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為什麼背影都是經典
擴展閱讀
cp8動漫是什麼 2025-01-20 15:48:39
韓國經典小吃有哪些 2025-01-20 15:44:21
歌詞帶不能愛是什麼歌 2025-01-20 15:36:31

為什麼背影都是經典

發布時間: 2024-01-18 17:24:50

❶ 朱自清的背影看似平淡,讀起來也沒語言特色。為什麼這么出名出名在哪

  • 寫作背景

本文寫於1925年10月,另說為1927年(見季鎮淮的《朱自清先生年譜》)。

朱自清在《背影》篇末寫道:我北來後,他(指作者的父親)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朱自清文里說:「我意在表現自己。」1947年7月1日作者在答《文藝知識》編者關於散文寫作問題時又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里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

朱自清先生在西南聯大任教時,課余之暇,隨便散步,學生向他請教,談到陶淵明詩,也談到《背影》。他的回答很簡單,就是:「我在《背影》里寫出了可貴的性格。」

文章寫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事,是在25年寫的。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鬥,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廣大勞動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作者當時雖未站到革命立場,投入反帝反封的斗爭中,但做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識分子,必然要感到社會的壓抑,產生一種落寞凄涼的情緒。不是嗎,作者的家庭,因這社會的黑暗而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親,先是「賦閑」,後為了找差事而「東奔西走」,乃至老境「頹唐」。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奔波勞碌,前途渺茫,謀事艱難,境遇凄慘的現實。在他們心頭籠罩一層不散的愁雲,如同文章所表現的灰暗的基調。在這一背景上,作者寫出的真摯、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不僅是符合我們民族倫理道德的一種傳統的純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體貼,特別是父親在融匯了辛酸與悲涼情緒的父子之愛中,含有在厄運面前的掙扎和對人情淡薄的舊世道的抗爭。雖然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會引起人們的同情、嘆惋乃至強烈的共鳴。

  • 思想意義

《背影》為什麼……在當時就能脫穎而出、引人注目呢?海外現代文學研究名家李歐梵的意見是頗有啟發性的。他曾在一次講學中說過:魯迅在著名的《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所說,中國的「聖人之徒」「以為父對於子,有絕對的權力和威嚴;若是老子說話,當然無所不可,兒子有話,卻在未說之前早已錯了」,集中表達了五四一代人對於父輩的不滿,五四是個反傳統的年代,是個「打死父親」的年代,五四文學的父親形象都是負面的;而《背影》不同,在中國現代文學作品裡,它第一次重點刻畫了一位正面的父親形象。在「滿街走著壞爸爸」的情況下,這一個「好爸爸」一下子激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要而言之,《背影》生逢其時,在一個特殊的語境下獲得了非凡的成功,大大提高了朱自清的聲譽。

(節選自《〈背影〉何以成為經典》,《語文學習》200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