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淮劇經典唱段尊聲夫人出自哪裡
擴展閱讀
經典數獨游戲多少個 2025-01-22 12:33:46

淮劇經典唱段尊聲夫人出自哪裡

發布時間: 2023-11-30 09:30:25

Ⅰ 河南豫劇名家經典唱段有哪些

崔家女一陣陣我淚如梭(陳素真演員)——豫劇《三上轎》選段

今日里我顧不得閨閣端儀(陳素真演員)——豫劇《宇宙鋒》選段

女子們哪一點不如兒男(常香玉演員)——豫劇《花木蘭》選段花將軍變成花家的女郎(常香玉演員)——豫劇《花木蘭》選段

府門外三聲炮花轎起動(宋桂玲演員)——豫劇《抬花轎》選段

那一日你言道張生有恙(常香玉演員)——豫劇《拷紅》選段

在綉樓我奉了小姐言命(常香玉演員)——豫劇《拷生》選段

Ⅱ 經典豫劇劇名

1、穆桂英掛帥

講的是北宋年間楊家將的事,唱的是報國忠君的大戲,那一年,楊家將屢次擊潰遼軍,保住了大宋朝的大好河山,天下太平二十餘載。怎奈昏君無道,聽信奸佞讒言,佘太君攜子孫辭官河東,這一去就是二十餘年。

不久,遼東安王起兵造反,率軍侵犯邊關,邊關告急,佘太君聽說後,曾派楊洪去探軍情。雖然此時的天波府沒有兵權,辭官回鄉,但是佘太君一直心系國家。楊洪回來之後,稟報軍情,佘太君聽說後心裡非常擔心,不知道是何人領兵作戰。

於是把楊宗保,穆桂英等人召集起來商討如何應對,眾人商議之後,決定派遣文廣、金花進入汴京城內打探。文廣、金花進入汴京城內,正看見張貼皇榜,校場比武點兵,兩人商量後便進入了校場。這時候主持點兵工作的正是堅持王強,他有自己的小算盤,想要他的兒子王倫做將軍。

2、對花槍

講的是隋朝末年,羅藝少年時,進京赴考,途中病在姜家集,被薑桂芝父親救回家中,並讓女兒薑桂芝向羅藝傳授姜家花槍,二人一同練習花槍,彼此愛慕,由姜父做主,結為夫妻,一年後,羅藝再次赴京應試時薑桂芝已身懷有孕。

離別後,音訊難通,薑桂芝父母亡故,攜子離開家鄉,流落在龍口村,隋朝戰亂四起,羅藝投奔瓦崗寨,又娶秦氏,生子羅成。四十年後,瓦崗寨史大奈,責於秦氏和兒子羅成,又怕在眾人面前有失自己長者尊嚴。

3、花木蘭

講的是北朝時番邦犯境,邊關告急。花木蘭的父親列名徵兵軍帖。木蘭慮及老父體弱,弟弟年幼,思之再三,決定女扮男裝,冒弟弟木力之名,代父從軍。木蘭辭別雙親,披星戴月,快馬加鞭,奔赴邊關。

途中,她還結識了幾個朋友,全是應征入伍的戰士,相伴同行。他們在接近前線時,忽聞戰鼓齊鳴,殺聲震天,魏軍正與敵兵交戰,突力子等三人夾戰魏軍賀元帥,木蘭一馬當先,殺退敵人。從此,她便得到賀元帥的賞識。

戎馬倥傯,十二年過去,身經百戰的木蘭已晉升為將軍。某夜,木蘭外出巡營,忽聽群鳥飛鳴,她料想必是敵兵前來偷襲,驚起宿鳥。便稟告元帥,建議四面埋伏,智擒敵酋。果然,敵軍中計,突力子被擒。

元帥擬為木蘭封官進爵,並把愛女許與將軍。木蘭不慕官爵,更不能與元帥之女成婚,只求賜與千里馬,回故鄉探親。木蘭返回桑梓,脫去戰時袍,換上舊時裝。朝廷冊封木蘭為尚書郎,元帥率領眾將,抬著禮物,親臨花家,請見花木力將軍。

木蘭出堂,相見之下,元帥驚訝不已。於是,木蘭細述從軍經過,元帥盛贊木蘭不愧是一位巾幗英雄。

4、三上轎

講的是明萬曆中期,首相張居正之子張秉仁見同窗李通妻崔氏貌美,心懷不良,邀李赴宴,將其毒死。李父鳴官,知府黃成玉畏張之勢,斷崔氏為張妾。

崔氏先索壓轎銀三千兩以養公婆。再約事三件,一請知府為媒,二要新人房中免去燈火,三要張秉仁披麻載孝為李送葬。張皆從之。

將上轎,不忍離公婆,幼子;上而復下者凡三,最後決別而去。夜入洞房刺殺張秉仁遂自刎身亡。《三上轎》正是崔秀英懷揣利刃,哭別李桐靈堂、公婆、嬌兒的場面。抓住「三哭三別」的剛烈不屈,唱腔表演愈發悲壯感人。

