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黃梅戲。是哪個地區的。代表曲目是什麼
黃梅戲源於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黃梅一帶的採茶調。清末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並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漸發展為一個新生的戲曲劇種。一度被稱為「懷腔」、「皖劇」。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朴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成為演繹、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
在劇目方面,號稱「大戲三十六本,小戲七十二折」。大戲主要表現的是當時人民對階級壓迫、貧富懸殊的現實不滿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如《蕎麥記》、《告糧官》、《天仙配》等。小戲大都表現的是農村勞動者的生活片段,如《點大麥》、《紡棉紗》、《賣斗籮》。
解放以後,先後整理改編了《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趙桂英》、《慈母淚》、《三搜國丈府》等一批大小傳統劇目,創作了神話劇《牛郎織女》、歷史劇《失刑斬》、現代戲《春暖花開》、《小店春早》、《蓓蕾初開》。其中《天仙配》、《女駙馬》和《牛郎織女》相繼搬上銀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嚴鳳英、王少舫、吳瓊、馬蘭是黃梅戲的著名演員。
黃梅戲的類別主要有花腔和平詞。花腔以演小戲為主,富生活氣息和民歌風味。平詞,正本戲中的主要唱腔,常用大段的敘述、抒情,韻味豐富,如行雲流水。
㈡ 黃梅戲的來源是什麼樣的
黃梅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起源於湖北黃梅人,是中國五大傳統戲曲劇種之一。
該戲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朴細致,你真是活潑著稱,被列入第1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㈢ 黃梅戲哪個省
黃梅戲最初是在湖北省黃梅縣所起源的,之後在安徽省發展起來,影響力越來越大,成為了安徽當地主要的地方戲曲。在咱們國家是存在著五大戲曲劇種的,其中京劇是國粹,另外還有越劇,評劇,豫劇以及黃梅戲,所以黃梅戲在五大戲曲劇種之中也是佔有了一席之地。自古至今黃梅戲有很多經典的劇目,像是《天仙配》,可以說是廣為流傳,甚至走出國門,在海外的呼聲都非常的高。黃梅戲它的特點是融合了很多不同劇種的因素自成一派,尤其是唱腔方面比較淳樸流暢,而且表現力也比較豐富。
㈣ 黃梅戲源自於中國的哪個省市
黃梅戲原名叫做黃梅調,與京劇、越劇、豫劇、評劇並稱「中國的五大戲曲劇種」。起源於湖北省黃岡市的黃梅縣,發展壯大在安徽安慶市,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
而人們對於黃梅戲的喜愛主要是由於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當時的娛樂項目比較少,人們並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所以黃梅戲成為了最佳選項;其次就是黃梅戲的受眾比較廣,對於文化階層並沒有什麼要求,同時維持這個興趣也不用花什麼錢;還有就是黃梅戲的發展時間久遠,具有豐富的流傳歷史;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黃梅戲本身具有一定的特色,唱腔流暢,表現力豐富,能夠抓住觀眾的內心。
黃梅戲傳承的是悠久豐富的文化,是一種博大精深的智慧。因此當代人更應該學會保護和宣揚黃梅戲,讓它繼續發揚光大。
㈤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因何在安徽興盛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還是安徽安慶,這個其實沒什麼好爭論的,因為官方早有論調: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
黃梅戲不僅是我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還是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當時申報非遺時,就是湖北黃梅和安徽安慶聯手申報。申報前達成共識,黃梅是起源地,安慶是發展之地。
據說,1958年,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一次看完黃梅戲演出後,毛主席問:「你們湖北的黃梅戲怎麼跑到安徽去了?」當時的湖北省委副秘書長梅白向毛主席匯報了有關情況之後,毛主席恍然大悟地說:「原來你們的黃梅戲是大水沖到安徽去的啊!」
㈥ 黃梅戲被列入中小學課程,黃梅戲起源於湖北哪裡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但黃梅戲是安徽省主要戲種,黃梅縣主要在湖北,但是正好處於三省交界的地區。黃梅戲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最近,黃梅戲被列入了中小學課程,為什麼黃梅戲會被做這種要求呢?
