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怎麼背國學經典文章
擴展閱讀
深圳有哪些兒童慈善機構 2025-01-19 06:58:12
經典反射條件是什麼 2025-01-19 06:35:03

怎麼背國學經典文章

發布時間: 2024-03-28 02:06:24

A. 孩子背誦國學經典,該先背哪個

三字經,記得我小時候都被逼的背這個 。 還小這個通俗易懂,後面你要的話給看什麼道德經什麼的,給小孩塑造良好的道德感很有用,不過什麼東西都有經典,糟粕,你要在這些地方教一下。

B. 學齡前的孩子如何學習國學經典

1. 什麼是「讀經,讀國學經典」? 讀經就二個字,一個是「讀」,一個是「經」。讀,就是讀,不是背,不是理解,更不是照著行動。你讀就好了,堅持去讀,一天二天,沒有什麼效果,沒關系;一周二周,沒有什麼效果,也沒有關系。你就是讀,讀熟,讀透。總有一天,你突然就明白了,突然就懂了。讀到一定層次就有自己的悟性和理解,這個時候參考一些有價值的觀點,你的認識有提升了。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永遠也不明白一點點的。要不然古人也不會那麼看重讀書了。 「經」就是指六經四書的簡稱。六經四書是著名國學家、累積式教育法創始人賴國全老師首先提出的國學經典的簡稱。六經是指《易經》,《黃帝內經》,《詩經》,《孝經》,《道德經》,《金剛經》。此六經,以儒家為主,涵蓋佛家、道家內容。與傳統的六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樂經》,有所不同。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與傳統的四書沒有區別。賴國全老師認為六經四書,是必須學的,是主糧,而且必須先學習群經之首——易經。 2、為什麼要讓孩子讀國學經典? 我們都知道結交朋友的重要性,聰明的父母一定會鼓勵和支持孩子與一些品質端正,成績優秀的同學交朋友。我們也經常把書比喻成良友,其實像人一樣,並不是所有的書都是良友,其中有好書,也有不好的書。 經典是被歷史證明了的好書,與這樣的朋友相交相識,自然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好處的。 我們也知道,一個人必須上大學,去學習科學知識,比如數學公式,物理定律等等,這些公式和定律,是前人為我們留下來的科學經典,很難想像,現代人如果不學習這些科學經典,怎麼能在科學上有所作為?我們現在主張讓孩子學習的經典,是人文領域里的經典,是做人的公式和定律,同樣,如果不學習這些經典,也是不可想像的。 3、學齡前的孩子如何讀國學經典? 學習國學經典最簡單、最科學的方法是運用賴國全老師的累積式教育法。 累積式教育法是著名國學專家賴國全老師首先系統提出的一種科學、簡單、高效的教育方法。賴國全老師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結合兒童心理學、生理學的特點,在培養自己女兒賴思佳學習國學經典時提出的,經過不斷完善,漸成系統。至今累積式教育法已經影響全球上百萬的家庭,成為風靡海內外的著名兒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積式教育法應用在讀經上又被稱為「137學習法」。 更多內容請搜索網路-累積式教育法。http://ke..com/view/3202483.htm 3歲以前的孩子,按照累積式教育法的要求,聽就可以了,不要求指讀。如果父母配合讀經或全家讀經,效果會更好! 4、學習國學經典的十大好處: 記憶能力:輕松背誦大量經典; 識字能力:輕松認識數千漢字; 閱讀能力:建立廣泛閱讀興趣; 理解能力:增加綜合理解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鍛煉良好的口才; 行為習慣和自信心:良好的學習習慣; 道德修養:道德修養自然薰陶; 外貌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 正音訓練:普通話流利標准。 思維能力提升:大格局形成。

