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尋找100個中國文化經典
感悟:一、中國之人文精神
廣義之文化,包含宗教、哲學、文學、藝術、道德、倫理、科學、
政治、經濟,及技術上之發明之各方面。本文論中國文化,將限於狹
義的精神文化方面,亦即關於中國文化中道德倫理宗教哲學文藝方面,
不過這些之范圍,仍甚廣。我們以下所能論及者,將再局限於中國之
道德倫理宗教哲學文藝之精神中,特別值得為一切中國人所應注意之
點。
我們中國的文化精神,在根本上一言以蔽之,即重人的精神。人
為古所謂三才天地人之中。天之原意是指超越的天帝,地即物質的自
然世界。重人的精神,不必否定有天帝之存在,亦不必忽略物質的自
然世界。只是要以人之精神上通於天而下達於地,使人能頂天立地於
宇宙間。中國之道德倫理思想與哲學思想的核心,即在指出人的尊嚴,
維持人的尊嚴。人有物質的身體,其運動變化,亦依物理界的定律。
人是一動物。他與動物,同樣的需要物質的營養與求延續其種族的生
命。因而人有食色爭斗之本能。但人不只有物質的身體,亦不只是一
動物。人與一般動物有所不同。一般動物,在中國過去即稱之為禽獸。
人與一般動物之不同,即中國古所謂人禽之辨。中國之道德倫理思想
與哲學思想之最重要處,亦即在於人禽之辨處,首先認清楚。我必須
自覺我總有一點異於他人處,我才真是我;人亦必須自覺人之異於禽
獸,異於一般動物處,人才真是人。所以人禽之辨,是中國先哲數千
年來一直念茲在茲之教。究竟人禽之辨在那裡?在西哲多喜歡說:人
是理性的動物,或說人是最像神的,或說人是能造工具的動物,人是
有語言文字或能以符號表意的動物。說法很多。中國先哲之說法,亦
不完全一致。但是,大體來說,中國先哲請人禽之辨,總是合情理以
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在其性理即在其性情。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
者,在其有仁義禮智。仁義禮智,見於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此心
乃既見至理亦見至情。此外,中國先哲又喜自人倫人道人文等上講人
禽之辨,而不大從人神之相像,亦少專自人之能造工具等上,請人禽
之辨。這即表示中西文化精神之重點,不必全同。
中國先哲之從人之性理、性情,講人禽之辨,其義諦恆極精微。
今姑只依上文所提到之孟子所講之仁義禮智來說,則仁即無私的普遍
的惻隱不忍之心。義是本於人格尊嚴之自覺,故孟子以人之不屑受嗟
來之食,與「所欲有甚於生者」見義,而以公平正直之心,對人接物
皆為義。禮見於自己謙讓與對他人之尊重。智見於明辨是與非。
人有仁所以能愛家人,愛國人,愛天下一切人。以至對於禽獸,
都欲見其生不忍見其死,對於草木山川,都可有情,而極至於樂觀彼
萬物之生生不已,而有贊天地之化育之心。人有義,有公平正直之心,
而求使人我皆得其所,求人與人之平等,家與家之平等,國與國之平
等。人之正義感,可無所不運,而以實現各種平等之社會理想,以維
持社會之秩序。人亦可以為了正義,而寧死不屈,表現驚天動地泣鬼
神之氣節。人有禮,能自己謙讓以尊敬他人。所以能尊敬父母,尊敬
師長,尊敬聖賢豪傑,尊敬一切對人類文化有貢獻的人;以至尊敬一
切我以外之人,我以前之古人,我以後之後生,來者。人有智能辨是
與非,所以能是是非非,善善惡惡,而追求具理,有對自己之過失之
反省與懺悔及改過之努力,對他人之過失之批評與督察;而有對他人
之忠告,社會之輿論,法律之審判。人之仁極於贊天地之化育,故人
可補自然天地之所不足,而與自然之天地參。人之義極於犧牲生命以
見氣節,則見人自然之生存之上,有一超自然生存之精神價值精神生
命。人之禮,極於尊敬一切人倫世界人文世界中之人。尊敬之即推而
上之。尊敬人,亦即尊敬人所形成之人倫世界與人文世界,而若將人
倫世界人文世界推舉而上,以卓立於宇宙。人之智極於使人我皆能不
違真理,同得改過遷善,則所以使人類社會日進無疆,使人倫世界人
文世界悠久長存。是人之有仁義禮智之性,亦即人之所以能在自然的
天地萬物之世界之上,建立一人的世界之根據,而為人與禽獸截然不
同的所在。此人與禽獸之不同所在,在其開始點雖可謂幾希,然而此
幾希一點,即壁立千仞。人的世界之無盡的庄嚴、神聖與偉大,皆自
此幾希一點而流出。在中國之思想中,自孟子承孔子指出仁義禮智為
人之所以為人之特性以後,中國先哲言人禽之辨者,大體皆孟子之意。
出入之處,亦無關大體。而中國文化之重立人道之精神,亦可謂自孟
子而確立。所以我以上特提孟子之意,略加發揮。
由中國先哲之重人禽之辨,重對於人之異於禽獸之人性之自覺,
而依之以建立人倫人文之世界;所以中國之道德倫理,首重家庭中之
倫理。相傳舜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首即為父子有親,長幼有序。
自孔門弟子起,即以孝悌為仁之本。原來人之對人之情感,正當從最
親近之人開始。中國儒家特重孝悌者,則以孝悌尤為人與禽獸之異之
所在。禽獸能愛其子女,然兄弟恆不相親,尤罕有能孝者。人之孝,
表示人之生命精神之能返而顧念其所自生之本。由孝父母,而及於父
母之父母,及於祖宗,於是人之生命精神,可上通於百世,宛若融凝
無數之父母祖宗以為一。由弟而敬兄以及一切同族之長兄,以融凝一
宗族中一切兄弟以為一。孝之擴充,為孝於整個之民族,而忠於民族