一、黃梅戲
黃梅戲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是中國五大戲種之一,是安徽地區的主要戲種。2006年時,黃梅戲經過國務院批准進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普通民眾的記憶里,一曲《天仙配》是耳熟能詳的電視記憶,在海外也有一批受眾。連毛澤東都稱贊說黃梅戲鄉土氣味很深,他也成了黃梅佬。
㈦ 黃梅戲是湖北的還是安徽的
黃梅戲發源於湖北省黃梅縣
黃梅戲肯定是發源於湖北省黃梅縣,發展壯大在安徽安慶,歷史有定論,主要還是黃梅縣位置有關系,黃梅縣是被稱為雞鳴三省的湖北邊緣縣,在中國唱黃梅戲的就三個地區為主,看地圖就清楚黃梅縣所處的位置,黃梅縣屬於湖北黃岡、黃梅北面蘄春西面武穴屬於湖北黃岡,東面宿松屬於安徽安慶、南面九江屬於江西,這三個地區地理位置近,口音相同,區別不大,都屬於江淮方言,幾乎不用說普通話,都可以聽懂,語言差別很小,黃梅戲老劇本多數講的都是發生在湖北的民間故事,現代新編的戲才有安徽的一些內容,經典的老戲《七仙女》的故事發生在湖北孝感 《女駙馬》的故事發生在湖北襄陽、《蔡鳴鳳辭店》里的蔡鳴鳳是黃岡浠水人士,柳鳳英是黃梅籍女士,經典老戲湖北故事多,黃梅戲是有歷史淵源的。
被稱為黃梅戲祖師,邢綉娘:本名秀蓮,因會挑花綉朵,後改名綉娘。生於乾隆十四年,死於嘉慶二十三年(1749-1818),黃梅縣孔壟鎮邢大墩人。 邢綉娘出身貧寒,自幼聰明伶俐,乖巧可人,喜愛歌唱,且歌喉婉轉,音韻悠揚,她的演唱別具一格,深受民眾喜愛,她曾經四次為乾隆皇帝獻藝,並獲得了「黃梅名伶」的御賜墨寶。、
邢綉娘是我國五大劇種「黃梅戲」早期表演事業發展進步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她在前人基礎上,苦心鑽研黃梅戲的演唱技藝,組建戲班,將黃梅採茶小戲,推進成高台大戲,並一路唱到京城。她是清乾隆年間鄂贛皖三省黃梅戲代表人物,也是黃梅戲從民間小戲發展成高台大戲的奠基人,堪稱一代宗師。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說嚴鳳英是黃梅戲的皇後的話,那麼,邢綉娘便是黃梅戲的皇太後」
邢綉娘(1749-1818),本名邢秀蓮,出生於演唱世家。從小與兄嫂一起出門賣唱,因扮相俊俏,唱腔甜美,出道不久便贏得了「不要錢,不要家,要聽綉娘唱採茶」的美譽。邢綉娘出身貧寒,自幼聰明伶俐,乖巧可人,喜愛歌唱,且歌喉婉轉,音韻悠揚,她的演唱別具一格,深受民眾喜愛,她曾經四次為乾隆皇帝獻藝,並獲得了「黃梅名伶」的御賜墨寶。
黃梅縣「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戲」和黃梅縣幾乎人人都是「戲迷」的地域氛圍,從而為邢綉娘最後完善黃梅採茶戲的創建,提供了必要條件。 乾隆二十九年,黃梅發大水,父病故,兄嫂攜她和兩歲侄子到江西賣唱。景德鎮一個花花公子,見綉娘年青貌美,要納她為妾,後在四川拳師吳榮幫助下,才逃回黃梅。回到家中,匆忙嫁給小時候訂就的「娃娃親」丈夫梅火望。成家後,一心收徒唱戲,組建班社。 乾隆三十年,乾隆第四次下江南期間,在蘇州第一次為乾隆獻藝。 乾隆三十一年,丈夫被歹人所害。為報仇和救瞿學富,風餐露宿奔波京城,用唱曲方式告御狀。最終,救出瞿學富,貪官污吏遭到嚴懲,幫黃梅人民出口惡氣。乾隆皇帝被其婉轉動聽的曲調和生動逼真的表演所打動,親筆題寫「黃梅名伶」。這是第二次為乾隆獻藝。從京城一路賣唱回家後,因夫亡又回到娘家跟兄嫂生活,農閑時搭班唱戲,工小旦。她戲路很廣,以扮演《蔡鳴鳳辭店》中的賣飯女、《上天台》中的祝英台、《白扇記》中胡金蓮等小旦而聞名。又相繼獲得「北方梆子有二,黃梅調子無雙」和「不接京城大戲王,願請黃梅邢綉娘」等美譽。綉娘告御狀得罪奸人太多,不敢在黃梅久待,族長又要將她賣給當地一個富戶作妾,秀娘只好再次逃離黃梅,到江西安徽唱採茶戲謀生。期間和志同道合,隱姓埋名的戲子王耀文(汪永賢)結合,王耀文(汪永賢)生於乾隆十五年,比邢綉娘小一歲。 乾隆四十五年邢綉娘與丈夫王耀文(汪永賢)在安徽省青陽縣離九華街約30華里楊家河村正式安家落戶。那一年乾隆第五次下江南,期間,在揚州邢綉娘第三次為乾隆獻藝。 乾隆四十九年,乾隆第六次下江南期間,也是在揚州邢綉娘第四次為乾隆獻藝。 嘉慶二十三年,邢綉娘逝世,享年六十九歲,葬在九華山。
