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儒家還有哪些經典著作
擴展閱讀
兒童早飯怎麼做 2025-01-26 15:33:44
樂清哪裡有賣動漫 2025-01-26 15:21:30

儒家還有哪些經典著作

發布時間: 2022-05-06 22:20:18

A. 儒家經典著作有哪些

1、《詩經》

《詩經》現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徵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貴族文人,但對現實政治有所不滿,除了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願望的諷刺詩。《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雅》《頌》中的詩歌對於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

以上三部分,《頌》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無詩,不計算在內),《風》的數量最多,共160篇,合起來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數,常說「詩三百」。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儒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詩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尚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春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周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樂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儀禮

B. 儒家經典著作有哪些

儒家經典著作有《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最早為詩、書、禮、易、春秋、樂經共六經,後《樂經》早佚,便只有五經。十三經是由漢朝的五經逐漸發展而來的,最終形成於南宋。

儒家經典:《易》

《易經》也稱《周易》或《易》,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一本關於「卜筮」之書。「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是中國最古老的占卜術原著,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C. 儒家的經典文學有哪些

一、儒家經典
《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後來的《四書》指是指《大學》(《禮記》中一篇)、《中庸》(《禮記》中一篇)、《論語》、《孟子》,五經則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D. 中國儒家經典著作有哪些

儒家經典,當數《論語》《三字經》《大學》《中庸》《孟子》《尚書》《周易》《春秋》《禮記》

E. 儒家著作有哪些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宋人抽出《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與《論語》《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間,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四書」之名由此而定.此後,「四書」始終是我國封建社會正統教育的必讀書和科舉取士的初級標准書.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的簡稱,始稱於漢武帝時.其中存有中國古代豐富的歷史資料,是封建時代教育的必讀教科書,並被統治階級作為宣傳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論依據.
【六經】指的是六部儒家經典,即在「五經」外,另加《樂經》.也有稱「六經」為「六藝」的,韓愈《師說》中的「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中的「六藝」即「六經」.
【十三經】十三部儒家經典.漢代開始,把《詩》《書》《禮》《易》《春秋》稱為「五經」.唐代把「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三傳」(《公羊傳》《轂梁傳》《左傳》),連同《易》《書》《詩》稱為「九經」.至唐文宗刻石經,將《孝經》《論語》《爾雅》列入經部,則為「十二經」.宋代又將《孟子》提升為經,故有「十三經」之稱.

F. 古代儒家經典之作有哪些

儒家經典主要有儒學十三經。儒家本有六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
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
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爾雅》,共十二經;
宋時加《孟子》,後有宋刻《十三經註疏》傳世。
《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
《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
《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
《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
《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
後來的《四書》指是指《大學》(《禮記》中一篇)、《中庸》(《禮記》中一篇)、
《論語》、《孟子》,五經則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G. 儒家經典著作有哪些

儒家經典:
儒家經典主要有儒學十三經。儒家本有六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
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
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爾雅》,共十二經;
宋時加《孟子》,後有宋刻《十三經註疏》傳世。
《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
《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
《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
《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
《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
後來的《四書》指是指《大學》(《禮記》中一篇)、《中庸》(《禮記》中一篇)、
《論語》、《孟子》,五經則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H. 儒家經典著作有哪些呢

儒家經典主要有十三經、四書、吳京。具體如下:

1、四書

《⼤學》(《禮記》中⼀篇)、《中庸》(《禮記》中⼀篇)、《論語》、《孟⼦》。

2、五經

《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註:到南宋時期,當時的經學家又對傳統《五經》進行了補充和重新分類,統稱《十三經》,即:《周易》、《詩經》、《尚書》、《周禮》、《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儀禮》、《禮記》、《孝經》、《論語》、《孟子》、《爾雅》,作為讀書人必學的十三本儒家經典。

儒家的影響深遠:

儒家是中國古代自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最有影響的學派之一。做為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一種表現的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一般來說,先秦時,儒家也只是諸子百家之一,與其它諸子百家一樣地位本無所謂主從關系。

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中國人代代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中國人基因中的責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與專制統治結合的結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儒家

I. 十三部儒家經典有哪些

儒家經典主要指儒學十三經。《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這十三種文獻,當以「經」的地位最高,「傳」、「記」次之,《爾雅》又次之。
《十三經》的內容極為寬博,《周易》是占卜之書,其外層神秘,而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尚書》是上古歷史文件匯編,主要內容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記錄。《詩經》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詩歌集,內分「風」、「雅」、「頌」三部分,「風」為土風歌謠,「雅」為西周王畿的正聲雅樂。「頌」為上層社會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周禮》主要匯集周王室官制和戰國時期各國制度。《儀禮》主要記載春秋戰國時代的禮制。《禮記》是秦漢以前有關各種禮儀的論著匯編。《春秋》三傳是圍繞《春秋》經形成的著作,《左傳》重在史事的陳述,《公羊傳》、《穀梁傳》重在論議。《論語》是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錄。《孝經》為論述封建孝道的專著。《孟子》專載孟子的言論、思想和行跡。《爾雅》訓解詞義,詮釋名物,經學家多據以解經。

十三種儒家文獻取得「經」的地位,經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在漢代,以《易》、《詩》、《書》、《禮》、《春秋》為「五經」,官方頗為重視,立於學官。唐代有「九經」,也立於學官,並用以取士。所謂「九經」包括《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和《春秋》三傳。唐文宗開成年間於國子學刻石,所鐫內容除「九經」外,又益以《論語》、《爾雅》、《孝經》。五代時蜀主孟昶刻「十一經」,排除《孝經》、《爾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躋入諸經之列。南宋碩儒朱熹以《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形成了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四書》,並為官方所認可,《孟子》正式成為「經」。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獻確立了它的經典地位。清乾隆時期,鐫刻《十三經》經文於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經註疏》,從此,「十三經」之稱及其在儒學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最初只有《六經》後來《樂經》失傳剩下五經 隨著歷史的發展,便有了七經、十三經、十經等名稱。
儒家文化在封建時代居於主導地位,《十三經》作為儒家文化的經典,其地位之尊崇,影響之深廣,是其他任何典籍所無法比擬的。最高統治者不但從中尋找治國平天下的方針大計,而且對臣民思想的規范、倫理道德的確立、民風民俗的導向,無一不依從儒家經典。儒家經典施於社會的影響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國封建社會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閱讀《十三經》。

J. 儒家的代表作品有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8年。

《春秋》用於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後來出現了很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進行補充、解釋、闡發的書,被稱為「傳」。代表作品是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2、《左傳》

《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3、《論語》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4、《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另外三本為《大學》、《中庸》和《論語》)。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最早見於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

《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現存七篇十四卷。總字數三萬五千餘字,286章。相傳另有《孟子外書》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書》系明姚士粦偽作)。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古代考試主要考《四書》《五經》。

5、《孝經》

《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著作。儒家十三經之一。傳說是孔子作,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於後人附會。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出,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於秦漢之際。自西漢至魏晉南北朝,註解者及百家。現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