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雷雨為什麼成為經典

雷雨為什麼成為經典

發布時間: 2022-05-05 12:22:20

㈠ 曹禺的<雷雨>經典之處在哪裡

《雷雨》劇作完全運用了三一律,兩個家庭八個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內發生的故事,卻牽扯了過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斷,理還亂。狹小的舞台上不僅突現了倫常的矛盾,階級的矛盾,還有個體對於環境,時代強烈不諧調的矛盾,在種種劇烈的沖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其實悲劇早已潛伏在每一句台詞,每一個伏筆中,只是到最後時分才終於爆發出來,化作一場傾盆雷雨,無比強烈的震撼了每個人的靈魂。

㈡ 如果我想推薦《雷雨》那推薦原因是什麼

解答:
推薦原因:
《雷雨》通過周、魯兩個家庭,八個人物,前後三十年間復雜的糾葛,寫出了舊家庭的悲劇和罪惡。其中,不乏個性化的對話語言,緊湊集中的戲劇結構,它還追求戲劇的詩意,是中國話劇的經典之作。,值得一讀!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㈢ 雷雨為什麼是現代話劇成熟的標志

《雷雨》創作於1933年,兩年前,剛剛爆發了日本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全國上下掀起了抗日的熱潮。曹禺也積極投身抗日宣傳。《雷雨》中的魯大海,就有曹禺在保定結識的一位有思想、有智慧的年輕工人的影子。 當時,挪威著名作家易卜生許多揭露社會黑暗、追求人性解放、婦女解放的優秀話劇,已傳入中國。易卜生的思想,對曹禺影響很大。他在清華大學的畢業論文,就是用英文寫的《論易卜生》,此外,莎士比亞、古希臘的話劇也對曹禺有深刻的影響。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個藝術生命,也是現代話劇成熟的標志,《雷雨》一發表,就震動了文壇,而此時的曹禺只有二十二歲,此外,他的四大經典名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在千百個舞台上曾以多種面貌出現,被不同的人們飽含深情的演繹著,解讀著,並一舉將中國話劇推上了歷史上最轟動熱烈的顛峰時期。 《雷雨》劇作完全運用了三一律,兩個家庭八個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內發生的故事,卻牽扯了過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斷,理還亂。狹小的舞台上不僅突現了倫常的矛盾,階級的矛盾,還有個體對於環境,時代強烈不諧調的矛盾,在種種劇烈的沖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其實悲劇早已潛伏在每一句台詞,每一個伏筆中,只是到最後時分才終於爆發出來,化作一場傾盆雷雨,無比強烈的震撼了每個人的靈魂。 劇本以扣人心弦的情節,簡練含蓄的語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極為豐富的潛台詞。如刀刃一般在讀者的心弦上緩緩滑過,那抖顫而出的餘音,至今未息。在自然景物、肖像描寫方面,《雷雨》特別重視音響和色彩效果,不惜用濃墨重彩表現。同時,還注意對人物的聲音、氣味、眼睛進行誇張的處理。 第一,情節曲折,故事性強,富有傳奇色彩。劇作所講述的兩個家庭的悲劇、兩個荒唐的亂倫故事都與周公館發生了聯系;三十年前的舊事和三十年後的現實都與周朴園有關,而周、魯兩家復雜的矛盾沖突和人事糾葛又互相交叉迭映在一起,,使劇本充滿戲劇性和傳奇色彩,懸念迭起,扣人心弦。 第二,結構嚴密,集中緊張。劇作從事件的危機開幕,在後果的猝然爆發中交代復雜的前因,將現在進行的事件和過去發生的事件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並以過去的戲來推動現在的戲,而所有的矛盾沖突,都濃縮在早晨至半夜的二十四小時之內,集中在周公館的客廳和魯貴的家中發生。全劇周朴園與蘩漪矛盾沖突的主幹線索十分突出,由此牽連出的其他線索將全劇八個人都捲入緊張的矛盾沖突之中,形成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集中嚴密的結構。 第三,明暗雙線,縱橫交錯,引人入勝。劇作中周朴園和蘩漪的沖突是一條明線,周朴園和侍萍的關系則是一條暗線。這兩條線索同時並存,彼此交織,互為影響,交相鉗制,使劇情緊張曲折,引人入勝。 最後,在三十年前舊景重現的基礎上,將戲劇矛盾推向高潮,爆發了一連串的慘劇。這一結局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具有不可抗拒的說服力,它既生動地刻畫了人物性格,又深刻揭示了作品的主題。 《雷雨》的獨特結構,使作品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戲劇性強、爆發力大的優秀劇作。這是作者在借鑒外國優秀劇作的豐富經驗,並照顧到我國群眾藝術欣賞習慣的基礎上,出色地創造而成的。