之歷史與文化。悌之擴充,為視四海之內之人皆兄弟。故孝慈之道之
擴充,即縱面的維系民族生命於永久。友愛之道之擴充,即橫面的啟
發民胞物與。天下一家之意識。中國先哲所謂仁之最高表現,從橫面
餚是極於民胞物與之精神。自縱面看,則是慎終追遠,上承祖宗之心
與往聖之志,而下則求啟迪後人,以萬世之太平為念。而此種仁之最
高之表現,其開始茁芽之處,則在家家戶戶所有之孝悌。故曰孝悌為
仁之本。仁至難而孝悌則極易。人誠能從至易處,先下培養工夫,求
難於易。而後難乃不難。此即中國先哲之倫理遺德之所以首重家庭之
孝悌。封建宗法之制,雖衰亡於周秦以後,而孝悌之倫常,至今不改。
此皆由於中國先哲之能洞見至仁之大德之本源,乃本此至平凡之孝悌
之故也。
二、倫理道德與尚學術文化之自由及重世界和平之精神
中國古所謂五倫,除父子兄弟之倫外,尚有夫婦君臣朋友三倫。
夫婦之倫之重要,在中國先哲,並不專從兒女之情上說,而是因為夫
婦可以合二姓之好。通過夫婦一倫,而我們之情誼,即超越過我所自
生之家庭,而貫通於另一家庭。故夫婦一倫,即家與家之連接以組織
社會之一媒介。
夫婦重愛尤重敬。敬即承認對方之獨立人格之謂。由夫婦之有愛
且有敬而不相亂,是謂夫婦有別。由是而男女夫婦之關系,乃不至於
沾戀狎褻,而別於禽獸。故中國先哲又謂「君之之道,造端乎夫婦。
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至於君臣之倫,則是就人在政治中之關系言。
在現代之中國,君臣之名已廢,但其義亦未可全廢。唯說來須有一番
曲折。本文不談政治,故暫不多及。但對於朋友之倫,則須略說幾句。
中國五倫中最後為朋友。朋友一倫,自一方面說亦是最重要的。
父子兄弟之倫,乃生而即有,乃出於天。夫婦之倫一半依自然之男女
之情慾,一半依於自覺之愛敬。此乃一半天一半人。而君臣朋友之倫
之成立,則純由人之自覺的選擇。但人不參加政治系統,人即可與他
人無確定的君臣之關系。而朋友之倫,則是人在社會中與人接觸時不
可免的一倫。一切同事、同業、同志、同道,皆是朋友。中國古所謂
朋友一倫中,即包括師生朋友之關系,重在以道義事業相勉。人對家
庭之愛,恆不免夾雜私心。君臣關系恆夾雜利害。然真正朋友之關系,
則可為一純粹之精神上人格上,超乎一切私心與利害之關系。師生之
在朋友一倫中,即為學術文化之傳承延續之所依據之一倫。中國古人
對於朋友之道,重在彼此互信。朋友之間相規以善,故彼此可和而不
同。朋友之道,重在互尊其所以異。故朋友之切磋,即所以培植人之
寬容異己之精神。朋友之范圍,愈大愈好。一鄉之善人,友一鄉之善
士,天下之善人,友天下之善士。朋友師生之倫之擴大,人可尚友千
載,神交古人。不僅聖人為百世之師,而人類歷史文化之世界中,一
切我所欣賞、贊美、佩服、崇敬愛戴之人物,皆可在我們發思古之幽
情時,成我們之師友。唯我們之師友之范圍,可以橫面擴至天下之善
士,縱面擴至古今之賢哲;然後吾人之精神乃能日趨博大與敦厚;然
後民族之各地之學術文化,乃更能交流而互貫,以趨於充實,而過去
之學術文化,能不斷獲得新生命之滲入,而日新其光輝。
相連於中國之和而不同之友道者,是中國學術文化中之自由精神,
與崇尚人類之和平之精神。在中國歷史中,大家都知道莫有西方之所
謂宗教戰爭。雖然佛教曾經三武之厄,康熙曾一度禁止基督教。然而
言都有其他的原因,而非由於中國文化之缺乏宗教的寬容。在中國社
會中,一直有各種宗教並行不悖的傳教之風。所以和會三教,五教同
源之論特別多。中國學術在春秋戰國時,原是百家爭鳴。只有秦始皇
曾焚書坑儒。但漢繼秦興,漢初仍是儒道法與陰陽家之言競起。漢武
帝罷黜百家,只是不與百家立官學,仍未嘗禁止民間百家學術之流行。
魏晉以後,佛學東來,中國人立刻競相講習。唐代與世界交通更盛,
而佛耶回波斯之教齊來。雖然韓愈闢佛,宋明儒亦闢佛而要復興儒學,
然韓愈與宋明諸大師,皆常與佛徒往還,並常出入於儒佛道之教中。
至於清代之文字獄,則是滿人摧殘漢人民族意識之事,又當別論。儒
家之成為中國學術文化之主流,乃由於儒家教義,本來較他家為周備,
而非由於儒者借政治力量,以箝制他家學術之自由發展之故。而且儒
家本來是相信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悖的。孟子反對他家,
只反對其執一而廢百。荀子反對他家,只因他家有所見而又有所蔽。
儒家之精神,重會通之道、全盡之道。故要於殊塗見同歸,於百慮見
一致,於睽異而見其相通相類。中國道家則更重思想之自由,中國之
所以莫有宗教戰爭,莫有異端裁判所,中國人之所以最富於寬容博大
之精神,而不箝制學術文化之自由發展,亦正由儒家與道家之此種精
神所陶養。
至於中國人之重和平的精神,亦是世界所周知的。中國人素來莫
有狹隘的國家思想。當先秦時代各國正爭霸之時,儒家則講平天下、
治天下、講太平世、講大同、講王道、反霸道。道家講和天下、均調
天下、在宥天下、講帝道、反霸道。墨家講兼愛、講非攻、講兼利天
下、一同天下、講天鬼、仁愛之道、反霸道。唯一的例外是法家。他
要尚爭戰,講霸道。然而秦統一六國,漢代秦興以後,中國之政治,
即以文治為主,仍求以王道易霸道。中國歷代固均有北方夷狄之患,
不能不有拓邊防患之事。然而孔子之教是「夷狄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南北朝五胡雲攘,亦皆漸同化於中國之文化,而有隋唐之大一統。漢
唐之盛,重譯來朝。然納責大皆只以成禮,中國從未有加以征服剿滅