C. 如何才能快速背誦國學經典文章

弄個MP3天天都聽,在家沒事的時候,放一些國學經典讀誦,可以找一些配樂朗誦的經典文章來聽聽。

D. 如何讓孩子學習國學

孩子自己怎麼學國學 孩子自己怎麼學國學,國學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非常的重要。學習國學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影響很大,諸多家長也選擇讓自己的的孩子學習國學。下面來看看孩子自己怎麼學國學? 孩子自己怎麼學國學1 首先做好朗讀。 我們看電視裡面,古代的小孩子學習國學,整天的讀一些經典文摘,朗讀不好就不能完全理解好裡面的含義,所以,應該做好朗讀。 學會背誦文章。 我們應該在做好朗讀的同時,做好背誦文章的功課,因為,朗讀多了以後自然就會背誦,而背誦的時候,就需要加以理解,不能死記硬背。 注重知識理解。 我們應該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在很多時候,知識學習都是用來指導實際工作和學習以及生活的,所以,國學學習一定要理解其中深層次的含義。 功在潛移默化。 我們在教小孩子學習國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誦讀,鍛煉小孩子的語言能力,同時,要注意學習的潛移默化,不要強求,不要急功近利。 不要低族液估孩子。 我們在教會孩子學習國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能力的培養,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他們其實具有超強的記憶能力和認知能力,孩子的記憶力是超強的。 要寓教於日常。 我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日常管理,必須理解國學中的道理,把國學靈活運用於生活,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學習,通過游戲等帶動孩子的學習興趣。 怎樣向嬰幼兒滲透國學 1、學習的順序(此為古時私塾順序,可以不以這個為准):三百千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四書五經;其間可以加入唐詩、宋詞等; 2、不需要解釋,隨著孩子的長大,他會明白的; 3、每天讀15遍國學,連讀7天; 4、可以選一到三種國學分別讀給孩子聽; 5、要作為背景聲音放給孩子聽,無需孩子專注聽,玩積木可以聽,玩汽車可以聽,玩滑板車也可以聽; 6、不要總是考孩子,或者讓孩子當眾背誦; 7、可以在每一個七天快結束時,家長念幾句,故意丟掉或忘記幾個字,請孩子補起來,孩子如果會補表示他已經學會了。當然,如果孩子不願意講,也是可以的。我們見過一直不說,最後全部都會背的孩子; 8、因為孩子與孩子的個性不同,所以不要拿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 9、大一些的孩子(5歲以上),可以看著書念,每天念一遍即可。 10、 要相信別的孩慧穗正子可以,自己的孩子也是可以的。 孩子自己怎麼學國學2 如何引領孩子學國學經典 一是建立習慣,例如固定在晚飯後讀十五分鍾書; 固定在晚飯後,打開國學經典書籍,播放樂謙國學隨身聽,與孩子一起跟著大聲朗讀,不要求孩子背書,讓孩子在誦讀時沒有壓力,這樣孩子就會發自內心地主動想讀,反復地讀,流暢地讀,以至於順口溜出來,孩子自然就會背了,「會背」是自然的結果,不是目標,更不是目的。在孩子「熟讀會背」之前,不提倡給孩子隨意解釋,讓孩子自己「悟」,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二是創設氛圍,如全家共讀、播放音頻; 每天24小時播放經典作為家庭的背景音,給孩子營造一個書香氛圍壞境。如起床期間、孩子哭鬧、吃飯、睡覺、思考或做功課等時候播放中西方古典音樂或中西方兒歌;睡前播放故事網路知識;孩子玩耍時候播放中西方文字經典...... 另外固定一天中的某個時間段為全家共讀國學經典時間,打開國學經典書籍,播放樂謙國學隨身聽,全家一起誦讀。全家一起不僅有氛圍還可實現第一條中的目標,給孩子建立固定的學習習慣。 三是利用激勵,例如看電視前、玩玩具前讀十五分鍾經典等。 顯然,家長是最了解孩子的,也是家庭生活的安排者,因而如果用心,不難找到引入的切入點,關鍵是要組合運用、不露痕跡、長期堅持、形成常態。 所以現在就趕緊囤一台樂謙國學隨身聽與孩子一起聽國樂學國學吧! 樂謙國學隨身聽,經典境教熏染:無為而為,道法自然,讓孩子在書香氛圍里耳濡目染,自然吸收;無損天籟音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讓孩子在美妙佳音下正確跟讀,快樂學習! 藝術陶塤造型、龍鳳圖案,材質膚質手感,安全頂針卡槽,雙重遙控選曲(手機app藍牙遙控、外配小型遙控),自動息屏鎖機技術,超長待機,hifi無損音質,藍牙音響來電免提,特色小型音響等等。 樂謙國前悔學隨身聽,上千曲目,內容豐富:薈萃「古典音樂·佛樂禪曲·文學經典·古文詩詞·吟誦經典·故事網路」等內容,涵蓋了文學、歷史、音律、名曲、詩文等等。 孩子自己怎麼學國學3 何謂國學? 國寶級學術泰斗、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曾提出「大國學」的概念。他說:「國學應該是『大國學』的范圍,不是狹義的國學。國內各地域文化和56個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國學』的范圍之內。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又共同構成中國文化這一文化共同體。」這應該是廣義地討論國學的概念。那麼從狹義來說又包含什麼呢?以《四庫全書》分,應該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為重,尤傾向於經部;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釋道三家等,儒家貫穿中國思想史,其他屬從屬地位;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等,其中儒家哲學,至為重要。 為什麼要學習國學 1、魯迅在《且介亭雜文》中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但面對世界,我們是中國人。中國人之區別於別國人在於我們的`血脈里有傳承了五千年的文明,擁有與別國人不同的精神內核。我們如何向他人昭示我是一個中國人,就是因為我們熟知並了解中國的學問。 未來的中國已是一個完全開放國家,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在同樣競爭條件下,為什麼不選外國人而選你,只有因為你比他有更多的中國元素。而這一切來自於幼兒時期的國學學習。 2、「腹有詩書氣自華」。 不凡的氣質不來自你穿了什麼樣的名牌,更不來自你做了什麼樣的雕飾,而來自於言談舉止的詩書氣息。這種詩書氣息來自於幼年的熏陶。而國學的每一本書,每一句話,本身並不只是文學,還包含了深厚的哲學思想,這些會融入孩子們的血液。成為他內在的氣質。 3、建立起兒童語言的韻律感 在幼兒學語言的早期,需要有韻律的詩文,國學的很多文章都是有韻律的,孩子朗朗上口,對於學習語言也非常有幫助。 4、可以練習孩子聽覺序列化的能力。 所謂聽覺序列化就是將聽到的信息按照順序持續地攝入並進行編碼記憶。它對兒童將所學的知識有系統、有組織地保留下來是非常有幫助的。 聽覺序列化能力發展不好的孩子無法正確地把一系列信息按正確順序回憶出來。比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朝辭白帝彩雲間,一行白鷺上青天。」也就是說,兒童運用語言符號的概念來進行判斷、推理時,無法按不同詞語符號出現的先後順序,一步一步地正確地進行。 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早期讓孩子聽背國學。