5、桃花庵

豫劇《桃花庵》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傳統劇目,許多著名的豫劇表演藝術家都曾演唱過此劇。其中,尤以桑振君大師的演唱別具一格。該劇充分體現了桑派藝術「口伶齒利,字乖音巧」的演唱風格和閃、滑、搶、離的演唱技巧,成為桑派的優秀代表劇目之一。

講的是一段跨越十六年時間的悲歡離合故事。九盡春回之時,竇氏登門樓思念自己十餘年前離家的丈夫張才,恰逢知府蘇昆之子寶玉經過門前,竇氏因其酷似丈夫張才,便把他認為義子。時光荏苒。

四年後的一天,貧婆王桑氏長街叫賣衣衫,竇氏認出此衫乃是張才之物,一再逼問,王桑氏道出實情。原來舊衣來自虎丘山桃花庵女道姑陳妙善處。竇氏遂與小郎以燒香為名前往桃花庵中。在庵中,竇氏探問妙善,妙善極力隱瞞。

竇氏又設計與妙善結為金蘭,將她請至家中。在竇氏的旁敲側擊、一再追問下,妙善只得道出當年隱情。原來十餘年前,張才虎丘逛會偶遇妙善,兩情相悅,在桃花庵內成就魚水之歡。不料三月後,張才染病身亡,妙善也身懷有孕。

產下男嬰。妙善托貧婆王桑氏將男嬰送與他人,並且用張才的外衣包裹著嬰兒。道出實情後,竇氏與妙善盡棄前嫌,兩人又從王桑氏口中得知,知府之子便是當年她轉送的男嬰,也就是四年前竇氏認下的義子寶玉。此刻,寶玉高中狀元。

竇氏與妙善到蘇府認子,蘇夫人不允。三人爭執起來。寶玉深明大義,生養之恩皆不敢忘,於是一子認下三母,一家團圓,皆大歡喜。由於幾位主要演員的唱功和表演功底十分深厚,嗓音清脆、明亮、甜潤、俏麗,且隨著劇情時而婉轉、時而高亢。

時而緊張,時而松緩,或如泣如訴,或如珠玉落盤,清脆分明,擲地有聲。尤其是苗文華扮演的竇氏,扮相俊美,舉致優雅,持重大方,風格委婉俏麗,一亮相便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叫好。

她的演唱委婉細膩、字乖韻巧,以情傳聲,聲情並茂,使觀眾能隨著劇情的跌宕起伏而引起共鳴。再加上劇情的輾轉起伏,絲絲入扣,深深吸引著觀眾,精彩之處不時爆發陣陣掌聲。

Ⅲ 哪裡可以找到《踏搖娘》這出歌舞劇的完整劇本它收在我國什麼典籍里

一、中國戲曲

1 、始於離者,終於和(圖1、圖2、圖3)

中國戲曲,是一種綜合舞台藝術樣式。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這些形式主要包括:詩、樂、舞。詩指其文學,樂指其音樂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還包括舞台美術、服裝、化妝等方面。而這些藝術因素在戲曲中都為了一個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個原則,即美。

2、戲曲者,謂以歌舞演故事也(圖4、圖5、圖6)

中國戲曲之特點,一言以蔽之,「謂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學者王國維語)。戲曲與話劇,均為戲劇之屬,都要通過演員扮演人物,運用對話和動作去表現一定長度的故事情節。所不同者,戲曲是運用音樂化的對話和舞蹈化的動作去表現現實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們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離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圖7、圖8、圖9)

中國戲曲的表現生活,運用了一種「取其意而棄其形」的方式,如中國畫之寫意山水,用縱橫的筆勢去體現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戲曲舞台上才有了紅臉的關羽,白臉的曹操;有了長歌當哭,長袖善舞;有了無花木之春色,無波濤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圖10、圖11、圖12)

中國戲曲作為一種舞台藝術,需要面對一個舞台之狹小與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戲曲並沒有象話劇那樣用「三一律」的原則對生活進行擠壓以便於表現。而是運用虛擬的手段,製造彈性的時空,又藉助於演員生動的表演和觀眾的想像與理解,來完成對闊大天地的描畫。所以,戲曲可以在明亮的燈光下製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曠的舞台上馭馬行舟。

