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指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
一、興趣導入法:
興趣是閱讀的前提,學生沒有興趣的閱讀只能是應付差事,收不到什麼效果。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促使學生搞好課外閱讀的關鍵。教師可利用課堂有意識地講一講名著的精彩之處,講得越生動,越能把學生閱讀原著的胃口吊起來,若是能和正在學的課文結合起來就更為有效。如講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就可以向學生推薦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典故聯系法;
語文課文教學中會牽涉到大量的背景知識,不講透就會影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這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典故正是調動學生閱讀的好機會。我在講《驛路梨花》一課的背景時,講到了課文標題的出處——陸游的《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原詩有一句「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我不但把有關寒食節的來歷和介子推的故事渲染一番,還趁機把歷史內容豐富的《東周列國志》推薦給了學生。
三、巧設謎團法:
中學生正處在求知慾很強的年齡段,利用其喜歡探究問題的特點,在介紹課外書籍的時候可以故意不把精彩的內容講透,留一些懸念讓學生課下解決。在講讀《范進中舉》一文時,我故作神秘地告訴學生:「范進中舉以後還發生了一件好笑的事,你們可以下去找來讀讀……」結果很多學生不但很快找到了「范進不顧母喪去打秋風」的鬧劇,還有興趣地讀起了全書。
四、設題助讀法:
近來各地的中招考試,頻頻出現涉及指定課外閱讀名著的填空題,在平時的練習中,我也經常設計一些類似的題型,來幫助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課外閱讀。如為幫助學生熟悉《水滸傳》的人物,我就設計了題,讓學生找出水滸108將中的三位女將,找出原來是軍官後被逼造反的將領;為幫助學生熟悉《西遊記》的情節,就讓學生畫出唐僧取經的過程圖等等。學生在查找答案的同時,基本上也把原著速讀了一遍。
『貳』 如何指導中學生閱讀經典名著
1、選取適合學生的名著來閱讀,激發學生對名著的興趣。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年級不同,給學生確定閱讀范圍和時限,選擇《語文新課程標准》建議的有品位的經典作品,如《西遊記》、《水滸傳》、《駱駝祥子》等,來讓學生閱讀,
這些長篇名著比較適合學陪鋒生的心理和情趣的需求;
2、合理安排閱讀時間,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相結合。為提高名著閱讀的效果,老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進度,適時向學生推薦名著;
3、以作業促閱讀,讀寫結合。讓學生把最近的閱讀以讀書筆記的形式體現;也可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做作業,讓學生找自己感興趣的精彩片段、好詞蘆謹晌佳句、各類描寫和精彩的情節等,並加以適當點評,晌凳利用自習課讀給大家聽。這樣能大大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加深了對名著的理解。
『叄』 如何落實經典名著教學
一、名著閱讀選擇的原則教師要注意為學生選擇好作品,應注意幾個原則: 1.要有趣味性。選擇的名著要符合兒童的興趣愛好,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身理及心理發展的狀況孩子。 2.是語言要生動淺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語言才起步,大多是學寫和讀記事寫人一類的作品,故教師和家長在選擇名著時要以寫人記事的著作為主,語言不要太深奧,不要太文言化。 3.是要有時代性。有些文學名著不是不好,只是距離我們的生活太遠,與孩子的生活現實有很大的距離,不易被孩子們接受。 4.是要有針對性。孩子們的閱讀能力、思想狀況、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差異比較大,家長和教師要根據其特點,「投其所好」,選擇適合其特點的名著。 5.具有思想性的。名著思想深邃、感情熾熱飽滿,對小學生有強烈的震撼與感染力,有的表現人倫,頌揚民族傳統與氣節的作品;有的是表現兒童的勇敢精神、友愛和創造等。二、要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三、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法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如果孩子們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懂方法地去書海中逛一圈,對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不去吸取技巧,不能用到寫作上,不能提高思想修養,這樣的讀書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因此,我們要引導孩子們愛讀,更好引導他們會讀。四、創設條件,促進閱讀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閱讀名著的條件,利用各種機會,加強對學生名著閱讀的指導,要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交流。