E. 國學經典的教學方法都有哪些

國學經典傳承者中華文化的魅力,當然國學經典的教學也是有一定的方法要求的。下面是由我分享的國學經典的教學方式,希望對你有用。

國學經典的教學方法
一,一般的朗讀法,集體讀,分組讀,男生讀,女生讀。老師可在課堂上靈活用。

二,拍手朗讀,藉助動作幫助記憶。拍手還可以控制節奏,多經典重在讀出韻味,明白句子間該有的停頓。這種方式很實用。

三,擦字記憶法,老師板書隨著學生朗讀逐漸擦去內容。這樣對單個的字記憶很有效。深深刻在腦海里。

四,角色調換法,讓學生來教老師讀。這樣可以檢驗學生的注意力,鍛煉他們的膽量。

五,卡片記憶法,用於內容難讀處,卡片可寫每句開頭字,讓學生聯想記憶。

六,游戲鞏固法,游戲失敗的同學朗讀,可讓學生一起讀。比如《三字經》中歷史部分,可製作一些帽子,寫上歷史人物名字朝代,會背的同學先發,然後表演歷史劇。

七,實物圖片展示,加深學生理解記憶。例如,《三字經》中提到 “八音” 是匏土革,木石金,其實是這一系列物品作成樂器發出的聲音。為使學生明白就准備了葫蘆絲,塤,鼓,快板,石磬(圖片),小號。

八,故事演練法,內容加一些故事並讓學生表演。例如,《弟子規》中的故事“孝感動天”,“孔融讓梨”。可增強理解和記憶。

九,鼓勵法,分塊朗讀記憶,完成獎勵紅旗,整體獎勵為好。學生為做到老師滿意很起勁。

方法的關鍵是老師同學間的配合和互動,讓氣氛活躍,參與積極性高。
國學經典的教學目標
一,分階段教學一學期分三階段,

第一階段完成朗讀背誦(四周);

第二階段完成講解,註解(四周),難度較大,不過經過一段時間,古文功底長進很大;

第三階段完成測試和行為規范,練習寫感受。測試分三次完成,分別考察字、背誦、理解。行為規范課上有生活例子的點評,每次課後布置一些運用經典的事情讓學生完成。分析經典中好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欣賞,並且模仿練筆。

二,每本經典中都含有大量的常識,典故需讓學生會說。如“九族”“四書五經”“三皇”。。。理清文化脈絡,明白我們傳統文化的深厚底韻。

三,啟蒙階段識字是重點,保證所學經典無生字。生字能識能寫也為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四,解字課每次六字,還原漢字原形,了解古人造字的精妙,及字的組合的奇特。這也是幾千年來古人入學的必修課。只有懂得了字的意思才能駕御好文字,寫出好文章。

五,鍛煉記憶力和理解力是貫穿教學始終,要通過背誦和註解完成。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本領也的靠鍛煉,磨刀不誤砍柴工,記憶力的提升直接指導其他功課。寫註解不僅讓學生理解古人寫文章與平時說話不同,同時思考其中蘊涵的道理。

六,經典的運用,一個是文章中會引用說明道理,一個是日常行為的指導。以此來使學生品格和志向的塑造。

七,和父母分享學經典的感受,培養學生自信心。經典不只是教育小孩兒,對我們成人生活工作也有很大的啟示,我們倡導一起學經典,陪孩子一起成長!
國學經典的教學總結
中華文化綜羅百代,廣博精微,國學經典中蘊藏著中國五千年歷史中的智慧精髓。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本學期學習國學經典的成果在於:

一、傳承了美德

傳統經典中承載的 “仁義忠恕孝悌禮信”的道德倫理觀,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對於我們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至今仍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通過學習,讓這些傳統美德根植於青少年幼小的心靈,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孕育純朴的民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在課堂中加入了一些古人古風的小故事小視頻,自從孩子們看了之後,變得更加謙讓、團結同學、尊重師長了。國學經典視頻讓傳統文化走進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進他們的家庭,規范著他們日常行為,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

二、健全了人格

我在上課時,簡潔地講解了古文意義之後,更多的是結合實際生活,提舉實例,讓學生在生活中接受熏陶。

學生接受這樣的熏陶,國學經典在他們心裡埋下種子,隨著他們慢慢長大,會與他們形影相隨,對他們的一生都會產生積極影響。 如今,外來文化、網路文化等所謂“流行文化”對孩子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少學生不但在文化素養方面出現嚴重“營養不良”,還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浮躁、自私、好逸惡勞等不良心態。讓他們在本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中成長,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三、陶冶了情操

高年級以學習優秀的古典經文為主,我在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古典文

化底蘊和優雅情懷為主,每節課不少於三次朗讀,並指導感悟。古文中其中不僅有文學,還蘊涵著美學、哲學。用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充實學生,就是給了他們一把開啟心智的鑰匙。

國學經典著作是我們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個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的根基。為了使孩子們能夠從小就吸取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營養,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弘揚國學。 作為一名教師,我希望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裡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里采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詩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優美的教育贊歌。

