說,為數就甚為可觀。根據《四庫全書總目》收錄的圖書則有3470部,7918卷;此外,「存目」部分也多達6819部,9434卷。如此之多的古籍,一個人即使窮其畢生精力,也不可全部讀完,實際上也完全沒有這種必要。因為一個人的生命有限,其讀書治學的時間,也就只有數十年,因此,對浩如繁星的古籍要有選擇、有側重地去讀。有些基本的典籍,無論將來從事什麼職業的人,都必須讀,有些還需要熟讀。這些基本典籍,包含在兆大經、史、子、集之中,如「經部」中的《論語》《孟子》《詩經》等;「史部」中的《史記》《漢書》等;「子集」中的《荀子》《韓非子》《老子》《莊子》等;「集部」中的《楚辭》《文選》《唐詩》《宋詞》等。這些基本典籍,既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又蘊涵寶貴的人生哲理。不僅專治國學的人要熟讀,就是治其他學科的,如理學、工學、農學、商學、管理學的人,也都應該好好學習。

(二)要把握學術發展的路徑

所謂學術發展的路徑,主要有:(1)指每一學術發展的過程。如我國的詩歌,從古詩到樂府,從樂府到律詩,其發展的過程都要明了,才能掌握每一種學術或文體發展的特點。(2)指每一階段學者的研究成果和學術淵源。了解每一階段重要學者的學術成果和淵源,可以看出每一時代研究的重點和方向,清楚地認識學者治學的過程。(3)指每一個時代的學術風尚。了解每一時代的學術風尚,有助於了解每個時代學者學術歷程形成的原因及其成就的時代背景。掌握學術發展的路徑有兩種方法:一是熟讀史書中有關《藝文志》或《經籍志》等目錄文獻。例如《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等,這些史志除了著錄當代人的著作外,還著錄前代人的著作。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史志的類目及文獻,了解每一時代的著作及當時的學術風尚。二是熟讀記述學者傳記或學術淵源的書籍。記述學者傳記一般收錄在史書中的《儒林傳》中;介紹學者學術淵源的書籍,有劉元卿作的《諸儒學案》、馮從吾作的《元儒考略》、黃宗羲作的《宋元學案》及《明儒學案》,徐光啟作的《清儒學案》,江藩作的《國朝漢學師承記》及《國朝宋學淵源記》等。從這些著作中,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位學者的學術淵源,以了解某一學派、某一時代的學術發展過程。例如,《明儒學案》是一部系統總結和記述明代學術思想發展演變及其流派的學術史著作。《明儒學案》把明代各派的學術淵源、學者傳記和學術宗旨有機結合起來,構成一部系統完整的學術思想史巨著。

