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書法怎麼提取經典作品
擴展閱讀
女同學下課為什麼看著我 2025-01-20 04:40:25
學校防拐小知識 2025-01-20 04:39:50
小易同學多少歲 2025-01-20 04:08:34

書法怎麼提取經典作品

發布時間: 2024-01-27 22:55:08

㈠ 思考書法作品成為經典的條件有哪些

1、對字的結構有貢獻

魏碑書法作品的結構內緊外松、劍戟森嚴,顏真卿的楷書結構外緊內松、寬博厚重,柳公權的楷書結構內緊外松、結體由中心向四周輻射,黃庭堅行書作品的結體呈輻射狀、橫畫一波三折、趙孟頫的行楷書,啟功楷書作品的黃金分割率、結字如懸崖置屋牢、於右任沙孟海的碑體行草等等都是這一規律的具體體現,他們在書法上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2、用墨方面有貢獻者容易有成就

子瞻善濃墨、玄宰善淡墨、覺斯用漲墨、濃墨宰相劉羅鍋淡、墨探花王夢樓、黃質善積墨、三痴善破墨、它山善焦墨,等等,這些人在書法上無一例外的都取得了突出成就,有的人則是繪畫方面的一代宗師。

3、流傳的經典墨跡基本都符合「帶燥方潤、將濃遂枯」的原則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張旭的古詩四貼、懷素的千字文、李建中的土母帖以及明清諸家法帖,近現代的康有為、沈尹默、謝無量、陸維釗以及趙朴初等人的作品皆符合這個特點,一味追求枯筆、飛白、用筆毛糙、線條中糠、徒具「畫皮」之表(鄭志剛語)的王鏞等人要注意了。

4、太平盛世名家少

一些成就傑出的書法家多數不是生活在政治經濟繁榮的盛世,恰恰相反,他們生活在社會動亂的衰世。翻開歷史,這類情況隨處可見,處於非盛世的環境之下,社會思想容易發生變化,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容易出現種種不同的遭遇,其人生觀也容易發生明顯的變化,從而形成獨特的個性,對他們來說,書法可以像音樂和詩歌那樣用來表達他們的情感,而且較之音樂和詩歌來得更加隱晦。

5、文化修養決定書法作品質量

從東漢晚期說起,書史上凡是有大成就者,都是屬於文人型、學者型、畫家型、金石家型之類,只在寫字上下功夫而能成大氣候者,實在難以找到。

歐陽詢、蘇東坡、趙子昂、康有為皆為一代文學名臣,當代的王蘧常先生、沙孟海先生和啟功先生等,也都是學者型的書法家,新一代的書法家傳統文化修養的普遍性降低,也從實質上降低了當代書法的質量,這是有礙於書法藝術發展的致命之處。

㈡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如何賞析

1、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

書法欣賞時,應首先統觀全局,對其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有一個大概的印象。進而注意用筆、結字、章法、墨韻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備,生動活潑。

局部欣賞完畢後,再退立遠處統觀全局,校正首次觀賞獲得的「大概印象」,重新從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藝術表現手法與藝術風格是否協調一致,作品何處精采、何處尚有不足,從宏觀和微觀充分地進行賞析。

2、把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展開聯想。

書法作品作為創作結果是相對靜止不動的。欣賞時應隨作者的創作過程,採用「移動視線」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後(語言、時間)順序,想像作者創作過程中用筆的節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變化,將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也就是摹擬作者的創作過程,正確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情感變化等。

3、從書法形象到具體形象,展開聯想,正確領會作品意境。

在書法欣賞過程中,應充分展開聯想,將書法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事物進行比較,使書法形象具體化。再由與書法形象相類似事物的審美特徵,進一步聯想到作品的審美價值,從而領會作品意境。

如欣賞顏真卿楷書,可將其書法形象與「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眩目,力士揮拳」等具體形象類比聯想,從而可以得出:體格強健——有陽剛之氣——富於英雄本色——端嚴不可侵犯的特徵,由此聯想到顏真卿楷書端莊雄偉的藝術風格。