二、中國戲曲史

1、中國戲曲的孕育與形成(圖13、圖14、圖15、圖16)

中國戲曲,起源於原始歌舞。漢代,在民間出現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戲」,尤以《東海黃公》為著。到了南北朝時期,民間出現了歌舞與表演相結合的「歌舞戲」,具有了更為濃郁的表演成份,如《拔頭》、《代面》、《踏搖娘》等。唐代,出現了由先秦時期的優伶表演發展來的以滑稽表演為特點的「參軍戲」;民間的歌舞戲進入宮廷,得到了更大的發展;民間又出現了「俗講」和「變文」等通俗說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出現很多市民娛樂場所——「瓦舍」和「勾欄」;民間歌舞、說唱、滑稽戲有了綜合的趨勢,出現了「宋雜劇」。金代,在宋雜劇基礎上,北方出現了「金院本」,南方出現了「南戲」。元代,北方形成「北雜劇」,南方南戲進一步發展成熟,戲曲形成。

2、中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戲(圖17)

南戲,是中國戲曲最早的表現形式,它形成於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溫州(古稱永嘉)一帶的民間,時稱捻蘭卧泳鐢。它是在宋雜劇的基礎上,融和南方民間小曲、說唱等藝術因素形成的。以體制龐大、曲詞通俗質朴為其特點,已粗具戲曲的基本藝術特徵。劇目多表現民間故事。

3、中國戲曲的第一個繁盛期——元雜劇(圖18)

元代,是中國戲曲史的一種重要時期,它以其元曲聞名於世,而元曲中影響最著者,唯北雜劇(亦稱元雜劇)。北雜劇之文學,以質朴自然勝,後世戲曲文學無有出其右者;關(漢卿)、王(實甫)、白(朴)、馬(致遠)等雜劇作家,使北雜劇成為一代之文學。北雜劇之表演則顯示出戲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實和濃郁的民間氣息。

4、中國戲曲的第二個繁盛期——明清傳奇(圖19、圖20)

傳奇,源於宋元南戲,是它成熟化與規范化的結果。明中葉以後,傳奇代替雜劇成為戲曲舞台上的主角。摯�鏀二字,取自其撐奩娌淮��藪�黃鏀之特色。其劇本文學曲詞典雅,體制龐大,名篇佳作不勝枚舉,為戲曲文學絕盛之時。表演上則日趨成熟,多用崑曲演唱。

5、明代四大聲腔(圖21、圖22)

所謂明代四大聲腔是對中國明代南曲系統的浙江海鹽腔、浙江餘姚腔、江西弋陽腔和江蘇崑山腔的合稱。明代戲曲,在音樂上出現明顯的地方化趨勢,主要表現為地方聲腔的崛起。對後世戲曲影響最大的是後兩種,即弋陽腔和崑山腔,前者發展為全國影響廣泛的高腔系統;後者發展成典雅細膩的崑曲。

6、中國戲曲的轉型期——清代地方戲的興起(圖23、圖24)

自清代前期起,戲曲舞台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主要表現為戲曲的民間化和通俗化。先是崑曲、高腔摺子戲的盛行,後是地方戲的興起。從此,戲曲舞台不再是傳奇戲的天下,崑曲與高腔有了來自民間的競爭者。戲曲的表演場所也由廳堂氍毹變為了茶肆歌台。

7、徽班進京(圖25、圖26)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為慶祝乾隆的八十壽辰,撊�鞌徽班進京獻藝,帶來了與崑曲皆然不同的一種地方曲調棗徽調,給京城觀眾以耳目一新之感。而後,撍南朧、摯禾」、摵痛簲等徽班相繼進京。徽調以其通俗質朴之氣贏得了京城觀眾的歡迎,從此在京城紮下了根。

8、中國戲曲史上的大事——京劇形成(圖27、圖28、圖29)

繼徽班進京之後,湖北漢調藝人也於道光年間(1828年前後)進京與徽班藝人同台獻藝,他們同徽調藝人一樣唱皮黃腔,只是更具湖北風格。徽、漢皮黃在京城和流,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終於在1840年前後,形成一種獨具北方特色的皮黃腔棗京劇。

9、京劇的第一個鼎盛期——清代同治、光緒年間(圖30)

京劇形成後不久,即迎來了它的第一個繁盛期,時間在清同治、光緒年間。當時出現了一批優秀的京劇演員並在此時引起了宮廷官方的喜愛。宮內優厚的物質條件促進了它藝術上的成熟。

10、京劇的第二個鼎盛期——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圖31、圖32)