之意。而且在當政府正從事拓邊防患之戰爭時,詩人之稱美和平而反
戰之詩,仍到處流行。外來宗教中,回教比較富於戰爭之精神,但亦
為主持正義。佛教則崇尚慈悲,並要人不殺生。而佛教大盛於中國,
更使中國人愛和平。中國人之太愛和平,使其易受外敵侵入。然而此
愛和平之精神,終是一極可貴之文化精神。而且中國人由酷愛和平,
因而極能反抗侵略。故四千年來中國人對於一切侵入之外敵,亦無不
能加以同化,或終將其打退。能愛和平而念念在天下一家四海清平,
又能保衛和平以反侵略,這真是中國文化中之最偉大的愛和平之精神。
三、中國文藝精神
我們以上略講中國之倫理道德與一般之文化精神,我們以下再略
說中國之文學藝術與宗教哲學之精神。
中國古代文化原是極富於藝術精神的。不過此藝術精神,即融於
一般的社會文化生活之中。中國最早之雕刻,即鼎彝及其他日用之器
上的鏤刻——中國書畫亦由之變來。中國古代比較少希臘式之獨立的
雕像。中國古代亦缺乏希臘式之戲劇。但中國古代之禮儀中之升降揖
讓,即同時表現一動作的美,而涵一戲劇意味。中國莫有希臘式之行
吟詩人,亦缺史詩。中國最早之《詩經》,大都是人在日常生活與廟
堂中的歌詠。中國古代的音樂跳舞,亦與禮儀分不開。這都是說明中
國古人之藝術精神,即融於其一般之社會文化生活中。然而這亦同時
使中國之人生情調,在本質上即更富於藝術意味。藝術上之美大皆生
於調和與節奏對稱等。中國文化中尚中和,和平之精神,由中國古代
之禮樂之教來,所謂禮以教中,樂以教和,亦即可說是由一藝術精神
來。中國古代之自然科學,似不如希臘之發達,我們亦可說是由中國
人之藝術性的欣賞體玩同情之趣味,掩蓋了理智上的分析綜合之趣味
之故。然而中國後世之科學在十六七世紀前,仍超過西方。而中國醫
學之卓絕的成就,則正為本於對人之生命之藝術性的同情的直覺的體
察。其盡量求不破壞形體之組織,而將病治好,又依於一道德的感情,
亦依於不傷害人之形體之完美之藝術的感情。
至於從整個中國文化史看中國人在藝術文學上的成就與其中所表
現之精神,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之書法是中國之一最卓越的藝術。
中國過去之讀書人,亦無不習書法。中國之書法之美是純粹線條之形
式美。此種形式美,同時啟示各種精神意境,反映作書者之人格風度。
除書法以外,中國之畫——尤其是王維之水墨山水,直至宋元以下之
文人畫,亦是表示一種極高之意境,而為世界之所無的。唐代之壁畫,
亦與西方之壁畫,表現一不同之風格。至於建築方面,則中國之建築
中之飛檐、飛角、亭子、牌坊、迴廊,雖多是受了印度影響,然亦已
成中國文化遺產之一部。至於雕刻塑像則除佛像外,好的比較少。就
文學看,西方之文學,最早即有史詩,與悲劇喜劇。而中國最早之文
學,只是詩歌與散文。劇曲是宋元以後才有。小說除《紅樓夢》《水
滸》等外,好者似不如西方之多。所以要了解中國之文學,應當多從
中國之詩歌散文下手。中國廣義之散文中,可包括經史子之文。中國
之史家與哲學家,大均兼是文學家。此與西方之史家只重紀事,哲學
家即只重說理,而不重能文者不同。由是而使中國之廣義之散文中,
包括中國詩歌以外之一切文章之全體,而使中國之散文內容,極其豐
富。
中國藝術文學中所表現之主要精神,我們可以姑借《禮記。經解》
所謂「溫柔敦厚詩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以說。中國之藝術文學,
大體上看,都不重表現緊張、激盪、過於刺激之情感,亦不重表現強
烈鼓動之生命力,或一往向上超越企慕之理想:而比較重在表現一寬
舒廣博之氣度,溫厚和平之性情,飄逸灑落之胸襟,含蓄淡遠之意境
等。所以中國之書畫,均以神品逸品為最高。宋元文人畫,要在虛白
中表靈氣之往來。中國建築中,古代有千門萬戶之大的宮殿,而缺
西方式之高聳雲霄之教堂。中國祭天之天壇,亦橫卧地上。建築中之
飛檐、飛角、亭子、牌坊、迴廊等,亦皆能表示一飄逸疏朗寬舒之意
味。中國音樂中之七弦琴與洞簫,亦以淡宕幽和之聲見長。在中國從
前文學中,則文貴淵雅,詩貴溫厚,詞貴婉約,即豪放沉雄之詩文,
亦要去掉劍拔弩張之慨。中國文學中無論言志載道,都要使之足以陶
養人之善良的性情。中國過去文學藝術,現在人雖漸不能欣賞,而且
有許多都不兔太帶山林氣,廟堂氣,亦不全適於今日。然而這終是人
類文化中最寶貴的成就之一。而且世界人類如真要陶養其和平之氣,
而銷除暴戾之氣,亦終將有一日會大大發現中國之藝術文學之一方面
的無上價值的。
四、中國宗教精神與其哲學
至於說到中國的宗教,則人恆以為儒道墨法諸家,都非宗教。中
國古代自巫史分流以後,更無在社會占重要地位之僧侶階級。所以中
國似可說無固有宗教的國家。但是嚴格說起來,中國古代民族亦是篤
於宗教信仰之民族。殷人信上帝,周人信天與上帝。不過中國古代人
以勤勞朴實篤於行踐著稱,故比較缺乏宗教上之神話。周衰而古代宗
教精神式微,然周之墨子仍明白教人信天鬼。孔子固然是重知生過於
知死,重事人過於事鬼。其施教是教人為仁人,其從政是要天下有道。
他不是只以如天事天或證涅盤為目的之耶穌釋迦謨罕默德一類人物。
孔子以後,孟子講知性則知天,存心養性即事天,亦似有以道德實踐
代宗教信仰之意。然而從另一方面說。
孔孟以前之中國之禮教與孔孟以後之儒家,均可說有一宗教精神。
周代之祭天之禮雖限於帝王,然既有祭天之禮,即有一對天之宗教精
神。
孔孟雖重立仁道人道,並重盡心知性之修養工夫,然而他們亦未
明白否定天或上帝之存在。而孔孟之立身行己與從政施教之事中,亦