『肆』 在中小學中怎樣開展國學經典教育
在中小學中怎樣開展國學經典教育
1.通過經典誦讀,內化優秀傳統文化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的目標是「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偉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這為經典誦讀在學校的開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因為小學生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誦讀國學經典,受到古人哲理、智慧的思想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有利於青少年獲得正確的思想引導。因此,經典誦讀應納入到語文教學中,且成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對於小學生而言,應該學習正確的誦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甚至帶領學生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在共同誦讀過程中實時地與學生講解、交流、分享,促進學生對國學經典的理解,養成規范誦讀的方式和習慣,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體驗並內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優化國學經典教學模式
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豐富教學模式、拓展教學內容,將國學文化融入到語文學科中,推動傳統課堂轉向現代化和多元化。那麼,要提高國學經典在小學教學中的教學地位和效果,我們就必須在教學模式方面進行多樣化探索。教師在國學經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向學生展現國學經典的魅力,也可以通過講述經典的歷史故事或分角色表演經典故事的方法激發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興趣。
3.科學選擇國學經典教育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而國學經典教材要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來必須實現培養小學生健康人格和提高知識儲備的雙重標准。在國學經典教育中要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對人格的培養、熏陶作用,引導小學生認知理解「仁、義、理、智、信」的中華美德。但對於小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材符合兒童的心理認知特點才會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應打破過去單一古板的呈現方式,確保教育形式多樣化、新穎化與視頻化,這對孩子學習與理解有重要作用,再開發形象生動的音頻、視頻、動畫等多媒體素材,以激發兒童的興趣,讓他們在快樂中有效地學習,在有效的學習中更加自信。在教材的選擇上,我們可以通過國學啟蒙教材來增強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通過先秦、漢代的文章來提高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選擇詩詞歌賦來提高學生朗誦和鑒賞能力,通過多樣化的國學經典資源進行系統的學習才能更有利於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小學生的人文素養。
4.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能夠對學生的精神世界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於各科的教學活動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教育者應當重視校園文化環境對學生身心的影響,通過繪制傳統文化相關的牆畫、設立古代先賢的雕塑、建設優美的校園等方式來改善學習環境。在此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徵集牆畫設計,書畫作品等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讓他們在參與過程中增加對傳統文化和經典古詩文的認知。另外,還可以通過學校的宣傳欄、讀書角、廣播站等場所融入國學教育,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篇目進行張貼和誦讀交流,通過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輔助小學語文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接收國學經典,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5.舉辦活動搭建平台