清道光年間,王耀文(汪永賢)與邢綉娘的長子汪敬延,次子汪敬宜,帶著他們的兒孫,到湖北黃梅縣汪黎許村認祖歸宗。後代一直在安徽定居落戶。 邢綉娘舊居位於黃梅縣孔壠鎮邢大墩。故居為二間土磚房。內有邢綉娘青少年時期使用過的木床、連廂、道情筒和「採茶戲」戲裝等紀念物及《蔡鳴鳳辭店》、《上天台》、《白扇記》等劇本。
㈧ 黃梅戲是哪裡的
黃梅戲發源於湖北黃梅,壯大於安徽安慶。
1958年,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武漢洪山禮堂觀看黃梅縣黃梅戲劇團演出的黃梅戲《過界嶺》。
毛主席看完戲後,有疑問地說:「你們湖北的黃梅戲怎麼跑到安徽去了?」
當時的湖北省委副秘書長梅白向毛主席匯報了有關情況之。
黃梅縣地處長江北岸,舊時大部分地勢低於江岸,有「江行屋上,民處泊中」之說,自然災害頻繁,水災更為突出。
頻繁的災害,迫使黃梅人紛紛學唱黃梅戲,以適應災年逃水荒、打連廂、唱道情行乞他鄉求生存的需要。這就大大促進了黃梅戲由山區向江湖平原地區的發展,向鄂贛皖毗鄰地區的輻射。
毛主席恍然大悟地說:「原來你們的黃梅戲是大水沖到安徽去的啊!」毛主席還稱贊說:「你們黃梅人還是演自己的土戲好,鄉土氣味很深,很感人,我也成了黃梅佬。」
1995年2月,黃梅縣被湖北省文化廳命名為「黃梅戲之鄉」。1995年8月,被文化部授予全國「黃梅戲之鄉」稱號。
(8)經典黃梅戲曲目源自哪裡擴展閱讀
黃梅戲鼻祖
邢綉娘:本名秀蓮,因會挑花綉朵,後改名綉娘。生於乾隆十四年,死於嘉慶二十三年(1749-1818),黃梅縣孔壟鎮邢大墩人。
邢綉娘出身貧寒,自幼聰明伶俐,乖巧可人,喜愛歌唱,且歌喉婉轉,音韻悠揚,她的演唱別具一格,深受民眾喜愛,她曾經四次為乾隆皇帝獻藝,並獲得了「黃梅名伶」的御賜墨寶。
著名演員
嚴鳳英、王少舫、張雲風、潘璟琍、黃宗毅、黃新德、馬蘭、陳小芳、張輝、吳瓊、楊俊、吳亞玲、袁玫、韓再芬、周莉、李萍、汪菱花、汪靜、李文、趙媛媛、孫娟、余順、周源源、周珊等。
經典劇目
1、《梁祝》
2、《紅樓夢選段:黛玉葬花》
3、《女駙馬選段》
4、《天仙配》
5、《相思淚》
6、《琵琶頌》
7、《夫妻觀燈》
8、《誰料黃榜中狀元》
9、《賞花》
10、《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參考資料
安徽省人民政府-黃梅戲
㈨ 黃梅戲起源於什麼地方
黃梅戲源於湖北省黃梅縣。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劇種。黃梅縣本身就在湖北,不過,是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區。一百多年以前,這里流行「黃梅調」也叫「採茶戲」。這種小戲中的一個支派逐漸東移,在安徽安慶地區成了氣候,形成了後來的黃梅戲。
黃梅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據史料記載,早於唐代時期,黃梅採茶歌就很盛行,經宋代民歌的發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至明清,黃梅縣戲風更盛。
(9)經典黃梅戲曲目源自哪裡擴展閱讀:
從生成環境來看,黃梅戲藝術最初孕育在鄂、皖、贛三省交界地區。後來在安徽省安慶地區形成並迅速向全國擴展。這個地區恰恰是當年青陽腔、徽調發生成長的地區。
這個地區是荊楚文化、中原文化、吳越文化的交匯處,民間藝術寶藏豐富,南北藝術長期在這里交流,有著深厚的文化藝術傳統。為黃梅戲藝術孕育、成長提供了優生的環境。
號稱戲曲活化石的儺戲和目連戲,在這塊土地上更是源遠流長。對中國戲曲藝術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的青陽腔、徽調,也是從這里走向全國各地。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產生一方藝術,這塊藝術營養極其豐富的土壤,為黃梅戲藝術的孕育成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生優育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