20世紀初撔攣幕�碩瘮所帶來的新思潮極大地促進了京劇藝術的發展,京劇又迎來了它的第二個繁盛期。這一時期京劇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優秀京劇演員的層出不窮上。而且,這個時期也是京劇流派產生最多的時期,旦行的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撍拇竺�?;生行的余(叔岩)派、馬(連良)派、麒(麟童)派;凈行的金(少山)派、郝(壽辰)派、侯(喜瑞)派、醜行的蕭(長華)派等。每個流派的創始者擁有一批數量可觀的劇目,所以這個時期也是京劇文學的繁榮期。這個時期一直持續到了20世紀40年代末。

11、京劇的第三個鼎盛期——20世紀50年代(圖33、圖34、圖35)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全國處處呈現出萬象更新之貌。京劇也因此迎來它藝術上的春天。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到1959年前後,它的藝術生命又到了第三個頂峰。這個時期的繁榮是以演員陣容的強大,梯隊的完整為標志的。《白蛇傳》、《將相和》、《穆桂英掛帥》、《野豬林》等優秀劇目的出台,也將京劇文學的發展推向了一個高峰。

12、新興地方戲的產生——越劇、評劇、黃梅戲等(圖36、圖37、圖38)

20世紀初,一批新興地方戲開始在各地戲曲舞台上出現,包括越劇、評劇、黃梅戲等。它們均由民間小戲發展而來,具有極為濃郁的民間鄉土氣息,進入城市後,它們吸收京劇、梆子等老劇種的藝術營養,表演上得以成熟。

13、毛澤東為中國戲曲研究院題詞「百花齊放 推陳出新」(圖39)

1951年,中國戲曲研究院成立。毛澤東為其題詞摪倩ㄆ敕牛�瞥魯魴聰,以後便成為戲曲發展的指導性方針。即要求戲曲藝術既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創新,又要求各個劇種在自由競賽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14、京劇現代戲匯演舉行(圖40、圖41、圖42)

1964年,北京舉行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共推出35個劇目,其中著名的有《紅燈記》、《蘆盪火種》、《奇襲白虎團》、《智取威虎山》、《黛諾》、《六號門》、《紅嫂》等。這是京劇編演現代戲的一次成果展示。

15、戲劇梅花獎設立(圖43、圖44)

為表彰戲劇優秀演員而設立的獎項,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1983年設立,每年評選一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的全國性戲劇演員評獎活動。

16、第一屆中國京劇節在天津舉行(圖45、圖46)

1995年11月在天津舉行了第一屆中國京劇節,設立金、銀、銅三類獎項,推出一批優秀京劇劇目。其中獲獎的劇目有《曹操與楊修》、《狸貓換太子》、《岳雲》、《西施歸越》等。

17、第二屆中國京劇節在北京舉行(圖47、圖48)

1998年12月第二屆中國京劇節在北京舉行。此次京劇節也推出一批優秀的京劇新創劇目,如《駱駝祥子》、《貞觀盛世》、《風雨同仁堂》、《大腳皇後》、《千古一人》等。其中的《駱駝祥子》改編自老舍的同名小說,是眾多劇目中的佼佼者。

18、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優秀劇目獻禮演出(圖49、圖50、圖51)

1999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優秀劇目獻禮演出在北京舉行。此次活動旨在推出一系列優秀的新創劇目(話劇、戲曲、舞劇、音樂劇等),以此繁榮全國的戲劇創作。此次活動涌現出來的戲曲優秀劇目有黃梅戲《徽州女人》、川劇《金子》、京劇《寶蓮燈》、《貞觀盛世》、淮劇《金龍與蜉蝣》、《西夢霸王》等。

三、戲曲經典劇目

(一)、古代戲曲劇目

(宋元南戲劇目)

1、現存最早的南戲劇本《張協狀元》(圖52)

《張協狀元》是一出婚變悲劇。寫書生張協在考中狀元後,不認結發之妻。後其妻被一高官收為義女又被許與張協,其妻對張羞辱一番後,夫妻和好。這出戲反映出當時「富易交,貴易妻」的社會現實。

2、元南戲的輝煌之作——「四大戲文」(圖53、圖54、圖55)

指元代四齣有名的南戲作品,分別為《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記》和《殺狗記》。

《荊釵記》:寫王十朋與錢玉蓮以荊釵為憑訂下終身。王考中狀元,因不肯娶丞相之女而被貶。垂涎玉蓮已久的孫當權以假休書騙玉蓮十朋已負心,玉蓮憤而投江,幸遇救。後十朋與玉蓮相見夫妻團圓。
《白兔記》:寫劉知遠與妻李三娘不容於兄嫂,劉去投軍。三娘在家中飽受虐待,並在磨房產下一子,託人送交劉知遠。十年後,其子外出打獵遇母,全家團圓。
《拜月亭記》:寫蔣世隆與王瑞蘭在戰亂中相並訂下終身之約,卻遭王父反對,將二人拆散。瑞蘭不忘舊情,夜間拜月訴說心事。後蔣考中狀元,被王家招贅,夫妻團圓。
《殺狗記》:寫孫華孫容兄弟不睦,孫華之妻楊氏殺一狗偽裝成人形放於自家門外,孫華被其友以殺人罪告官。孫榮替兄抵罪。楊氏於公堂上說明原委,兄弟和好。這是一出家庭倫理戲。