㈣ 有關《雷雨》的評論。

現代文學家巴金:《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讀的作品。現代戲劇家李健吾:一出動人的戲,一部具有偉大性質的長劇。

現代翻譯家黎烈文:說到《雷雨》,我應當告白,虧了《雷雨》,我才相信中國確乎有了近代劇。

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副所長宋寶珍:《雷雨》通過其悲劇結局,告訴我們很多「不可以」,比如在情感慾望的追求上不可以隨心所欲,在愛情的自主選擇上不可以悖逆人倫,在悲劇責任的問題上不可以放棄承擔,等等。

(4)雷雨為什麼成為經典擴展閱讀: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不平等的社會里,命運對人殘忍的捉弄,周朴園的專制、冷酷和偽善;周沖的熱情和單純;以及蘩漪對愛情的深摯乃至略顯變態的執著;

痛悔著罪孽卻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軟弱的周萍;被侮辱的被捉弄的悲苦的魯媽……還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這一切在一個雷雨夜爆發。

最後,有錯的、有罪的,無錯的、無辜的人,竟然一起走向了毀滅,它講述了資產階級周家和城市平民魯家兩個家庭糾結復雜的悲劇故事。

㈤ 《雷雨》第一幕為什麼經典、特別

第一幕中繁漪喝葯的片段應該是最為經典的,曹禺自己也說:「我先寫的是最吸引我的一些片段:如第三幕四鳳對母親發誓和以後周萍推窗進入四鳳卧室的戲,又如第一幕中喝葯以及第二幕魯侍萍和周朴園相認的戲。」
曹禺說過:「蘩漪是個最動人憐憫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執勤的馬,毫不猶豫地踏著艱難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夢而救出自己,因這條路也引向了死亡。」同時,作者也認為蘩漪是《雷雨》中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
在第一幕中,我們看到了蘩漪和周朴園反抗的勇敢,看到了為了周萍而犧牲自我的情誼,這些,都使第一幕充滿了色彩。
我想,從蘩漪的出現這方面寫會比較好。

㈥ 你怎麼評價雷雨

值得稱道的是劇作的語言:首先,《雷雨》是以高度個性化的語言進行寫作--從它的台詞里,觀眾(讀者)能聽(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齡、性別、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雨》的語言帶有濃烈的抒情味--它的語言發自人物的肺腑,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某些場合的台詞(如第三幕周沖對四鳳暢談未來理想的台詞)本身就是沒有分行的抒情詩。《雷雨》以自己富有動感而精美的語言,充分展示了話劇這門「說話的藝術」的魅力。在千百個舞台上曾以多種面貌出現,被不同的人們飽含深情的演繹著,解讀著,並一舉將中國話劇推上了歷史上最轟動熱烈的顛峰時期。

㈦ 為什麼《雷雨》這種比「總裁文」還狗血的話劇能被放入高中語文教材

《雷雨》的劇情確實是比總裁文還要狗血,但是在這狗血劇情的背後,有著作者想要通過兩個家庭30年的矛盾來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頑固的深意,反映了更為深層的社會及時代問題,表達了作者對於舊社會窮苦百姓的憐憫、對資本家的憎惡。

而這一切的一切,不論是家庭秘密還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周萍與四鳳私會的這個雷雨之夜爆發,並以悲劇結尾:侍萍觸電而死、周萍開槍自殺、大海出走、蘩漪和魯媽瘋了。