猜你喜歡:

1. 國學經典橫幅標語

2. 國學經典中的句子具有哲理的

3. 國學經典必讀詩句

4. 青少年成長必讀的國學經典詩句

5. 教育孩子的國學經典故事

F. 兒童必背國學經典

推薦如下:

1《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2、《道德經》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3、《莊子》

《莊子》是莊子學派的著述總集,道家的重要典籍。現存《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子所作,外篇、雜篇是莊周弟子及後學所作。

莊子名周,戰國中期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曾做過管漆園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視名利地位如糞土腐鼠。齊王慕名曾派使臣攜重金聘他為相,莊周回答,寧願在臟水溝里自由嬉戲,不願受當權者的羈絆,拒絕了聘請。

4、《孟子》

孟子,名軻,字型大小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沒有記載,但曹魏、晉代之後卻傳出子車、子居、子輿等三個不同的字型大小,字型大小可能是後人的附會而未必可信。山東鄒城人。在十五、六歲時到達魯國後有一種說法是拜入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下。

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5、《墨子》

墨子,名翟,華夏族,滕國人。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的先祖是宋人。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墨子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有重大影響力的人。

關於墨子生平事跡的史料,後由其弟子收集其語錄,完成《墨子》一書傳世。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天智、陰鬼、「非命」、非樂、節葬等觀點。

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先秦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G. 誦讀國學經典的方法和技巧

清代散文家劉大櫆在《論文偶記》中說"積字成句,積句成章,積章成篇,合而讀之,音節見矣,歌而詠之,神氣出矣。"誦讀就是朗讀和背誦。朗讀就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響亮的口頭語言。這是一種眼,口,耳,腦多種生理機能共同參與,協調動作的閱讀,它能訓練語音,再現文字情境,加深理解,培養記憶力,語言感受力,口頭表達力,增強語感。背誦是指憑借記憶念出讀過的文章詞句,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而成。背誦有助於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背誦是學習生涯中的"記憶力體操",長期適度訓練,可以開發,強化學生的記憶力。

誦讀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熟讀成誦。

誦讀注重一個"熟"字。不是讀一遍兩遍,而是要讀好多遍。古人早就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二是抑揚頓挫。

作家老舍先生說:"除了注意文字的意義而外,還注意文字的聲音與音節。"這就發揮了語言的'音韻美。我們閱讀作品時也要進行音韻美的賞析。在朗讀訓練中則首先要抓住語句的停頓,重音,語調變化等技巧的培養。所以要藉助音節的變化,來加強語氣的喜愛,寧靜,深沉,悠長,綿延等語感。

三是深味涵泳。

正如別林斯基所說的,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但卻聽不見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閱讀活動應十分強調"尋言以明象"。口頭讀出來,就要迅速在腦海里浮現出生動可感的畫面與思想來。

四是悟理知義。

抓住文字所表述的真實信息(知,情,意),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甚至達到"得意者越於浮言,悟理者超於文字","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遺教"的最高境界。學是為了用,要學以致用,用國學的經典來洗滌我們的心胸,凈化我們的心靈,明確人生的大義,砥礪人生的過程。要學習蘇東坡的"八面受敵"學習法,深得入乎其內而又出乎其外的"出入法"。

國學經典是博大精深的。我們從浩瀚的文字中,反復斟酌、篩選、甄別,細心地也是全面地遴選出那些經典的、現在還十分有現實意義的、並且利於誦讀的文字,精雅佳句,名篇小品,錦綉華章,盡收眼底,馨香無限。

H. 教小孩子讀國學經典有什麼好方法

教小孩子讀國學經典有什麼好方法?

我在2010年8月,結緣了育心經典,找到了一種好的方法,這個方法非常簡單,每天半小時,讀經典也變得特別簡單。這個方法就是137累積式教育法。
累積式教育法是著名國學專家賴國全老師首先系統提出的一種科學、簡單、高效的教育方法。賴國全老師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結合兒童心理學、生理學的特點,在培養自己的女兒賴思佳學習國學經典時提出,經過不斷完善,漸成系統。至今累積式教育法已經影響全球上百萬的家庭,成為風靡海內外的著名兒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積式教育法應用在國學經典的學習上又被稱為「137學習法」。
「1」就是每天至少讀一遍,最多7遍;一樣約十分鍾,不超過十分鍾;
「3」就是一天可以選擇讀三樣,最多讀7樣;如同時讀《論語》、《易經》、《老子》;
「7」就是指連續7天重復相同的內容。如從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復讀《論語》、《易經》、《老子》里相同的內容。不管孩子熟記不熟記,背誦不背誦,讀完7天就進入下周學習。如此,孩子兩年左右就可以熟記甚至背誦《論語》,《大學》,《易經》,《中庸》,《道德經》,《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對韻》等將近十多部經典。
學習量:累積法主張一天的學習量為400字左右。不過學習量是一個參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學習階段,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靈活掌握。
學習時間:採用離散教學的原則,一次學習時間約十分鍾,一天二、三次,每天學習時間約為半小時。
學習內容(讀哪些經典):
A、六經四書:賴國全老師提出,六經四書,是必須學的,是主糧,而且必須先學習群經之首——《易經》。
六經是指《易經》、《黃帝內經》、《詩經》、《孝經》、《道德經》、《金剛經》。此六經,以儒家為主,涵蓋佛家、道家內容,與傳統的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有所不同。
四書是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與傳統的四書沒有區別。
除此之外,可吃些小菜。何謂小菜?如唐詩,宋詞,莊子,墨子。
B、經典按功能分類:培養一個人跟建房子一樣,要打地基,做結構,最後才是裝修。
1、基礎類:包含《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也包含《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一類經典都是教做人的,做人才是基礎,學知識學做事都是後面的事。
2、結構類:這就是經。《易經》、《孝經》、《詩經》、《道德經》、《金剛經》、《黃帝內經》等。
3、裝修類:先秦的詩、唐詩、宋詞、古文觀止、史記、資治通鑒等。
C、三個執行緒的學習:培養孩子應該要有一個總體規劃:到底怎麼樣把你的孩子完善地培養起來?「137學習法」中間是3,所以是有三個執行緒的學習。
第一個執行緒就是學這些「經」,《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孝經》,這是經類的。
第二個執行緒是學「典」的,《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一類,難度也是介於中間。
第三個執行緒是學裝修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成語接龍》+《詩詞啟蒙》+《文學啟蒙》這一類的,裝修類的,比較基礎的。
遵守這三個執行緒,用兩年時間就可以學得非常扎實,如果擔心時間不夠,可以學三年,第三年鞏固,是可以學得非常好的。這樣,我們孩子人生的地基結構,我們用兩三年的時間就把他打下。

