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有關飲食禮儀的書籍
凡事不宜苟且,而於飲食尤甚。——清代文人袁枚在他的《隨園食單》中寫到。
我們常說「飯可以隨便吃,但話不能隨便說」,然而袁枚告訴我們:非但做事不能苟且,吃飯更不能隨便。
畢竟,每一種食物的精華,或帶著記憶的味,或帶著鄉愁的香。我們在盤起盤落間,嘗遍百味,閱盡人生。
作為「吃貨大國」,自然也培養出不少「吃貨大家」,他們不僅在文學上深有造詣,還在飲食上頗有講究。精讀君介紹的這5位就是如此,在他們的筆下,吃,不僅是一件美事,更是一件大事。作者簡介:
趙珩,原北京燕山出版社總編輯、編審。多年來從事文化史、北京史、戲曲史的研究,著有《老饕漫筆》、《彀外譚屑》等。
內容簡介:
《老饕漫筆》是文壇宿將的主題回憶。書中記錄的,或人或事或風物或名勝或花絮或掌故,一概與吃相關。它用平實的語調鉤沉與飲食相關的方方面面,卻並不拔高,非將口腹之慾升華為文化精粹。
推薦理由:
饕餮本為人所不齒的「好吃鬼」,但蘇軾卻曾以之自居,並作《老饕賦》:「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從此「老饕」遂成追逐飲食而又不失其雅的文士的代稱。這本書的作者趙珩便是此道高手。
五位「老餮」各具風格:唐魯孫吃的博雅,梁實秋吃的理性,汪曾祺吃的深刻,袁枚吃的講究,趙珩吃的隨性。眾生百像,不知道你的餐桌擺著的是怎樣的一種人生?
你的問題 這里有答案 微信公眾號 【精讀君】
② 關於烹飪的書籍有哪些值得推薦
有《烹飪概論》、《烹飪原料學》、《烹飪工藝學》。
烹飪指的是膳食的藝術,是一種復雜而有規律地將食材轉化為食物的加工過程。是對食材加工處理,使食物更可口、更好看、更好聞的處理方式與方法。
烹飪主要對食物作處理,例如切、刨、剁等方式讓食物變碎而易於食用、腌漬或加入調味料使食物更可口、或加熱食物等。加熱食品,通常能讓食物變軟、殺菌,且使食物的營養成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5-60℃是許多食物細菌興旺的溫度。雞、鴨、魚、肉、奶全部應該避免保存在這個溫度范圍。冷藏和冰凍不能殺死細菌,只能延緩它們的成長,讓食物可以保存較長的時間。
隨著物質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進步,烹飪越來越具有審美性質,直至發展成為實用與審美並重的各種花色造型菜點及豐盛華麗的筵席。
中國烹飪藝術雖然受到烹飪原料、烹飪技術、食品實用功能等因素的制約,具有相對的局限性,但它與其他藝術種類相比較,卻有自己的藝術特點,即融繪畫、雕塑、裝飾、園林等藝術形式於一體。
③ 關於素食的書籍推薦
《素食聖經》(Becoming Vegan: Express Edition)
權威素食者營養指導手冊
《素食者膳食指南》(The Dietitian's Guide to Vegetarian Diets)
《救命飲食:中國健康調查報告》(The China Study)
營養學有史以來最全面的調查報告
《救命飲食 2:全營養與全健康從哪裡來?》(Whole: Rethinking the Science of Nutrition)
《新世紀飲食》(Diet for a New America)
告訴你食品工業的真相和健康飲食的答案
《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
生命倫理學的世界經典素食主義宣言
《吃動物》(Eating Animals)
結合哲學、文學、科學來探究飲食習慣
《不流血的革命》(The Bloodless Revolution)
從西元 1600 年到近代的素食主義文化史
《和平飲食》(The World Peace Diet)
素食主義的網路全書
《深層素食主義》(Deep Vegetarianism)
素食主義的網路全書和教戰手冊
《經典素食名人廚房》(Famous Vegetarians and Their Favorite Recipes)
介紹了 30 位世界名人的素食歷史及食譜
《小白素食記錄》
豐富多樣的素食菜餚
《四季蔬:小白素食記錄》
第二本
《兩個素食者的創意廚房》
從「笨鳥和土豆泥」博客中匯集的菜譜精華