(三)要具備起碼的古代文化常識

國學經典涉及的人、事、物非常多,學習國學經典,需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古代文化常識主要包括古代天文、歷法、地理、樂律、禮俗、宗法、職官、科舉、姓名、宮室、飲食、衣著、車馬等方面的知識。只有掌握一定古代文化常識,才能更好地讀懂國學經典;只有具備豐富的古代文化知識,才能在國學經典的學習中登堂入室、左右逢源。比如在古籍中,就有許多文獻是涉及天文知識的,如果不了解起碼的古代天文知識,就很難對古籍有較透徹的了解。例如,李白《蜀道難》中「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兩句詩,蘇軾《前赤壁賦》中「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其中「參」、「井」、「鬥牛」,盡管書上作了解釋,但學生們仍然不甚清楚。這就需要掌握古代天文中有關「星區分野」的知識。《史記·天官書》說「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可見古人是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聯系起來看的。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根據地上的區域來劃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使它們互相對應,說某星宿是某某州國的分野;也有反過來說某地是某星宿的分野。根據二十八星宿與十二州國分野表,我們可知,「捫參歷井」不僅寫出了蜀道的高峻艱險,而且說明了其位置。同樣,「鬥牛」二星也表明了赤壁所在地。掌握了這些文化常識後,在閱讀王勃《滕王閣序》開頭四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據表就可查知「翼軫」二星是楚地分野,滕王閣在南昌,南昌漢時屬豫章郡,戰國時屬楚地。明末清初的學者顧炎武已經注意到後世讀書人缺乏天文知識的狀況。他在《日知錄》中說:「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戶』,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後世文人學士,有問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四)要學會使用工具書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國學經典,必須熟悉常用工具書的體例和用法。工具書為我們准備了各方面的基本知識或資料線索,可供讀書治學隨時查閱。要充分發揮工具書的效能,就要勤翻勤查。所謂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善於運用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中文工具書的種類很多,根據編制目的、收錄內容和功能用途,一般可分為字典詞典、類書政書、年鑒手冊、書目索引、表譜圖錄等幾類。其中類書是輯錄史實典故、名物制度、詩賦文章、麗詞駢句的工具書;政書專門記載典章制度,有些類似專科性類書;年鑒匯編一年內重要時事文獻和統計資料;手冊匯編某一方面經常查考的文獻資料;書目著錄圖書書名、卷數、著者、版本等項目的目錄;索引揭示文獻內容出處,提供文獻查考線索;表譜包括年表、歷表和其他表譜,是供查考歷史年月日、歷史大事、人物生卒年以及職官、地理之沿革;圖錄包括地圖和其他圖錄。對於國學經典中不認識的字詞,我們可以藉助字典詞典去解決;利用類書、政書、年鑒、手冊、表譜、圖錄等工具書,能幫助我們從紛紜復雜的名物制度和典故資料中,找到某個名物典故資料。因此,掌握工具書是閱讀國學經典必備的條件。

怎樣才能更好使用工具書呢?我們認為必須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了解工具書的編制體例。二是要熟悉工具書的查檢方法。三是要了解同類工具書的異同。四是要隨時掌握新的工具書與新信息。五是要對工具書的解釋作具體分析,不可盲目信從。我國工具書編纂的歷史悠久,如果從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和最早的詞典《爾雅》算起,至今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歷史上工具書的編纂都是服從於一定的目的,適應統治階級的需要,也反映著某個社會發展階段的人們的認識。因此,工具書的內容不可避免地打上階級和時代的烙印。例如《說文解字》解釋「三」字說:「天地人之道也」。解釋「王」字說:「天下所歸往也」。解釋「神」字說:「天神引出萬物者也」。這些都反映了漢代人的意識。它可以使我們對漢代人們的認識有所了解,但不能搬用到今天的生活中,更不能認為這樣解釋是正確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認識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因此,新編的工具書較之古代編的工具書,有了很大的進步,字(詞)義的解釋不僅科學,而且通俗。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應該盡量利用新編的有關工具書。總之,工具書往往只能為我們解決疑難問題提出些參考意見或線索,真正解決問題,還要靠自己利用工具書提供的材料,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去分析。隨著學習水平的提高,我們運用工具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一定會提高。

Ⅳ 如何學習國學經典

正確對待國學經典
讀經並非文化復古,而在於追求民族復興,不忘聖賢教誨,方顯文化自信。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們在讀經典時,還要樹立科學的文化觀。也就是要有與時俱進、統攬全局的眼光,要正確處理古與今、中與西的關系。我們既不能虛無傳統,又不能厚古薄今,更不能以古非今;既不能貶中揚西、崇洋媚外,又不能自我封閉、盲目排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要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繼承紅色革命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統一起來。
四、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在學習國學經典中,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途徑和方法,每個人有自己的經驗和體會。無論採取什麼途徑和方法,都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在此,筆者分享幾點認識和體會,希望對大家有借鑒意義。
第一,微觀深入,細讀文本。選擇優秀版本,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地閱讀理解。國學經典版本較多,同一經典,不同版本,內容有差異,甚至有錯誤。因此,一定要選擇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巴蜀書社、嶽麓書社、中州古籍出版社、三秦出版社等著名古籍出版社的圖書。
第二,宏觀把握,歸納概括。整體把握,不搞碎片化。每部經典都內涵豐富,學習者各有側重、各取所需,可以理解,但不能盲人摸象,只見部分、不見整體。在微觀深入、細讀文本的基礎上,要善於歸納總結,抽象概括其核心思想和基本精神,有些還要概括其原理和原則。
第三,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常言道:不上高山,不顯平地;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熱愛經典,執著研讀,但不可偏執,視野開闊才不會鑽牛角尖。除了熟讀文本,還要深入了解經典的歷史背景、歷史地位、歷史作用和歷史評價。最好聽一些專家學者的專題報告,有助於開闊文化視野、明確文化方向、增強文化自信。
第四,化繁為簡,重在理解。莊子認為事物的精微之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他提出「得意忘言」的主張,即利用比喻、象徵、暗示等方法,去獲得「言外之意」。王陽明曾提到讀書的「三個境界」:一是「記得」(背誦),二是「曉得」(理解),三是「明體」(心體)。他認為,讀書不在於死記硬背,也不在於讀了多少遍,而在於理解其思想,更在於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做到「知行合一」。
第五,聯系實際,靈活應用。很多經典所講的原理和原則,可以與自己的生命、生活、修身結合,也可以靈活應用到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外交