課堂教學之外還需要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作為教學組織形式的補充,規劃和組織與國學經典教學密切聯系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將祖國悠久的優秀傳統文化呈現在學生的生活中,更可以將趣味性和知識性結合起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這種寓教於樂的教學形式。學校可以定期舉辦如「經典誦讀」比賽、「古詩詞閱讀會」 「習語矯正比賽」 「經典話劇表演」 「名句名作朗讀交流會」 「班級特色誦讀賽」等活動,還可以在清明節、中秋節等重要的時間節點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也能夠讓學生在自我展示與激勵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伍』 如何指導孩子閱讀經典0
一、如何指導孩子閱讀。
(一)閱讀時間的選擇:
家長在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初期,每天應固定地撥出三十分鍾的時間,或是安安靜靜地與孩子一起看書,或是給他講故事,幫助他進入另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世界,充分享受在這個世界裡的自由、快樂與安祥,安撫他一天中的興奮與緊張的情緒。漸漸地,他就會每天期待這個時間的到來,甚至他會提醒您:時間到了,我想看書啦!如果是有條件的家長也可以每天安排2次閱讀,具體的時間可以靈活掌握,如上午、傍晚或睡前。安排孩子閱讀活動不宜過多或者時間過長。要注意動靜結合,並要充分考慮孩子的視力發育。閱讀的地點要選擇在光線明亮但不刺眼,環境安靜、舒適的場合。
需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有三點:
一是把握時間的分寸,當孩子不能專注於您講故事時,您可以根據情況靈活調整講故事的時間,或者停止不講。在孩子們生氣時或興奮異常時不宜讀書。
一定不能強迫孩子聽您閱讀,以免孩子產生厭煩或者抵觸情緒。而當孩子全神貫注於書中世界時,也不要任意打斷;
二是要提高好的閱讀環境:閱讀環境包括兩方面:一是指閱讀的物質環境,二是指閱讀的精神環境。
物質環境:選擇一個採光較好的房間或角落,安靜、舒適,有沙發或地毯,可坐可靠,且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擾。
精神環境:要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父母要以身作則。用自己持之以恆的行動來影響孩子。講故事給孩子聽時,盡量要關閉電視、音響,減少使孩子注意力分散的外界因素;
另外,家裡最好能有一個放書的空間。這些書要放到孩子容易看得見,伸手夠得著的地方,可以是一個櫃子,一個紙箱可是書架的一層。也可以在客廳、卧室、廚房、餐廳加以布置。
放書的空間必須是開放的,干凈的,新鮮的,讓孩子感到輕松自在的,溫馨舒適的,光線不要太強烈,要有舒適的靠墊,供孩子坐的小椅子和小桌子,放一些彩色鉛筆、紙張,讓他把自己從書中得來的靈感畫到紙上,把想說的話寫到紙上,周圍擺上孩子喜歡的玩具,過一段時間可更換一下玩具和桌子上放的桌布,換幾個靠墊,以維持孩子的新鮮感。
有了這樣一個角落,我相信肯定會吸引孩子經常來這里坐坐,慢慢地孩子就會決定放哪些書,書如何擺放,也會自己選擇想讀的一本書,書成了他的朋友。
三是孩子對某個故事百聽不厭,那就再說一回,千萬不要怕麻煩。
(二)、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
對於還沒有形成閱讀習慣的孩子來說,安靜的閱讀活動肯定不如看電視、玩游戲更有吸引力。因此在開始做親子共讀的時候家長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
1、是在講故事前,預先設計幾個問題讓孩子回答,孩子就會認真地去聽,有目的地聽,激發起他的興趣。
2、是講到故事的結尾時,故意停止,啟發孩子自己編故事的結尾,然後與原文進行對照。這種方法可以調動孩子閱讀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幫助孩子養成獲取知識的新思路,知識來源於書中。
3、是讓孩子朗讀,父母親挑選孩子自己喜歡的圖書,讓孩子大聲地"朗讀",孩子的閱讀習慣就會逐漸養成,閱讀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不論說書、聽書、看書、讀書,為孩子保留一個可以天天見面、願意經常光顧的小小空間,讓他盡情地建立與書、與閱讀之間的感情聯系,讓他盡情體驗書中的快樂與自由自在。
(三)、指導幼兒閱讀的幾個注意:
家長在為孩子閱讀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您為寶寶盡心挑選的圖書他完全沒有興趣,或者是孩子對您的閱讀活動沒有興趣,其實只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家長就可以避免類似的問題。
1、為興趣所左右:
孩子看書往往全憑興趣,沒有興趣的,根本不看。家長在給孩子閱讀前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點、最近生活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幼兒園的學習要點等有目的的挑選能引起孩子共鳴的作品。可以是童話、故事,也可以是國學或者網路常識。總之是要能引發孩子「聽」的需要的,才能達到培養閱讀的目的。
2、喜歡有人陪讀:
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過程中,親子共讀是最佳的指導方式。家長首先要糾正「讀書必須要一個人坐在那裡安靜的看」的錯誤認識,對於孩子來說,閱讀是一門技能,它的掌握要有一個過程,因此家長一定不要強制孩子一個人獨自看書,只有經過培養,讓孩子感到閱讀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他才會願意獨自看書。
3、邊看邊說邊問: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做親子閱讀時都會遇到經常被孩子的提問打斷這樣的情況。其實這是幼兒看書的顯著特色。所以,指導幼兒看書,可教他用手指指著書中的內容邊看邊講。當孩子發問時,要耐心地解釋,但也不必過多展開,不要講得太多。句子要短,語言要好聽,要淺顯易懂。
4、不追求依次閱讀:
幼兒的視線、思維常常是跳躍式的。不必強求他按主題、按頁碼、按順序地看。孩子剛聽完了一個百家姓故事,接下來就想聽《丑小鴨》,家長完全沒有必要強迫孩子必須按照今天的閱讀計劃讀完3個故事,而是可以按照孩子的興趣去選擇故事,畢竟保護孩子的閱讀興趣才是最重要的。當孩子稍大一些以後,他們對自己行為的控制力才能逐漸增強。孩子才會有序地看,或者按照父母及老師的要求去閱讀。孩子到了五六歲,在入小學之前,家長要教給他一些閱讀技巧。比如,按頁碼順序看書;從前到後,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看書;逐頁翻書,懂得頁碼的意義,愛惜圖書等等。
5、切忌強迫看書:
如果幼兒情緒不好,看書興趣不高,要設法引導,不可簡單粗暴,強迫讀書。這容易導致幼兒在入學之前就厭學。
(四)、培養幼兒閱讀習慣的幾種方法。
閱讀最初是源於生活中豐富的視覺刺激,周圍的一切對您的寶寶來說都是新的。他們不停地感知這個全新的世界,做父母的此時應為寶寶提供豐富的閱讀環境、閱讀機會,呵護寶寶剛剛萌芽的閱讀興趣,從而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和習慣。
也許爸爸媽媽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寶寶總是纏著您講故事,而自己卻並不願意「閱讀」書中的故事。其實聽、說、讀、寫是語言智能發展的必然進程,閱讀,正是從父母生動、形象地為孩子講故事開始。在給孩子閱讀之前父母要先做好「預習」。對您准備給孩子朗讀的故事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數,故事中有沒有您不熟悉生僻字?故事的中心主題是什麼?對於孩子具有什麼樣的教育意義?您想通過這個故事讓孩子接受什麼樣的信息等等……
另外,當您希望孩子在行為、修養、意志品質等方面作出改變的時候,也可以通過有意義的故事來對孩子做積極的暗示。比如孩子遇到問題不願意自己動腦筋,您就可以選擇《烏鴉喝水》、《樹洞取球》、《小馬過河》、《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等來鼓勵孩子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您可以選擇《狼來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孔融讓梨》、《喬治·華盛頓和他的斧子》、《一諾千金》等;培養孩子的求知慾則可以通過我們身邊常見自然現象、生活網路……每一個文學作品都有其不同的寓意,家長在陪同孩子閱讀的同時要幫助孩子理解並吸收其中的營養。單純的機械的閱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下面給您介紹幾個容易吸引孩子興趣、引起孩子共鳴的親子閱讀方法:
☆方法1:投其所好
為寶寶選擇書籍和繪本,一定要投其所好,甚至可以挑選孩子所喜聞樂見的經典故事,如《西遊記》、《哪吒鬧海》、《小紅帽》等。只有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故事,才能激發孩子聽、讀、看的意願,主動,才是正確的學習態度。
孩子都有一個心理特點:對於自己喜歡和熟悉的東西,都非常喜歡重復,聽故事、講故事也是一樣。但只要孩子願意,父母就應該滿足他的要求,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地讀。有時父母可以當寶寶的聽眾,但當寶寶在為您講故事時,無論是重復了多少次的故事,您都要好像是第一次聽那樣帶著新鮮感,您甚至可以一邊聽、一邊好奇地發問。例如孩子在講《小馬過河》時,爸媽在聽到小松鼠被淹死時,故意高聲附和:「不能過河,危險!」;在聽到老牛說水淺,很容易過河時,爸媽也可以借機提問:「為什麼小松鼠淹死了,而老牛卻沒事?」這時,也許寶寶會很得意地告訴您:「這都不懂,因為小松鼠個子小,老牛個子大啊!」。這樣的小互動不僅激發了孩子的興趣,更能讓孩子在閱讀中找到成就感。父母在聽故事時,如果能經常這樣提問,用不了多久,您的寶寶就會愛上閱讀了。
幼兒期的寶寶最喜歡一遍又一遍地要求您講述同一個故事或看同一本書。這表明孩子對書籍有著真誠的愛戀,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認真對待這個現象,並滿足孩子的要求!