這部話劇集中展現了中國廣大的勞動人民受凌辱受欺壓的畫面,又形象地反映了舊中國舊家庭的種種黑暗與罪惡,折射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復雜的階級矛盾,揭示了中國資產階級的封建性特點,預示了舊制度的崩潰與滅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於底層百姓的同情。

除此之外,這部話劇的描寫手法也是優美的、變化多樣的,對於我們學習文學知識是有幫助的。

㈧ 雷雨的意義可以從哪些方面闡述

曹禺的開山之作《雷雨》,摒棄了傳統意義上的「命運悲劇」、「性格悲劇」、「社會悲劇」的舊有模式,將觸轉向了對悲劇根源性的探索,創造了「生存悲劇「的新形式,一部超越"命運"與"性格"悲劇的新的悲劇的形式。《雷雨》對社會人生進行思索的視角是逆向的,它是將粉飾在社會秩序和家庭倫理上的溫情面紗撕毀,從而審視人類復雜深邃的靈魂,它所表達的是人性在苦苦掙扎中迫於生存而走向了毀滅,這種"復雜而原始的情緒"即人性深處的沖突,從而形成《雷雨》中令人喘不過氣來的悲劇情結。本文從對悲劇內涵的深層理解上,探究《雷雨》
悲劇性主題及人物悲劇的現實主義意義,揭示《雷雨》中蘊涵著更為深廣的人生、人性、人的生命存在的豐富意蘊。 《雷雨》,一部糾纏著復雜的血緣關系和凝聚著無數巧合的
偉大劇作,在中國的戲劇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作品內容所涵括的豐厚思想底蘊和高超的審美藝術,奠定了劇作家曹禺在中國話劇史上傑出的地位,《雷雨》也成為中國話劇藝術成熟的標志。作家在創作中立足現實,將粉飾於社會秩序和倫理道德上的溫情面紗撕毀,沉痛的宣告了處於特殊歷史文化時期兩個家庭,七個人物的毀滅史,表現了作家對於人物悲劇命運的無限惋惜及殘酷現實的無可奈何情緒。在此基礎上,作者進一步審視人類深邃的靈魂,表現出對於人類生存狀態和生命意識更高層次的探索和揭示,使《雷雨》悲劇升華為一個關於中國文學心理和中國人命運的現代神話。本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具體論述《雷雨》悲劇性主題及人物悲劇的現實主義意義:(一)關於悲劇的理論闡述;(二)悲劇主題的探究;(三)悲劇的「承擔者」和「製造者」;(四)《雷雨》的悲劇意蘊。揭示《雷雨》蘊涵的關於人生、人性、人的生命存在的內在底蘊。

㈨ 求《雷雨》的文學評論

《雷雨》是曹禺先生1933年創作的優秀話劇劇本,是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悲劇。曹禺出生於一個沒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時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社會的黑暗現實,產生了強烈的反抗情緒,經過幾年醞釀、構思,1933年在清華大學四年級時,完成了他的處女作《雷雨》。作者在談到寫作意圖時說,《雷雨》是在「沒有太陽的日子裡的產物」,「那個時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於舊社會的昏暗、腐惡,我不甘模稜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筆。《雷雨》是我的第一聲呻吟,或許是一聲呼喊。」(《曹禺選集·後記》)又說「寫《雷雨》是一種情感的迫切的需要」,「彷彿有一種情感的洶涌的流來推動我,我在發泄著被壓抑的憤懣,毀謗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雷雨》序)

《雷雨》雖然作為一部好作品,但其問世卻有點曲折,顯得寂寞。他寫完這作品時才二十歲多點,就給了一個在《文學季刊》任主編之一的朋友靳以,之後靳以也給了另一個主編鄭振鐸看,但鄭振鐸一下子不能判斷作品的優劣,就說它「寫得有點亂」, 靳以怕別人說他是朋友徇私,不好意思再拿出來發表。後來不久,靳以拿給了巴金看,頓然覺得不錯,推薦給了一個主編,讓其發表出來。這樣《雷雨》才發表在1934年出版的《文學季刊》上。發表以後,這個作品也沒有社會上的反響。很奇怪,與曹禺的其他劇本發表情況正好相反,而其另外一部作品《日出》卻遭到轟轟烈烈的歡迎和討論,《雷雨》剛剛問世的時候相對來說是比較寂寞。