《貝太廚房:幸福素食》
85 款素食佳餚
《蔬果汁,喝對了才健康》
量身定做屬於自己的蔬果汁
《原來吃素最健康》(Total Health)
這不僅僅是一本健康書
《我享素》
同步全球低碳飲食新風尚
《食生》
回歸自然的飲食方式
《改變生活的新飲食方式》(Hope's Edge)
此書前身《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Diet for a Small Planet)影響喬布斯成為了素食者
《紅色牧人的綠色旅程》(Mad Cowboy)
美國牧場大亨自曝黑心養殖內幕
《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Loving and Leaving the Good Life)
愛與理想的生命贊歌
《素食,跑步,修行》(Eat & Run)
純素食也能跑出好成績
《希望的收獲》(Harvest for Hope)
只需舉手之勞就能做出積極的改變——————————————
笨鳥 / 土豆泥 《兩個素食者的創意廚房》 豆瓣8.0分
素食廚房裡不使用肉、蛋、蔥、蒜、味精、雞精、酒,但依然可以做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
福克斯《深層素食主義》 豆瓣7.7分
將素食主義作了歷史與哲學面向的深層分析,並從動物保護、環境生態、世界飢荒、女性主義等各種角度,面面俱到地證明「素食有理」
陳存仁 《津津有味譚 素食卷》 豆瓣8.2分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享譽上海、香港的中醫學專家、資深專欄作者陳存仁先生於香港《星島晚報》上開辟的一個專欄
彼得·辛格 《動物解放》 豆瓣8.5分
討論人類在怎樣製造動物的痛苦,以及按照倫理原則人應當怎樣對待動物的大眾讀物。
彼得·博爾西《原來吃素最健康》 豆瓣8.2分
從現代醫學、人體臟器、營養學、常見病症、運動、瘦身、禁食、健康習慣、生態關懷等方面,論述吃素最健康的道理
約翰·羅賓斯《素食有理》 豆瓣7.7分
食素是對自我身體的一種探索,亦是對同在生命的探索!
張素寧《一碗好沙拉》 豆瓣7.7分
素食之中,沙拉是一種選擇。
Craig Sams《食物的背後》 豆瓣7.9分
拋卻超脫食物本身以外的口感,還原本真的生活吧
梅西納《素食者膳食指南》 豆瓣8.4分
均衡地攝取穀物、蔬菜、豆類、水果和豆奶等食物,就能吃得很健康。
J.M.庫切《動物的生命》 豆瓣7.7分
著眼於素食者在面對肉食者時,受到的在倫理道德方面的各種質問、疑惑和排斥反感。
陳耳東/丁大同《佛家素食》 豆瓣7.6分
從獨具的飲食文化,品味佛家慈悲處世、萬法隨緣之追求
約翰·羅賓斯《新世紀飲食 危險年代的求生飲食》豆瓣8.9分
恐怕沒看過的人,沒有一個人會相信吃素的神奇
薛寶辰《素食說略》 豆瓣7.6分
古籍素食的方子
周泳杉《21世紀健康飲食》 豆瓣8.8分
呼籲吃素,全素優於蛋奶素食,少白糖白米白面。
陳達叟《本心齋蔬食譜》 豆瓣8.9分
本心翁在其間口述了「無人間煙火味」之蔬食二十品
————————————
④ 有沒有關於美食的有趣的書籍
關於美食的有趣的書籍推薦如下:
1、唐魯孫系列,包括《中國吃》、《大雜燴》、《故園情》等共10本。唐先生這系列作品中講的主要是民國時期的美食,另外也介紹了那個年代如斗蛐蛐、鼻煙壺、京劇名旦等等的各種風土人情趣聞軼事,非常值得一讀。
2、古清生系列,包括《徘徊的魚》、《味蕾上的南方》、《魚頭的思想》、《左燒烤右煨湯》等等,此人乃走南闖北的地質隊員出身,但也寫得一手好文章,文風如其口味一般偏清淡。
(4)有哪些經典的的飲食類書籍擴展閱讀:
國外關於美食的書籍
1、《Introction of foodscience》
本書較全面地介紹了食品科學的概述以及背景知識,系統地介紹了相應食品的保藏方法,分析食品和食物以及闡述食品的相關信息。
2、《Rice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本書非常全面的從水稻種植、大米加工、組成成分的分子結構和加工相關技術等方面對我們的日常主食—大米,進行了全面的講解,對於了解大米相關科學極有幫助。