有一宗教精神。所以我們亦未嘗不可說儒家是一宗教或包含一宗教。
我們可說儒家之教,是一信天人合德之人道教、人格教或人文教。這
一種宗教之儀式即表現於各種祭祀之禮中。荀子說禮之三本。一是天
地,一是親,一是君師。而祭祀之禮中,即包含祭天地,祭祖宗,祭
聖賢三者。今民間之神位中,有天地君親師,是即仍包括祭天地祭祖
宗與祭聖賢之宗教道德意識。中國古人之視天地,即一宇宙生命或一
宇宙精神。天地之涵義可通於神或上帝。然除天地外,祖宗與聖賢,
皆屬於人倫世界人格世界。周禮以祖考配天。後人祭孔子,亦以孔子
為德配天地。在民間之祭天地祖宗聖賢之宗教道德意識中,亦包含人
德齊天,人可與天俱尊之思想。此種思想乃一重視人倫人格之精神之
極致。
此外道家不信天帝而信生天生地之道,同時又以人得道即與天地
精神相往來,與造物者同游:亦是一尊重得道之「人」之思想,由儒
道之思想之重人德齊天,人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等,故中國以後之道教,
即要人實際的修煉成「與天地比壽,與日月齊光」之神仙。而佛教之
所以得盛行於中國,亦即由於佛教反對婆羅門教之以梵天在人之上之
思想。佛教主張人成佛即有無量功德,梵天之德亦不過如此。故要人
崇敬佛,而不崇敬梵天。崇敬佛,亦即是一崇敬一種人格。故崇敬佛
之宗教精神,亦即一尊重最高人格之精神。佛學到了中國,而有倡即
心即佛之禪宗,更表示一尊重人心之意。故我們說中國之天人合德而
重人之思想,即佛教之所以能盛行於中國之理由所在。而且從一方面
說基督教之最高義,亦要講到神人合一。神人合一,與天人合德,亦
可相通。此亦即基督教能融攝於中國文化之理由所在。不過在佛教中
莫有上帝或天,而基督教亦不重祭祖宗與聖賢,且認為人不能對祖宗
與聖賢與對天主,有同樣之宗教信仰。然而事親如事天,敬祖如敬天,
敬聖賢如敬天,卻已是中國儒家之宗教精神之最廣大處。
至於說到中國之哲學,則中國之哲學不像西方哲學之重視邏輯知
識論自然哲學之討論。中國之哲學主要內容即中國先哲對於人生意義,
人倫道德,人格修養,人文化成之智慧。而對於天道或宇宙最高原理
之認識,亦與此一切關於人之智慧不可分。其表達此智慧,言簡而義
微,恆多用譬喻,而少用繁復之論證。後人常須作親切的意會體證與
實踐之工夫,乃能真得意於言外。這些智慧,我們如持與西洋印度之
哲學智慧相比,我們可以發現其特別以平實而親切,易知易行見長。
而且其高明與深遠,亦即融於其平實親切之中。先秦諸子,魏晉名理,
隋唐佛學,與宋明理學,固皆是中國哲學思想之精華所在。而經書與
史集中亦同樣包含中國哲學之智慧。中國之哲學與其他學術思想,如
科學思想政治思想等,恆難截然分開。同時其哲學之精神,亦即表現
於整個文化精神之中。我們如能對於上文所論之中國文化之重人禽之
辨立人道之精神,倫理道德之精神,學術文化之自由精神,世界和平
之自由精神,與文藝宗教之精神,有一大體之了解;則對於中國哲學
之精神,亦可有一大體之了解。故今亦可暫不另詳。
(五)余論:
我們以上所講之中國文化的精神,可說只是我們傳統的固有文化
之精神,亦是我們今日應當加以保存而發揚光大的。但是我們之文化
自來不是故步自封,關門自守的。漢唐以來,佛教與印度文化之一些
方面,傳至中國後之藝術文學及哲學,皆受了印度文化之一些影響。
唐代回教又帶來阿拉伯文化之一些影響。明清以來,中國開始接受西
方之基督教,歷法,天算等科學文明。此一二百年中國人對西方之科
學工業技術,政治經濟之制度,與哲學文學藝術等各方面,都在盡量
的求接受。因為中國人一二百年來自覺國運不振,對西方之近代文化
之突飛猛進處,自愧弗如。於是在接受西方文化時,常不免只去看西
方文化之長,而全然忘了自己,以至鄙賤自己文化精神,而有五四時
代以後之非孝非孔、全盤西化之文化改革之論調之產生,及今而有共
黨之馬列主義,徹底改造成推翻中國文化之企圖。本來依中國文化之
固有精神,原是相信天下一家,相信道並行而不悖,而對於世界一切
學術文化之長,都當虛懷加以學習的。如為了要學習他人之長,一時
忘了自己或看不起過去之文化,亦是可以原諒的。但是如對數千年之
文化精神之價值,全不認識,而輕易加以鄙賤,則是對不住古先聖賢
與祖宗,亦對不住自己的事。至於馬列主義者之欲徹底改造推翻中國
文化,謂他人父,謂他人母,則更不是有良心之中國人之可忍。何況
依我們以上之所說,中國文化之精神之表現於倫理道德文學藝術宗教
哲學者,都原有極可貴之處,而且這些精神擴而充之可作為人類和平,
世界新文化之創造之一基礎呢?所以我們的文化之將來,應當是一方
學他人之長,一方不忘其所本有。溫故而知新,當同成為我們之責任。
中國過去能融攝印度文化之佛教,而創出中國式之佛教,我們亦必然
將能融攝世界之文化,以創造中國未來之新文化,以對世界文化有所
貢獻。這正是每一中國青年人應當深信不疑而兢業自勉的事。
文化經典:
❷ 中國現代文學經典作品有哪些