3、南戲的壓卷之作棗《琵琶記》(圖56)

《琵琶記》,明初高明(則誠)所做,取材於宋南戲《趙貞女》,但變一出婚變悲劇為一出歌頌男子忠孝和女子貞烈的教化觀世戲。寫蔡伯喈進京趕考,高中後被迫入贅牛丞相府。家鄉遭災餓死了他的父母,其妻趙五娘賣發葬公婆,身背琵琶上京尋夫。幸而牛小姐識大體,一夫二妻團圓。

(元雜劇劇目)

4、關漢卿與《竇娥冤》(圖57、圖58)

《竇娥冤》是一出悲劇,王國維稱之為「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為關漢卿的代表作。寫竇娥年輕守寡,與婆婆蔡氏相依為命。波皮張驢兒欲用毒害死蔡氏以霸佔竇娥,卻誤將其父毒死。官府聽信張之誣告將竇娥處斬。臨刑時,六月飛雪以示其冤。

5、王實甫與《西廂記》(圖59、圖60)

《西廂記》是一出愛情喜劇。寫書生張君瑞與相府小姐崔鶯鶯一見鍾情,其母老夫人卻以張沒有功名而百般阻撓。但二人在紅娘的幫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此劇文辭優美,有「花間美人」之稱。

6、白樸與《牆頭馬上》(圖61)

《牆頭馬上》是一出愛情喜劇。寫裴少俊與李千金因相互愛戀而私自結合,在裴家花園匿居七年。後被裴父發現,將李趕出。後裴考中狀元,奉父命去迎娶自幼訂親之女,卻正是李千金。裴父向李家賠禮,夫妻團圓。

7、馬致遠與《漢宮秋》(圖62)

《漢宮秋》是一出歷史愛情戲,寫王昭君出塞和番事。匈奴向漢索要漢元帝之妃昭君和親,漢朝孱弱只得將其送出。昭君行至漢匈交界處,投黑水自盡。元帝思念昭君,夜聞雁鳴,倍添痛楚。

8、鄭光祖與《倩女離魂》(圖63)

《倩女離魂》是一出離奇的愛情戲。寫張倩女與王文舉相戀。王進京趕考,張的魂魄追隨他一同前去,並在京城同他生活了三年。後王攜妻回家探望,張之魂魄與身體才合而為一。

9、楊顯之與《瀟湘夜雨》(圖64)

《瀟湘夜雨》是一出愛情悲劇,表現的是元代社會封建夫權對婦女的壓迫。崔通考中為官後不認前妻張翠鸞,反以逃奴之罪將其發配。張行至臨江驛,遇失散多年且身居高官的父親,得其父之助懲治了崔通,但最終還是與他言歸於好。

10、紀君祥與《趙氏孤兒》(圖65)

《趙氏孤兒》是一出歷史悲劇,歌頌的是正義對邪惡勢力前仆後繼的斗爭。趙盾一家為奸人屠岸賈所害,只遺一孤兒。有程嬰與公孫杵臼定計用程子換得孤兒活命,並交由程嬰撫養。十八年後,孤兒長大,殺屠為全家報了仇。

(明清傳奇劇目)

11、王濟的《連環記》(圖66、圖67)

《連環記》取材於《三國演義》,寫王允為除董卓,將侍女貂嬋先配董卓後許呂布,而使其父子反目,最終使呂布殺死董卓。京劇、晉劇中有《小宴》,即源於此劇。

12、《寶劍記》與《林沖夜奔》(圖68)

《寶劍記》為明代劇作家李開先所作傳奇戲,取材於《水滸傳》,寫林沖事。林沖因被高俅陷害而上樑山,後他帶兵攻打京城,處死高氏父子,並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夜奔》為其中一折,表現林沖雪夜上樑山事。

13、《水滸記》與《活捉》(圖69)

《水滸記》,取材於《水滸傳》,寫宋江故事。梁山頭領晁蓋寄給宋江的信為其妾閻惜姣得去,閻以此要挾宋江寫休書要改嫁張文遠,宋怒而將其殺死。宋江因此獲罪,但被梁山好漢救上山去。閻惜姣也將張文遠索了命去。現在常演的崑曲《活捉》、京劇《殺惜》均源於此劇。