曹禺(1910—1996)現代著名戲劇家。原名萬家寶,祖籍湖北潛江,出生在天津。出身封建官僚家庭。1924年入南開中學讀書,廣泛閱讀「五四」以來優秀文學作品和外國戲劇名著,參加了戲劇團體「南開新劇團」。 演出過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為他從事戲劇創作打下了基礎。1928年入南開大學,後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3年寫成處女作四幕劇《雷雨》,次年在《文學季刊》發表,以深邃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引起劇壇震動,成為暴露封建的資產階級大家庭罪惡的優秀現實主義悲劇。《雷雨》以本世紀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社會為背景。通過一個反動的封建資本家周朴園家庭內部的種種糾葛和周、魯兩家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揭露了以周朴園為代表的封建資本家腐朽、偽善、兇殘的階級本性,鞭撻了黑暗的社會。

每一部成功的作品,少不了傑出的表達手法,具有令人欣賞,嘆為觀止的特色!首先,對話個性化是這個劇本的突出特點。《雷雨》中,人物的語言不僅符合人物的身分,而且隨著劇情的發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作者在用詞和語氣的處理上,也都相應有所變化。總體看來,周朴園說話盛氣凌人,侍萍說話抑鬱平緩,魯大海說話直截了當。人物語言還和他們所處的時代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理活動相適應。比如周朴園與魯侍萍的對話,周朴園由未認出侍萍打聽30年前梅小姐的情況,到認出侍萍始而驚愕,繼而威嚇,進而以錢封口, 「痛痛快快地,你要多少錢吧」「一切路費、用費都歸我負擔」,不僅表現出資本家的本性,也把他急於趕走侍萍,使自己的罪惡不致敗露的心理狀態刻畫得活靈活現。用詞和語氣前後有很大的變化,充分顯示出當侍萍已死去不再威脅他的地位、聲譽時,他可以不忘掉她,一旦侍萍站在面前,他的資本家的本來面目就暴露出來了,他對當年侍萍的懷念都服從於作為資本家的他的利益了。侍萍悲憤地說: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我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錢算得清的」,充分表現了她的悲憤和仇恨及發自內心對周朴園的輕蔑和憤恨,也表現了侍萍的剛毅與倔強。然後,緊湊集中的戲劇結構是又一特色。劇本的演出,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盡可能集中。如何使復雜的人物關系,激烈的矛盾沖突得到集中呈現呢,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回顧」和「穿插」的表現手法,把現在和過去交織起來,推動劇情的發展。戲里有戲,顯隱交織。很多人物之間都有雙重關系——周朴園與魯侍萍既同居又是主僕關系,周朴園與魯大海既是父子又是資本家與工人的關系,周萍與魯大海既是兄弟又是資本家少爺與工人的關系,周萍與四鳳既是兄妹又是戀人、又是少爺與女僕的關系等等。復雜的關系使劇情緊湊,巧妙的安排使得故事在時間、地點高度集中,劇中矛盾沖突集中、緊張。使得劇情顯得緊湊豐富又顯得撲溯迷離,起伏跌宕,吸引讀者,扣人心弦。

《雷雨》里有一場戲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周朴園跟梅侍萍(魯媽)30年以後的見面,這是非常精彩的一個片段。三十年後,梅侍萍偶然來到周家,首先認出周朴園,滿以為對方也會一眼認出自己的,心裡非常緊張,見他反應漠然,她不由得感嘆了!大家發現了嗎?這時候的魯媽說了一句非常精彩的話,她說:「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會老得連你都不認識了。」這句話不僅將侍萍內心五味雜陳的萬千心事融入其中,而且從側面告訴讀者,當年那個青春貌美的侍萍已一去不復返了。這句話很精妙,很巧妙的反映出二者的不同處地,作為不同的身份,也能體現他們人生經歷的很不同!一個婦女過了30年,經歷了不少人事滄桑,做了幾十年老媽子,現在已是老太婆了,但是在她以前的情人面前, 她心疼的是我已經那麼蒼老了,變得那麼難看了,「我已經老得連你也認不出來」,連你是我那麼親的人也認不出了。「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會老得連你都不認識了」,由此可以看出30年前的侍萍一定漂亮極了,吸引了周家大少爺的。這句話很絕,給予了很多想像,這也就是曹禺的過人之處,絕啊!令人感到頗有意味的是,周朴園與梅侍萍之間究竟有沒有真正的愛情?周朴園究竟有沒有愛過梅侍萍?存不存在男女的真摯的愛情?這問題同時包含劇中的其他人,那就得交給讀者你自己去探討。