小孩子經常聽國學經典有什麼好處, 學習國學經典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豐富孩子的國學知識
在孩子們的語文知識考試中,國學基礎知識,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孩子們在國學經典的學習中,比如會積累和總結不少的國學知識,孩子們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就可以豐富自己的國學常識,從而,輕松應對語文中的國學考試部分。
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
孩子們的國學知識學習,對於孩子們的思維能力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讓孩子們藉助國學文字,展開想像的翅膀,實現視覺和大腦上的雙重思考,保證孩子們的思維更加靈活,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不斷提升。思維能力是孩子智力發展的核心因素,孩子的思維能力提升,必然,對於其他學科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幫助。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孩子們在學習國學的時候,其中的國學誦讀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孩子們通過長時間的誦讀,會漸漸養成閱讀的習慣,這個好習慣的形成,會讓孩子們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更加積極閱讀,帶給孩子們最好的閱讀生活體驗,讓孩子的閱讀學習變得更加趣味。
幼兒學習國學,可以帶給孩子們的好處很多,總之,對於孩子的學習有好處而無不利,所以,如果有條件的話,家長們要鼓勵孩子學習國學。

誰的孩子讀國學經典了?有什麼好處

好處自然有,能提高孩子的定力,增強學習能力,明理等等,但讀經典一定要心眼口三位合一,眼睛看清每一個字,用手指清楚每一個字,嘴裡念清楚每一個字,這樣才有效果

學習國學的意義:
1、塑造和諧的生命。
中華民族是一個以和為貴的民族,我們的老祖先認為,一個完整的生命是和諧的,包括與自身、家庭、社會、自然、哲學等諸多方面的和諧,這樣的和諧思想包含在各類經典作品裡。孩子們通過對這些作品的誦讀,對於一個和諧生命的塑造,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礎。
國學是一種經過時間沉澱而成的文化,經得起時間沉澱的,才是真正的經典。通過誦讀,可以在孩子們的記憶里打下深厚的文化烙印。
3、培養寫作能力。
20世紀的兩場文化運動把傳統文化打擊得一敗塗地,然而,現代的一些文化大家,不都是受過傳統教育走出來的嗎?孩子們讀了文言文,再寫白話文,便像學過美聲的人唱通俗歌曲一樣輕松。
4、培養演講水平。
中國傳統教育的精髓就是誦讀,古代的私塾,孩子們先把文章背誦得滾瓜爛熟,老先生再進行串講。這樣的誦讀,對於培養一個人的口齒,有極為顯著的作用。
5、啟發智力。
孩子們誦讀國學,可以促進智力的發展,包括記憶、思維、想像等諸多智力因素的發展。
學習國學的好處,我這篇淺顯的文字顯然是言不及義的。所以,在一個孩子的記憶處於黃金時期的時候(13周歲之前),給孩子們有選擇性地灌輸一些國學經典作品,是必要且可行的!
走近古人 感受智慧 涵泳經典 進德修業
6、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和導航儀。
我們先來看看自古及今的成功人士。孔孟老莊不必說,從小師從荀子的李斯位極人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代博士董仲舒,詩仙李白十歲精通四書五經,北宋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走進大學講國學,「無私為大私」的白巖松時刻不忘誦讀《道德經》,03年 *** 任總理以《大學》發言……台灣教育名師王財貴尤其重視兒童學習國學,熟讀《三字經》,孩子便自覺刻苦學習,有孔孟做伴,讀書不再無味,守弱勝強,仁義當先,《中庸》開路,《孫子兵法》從事,有此導航,我不知道這世間還什麼事攻克不下,還有什麼道路不能身赴成功?
7、修身養性、人生精神領域的最大銀行。
有人鼓吹國學無用論,不能當飯吃,不能做衣穿,不能當權用,不能做錢花。可這無用乃大用也!學習四書五經,我們能與孔孟交流,以聖賢為友,清新儒雅;誦讀唐詩宋詞,我們能穿越時空,領略聖朝古風,儲存或支取昂貴的精神財富。在現代這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經濟時代,你若能口誦經典,恪守儒家道德,腹有詩書氣自華,那麼你的人生一定充實豐富,生活一定格外幸福。
學習國學,可謂不斷吸食人生的營養果,是個人成功之必須,國家興盛強大之根基。學習國學尤其對13歲以下的青少年學生至關重要:他們有良好的記憶力,更有助於提高記憶力,能快速消化書中精華,可謂少年讀一本書勝十本;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正在形成階段,孔孟之道,老莊之學等更容易融入其生命當中,造就健全人格奠定成功基石;有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心境,學校有老師解惑,家中有父母照顧,輕裝上陣,而且心無雜念,沒有早戀之紛擾;13歲之後如果能誦讀四書五經,領悟其要義,其後的學習工作,乃至人生的發展,我們就完全可以不用再過多管教。他們有孔孟之道的約束,有《三字經》的促學上進,有老莊的處世哲學等,他們遇山開山,遇河淌水,就能一路自己解決,到達人生追求的彼岸。