14、《義俠記》與《武松打虎》(圖70)

《義俠記》,沈王景作。取材於《水滸傳》中武松故事,從打虎起到梁山結義受招安止。所不同的是其中又加入了武松與妻子賈氏的離合情節。現在常演的有《打虎》、《遊街》、《戲叔》、《挑簾》、《裁衣》等。

15、湯顯祖的《牡丹亭》(圖71、圖72)

《牡丹亭》,湯顯祖所做傳奇「臨川四夢」之一。寫少女杜麗娘在夢中與書生柳夢梅相愛,夢醒後憂郁而亡。三年後,杜麗娘鬼魂與柳夢梅相見,因情而復生,並與柳結為夫婦。最後柳考中狀元,團圓結束。現在崑曲常演其中的《游園》、《尋夢》、《拾畫》、《叫畫》等出。

16、《玉簪記》與《秋江》(圖73)

《玉簪記》,高濂作。寫書生潘必正寄住於妙貞觀中,與觀中道姑陳妙常互生愛慕。觀主覺察,逼潘去京城應試,陳追至江上送別。後潘考中,娶陳團圓。現常演其中的《琴挑》、《偷詩》、《秋江》等。

17、李玉的「一、人、永、占」(圖74、圖75)

李玉以《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和《占花魁》四劇聞名於世,最著名的是《一捧雪》。寫湯勤垂涎莫懷古之侍妾雪艷,慫恿嚴世蕃謀奪莫家寶杯「一捧雪」,致使莫全家抄斬,莫懷古因莫成替死而倖免於難。雪艷伺機將湯勤刺死,而後自盡。後莫在戚繼光幫助下沉冤得雪。現多演《審頭刺湯》。

18、洪升的《長生殿》(圖76)

《長升殿》取材於唐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寫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其中又穿插了安祿山謀反,郭子儀平叛等情節,最後以二人月宮團圓為結束。現在崑曲多演《小宴》、《哭像》、《聞鈴》等出。

19、崑曲《十五貫》(圖77)

崑曲《十五貫》據清代劇作家朱素臣的同名傳奇改編,1956年演出時被周總理稱為「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寫婁阿鼠偷走油葫蘆15貫錢並將其殺死,縣令過於執憑熊友蘭所有的十五貫錢判定其為殺人兇手。知府況鍾監斬時發現其中有冤情,重新審理此案,拿獲了真凶。

20、崑曲《鍾馗嫁妹》(圖78)

崑曲《鍾馗嫁妹》源自清傳奇《天下樂》。寫終南秀士鍾馗應試因貌丑而落第,憤而自盡,被玉帝封為捉鬼大神。他感友人杜平葬其屍骨,將己妹許配於他,並親帶鬼卒送妹與其完婚。

21、明清傳奇的壓卷之作棗《桃花扇》(圖79、圖80)

《桃花扇》,清代劇作家孔尚任做,寫名妓李香君與名士侯方域的愛情經歷,二人經歷悲歡離合,最終在國破家亡之際見面於道觀中,從此參透了世間俗事,各自入道。此劇在描寫男女愛情之餘,又穿插了南明滅亡的整個過程,「借兒女之情,寫興亡之感」,表明了作者對明朝的懷念和歷史的思考。

22、傳奇《雷峰塔》與京劇《白蛇傳》(圖81、圖82)

清傳奇《雷峰塔》,方成培作,寫許仙與白蛇的愛情故事。其中包括了 「端陽」、「盜草」、「水斗」、「斷橋」等大家所熟知的情節,但以許仙白蛇二人成仙團圓結束。京劇《白蛇傳》在此劇基礎上改編,保留了基本情節。傳統本以許仙之子許仕林考中狀元後祭塔,全家團圓為結束。田漢改編本則將結局設計為青蛇火焚雷峰塔,救出白蛇。

(二)、京劇劇目

23、《鍘美案》與包公戲(圖83、圖84、圖85)

《鍘美案》又名《秦香蓮》,寫陳世美考中狀元招為駙馬,不認前妻秦香蓮反欲將其害死。包拯對其百般勸告不聽,最後將其鍘死,以正國法。該劇同其他包公戲一樣,表現了人們心目中的清官包拯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的品質,表現了人們對政治清明的嚮往。

24、《楊門女將》與楊家將戲(圖86、圖87、圖88)