3、《Starch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本書主要關於澱粉方面,對澱粉的歷史、合成基因到構特點、不同原料特點及加工技術等都有非常詳盡的講解。特別是其中關於澱粉的顆粒結構及其功能特性方面,寫的非常詳細。
⑤ 有哪些適合吃貨看的書
之所以想要編寫這樣一份書單,是因為前兩天精讀君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
高中的時候遇到了很大挫折,心裡一時想不開,就去廚房打開了煤氣罐想自殺……打開之後坐在廚房裡等著,自己知道煤氣濃度要到一定程度才能死,就在廚房裡溜達了溜達,看見了我媽前一天晚上蒸的地瓜,就順手吃了一塊。
媽呀!太甜了!涼了的地瓜太好吃了!於是呼呼的吃了好幾塊之後,又找了包榨菜,關了煤氣之後就回客廳看電視了。
所以呀,人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吃點好的不就沒事了嗎?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除了能解決人民的溫飽,給人鮮美的口感享受外,美食里還有一種人文關懷,使人陶醉其中。流傳至今的《食肉詩》,就體現了這一觀點: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下面,就跟著精讀君一起找找,那些經典美食書籍里的文化基因吧!
1
深夜食堂豆瓣評分:8.0 4801人評
作者簡介|
庄祖宜,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碩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2006年毅然決然放下博士論文,進入美國麻州劍橋廚藝學校研習烹飪。畢業後隨夫赴港,在大飯店裡從廚房學徒做起,工作之餘經營部落格「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分享烹飪心得和專業廚房內的所見所聞。
內容簡介|
這本書的作者從學院到廚房,與我們分享了專業廚房背後的秘密,以及在廚房發現廣袤的田野,以食藝色香寫照眾生面相。這不僅是一本記錄廚藝學校和餐飲生活的書,更是一本蘊涵著人類學思想的生活小品。
推薦理由|
這是一本輕松有趣的調查筆記,讓人想要一口氣把它看完。讀到她半夜看到感興趣的麵包方子會立刻跑到廚房揉面的部分,心中也會產生「沒錯,我也是這樣」的共鳴!本書還受到作家梁文道、蔡珠兒、韓良憶、葉怡蘭等人的傾情推薦。
你的問題 這里有答案 微信公眾號 【精讀君】
⑥ 我想買一本關於烹飪八大菜系介紹的書籍求推薦
首先是一些適用面較廣的書籍與視頻資料: 《食物與廚藝》 《現代主義烹調》 《飲食文明論》 《用科學的方式了解熱的為什麼》 《肉製品加工技術與配方》 《烹飪科學與加工技術》 《烹飪學基本原理》 《料理圖鑒》 《烹飪調味學》 《烹飪工藝學》 《公用廚房系統工程設計》
還有戈登拉姆齊、傑米奧利弗、保羅大廚等國外明星廚師與阿基師、屈浩、王剛等國內大廚的專業烹飪教程視頻。
哈佛大學曾開過一檔名為「科學與烹飪」的公開課,在b站與網易公開課上都能免費收看。
揚州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等具備高等食育機構的院校也有相關的公開課,其中,浙江工商大學趙榮光教授的飲食文化專題與揚州大學周曉燕教授的烹飪史專題、哈爾濱商業大學的科學烹飪專題、bbc食物的秘密等幾項公開課和紀錄片非常適合初接觸烹飪學術的人觀看。
然後是中餐方面: 《呂氏春秋.本味篇》 《隨園食單》 這兩部是學習中餐必需通讀甚至背誦的經典,一部有中餐廚師的祖師爺伊尹提出的兩個明確中餐根本哲學的論點, 另一部是第一部系統性論述中式烹調技藝的著作。
如果研究再深一些,涉及葯膳研究,那麼《黃帝內經.素問》《本草綱目》《傷寒雜病論》《湯頭歌訣》這幾部經典一定要讀一下。 接著是一些食譜和內容比較好的論述書: 《中國名菜譜》 《粵廚寶典》 【中國烹飪古籍叢刊】 【名師川菜廚藝百問】 《日料的故事》 《飲食人類學》 《飲食文明論》
⑦ 有什麼介紹中國古代飲食的書
《食珍錄》、《清異錄》和《食經》是介紹中國古代飲食的書。