☆方法2:活潑閱讀
文字給人以無限的想像空間,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會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的畫面,甚至還會在閱讀之中進入角色、感同身受。文字的神奇魅力也賦予親子閱讀更多的趣味性,您不妨好好利用書本,和寶寶一起玩出花樣。
雖然每個孩子都有個性上的差異,有的愛表現,有的就比較害羞。但家庭環境中的故事表演,可以讓孩子在鬆弛的狀態下體驗表演的樂趣,並且爸爸媽媽的參與表演也會大大提高孩子的參與積極性,是「活潑閱讀」的首選形式。
在表演故事之前,爸爸媽媽可以用一本圖文並茂的大故事書來吸引孩子,父母聲情並茂的朗讀是激發孩子表現欲的第一步。孩子們都是善於模仿的小天才,因此父母在表演時,語速要慢,表情要豐富,便於孩子受到故事的氣氛感染而進入狀態,並且進行自主性地模仿。一旦孩子表示出參與慾望,父母就可以積極地鼓勵他加入表演,無論孩子的認知水平、語言表達水平和表現能力如何,父母都應讓他擔當主角,進而使他愛上表演、愛上閱讀。
☆方法3:分享感受
採用這種方法還需要有一定的策略,才能引發孩子的興趣。在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後都需採用不同的方法。
閱讀前,爸爸媽媽可以先擺擺「噱頭」,激發孩子聽故事的好奇心:「今天,媽媽要給您講個非常好聽的故事哦!故事裡有一隻非常可愛的小白兔,它要跟寶寶做朋友呢!」
閱讀中,父母與寶寶共同閱讀,一邊閱讀一邊交流各自的感受。例如:「媽媽最討厭大灰狼了,寶寶呢?」也可以讓寶寶猜猜,故事書的後一頁即將發生什麼事了,等寶寶多想幾個假設之後,把書翻過一面,看看猜對了沒有,再繼續往下講。有時,爸爸媽媽也可以跟寶寶交流截然相反的意見,激起寶寶的好勝心,與此同時,寶寶聽故事、看書的興趣也會大大增加。
閱讀後,父母可以留個結尾或將故事的結尾作為新故事的延伸,和寶寶一同續編故事。例如:在講完故事《小馬過河》時,父母將結尾當作故事的開頭:「小馬磨好了麥子回到小河邊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一隻兔寶寶正坐在路邊大哭,小馬上前去問:『兔寶寶,你為什麼哭啊?』兔寶寶答:『媽媽不見了,嗚……』」根據這樣一個新開始,父母可用問題引發寶寶的想像:「哎呀,兔寶寶的媽媽不見了,她上哪兒去了呢?這可怎麼辦呢?」在此,父母要注意到孩子的年齡階段和語言智能的發展水平,如孩子較小,語言描述上有一定困難,父母則應該協助孩子將故事講下去,不要用一連串的問題嚇壞了孩子。
爸爸媽媽可以把讓孩子續編故事當作一次教育中的「放手成長」,或許孩子不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把故事續編得很合情合理,但這並不代表孩子沒有想像力。有時,他們只是不善於表達罷了。只有父母真正地放手讓孩子去想像,並用溫和、積極的語言進行誘導,才能使孩子真正獲得語言智能提升的契機。這種方法對發展孩子的想像力,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作用非常大。
☆方法4、做好「講、看、聽、引」四個方面
「講」 包括家長講和幼兒講。每天,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分層次地為幼兒選擇一些多元化的閱讀材料講給幼兒聽,也可根據幼兒的閱讀水平,讓幼兒來穿插故事內容或續編故事,這樣,不僅密切了親子關系,還使孩子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看」 在當今的信息社會,家長不僅要為孩子提供適合的讀物,而且還應引導幼兒觀看與視覺刺激有關的多媒體材料如課件、音像資料等;也可教幼兒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與符號,或在逛街時帶幼兒認識馬路上的交通標志、商店名稱、馬路路名等等,這些都是早期閱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聽」 孩子故事聽得多了,看得多了,慢慢地就有了自編故事的慾望。這時家長應耐心地聽孩子講述他的小故事,並可以引導孩子復述故事或者背誦《百家姓》、《千字文》的內容,不管孩子復述(背誦)的如何,都要對他的努力和進步表示肯定。
「引」 在早期閱讀活動中,家長應以游戲方式、玩具性質引導幼兒自由地去閱讀書籍。在閱讀過程中,家長還要根據實際閱讀情況,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背景,展開豐富的想像,推測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等手段來幫助幼兒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閑暇時,家長應多帶幼兒去圖書館或書店,引導幼兒喜愛閱讀的環境。