「楊家將」一直為世人所尊仰,為其忠心為國、捨生取義。所以,戲曲中表現「楊家將」故事的戲也最為人們所歡迎,如《四郎探母》、《李陵碑》、《穆桂英掛帥》等。《楊門女將》改編自揚劇傳統戲《百歲掛帥》,寫西夏王文犯宋,佘太君不顧年邁,率穆桂英等楊家女將出征,大敗敵軍。

25、《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與三國戲(圖89、圖90)

京劇中「三國」戲有很多,從《捉放曹》到《鐵龍山》,一直可以將整部《三國演義》用京劇的形式敘述下來。《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又稱「群·借·華」,是三國戲中的經典。描寫孫劉聯合破曹,火燒赤壁事。「群」,即蔣干盜書;「借」,即諸葛亮借東風,「華」,即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中間又穿插了草船借箭、橫槊賦、周瑜施苦肉計等情節。

26、《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與諸葛亮戲(圖91、圖92、圖93)

《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亦取材於《三國演義》,又稱「失·空·斬」,是一出與諸葛亮有關的戲。這出戲里體現的是諸葛亮的智勇與大義。諸葛亮命部將馬謖把守街亭,他卻因輕敵而將城失守;司馬懿奪街亭後,帶兵直奔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而此時西城已無能戰之兵將,諸葛亮只得用空城之計退走司馬大軍;後諸葛亮斬馬謖以正軍法。

27、《鬧天宮》與猴戲(圖94、圖95)

京劇中描寫孫悟空的戲有很多,如《鬧天宮》、《十八羅漢斗悟空》、《女兒國》、《盤絲洞》等,所表現的多是悟空的機智、勇敢和詼諧,其中最熱鬧也最好看的,當屬《鬧天宮》。此劇原名《安天會》,後翁偶虹對其進行改編,名為《鬧天宮》,為李少春首演。寫孫悟空被封齊天大聖後,因王母舉辦蟠桃會未曾邀請他,一氣之下大鬧蟠桃會。玉帝派天兵天將前去花果山捉拿,反被他打敗。

28、《李逵探母》與李逵戲(圖96、圖97)

李逵在梁山好漢中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身上所洋溢的是粗豪爽利,如《丁甲山》、《黑旋風李逵》等戲表現的正是他的豪氣干雲;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感情非常細膩的人,這便是《李逵探母》所表現的。李逵在梁山上本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忽然想起在家中受苦的母親,決定下山探母。李逵背母回轉山寨,路過沂嶺,他為母去尋水,母親為虎所傷。李逵悲憤異常,殺死四虎,哭祭母親一番,回山而去。劇中有一段李逵見母後所唱之「打花巴掌」歌謠,感情真摯,聞之令人落淚。

29、《紅樓二尤》與紅樓戲(圖98、圖99)

《紅樓夢》作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成為京劇所樂於表現的內容,因為它所具有的濃郁的古典氣息。紅樓戲有《黛玉葬花》、《千金一笑》、《晴雯歸天》、《紅樓二尤》等。《紅樓二尤》寫賈璉瞞住王熙鳳,娶尤二姐為妾。柳湘蓮以鴛鴦劍為憑與二姐之妹三姐訂下婚約。後柳誤聽傳言,疑三姐不貞,三姐憤而自刎。二姐之事被王熙鳳知曉,她用計將二姐誆進榮國府,逼其自盡。此為荀(慧生)派代表戲。

30、《狸貓換太子》與連台本戲(圖100)

連台本戲是中國戲曲的特有劇目,一般指一出戲分為若干本,連演許多天,以此來表現長篇故事,如評書一樣。這種形式最早在清宮中出現,20世紀20年代盛行於上海,現在仍存在。《狸貓換太子》寫宋時,劉妃與太監郭槐用剝皮狸貓換去李妃所生太子,並向皇帝謊稱其產下妖怪,李妃被打入冷宮。劉妃又欲至太子於死地,幸為陳琳、寇珠救下,送到八王府撫養。劉郭二人火燒冷宮,李逃走,流落民間。十八年後,太子繼位。包拯路遇李妃,將其接回宮來,並懲治了劉郭二人。現常演的《遇皇後·打龍袍》即源於此。

31、《霸王別姬》與梅派戲(圖101、圖102、圖103)

梅(蘭芳)派代表劇目很多,其特點為雍榮華貴、歌舞並重,如《貴妃醉酒》、《黛玉葬花》、《天女散花》、《霸王別姬》、《宇宙鋒》等。《霸王別姬》是一出最能體現表演梅派特色的戲,尤以其中的「舞劍」聞名。此劇表現霸王被漢軍因於垓下,妃子虞姬為其歌舞以譴愁悶,而後以劍自刎。霸王悲痛異常,在突圍無望時亦自刎於烏江。該劇充滿英雄末路之悲哀。