4、了解作品創作背景,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

任何一件書法作品都是某種文化、歷史的積淀,都是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產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包括創作環境),弄清作品中所蘊含的獨特的文化氣息和作者的人格修養、審美情趣、創作心境、創作目的等等,對於正確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大有裨益。

清王澍《虛舟題跋·唐顏真卿告豪州伯父稿》雲:「《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書頓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氣和平,故客夷婉暢,無復《祭侄》奇崛之氣。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情事不同,書法亦隨而異,應感之理也。」

可見,不論是作者的人格修養、創作心境,抑或是創作環境,都對作品情調有相當的影響。加之書法作品受特定時代的書風和審美風尚的影響,更使書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氣息。這無疑增加了書法欣賞的難度,同時更使書法欣賞妙趣橫生。

(2)書法怎麼提取經典作品擴展閱讀

書法賞析的局部分析

1、字法。字法即字的結構安排,也就是「集點畫成字」。通過違與和、正與斜、疏與密、增與減、向與背、松與緊、平與險、避與就的處理構成美的漢字形體,這就是理想的字法。歷來書家都把字的結體列為書法技巧中最重要的因素。因為章法再美,只是一個形式感的問題,而字的結體不好,也難稱得上好的作品。

2、筆法。從字面上看是用筆的方法。從書法欣賞的角度講,應該是以正確的用筆寫出形態規范的點畫。點畫自然因書體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古往今來的書評中都認為 「凡是能給人以美感的用筆(線條或點畫)都應是有力度的」。這種力度,在傳統書學中稱為「筆力」。

判斷點畫有無「筆力」——也就是書法線條的審美條件,主要是以「圓」和「澀」為標準的。圓,是一個立體的而不是平面的概念。圓的線條飽滿、結實,具有浮雕感,能表現出充實圓勁的力度。圓的線條是中鋒用筆的結果,即古人所說「令筆心在點畫中行,令筆心自點畫中出」寫出來的筆畫。

再談「澀」。澀者,不浮滑,不流暢之謂也。用在書寫中的用筆上,就是線條沖破紙面的阻力,掙扎奮進的藝術效果,筆鋒在紙面上遇到阻礙和抵抗,而筆遲澀進。這種阻礙與反阻礙表現的越充分,線條就越顯示出本身的力感。

「圓」和「澀」也是有內在聯系的。圓是中鋒用筆,澀也是要筆鋒直立,人為地製造逆勢澀行。古人有「橫鱗豎勒」之說,意思是寫橫要像逆向刮魚鱗一樣,產生一定的阻力;寫豎像騎馬奮力前行,而又要用韁繩勒馬控制,是一種蓄勢的前進。劉熙載說:「筆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與之爭,斯不期澀而澀矣。」這樣的線條,不輕滑,不飄弱,而有沉著、凝重、蒼勁老辣的效果。

另外,書法線條的節奏感也是評價和欣賞作品的重要條件之一。書法線條的節奏也像音樂中音的長短、高低、快慢一樣,不能平鋪直敘。體現在書法上,不但表現在線條的長短、輕重上,還表現在行筆的快慢上。無論是何種書體,運筆都不是「勻速」運動,而是隨著書者的情緒和章法的要求調節運筆的快慢,使欣賞者從作品中受到書者情緒的感染。

3、墨法。墨法即用墨的技巧。是書法藝術形式中一個重要課題。「字本與筆,而成於墨」「肉生於墨,血生於水」,沒有墨色的變化、配合,用筆效果就難以達到。字缺乏血肉,也就沒有了生命。所以清包世臣說:「書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也」。唐孫過庭說:「帶燥方潤,將濃遂枯」,也點出了用墨的關鍵處。「燥」、「潤」、「濃」、「枯」又是矛盾的法則。

用墨不可太枯,枯筆多了則燥;又不可水分太多,濕度太大會肥濁不清。杜甫詩雲:「墨氣淋漓幛猶濕」,就是理想的用墨。即使過許多年,也好像剛寫出來的一樣,精氣神采不可磨滅。「不善用墨者,濃則易枯,淡則近薄,不數年間已淹淹無生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