從中國現當代文學角度出發,在新時期背景下應該充分且全面考慮中國傳統文化,並且有意識地取捨其中的主流價值觀審美意識,同時在進行揚棄和傳承的過程中,應站在客觀角度並保持批判的態度。中國現代文學經典作品有《阿Q正傳》、《駱駝祥子》 、《四世同堂》、《活著》、《許三觀賣血記》。1、《阿Q正傳》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該小說創作於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庄流浪雇農阿Q,雖然干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的故事。2、《駱駝祥子》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現實主義的筆法與悲天憫人的情懷,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在中國現代文學歷史上擁有重要地位。3、《四世同堂》中國作家老舍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表現抗戰北平淪陷區普通民眾生活與抗戰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北平小羊圈胡同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胡同內的祁家為主,錢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為輔,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4、《活著》作者余華,作品簡介:講述了農村人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福貴本是個闊少爺,可他嗜賭如命,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福貴前去求葯,卻在途中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5、《許三觀賣血記》作者余華,作品簡介:許三觀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該作品曾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來源:北方文學
❸ 中國著名的經典散文有哪些
1、《為了忘卻的紀念》
《為了忘卻的紀念》是魯迅先生為了紀念"左聯"五烈士,於一九三三年寫下了《為了忘卻的記念》,這篇著名雜文。魯迅先生為了紀念「左聯」五烈士,於一九三三年寫下了《為了忘卻的紀念》,這篇著名散文。
文章並沒有全面的寫五位烈士的事跡,而是著重寫了兩位,其餘的三位只簡約的點到而已,作者回憶自己與白莽(殷夫)、柔石在文學事業與生活上的多次交往和感觸。
特別記敘了他們被捕後的獄中生活以及遇害的情景,既深情地頌揚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與人品。有有力地控訴了國民黨反動派屠殺人民的罪行,同時還抒發了作者懷念烈士、憎愛分明、堅信革命一定勝利的思想感情。
2、《星空》
《星空》是郭沫若創作的詩歌,載於1923年出版的詩集《序詩》中。其不再禮贊"光芒萬丈的太陽",而是仰望幽光閃爍的"星空",不再是要"赤裸著雙腳",永遠和地球"母親"相親,而是羨慕"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男,漢族,中國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早年赴日本留學,後接受斯賓諾沙、泰戈爾、惠特曼等人思想,決心棄醫從文。與成仿吾、郁達夫等組織「創造社」,積極從事新文學運動。
郭沫若在書法藝術上的探索與實踐歷時70餘年。青年郭沫若的書法得到社會承認,始於辛亥年間。
3、《春風》
作家老舍先生所寫的散文《春風》,老舍一生共寫了約計800餘萬字的作品,被稱為「人民藝術家」。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
老舍,中國小說家、劇作家。生於1899年,卒於1966年,滿族,祖籍北京。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畢業於北京師范學校,擔任過小學校長。
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
4、《印度洋上的秋思》
《印度洋上的秋思》是一篇原刊於1922年12月29日《晨報副刊》的散文,作者是近代詩人徐志摩。本書通過描繪印度Ganges河邊"一對情醉的男女"承受月光的祝福的故事來詮釋詩人的愛情理想。
徐志摩,浙江海寧人,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詩社成員,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
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時,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飛機由南京飛往北平途中墜機去世。
5、《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著名文學家朱自清所寫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寫於1927年7月,那時作者在清華大學教書,文章里描寫的荷塘就在清華園。這年春天,國民黨反動派繼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又在廣州發動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殺。