《食珍錄》這是我國古代飲食專書之一,寫於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時,餘姚人虞宗是一位美信家,他官職是黃門郎,到南朝齊時升為太子庶子,後來擔任祠部尚書。公元483至493年,武帝在位。有一次皇帝向他問起烹飪的秘訣,談得投機,皇帝不覺醉了,非常難受,虞宗就獻上「醒酒鯖」,算是幫了皇帝的大忙。
《清異錄》是北宋人陶谷撰著,是他雜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寫的一部隨筆集。書中包括天文、地理、草木等37個門類,共有648條有關內容。其中和飲食有關的果、蔬、禽、獸、魚、酒、茗、饌八個門類,共238條,佔全書三分之一強。文字具有消遣取樂的幽默風格,從多方面反映了豐富的飲食文化史。
《食經》謝諷著的成書於隋代,是飲食文化史上有名的著作之一。此書記載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約五十種。其中有膾、羹、餅、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動物原料為主製成的菜餚,如「飛孿膾」、「剔縷雞」、「剪雲斫魚羹」等。
⑧ 有什麼關於吃貨的書
作為一個吃貨還愛看書,那就不得了了!他會更加好吃!因為書籍裡面的精彩描寫和誘人圖片直接刺激了食慾啊。
4、[日]村上龍的《孤獨美食家》
這裡面主要是講和美食相關的故事,不算專業書籍,但是故事總是讓人感興趣。然後文筆也不錯。給你們看個句子。
「我們年紀越大,越害怕感傷。
因為,無可挽回的時間越來越多了。
然而,也會遇到令我們遠離感傷的東西。
比如說,普羅旺斯魚湯。
普羅旺斯魚湯中凝聚了海洋的芳香和勇氣。」
5、蔡瀾的《美食地圖》
主要是寫一些有名的菜館。比如廣州酒庄、澳門陳勝記等。確實有種查找地圖的感覺。
6、[美]林留清怡的《尋味中國》
這本書是從一個外國人的視角來看中國的美食。每一道美食都有一個故事,裡面也包含了菜的做法味道之類。相比於村上龍的《孤獨美食家》會更加側重飲食文化了。
我是小鹿覓食,微信公眾號小鹿覓食(IDxiaolu3515),身體和靈魂都要滋養。歡迎同頻的你,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⑨ 中國廚師必看的十本書
《隨園食單》
【適用人群】各菜系廚師通用
【推薦指數】8/10
【主要內容】一本關於中國飲食的名著,用大量的篇幅介紹了中國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餚和美酒茗茶。
1、涉及面廣,描述到位。「內容十分豐富,包括禽畜肉、江海鮮的處理方法以及加工方法,還有干貨泡發、原料鑒定以及各種茶酒的知識,感覺就是一本廚師界的網路全書。」
2、幫助了解傳統,便於菜品創新。「雖然內容上多是以比較傳統的方式,但你可以看到之前的師傅都是怎麼處理食材的,以及他們對這個食材的見解,我們的菜品創新也是要在傳統基礎上進行的。」
3、建議邊看邊做。「可以在看完每一章後就在廚房照著裡面的方法練一練,然後在過程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加深理解和積累。」
⑩ 中國有哪些關於飲食和烹飪的古典書籍
《中國飲食史》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地論述中國飲食文化的原創性大型通史類學術專著。全書共分6卷,約300萬字,設緒論、原始社會的飲食、夏商時期的飲食、西周時期的飲食、春秋戰國時期的飲食、秦漢時期的飲食、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飲食、隋唐五代時期的飲食、宋代的飲食、遼金西夏飲食、元代飲食、明代飲食、清代飲食、民國時期的飲食、少數民族飲食,每編又設數章,對各時期飲食文化涉及的飲食原料的生產與製作、飲食的烹飪方法、飲食器具、飲食禮俗和制度、飲食風尚、飲食業、飲食思想和食療養生以及中外飲食文化交流等進行多方位的闡述。書中附有大量彩色插圖、黑白照片及線繪圖,它們與文字資料相互印證,幫助我們對古代飲食文化建立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