Ⅳ 如何讓孩子學習國學

孩子自己怎麼學國學 孩子自己怎麼學國學,國學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非常的重要。學習國學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影響很大,諸多家長也選擇讓自己的的孩子學習國學。下面來看看孩子自己怎麼學國學? 孩子自己怎麼學國學1 首先做好朗讀。 我們看電視裡面,古代的小孩子學習國學,整天的讀一些經典文摘,朗讀不好就不能完全理解好裡面的含義,所以,應該做好朗讀。 學會背誦文章。 我們應該在做好朗讀的同時,做好背誦文章的功課,因為,朗讀多了以後自然就會背誦,而背誦的時候,就需要加以理解,不能死記硬背。 注重知識理解。 我們應該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在很多時候,知識學習都是用來指導實際工作和學習以及生活的,所以,國學學習一定要理解其中深層次的含義。 功在潛移默化。 我們在教小孩子學習國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誦讀,鍛煉小孩子的語言能力,同時,要注意學習的潛移默化,不要強求,不要急功近利。 不要低族液估孩子。 我們在教會孩子學習國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能力的培養,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他們其實具有超強的記憶能力和認知能力,孩子的記憶力是超強的。 要寓教於日常。 我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日常管理,必須理解國學中的道理,把國學靈活運用於生活,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學習,通過游戲等帶動孩子的學習興趣。 怎樣向嬰幼兒滲透國學 1、學習的順序(此為古時私塾順序,可以不以這個為准):三百千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四書五經;其間可以加入唐詩、宋詞等; 2、不需要解釋,隨著孩子的長大,他會明白的; 3、每天讀15遍國學,連讀7天; 4、可以選一到三種國學分別讀給孩子聽; 5、要作為背景聲音放給孩子聽,無需孩子專注聽,玩積木可以聽,玩汽車可以聽,玩滑板車也可以聽; 6、不要總是考孩子,或者讓孩子當眾背誦; 7、可以在每一個七天快結束時,家長念幾句,故意丟掉或忘記幾個字,請孩子補起來,孩子如果會補表示他已經學會了。當然,如果孩子不願意講,也是可以的。我們見過一直不說,最後全部都會背的孩子; 8、因為孩子與孩子的個性不同,所以不要拿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 9、大一些的孩子(5歲以上),可以看著書念,每天念一遍即可。 10、 要相信別的孩慧穗正子可以,自己的孩子也是可以的。 孩子自己怎麼學國學2 如何引領孩子學國學經典 一是建立習慣,例如固定在晚飯後讀十五分鍾書; 固定在晚飯後,打開國學經典書籍,播放樂謙國學隨身聽,與孩子一起跟著大聲朗讀,不要求孩子背書,讓孩子在誦讀時沒有壓力,這樣孩子就會發自內心地主動想讀,反復地讀,流暢地讀,以至於順口溜出來,孩子自然就會背了,「會背」是自然的結果,不是目標,更不是目的。在孩子「熟讀會背」之前,不提倡給孩子隨意解釋,讓孩子自己「悟」,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二是創設氛圍,如全家共讀、播放音頻; 每天24小時播放經典作為家庭的背景音,給孩子營造一個書香氛圍壞境。如起床期間、孩子哭鬧、吃飯、睡覺、思考或做功課等時候播放中西方古典音樂或中西方兒歌;睡前播放故事網路知識;孩子玩耍時候播放中西方文字經典...... 另外固定一天中的某個時間段為全家共讀國學經典時間,打開國學經典書籍,播放樂謙國學隨身聽,全家一起誦讀。