我覺得學習有兩個目的一是為生,一是為心。在現在這個社會以經濟為導向,加上我們的教育都只在教我們怎麼為生,從而變得越來越浮躁,任何東西的判斷都以利益化,金錢化。多多少少造成了,我們基本人格的缺失,而國學經典可以從人文修養的角度入手相對的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國學經典裡面有精華也有糟粕,所以還得看一下孩子有多大了,再讓他讀什麼書。還有一點就是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哈姆小弟,所以讀的時候,希望能讀只注不解的,用自身的經歷和價值來引導,用書中的思想來扶正價值體系,相補而成。方能彰顯我華夏文化之魅力

我侄子在讀,國學經典很好的,陶冶孩子的文學情操。畢竟中國文學文化還是博大精深的,精華不可丟。

孩子國學經典誦讀有什麼好處?

詩經
我不太理解為什麼現在很多小孩子都被唐詩
我主張學詩就該從詩經開始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但今天人們都不會讀 甚至連字典也查不到一些字的讀音
就好比 國風 小雅 庭燎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鸞聲噦噦。
夜如何其?夜鄉晨,庭燎有輝。君子至止,言觀其旗。
你讀一試試
就比如最後一句 大學教授都教的是錯的
夜如何其?夜鄉(讀作「向」四聲 將要的意思)晨,庭燎有輝(讀「薰」 指木炭燃盡的余火)。君子至止,言觀其旗。
這()裡面的部分是古人的讀法 新華字典是查不到的
再比如 第一篇 國風 楚風 嗯 楚風說白了就是 周南 和召南
春秋戰國時期 楚國的詩歌是最發達的 所以國風中 楚國是兩個集子 也只有楚國是兩個
而且比較完整 鄭風是古代人爭執不清的 鄭風的21篇從道德上存在質疑 因此孩子還是18歲以後再讀
跑題了 中國第一篇詩歌 也就是詩經的第一篇 周南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這裡面注意以下 「 君子好逑」 好這個字 讀三聲 [hǎo] 很多人的理解都是錯的
好 他的意思是說 完美 極致 全力以赴 不是嗜好
相同的意思是 「好事多磨」 本身詩篇也是這樣的意思
不多說了 詩經是對孩子情商發展最有價值的讀物 這在中國幾千年來都不存在爭議
唉 現在不學了

教小孩子識字有什麼好方法?

教嬰幼兒識字的方法有很多,總結起來主要有:
第一,環境濡染識字法。① 家庭里常見、常說、常用的實物上掛(貼)相應的大字卡片和其他卡片;② 戶外的廣告、招牌、標語、路牌、門牌等培養認學興趣;③ 食品袋、電視節目等到處都有視覺語言,都可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習慣。
第二,生活識字法。生活里處處有聽覺語言,為什麼生活里不能處處有視覺語言的參與呢?① 吃東西識字;②人體感覺識字;③ 認物識字;④ 認名識字;⑤ 活動識字;⑥ 觀察自然識字;⑦ 購物識字等等。
第三,游戲識字法。孩子最喜歡游戲,學就是玩,玩就是學,玩中有學,學中有玩。「立體早教法」有句名言,有趣的學就是玩,有益的玩就是學。例如:①表情識字:笑、哭、眨;②動作識字:站、爬、捏;③教小動物「識字」; ④文字當物識字;⑤手心手背猜字; ⑥謎語識字等等。
第四,趣味閱讀識字法。即在讀書中識字,先讀書後識字,邊讀書邊識字,「小朋友,跟我念」,邊讀邊指即如是也。①英國20位高階教育家認為,幫助幼兒識字的最好方式是把孩子抱在懷里,大聲地、一遍遍地念著孩子愛聽的故事;②學兒歌,識字;③學古詩,認字;④順口溜識字;⑤看地圖識字;⑥學音樂識字;⑦讀經典故事識字等等。

孩子學習國學經典有什麼好處?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有好處!
其次是對國學經典要有一定的了解,只有了解了才有發言權。
任何事物都存在正的一面也有負的一面,我們如何取其利而避其弊才是根本,事物的兩面性告訴了我們如何選擇,同樣國學經典也有參差不齊,我們擇優而選之需要多了解,並看實踐出來的結果,事實勝於雄辯,不能只看理論。
有興趣詳細了解的朋友,歡迎進群151544592進行交流學習!