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身為知識分子的作者也處於苦悶彷徨中,他不滿黑暗的現實,但對革命力量還缺乏認識,看不到前進的方向,在如此復雜的心緒之下,他借景抒情,寫出了這篇著名的抒情散文。
朱自清原名朱自華,號秋實,取「春華秋實」之意。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報考北京大學時改用的,典出《楚辭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這是屈原被流放時請太子卜為自己占卦時說的話,意思是廉潔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❹ 中國經典文學作品有哪些
中國名著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之一,是世界文化的一朵璀璨的遺跡。這些作品包括了詩、詞、戲曲、小說、散文、學術雜書典籍歷史傳記等等形式。主要名著有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鏡花緣、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
中國十大名著
1.紅樓夢(又名《石頭記》) (清) 曹雪芹;
2.水滸傳 (明) 施耐庵;
3.三國演義 (明) 羅貫中;
4.西遊記 (明) 吳承恩;
5.鏡花緣 (清) 李汝珍;
6.儒林外史 (清) 吳敬梓;
7.封神演義 (明) 許仲琳;
8.聊齋志異 (清) 蒲松齡;
9.官場現形記 (清) 李寶嘉;
10.東周列國志 (明) 馮夢龍。
中國著名小說
中國名著小說有各種類型,主要包括公案小說、神怪小說、演義小說、俠義小說、野史小說、世情小說、諷刺小說、言情小說、玄幻小說等等。
明清之前的作品
《烈女傳》(西漢)劉向
《搜神記》 (晉)干寶
《太平廣記》(宋)李昉﹑扈蒙﹑李穆等
《世說新語》(南北朝)劉義慶
《鶯鶯傳》唐 元稹
❺ 中國現代文學最經典作品
現代作品有:
魯迅(小說)——《彷徨》,《吶喊》《故事新編》
茅盾(小說)——《子夜》
郭沫若人品太壞——不推薦。
巴金(小說)——《家》《春》《秋》。
老舍(小說)——《駱駝祥子》
曹禺(話劇)《雷雨》《日出》
沈從文(短篇小說)《邊城》《貴生》
錢鍾書(小說)《圍城》
張愛玲(小說)《傾城之戀》
當代作品:
余秋雨(散文)《文化苦旅》
王安憶(小說)《長恨歌》
葉永烈(記實文學)《四人幫》
高行健(小說)《靈山》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主要思想有這些:
中國燦爛的文明正在被時光磨滅,不知在角落裡邊回味心酸史邊唾罵歷史罪人的人們是否真曾閉一閉眼睛,平一平心跳,回歸於歷史的冷漠,理性的嚴峻。我一直以來欣賞懂史且敢於評論批判歷史的學者,而也同時認為現任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的余秋雨先生是無數學者中的豪傑,他的《文化苦旅》是萬千部文史學散文著作中最為出色的上品。
本書是余秋雨先生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類文學評獎中奪得首獎。全書的主調是憑借山水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秘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歷史構成。余秋雨先生依仗著淵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豐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藝術表現力所寫下的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內涵,而且也為當代散文領域提供了嶄新的範例。
余秋雨先生以他獨特的寫作魅力吸引著讀者,那是一種苦澀的回憶,焦灼後的會心,冥思後的放鬆,蒼老後的年輕。 他也曾在本書中像許多知青學者樣深情感嘆,但同樣的感嘆,出現在不同的地方,韻味也相差甚遠。正如他所說的一樣「我也可以年輕」,他的人生是富有彈性的,他總是秉持著少年的激情,享受著老年的清閑度過他充實的中年時光,所以,余秋雨先生無論何時都是個混合體。因此,他的文章,也永遠夾雜著不同感覺的口氣。如他對中國文化日益淪陷喪失的悲傷感慨,就飽含了年輕人對不滿的辱罵,中年人對世事的無奈和老年人滄桑的惋惜。