全家一起不僅有氛圍還可實現第一條中的目標,給孩子建立固定的學習習慣。 三是利用激勵,例如看電視前、玩玩具前讀十五分鍾經典等。 顯然,家長是最了解孩子的,也是家庭生活的安排者,因而如果用心,不難找到引入的切入點,關鍵是要組合運用、不露痕跡、長期堅持、形成常態。 所以現在就趕緊囤一台樂謙國學隨身聽與孩子一起聽國樂學國學吧! 樂謙國學隨身聽,經典境教熏染:無為而為,道法自然,讓孩子在書香氛圍里耳濡目染,自然吸收;無損天籟音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讓孩子在美妙佳音下正確跟讀,快樂學習! 藝術陶塤造型、龍鳳圖案,材質膚質手感,安全頂針卡槽,雙重遙控選曲(手機app藍牙遙控、外配小型遙控),自動息屏鎖機技術,超長待機,hifi無損音質,藍牙音響來電免提,特色小型音響等等。 樂謙國前悔學隨身聽,上千曲目,內容豐富:薈萃「古典音樂·佛樂禪曲·文學經典·古文詩詞·吟誦經典·故事網路」等內容,涵蓋了文學、歷史、音律、名曲、詩文等等。 孩子自己怎麼學國學3 何謂國學? 國寶級學術泰斗、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曾提出「大國學」的概念。他說:「國學應該是『大國學』的范圍,不是狹義的國學。國內各地域文化和56個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國學』的范圍之內。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又共同構成中國文化這一文化共同體。」這應該是廣義地討論國學的概念。那麼從狹義來說又包含什麼呢?以《四庫全書》分,應該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為重,尤傾向於經部;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釋道三家等,儒家貫穿中國思想史,其他屬從屬地位;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等,其中儒家哲學,至為重要。 為什麼要學習國學 1、魯迅在《且介亭雜文》中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但面對世界,我們是中國人。中國人之區別於別國人在於我們的`血脈里有傳承了五千年的文明,擁有與別國人不同的精神內核。我們如何向他人昭示我是一個中國人,就是因為我們熟知並了解中國的學問。 未來的中國已是一個完全開放國家,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在同樣競爭條件下,為什麼不選外國人而選你,只有因為你比他有更多的中國元素。而這一切來自於幼兒時期的國學學習。 2、「腹有詩書氣自華」。 不凡的氣質不來自你穿了什麼樣的名牌,更不來自你做了什麼樣的雕飾,而來自於言談舉止的詩書氣息。這種詩書氣息來自於幼年的熏陶。而國學的每一本書,每一句話,本身並不只是文學,還包含了深厚的哲學思想,這些會融入孩子們的血液。成為他內在的氣質。 3、建立起兒童語言的韻律感 在幼兒學語言的早期,需要有韻律的詩文,國學的很多文章都是有韻律的,孩子朗朗上口,對於學習語言也非常有幫助。 4、可以練習孩子聽覺序列化的能力。 所謂聽覺序列化就是將聽到的信息按照順序持續地攝入並進行編碼記憶。它對兒童將所學的知識有系統、有組織地保留下來是非常有幫助的。 聽覺序列化能力發展不好的孩子無法正確地把一系列信息按正確順序回憶出來。比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朝辭白帝彩雲間,一行白鷺上青天。」也就是說,兒童運用語言符號的概念來進行判斷、推理時,無法按不同詞語符號出現的先後順序,一步一步地正確地進行。 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早期讓孩子聽背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