☆方法5:手指點讀
比起以上3種方法來看,「手指點讀」似乎相對來說比較刻板,它需要孩子和父母更大的耐心和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手指點讀對於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剛開始讓孩子學習手指點讀時,您可能會發現他存在手眼不協調的困難,這時,父母可以先講到什麼地方、用手指點到什麼地方,讓孩子的眼睛跟著父母的手指移動。隨後,父母可以拿起寶寶的小手,講到哪兒、指到哪兒。在手指點讀時,父母可以故意放慢一些語速,將相關的圖片或文字都用重點語氣突出一下,這樣,下次寶寶講故事時的點讀就會很順利地展開了。
手指點讀時,首先要大聲地念出書名,讀書的速度要讓寶寶與點讀的速度相符。讀書的聲音要不斷地變化,根據情節調整音量、速度和語調。
☆方法6:有問有答
看了上述的幾種方法,也許您會認為只有故事書才適合寶寶閱讀,事實並非如此。自然科學類的叢書也是寶寶們非常喜愛的一類圖書,看這樣的圖書,用互動提問式的閱讀方式最為適合。我們就以《網路知識寶典》為例,來說一下互動提問式的閱讀。
閱讀前,父母可以激發孩子們小腦瓜里的「十萬個為什麼」,如: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小鳥為什麼會飛?魚為什麼睜著眼睛睡覺……讓孩子帶著這些問題開始到書中去進行探索之旅。
閱讀中,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來個小小的知識競賽,看看誰看書看得仔細、知道得多、回答得快!爭論和搶答的過程也是很好的一種閱讀氛圍,因為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可以激發再次閱讀或更深入地閱讀,從書本上尋找正確答案。
求知慾是最直接的閱讀契機,用一問一答的方式激勵孩子在書本中探索、思考,一定會使孩子愛上閱讀。
當孩子愛上閱讀、愛上知識時,父母可以以「不100%滿足孩子的求知慾」的辦法來進一步激勵孩子。如孩子感興趣的故事可以留一個懸念明天揭曉。這樣孩子的求知慾和對知識的渴望會被激發到最高水平。
有問有答的互動提問式閱讀適合年齡比較大的孩子,因為他們有一定的認知能力,求知慾也較為旺盛。
☆方法7:鼓勵孩子講故事
當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故事以後,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在大家面前「表現」。這種表現可以是講故事,也可以是給孩子展示自己「博學」的機會。讓孩子體會到閱讀帶給他的成就感,從而引發他進一步閱讀的動力。如果您的寶寶是個性格內向、羞怯的孩子,讓他為您講故事,是很好的鍛煉手法。您在聽故事過程中的任何一個反饋,對他來說都是一種鼓勵。
☆方法8:欣賞孩子的進步
無論孩子對書本內容作成何種反映,家長一定先贊美他的表現,再提出可能未思索到的問題供他反省。孩子的閱讀信心是培養閱讀興趣的先決條件,而閱讀信心的建立,往往來自於父母親真誠的贊美和鼓勵。
二、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具有何種教育特點
孩子的成長需要不同的營養來滋潤他們的心靈,啟迪他們的智慧。而且孩子的智力發育也需要角度的刺激,來培養不同的能力。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閱讀不同種類書籍對孩子的作用。
1、國學類讀物。
讀熟《百家姓》、《千字文》、《增廣賢文》、《論語》對孩子們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便於迅速認字,迅速學會三千左右的常用漢字。這類讀物是以韻文形式寫成的,排列整齊,平仄押韻,非常便於記憶。其次,能夠使孩子們迅速地對禮儀文化、道德修養、歷史知識、成語典故等有個大概的了解,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這些都是基本的文化知識,集中起來學習,容易掌握。再次,能夠訓練孩子們的記憶能力,促進大腦的發育。這種三個字一句和四個字一句的韻文,讀起來上口,記起來方便,小孩子樂於接受,堅持一段時間,就能形成記憶習慣,提高記憶能力。推薦國學系列目的就是開發孩子記憶潛能與智力,幼兒正處於記憶力和直覺力的飛速發展階段,國學系列可以很好地訓練提升這些能力。
2、睡前故事。