I. 怎樣才能學好國學經典

怎樣才能學好國學經典

經典是民族精神的源頭,是人類文化的瑰寶,歷史傳承記錄著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民族千年老人對後世子孫的諄諄教誨,所承載的是聖賢偉大的思想光輝。然而,我們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的國學經典浩瀚燦爛。如何才能利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更好地學習中華民族的國學經典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古人學習國學經典的傳統方式

前人學習國學經典的傳統方式,主要是「死記硬背式」。古代私塾學堂大多採用這種方式,古代兒童從入學開蒙就開始進行識記和背誦的訓練。一般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授書。這是從先生的角度來說的。從學生的角度,叫「上書」。因為學生要拿著書自己上拿顫到先生的桌子那裡,所以叫「上書」。授書(上書)又分三個小階段。

第一個階段,叫「點書」,就是學生拿著書,翻到要學習的這一頁,交給先生,先生給他點出句讀。點書這一環節,如果學生年齡大,會句讀了,就會由自己點好給先生修改。

第二個階段,叫「讀書」,就是先生范讀,學生跟著讀,一句一句地模仿。一般先生是讀三遍,也有讀六遍的,也有讀兩遍的。

第三個階段,叫「講書」,就是先生要講解。不僅講解字義,也會講解簡單的、學生那個年齡段可以理解的篇章意思,也就是串講。

第二步,背書。「諷誦」作為教學古代經典的一種方式,在我國有悠久歷史。「諷誦」,《周禮·春官·大司樂》注曰:「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故「諷」即背誦,「誦」為出聲誦讀。老師點句領讀、學生跟讀之後,就是初步完成了教讀的任務,然後學生自己去熟讀背誦,一遍又一遍,直到背誦如流。

第三步,復講。復講就是學生背好書後,把書背給先生聽,把先生前面所講的內容復述給先生聽。檢查通過,就可以再次上書,所以是學生的智力決定著學習的進度。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學習方法就特別強調熟讀背誦,「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讀與背是前輩學者學習國學的主要方法,他們從小就熟背「四書」、「五經」,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基礎。中國國學大師蔡尚思先生說他七歲入私塾,經歷了長達八年的「死背經書時期」:「入私塾讀書,被拉去在『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神位』前行開學禮以後,就是天天死背儒家經書,背得最熟的是「四書」,光背誦而不了解其意義。真感痛苦;一直到了懂得它的內容之後,才覺得幼時死背書的好處,自恨沒有多背些古書。現在無論是自己和別人的有關著作,哪怕只差一個字,我一看就知道其非原文。這比一部分中青年人,我和讀過私塾者都是佔了便宜的。」這種傳統的讀書方法,對我們今天學習國學經典仍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多讀、熟讀,在讀中反復體味,才能增強語感。但這種方法過分注重古代經典誦讀,忽視了學生的自主體驗,割裂了詩文的美學價值,使一篇血肉豐滿的文章被肢解得支離破碎,從而使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產生相當程度的畏消猜敗難情緒和厭惡感,這正是其不足之處。

二、學習國學經典的正確方法

我們認為,學習國學經典必須把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很好地結合起來,注意審美愉悅和文化認知的融合,既彰顯重視傳統國學修養和關注現實人生之理念,又兼顧人文內涵的完整性和學習過程的個性化,使學習者在國學經典的研習中得到深厚的人文精神熏陶。

(一)要重視熟讀國學基本要籍

我國歷代著述繁多,浩如煙海,僅以歷代史書《藝文志》《經籍志》等所「著錄」的圖書來說,為數就甚為可觀。根據《四庫全書總目》收錄的圖書則有3470部,7918卷;此外,「存目」部分也多達6819部,9434卷。如此之多的古籍,一個人即使窮其畢生精力,也不可全部讀完,實際上也完全沒有這種必要。因為一個人的生命有限,其讀書治學的時間,也就只有數十年,因此,對浩如繁星的古籍要有選擇、有側重地去讀。有些基本的典籍,無論將來從事什麼職業的人,都必須讀,有些還需要熟讀。這些基本典籍,包含在兆大經、史、子、集之中,如「經部」中的《論語》《孟子》《詩經》等;「史部」中的《史記》《漢書》等;「子集」中的《荀子》《韓非子》《老子》《莊子》等;「集部」中的《楚辭》《文選》《唐詩》《宋詞》等。這些基本典籍,既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又蘊涵寶貴的人生哲理。不僅專治國學的人要熟讀,就是治其他學科的,如理學、工學、農學、商學、管理學的人,也都應該好好學習。