無論是從故事層面、戲劇效果,還是從更深的人生哲理意蘊,不管從那種角度而言,《雷雨》都是一部值得一讀的精彩之作。幾十年來,《雷雨》被一代又一代人閱讀,被一批又一批演員排演,時光的淘洗不曾減褪它的華彩,它已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的經典之作,因此得到了不少名人的重視和評價。

俄羅斯一個評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當時分析托爾斯泰的作品說,托爾斯泰的作品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心靈的辯證法」,你明明看到他的性格是這一面,可是他慢慢會發展到它的反面,你看《復活》也好,《安娜·卡列尼娜》也好,這些人物都是這樣,他一開始出來是朝正面的,可最後走到反面。曹禺也是這樣,曹禺每個人物的心靈歷程,其實都是心靈辯證法的一個展示過程。這我覺得是藝術大師所必備的一個條件。所以,我認為像《雷雨》這樣的作品,它是一部世界名著,完全是當之無愧的。 ——陳思和

《雷雨》的確是一篇難得的優秀力作。作者於全劇的構造、劇情的進行、對白的運用,的確是費了莫大的苦心,而都很自然緊湊,沒有現出十分苦心的痕跡。作者於精神病理學、精神分析學等,似乎也有相當的造詣。以我們學醫學的人看來,即使用心地要去吹毛求疵,也找不出什麼破綻。在這些地方,作者在中國作家中應該是傑出的一個。他的這篇作品受到同時代人的相當地歡迎,是可以令人首肯的。 ——郭沫若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多幕長劇,寫成於1933年,最初在1934年的《文學季刊》上發表。劇本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框架里,集中描寫了周、魯兩個家庭的成員之間前後30年的復雜糾葛和由此形成的大悲劇,深刻地暴露了老中國上流社會的歷史罪惡。《雷雨》的出現,標志著我國話劇在創作上的邁向成熟。 ——北大教授唐沅

《雷雨》大膽地吸取了外國優秀劇作的豐富經驗,成功地推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戲劇性強、暴發力大的劇作。結構嚴密緊湊,完整集中。人物少,時間短,場景集中。劇情發展入情入理,既合乎生活邏輯,又合乎人物性格邏輯,最後高潮出現,具有不可抗拒的說服力。 ——文藝理論家冉憶橋

《雷雨》是一個劇名,但其不止交代了整個故事的背景、情節都和雷雨有關,高潮和結局又發生在雷雨之夜;而且又指出劇中人物如同雷雨般的性格,象徵渴求自由,希望沖破封建羅網的迫切心情。在結束第三幕結束之處,以象徵的手法告訴人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沉悶的空氣里,一場大雷雨即將到來。預示著中國將會有一場大的變動的中國社會的現實。一個成功的劇本,就必然會有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因為戲劇要在有限的空間、時間里,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社會生活的矛盾,所以必須高度集中,突出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戲劇沖突發展變化的過程構成了劇本的情節結構。沖突是矛盾斗爭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沖突表現階級之間和階級思想的矛盾沖突,有些沖突也表現為先進與落後、進步與保守的矛盾沖突。戲劇沖突應比生活矛盾更強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於戲劇性。《雷雨》的表現上充分體現了戲劇沖突的重要性,突出了主題,順利的表達了需要。《雷雨》無論是對於我們當前的戲劇創作還是戲劇觀念都有著深刻的啟示。《雷雨》是曹禺的開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這部劇作在中國文學史上被稱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面旗幟,是中國話劇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這就足可證明它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