良好的睡眠習慣是保證孩子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環節。睡前故事可以讓孩子離開電視,在若有若無的音樂聲中聽著媽媽的聲音,安靜的聆聽美好的故事。這種方式有助於提高孩子的理解力,而且睡前講故事這種方式對兒童感情上的發展非常重要。通過講故事以及講解白天所發生的事情能夠幫助孩子克服怕黑的毛病,並且有利於孩子日後的成長。聽睡前故事還能加深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交流與聯系,從而使孩子產生一種安全感。另外,睡前是人類的記憶高峰期,在這個時候聽到的東西更容易被孩子記住並再現。
3、童話、經典故事:
童話是一種比較適合兒童閱讀的文學題材,通過豐富的幻想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鮮明的形象,用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和淺顯易懂的語言文字反映現實生活,抑惡揚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童話能讓人長知識,也能讓人快樂。
好的童話,通過優美的描述把孩子帶入一種美的意境中去。在閱讀的童話的過程中,孩子不僅會豐富詞彙,還會插上想像的翅膀。對於培養孩子豐富的語言和想像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4、民間成語故事:
民間成語故事是歷史文化和智慧的凝聚,是各個歷史時代產物,它的內容十分豐富,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知識和道理。民間成語故事可以開闊幼兒的視野、增長知識;有助於幼兒良好情感、意志品質等的培養。
5、知識網路系列:
孩子生性好奇心強烈,對身邊的萬事萬物總是充滿了探索的慾望。幼兒期這種探索慾望能否得到滿足往往對孩子長大後的求知慾有著極大影響。而知識網路系列對孩子最感興趣的生活網路、天文地理、人體奧秘、動植物知識、未解之謎等多方面知識,做了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解釋。為孩子們營造了一個其樂無窮的金色知識殿堂。
三、孩子在閱讀習慣培養中易發生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小孩看書總是翻頁,不肯細看,怎麼辦
★這樣的孩子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因為他現在注意力的穩定時間很短,而是由於家長選擇的故事不符合孩子的欣賞習慣或者講得過於沉悶、枯燥。對於這樣的孩子首先家長要先選擇簡短有趣的小故事,如《猴子撈月亮》、《龜兔賽跑》、《烏鴉喝水》、《狐狸和烏鴉》、《狼和小羊》、《小貓種魚》、《狐假虎威》、《北風和太陽》、《自相矛盾》、《掩耳盜鈴》等,在孩子對閱讀具備了一定的興趣和閱讀能力以後,再逐漸增加故事的長度和難度,孩子就容易接受了。
另外,家長在讀故事的時候要語氣生動,關鍵情節處可以適當停頓或者提出一個小問題,這樣既能讓孩子主動參與到閱讀中來,也可以起到集中孩子注意力的作用。
2、怎樣教孩子收拾和愛護圖書
★圖書能給孩子帶來無比的歡樂,伴隨他度過幸福的童年,因此家長都樂意給自己的孩子購買圖書。但是 ,孩子就如何對待圖書?看完圖書後該怎麼辦?不少家長卻忽視了這個具有教育意義的重要課題,結果形成孩子不愛惜物品的壞習慣。有的家長還認為孩子小,亂扔的圖書應該由大人來收拾。這種認識和做法對孩子不利。家長應不失時機地培養孩子整理圖書的習慣,切不可認為是小事而掉以輕心。
教孩子收拾圖書,應先為孩子准備幾只大紙盒或木盒子,或給孩子一個高矮合適開合方便的抽屜,也可將成人的書架騰出一格或一角讓他放圖書,否則要求就會落空。
當孩子兩歲後,便可讓他學習收拾玩具和圖書。開始以成人收拾為主,請孩子幫助遞拿,並告訴孩子:「小圖書和你玩累了,要回家休息了。」天天如此,孩子就會懂得圖書看完後要收拾好。漸漸地可讓孩子在成人的提醒下,把圖書放到指定的地方,由成人幫助放整齊,一直到他會自己收、自己放好。到了五歲左右,應教孩子會按類別把圖書擺放好,並能按書本的大小放整齊。當孩子學會以後,應當完全由他自己去做,家長只要適時地檢查,提出要求就行。
「習慣成自然」,通過成人之間一致、一貫的要求和孩子逐日的練習,孩子不僅能養成收拾圖書的好習慣,而且隨著這個良好習慣的不斷強化和遷移,還能做到收拾好自己使用過的其他東西,如畫完畫後的紙、筆,掃完地後的掃帚和畚箕,脫下的衣服等。及至升入小學後,孩子在成人的指導下,也能很快學會自己整理文具用具及書包等。
成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從點滴小事開始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以及生活有序、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這將會使孩子 終生受益。
3、孩子太小,會把書弄壞,是否需要等他長大一些會愛護書了再買?