(二)要把握學術發展的路徑

所謂學術發展的路徑,主要有:(1)指每一學術發展的過程。如我國的詩歌,從古詩到樂府,從樂府到律詩,其發展的過程都要明了,才能掌握每一種學術或文體發展的特點。(2)指每一階段學者的研究成果和學術淵源。了解每一階段重要學者的學術成果和淵源,可以看出每一時代研究的重點和方向,清楚地認識學者治學的過程。(3)指每一個時代的學術風尚。了解每一時代的學術風尚,有助於了解每個時代學者學術歷程形成的原因及其成就的時代背景。掌握學術發展的路徑有兩種方法:一是熟讀史書中有關《藝文志》或《經籍志》等目錄文獻。例如《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等,這些史志除了著錄當代人的著作外,還著錄前代人的著作。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史志的類目及文獻,了解每一時代的著作及當時的學術風尚。二是熟讀記述學者傳記或學術淵源的書籍。記述學者傳記一般收錄在史書中的《儒林傳》中;介紹學者學術淵源的書籍,有劉元卿作的《諸儒學案》、馮從吾作的《元儒考略》、黃宗羲作的《宋元學案》及《明儒學案》,徐光啟作的《清儒學案》,江藩作的《國朝漢學師承記》及《國朝宋學淵源記》等。從這些著作中,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位學者的學術淵源,以了解某一學派、某一時代的學術發展過程。例如,《明儒學案》是一部系統總結和記述明代學術思想發展演變及其流派的學術史著作。《明儒學案》把明代各派的學術淵源、學者傳記和學術宗旨有機結合起來,構成一部系統完整的學術思想史巨著。

(三)要具備起碼的古代文化常識

國學經典涉及的人、事、物非常多,學習國學經典,需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古代文化常識主要包括古代天文、歷法、地理、樂律、禮俗、宗法、職官、科舉、姓名、宮室、飲食、衣著、車馬等方面的知識。只有掌握一定古代文化常識,才能更好地讀懂國學經典;只有具備豐富的古代文化知識,才能在國學經典的學習中登堂入室、左右逢源。比如在古籍中,就有許多文獻是涉及天文知識的,如果不了解起碼的古代天文知識,就很難對古籍有較透徹的了解。例如,李白《蜀道難》中「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兩句詩,蘇軾《前赤壁賦》中「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其中「參」、「井」、「鬥牛」,盡管書上作了解釋,但學生們仍然不甚清楚。這就需要掌握古代天文中有關「星區分野」的知識。《史記·天官書》說「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可見古人是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聯系起來看的。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根據地上的區域來劃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使它們互相對應,說某星宿是某某州國的分野;也有反過來說某地是某星宿的分野。根據二十八星宿與十二州國分野表,我們可知,「捫參歷井」不僅寫出了蜀道的高峻艱險,而且說明了其位置。同樣,「鬥牛」二星也表明了赤壁所在地。掌握了這些文化常識後,在閱讀王勃《滕王閣序》開頭四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據表就可查知「翼軫」二星是楚地分野,滕王閣在南昌,南昌漢時屬豫章郡,戰國時屬楚地。明末清初的學者顧炎武已經注意到後世讀書人缺乏天文知識的狀況。他在《日知錄》中說:「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戶』,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後世文人學士,有問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四)要學會使用工具書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國學經典,必須熟悉常用工具書的體例和用法。工具書為我們准備了各方面的基本知識或資料線索,可供讀書治學隨時查閱。要充分發揮工具書的效能,就要勤翻勤查。所謂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善於運用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中文工具書的種類很多,根據編制目的、收錄內容和功能用途,一般可分為字典詞典、類書政書、年鑒手冊、書目索引、表譜圖錄等幾類。其中類書是輯錄史實典故、名物制度、詩賦文章、麗詞駢句的工具書;政書專門記載典章制度,有些類似專科性類書;年鑒匯編一年內重要時事文獻和統計資料;手冊匯編某一方面經常查考的文獻資料;書目著錄圖書書名、卷數、著者、版本等項目的目錄;索引揭示文獻內容出處,提供文獻查考線索;表譜包括年表、歷表和其他表譜,是供查考歷史年月日、歷史大事、人物生卒年以及職官、地理之沿革;圖錄包括地圖和其他圖錄。對於國學經典中不認識的字詞,我們可以藉助字典詞典去解決;利用類書、政書、年鑒、手冊、表譜、圖錄等工具書,能幫助我們從紛紜復雜的名物制度和典故資料中,找到某個名物典故資料。因此,掌握工具書是閱讀國學經典必備的條件。

怎樣才能更好使用工具書呢?我們認為必須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了解工具書的編制體例。二是要熟悉工具書的查檢方法。三是要了解同類工具書的異同。四是要隨時掌握新的工具書與新信息。五是要對工具書的解釋作具體分析,不可盲目信從。我國工具書編纂的歷史悠久,如果從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和最早的詞典《爾雅》算起,至今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歷史上工具書的編纂都是服從於一定的目的,適應統治階級的需要,也反映著某個社會發展階段的人們的認識。因此,工具書的內容不可避免地打上階級和時代的烙印。例如《說文解字》解釋「三」字說:「天地人之道也」。解釋「王」字說:「天下所歸往也」。解釋「神」字說:「天神引出萬物者也」。這些都反映了漢代人的意識。它可以使我們對漢代人們的認識有所了解,但不能搬用到今天的生活中,更不能認為這樣解釋是正確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認識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因此,新編的工具書較之古代編的工具書,有了很大的進步,字(詞)義的解釋不僅科學,而且通俗。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應該盡量利用新編的有關工具書。總之,工具書往往只能為我們解決疑難問題提出些參考意見或線索,真正解決問題,還要靠自己利用工具書提供的材料,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去分析。隨著學習水平的提高,我們運用工具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一定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