也許有些的觀覽完全無心,但撰成此書的靈感源頭絕對是有意的。很明顯,他發現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塵封點。在如今這個弘揚我國絢爛文明的蓬勃時代提出這樣的悖論觀點,自然更引人注意深思。中國古老的文明曾在古代創造過盛世,人們為了保留住曾經繁華便將絢爛的文化代代相傳,陸續建造了莫高窟,都江堰等大型建築,就連普通的牌坊,藏書樓也印有文化的痕跡。但人們的理想總是好的,而歲月卻是逆人而行,變故也是層出不窮的,人們再想保存下來的東西到了一定的極限還是會被時間沖走,雖然也有些是出於人為,但歸根結底,還是源於歷史的輪盤上的空白。有些歷史塵埃的東西是留不住的,不少學者在哀傷的挽回,總痛心的活在不屬於他們的曾經,便永遠無法活著走出來。因此,「正視過往與當下」,便是我從此書中悟出的一個當前重要的課題,我也同時認為這是余秋雨先生的研究與警世主題。因為,只有能真正認清歷史風雲的人才能在順應歷史車輪的基礎上印出自己的車轍印。
抽一枝柳條,折一隻桃枝。品一杯清茶,看一本好書。
走進余秋雨,走進《文化苦旅》。
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典文獻有哪些
<中國道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典文獻回眸》
由中央文獻研究室課題組編寫,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該書以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發展為大背景,通過回顧和解讀我們黨在歷次重大歷史關頭推出的重要文獻,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中國道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以此為主線,描摹出一幅中國共產黨歷經艱辛探尋中華民族復興之路、成功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路線圖。全書視角新穎,內容精練,信息豐富,敘述流暢,融知識性、思想性於一體,對廣大黨員幹部理解和思考中國道路很有幫助。
❼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文章有哪些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參考書目
《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
經》、《春秋》《四書集注》、《增廣賢文》、《三字經》、《史記》、《後漢書》、《三
國志》、《資治通鑒》、《左傳》、《戰國策》、《公羊傳》、《讀通鑒論》、《道德經《莊子》、《荀子》、《韓非子》、《墨子》、《孫子兵法》、《鬼穀子》、《明夷待訪錄《論衡》、《神滅論》、《幼學瓊林》、《百家姓》、《千字文》、《顏氏家訓》、《近思
錄》、《傳習錄》、《嚴復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楚辭》、《漢賦》、《陶淵明集》、《昭明文選》、《李太白全集》《韓昌黎集》、《白香山集》、
《杜工部集》柳河東集》《蘇軾集》《千家詩》、《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
《陸放翁全集》、《稼軒長短句》、《古文觀止》、《樂府詩集》、《十八家詩抄》、《王
臨川集》、《竇娥冤》、《元曲選》、《封神演義》、《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
傳》、《西遊記》、《儒林外史》、《聊齋志異》、《世說新語》、《西廂記》、《浮生六
記》、《菜根譚》、《小窗幽記》、《圍爐夜話》、《閑情偶寄》、《鏡花緣》、《陶庵夢
憶》、《桃花扇》、《長生殿》、《牡丹亭》、《說文解字》、《文心雕龍》、《詩品》、
《人間詞話》、《書目問答》、《宋元戲曲考》、《太平廣記》、《古今圖書集成》、《黃
帝內經》、《本草綱目》、《夢溪筆談》、《天工開物》、《山海經》、《洛陽伽藍記》、
《水經注》、《徐霞客游記》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其他經典篇目。
❽ 中國有哪些通俗又經典的文學作品
《同居,側身遇見愛》 《第四類曖昧》 《左眼愛情,右眼天晴》 《小妖的戀愛副本》
要有多勇敢,才能念念不忘——評《第四類曖昧》
北京這兩天的氣溫終於有些回升,最低零下3℃,最高零下2℃。溫差只有這一度。地鐵上拿著非衣的新文看,才只有幾千字,卻直覺告訴我這是一篇動人的作品。因為剛看了開頭,我就感覺悲傷已經襲來,說不清為什麼,只是喜歡這樣的形式。
蘇桐不記得溫貝拉,可是再次相見,還是會不由自主多看幾眼。這就是所謂的「如果有來世,我們如果再相遇,我還是會愛你。」這樣的像誓言一樣不堪被考驗的現實么?蘇桐忘了。他忘記了溫貝拉。
那麼,非衣,是他不夠勇敢,還是那場車禍讓他太被動呢?
換個世界征服你——評《小妖的戀愛副本》
如果在這里,找不到愛的契機,那麼,便換個世界征服你。
曾經,他是A大赫赫有名的精英學長,她是A大臭名昭著的笨蛋學妹。
現在,他是公司的實力老闆,她是他的無能秘書。
一個如冰,一絲不苟,一個如火,爽朗正直。
橫眉冷對,水火不容,用來形容二人的關系再好不過。
茫茫人海中,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恰好在那最美妙的時刻相遇。許是我們今生註定相愛,只不過,換了一個方式而已。
《風月:和月折梨花》 亂世之中,我是誰的妖嬈王妃?