★剛開始接觸閱讀時,孩子還不知書為何物,父母的讀書聲,便是給孩子帶來書的印象的第一步。由於他們並不了解紙張的性質,也不知道書一旦撕了內容也就破碎了,更不知道用多大的力量就會把書撕壞,孩子撕書就在所難免。那麼,怎麼讓孩子盡快度過「撕書期」呢?也許,半個故事的「折磨」,與父母一起補書的體驗,都會促使孩子漸漸掌握護書的要領。
4、孩子非常喜歡看書聽故事,但書里有一點傷心、緊張的情節,他就會哭,這正常嗎?
★這是一種正常的表現。一方面可能這樣的孩子相對敏感一些,另一方面也說明他聽故事聽得很投入,暫時還無法區分虛構的情感和真實的情感。大人可以先盡可能地避免選擇讀太刺激的故事,也可以想想辦法,在讀這類故事的時候幫助孩子從故事中跳出來。
怎樣幫助孩子跳出故事呢?可以嘗試在講故事時掌握節奏,到了孩子可能會感到有點刺激的地方,大人可以輕松地問個問題,請孩子猜猜後面發生了什麼事情,孩子往往會把自己的願望加進去,那麼大人也不妨嘗試根據孩子的願望修改故事。同一個故事,其實可以變化出多個不同的結果,如果大人能引導孩子參與編故事,那麼由孩子自己編出來的故事,自然更容易接受,而且知道了「原來故事就是這樣編出來的」,孩子就能在故事中「出入自由」了。
5、講故事時,有些詞孩子還聽不懂。是不解釋繼續念下去,還是停下來講解呢?
★這個問題的確涉及一個兩難的選擇:一方面,父母在講故事時過多被打斷,有可能損害故事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讓孩子一路困惑地聽故事,又不利於真正理解、享受故事。所以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既要讓孩子喜歡聽,又要讓孩子聽懂。如果孩子自己提問,應該為他講解一下;如果孩子不問而且興致也很高,那就繼續念下去吧。無論是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還是在講完故事之後,大人都可以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問題,輕松自如地聊一聊。這種交流越是隨和自然,越是能引發孩子的興趣,而且能大大幫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
6、寶寶喜歡我讀書給他聽,但我發現好多內容他都不理解。我給他讀的時候偶爾會問一些書中的問題,他一般都不會回答,也很不願意回答,我該怎麼去引導他呢?
★當遇到這類問題是,家長可以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如角色扮演等把故事講得更形象些,也可以和孩子聊一聊故事裡有趣的情節,這樣可以加強孩子對書的理解。還可以把一個故事多講幾遍,然後故意講錯,看看孩子的反應。很多時候孩子會說「不對,不對」,糾正大人故意講錯的地方。但是如果講故事時過多地給孩子提問題的話,孩子就會覺得聽故事不是享受,而是一種負擔了。過於頻繁和不夠巧妙的提問往往會干擾孩子全心全意地享受聽故事的樂趣,不受孩子的歡迎!在沒有提問的壓力下,孩子們會更容易接近故事本身,並能從中體會到大人無法體會到的樂趣。
7、給他讀書的時候,他根本不理會,我讀我的,他玩他的。我該怎麼辦?
★當孩子對您的閱讀方式不剛興趣的時候,家長不妨改變一下讀書的方式,讓閱讀的過程更為親情化、游戲化。適當增加一些身體接觸,幫助他集中注意力。比如把孩子抱在腿上,指著書上的人或物,告訴孩子他們是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比如故事《司馬光砸缸》,家長可以先讓寶寶看看插圖,然後告訴他:這個小朋友叫司馬光,他特別聰明,有一天他的小夥伴遇到了危險,司馬光非常機智的將小夥伴救了出來,你知道他用了什麼方法嗎?通過利用孩子的好奇心來調動孩子的興趣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孩子可能會說出很多他們想像中的方法,不管孩子說的多麼幼稚都要多鼓勵孩子:「嗯,真不錯!」現在我們來看看司馬光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好嗎?逐漸地,孩子就會慢慢地喜歡上書,會更好地參與到裡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