32、《昭君出塞》與尚派戲(圖104、圖105、圖106)

尚(小雲)派以剛健雄美為表演特色,他的代表劇目如《雙陽公主》、《失子驚瘋》(又名《乾坤福壽鏡》)、《昭君出塞》等均是這種特色的最佳體現者。《昭君出塞》是一出歷史劇目,寫王昭君為漢與匈奴的友好而出塞和親的故事。是一出歌舞並重的戲。

33、《鎖麟囊》與程派戲(圖107、圖108、圖109)

程(硯秋)派的表演以外柔內剛為特色,演唱剛悠咽婉轉、以音行字、如斷似連。程派戲以塑造貧寒女子為主,表現她們柔弱的身體內所蘊含的不屈的力量,如《六月雪》中的竇娥,《荒山淚》上的張慧珠等。而《鎖麟囊》卻是一個例外,他所塑造的是一個大家之女薛湘靈。她出嫁時路遇與她同日出嫁的貧女趙守貞,贈其鎖麟囊為生活之資。六年後,她因水患與家人失散,受雇於一盧姓人家。這家主婦即為趙守貞,她未忘舊恩,待薛為上賓,並促其全家團圓。此劇中一段「春秋亭外,風雨暴」成為家喻戶曉之千古絕唱。

34、《紅娘》與荀派戲(圖110、圖111、圖112)

荀(慧生)派以善於塑造小家碧玉、妙齡少女為長,如《拾玉鐲》之孫玉姣、《鴻鸞禧》之金玉奴、《紅樓二尤》之尤三姐、《花田錯》之春蘭、《紅娘》之紅娘等,其嬌稚嫵媚,令人憐愛。《紅娘》取材於元雜劇《西廂記》,只是荀慧生將紅娘作為了這出戲的主角。她幫助張生與鶯鶯傳書遞簡,以巧言辯駁老夫人,最終促成張崔二人之好事。紅娘之活潑俏俐、熱情大方在此劇得到完美的體現。

35、《赤桑鎮》與裘派戲(圖113、圖114、圖115)

裘盛戎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京劇花臉演員,有「十凈九裘」之稱,他開創了一種韻味醇厚的京劇花臉演唱方式,重感情、重行腔;而且他還是個技藝全面的演員,在他的代表劇目中有「唱功戲」,如《鍘美案》、《銚期》,有唱做兼重的戲,如《連環套》。他善演包公戲,而《赤桑鎮》表現的是包拯剛正之中亦有柔情的一面,裘盛戎演來絲絲入扣。包勉為其嫂之子,因貪贓枉法,被包拯鍘死。其嫂吳妙貞來到赤桑鎮興師問罪。包拯對其曉以大義,最終說服其嫂。此劇以花臉與老旦的對唱見長。

36、《四進士》與麒派戲(圖116、圖117、圖118)

周信芳,藝名麒麟童,是位在京劇史上很有影響的老生演員。他的表演剛健、嗓音沙啞但很有力度,善於表現身具正氣之人。如《四進士》之宋士傑、《坐樓殺惜》之宋江、《義責王魁》之王中、《海瑞上疏》之海瑞等。《四進士》之名,源於劇中出現毛朋、田倫、顧讀、劉題四位進士。寫姚庭梅被其兄庭椿及嫂田氏害死。其妻楊素貞告官,縣令劉題不理民詞。素貞又被賣與楊春。二人結為兄妹,並遇毛朋私訪,代寫狀紙。宋士傑認楊為義女,代其告狀。宋在獲知田氏弟田倫向顧讀行賄事後,命楊春上訴於巡按毛朋,終將劉、田、顧告倒,替楊氏伸冤。

37、《九江口》(圖119)

《九江口》,寫元末陳友諒與張士誠聯姻,夾攻朱元璋。張子張仁被朱所擒。華雲冒充張仁詐親,被元帥張定邊識破,苦勸陳不聽,反被罷職。陳引兵中伏,全軍覆沒。張定邊在九江口駕舟接應,救陳脫險。此劇為袁世海、葉盛蘭首演於20世紀50年代。

38、《將相和》(圖120)

《將相和》,翁偶虹等創作於1950年,袁世海、李少春;裘盛戎、譚富英均曾出演過其中的藺相如和廉頗。本劇取材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廉頗負荊」三部分組成,表達了團結於國家大局之重要的主題。

39、《野豬林》(圖121)

《野豬林》,取材於《水滸傳》,1950年由袁世海、李少春據原楊小樓的演出本改編,並已拍成電影。寫林沖被高俅陷害充軍滄州,行至野豬林,解差要將其害死,被魯智深解救。林沖受命看守大軍草料場。高又派?