《帝姬:風暖碧落》 最初,她是暗戀主人的小小侍女,而他是來府上做客的逍遙俠客。
《雲畫扇,紅淚未央》 當她用另一個身份到他的身邊,他能否認出她才是當年在梨樹下和他約定終身的女子
《美人妝:唯我獨妃》 當那個九五之尊向她敞開胸膛,撞上她迎風顫抖的長劍,一切,都變了。
《華清若水,花開盡》 連錦年,我曾經的駙馬,代替我的父皇坐上九五至尊的位置。
《楚宮傾城亂》 她一介小小的亡國妃子,卻被推到那個滅了自己國家,權傾天下的男人懷里。
《夜未央,美人舞》 洞房花燭夜,她卻想著如何謀害自己的夫君奪取他的江山!
《空姐日記》 《婚姻契約》 《darling,你還欠我一個微笑》 《瘦盡燈花》
升入三萬英尺的雲底,是誰在說我愛你 蘇橙橙以為,這些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而已。她不過是一個人的單戀。
就是這種大智若愚,就像當初她安慰受傷的尹曉雪一樣。總是以為自己站在一個可以稱得上理智的高度上,可是愛情,哪一段愛情又是一個理智可以控制的呢?
她大抵也是因為上一段感情的傷才如此不敢愛也不敢表露吧。
狐狸的此篇日記還在繼續。很多讀者都在盼著結局,結局究竟會怎樣,我看到評論中很多人都在這樣問。可是我想說,結局固然讓人期待,可是當有一天結局有了,不論是喜是悲,都還是會讓人覺得失落的吧。 天空之城怎麼走——《婚姻契約》 我是在這個春天將要到來卻又忽然下起小雪的2月底,一個人躲在暖氣充足的客廳,放著久石讓的鋼琴曲《天空之城》,從第一章開始看這部看似很平淡很主流的《婚姻契約》的。可是卻看得不能慢下節奏。
文字上,可以說一點都不華麗,也並不出色。只能說,語句通順,並且十分口語化。情節上,從開始的一場有始無終的暗戀,到接下來的刻意相親,然後一紙契約就結了婚。這些都沒有什麼離奇,也不覺得出位。可是,為什麼,就是想一直看下去,一直地,跟著女主角的時間,一分一秒陪她走下去。陪著她忘記那個顏波,然後陪著她愛上這個顏波。直到挫骨揚灰。 或許沒有你想看的,這些書有些在紅袖添香看過,還不錯,不知適合你的喜好不...........
❾ 中華經典文章有哪些
1. 詩經 秦風 蒹葭
2.望月懷遠 唐 張九齡
3.無題 唐 李商隱
4.蘇武廟 唐 溫庭筠
5.正氣歌(可節選) 南宋 文天祥
6.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南宋 辛棄疾
7.鵲橋仙 北宋 秦觀
8.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南宋 辛棄疾
9.點絳唇 清 李清照
10.出都留別諸公 清 康有為
11.滿江紅 秋瑾
12. 《少年中國說》(節選) 梁啟超
13.可愛的中國 方誌敏
14.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可節選) 艾青
15.甘蔗林——青紗帳(節選) 郭小川
16.新華頌(節選) 郭沫若
二、其他組
1.木蘭辭 北朝民歌
2.雜詩 唐 王維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隱
3.青平調(其一)(其二) 唐 李白
4.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行 唐 杜甫
5. 聽安萬善吹篳篥歌 唐 李頎
6.漁家傲 北宋 范仲淹
7.踏莎行 北宋 秦觀
8.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南宋 辛棄疾
9.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南宋 張元干
10.詠懷(其三十九) 魏晉 阮籍
11.駱駝 郭沫若
12.團泊窪的秋天(節選) 郭小川
13.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節選) 何其芳
14.西去列車的窗口(可節選) 賀敬之
15.和諧之歌(可節選) 嚴陣
16.花開中國——為共和國六十年歌(可節選) 李瑛
❿ 中國比較著名的散文有哪些
1、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後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寄託了作者一種嚮往於未來的政治思想,也寄託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之情。
2、茅盾的《白楊禮贊》
《白楊禮贊》是現代作家茅盾於1941年所寫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來象徵堅韌、勤勞的北方農民。
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朴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同時對於那些「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諷。文章立意高遠,形象鮮明,結構嚴謹,語言簡練。
3、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於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作者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採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其間穿插「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動靜結合,詳略得當,趣味無窮。
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寫出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說它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裡受到規矩的束縛。
但作者並未將三味書屋寫得死氣沉沉,而是通過課間學生溜到後園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乘機偷樂兩個小故事的敘述,使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
4、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
《依依惜別的深情》是著名作家魏巍1958年發表的一篇通訊。寫中國人民志願軍離開朝鮮回國前夕,同朝鮮父老鄉親、人民軍戰友相互所表達的依依惜別的深情厚誼。
真實地記錄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歷史鏡頭。作品既有概括介紹,又有具體描寫,情景交融,筆墨傳情,是一篇優秀的散文。
5、巴金的《鳥的天堂》
《鳥的天堂》是現代作家巴金於1933年創作的散文。此文講的是作者與朋友們在「鳥的天堂」,看了數不清的鳥,心裡戀戀不舍,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暢之筆,發掘和描繪了自然勝景之美,寄託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創造出一種清麗悠遠的意境。
同時,作者不是孤立地描繪這「鳥的天堂」,而是把它放在南國初夏水鄉的夕照、青山、塔影、波光、田疇、朝暾的聯系、烘托下加以凸顯的。全文雖用語簡朴無華,平鋪直敘,卻到處呈現出如詩似畫的美趣,流貫著一種祥和寧靜而又生機勃勃的田園牧歌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